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10:41 页码:8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实用16篇)
2023-11-12 02:10:41    小编:ZTFB

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写总结时应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总结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有这样一名志愿军老战士,他曾舍生忘死血战沙场,作战英勇荣立一等功。载誉回国后,他却深藏功名解甲归田,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这就是已经96岁高龄的孙景坤初心不改的英雄本色。

在丹东市光荣院,一件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挂在孙景坤老人的床头,这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

1948年参军入伍的孙景坤曾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因激战负伤回国治疗,伤刚好又再次奔赴前线。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中,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当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弹药上去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

冲上阵地的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们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孙景坤和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守住了高地。因为作战英勇,孙景坤荣立一等功。1953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在回到家乡后的几十年里,他却从未提起这些荣耀。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务农。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隐藏”了自己的战功和荣誉,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后来作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用几年的时间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

村民有困难,孙景坤想方设法解决,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在家务农的大女儿孙美丽今年已经快70岁了,因为小儿麻痹她从小右腿落下残疾。她告诉我们,16岁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在父亲的坚持下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家庭。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最终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那时候人们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二

中国女排,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又在20__年世界杯、20__年奥运会、20__年世界杯、20__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

女排姑娘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

跨越大海,中国女排又一次踏上了世界大赛征程——。

9月14日至29日,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包括朱婷、袁心玥等奥运冠军在内的16名队员随队出征,开启卫冕之旅。

中国女排的精神,就蕴含在一场场世界大赛、一次次巅峰对决中。

从世界杯冠军到世锦赛冠军、从奥运冠军到亚锦赛冠军……中国女排以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创造奇迹、铭刻历史。

高高跃起、奋力扣杀,打出的球像重炮一样疾速凌厉,为球队拿下一个个关键得分点……这是20世纪80年代,郎平和中国女排给全世界观众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在这之前的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当教练决定让郎平担任主攻手时,引发了争议和担忧——名不见经传的郎平刚从业余体校被选进北京青年队时,身材瘦长,各项素质较差。

但郎平没有让人失望,经历了一年超乎寻常的极限训练后,在曼谷亚运会上几场关键比赛中,她的表现博得了满堂喝彩。

女排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中接续传承。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折桂,这是她们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二年,她们又在世锦赛夺冠。但在体育赛场上,挫折和考验如影随形。

1984年的洛杉矶,是郎平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小组赛,她们1比3输给了东道主美国队。输球后郎平特别自责,之后她冷静思考分析,找出了发挥失常的原因。

在全世界瞩目下,郎平和女排姑娘们用一场漂亮的3比0,硬是把“挂在别人脖子上”的金牌摘了下来。

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上完成了5连冠,成为世界排坛第一支连续5次夺魁的队伍。

“真正让我们为女排骄傲的,不是一直胜利,而是从不放弃。”

从不放弃,始终贯穿着中国女排的过去和现在。

20__年,雅典奥运会。成为夺冠热门的中国女排面临重重困难:为中国女排夺得20__年世界杯的主力功臣赵蕊蕊受伤缺阵,中国女排亦在较早前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宣告卫冕失败。

不过,中国女排在比赛中越勇,最后杀入决赛。面对强大的俄罗斯队,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最终以3比2逆转击败对手,时隔20年再次获得奥运会的金牌。

20__年,再度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面临的是比上次更困难的局面:女排在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队伍人才断档、后备薄弱,甚至连基本功、心理素质都不过关,想出成绩难度极大。

但郎平又一次证明了她“铁榔头”的坚决:“接!为何不接!30年前我可以,30年后依然没问题!”

