手机阅读

最新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6:56:58 页码:11
最新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优质18篇)
2023-11-18 16:56:58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之一。总结的语言要精炼、简练,避免啰嗦和冗长。要写一篇好的总结,可以先参考一下以下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相信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启示。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一

1、田间(1916-1985),诗人。安徽无为人。1934年参加左联。后主编《每月诗歌》。1938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创作部副部长、河北省文联主席。

田间著有长诗《戎冠秀》,诗集《给战斗者》、《马头琴歌集》等。

2、胡昭,满族扈什哈里氏,吉林舒兰人。中共党员。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胡昭著作有:

散文集《绿的记忆》、《怀念与祝福》等。

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只有三十四行,却用了十个分号。这些分号内的副句,时长时短,体现着节奏旋律的变化。

这首诗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议论,只描绘,也是一个特色。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漂亮,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语言手段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

三、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两个部分安排来展示这“抚摩”的具体内容:

上半部分是已经遭受日寇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

下半部分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这两部分并列在一起,恰构成横向对照。

诗人使用两套笔墨,前后对比,渲染出两种不同的冷暖色调,给读者以强烈的刺激,诗人对敌人恨之切,对祖国爱之深,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四、中国的土地。

歌颂祖国,礼赞人民,这是重大题材和古老主题,在一首十二行的抒情小诗中予以容纳,并且翻旧为新,难度极大,需要很高的艺术功力。诗人知难而进,努力创造,不懈耕耘,终于在这片感情的沃土上,培植出一枝独秀的心灵之花。

作品先写中国这块土地的“神奇”——“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凡是华夏人民,无论久居故土,还是云游他乡,都永远思恋着这块土地。它之所以牵动着炎黄子孙的“相思”,是因为它拥有壮丽的山川、广阔的沃土、悠久的文化、丰富的物产、绵长的海岸线……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发祥之地,也是他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这些细节,可以视之为写实,也可以视之为写意,把中国的东西南北、古往今来全都概括进去。似乎随意拈来,其实经过精心选择,内涵丰富,诱人遐想。正是所谓“信手新诗落珠贝”。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记叙文阅读。

(1)阅读课内记叙文,课外一般文艺读物,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记叙的特点,分析记叙的要素、了解人称、记叙的顺序。

(2)阅读散文能理解其深刻含义,体会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线索,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特点;体会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3)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次意,明确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中心意思。

(4)能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

(5)能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说明文阅读。

(1)了解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能分辨文中说明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其它表达方式,并领会它们各自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2)了解说明文的分类,能依据说明对象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3)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正确判断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意思。

(4)能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理清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三种,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5)了解说明文总分、并列、层进等结构层次,并能结合文章或段落进行具体分析。

(6)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3.议论文阅读。

(1)了解记叙和议论的区别,能分辨文中记叙性的语句和议论性的语句;能分辨以记叙为主和以议论为主的段落;进一步理解记叙是议论的基础,有的段落则是议论引出记叙。

(2)掌握论点知识,能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会分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

(4)理解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在阐明观点上的作用。

(5)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和结论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感情色彩。

(7)了解立论、驳论两种论证方式,了解常见的反驳方法。

4.文言文阅读。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按照教材要求背诵重点篇章。

(3)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能够回答课后练习中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

(5)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二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三

一、成语。

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驹,少壮的马。

3.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风,风趣。生:生动。

4.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通了。

5.出谋划策:谋,计谋;

划,筹划。指为人出主意,制定计谋策略。

二、文学常识。

1.重点作家:鲁迅、沈从文、朱自清、老舍、安徒生;

苏轼、泰戈尔、韩愈、孔子、蒲松龄。

2.重点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社戏》、《聊斋志异》、《论语》、《水经注》、《安徒生童话选集》。

三、

古诗文默写篇目。

1.王湾《次北固山下》(唐)。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4.刘禹锡《秋词》(唐)。

5.杜牧《赤壁》(唐)。

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四

(1)《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诗歌《海燕》《鹰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及剧本《小市民》等。

(2)《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3)《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4)《松鼠》作者布丰,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

(5)《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6)《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与丁毅等合作)。

(7)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曾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他被任为宰相,又建议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防止他们夺取帝位,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闻《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8)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9)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10)《于园》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1)《黔之驴》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合称“韩柳”。代表作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宗元集》。

