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0:00:41 页码:12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模板12篇)
2023-11-12 00:00:41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尽早改正错误。总结需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接下来是一些常见的总结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一

游戏是一项最受少年儿童喜欢的综合性、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它具有一定的竞赛性和趣味性。而情境教学正是沉浸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少年儿童寻求现实生活场景,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并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学习田径、球类等项目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趣圣战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和游戏相结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比较容易模仿和接收新鲜事物,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侧重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渗透在教学中,寓教于玩,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能在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并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一、以情境教学,提高“教”与“玩”结合和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与其它单个的体育动作有所不同,其有其自身的特点。很受广大小朋友的喜欢。在游戏教学中,我采用儿歌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活动,提高学生对游戏的积极性。例如“穿越森林”这个简单的游戏,假如老师不做启发,只是让学生绕着人群在跑,就感到很乏味、枯燥。在活动中老师首先给同学们讲解抗日战争年代少年儿童穿越森林送情报的故事,激发学生活动游戏的情趣,游戏结束后,教师集中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也可以课间穿插一些趣味性更强的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采用叫号的方式把四列横队变成八列纵队,也可穿插其它一些花样等进行队列训练。这些方法都能使一些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

二、以情境教学,促进“教”与“玩”结合体现游戏的多样性。

一项游戏只有一种游戏方法,而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多种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如:“织鱼网”,教师先创设情境,“海上有很多鱼,我们要去捉它们,怎么办呢?”学生说用鱼网捕捉,教师讲解游戏方法,“织个鱼网”捕鱼,我把学生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六个小组,进行织鱼网游戏,学生每人手拿一根布条,教师预先拿两根标枪插在泥地上,上面平行地系着两根绳子,让学生听到口令后,跑过去织鱼网,看那一组最先把布条系完那组为胜,然后再让学生把织好鱼网的`布条解下来,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使游戏活动的气氛更加活跃。接下来我再让学生用织好的鱼网捕鱼,先让三们同学手拉着手做鱼网,其它学生分散在半块篮球场上当鱼。用两张网同时捕鱼,捕后连接起来,三人的手不能分开,接着由五人组成鱼网,用两张网同时捕鱼,要求:1、不出圈,不破网;2、碰到就算抓到。通过教学我认为采用了多样的游戏方法,能激活了同学们的活动情绪,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

三、以情境教学,促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与“玩”的游戏教学中,怎样充分利用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活动行为和利用时机及时进行教育。例如:在“过草地”这一游戏中,有的学生在做游戏中不遵守规则,一边跑一边人为地破坏学校种的草皮;有的学生游戏活动不积极,出现消极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采取积极诱导,进行正面教育,并要对学生讲解花、草、树木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我们应该关心爱护它们,同时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特别要关心那些智力和体力较差的同学,及时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让老师也参与进去,自己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多和同学广交朋友,使师生在活动中关系融洽拉近了距离。

四、以情境教学,结合“教”与“玩”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教学中有人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提倡以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教学为主题的今天,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游戏教学中,我经常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游戏教学。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还可以教师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和谐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多少年来,学校的游戏教学往往是单向式,指令式,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而情境教学便是通过创造一种“教”与“玩”的结合,让学生在心理与教师之间距离缩短,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这种方法对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不断完善。使学校体育事业更加光辉灿烂。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二

摘要:

游戏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一个好的游戏活动能够把课堂教学推至高潮。那怎样才能为我们的课程设计一个好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身体和心理方面差异较大,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时要考虑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倾向和性别差异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游戏、年龄特征、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倾向。

1、研究目的。

游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人类身心需要引发的,是人们自由选择人类自身为对象,不产生社会意义产物的娱乐健身活动的总称。游戏教学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小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游戏活动能够把课堂教学气氛推至高潮。而要设计一个好的游戏应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游戏使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各年级各抽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6个年级6个班,共244名学生,其中一年级38人,二年级41人,三年级42人,四年级40人,五年级39人,六年级44人,其中男124人,女120人。共发问卷244份,回收244份,因我们采用随堂问卷调查,回收率为100%,其中男124份,女120份。

2.2访谈法。

分别和10位不同级别和科目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音乐教师2位,数学教师2位,语文教师2位,其中低年级教师和高年级教师各4位,并在其科目中成绩较突出的学生中各抽取10位学生进行问答和访谈。

2.3观察法。

利用学校大课间时间进行观察,共观察3个运动项目、观察游戏类、球类和舞蹈类各1个,观察人数约为120人,观察时天气、指导老师和场地等变化不大。

3、结果与分析。

表一。

年级。

游戏。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模仿类游戏。

53%。

52%。

47%。

32%。

19%。

12%。

娱乐类游戏。

31%。

27%。

25%。

25%。

23%。

24%。

竞技类游戏。

16%。

21%。

28%。

43%。

58%。

64%。

表一显示:从学生喜欢的游戏类项目来看,低年级7—8岁的学生较偏爱模仿类的游戏,而到了中年级,特别是高年级,也就是11—12岁的学生更加偏爱竞技类的游戏,说明趣味性浓的模仿类游戏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而具有竞技性、挑战性的游戏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主要是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越是高年级的学生他的身体渐渐发育成长,能承受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不断加大,他们的心理也走向成熟,这样他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时就会由喜欢模仿动物类的游戏慢慢转变为喜欢一些竞技性较强,能体现“男子汉”一类的游戏。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时首要的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表二。

