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范文(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3:28:26 页码:9
2023年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范文(精选10篇)
2023-11-20 03:28:26    小编:ZTFB

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欣赏和创作诗歌可以培养我们的美感。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准确表达。总结是成长的一种方式,借此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写总结前,要先回顾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一

摘要:事业单位具有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多项职能,它是我国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运行状况不仅关系到单位自身的正常发展,也影响到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使很多事业单位逐步改善了内部控制效果。不少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也因而得以加强,但整体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阐述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在颁布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该项规范的实行时间比较短,事业单位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相互关系。

首先,内部审计是推动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主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单位能发现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准确地说,内部审计也属于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在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下,内部控制质量会不断提高,单位的运营效果也会不断增强。其次,两者都是单位提升经营成果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员工权利与责任的合理匹配、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等。只有各部门员工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单位的正常经营发展。而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达到上述目标不可或缺的方法,因而也是单位增加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剖析。

由于事业单位往往受到其他单位的管理监督,因而很多领导人员认为没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在这种思想认识的指导下,很多领导人员主观上对强化内部控制有抵触情绪。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推行内部控制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来看,其内部控制体系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还不是很明确,部分单位的职责分工不太合理。最严重的是,少数单位仍未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员工在开展工作时就没有标准的操作规范。在内部控制流程不统一的情况下,监督、审核工作也就很难顺利实施。

(三)预算和资产管理水平不高。

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事业单位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这使得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在当前的预算管理中,由于事业单位经常出现追加项目的情况,因而预算管理人员需要经常调整预算。但部分事业单位图省事,不将单位的预算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之中。此外,很多预算管理人员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不能切实地落实监控、考核单位各项活动的计划。不仅如此,一些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

第一,部分单位缺少资产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责任人专门负责这项事务,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二,资金管理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这种不良现象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单位的票据管理水平很差,而且非常容易引发账实不符的问题。

(四)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

就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现实情况看来,其独立性较差。这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由过去的行政部门转换而来的,内部审计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会受到行政部门的干预,这就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另外,这也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时间较短有关。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内部审计人员不能高效地完成检查、评价活动,从而影响了其独立性的发挥。

(五)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带有很大的公益性质,其内部资金都来自财政部门的拨款。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收益,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也就应运而生了。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得以大大改善。但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造成单位不能有效了解不同时期的财务收支状况,也很难严格审查、监督各种经济活动。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必须改善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领导人员应注重学习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材料,深化对该项制度的理解,转变思想观念。其次,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其宣传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实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内部控制的重大意义等。员工只有明白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作用,才会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程序既承接着内部控制环境,又连接着会计系统。事业单位在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认真分析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应认真分析内部控制程序的实施效果。

(1)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这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内部控制效果的主要方法。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落实,就是建立在各部门、人员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单位可以分解既定目标,并合理分配给不同部门,从而初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2)推进信息化建设。单位内部各种经济信息的汇总、归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保证所得到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内部控制强度,就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将单位内部各部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部门、各级员工既能有效配合又能相互制约。在此基础上,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得到了较好的完善。

(三)提高预算和资产管理水平。

针对预算管理水平较差的问题,单位可以考虑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该项制度不仅能监控考核各种财务资源的运行状况,还能对各种非财务资源进行监督考核。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辅助下,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能得到很好的加强。首先,单位应扩大预算范围。因为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追加项目的问题,由此而导致单位预算经常出现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单位应将各种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之中。在预算管理的协调下,单位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就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其次,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牵涉的范围较广,所以单位应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来编制预算。一般而言,领导人员对单位的发展目标、整体情况比较熟悉,而各级员工对单位的具体情况比较熟悉。采用上述的编制方法,一方面能吸收领导成员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各级员工的优势,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最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单位应将资产核算任务明确到具体员工,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对于在岗员工,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员工能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以保护单位的各项资产。

(四)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于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单位内部,但该部门是检查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从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来看,内部审计也应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确保所得到的结果客观、公正。为了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能很好地体现,单位可以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如此,单位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程序,同时防止由于领导人员干预而削弱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所以,从单位的长远利益出发,领导人员应积极推动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以提高单位内部控制质量。

(五)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在单位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之后,还应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为了较为顺利地实现该目标,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确立内部审计专人负责制。内部审计部门的其他员工应定期的将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如实的汇报给负责人,负责人再根据所得到的材料,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状况,并撰写出一份较为翔实的报告,递交给单位领导参考。这不仅能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效率,还能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

第二,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良好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面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依照制度做出相应处理,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的实施效果。所以,单位应对内部审计监督的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三,抓住内部审计重点。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问题,会给单位造成大小不一的影响。在内部审计人员有限和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的前提下,单位应将风险大、资产规模大及预算管理不完善的部门作为重点审查、监督对象。

四、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两者之间关系紧密。因此,针对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单位不仅要从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着手解决,还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使单位内部审计功能得到完善的同时,又能促进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希望本文的分析及相关论述,可供参考与借鉴,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3]董雪琴.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思路[j].时代金融(下旬刊),,(7):198.