有心如此,然而现实残酷。

20__年9月,郎平重新执教不到100天时,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上先输泰国又输韩国,只拿到第四名,是30多年来的最差战绩。

最困难的时候,郎平言传身教,以女排精神鼓励弟子们扛过去,并带给她们真正的竞技水平成长。

历史惊人地相似,奥运会再次成为郎平的“逆袭之战”。

20__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败给荷兰、塞尔维亚、美国,仅以小组排名第四进入八强。

然而,接下来女排姑娘们不仅力克东道主、上届冠军巴西队,还拿下荷兰,战胜塞尔维亚,夺得了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

许多人与30多年前一样,再次因中国女排而感动落泪。

“我觉得我心中拥有梦想,有目标和追求。选择了排球的职业道路,能取得成绩,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回报,我们会尽我们的力量去争取每一场球的胜利,争取最好的成绩。”在排球生涯取得诸多成绩和荣誉后,当今的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多了几分深刻体会,“在中国女排这个集体里,女排精神的传承是激励我取得进步的原因。”

我们赞美女排精神、追随女排精神,其实也是在追寻自己不忘初心、奋斗到底的人生价值。

观看比赛时,我们欢欣鼓舞、感动振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自己的观众,一样需要面对竞争,为了更好的未来奋斗。

“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女排精神连着时代发展,反映着时代精神。

从起点到低谷,从低谷到高峰,中国女排有自己不变的底色,有接续传承的精神。

女排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最深刻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永远斗志满满,从不轻言放弃。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三

回国后,他交给接待人员一份希望会见的人员名单,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学——邓稼先。因为他心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疑问。1964年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举国欢腾,但美国学界一直传言这其中有美国物理学家的帮忙,杨振宁希望好友邓稼先能亲口打破这个传言。

杨振宁:希望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

慎重起见,邓稼先在请示了周总理后,次日托人转交给他一封信,十分确定地告诉他,原子弹的成功完全是中国人自主研发。

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我大哥拆完信以后他就哭了,然后他就跑到了洗手间,整理了以后出来。

杨振宁:这是灵魂深处的一个震荡。当我知道邓稼先的回答以后,我感情上的冲动不是当时能够自己控制住的。

杨振宁的激动是有原因的,早在1945年出国前,父亲杨武之就曾叮嘱他,“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在美国,读完博士并正在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杨振宁为了继续当时的研究工作,没有像邓稼先等人那样1950年就乘船回国,但等他想回的时候,已经回不了了。

杨振宁:我们当时已经想要回来了,但美国的总统杜鲁门下了一个命令,说是中国学生在美国得到理科功科博士学位的人,不可以让他们回国,所以,很多这种人被挡住了。

这一等就是20年。然而,在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在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

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翟荟:杨先生的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的一个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可能再过1000年,再过几千年,我们人类提到我们最重要的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还是不可避免要说到杨米尔斯理论。

学术界公认,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4个领域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的成就,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

杨振宁:基本上每一次探亲访问,回国以后都有中情局的人或fbi的人来了解情况。

尽管不断受到盘查和压力,杨振宁仍然坚持每年回国一两次。他跟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领导人都多次研讨中国教育和科技上存在的问题,主张重视基础理论的发展。他十分关心新中国的科研力量,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学习深造,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

1996年,杨振宁接到了一份协助清华大学创建高等研究中心的邀请。

杨振宁:我从小在清华长大。这个要求我必然答应。

20__年,杨振宁回国定居清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仅不领年薪,还将美国的一栋房产捐给清华。20__年,82岁高龄的他,甚至主动为200多个大一新生教了一整个学期的《大学物理》课。他为清华高研院累计筹措资金1亿多元,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同时,他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以一片赤子之心进行谏言和批评,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四

20__年,中国女排在金牌教练陈忠的带领下,从1986年到20__年,时隔十七年后,中国女排终于再次夺得了女排世界杯冠军,中国女排也从这时候起,再起站了起来。陈忠获得了20__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奖。

次年,20__年,中国女排夺得了阔别多年的奥运会冠军,从1984年到20__年,历经20年才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这一年,中国女排获得了20__年感动中国特别致敬奖。

20__年,沉寂十年的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忍着身体上的病痛和心理上巨大的压力,破釜沉舟,再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郎平的事迹也是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郎平获得了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奖。

次年,20__年,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了里约奥运会冠军,又是历经12年再次站到世界巅峰。中国女排因此获得了20__年感动中国特别致敬奖。