知识结构。

数学专长。

语文专长。

音乐专长。

美术专长。

数字类游戏。

6%。

1%。

1%。

2%。

文字类游戏。

0%。

5%。

2%。

2%。

造型类游戏。

2%。

2%。

4%。

2%。

图形类游戏。

2%。

2%。

3%。

4%。

表二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个人知识结构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对不同的游戏类型的热爱层度是不同的,说明个人知识结构也是影响游戏设计的一大重要因素。不同专长生所选择的游戏不同,他们大多会选择跟自己专长相似的游戏,是因为他们在游戏中更能体现自己的优势。

表三。

性别。

游戏。

球类。

16%。

84%。

舞蹈类。

72%。

28%。

在学校举行大课间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的活动项目中出现了男、女同学参加的比例有极大的偏差,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为明显。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男生比较喜欢球类这些竞技性较强的活动,而大部分女生比较喜欢体现美的游戏活动,从中说明性别差异也是我们在设计体育游戏必须考虑的一大因素。

兴趣倾向在这里指的是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游戏活动的喜爱。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喜爱的游戏项目,比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模仿动物的游戏,但不同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动物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喜欢模仿爱跳的动物,有些学生喜欢模仿会飞的动物;再说高年级的男同学喜欢竞技类的游戏,一部分学生喜欢跑或跳的游戏,而另一部分学生会喜欢球类的游戏;还有高年级的女同学喜欢舞蹈类的游戏,有些喜欢节奏欢快的舞蹈,有学生喜欢节奏缓慢的、优美的舞蹈。而且同一个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他的兴趣倾向也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在设计游戏时也要整合不同学生的兴趣倾向,尽量使我们设计的游戏能合大部分学生的口味。

4、结论与建议。

4.1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设计游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倾向和性别差异。我们在实施游戏教学时还会受到天气、场地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

4.2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倾向都会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会参生变化。我们在设计游戏时也应适应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变化。游戏的类型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要求。游戏的运动量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增大,游戏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4.3为全体学生设计游戏活动,这一点是我们为各年级学生设计游戏时应遵守的原则。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我们就应该让每个学生成为游戏的主体,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5、参考文献。

5.1张建林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5.2刘福林游戏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三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学体育教师的论文请参考!

摘要:良好的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与各项反应能力,既丰富了体育教学模式,又有极高的教学研究价值。本文将以各种体育游戏为例,来重点研究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应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各项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在参与田径游戏时以公平、自由、轻松的良性心态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从而使学生拥有愉悦的心境。因此,可以说体育游戏所蕴藏的锻炼性成为体育教学应用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体育游戏;田径;篮球;排球;体操。

经笔者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渗透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最为温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得以健康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法,能充分地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良好的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与各项反应能力,既丰富了体育教学模式,又有极高的`教学研究价值。本文将以各种体育游戏为例,来重点研究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应如何创新性地开展各项体育教学工作。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改革,游戏教学方式已经大范围地渗入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小学生的个性需求,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促进其综合发展,最终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以田径游戏为例,该游戏具有极强的锻炼性,学生通过奔跑运动,调动了自己身体各个肌肉组织,促进了身体的神经调节,以便达到释放压力与磨炼意志力的游戏目的。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在参与田径游戏时以公平、自由、轻松的良性心态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从而使学生拥有愉悦的心境。因此,可以说体育游戏所蕴藏的锻炼性成为体育教学应用的重要条件。田径游戏必须具有组织性参与者,必须严格按照指导人给出的游戏规则来各项操作,这体现了对体育竞技精神的尊重,学生应该通过体育游戏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使自身的各项心理素质达到有效的提高。体育游戏是大多是群体性活动,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例如,篮球,排球这类体育游戏需要团队间彼此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任务,获得胜利。在篮球游戏比赛中,每个队的成员都尽全力地为本队的胜利而努力奋斗,大家挥洒了青春的热血,书写了友情的篇章,体现了群体性体育游戏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促进运用。良好的体育教学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体育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性,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氛围,完成既定的教学培养目标,最终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身心疲劳,从而达成娱乐身心的教学目的。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

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渗透到准备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如采用“贴人”、跳绳、跳远等游戏比赛形式,从而让学生的韧带、关节、肌肉等身体器官为接下来的高强度体育运动做好充分的体能准备。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小学人教版的教材内容,设计出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教师应事前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探究,知道学生更热衷和喜爱哪一类的体育游戏活动。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于具有比赛性质,即富有奖惩规则的体育活动更富有兴致,这种类型的游戏运动,可以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从而让教师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创新性的将益智性、趣味性与锻炼性合为一体的游戏活动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让学生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还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促进其快乐成长!排球、篮球等球类活动,是以教授学生体育既然为主的一种游戏教学形式。教师会以球类规则为媒介,来锻炼学生的竞技精神与体能素质。体育游戏十分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更为积极地去学习,去锻炼自身的各项素质与机能。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脱离教材与实际,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接受能力来合理地设计游戏环节。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予以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引导他们来共同参与游戏设计,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有效地完成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快乐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寓教于乐,释放小学生的天然个性,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从而有效地达到游戏教学的特定目标。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因此,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注重游戏环节的科学性。教师选用的游戏活动,一定要具有特定的体育教学功能,游戏活动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他不能脱离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有选择地开展游戏教学。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田径、足球、跳远等等容易浅显的体育游戏;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篮球、排球、体操等难度较大、训练要求很高的体育游戏。教师应该充分地考量所涉及体育游戏的运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游戏活动的教学有效性,最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体育教学的现实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龙凤翔.小学体育运用游戏教学的点滴体会[j].教育文苑,2013(3).。