[4]李红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相关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5,(16):148,150.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二

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成因,探讨审计发展趋势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审计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几乎形同虚设。二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审计科班出身的人少,改行的人多,这就势必会影响内部审计质量。三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不高。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立法、执法不到位。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历史不长,加上改革开放和人世的成功,企业环境、企业规模和形式等的空前发展变化,使得我国内部审计在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和企业知法守法方面都还很不到位,难于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干预下而不是出于企业的内在需要建立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只是企业资产的经营者,而不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没有主观要求,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性质、作用与职能认识不足,根本未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看成是企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内设机构,独立行使监督职能。《审计法》规定,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工作。这种双重身份,使许多企业把企业内部审计视为国家审计机关的“内线”和“坐探’,o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得不到企业领导的信任,不容易了解到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内幕。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业务工作的“外向型”与行政待遇的“内靠型”,使内审人员进退维谷,很难进人角色。

许多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态度是“理论上重要,计划中次要,实际上不要”,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上够不着天,下挨不着地”,像个没娘的孩子,只能自生自灭。

1.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将从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人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人到管理和经营领域。这种以查错防弊为主的传统审计,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不再是审计的主旋律了,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评价决策的科学性,评价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效果,评价过去经济活动的效益优劣,评价项目和投资的可行性等,都将成为内部审计重要内容和日常工作。

2.内部审计的内容将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向以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内容为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审的职能也必需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的内容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3.内部审计风险将逐渐加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审计风险也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取证风险、判断风险、处理处罚风险等。

4.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将进一步提高。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审计部及其审计人员应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及其审计人员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5.内部审计的实施方式将从单一靠内审机构人员的力量向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内审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二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分析和评价。对于第一部分,可由内审人员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的不同审计目的,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每一项目的具体要求,委托事务所按照内审目的进行审计,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内审人员由于对本公司的情况熟悉,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公司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内外审的有机结合,既可解决内审机构人手少而任务重的矛盾,又有助于提高内审的效率与质量。

6.内部审计的形式将从事后审计逐步转向事前及事中审计。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7.内部审计工作将由分散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目前,各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内审人员的配备,内审程序的建立,内审标准的制定及内审质量的监督等均无统一的管理,不利子内审作用的发挥和内审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要不断发展,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8.内部审计理论将有较大发展。随着审计职能、审计内容和审计作用的变化与发展,随着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理论无疑也会大大发展,可以预见,内部审计理论将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理论体系。虽然我国内部审计在近十几年来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内部审计自身的状况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差距还很大,展望未来审计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新的发展: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这是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从实际出发,立足现有条件,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以便真正实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审计工具,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开辟内审新领域,积极探索内审新路子。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三

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经济组织,它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盈利”二字而展开的。而企业若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要做好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可以说,企业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的最大化。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企业在迎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如何才能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就变成了企业内每个财务人员都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一)确保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安全与准确。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审计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确保企业内财务信息的安全与准确。财务信息的安全与准确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之一。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控制与规范企业内相关人员的财务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内各项财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避免因为财务信息的纰漏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另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对企业内各项财务信息进行核对与审阅,它还能够负责对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与控制,从而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

(二)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和有序。

确保企业内各项工作的正常和有序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审计的另一大重要作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是通过建立一个功能完善与协调有效的内部财务监督控制机制,来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统筹控制,尤其是对其中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从而有效规避企业的经济风险,使企业内各项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还能够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有效性,使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开展各项工作活动,并结合相应的奖惩制度来激发出员工的最大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大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正因此。我国各行企业的经营情况也随之变得非常复杂。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之下,在企业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基础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所占有的地位正越来越重要。总体来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主要包括有资金的筹备、活动的组织以及企业财务的处理等几大步骤,而这些步骤几乎涉及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企业的整体运转流程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再者,因为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员工能够更加有效地对企业内各项事务进行决策。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正符合企业发展的根本利益目标,因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审计的地位也就随之提升,并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与重视。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主要现状问题之一。虽然现阶段我国众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正逐渐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形势而开始发生变革。但仍有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较为落后,其表现之一就是部分企业尚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有的虽然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职能薄弱、作用不大,因此也就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低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低下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它会严重阻碍企业内相关财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并且也不能够使财务人员正确衡量与评价企业内各部门的'经营绩效。

(二)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又一大主要现状问题是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不够完善。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企业除了要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外还要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同样都是企业内部开展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必要前提。可以说,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然而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当中。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却并不完善,因此使得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中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也不够完善,企业内相关财务人员不能够较高效率地获得其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中所需要的各项信息,从而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其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不够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主要现状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内相关财务人员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力度不够或者管理方式不当。因而造成了企业资金的闲置或者不足等现象,即企业对资金的使用缺少了一些必要的合理计划与安排,从而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资购入这一环节进行得过于盲目,不是物资购入得过盛就是物资购入得不足,导致企业在亟需某项物资或者亟需资金周转时面临极大困境。二是部分企业内相关财务人员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力度不够,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内的赊销政策不够严格以及缺少回收账款的有力措施所导致的,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好转,便会使得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节,严重阻碍企业的资金运转。