(12)《爱莲说》作者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著有《周元公集》。说,一种文体,通常借用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13)荷花的别称有:芙蓉、菡萏、芙蕖等。

(14)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乐府双壁”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总结:学习是不断学,不断总结的,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五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2.作者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没有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

3.对孔乙己给酒客所带来的欢笑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性格随和,人们喜欢和他开欢笑。

b、孔乙己迂腐不堪,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

c、孔乙己言谈举止,引人瞩目,令人感到新奇。

d、孔乙己有幽默感,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二、(2002年河南)阅读下面小说选段,完成1—5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一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1.c2.d3.b。

二、1.(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意思对即可)。

2.冷嘲热讽(冷漠无情);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3.偷东两被打;因中举而喜极发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意思对即可)。

4.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意思对即可)。

5.例如: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

又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性格特点。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六

(1)阅读课内记叙文,课外一般文艺读物,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记叙的特点,分析记叙的要素、了解人称、记叙的顺序。

(2)阅读散文能理解其深刻含义,体会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线索,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特点;体会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3)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次意,明确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中心意思。

(4)能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

(5)能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说明文阅读。

(1)了解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能分辨文中说明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其它表达方式,并领会它们各自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2)了解说明文的分类,能依据说明对象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3)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正确判断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意思。

(4)能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理清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三种,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5)了解说明文总分、并列、层进等结构层次,并能结合文章或段落进行具体分析。

(6)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3.议论文阅读。

(1)了解记叙和议论的区别,能分辨文中记叙性的语句和议论性的语句;能分辨以记叙为主和以议论为主的段落;进一步理解记叙是议论的基础,有的段落则是议论引出记叙。

(2)掌握论点知识,能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会分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

(4)理解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在阐明观点上的作用。

(5)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和结论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感情色彩。

(7)了解立论、驳论两种论证方式,了解常见的反驳方法。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七

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阅读教学有其独特的任务,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备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而言,同样要十分注重学生“圈点勾画”、“摘录”、“写提要”、“做笔记”、“课前主动预习”、“边阅读边思考”等等的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旦有了良好的自能阅读习惯,将终身受用。

高效率的阅读有两个标志,一是速度快中考,二是理解率高,而高效率阅读取决于良好的阅读方法。这里仅谈谈速读问题。美国有一份著名的杂志《化学文摘》,一年内能报道来自136个国家的45万余篇文献,一个化学家如果每天读6小时,每小时读4篇,也要56年才能读完,这一数字还是几年前统计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愈来愈快,对阅读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能力;就高考来说,阅读速度慢也必然影响成绩的取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某种意义已不宜提倡,而“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倒是我们所追求的。据科学研究,人进行快速阅读是完全可能的,速读作为获取信息的快速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尤其在科技说明文阅读中,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

这里所讲的阅读品质,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制约阅读活动质量和效率的心理机制,如阅读的自觉性品质、阅读的专注性品质、阅读的主动性品质、阅读的坚持性品质、阅读的记忆品质,等等。例如,有的学生刚一拿到陌生的科技说明文材料,往往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而无法答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之面对材料便形成阅读的强烈需要感。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专注性品质,那么展卷阅读,就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鹜。良好的阅读品质对于阅读质量具有巨大的意义,因此人们为了追求高级阅读质量,通常都极为重视阅读品质的培养。

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目的分析,在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目前应当着重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筛选能力。

总结:其中,速读能力是基础性能力,分析能力是中介性能力,概括能力是高一级能力,而筛选能力则为科技说明文阅读的终端性能力。这几种能力一旦具备,那么对一般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将不成问题。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八

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阅读教学有其独特的任务,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备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而言,同样要十分注重学生“圈点勾画”、“摘录”、“写提要”、“做笔记”、“课前主动预习”、“边阅读边思考”等等的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旦有了良好的自能阅读习惯,将终身受用。

2、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高效率的阅读有两个标志,一是速度快中考,二是理解率高,而高效率阅读取决于良好的阅读方法。这里仅谈谈速读问题。美国有一份著名的杂志《化学文摘》,一年内能报道来自136个国家的45万余篇文献,一个化学家如果每天读6小时,每小时读4篇,也要56年才能读完,这一数字还是几年前统计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愈来愈快,对阅读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能力;就高考来说,阅读速度慢也必然影响成绩的取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某种意义已不宜提倡,而“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倒是我们所追求的。据科学研究,人进行快速阅读是完全可能的,速读作为获取信息的快速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尤其在科技说明文阅读中,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