[4]江世泽.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体育教育,2013(2).。

[5]贾学良,刘风艳.游戏做起来,课堂更精彩———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四

摘要: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多为“人情式”建设模式,难以持续发展。建设“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需获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需与地方政府及小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队伍;需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以及完善监督机制和反馈、评价机制。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高等师范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当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人情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使实践教学遭遇瓶颈,地方小学在与师范院校合作共建专业实践基地中表现普遍消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受阻,严重制约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拟探索师范院校与小学开展校际合作共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力图寻找既可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又可提高合作基地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能力提高,实现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为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遭遇发展瓶颈。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首先考虑便捷原则,“就近、交通便利,便于师范院校师范专业领导和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与管理,也利于节约实习经费”[1]。基于此,师范院校通过各种途径与目标小学沟通,让其“自愿”签署协议,承接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师范实践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试做、实操等手段,在小学教师和师范教师双重指导下,学习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组织、作业批改甚至学校管理等多方面技能技巧。这就要求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要深入到小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基地领导和教师态度不积极,师范院校在安排实践活动时不敢做过多或过高要求,在工作开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实践基地领导缺乏重视。

师范院校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实践教学的需要,较少甚至没有考虑基地的需求,没实现“双赢”。许多基地领导认为是为师范院校提供廉价的实践教学场所,基地没有从中受益,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还要承担实习学生的安全及本身教学质量下滑的风险,所以小学(特别是在当地有些声誉的小学)不愿签署基地建设协议。大部分基地是师范院校通过校友、师生、朋友等关系进行沟通,小学碍于情面勉强接受,进行实践教学安排时,基地领导多不会尽心尽力。这样的基地,当关系人还在校时,基地使用可能还比较顺畅,一旦关系人离校,基地也就流失了,难以长久稳定。

(二)教师参与实践指导的动力不足。

教师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在基地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中都存在。由于基地对实习学生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安排实践教学任务时,多是安排临时性任务,指派给有关班级的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且往往没有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劳动报酬或其他形式的表彰。“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学校下拨的教学经费基本只能维持正常的课堂理论教学,没有更多的剩余用于实习基地建设”[2],师范院校能给予指导教师的报酬非常有限,这造成许多承接任务的小学老师认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工作上消极应对。而对于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来说,由于实习基地态度消极,使他们觉得到基地指导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求于人的事情,工作难以开展,难免也会产生畏难情绪,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三)基地使用功能单一。

师范的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基本上都停留在提供见习、实习场所的层次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虽然签署的协议中也有师范院校为基地小学提供服务和帮助,但多数此类条款设定的都比较模糊,比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等,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双方对基地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财力保障,教师积极性不高。基地小学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小学从中没有受益,这也是教师们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新思路:由“人情式”到“共赢式”转变。

当前“人情”式的基地建设模式,使小学被动接受师范院校的邀约,基地建设仅师范院校受益,这是制约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和高效利用的症结所在。有研究者提到“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后需要尽可能巩固、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做到‘双赢’”[3],只有双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益,合作关系才能长久维系,基地建设才能得到良性发展,所以在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时,可从满足参与单位、教师、学生不同利益诉求的方向进行考虑,寻求利益共同点,采取“共赢式”的方式设计共建模式。

(一)以师范院校、基地小学共同发展为出发点。

地方政府的参与可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更好地调动各方建设的积极性,使基地的发展更稳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具有管理、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职责。教育发展离不开智力支持和优秀师资,而这正是师范院校可以提供的。师范院校可以为当地基础教育出谋划策,为小学师资能力提高建言献策,把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可使师范院校的智力成果服务于社会,又可获得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小学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师范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成长为基础。

师范院校专业教师和小学老师能否受益,是基地能否良性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受益包括物质奖励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大规模的物质奖励各方都难以做到,但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却是可行的。比如,对师范院校与小学教师共同开展的课题研究给予优先支持、把师范院校教师在基地的工作与挂职锻炼相结合、把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小学教师的在岗研修相结合等等。此外,将促进在职教师职业成长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建设规划中。

(三)以师范生与小学生共同进步为目标。

师范生及小学生是实践教学的施行者和受体,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师范生的实践对象就是小学生,实践的内容涉及教育活动的多个方面,比如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班级管理等等,而很多师范院校在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计划时,关注的是师范院校学生,基本没有关注到小学生,许多参与实践活动的小学老师都认为,基地的建设收获最大的就是师范院校学生,这也是许多小学不愿意成为基地的原因。毕竟参与实践的师范生由于经验、能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注意加以引导,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小学教学质量下滑,甚至引起小学生家长反对。因此,在基地建设使用过程中,要统筹兼顾,认真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计划,要把负面影响转变为正面影响,使师范院校学生和小学生都有收获,共同进步。

三、“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步骤。

(一)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扶持。

市县级政府具体管辖小学,又有一定的制定政策并进行实施的权力,也有一定的财政话语权,且市县所拥有的小学数量基本上能满足师范院校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需要,节省师范院校成本,同时市县政府对本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往往也有迫切的需求,易于沟通达成共识。在选定好目标市县后,师范院校需组织精干队伍,对拟合作开展基地建设的区域进行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了解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如果是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师范院校可以提出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搭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补充,使结构趋于合理;如果是师资能力不足,师范院校可以提出在基地建设中送训到校,开展师资培训等。总之要找出市县政府最希望解决的教育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并把这些对策融入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这样就易于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获得支持。