(一)加强对现金的控制加强对现金的控制是企业内部开展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就目前来说,企业若想加强对现金的控制主要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尽量使企业内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趋于同步,即尽量使其两者的发生时间趋于一致,从而令企业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二是尽量加强对现金浮游量的使用,从而使企业资金的流转更加灵活,减少企业的额外资产投入,促进企业利润的快速产生。

(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

合同来明确收款率以及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等,从而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控制。

企业若想有效开展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还需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控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监督企业内部其他财务控制环节的有力工具,因此企业内相关财务人员必须要定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进行一定的检查与考核。并设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做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企业只有加强了对内部审计的控制,才能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是促使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企业内相关财务人员必须要学会利用最科学与最合理的方法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四

在国内现代的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伴随着客户要求的转向多个性化定制发展状态,企业的一些运营慢慢的向客户导向去转变,营销的合作模式也从功在转变。一个项目的管理体系不仅仅可以将企业的各种工作任务的方式进行要求,在覆盖的全过程中。一般可以促进机械企业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合作伙伴跨平台和跨位置的去沟通。

3.2建立文件化体系。

国内机械制造性的企业一般是通过对实施项目管理的经营模式的改变,充分利用把握住项目管理的一个优缺点,来建立了一个企业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4结束语。

一个国家的机械制造企业一般是通过将企业施工项目的管理的模式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从而来使机械制造企业能够去改变传统经营方法,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中,从而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所以,机械制造性企业在应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下,才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各种管理上的状况,建立健全企业的良好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一个明显的提升,并且能够有效的去提高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全面性质的实力,增强国内的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来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健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焰.谈项目管理在制造型企业中的应用[j].今日工程机械,2005(11).

[2]刘国靖,孙林岩.国内装备制造企业项目管理导入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2).

[3]刘易勇,高天德.项目管理技术在行业制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08).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五

1.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有些学生热衷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用人单位,缺乏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就业、择业及创业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情况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有些学生过分看重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忽视了就业岗位对自身发展空间的影响。

2.诚信道德缺失。

有些学生在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伪造荣誉证书、等级证书、学历证书,虚报成绩,盲目签约,随意毁约。有些学生毕业后不及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3.不遵守校规校纪。

有些学生不注意文明自律,面临就业,开始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有些学生以求职应聘为名随意旷课、迟到,有的宿舍卫生脏乱差,有些学生吸烟喝酒等现象严重。

4.心情浮燥、焦虑。

有些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前的学习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忙于求职应聘,不能合理安排求职应聘与上课学习的时间,导致其毕业前挂科,影响了毕业和就业。以上情形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加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要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为就业后更好的工作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基础。为指导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课应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观念渗透到教学中去。

培育学生职业理想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要全面客观介绍本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时代需要,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教育学生将自身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和时代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课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渠道为学生搭建课内外实践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充分了解基层、了解西部、了解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从而树立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决心。

4.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中,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应教育学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做到两个符合。一是要符合自身情况,二是要符合社会需要。学生首先要做好自我评估,充分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从而对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抉择。其次,还要充分了解社会,评估周边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5.校团委要指导与就业有关的社团活动。

广泛深入开展就业主题教育各社团可通过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世情、国情和社情的教育,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预期及就业心态。

6.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可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心理困惑及实际困难。通过解读就业政策及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投身基层、西部的信心。

7.心理咨询室。

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压力,特别要注重做好“三困生”(经济困难、心理困难、成绩困难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可通过心理危机排查、调查问卷、现场咨询、心理测评、心理讲座等形式,积极为毕业生提供舒缓压力、排解紧张情绪的方法,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保证大学生顺利度过毕业、就业的心理困惑期。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六

摘要: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变的越发激烈。而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而经过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对于加强企业的管理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一定要格外的引起重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一下相关的话题。

我国在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就出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而这期间,各大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起来,而企业若想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而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能够及时的调节企业的管理政策,从而让企业的管理质量有所提高,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一下相关的话题。

一、概述。

1.基本内容。

在运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期间,审计部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评价期间,评价的形式主要是根据国家所创建的标准来执行,如此一来,企业就会对内部控制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结论带有一定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具有设计的有效性,第二,就是具有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以给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带来最为关键的信息,在运用的时候,评价体系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去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然后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分析这些信息的具体情况,以便帮助管理层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从而一步步的壮大企业的实力。另外,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工作范围也不只是用于财务,对企业文化、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同样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也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脚步。

2.原则。

企业在采取内部控制制度期间,一定要对其采取系统的`分析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此套系统可以发挥出它应该起到的作用。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创建一个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如果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考虑的话,在创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期间,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说的话,则主要有:第一,就是全面性。企业创建内部评价体系一定要将其覆盖到企业管理的每个方面,这样的话,企业就可以及时的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做出最好的内部控制。另外,还要实行一定的监管工作,这样的话,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第二,就是合法性。企业在创建内部控制系统期间,一定要以法律法规为标准,这样的话,所创建的内部控制系统才会具有合法性;第三,就是具有客观性。在创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期间,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的话,才可以保证将企业的真实运营、风险情况有效的反应出来,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管理能力。第四,就是目的性。在创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期间,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出当前企业的财务以及运营状况,并合理的对经营目标做出评价,这样的话,所做出的评价结果才会具有目的性。

