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19:42 页码:12
2023年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实用11篇)
2023-11-18 20:19:42    小编:ZTFB

过去的经验总结为未来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吧!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一

一、工作重点。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整体规划、组织部署和统筹协调工作,确定教师基础信息指标体系和业务管理功能使用路径,做好系统启用部署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信息采集督促审核、系统应用指导服务工作,确保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有序开展;完成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推进教师系统应用,整合我省现有教师队伍管理和教师培养培训等业务平台,打造教师工作综合性应用系统,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工作分工。

省教育厅负责统筹开展全省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厅直各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高校附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所属的高校负责组织。

三、采集范围。

(一)学校范围。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附表。

(二)教师范围。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三)信息范围。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四、部署与培训。

省教育厅负责做好系统启用部署工作,统一组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业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为教师系统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系统核心功能、教师基础信息指标、数据采集与应用流程、系统运维和信息安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及时完成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各地应于10月18日前完成相关培训工作。

五、信息采集流程。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师在线填报信息与学校统一填报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建立各地各校用户账号。

教师系统分别为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设立账号。同级用户根据职责与权限不同,设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信息查询员账号,由相关负责人管理使用。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及下级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权限和账号密码等。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信息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开展系统应用工作。信息查询员可查询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基础信息及相关统计信息。

各地各校的用户账号将由教育部分发至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逐级分发至省内各级用户。各地各校设系统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查询员账号2个。可根据需要为高等学校增设信息管理员账号。

(二)生成教师账号。

学校系统管理员通过录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教师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三)录入教师信息。

录入教师信息可采取在线填报方式或导入信息表进行。信息录入后,学校负责人对信息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为确保信息准确,教师考核结果、待遇、师德、处分和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填报。

(四)审核教师信息。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学校上报的教师信息进行审核,信息审核无误后确认生效。

(五)做好监控管理。

各地各校要有效利用系统,及时掌握本地区、本单位数据采集情况,做好督促监管工作,确保信息采集按进度开展。各地各校要确保在12月13日前完成本地区、本单位信息采集审核工作。

(六)及时更新信息。

教师信息生效后,如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新信息添加可由教师本人操作,经审核后生效;变更已有信息需由学校信息管理员提交申请,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变更。

(七)有效应用信息。

各地各校按权限开展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生成报表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六、业务管理应用流程。

根据教师系统先期开发的教师变动管理、交流轮岗管理和培训学分(学时)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各地各校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动业务管理功能应用,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师变动管理。

教师调动或教师在职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地各校应按如下流程进行变动管理。

1.关于教师调动。

由调入校发起申请,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发出,由调出学校及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调入学校进行调档,完成调动。如教师调动属于交流轮岗,则在交流轮岗管理功能模块中进行操作。

2.关于在职情况变动。

对长期不在岗、离职、离退休等情况的教师,学校信息管理员应及时对其在职情况进行变更。

(二)交流轮岗管理。

交流轮岗如不变更人事关系,由派出学校发起申请,经派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完成。教师交流轮岗如变更人事关系,则在此功能模块中按教师调动流程操作。

(三)培训学分(学时)管理。

教师培训学分(学时)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具体流程如下:

1.项目登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在系统录入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及培训机构,确定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生成培训计划。校本研修项目登记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

2.考核评价。

培训机构对教师参训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项目结束后及时将考核结果提交至系统。

3.学分确认。

项目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提交信息进行审核后,确认教师参训学分。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学分确认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系统将培训机构提交的考核结果分发至各省按本省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确认培训学分。校本研修学分和教师自主研修学分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确认。

七、工作保障。

(一)做好组织保障。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做好技术保障。

省教育信息中心负责完成系统软硬件环境准备工作,确保系统安装部署到位、运行顺畅、安全可靠,做好对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技术支持。

(三)做好经费保障。

省教育厅负责落实系统建设与运维、市县及高校相关人员的培训经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经费,为系统建设与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四)做好安全保障。

省教育信息中心按照国家按相关要求做好省级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工作。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系统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强化技术安全保障,确保信息安全。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二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20我省全面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现将《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周密部署,认真制定本市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附: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

年7月29日。

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79号)精神,现就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

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实施的范围。

全省范围内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市、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在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四、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2、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4、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制定和执行新的职称(职务)评价基本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综合考虑全省不同地域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统筹兼顾其它系列评价标准,注重向特别优秀教师、一线教师、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制定执行我省新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具体标准条件。

(三)改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评价监督机制。

1、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完善评委会组织管理办法、评委会工作程序,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2、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在认真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办法,采取说课讲课、考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全面推行回避制度、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3、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要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行“六公开”制度,即:公开岗位数额、标准条件、评聘程序、个人业绩、评聘结果、监督电话,主动接受广大教师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评聘工作程序公正规范,过程公开透明。

(四)实现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职称制度改革要根据中小学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岗位空缺,教师可以流动到空岗学校评聘,以利于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通过岗位聘用、竞争上岗、解聘辞聘,真正建立退出机制,使中小学教师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空缺专业技术岗位内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兑现工资待遇。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3、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程序。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各学校要组建评聘委员会,制订评聘工作方案,并经学校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个人申报。