(二)与政府、小学基地共建管理队伍和师资团队。

要让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并良好运转,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取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应马上组建队伍,其中管理队伍可设两级:第一级为中心领导组,可由市县分管教育的副县(市)长或教育局长任组长,师范院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师范院校教务处长、各专业系主任及各拟建实践基地的小学校长为成员,指导整个市县的基地建设,并制定有关政策。第二级为实践基地小学工作领导小组,可由小学校长任组长,师范院校专业系主任及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两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组成,具体承担起基地各项实践教学工作。许多师范院校都会安排学科专业教师承担,学科专业教师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可能是佼佼者,但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却并不一定在行,同样的,小学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但如何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参加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初次接受指导任务的老师也备感吃力。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48.6%的师范院校学科教师和60.5%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能指导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但有些吃力,需要必要的辅导。因此,组建起队伍后,首要任务就是对两校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能为学生实训提供指导的师资队伍。

(三)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计划。

管理团队建立起来后,双方就应根据师范院校的需要和小学的实际,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着手制定基地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规定各方的责、权、利,有明确工作任务,要使参与人员了解做什么、怎么做。比如,可以制定小学教师在岗研修制度,规定师范院校每学期有责任为基地教师送训到校一次,基地小学老师有免费获得培训机会的权利,同时,小学老师在岗接受培训研修期间,有指导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的义务等。这些条款通过制度规定下来后,即使参与人员变更,其他人员开展工作时也有章可循,能顺利实施。师范院校和小学根据制度规定,结合学校的教学和工作需要,以一学期为单位,把需要在基地中完成的任务,在学期初就列入各自的学期工作计划中,双方人员都能提前做准备,且能提前设计和规划。

(四)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

师范院校与小学的互动交流越频繁,越能相互了解,联系才会越紧密,才能促进基地的稳定发展。而要高频率地使用基地,就要充分了解双方需求,挖掘基地资源,丰富基地工作内容。比如增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其既面向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又面向师范院校教师、小学教师,承担其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任务。甚至是面向家长和小学生,承担起家校联谊,亲子课外活动的任务,有任务就会有活动,基地承担的任务多样,活动就会丰富多彩,各方也能通过活动受益,基地的发展就会充满活力。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教育实践模式来加强与小学基地的长期互动。比如,对于实践基地离师范院校区较近的,可改变原来的阵风式集中见习模式为师徒制的分散见习模式,由基地小学老师带3-5位师范院校学生做徒弟,每周固定的时间(师范院校学生校内无课)到小学基地跟随师父学习,并在师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作业批改、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甚至是课堂教学活动。

(五)加强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反馈和评价机制。

实践教育基地各项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以及及时反馈和准确评价,是基地运行效率的保障,也是基地稳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管理和评价的对象众多,时间跨度长,要做到有效、及时和准确,仅用常规的驻点指导、巡查、座谈等方式,确实难以做到。当前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为监督和管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远程监控、指导和管理,同时在实习结束时,利用系统的管理数据,对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教育实践要求必须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所建设的基地真正做到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并能更好地培养小学师资。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五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备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1、在教书育人中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部分体育教师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缺乏敬业精神,对待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兼职中,奉行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的信条,缺乏主人翁的工作态度。如果体育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有些体育教师平时不能严以律己,衣着不整,语言污秽,行为粗野,甚至有时会醉醺醺的上课,并认为这是体育教师说特有的“风度”和“豪气”,殊不知这悖逆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教学方法粗暴、简单。有些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起码的人格尊重,缺乏爱心,动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和歧视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项素质。

1、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要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研究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2、较好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技术和业务知识,并能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其它新的与体育教学有关的知识与技术,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众多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除体育专业的各种文化基础知识外,还与医学、物理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联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需加强这方面的了解和学习,丰富自己,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日趋密切,学生的求知欲强烈,体育教师要搞好体育教学,就应该永不满足现状,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优良学风,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的养料来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教师应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要不断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人格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优美的姿态、良好的仪表,会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会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要精神抖擞、意气焕发地站在学生面前,衣着整齐干净,美观大方,举止谦虚礼貌,不卑不亢,端庄正派,语言美,手势文雅有力等,这些有利于确立一个体育教师的完美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人才,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为此,作为体育教师仍应该时刻不忘师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严谨治学,悔人不倦,不断进取,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广薄的文化知识,以及与新形势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准作出自己的努力。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六