二、结构。

1.整体框架。

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其实和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企业之所以进行内部控制,其主要目的还是要加强企业的战略思想,保证企业能够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当中,还必须要创建出一套科学的监督机制,这样的话,就能够对内部控制体系起到监督作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主要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价,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主体、目标、方法的评价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评价体系中,各个因素都是相互支持的,而且因为评价主体的差异性,导致每个评价主体都具有不一样的内容,所以在评价的目标上也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比如高底层管理者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期间,高层管理者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内部的整体控制上,但低层则会比较看重控制效率的高低。

2.评价主体和客体。

我们往往提到的评价主体和客体,其实只的分别是董事会以及内部控制系统。因为内部控制系统主抓的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同时,一切的评价工作不仅需要由员工来完成,而且会根据责任的不同,来划分出具体的工作职责。所以,企业可以通过管理层级,来对评价主体和客体进行详细的工作划分。其中,高层管理不但要负责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必须要提高内部系统的评价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和外部评价体系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提早的做出预防。对于中层管理来说,则一定要重视企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做好发展报告,创建激励机制等工作。

3.评价目的和指标。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之所以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就是为了提高它的工作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并协助企业完成工作计划,总结起来的话,其实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活动和自下而上的反馈工作。而想要创建出一套合乎标准的内部控制系统,前提是必须要让企业实现自我需求。而对于评价标准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以平衡性、整体性为原则。而在层级方面,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方案层、要素层以及目标层,这三个层级都具有不一样的工作内容,但工作目标却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评价多少”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给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解决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1.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良好运转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工作期间,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搜集信息,从而增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所以,对于工作人员来讲,在工作期间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会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有效性。不过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员工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员工综合素质不强,并且个人修养也较差,这样在实际评价当中,就会非常容易发生评价不客观的情况,如此一来,内部评价体系出现风险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企业一定要在平时做好培训员工的工作,最好定期开设学习班,对每一名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然后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考试优秀的员工,给予精神以及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考试未能达标的员工,则不能允许他们工作,必须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并在补考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够允许上岗,这样的话,才能够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有一定的公正性。

2.强化内外部评价。

我国法律规定,企业的审计部门在自我内部审核期间,一定要和外部评价结合,不过因为在审核主体上具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双方在评价期间很少取得交流,这就造成了在评价结果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最终影响了企业所做出的决策。所以早目前的状况下,企业一定要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对外部专业性评价的重视,这样的话,才能够为企业做出最为有效的评价。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若想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而在此期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它能够帮助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作为企业来讲,也要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结合外部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内部评价体系变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2]姚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企业研究,2014,16:63.

[3]刘欣.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06:11.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七

通过对锦湖轮胎危机事件个案的分析,搜索在危机爆发后媒体的报道,分析危机事件在萌芽期、爆发期、持续期和恢复期各自呈现的状态。分析中发现,危机管理是品牌公关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但是不同的危机主体却又要面对不同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

在品牌形象传播过程中,公关活动无疑对于品牌形象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日常的品牌维护与策略性的宣传外,企业更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避免品牌危机的出现。但是,每一次个体的偶然都昭示着整体的必然,在任何一个市场之中,伴随着“财富-分配”逻辑的,必然是“风险-分配”逻辑――财富创造的力量越是旺盛,风险之火亦随之越是炽烈[1]。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危机出现后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去应对,这样很可能会使千辛万苦树立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

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锦湖轮胎被揭露在轮胎制造过程中存在违规生产的严重问题。为了保证轮胎品质,锦湖轮胎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标准,然而,在制造过程中,却大量添加返炼胶。至此,锦湖轮胎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3月21日下午17时,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区总裁李汉燮通过央视《消费主张》栏目,面对镜头正式向广大消费者发布道歉声明并宣布召回所有违规产品[2]。

锦湖轮胎是由韩国八大集团之一的锦湖韩亚集团在中国投资兴建的大型专业轮胎生产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锦湖轮胎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为推动中国轮胎产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锦湖轮胎拥有完备的生产线,产品覆盖了轿车轮胎、商用车轮胎、越野车轮胎、载重车轮胎等多个类别。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轮胎市场,锦湖不断以高品质的产品抢占市场,如今,锦湖已成功与重庆福特、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神龙等多个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配套它们的多款主力畅销车型。目前,锦湖在中国的配套车型已达三十余款,目前配套的汽车数量已突破数百万。锦湖同样专注于产品研发,多年来致力于开发适合中国路况的轮胎产品。公司投资3600万美金,在天津建设研发中心,并配备世界先进的设备[3]。

在品牌危机发生后,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次好比汽车领域的“三聚氰胺”事件再次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下图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在危机事件的进程中,媒体与危机主体的反应,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事件发生过程。

