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25:40 页码:9
最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精选11篇)
2023-11-18 20:25:40    小编:ZTFB

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和总结自己的表现,不要过于主观或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如何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是成长中的必修课,我们应该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以从这些总结范文中学习到一些优秀的总结思路和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一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1.“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二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培养扎实基本功,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失误。

[1][2]。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三

1.千山万水——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2.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3.层峦叠嶂——层峦:山连着山;叠嶂:许多高险的像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4.峰峦耸翠——形容山峦层叠起来,非常雄伟翠绿。

5.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6.群山连绵——山连山,崇山峻岭(描写山的成语)。

7.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四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五

1、“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写时可这样思考:什么“把”什么怎么样;什么“被”什么怎么样。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如:我打死了一只老鼠。应改为:我把一只老鼠打死了。不能改为:一只老鼠把我打死了。

2、转述:把一句话通过你的口转告给别人。

改写时注意人称的变化,要去掉冒号、引号,根据句意及通顺与否可对个别文字作适当改动,但不能改变句意。如:王老师对小明说:“我下去买水,你在这里好好练习。”改为转述句:王老师对小明说,他下去买水,叫小明在那里好好练习。

3、陈述句和反问句:

转换特点: 陈述句 反问句

(肯定)—————— (否定) (否定)—————— (肯定)

4、肯定句和否定句。

如:(“肯定句”改为“否定句”)街上的人很多。—— 街上的人真不少。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一定要在句子中加“不”“没有”等词,然后将“不”“没有”后面的词换成反义词。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六

小学常用标点:(16种) 逗号,句号。 问号? 感叹号! 冒号: 分号;双引号“” 顿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连接号(——) 专名号(__)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七

1.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2.层峦耸翠——形容山峦层叠起来,非常雄伟翠绿。

3.青山碧水——青色的山,绿色的水,形容秀丽的景色。

4.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5.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6.山水如画——形容山美水美,像画中一样。

7.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8.锦绣河山——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9.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10.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八

大义凛然豪情壮志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再接再厉。

倾盆大雨毫不犹豫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

安然无恙藕断丝连银光闪闪小心翼翼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欢声笑语破烂不堪满怀信心一如既往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满腔怒火。

斩钉截铁万水千山四面八方排山倒海。

饥肠辘辘滚瓜烂熟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痴如醉。

浮想联翩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千篇一律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大显身手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呕心沥血颇负盛名香飘十里守望相助古往今来。

庞然大物气象万千星罗棋布大喜过望心灵手巧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受用不尽轻松自在不动声色失魂落魄震耳欲聋。

大吃一惊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来日方长忐忑不安聊胜于无。

悬崖绝壁夜以继日端端正正。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

一碧千里目不暇接襟飘带舞浑黄一体随心所欲运转自如。

绞尽脑汁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雪中送炭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势不可挡跌跌撞撞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腰粗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

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精神饱满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劈头盖脸七零八落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

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迫不及待。

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彬彬有礼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繁花似锦。

含情脉脉大饱眼福。

归类积累。

描写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莺歌燕舞草长莺飞。

描写夏天的词语:骄阳似火赤日炎炎汗流浃背暑气逼人烈日当空。

描写秋天的词语:红叶似火秋高气爽果实累累丹桂飘香落叶纷飞。

描写冬天的词语:滴水成冰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雪花飞舞白雪皑皑。

描写老师的词语:知识渊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为人师表。

含反义词的词语:天罗地网左顾右盼弄假成真三长两短南征北战。

含近义词的词语:自言自语千真万确大惊小怪冥思苦想东张西望。

含数字的词语:一心一意三言两语五湖四海七上八下十全十美。

含动物名称词语: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狐假虎威龙争虎斗。

含颜色名称词语:青红皂白花红柳绿黑白相间一清二白飞黄腾达。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语: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叶公好龙拔苗助长。

含表扬色彩词语:坚强不屈视死如归舍己为人大公无私舍生取义。

含批评色彩词语:贪生怕死狼狈为奸胡作非为阴险狡诈见利忘义。

描写心情高兴的词语: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欣喜若狂。

表示忧愁的词语:垂头丧气忧愁满腹愁肠欲断一筹莫展忧心忡忡。

表示笑的词语:哄堂大笑开怀大笑笑逐颜开喜笑颜开眉开眼笑。

描写人物心情着急的词语:心急如焚火烧眉毛忐忑不安迫不及待。

abb式:红彤彤绿油油黑乎乎亮晶晶阴沉沉圆溜溜。

aabb式:口口声声世世代代堂堂正正原原本本高高兴兴。

abab式: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商量商量打听打听打扮打扮。

abcc式:风尘仆仆忠心耿耿小心翼翼生气勃勃气喘吁吁。

aabc式:井井有条彬彬有礼洋洋得意津津有味楚楚动人。

abac式:无忧无虑谢天谢地自言自语不知不觉可歌可泣。

含比喻特点:水平如镜红叶似火骨瘦如柴江山如画。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联)。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3、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德国)歌德。

2、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

:花好月圆辞旧岁张灯结彩迎新春(春联)。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九

二、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三、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四、句子按语气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五、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七、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八、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九、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六种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前后矛盾;5语序不当;6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十四、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十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

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十四、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五、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二十六、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二十七、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八、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三十、文章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三十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三十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三、破折号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三十四、省略号的六种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

三十五、引号的作用: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特殊含义。

1、开头。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时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结尾。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中间某句话或者某段。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1、审题,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度,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的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答题,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4、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可以用关键词来进行回答,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5、考生经验,在解答这些题时,考生应把握以下三点,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把选项中的词代入句中默念一遍找语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十

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承接句。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递进句。

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选择句。

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

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转折句。

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因果句。

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假设句。

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条件句。

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范本篇十一

修辞手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

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

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

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

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

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

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

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0.反复。

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1.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