今年,中国女排比以往更加优秀,在祖国70周年的国庆前夕,送上了一份大贺礼。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十一战十一胜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用着十一连胜庆十一,让整个世界再次见识到中国力量。

目前,在世界女排的积分排名中,中国女排高达320分,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女排足足高出了54分,中国女排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

最后,感动中国评选活动正在进行当中,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参与,支持中国女排以及其他感动中国的人物,投上自己宝贵的一票,发扬传承女排精神,发扬传承感动中国的精神。

场外观众激动的呼喊声划破了天际,同时拉开了中国女排与塞尔维亚争冠的帷幕,我的心也随之揪在了一起。

与塞尔维亚的决赛,中国女排打起了120分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中。塞尔维亚发球员将球抛向高空,一跃而起向中国女排发去。中国女排张常宁轻轻一跃,将球向对方场地拍去。眼看球就要落地了,全场屏气凝神,死死盯着这颗球。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对方的主力队员一个飞扑将球向上打去,球没落地。真是可惜!眼看比分就要赶上了,我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要命!就在双方僵持不定的情况下,中国女排惠若琪在赛场的左上角如袋鼠一般纵身一跃,将排球直向对场砸去,让对手防不胜防。好一个精彩的扣球!我同场外观众一样,右手紧握拳头,在头顶上空挥舞呐喊:“中国女排加油!中国女排最棒!”中国女排以二比一的比分领先!

最后一场。也是决定胜负的时刻了,我紧张地盯着电视屏幕,此时我都能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发球员双手灵活地交换拍球,在她沁满汗珠的额头前还有几缕凌乱的发丝。她聚精会神地盯着对场,就在排球再次触到她的手掌时,发球员一下子将球顶住,向高空投去,随后一跃而起,将球向对场抛去。排球如一道白光向塞尔维亚队扑去。对方主力队员向前一跃再次将球掷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这最关键的一球,中国女排姑娘张常宁似乎早已料到这一刻,她一个完美的扣球,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球落地了!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张常宁紧握沁满汗水的拳头,在赛场欢呼、奔跑;郎平教练高举双手与女排们相拥在一起;女排队员们激动地热泪盈眶;全场观众将我国国旗在空中挥舞,享受着这久违的夺冠幸福和再度属于我们的辉煌!

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是奋力拼搏的精神,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12年再度发挥潜力最后爆发的精神!中国女排,我为你们喝彩!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五

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的人都是顶尖中的顶尖,而顶尖之人的身边必然也有十分优秀的人,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经还和邓稼先是同学,两个人无疑都是世界的顶尖人才,为中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人生也十分的波澜曲折,这个人就是——杨振宁。

一、成就斐然。

杨振宁是一位物理学家,可以说他是为物理学而生的,这一生也都在追随着物理学的脚步,要知道没有几个人的学时理论能够和牛顿以及爱因斯坦等轰动世界的科学家相提并论,杨振宁就是其中一个,在物理学上面的突破绝对有杨振宁的参与,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和米尔斯一起完成了新理论,名为杨.米尔斯理论,而这一理论在诺贝尔奖的项目之中,就有7个都是因此而得的奖。

守恒定律的突破性一步,也是由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的,他们钻研在物理学之中,真正地打破了人们对于守恒定理的传统性认知,直接发表了论文,这一伟大的一步也让两个人获得了了诺贝尔奖,这不止是将中国人的名字带到了世界,更是为世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名字在世界上也留下了印记。

只是现在看到杨振宁所获得的一切会觉得杨振宁真是厉害,却不知道杨振宁求学路上的艰辛。

二、求学之路。

杨振宁的童年是在战火之中度过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杨振宁的父亲知道战争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自己的家里面还有妻儿,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只能将孩子先一起送走,当时的合肥老家还算是安全,杨振宁就被送到了那里。

战争瞬间蔓延开来,整个中国都被包裹在战争之中,杨家人顶着战火终于一家团圆,但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也随之而来,伴随着危险,最后抵达昆明,才能过上安稳一些的日子。