锦湖轮胎事件的全面爆发本就始于权威媒体,在央视将其轮胎添加返炼胶的造假新闻爆出后,其他各大媒体纷纷开始将矛头指向锦湖公司,质疑其行为。并对其后期所发表的道歉及召回细则等步步跟进,而在此之前,包括《人民*报》在内的主流媒体对于锦湖轮胎的报道都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比如在此之前的2011年3月2日,人民网对于锦湖轮胎的报道还是《锦湖轮胎品质成就市场――记中国轮胎市场领军人物》为主调的赞扬报道,自315晚会曝光后,媒体的笔调一转,开始全部指责锦湖公司。

媒体所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受众所关心与注意的。根据麦克姆斯和肖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来看,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他们的意见及他们议论的先后顺序。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此理论告诉我们,大众媒体所重点关注的,也是受众所重点关注的[4]。对一个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消费者,媒体的动态报道理应成为危机主体所时时关注的,只有了解了民意,才能更加积极地采取危机应对策略,化危为机。

然而,锦湖公司明显没有注意到事态的严重性,乃至都已发表了召回申明,仍然由于其召回细则不明,被指愚弄消费者,加速了危机的演进。

奥格威曾在其《品牌形象论》中提出:“最终决定品牌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总体上的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肯特,沃泰姆在其所著的《形象经济》中也指出:“今天几乎所有类型的产品都依靠品牌形象,而不是靠功能效用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因此,在当今市场上,品牌形象就是传播塑造的结果。品牌形象需要管理,更需要未雨绸缪。形象管理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理应是危机管理。随着新经济的到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经营范围与市场的扩大,任何品牌主都无法避免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当企业与公众发生冲突,或发生突发事件,使得公众舆论反应强烈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当,最直接与最明显的损失便是品牌形象的受损,此时,良好的危机公关机制可以帮助品牌度过难关。

奥古斯丁认为,危机的发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危机之中也孕育着机会,而危机管理的关键就是抓住这些机会来反败为胜。

(一)对危机主体的质疑。

疑惑2:将通过经销商在内的所有网络,对有质量问题的锦湖轮胎进行快速处理。

“快速处理”,也是含糊其辞。锦湖公司并没有说得十分明白,是全部替换,还是赔偿和修理呢?事实上,锦湖轮胎所涉及的问题,正如报道所讲的那样,并不仅仅是生产流程一个环节,其消费者热线、公司售后服务电话以及媒体部门的电话在多日来都处于断线、无人接听的状态。这些问题也需要锦湖轮胎企业来认真面对。 疑惑3:召回的流程只是锦湖轮胎自说自话,欠缺一个相对公平的标准。

道歉声明说,在确定天津厂没有按照内部标准生产的产品范围后,申请召回。这意味着违规批次是锦湖轮胎自己说了算,此举很容易招致以下质疑:其一,锦湖轮胎会不会自己划一个违规批次范围,从而降低召回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其二,倘若被央视曝光的天津厂内部生产标准有问题,那有什么理由让公众相信其长春、南京工厂的产品一定没有问题?很显然,一个没有提及召回产品数量、召回具体时间和步骤的道歉,难让公众信服。

(二)召回对策。

危机事件中的品牌管理需要一个贯穿整个公司的战略,对于锦湖公司的召回来讲,应该考虑到一次召回对所有相关商业职能的影响。产品召回,无疑成了锦湖公司解决这次危机事件的关键环节,在产品的不同召回阶段所要寻求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其相关的商业职能方面,各个阶段要达到不同的效果。在产品召回之前――为召回做好准备,期间――要具备完善的召回管理,之后――所有的利益方必须认可召回的成功[7]。针对锦湖公司的危机事件,分析得出有效的处理产品召回应该遵循以下对策:

1设立一个产品召回反应小组来处理可能的产品召回情况,确定恰当的反应,监督其执行,并为产品召回工作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建立并维护好沟通渠道。沟通的职能是在召回发生时使所有牵涉到的部门都能及时得到通知,并且可以通过积极宣传产品召回的解决方案,达到正面反馈的目的。

3举行模拟召回演习,以检验物流和信息系统的实际表现。物流和信息系统是一次顺利的召回行动的物质支柱。

(三)外部因素。

当然,若要反思锦湖轮胎何来道歉不诚恳召回不明确的`姿态,标准的落后以及轮胎召回制度的欠缺难逃其责。眼下,汽车轮胎的质量标准沿袭的仍是十几年前的旧标准,面对轮胎行业大量使用返炼胶由来已久的“潜规则”,这个标准早就该更新。遗憾的是,我们只是片面追求汽车消费的增长,却忽视了质量监管。而且,从目前的事态来看,锦湖轮胎的召回仅是企业的行为,并没有来自监管部门的强行要求。这实际上也在拷问我国汽车轮胎召回制度。尽管2010年10月,工信部制定的《轮胎产业政策》明确规定要建立轮胎召回制度,但至今未见实质性政策的出台,间接上给了锦湖轮胎“钻空子”的可能。所以,有媒体认为锦湖轮胎的品牌危机其实也是填补了国内相关制度的空白。

剔除掉制度监管不严的外部因素,单从锦湖公司来看,它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危机公关时机。若要化解危机,重新管理其品牌,只能在召回环节多下功夫。