3、具备优良阅读品质。

这里所讲的阅读品质,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制约阅读活动质量和效率的心理机制,如阅读的自觉性品质、阅读的专注性品质、阅读的主动性品质、阅读的坚持性品质、阅读的记忆品质,等等。例如,有的学生刚一拿到陌生的科技说明文材料,往往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而无法答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之面对材料便形成阅读的强烈需要感。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专注性品质,那么展卷阅读,就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鹜。良好的阅读品质对于阅读质量具有巨大的意义,因此人们为了追求高级阅读质量,通常都极为重视阅读品质的培养。

4、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目的分析,在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目前应当着重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筛选能力。

总结:其中,速读能力是基础性能力,分析能力是中介性能力,概括能力是高一级能力,而筛选能力则为科技说明文阅读的终端性能力。这几种能力一旦具备,那么对一般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将不成问题。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九

1、田间(1916-1985),诗人。安徽无为人。1934年参加左联。后主编《每月诗歌》。1938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创作部副部长、河北省文联主席。

田间著有长诗《戎冠秀》,诗集《给战斗者》、《马头琴歌集》等。

2、胡昭,满族扈什哈里氏,吉林舒兰人。中共党员。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胡昭著作有:

散文集《绿的记忆》、《怀念与祝福》等。

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只有三十四行,却用了十个分号。这些分号内的副句,时长时短,体现着节奏旋律的变化。

这首诗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议论,只描绘,也是一个特色。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漂亮,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语言手段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

三、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两个部分安排来展示这“抚摩”的具体内容:

上半部分是已经遭受日寇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

下半部分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这两部分并列在一起,恰构成横向对照。

诗人使用两套笔墨,前后对比,渲染出两种不同的冷暖色调,给读者以强烈的刺激,诗人对敌人恨之切,对祖国爱之深,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

四、中国的土地。

歌颂祖国,礼赞人民,这是重大题材和古老主题,在一首十二行的抒情小诗中予以容纳,并且翻旧为新,难度极大,需要很高的艺术功力。诗人知难而进,努力创造,不懈耕耘,终于在这片感情的沃土上,培植出一枝独秀的心灵之花。

作品先写中国这块土地的“神奇”——“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凡是华夏人民,无论久居故土,还是云游他乡,都永远思恋着这块土地。它之所以牵动着炎黄子孙的“相思”,是因为它拥有壮丽的山川、广阔的沃土、悠久的文化、丰富的物产、绵长的海岸线……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发祥之地,也是他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这些细节,可以视之为写实,也可以视之为写意,把中国的东西南北、古往今来全都概括进去。似乎随意拈来,其实经过精心选择,内涵丰富,诱人遐想。正是所谓“信手新诗落珠贝”。

【(一)句子仿写】。

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运用题。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句式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规定的句式模仿写作。其实质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对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仿写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具体有:

(1)词语型。

例: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词语。

示例:“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尊严就是。

仿写: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搏击。

(2)修辞型。

例:仿照例句写一句子,要求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间要有联系。“历史”、“时间”仍为本体。

示例: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

仿句:如果历史是一曲乐章,那么时间就是这乐章上跳动的音符。

(3)托物寓意型。

例:仿照示例,任选事物,用语言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蜡烛a.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b、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仿写:粉笔a.一张智慧的犁,耕耘在神奇的黑土地上。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煤a.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b.不经受磨练,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4)名人名言型。

例:仿写句子,使内容句式都与前句协调。

示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仿句: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的追求。

(5)情境型。

例:根据文句所提供的情境,将句子补充完整。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话题型。

例:仿照下面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

人生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我们摒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际,会让别人恶心。

(7)阅读型。

阅读文段,分析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绿色与.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茂盛,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哪儿一定水源干涸,尘沙肆虐,那是生命凋零的荒漠。在我国,沙漠正在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展,.对绿色的伤害是绝对无情的。

认真疏理一下自己多年来语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学习中的得失,是初三开学前后必做的功课。那些平时学得较为牵强的部分,那些至今仍然感觉不甚了了的内容,就应该对之做一番整理,并予简单摘录,以便在初三阶段重点攻克、全面解决。