那个时候的杨振宁尽管受着战争的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到了昆明之后又转到了当地的一个中学,只是一个忽然的教育政策让杨振宁痛苦不堪,那个时候的杨振宁还没有涉及物理方面,但是升学又成了一大难点,家人们对于杨振宁还是十分的支持的,所以坚定了杨振宁升学的决心,买了教材自学理化知识。

别看杨振宁是半路出家,但是自身的天赋使然,自学之下的杨振宁最后还能以一个极好的成绩考到了西南联大化学系。命运的指引告诉杨振宁,化学并不是他的归宿,物理才是,所以杨振宁毅然决然地转到了物理系。

刚迈入大学,杨振宁是憧憬的,他渴望在学校里面学习更多的知识,当时的西南联大师资力量十分的雄厚,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杨振宁很快就融入了大学生活,在物理的海洋里面畅游,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也让他的进步十分的快。

只是战争还没有结束,炮火依然在继续,为了这些莘莘学子,就算是顶着炮火,学校里面的课程都没有间断过。最后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杨振宁发表了论文,这一篇论文更是开创了先河,将物理和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毕业后的杨振宁继续研读,在西南联大念研究生,后来又获得了硕士学位,可是这些知识远远不够,杨振宁知道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需要自己去闯荡和学习,他的学习之路没有停止,之后便去了美国进行求学。

三、留学生涯。

美国是第一大国,学府之中所囊括的知识也是精之又精,杨振宁到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那里有他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费米,只是天意注定,那个时候的费米教授正在秘密的研究核武器,杨振宁也只能抱憾而归,辗转多次,也因为杨振宁对物理热切的内心,终于杨振宁还是见到了费米教授,又在费米教授的帮助下认识了另外一位良师爱德华泰勒教授。

对于华裔的歧视也在这里显现,杨振宁在物理上面的进步十分的快,但是动手能力却要差很多,他很想进行实验,但是实验室却只能美国人才可以进,在缺乏动手能力的情况下,还成为了一众同学的笑柄。

可是尽管如此,杨振宁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物理梦,他最后也在自己的物理之中获得了奖项,成为了轰动世界的物理学家。

四、爱情故事。

不只是在学习上面,杨振宁在爱情上面也十分的轰动。杨振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和以前大学任教时期的一个学生在一起,这个学生名字叫做杜致礼。

杜致礼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将军,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的好,当年的杜致礼翩翩少女,在学校里面也是个风云人物,只是战争爆发的太快了,她的父亲也正好在那个时候患了肾病,想要前往美国进行治疗,谁知道蒋介石居然在一家人动身前往美国的时候将杜致礼的父亲扣下,强行前往战场。

那个时候的杜致礼才18岁,没有亲人的陪伴她一个人到了美国,一个女子孤身一人在美国,日子十分的不好过,尤其之后家道中落,就连家里人的消息她都收不到了,没有经济来源的她最后到了免费的圣文森学院。

命运总是如此的有趣,杨振宁和杜致礼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居然会在美国再一次见到。杨振宁在美国十分的照顾杜致礼,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坠入了爱河,最后在第二年的8月26日举行了婚礼,正式的在一起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杨振宁和杜致礼又何尝不是呢?家人全部都在国内,而他们心系祖国和家人,无数次地想要回到祖国,但是都遭到了阻拦。终于国内的战争结束了,在美国的两人也终于得到了家人的消息。在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两人才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

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杨振宁无疑是紧张的,原本塞在口边的岳父大人最后居然成了一句先生,这让在场的周总理笑话起他来。

五、总结。

一家人能够团聚实在是难得,杨振宁的一生都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他坚定自己的道路,在物理上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面对困难不放求学之心,也实在令人敬佩。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六

要搞清楚杨振宁的成就,我们就必须从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说起。我们都知道,伽利略、牛顿等人被认为是科学的奠基人,尤其是牛顿给科学定下了研究的范式。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石理论,他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学。