各学校评聘委员会根据核准的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公布拟聘岗位数额及竞聘条件。申报教师按照自愿的原则,向学校评聘委员会提出申报。学校评聘委员会按我省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对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拟定竞聘人选。

学校评聘委员会对参加竞聘的教师进行综合考核。从任现职以来各年度的职业道德、业绩能力、学术成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采取说课讲课、考试答辩、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竞聘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根据考核结果,经集体研究,由学校评聘委员会根据教师岗位空岗数,择优推荐拟聘人选参加各级别专业技术水平评审,并在学校公示推荐人选。

3、专家评审。

——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山西省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全省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正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审,根据国家下达我省的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额,经省高评委评审确定后,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

——一级以下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一级以下教师职称的评审按评审权限由市、县(市、区)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所属中小学一级及以下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由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

凡改革前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任的教师,不再重新评审,参加统一考核过渡,符合聘任条件的可由学校直接聘任到相应岗位。

4、学校聘任。

中小学校根据上级或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结果,按照我省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岗位聘用。

民办中小学可参照本程序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

五、改革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为确保全省改革工作的积极推进、稳慎实施、分级负责,改革工作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工作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筹备工作(2016年3月)。

1、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改革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既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又要密切配合,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改革工作经费在教育附加费中列支。

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为改革提供真实依据。按照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体系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查摸底,核清各学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称情况等)和岗位空缺情况,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改革提供准确数据。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及配套政策(2016年3月)。

1、根据国家《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我省改革工作方案、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办法、评审办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具体标准条件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2、工作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动员部署(2016年3月)。

1、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传达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改革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教师宣传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方法、步骤及具体要求等。通过宣传发动,使全体中小学教师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四阶段:组织实施(2016年4-10月)。

1、核定专业技术岗位。按照国家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和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教育厅按照国家批复的正高级教师数量,确定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名额,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管理权限,分别会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各校高级及以下各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及数额。

2、开展现在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过渡工作。学校根据聘任教师情况和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统一登记过渡人员,公示无异议后,按照隶属关系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核准并联合发文公布。

3、开展考核推荐工作。过渡工作结束后,各学校根据空岗情况,按规定程序推荐拟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人选。

4、开展评审工作。按管理权限组建专家评委会,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公布评审结果。

5、学校聘任。学校根据评审结果,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岗位数内予以聘用,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全面总结改革工作。评聘工作结束后,各市要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相关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操作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特别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检查验收各市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做法和经验,形成改革工作报告,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六、改革工作的几点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改革本身涉及人员过渡、标准制定和评审等诸多环节,工作十分复杂,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市、县(市、区)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各市要根据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抓紧制定2016年本地区的改革方案,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市、县(市、区)要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充分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全面考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平稳过渡,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按照隶属关系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以及现聘岗位,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各级别新的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严格按照方案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办法、评聘程序等进行。

各市和县(市、区)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遇到重要情况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报告。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三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决定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职工的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职工“一人一号”,为每一名教职工建立电子档案。所以就需要大家进入填写信息哦!

(区县群)。

一、采集范围。

(一)学校范围。

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附表。

(三)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1、工勤人员是否采集;。

参考教育厅教人[]769号文件,在编的工勤人员采集。

2、教体局,招办等单位教师编制的老师要不要采集;。

没发账号的单位不采集。

(四)老师编制在a校,实际在b校工作,应该怎么采集。

省里统一定政策,建议按编制。

(五)民办学校大部分老师为返聘的退休人员,是学校老师的主力军,都不录入吗?

反问一下,这叫返聘嘛,原来就在该民办工作?

如张三老师已从a校退休,那么a校录入时不采集张三老师。后来张三老师作为社会人员到b校任教,与b校签1年以上合同,那么张三老师应在b校采集信息。

二、浏览器问题。

360等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不要使用兼容模式(建议使用ie8以上的ie或者谷歌浏览器)。

三、关于账号密码错误问题。

您将密码写在文本中,对比完全正确后复制,去登陆系统。

也注意字母大小写的区分和数字。比如有些老师会把1当成字母l。这都会影响您登陆的。

密码输入错误三次后,被锁定,五分钟后自动解锁。

四、对于打不开站点的问题。

请老师在浏览器里输入网址,千万不要做百度里输入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访问等。因为系统由教育部统一部署,搜索到的名字全部都是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会导致访问到其他省份的系统上。

教师专栏:

这是河南省的系统正确地址。

请教在编怎么选择签订合同情况?

在编人员统一选择“聘用合同”

毕业分配到学校的教师,教职工来源怎么填写?

前些年师范包分配,分配进来的老师填“99-其他进校人员”

问:我们学校有子女安置进来的,应该选99还是509。

答:99。

问:

小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区别啊。

答:职称改革后,中学、小学不再区分了。

问:学位是在全日制大学获得的怎么填写,系统里没有全日制的?

答:1-全脱岗。

答:填“其他合同”

问:人事代理是不是填劳动合同。

答:是的。

问:公开招聘的教师和20特岗教师是否录入?