我们知道,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知识点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均呈螺旋形上升的态势。这也就意味着,以往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缺陷,完全可能在新的学习阶段有多次弥补和彻底解决的机会。学生的疏理工作做得越是全面细致,缺陷补救、能力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般来说,阅读方面那些属于语文基础部分的内容,如文言课文常识、文言实词的理解、文句中别字的辨认改正、修辞方法的识辨、说明方法的理解、文章中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搜寻等等,是大多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而文章中某些环境或情景的理解、文中人物或者作者感情的把握、主题的理解及概括、观点的提炼和表达、对论证或者说明过程的分析等,就不那么容易透彻、深入地予以掌握了。这些,也往往是不少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软肋,需要花大力气去努力掌握的。因此,如果能在事先充分了解好自身的弱点,从而在初三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里所说的积累,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指语文学习重视日积月累。语文知识的丰富、充实,情感的体验和分析水平的提升难以一蹴而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使这些一点一滴地渗入心中,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积累的东西多了,它们就会反反复复在脑中萦回激荡,进而形成蓄势待发的形态。比如,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块——写作,其材料就只有靠自己时时注重生活中的积累;因为,只有材料的不断丰厚,才能使思想也丰厚起来,才具备了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指积累的面要广一些。对语文学习而言,必需的积累包括课内和课文学习中重要内容的积累,也包括我们补充阅读和课外阅读时对书籍、报章杂志等某些内容所做的积累,甚至可以广义地包括许许多多其他的内容,诸如影视欣赏、广告宣传、同学讨论、家庭闲聊、诗句歌词等等,举凡可能和语文学习相关者,都值得我们去注目、去倾听,并有意地作一些积累。积累的面广一些,理解、分析时心中可以比照的人、事、物就会多一些,你的思路相对也会拓宽一些,联想也会丰富一些。

语文学科又是一门知识性、认知性和社会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十分重视对观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有一位的教师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这种说法的本质,在于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联的。对社会现象,尤其是那些与中学生的生活有较多联系的事和物,能否做到仔细观察;对社会和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否做到深刻入理,都将会直接关系到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如果把这些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毫无疑问就会直接对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水平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所以,如果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用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多思考、多分析,并且时刻注意把这一过程转化为语言,有时哪怕这一过程只是口头的,或者仅仅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都将对提高你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在思想深处把语文学习和平时勤观察、多主动思考联系起来,乃是非常重要的。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10)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11)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12)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13)看不起。鄙夷。

(14)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1)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22)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23)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

(24)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一

2、注意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思考并理解诗人选择这些形象的深意。

2、品味并积累诗中的名句,仔细揣摩其中的滋味。

3、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1.《诗歌两首》我爱这土地。

乡愁。

第一课时:

1.字词:嘶哑、汹涌、激怒、矮矮、窄窄。

2.文学常识:艾青,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3.诗歌情感:对多灾多难祖国的哀痛,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4.象征手法:

土地:多灾多难的祖国;。

暴风雨:日寇的欺凌;。

汹涌的风: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温柔的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5.鸟的形象:

动态描写,近景刻画,它是一只饱经磨难,拼尽全力用生命歌唱的形象。

6.诗歌语言的内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二课时:

1.文学常识:

余光中:台湾诗人,诗歌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的精神,抒情细腻,描写细微深刻,被誉为“台湾诗坛祭酒”。

2诗歌意象:

邮票——思儿的母亲。

船票——思夫的新娘。

坟墓——已故的母亲。

海峡——祖国大陆。

3、诗歌情感:

思念亲人,盼望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4、诗歌语言:

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5、诗歌结构。

每节四行,节节对应;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

王金禄。

第2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一课时:

1.字词:。

锦幛zhn。

荇xn藻zo。

蘸zhn憔悴(qio。

cu)蝼蚁(lu。

y)。

2.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诗集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集》等,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3.诗歌的内容: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景象。

4.诗歌的情感。

诗人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5.朗读:

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压韵的灵活错综运用,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例如: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第二课时:

1.重点语句含义。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形象。“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要注意诗歌中比喻、象征的内涵。其次要设身处地地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生遭遇等特定因素去找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深层意蕴去理解诗歌。