后来,科学家开始了解电磁学领域的物理学现象,并开始着手研究。最终是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统一了电现象和磁现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且光是一种电磁波。

再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可以研究更小尺度的物理学现象和更大尺度的物理学现象。在大尺度上,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解释了在接近光速状况下的物理学现象,广义相对论又对引力的本质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在小尺度上,也就是微观尺度上,以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为首的科学家,他们搞出了一套量子力学。

一般来说,我们把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看成是经典物理学的支柱性理论,而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看成是现代物理学的支柱性理论。

那么在量子力学之后呢?物理学到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这种理论被物理学家们称为:大一统理论。可以说,几乎所有物理学家毕生的梦想都是实现大一统理论,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牛顿都尝试过,然后他们都失败了。

不过,自打量子力学发展后,物理学家们就不断往那个方向尝试。他们希望结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利用“粒子”“场”“四大作用”来诠释,这被称为:标准模型。

这些理论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而在这个理论构建的过程中,杨振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到现在为止,极具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有十多篇,其中获得诺奖的“宇称不守恒”只能勉强排到第三,公认最好的成果是杨米尔斯理论,是杨振宁和他的研究生助理米尔斯一同做出来的成果。

无论是杨米尔斯理论,还是“宇称不守恒”,对于构建标准模型都极具价值和启发性,尤其是杨米尔斯理论是在标准模型的骨架理论,现在还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所以,杨振宁在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是十分突出,可以拥有与构建量子力学的大师们一较高下的水平。如果我们把物理学历史上的物理学家来排个序,那么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属于第一梯队的存在,因为他们凭借自己个人的力量就完成了一个巨大的理论。而构建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这些物理学家们中,那些贡献尤其大的,可以排在第二梯队,其中就包括了波尔、海森堡、杨振宁等人。所以,杨振宁在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是可以被浓墨重彩的一位科学家。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七

有一种美丽叫“中国女排”,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我们见证了“中国女排”的伟大力量。

奥运会倒计时第二天,中国女排经历了一路坎坷,终于进入了最后与塞尔维亚的金牌争夺战。两队实力可以说不相上下,所以观看之前我们就已经做好这将是一场硬仗的心理准备。

上午九点十五分,中国女排上场了,只见她们身穿靓丽的红黄安踏服,这支平均年龄才只有二十四岁的年轻队伍士气高涨。我们的主攻队员朱婷,她可是目前中国单场得分最高的女排队员;还有别名为“惠美丽”的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她可是攻防平衡的实力派;身披8号战袍的张常宁,更是我们中国女排中的“黑马”,被大家称作“得分王”……中国女排真是美丽加实力。

比赛开始了,第一局,塞尔维亚的发球来势汹汹,一下子赢了好几个,但是,中国女排也马上进入比赛状态,特别是我们的拦网能力很强。可最终,塞尔维亚还是赢得了比赛的第一局。

双方队员调整了一下状态,第二局比赛开始了。这一局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在电视机前面咬紧牙默默说:“这局我们一定要赢啊!”果然,第一个球中国女排得分,真是开局大好啊!整个第二局中国女排使尽“洪荒之力”,可以说发球扣球全面开花,最终以25比17赢得第二局。

比赛是五局三胜制,第三局将会是转折点,如果赢,那中国女排将会信心大增,士气上升。可两个队伍水平太相当了,比分紧紧咬住不放,我的小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不过有惊无险,最后中国队以两个球的优势胜出。

坚持是最好的力量。中国女排越打越猛,越打越默契,终于,中国队以3比1战胜了塞尔维亚队,冠军奖杯花落中国。此刻,女排姑娘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流下了喜悦的泪水。是呀,时隔12年,她们又一次为中国夺得这块宝贵的奥运会金牌,她们是我们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更是这个时代的骄傲。

中国女排之所以有今天的胜利,是因为她们一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我想这就是“铁榔头”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八

华坪县的教育经费本就紧张,专门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来是太过疯狂的想法。从20__年起,张桂梅就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还会说普通话,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筹款之路比张桂梅想象中困难许多,她用了五年寒暑假的时间也才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