在品牌的危机管理中,其一,速度是“占领高地”的先决条件。速度通常是决定危机能否消除甚至转化为机遇的关键,对危机认识不足或反应速度迟缓,都有造成品牌危机上升到企业危机的可能。一般说,要尽一切可能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危机扩散[8]。在锦湖轮胎这个危机事件中,其在315晚会前就已经出现了关于轮胎质量问题的投诉,但未予正视。在315晚会这样的平台公布锦湖轮胎的轮胎质量问题后,锦湖轮胎第一反应是报道“不准确”,此举显然是不明智的,最好的公关就是在事件尘埃乍起的时候就控制住,防止蔓延。

另外,涉及到产品召回问题,就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在道歉与召回环节多下功夫。央视315晚会曝光锦湖轮胎后,企业坚称报道“不准确”,后又被媒体曝出其他的问题,锦湖都给予否认。后来虽然承认了产品质量有问题,但又在召回细则上玩手段,从一开始就没有树立起一个大企业敢于承担的气魄。

再次,企业要充分地认识到品牌的建立远非为企业创造知名度或对顾客承诺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建立企业灵魂并在企业内外都富有感染力地向所有伙伴传播,以便使顾客真正地获得品牌所承诺的所有价值的过程[9]。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危机主体应该及时真诚地与各关系利益人沟通。锦湖在媒体口诛笔伐下仍然顽抗到底的形象加剧了消费者的反感,所谓的召回声明中对召回具体时间、具体步骤并没有提及,同时对媒体的道歉远胜过对消费者的道歉等一系列表现都缺乏诚意,也同样为消费者所诟病。

品牌的管理并非说说那么简单,而是一套战略决策。危机事件中的品牌管理更是如此,所以,企业主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于危机事件的管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

[1]舒咏平吴希艳,《品牌传播策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2]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3]汤姆邓肯桑德拉莫里蒂亚,《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营销创造最终价值》,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4]舒咏平,铁翠香,《品牌危机的网上扩散与消弭――以迪的“莎朗斯通事件门”为例》。

[5]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6)舒咏平《品牌传播与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7]魏杰《论企业危机》[j],中外企业家,2004,(9)。

[8]菲利普科特勒美,弗沃德德,《b2b品牌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9]王培火,《科学品牌发展观》,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10]奥古斯丁等,《危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八

对于改制企业的发展来说,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随着企业的华丽转身,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笔者认为,首先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应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在继承和发扬改制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和创新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其次,全体员工要在企业的发展中确立统一的价值观念。要将最核心的理念确立下来,做到上下结合,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提炼确立。其目的在于把企业的发展与各相关方和有关的个体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员工用卓越成就和真诚行为回报各方,实现发展共赢。第三,要在这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改制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提炼出企业的使命、愿景、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和各个专业方面的管理文化,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企业发展理念体系。

(二)改制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改制后的新问题。

改制企业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改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不再是企业资本的唯一来源,企业经济成分多样,组织架构、组织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的员工身份也有所变化,合同制工人加入,员工群体年龄层次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新情况的出现,都给改制企业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新问题。

1、组织结构多样化,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复杂化。公司制企业产权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都产生了变化,公司既受党委领导又归属于董事会的领导下,董事会需要承担起股东大会的责任,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内部机制,当在企业领导中的重要地位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文化建设等思想教育在部分企业也日益弱化、经济化。

2、员工的身份、队伍结构、年龄层次、思想观念多元化,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加大。由国营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其经营完全由董事会和高管层说了算,员工普遍存在“雇佣”思想,对企业没有归属感,缺乏“主人翁”思想意识。这样,员工思想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给企业文化建设增添了一定难度。

要想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就要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起来,保留国有企业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改制,将其变为顺应本企业发展道路的企业文化。要把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好,必须走创新之路。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第一,始终坚持将企业的领导者作为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企业大多是由领导者进行领导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领导者所做的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会亲力亲为,为企业文化中各方面的设计做出重要指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要切实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中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不能排斥企业的管理理念,更需要顺应企业的规章制度。若是一个企业的制度不够完善,那么他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在一定时间后受到阻碍。另外,即使企业具有完善的制度,它也不可能将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和意识囊括其中。这时,就需要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约束性的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员工正确执行规章制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以企业员工的认同为前提要想逐步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并为企业可以在长期内进行经营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得全体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并督促员工逐步从“按照要求”做向“我要主动这样做”转移,只有顺应企业文化要求不断规范员工行为,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四,要在改制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工作中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它贯通在企业发展的整个阶段中。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国企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步的被健全和完善。第五,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建设工作中,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成型的企业文化又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时下,一些企业改制后的员工生活、工作、娱乐场所逐渐退化,并逐渐更新为新的实体;一些被员工津津乐道的文体活动出现日趋减少的现象。一个企业,通常将其经济上获取的收益、经济上的各项指标以及生产过程视为重中之重。

国有独资公司发展任重道远。一个企业要想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综上所述,要想改制企业的迅猛发展,就务必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之路,增强其经营能力,树立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创建具有本企业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九