2.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使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

a比喻的运用。

春天,堤上繁华如锦幛;。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b拟人的运用。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二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一)句子仿写】。

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运用题。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句式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规定的句式模仿写作。其实质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对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仿写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具体有:

(1)词语型。

例: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词语。

示例:“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尊严就是。

仿写: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搏击。

(2)修辞型。

例:仿照例句写一句子,要求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间要有联系。“历史”、“时间”仍为本体。

示例: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

仿句:如果历史是一曲乐章,那么时间就是这乐章上跳动的音符。

(3)托物寓意型。

例:仿照示例,任选事物,用语言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蜡烛a.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b、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仿写:粉笔a.一张智慧的犁,耕耘在神奇的黑土地上。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煤a.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b.不经受磨练,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4)名人名言型。

例:仿写句子,使内容句式都与前句协调。

示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仿句: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的追求。

(5)情境型。

例:根据文句所提供的情境,将句子补充完整。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话题型。

例:仿照下面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

人生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我们摒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际,会让别人恶心。

(7)阅读型。

阅读文段,分析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绿色与.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茂盛,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哪儿一定水源干涸,尘沙肆虐,那是生命凋零的荒漠。在我国,沙漠正在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展,.对绿色的伤害是绝对无情的。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三

1、起步:新航路开辟以后,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海外扩张: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4、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称号。

5、侵略中国和印度。

6、参加协约国集团。

7、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前,为了自身的安全,伙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美国。

1、独立: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三权分立制: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组成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3、南北战争: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4、第二次工业革命: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成果、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5、一战后起到的作用:19参加凡尔赛和会、19组织华盛顿会议,对形成和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起了重要作用。

6、罗斯福新政:1929年,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7、珍珠港事件: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由此卷入世界大战,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8、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80年代通过政策调整,经济逐渐恢复;到90年代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9、冷战政策:二战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东西方达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

11、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世界格局:一战前英国是世界霸主、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三、法国。

1、法国_:_了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拿破仑:18,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军事独裁,最终帝国走向灭亡。

3、巴黎公社:1871年,法国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4、一战中的作用:一战前,参加三国协约集团,后参加一战。一战后是巴黎和会的操纵国之一。

5、绥靖政策:二战前,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战败投降。

四、俄国。

1、俄国国名的演变:沙皇俄国(193月以前)、俄国(1917年3月-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底至今)。

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领导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苏联成立与探索成就:1922年苏联成立,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6、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出现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7、二战中的贡献:二战中,在欧洲战场打击德国法西斯,为战胜德国法西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8、改革:二战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9、美苏争霸:二战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

10、苏联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五、日本。

1、大化改新:7世纪时,孝德天皇进行了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一部分中下级武士_了幕府统治,之后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全面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通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发动战争,制造了南京_,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凶残本质。

5、二战后的崛起:二战后,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各种有利条件迅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7、关键点拨:日本历两次改革都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四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古代诗歌。

近代诗。

绝句: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分类--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节拍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五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10)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11)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12)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13)看不起。鄙夷。

(14)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1)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六

《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编入《呐喊》。该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体不勤,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教学目的:

1.学习方法的指导。

2.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内容:

1.掌握一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3.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训练。

课时安排:

课时:一课时;课型:导读课。

预习要求:

1.疏通文字,熟悉课文。

2.了解科举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课前印发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用“矛盾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

1.默读全文,完成下列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帐的人。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七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初三语文知识点孔乙己简短篇十八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心声》的作者黄蓓佳,这是一篇儿童小说,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李京京,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纠正同学的朗读错误被嘲笑;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通过故事表达了孩子对和谐美好家庭的渴望,揭示了在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课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引申出“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有赖于创造思维”,论述创造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是:一、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二、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三、持之以恒的毅力。课文还特别提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证明。然后再论述“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文章是围绕“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谈读书》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他的重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等。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二是阐述读书的方法;三是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邓拓的笔名)。这篇杂文是驳论,是在批驳别人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不求甚角解——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这是一篇驳论文,全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在批驳错误论点时,作者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于“国联”,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接着,作者又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样,就间接地反驳了敌论点。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课文通过对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小说刻画了一个精明、谨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杨志。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选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原因。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曹操既十分.诈,又能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全文共写了七件事:鸡肋事伯、园门阔事件、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告发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和作答教事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