就在张桂梅已经不抱希望之际,天无绝人之路,20__年,张桂梅当选党的xx大代表。到北京开党代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好奇张桂梅的故事。这之后,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梦在全国传开。

来自各方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__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其他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尽管如此,张桂梅还是给老师们下了“硬指标”: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有女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你们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又是一个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那之后,张桂梅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张桂梅说,她知道靠刷题提高成绩的方式并非上策,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大,那便一切都值了。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九

今年63岁的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20__年,她用从各方筹集到的资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女孩。12年来,已经有1800多名女生从这所学校走出,考上大学,实现梦想。

每天清晨刚过5时,华坪县女子高中学生们的一天都是从校长张桂梅的喇叭声中开始的。

5时30分开始,读书声就会陆续在学校各个角落响起。这里的女孩都来自贫困山区,基础差、中考分数低,要想考上大学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去世后,她申请从大理来到华坪县教书,没多久就查出身患肿瘤,让她没想到的是,华坪县妇联为了救她发起了募捐。

张桂梅在山区家访时发现很多女孩早早就辍学在家、嫁人生子,延续着贫困,她想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女孩能够继续读书、考大学、改变命运。20__年,张桂梅在县里财政和各方支持下创办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连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她也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荣誉称号。

现在张桂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多种疾病让她每时每刻都在咬牙坚持,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丽江市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子高中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十

周秀芳一边在支教,一边想着怎样改变这里的现状,为孩子们争取支援,她将桐林小学的图片配上文字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她早年在宁波教过的学生、企业家张刚看到后,亲自赶到桐林小学考察,当场决定出资40万元,委托周秀芳重建学校。

在桐林村一所废弃的房子里,周秀芳住了下来。白天,她在借来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课余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和村干部一起,与村民商量着解决一些建校中遇到的问题。在建设桐林小学期间,周秀芳和孙绍富还抽空走访了九溪江另外九所村小和一所中心小学。一次次的微信沟通、现场接待,周秀芳和孙绍富为4所村小找到了援建人。周秀芳目前已经筹款近300万,为山里的孩子筹建9所希望小学。

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图书……除了筹建希望小学,周秀芳和孙绍富还通过各种途径,为当地孩子筹集了大批物资。“这些东西来自一个叫宁波的爱心城市,我只是个‘爱心搬运工’。”周秀芳说。

爱心接力,一个人影响一群人。

周秀芳膝盖不好,有恐高症,血压也高,但说起山区孩子的事情她滔滔不绝,却很少和别人说自己的苦。九江溪镇政府考虑在山区生活条件差,主动提出让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镇政府里,被她婉言谢绝。她说,“要是享福,我还不如直接回宁波去。”

为了省下钱用于助学,周秀芳老师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张木板床,一个电磁炉,一只行李箱,就是她在溆浦县九溪江中心小学宿舍的全部家当。但周秀芳为孩子们花钱却很大方,走访贫困学生时,她常送上几百元钱;留守儿童过生日,她常买来生日蛋糕。为了使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她募集资金给当地学校买来电脑。

脚步不止,为了孩子们,愿意干到80岁。

去年12月,周秀芳为改造校舍的事回到溆浦。记者见到她时,她眉头紧皱。“我给自己定的任务还没完成。”周老师说,她计划在溆浦县兴建的9所希望小学虽然目前已经完成了5所,但入驻的老师还没有着落。“我想一个学校最少要一个老师,最好是两个。因为又要上课又要给孩子们做饭,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这些学校都在高山上,两个人能相互照应。”

今年快70岁的她,一个人教着3个年级的课,还要管二三十个孩子的吃饭问题。“老实说,身体确实有点吃不消。如果有人愿意来帮忙,哪怕是爱心接力,一个人一次一个月也行。”周秀芳说,她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加入支教扶贫队伍。