摘要:出版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一个领域,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出版社在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可更好地履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崇高使命。文章从出版社的行业特点、意识形态属性、实践要求三个层面对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要外修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社会责任,内修富有个性、系统和创新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团队的战斗力,这种源自企业内部的发展动力使企业充满朝气与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社要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需内外兼修,才能提炼出最具价值的企业文化要素,最终构建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彰显出版社个性,增强出版社的竞争力。外,是指从出版社对国家、社会、行业、大众所肩负的使命,所承担的职责的角度塑造出版社企业文化;内,是指从出版社自身长期经营发展的实践角度,在出版社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塑造企业文化。外是面,内是点,点面结合,相得益彰,方显出版社企业文化之独特魅力和巨大影响力。

出版行业独特的社会责任。无论出版社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是从事文化创意和文化生产工作,属于内容生产行业。出版社不同于一般企业,作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崇高使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要求和更高的追求。所以,出版社在经营发展中,既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1]关注国家、社会对出版社的要求,重视出版物对社会和大众的影响,这是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企业所不能承载的社会责任。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版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出版社才能发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为大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明确的行业道德规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廉洁行为若干规定》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出台,使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有了明确的规范,也为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职业道德和企业价值观是一致的,或者说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公约”提出了新闻出版行业人员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明确了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与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的功能是一致的。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它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一规一约”提出的“六个严禁”“十提倡、十不为”,对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导作用。出版物的放大器效应。出版社通过投放市场的出版物来传播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力。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媒体蓬勃发展,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共存并举,对社会大众的思想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由于出版物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巨大的社会覆盖面,往往是社会思想舆论的放大器,直接影响着亿万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有优劣之分,优秀的出版社企业文化可加强出版社“阵地”意识建设,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起到传递正能量、追求健康文化品位、凝聚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劣质的出版社企业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危害巨大。

坚持正确导向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出版社担负着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和提高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崇高任务。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看,图书、电子书等出版物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出版社借助于技术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而产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文化属性较之于经济属性是更为根本的属性。出版物不同于普通的物质产品,它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一旦投放市场,就直接影响和引领读者群体的思想意识。所以在塑造出版社企业文化时,导向意识应放在首位,使正确的导向意识成为出版社员工遵循的共同理念和行为指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此,才能多出精品佳作,发挥出版工作在宣传思想领域的主阵地作用,履行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崇高使命。强化阵地意识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出版社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理论宣传阵地,是传承文明、传播知识、繁荣教育的社会阵地。[2]近些年随着“扫黄打非”工作的开展,一批违法违规出版物和相关单位依法受到严肃处理,这说明,当前一些出版物存在内容低俗、粗俗、媚俗等问题,或渲染封建迷信,或传播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有害思想,严重破坏了文化生态环境。在出版产业的双重属性中,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如果出版社的价值追求只在利润而忘却社会责任,只专注对经济的追逐而放弃文化的坚守,终将与其根本使命分道扬镳、背道而驰。因此,在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阵地意识建设,引导正确舆论,事关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定与和谐。树立规矩意识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新出台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从十个方面提出了行业职业道德自律内容,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了共同信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以公与私、善与恶、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具有内聚自约功能、均衡调节功能、导向激励功能,对于企业成员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公约精神融于出版社生产经营中,将公约提出的“十提倡十不为”条款细化到出版社规章制度并见诸实践,将会发挥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积极示范效应、强烈的感染力和自我约束的力量,使出版从业人员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坚持职业操守,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树立精品意识,对社会公众负责,传递正能量,正己化人,努力提高出版质量,为人民奉献更多的精品力作。

三、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

独特性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出发点。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设”二字,突出体现了其实践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提口号,更不是搞形式主义。一方面,出版社企业文化形成于长期的出版实践活动。它是出版社在长期的出版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管理理念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出版社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出版实践活动,这是社会意识反作用的表现。出版社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一旦为员工自觉遵循,成为出版社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就会反过来渗透于出版社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表现出来——员工认同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合乎规范;企业处于一套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行为方式之中。所以,出版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特点,提炼富有出版社特色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文化要素。公益性出版社、学术性出版社或专业性出版社在提供的内容、服务的读者群体等方面各有不同,内外环境也有差异,其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必然风格各异。例如,人民出版社把“为人民出好书”作为出版社的使命和追求,突出体现了其作为政治性、公益性出版社的特点。所以,从鲜活的实践出发,塑造独特的、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之于出版社,犹如点睛之笔,突显企业文化的创新与独特,这样的出版社才会是有灵魂的出版社。系统性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要求。从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出版社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整体活动,而不仅仅是领导者少数人可以成就的工作,企业文化的建设既需要出版社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引领,更需要普通职工的认同和实践,把企业价值追求落实到点滴行动中,只有上下同心,齐抓共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出版社高层领导对企业文化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普通职工对企业文化不甚了解或者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都难以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看,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是包含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物质层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载体,是表层部分,首要内容是出版社生产的图书等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同时包括生产环境、出版社容貌、视觉系统等。制度层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框架,是中间层次,包括出版社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精神层是出版社企业文化的灵魂,是核心部分,主要是指出版社的基本信念、价值观、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为出版社所有员工共同信守。[3]这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犹如人体之血液、骨骼和肌肤的关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不能只抓其一而忽视其余,必须系统规划,协同建设,才能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具有的激励、凝聚、辐射功能。创新性是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所在。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应随着出版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当出版社自身的内在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必然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和出版社的改革发展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融合,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传统出版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此时,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塑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新理念,以优势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激励人,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时也势也,在新形势下,不仅要认清出版社的生存环境,更要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自觉地调整、丰富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性地创新企业文化建设,[4]与时俱进,企业文化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内化到员工的精神层面,从而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出版社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出版社才能获得竞争优势,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管理之精髓所在。