司法局作为承担公民法制教育的主管部门,自1986年起,在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已连续实施了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三个五年规划。“一五”普法主要是法律的启蒙教育;“二五”普法是以宪法为核心,突出专业法学习;“三五”普法是强调学用结合,促进依法治理。这三个阶段的普法都是从增强公民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治理的角度来筹划的。而“四五”普法则提出了“两个转变”的目标。这既是新时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对我们承担普法任务部门的新要求和新考验。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认真真的在总结以往三个五年普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抓住普法的重点、难点,积极寻找对策,扎扎实实抓落实,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来进一步推动全民普法向纵深发展。今天的调研课题,主要是公民教育中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现状,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下面,结合我们工作中的认识和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领导参考,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指正。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坚持法德并重,是搞好“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思想基础总书记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理论以来,又在之后的多次重要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最近中央又下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们在学习之后,深感江总书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理论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内在联系。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明了方向,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基本方略的精辟概括,是在总结历史和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我们认识到,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讲,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支撑和基础;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则需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保障。普法不仅有助于公民法制观念的培养,而且也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入人心,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形成;而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质,也有利于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思想基础。作为普法主管部门来说,法德并举、共同普及,是贯彻落实总书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在今后的“四五”普法工作中应更好地去寻找“两个结合”的最佳结合点,把公民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共同推上一个新的层面,积极营造全体公民遵法纪,讲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二、公民教育中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现状1、公民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通过连续开展三个五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法律常识得到极大普及,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普法工作列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指导、四套班子齐抓共管、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并实施了“一把手”工程。从“一五”普法开始,各级党委、政府都能高度重视、制定规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实施、同考核,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了应有的位置。二是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得到了普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得到了及时、广泛宣传,例如我区在“三五”普法中,在教员落实上抽调30名具有较高法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同志组成讲师团,先后举办22期普法教员培训班,培训教员1500余名,在教材落实上,我们通过反复宣传做工作,主动送书上门等,为全区共订购、发放教材10余万册,实现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领导人手一套教材,在校学生、流动人口人手一册书的目标,使各部门、单位讲解有教员,学习有教材。三是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我区每年都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学法考试,参考率达99%,合格率达100%;在校学生的法制课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各校做到了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此外,我们还聘请了38名政法干部担任各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我区关工委还专门组织政法战线离退休干部19人成立了“建邺区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定期给在校生上法制课,使我区3万多名在校生没有发生一例违法犯罪;在流动人口法制教育工作中,我们制订并实施了“谁主管、谁负责”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对职能部门,相关组织和单位都确立责任制度,同时,还通过流动人口法制培训中心,组织轮训流动人口普法骨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有效地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学法用法。近三年来,我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比以往同期下降了25.5%。2、法制宣传教育在保障法制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道德建设。法制宣传教育不仅增强了公民法制观念,使公民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权利义务平等,民主管理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观念,形成遇事找法、办事说法、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靠法的依法办事新时尚、新理念,而且,还使广大公民懂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有效地扼制各种违法犯罪,保障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我区近年来部门和单位荣获“双文明”的比例逐年上升,“五好家庭”越来越多,公民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民间纠纷逐年减少,重大恶性犯罪率下降,城市建设发生较大的变化,城市管理及我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远发展,先后数十次荣获国家、省、市的表彰,我区连续三次九年度荣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今年又被中央六部委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三、法制和道德教育的难点和对策法制和道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操作难度大,硬性指标少,易于产生畏难情绪和走过场,突出表现在:1、认识上不去。主要是对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其他工作相比,指标不够硬,致使有些领导热衷于抓经济,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群众认为自己不做犯法的事,法制、道德教育于己无关,要解决认识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立足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逐步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对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投身到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中来。其次主管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逐步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可量化的目标责任制,使公民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指标明确,责任到人,便于检查督促,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2、公民普法教育的组织难度有不断加大的趋势。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大,企业转型中私营和个体企业增加,一方面“单位人”变“社会人”的比例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增加,都给普法的组织教育增加了新的难度,如果仍然按照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单位进行教育的方式,就会给普法留下比例很高的盲点和死角。要消除盲点死角,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职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刊物等传媒和电影、电视剧、戏曲、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以及标语、口号、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公民的启迪、教育和引导。二是对“社会人”主要通过街道社区这个新的普法载体,加强对他们的普法和道德教育。由于社区自身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我们考虑首先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职能部门要抽调专业普法人员下到社区,建立社区普法宣传站,吸收比较精通法律的社委会工作人员和辖区内居民中的法律志愿者为普法宣传员,形成专业与业余合一的法制宣传组织网络,这是我们主要的依靠力量。其次,职能部门下去后帮助社区培训普法教员,定期到社区进行法律咨询,开办法制讲座等。第三,街道还应协调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协助社区开展工作,要挖掘社区内的普法师资力量,为社区居民义务提供法律帮助,担任社区法制宣传员和法律顾问。第四,社区调委会、居民调解小组还应利用纠纷的调解过程进行法制宣传,作到“一事一法一宣讲”。第五,还可以在社区推广“法制教育明白栏”,开展“遵纪守法”、“五好家庭”、“文明楼道”等评选活动,以及社区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与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录象片等,调动群众参加法制和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使法制和道德教育进社区,入楼栋,到住户。此外,对流动人口的普法教育,我们在以往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落实好组织网络化、责任制度化、内容系统化、形式多样化,并以即将建成的流动人口社区为依托,进一步抓好社区内的流动人口法制学校建设,通过普法主阵地的作用,向周围幅射。3.经费保障不到位。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要深化,关键是基层。然而基层最突出的问题是普法经费得不到保障。购置教材需要钱,举办活动需要钱,办专栏、出版报等都需要钱,基层自身无法解决,需要上级给政策,逐级抓落实。以上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四五”普法刚启动,“三五”普法中还留下许多难点和薄弱的环节需要我们去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基层的调研力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寻求解决的对策,一件事一件事的抓落实,同时虚心向兄弟区县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力争使“三五”普法未解决的问题在“四五”普法中得到有效解决。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七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会计理论知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不管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理论的道德建设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加强道德建设行为,才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每天面临的都是一些关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会计理论道德建设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关键词:会计理论;道德建设;创新意识。