她发愁的第二件事是建设资金。她发起援建的希望小学——溆浦县两丫坪镇黄金村希望小学已经开建,目前她已经从宁波教育系统争取到了15万元,从溆浦县当地财政争取到了一部分支持,还有一部分资金尚无着落。计划中,还有三所希望小学也在筹建。

此外,周秀芳和孙绍富还一直在为建设支教基地的事奔波。他们准备动员爱心人士在溆浦县九溪江建造一所幼儿园和一个支教基地。今年已经69岁的她,还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再为孩子们干上十年。”

这就是周秀芳,一个普通的退休教师,一个让人钦佩的老阿姨,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们能够有书读、有学上,她早将个人生活置之度外,只留下一个纯洁完整的支教梦,和一颗忘我付出的赤子心。她以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践行着公益梦想,播洒着爱心希望,这样的精神难能可贵,让我们感动。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十一

在通往叶连平创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路口,一块黑板报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黑板报是叶连平15年前创办的,黑板报上书写的大都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国际新闻,从此经过的村民不时地停下脚步驻足阅读。

“从这块黑板报上,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天下大事,内容很丰富!”村民刘福林说,这要感谢叶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处了解外界的窗口!

采访中,乌江镇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介绍说,叶老师坚持15年为村民办黑板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是我们身边最生动的教材,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20年来,叶连平在教学之余发挥余热,积极给有关单位作宣讲报告,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警营,乐此不疲给党员干部和企业员工宣讲党的奋斗历程,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宣传员”“战斗员”作用。

20__年,叶连平被上级评为“三感人物”,获奖金1000元,他把奖金全部用于“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购买课外读物。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严格按照新时代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叶连平说,“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十二

朱丽华双目失明,却为他人带来光明未来。28年来,她捐款373万元,资助了寒门学子480人次,还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先后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荣誉。

9月21日,初心榜样朱丽华的事迹见诸报端,朱丽华用初心书写的大爱故事震撼了嘉兴人。“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捐献给社会。”她的肺腑之言,湿润了读者的眼眶,也映照了红船旁一名六旬党员的信仰之光。

9月29日下午,市委书记张兵专程来到南湖区丽华推拿诊所,看望慰问盲人党员朱丽华,并向她送上了鲜花。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活动。嘉兴全市掀起了一股向朱丽华学习的热潮。

从报纸到电视、新媒体,朱丽华这个名字被印刻在人们眼中、耳中、心中。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她,成了全社会的榜样。张兵先后两次就朱丽华的报道作出重要批示,倡导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10月16日开始,朱丽华一次又一次走上宣讲台,将她的初心和梦想娓娓道来。从市区到县(市),从机关到学校,从部门到街道……人们一次又一次被她感动,热泪盈眶。

被她的事迹吸引而来的,还有新华社、央视、中新社、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她的事迹也从嘉兴传播到全省,乃至全国。

10月27日,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嘉兴开幕。朱丽华的事迹在残疾人之间口口相传,国务院和中残联、人社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接见了朱丽华。

褪去榜样的光环,朱丽华依然是残疾员工的好所长,是贫困学子的好妈妈。有人想来诊所看望她,都被她一一回绝,“如果听了我的故事有感触,不妨将爱心传递,多关注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几天前,朱丽华在前期捐款333万元的基础上,向嘉兴市民政局发起的“暖巢行动”汇去了一笔40万元的善款。40万元,相当于她为顾客推拿6600多次。她要为低保家庭改善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而她对于自己,依然苛刻,不论走到哪里都穿着同一件红色外套。

爱心使者,是她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她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前天,朱丽华获评第六届“浙江慈善奖”。手握爱心形状的奖杯,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将坚守初心,继续传递温暖和爱。”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十三

(1926.3.12-)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

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3、陈俊贵:守墓老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杜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4、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6、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7、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8、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9、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10、胡佩兰: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文档为doc格式。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十四

整齐有力的粉笔字。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

这拿着小小粉笔头的手。

是一双九旬老人的手。

今年已经92岁了。

他正在为第二天的英语课准备板书。

这样的生活。

他已经坚持了19年。

蜡烛光很亮,能照亮的地方也很大。我能照亮的地方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一只闪烁微光的萤火虫。我现在最缺的是时间,我要跟时间赛跑。

——叶连平。

暑期伊始。

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92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

又开始了暑假的忙碌。

每天。

叶连平上午讲课三个小时。

下午讲课两个小时。

除了上课。

叶连平还要给孩子们打印教材。

批改、点评作业。

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

大概是叶老师选择坚持站在讲台上。

最大的动力吧!