作者:宋军花单位: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方卿.出版产业链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精选企业社会工作论文参考篇十

摘要:最近几年,已经有很多的水利施工项目企业在运用项目管理体系,而且有一部分的企业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还有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对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的认识以及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很容易在实施项目管理的时候出现问题。因此,本篇文章就会对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探讨。

水利施工企业在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占有着主要位置,它主要负责的是管理水利施工项目。然而和其他行业的项目管理相比较的话,水利施工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水利施工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偏远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而且由于项目建设时间比较长,一般情况下对渡汛就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水利施工项目管理对工期的要求非常的严格;(2)水利施工项目容易反复的出现问题,所以对项目管理就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这就造成了只有拥有高素质以及能力强的水利项目企业组建一个管理实力和操作技术强的管理队伍,而且在施工的时候还需要他们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严格控制水利施工项目的成本,同时还要把控水利施工项目的质量以及项目的施工工期,才可以保证完美的完成施工项目;(3)水利施工项目管理对组织工作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在水利项目施工的时候,因为其资源种类的需求很大,而且工作人员的变动性也很大,整个施工项目涉及到了很多东西,如经济、法律、行政、人际和技术等等,而且由于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非常的困难、复杂以及多变,所以就必须加以强化;(4)由于水利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会随着施工的阶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不同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的内容差异也很大。因此水利施工项目工作人员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动态管理,而且要一直进行优化资源,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水利项目的施工效益以及施工效率。

2.1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拟定以及实施的相关问题。

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应该是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是其授权人才可以和项目经理进行签字。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必须具体,要明确责任,而且每一项的目标都必须拟定的非常详细、全面,同时在拟定的时候尽量使用量化的概念来表达,这样做就可以保证所指明确而且操作性也会增强;每一个施工项目都必须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在施工的时候,如果遇见了某些施工项目的指标难以确定,在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时候,就应该提前保留出该项目指标或者是制定出该项目指标确定的原则,然后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重新明确指标。例如当遇到紧急的工程项目成本目标不明确的时候,就可以先保留该项指标;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每一项目标都应该适中,要避免目标定的太高,而不符合实际情况以及让目标失去意义,同时也要避免目标定得太低,这样也会让目标失去意义,而且还违背了项目管理的初衷;在项目管理目标进行实施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的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于一些目标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对于一些不符合实施的目标要进行调整;水利施工项目结束以后,要完成项目的考评,并且要及时的对项目目标责任书奖惩兑现。

2.2水利施工项目的过程管理以及控制方式。

在进行施工项目的过程管理以及控制的时候,水利施工企业应该制定出相应的项目管理计划,并且通过对现场的考察、电话的沟通以及每月报表的数据方面来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项目的每一项任务。

2.3水利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以及控制。

在水利项目施工的时候,项目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把项目工程的各个部门的责任成本全部都细化,然后在细化成可以管理的项目单元,在通过对这些单元费用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成本的'控制。然而有一些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得到工程就会降低利润,以较低的价格拿到工程,有的企业甚至会答应业主很多无理的要求,这些企业的只是一味的把工程揽到自己手上,根本没有进行仔细的核算,同时也没有预测实际的成本。不仅如此,有一些企业的项目管理者没有很好的成本意识,同时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而且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定。这一现象在水利施工工程中是非常常见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4水利施工项目进度的管理问题。

确保两大进度的要求是水利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关键。其一是工程总工期;其二是建设单位要求的阶段进度目标。为了能够实现双控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双控的目标使用网络以及横道的计划,然后在关上门,倒排工期,拟定主要的工程形象进度的阶段目标,同时将计划根据工程项目分解为月、日,从而确保阶段目标保总工期。不仅如此,还要利用已经具备的施工条件,努力让各个项目都能够交叉式的进行着,这样做就可以确保整体的施工进度的快速推进。

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安全管理,企业要让每一个部门都成立一个安全生产小组,并且要让他们持证上岗,同时每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就是安全生产的总负责人。因此,部门管理者应该按照项目施工安全目标的要求配置必要的资源,同时还要拟定出安全保证的计划,同时为了能够很好的应对在施工的时候出现的各种问题,部门管理者必须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出应急的救援计划,确保事故发生的时候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并且降低人员的伤害。

3结束语。

为了能够做好单个项目管理就必须要确保企业项目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然而针对水利施工项目管理的特征,企业项目管理者就更应该把思考为重点放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上,同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的话就必须优先提高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明贤.试论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关键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172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