一、前言。

在网络时代发展的今天,会计基础的发展依然至关重要,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变化的发展中,我们依然可以看见会计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可想而知,我们应该学好会计理论知识,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改革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得到进一步地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在加强会计理论道德建设的时候,同时也要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不断地去了解社会的变化,在这个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前进,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化和信息化去更多地了解和关注会计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一些变化,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社会的认识,提高我们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推动社会进步。加强舆论道德建设。有的时候我在想,会计理论化时代有时候也会处于一种衰落时期,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对会计的认识,才能加强道德理论建设,我们应该从新的起点出发,为自己树立好榜样,开拓自己的见解,加强道德建设,才能使社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新。人类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会计在发展,我们的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我们对会计理论化也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会计理论道德建设仍在不断地发展着,我们更要为会计理论道德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去创建一个新的平台。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是网络银行的发展和邮政储蓄的发展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还不断地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还有手机的发展也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我们对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的会计生活提供了方便,没有通过这些信息化的了解,我们更不会对会计知识更深入地去了解,我们必须加强道德理论建设,才能不断地去了解会计信息的变化。

有的时候,我会发现我们周围不是缺少什么,而是缺少更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要想使会计理论不断地发展,我们必须树立自己的目标,加强社会监督,不断地去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网络化。还要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得到不断地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加强道德教育也仍然重要,我们必须加强和巩固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人类对会计知识的欠缺才能进一步地提高。对会计知识才能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加强道德建设的关注,我们必须树立好对会计理论的创新意识,不断地提高变化,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可能更要去对会计知识的理论不断地去深入研究,不断地去丰富我们对会计生活,不断地去提高会计知识的认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为我们的会计生活提供服务。第一次接触会计知识,对许多东西我还不太了解,尤其是对会计一些理论知识我还不太熟悉,还没有去更多地掌握一些会计道德理论方面的教育。后来自从学习了这方面的内容,对会计知识更有了深入的了解,让我对会计知识产生了共鸣。在学生时代我们对很多东西还不太了解,因此我们更要不断地去改变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生活才会不断地提高,努力改变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不断地去学习很多没有学到的东西,我想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进步,更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观点,社会才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扬光大。

会计知识,有时候对我们而言,就是要不断地开拓知识的见解,努力学好会计知识,对会计知识每一门都必须熟悉掌握,这样我们才会对社会更加了解,更加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在这个物质发展的今天,人类在不断地在丰富对会计知识的了解,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对会计知识的了解,才能更熟悉掌握会计知识的教育,加强会计理论建设,不断地努力提高会计知识的理解,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才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刚开始学我会学好每一门会计知识,即使对我而言,我们更要对会计知识深入地去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会计理论道德建设仍然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会计教育仍然重要,我们不要放弃对会计知识的了解,不要总是忽视它的存在,在会计道路发展的路上,我们依然要不断地学习会计知识,人类才会不断地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成就会计之梦。学习会计的时候,觉得难度非常之大,但是只要你掌握了一些重点知识的了解,我想你就会学好它,开启你对会计知识的梦想,才能丰富我们的会计生活。

要想对会计知识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必须掌握好它,掌握好每一门会计知识,好好学好会计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对这方面总是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学好它对我们自身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总是依赖别人,要相信自己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好。可能很多的时候我们觉得它对我们来说,要想学好它非常地难,其实你只要花点时间就应该可以将它做好,对学习要多下点功夫,掌握学习技巧,这样你就会能将它完成地好。当我们看到会计知识在不断发展地时候,也许我们更应该多去收集一些会计知识,多为我们的生活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去深入研究,多为会计知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我想我们才能学好会计知识,要多关注会计生活,提高会计知识的认识,加强会计理论道德建设,不断地开拓社会生活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就会不断地提高,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才会成就会计知识的梦想。我在生活之中看到了有些同学对会计知识还不太了解,比较生疏,觉得学起来比较吃力,但是你只要掌握了会计知识其中的奥妙,我想你就会对会计识更加深入了解。好好学习会计知识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强会计道德理论建设,仍为重要,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创新意识,不断地加强教育发展,才会使我们的会计之路得到不断地发展。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会计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会接触到它,我们要更能够掌握好它,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的细节,掌握每一个理论建设,我们就会对社会有所认识。更加突出社会的变化。

二、结语。

有很多时候我在想,学好它对我们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会计知识,才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努力学好它,我想你会更多地去掌握会计知识的理解。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社会,才能加强好理论道德建设。

作者:吴瑾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俊超.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弊根及出路[j].江门财会,2004(2).

[2]王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8).

[3]吴慎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诚信形象[j].山东煤炭科技,2007(1).

[4]殷国滨.浅谈新经济下的会计人员素质[j].现代会计,2002(2).