20__年。

原本是老师的叶连平决定创办。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为孩子们免费补习英语。

叶老师生活的卜陈村。

位于和县乌江镇中东部。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

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家长普遍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

一天的工作结束。

叶老师走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叶老师辛苦啦!

叶老师膝下无儿无女。

和老伴过着清贫的生活。

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盖的平房里。

尽管如此。

在叶连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没有间断。

有的学生离家比较远。

来回上下学不方便。

叶连平就让这些孩子住在自己家里。

包吃包住,不求回报。

19年来。

叶连平帮助过的孩子超过1000名!!

收到学生送给自己的折纸。

叶老师笑得和孩子一般可爱。

一般烂漫。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

除了琳琅满目的锦旗和奖状。

还写着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

“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十五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这句风靡上世纪80年代的口号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一时间刷屏网络。微博上网友纷纷为女排点zan的盛况,也勾起了人们对于80年代那支成就“五冠王”伟业的队伍的回忆。郎平、孙晋芳、袁伟民……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瞬间浮现眼前。

“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从那时起,升华为民族面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符号。

正如郎平在夺冠后接受采访时所说,“队伍的打磨,不是讲故事和心灵鸡汤就能解决的”。

当这帮如今平均年龄24岁的姑娘们20__年应征参加国家队集训时,她们的身体条件和意志品质都远达不到奥运冠军的水准。正是三年备战期,队员们的身体与意志在经过一堂堂训练,一场场比赛的磨练之后,双双取得长足的进步。

“身体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是科学基础,意志是动力保障。这便是女排精神的最核心。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人物事迹简短篇十六

胡丙申担任山西夏县乡镇企业局局长期间,曾以个人名义先后为19户农民担保借贷69万多元资金,后由于农民无法还债,他退休后打工10年替11户农民还清了39万元债务。2012年11月4日,胡丙申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辞世,当地上千名群众前来吊唁,向这位诚信模范道别。

1992年,胡丙申担任夏乡镇企业局局长,他发现资金短缺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便先后以个人名义帮19户农民担保借了69万多元钱。2001年,胡丙申退休后,债主纷纷找上了门。因为农民无法及时还债,现在债主希望担保人还债。

有人建议胡丙申找找关系,把贷款做死账处理,或者请组织出面解决。但胡丙申最终都拒绝了,并承诺争取12年把所有钱连本带利都还上。

为替老百姓还债,胡丙申10年来摆过地摊卖对联、卖鞭炮,开过饭馆、理发店,搞过养生馆,经营过小商店,甚至给人做饭、剃头,这样,胡丙申整整走了10年还债路。

10年“还债”期,胡丙申对自己的开销限制极严,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棉衣棉裤上补丁加补丁,儿女们给买的新衣服也不穿。儿子开始不理解:“好歹也是科级干部退下来,在县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怎么竟要摆地摊、推车卖小商品呢?”如今,儿子懂得了父亲10年的辛酸荣辱:“他就是想堂堂正正地做人,怕别人戳他脊梁骨,就这么简单。”

2010年元旦胡丙申终于还完了最后一笔欠债,10年间,他连本带利总共还了39万元。胡丙申的还债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当地剧团把胡丙申的事迹改编成两种戏剧先后上演。

【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

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却熠熠闪亮。

【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天下英雄气】。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人物事迹】。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

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

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君子抱仁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榜样。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

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

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2.2016高考作文素材精华本:励志古诗。

3.2016高考作文素材精华本:周恩来的故事。

5.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

9.2016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袁姗姗励志故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