[5]付桂英.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八

[摘要]改革开放让大学生道德文化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性、变动性与异化性、虚浮性与躁动性、日趋世俗性与实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文化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性、变动性与异化性、虚浮性与躁动性、日趋世俗性与实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日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的建构、成熟与完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对青年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冲击。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容易滋生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格格不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由于市场经济强调利润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动力,强化金钱在市场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充分肯定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苗头在校园中悄然产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给高校学生道德建设带来了复杂性和艰巨性。

市场经济冲击造成一些高校领导的思想错位和教师的道德水平下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家庭教育的误区。大学生道德意义的获得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追溯到青少年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他们道德意义获得的最直接的来源,是整个教育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家庭教育中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却导致不良结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即成为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溺爱型”,“高压型”,“放任型”,家风家德不正,家庭破裂,缺陷家庭等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学校德育过程的偏差。德育目标过高,缺乏层次性。学校德育目标的定位关系到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制约着德育的过程,因而也是德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德育目标过高,脱离现实。建国以来,我们在制定和表述学校德育目标时,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倾向,德育目标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身心发展水平。学校德育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方向性,不讲可能性。目标过高,长期来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更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建设者”。德育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德育目标在学校德育活动中很难实现,出现了名义上“加强”,实际上“淡化”;名义上“落实”,实际上“落空”的现象。

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道德包括基础文明和德性修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基础文明是健康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青少年所必须接受也必须身体力行的东西。德性修养则主要反映了一种道德境界,它是高于基础文明之上的,既包括了内心状态,更反映了外在行为。德育应该从基础教育入手。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观念存在着一个难以越过的“禁区”,即谁都不敢对德育目标降低要求,似乎德育只能讲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德育不能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由小及大、循序渐进地进行。

德育内容单一,缺乏全面性。由于德育目标笼统、过高,缺乏层次性而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单一,不全面,脱离社会现实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观念规范和行为规范不全面。从观念规范方面看,不仅缺少现代人才品德规范,而且还缺乏普通社会公民层次的观念规范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规范,如缺少伦理道德观念,礼仪观念等的规范。在行为规范方面,缺少全面养成行为规范训练,如缺少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训练,遵纪守法等传统美德行为规范训练。

德育方法简单,缺乏人文关怀。长期来,我国学校德育的方法较为简单,主要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极少与学生进行思想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是照本宣科地说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德育课显得枯燥乏味。不管学生是不是真心、真正接受,只要考试时写得出来就能及格,得高分。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也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容易形成双重人格的现象:学生在校服从一切制度,出了校门就“解脱”了,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使德育变成了走过场,严重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德育和其他各育相比,对教师的知识素质、人格要求是较为全面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年龄偏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较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效果。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九

摘要: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原则,介绍了扮演类、创编类与比赛类游戏的使用方法。

小学生具有活泼爱动的特点,他们喜欢和教师、同学进行一些互动活动,特别是一些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教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1.以学生为出发点。

在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基本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学习学段:一到二年级为一个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和认知水平较低,心理素质水平也不高,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尽量选择内容简单易懂、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心理素质也强,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应较一二年级的难度有所提高,内容上要贴合该阶段学生的生活。

2.以体育为中心。

既然是体育课,所有的教学辅助手段都应该围绕体育进行,采用体育游戏的目的是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切不可进行游戏时候忽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游戏的体育性,过于注重游戏的`形式和娱乐性,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如果仅仅把体育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独立环节,势必造成表面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是学习重点脱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无效。因此,在应用游戏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和应用的游戏必须是以体育为核心。

3.规划好游戏时间和参加人数。

游戏的时间和人员分配也是体育游戏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游戏时间过短,学生难以进入状态,起不到游戏的效果;如果游戏时间过长,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致使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计划游戏时间,保证游戏既能发挥作用,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对于游戏人数,应坚持逐步增多的原则,即教师先进行游戏示范,然后让两至三名学生跟着做,学生基本掌握游戏规则后,再逐步增加人数。

1.扮演类游戏。

表演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形式也最为常用。如很多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动物的动作有联系,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装扮成相应的动物。比如在進行立定跳远的体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打扮成小兔子或小青蛙的形象,然后进行跳远练习。在讲解动作技巧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加入这些动物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表演小动物,产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编创类游戏。

教师在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时,可以不提前设定游戏,而是在对体育项目的具体技巧进行讲解后,让学生自己编排游戏,然后开展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比赛类游戏。

这类游戏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游戏比赛完成教学内容。在进行篮球教学过程中,待学生掌握相关技巧,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不同的游戏小组进行篮球比赛,教师作为裁判。在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就会有意识地利用相应的技巧,避免出现犯规动作,而且比赛需要学生团队合作,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在比赛中得到提高。比赛分出胜负后,教师要注意重新进行人员搭配,保证没获胜的学生也能在下几轮游戏中获胜,以让大部分学生体会胜利的喜悦,从而保持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非常有意义。应用过程中把握好应用的原则,掌握应用方法,方能发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涛.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8).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十

以自我教育塑造主体人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系列思想矛盾的运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改革德育传统模式,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情感和动机;组织自我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与习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日益加深的对道德规则,道德规范的认识达到彼此心灵相通的境界,达到一种互惠的对对方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并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认识和领略到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体验到更深刻的自我肯定,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能否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影响与父母的教育。走出家庭误区,优化家庭教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家长要了解教育规律,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把握孩子如何发育,心理如何发展,知识如何获得,人格如何培养等等。同时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应该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以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正确的说教,模范的行为教育影响孩子。还要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爱孩子应有其道,适其度,得其法,求其效。最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同步进行,家长应主动与学校密切配合,主动沟通并听取情况;学校应了解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条件和方法,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取得家长支持,共同促进教育过程的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和学校两个主阵地的教育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改革。对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现有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应有的效果。

改进德育目标,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改变德育内容单一化倾向;改进德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创建健康、合理、有序的社会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振远.在校园与社会间发育和变异的大学生道德文化[j].青年文摘,,(7).

[2]张文杰.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1998,(11).

[3]杨林国.当前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2).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十一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实践,有效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他们才会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认真的对待学习生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所要碰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心理发展环境、注重实践、共同参与。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给人们的各个方面的压力,尤其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至此心理健康在近几年来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未出校门的孩子们,心理健康状况很可能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让其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教师们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如何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呢?就以下几方面,谈谈笔者的初浅认识。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有一个孩子叫李海潮,这孩子个头很小,年龄不小,学习慢半拍;还有一定攻击性,经常跟同学一发生矛盾就打架,家长比较年轻。我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要认真学习,与同学们团结友好,还跟他的家长聊天,了解他的基本情况。这孩子渐渐地有了一些进步。

然而,就在孩子取得进步没多久,学习又急剧下降。以前家庭作业基本上能够按时完成,现在却总是不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周都安排时间,在放学后留他去办公室补习功课。在跟他聊天时我发现,孩子总是说:"妈妈还没有回来,爸爸说老家有些事情。"。

终于有一天,海潮脸上带着几道伤痕来上学。一种直觉告诉我,他的妈妈并不是老家有事久不回家,而是爸爸妈妈可能在闹矛盾。于是我旁敲侧击,通过孩子的周记等等,终于了解到他的妈妈和爸爸吵架了。妈妈赌气回了老家,爸爸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孩子,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会打海潮。

学习心理状态的。又在跟海潮交谈时,鼓动他打电话给妈妈,说很想念她。告诉妈妈,老师表扬了他,说她很乖,有进步;但是妈妈在身边,进步就会更大。果然,海潮的妈妈不久就回家了,孩子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没有想到,这可怜的孩子学习刚刚步入正常状态,又不幸在爸爸上班的门口被一辆汽车撞了,小小的身体竟然有两处骨折,但是,我去看望他的时候,问他:"还疼吗"他诚实地回答:"疼。"我告诉他,虽然疼,但是要忍住疼,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会很快恢复健康。他坚定地点点头。表现得非常坚强。我含着泪由衷地赞扬他:"你好棒。老师和同学们等着你早日回校跟我们一起学习,你要加油。"。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必定使得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也会导致校园里千篇一律的单调局面。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各自的个性,适当引导,才能够永远保持百花齐放春满校园的美好景象,才能够保持学生学习各有特色,尽可能达到最佳运转状态。

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比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一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上有或这或那的问题,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许是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与同学们相处有些小气等等;那么班集体中难免有同学会不喜欢这些人,甚至会歧视他们,那么,老师们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那么,这些孩子们就不会陷于一种不良环境之中,渐渐地,也许会有令人惊奇的表现:成绩好的不再骄傲,成绩差点的有了进步等等。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家长、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3、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

4、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

5、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十二

人生价值观是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是人们行为的指南,正确的人生观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利益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不骄,败不馁,对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视,对同学的`成就额手称庆,不悲观,不嫉妒。学生能自觉地这样做,其心理一般就可以保持健康。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

正常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但是,那些思想修养差的学生,恐惧、暴躁、悲观、自卑、狂妄、嫉妒、多疑、过敏、忧郁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就很容易在他们身上产生。加强思想修养,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和预防那些心理不良现象。在指导学生心理卫生、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

1.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善于分析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中,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2.教育学生自觉磨炼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事物,以顽强的精神克服困难。并且,要教会学生控制情绪冲动的方法,养成按理性行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正确评价现实,对满足不了自己的事物,不要强求,要养成对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忍耐性。学生只要增强了毅力,提高了思想水平,发展了正常的同学友情,就可以保持心理健康。

三、开展心理卫生咨询,充当学生的心理顾问。

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通过交谈而实现的一种帮助过程和教育过程。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心理卫生咨询,充当学生的心理顾问,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给学生开展心理卫生咨询时,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同时,教师还得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培养学生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

2.教师应当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为学生排除纠纷,倾听学生申诉,耐心、亲切、及时地为学生解除各种心理负担,充当学生的心理顾问。

3.教师在学生中要树立威信,并多与学生沟通情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要知道,只有令学生祟敬、信赖的教师,才能在心理咨询中发挥作用。

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还可调节人的情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卫生措施,对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行为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体育工作中肩负着指导学生心理卫生的重任,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心理卫生。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体育后进生心理卫生的指导,因为体育后进生最容易产生恐惧、自卑、忧郁等心理障碍。教师要多鼓励差生参与体育运动,消除他们心中的忧虑和恐惧,给他们以信心。例如,在运动集体项目中,充分注意设法使那些运动技能差的学生也有成功的机会,或者使他们也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这对于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运动的项目特点,来教育和指导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培养成诚实、公正、合作、礼貌等风格以及积极进取、勇敢果断的态度和行为。例如,拔河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跳“山羊”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思想作风。

3.体育教师要加强学生组织纪律的培养。体育运动有其严密的组织性和严格的规则,学生具有的自由散漫、惰性、忽视组织纪律等心理品质往往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克服。例如,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就必须遵守项目比赛的规则和必要的组织纪律,否则将会遭到裁判的处罚;再者,如果参赛者思想散漫、不努力的话,那比赛的成功就很难降临他们。

五、利用体育运动或比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的一切都围绕孩子,致使很多学生都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形成了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而体育能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体育游戏、体育比赛或体育训练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学生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体育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在遭受挫折时进行自我调节,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主动运用各种调节方法对挫折产生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增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有效地战胜挫折。

指导学生的心理卫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且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只有这样,指导学生心理卫生的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