答:合同一年以上录入。

问:学缘结构,在本校取得了专科学历,没有具体选项,怎么填?

问:专业技术职务这一栏怎么填呢。

答:根据教师获得的岗位级别进行选择,如果未参评,选未评(其他)。

问:民师转正人员,教职工来源选什么?

答:105-民办教师转正。

答:默认分别是30天和180天。

问:教育教学,年度考核,基本待遇,这些东西都从哪年开始填?

省里没有统一标准,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答:可以。

问:老师以后的信息变动不能自己更新吗。

答:可以自己更新。

问:合同指的是教师和学校签订的合同还是教师、学校和劳动局三方一起签订的。

合同。现在民办学校出现有这两种情况。

答:都包含。

答:没有影响。

问:请问,实践时长,只算在目前本校的时长,还是包括来本校前在其它单位的时长之和?

答:企业工作(实践)时长,指的是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时长,不是在本校工作的时长。

问:在本校工作期间的实践时长,有老师之前在另一个学校工作过,算不算?

答:省里没有统一要求,学校根据本校情况自行决定即可。

问:特岗的用人形式怎么填写?求指点。

选其他。

问:未转正特岗是否在编?应该选否吧。

答:否。

答:省里没有统一要求,学校根据本校情况酌情处理。

问: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和档案不一致,怎么处理?

档案姓名与身份证姓名不一样,按身份证姓名;档案出生年月日与身份证出生年月日不一样,按档案年月日。

答:不一样。前者是开始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时间,后者是跟职称评定相关。

问:借调人员都按人事关系录入信息吗?

答:原则上按人事关系,也可以根据本地情况酌情录入。

是在信息首次录用中进行导入么?

答:是的。

问:私立学校是和学校签的合同,不是和人事部门签的,还需要录入吗?

答:和学校的合同一年以上的要录。

问:免费师范生指的是啥?

问:如何批量导入照片?

答:日常维护-照片采集,审核通过后通过个人标识码做文件名来进行批量导入。

不能直接关闭浏览器,要在系统中点击注销按钮之后,再重新登录。

教职工来源这一项:前些年师范包分配,分配进来的教师,选(99其它);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进入教师队伍的应届毕业生,选(101应届毕业生);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进入教育系统的往届毕业生,选(102往届毕业生);在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前属于代课教师的,选(106代课教师考录);除了前些年的包分配人员,没有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而进入教育系统的,选(109其它招聘);民师转正的,选(105民办教师转正);由外地调入的,选(30调入);免费师范生以及人才引进人员,选(40引进人员);军队转业的,选(20军队转业、复员)。

已到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录吗。

录入时,选择待退休。

请各位老师尽可能用谷歌浏览器和火狐,否则会出莫名其妙的问题。不能用ie8,公告几次了。

公办教师上班之前在私立学校教学的,私立学校的经历算教龄吗?

私立学校的教学经历,算工龄,但是不算教龄。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四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我省全面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现将《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周密部署,认真制定本市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附: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教育厅。

207月29日。

山西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79号)精神,现就全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

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实施的范围。

全省范围内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市、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在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四、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2、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4、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制定和执行新的职称(职务)评价基本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综合考虑全省不同地域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统筹兼顾其它系列评价标准,注重向特别优秀教师、一线教师、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制定执行我省新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具体标准条件。

(三)改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评价监督机制。

1、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完善评委会组织管理办法、评委会工作程序,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2、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在认真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办法,采取说课讲课、考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全面推行回避制度、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3、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要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行“六公开”制度,即:公开岗位数额、标准条件、评聘程序、个人业绩、评聘结果、监督电话,主动接受广大教师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评聘工作程序公正规范,过程公开透明。

(四)实现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职称制度改革要根据中小学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岗位空缺,教师可以流动到空岗学校评聘,以利于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通过岗位聘用、竞争上岗、解聘辞聘,真正建立退出机制,使中小学教师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空缺专业技术岗位内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兑现工资待遇。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3、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程序。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各学校要组建评聘委员会,制订评聘工作方案,并经学校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个人申报。

各学校评聘委员会根据核准的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公布拟聘岗位数额及竞聘条件。申报教师按照自愿的原则,向学校评聘委员会提出申报。学校评聘委员会按我省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对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拟定竞聘人选。

学校评聘委员会对参加竞聘的教师进行综合考核。从任现职以来各年度的职业道德、业绩能力、学术成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采取说课讲课、考试答辩、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竞聘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根据考核结果,经集体研究,由学校评聘委员会根据教师岗位空岗数,择优推荐拟聘人选参加各级别专业技术水平评审,并在学校公示推荐人选。

3、专家评审。

——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山西省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全省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正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审,根据国家下达我省的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额,经省高评委评审确定后,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

——一级以下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一级以下教师职称的评审按评审权限由市、县(市、区)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所属中小学一级及以下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由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

凡改革前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任的教师,不再重新评审,参加统一考核过渡,符合聘任条件的可由学校直接聘任到相应岗位。

4、学校聘任。

中小学校根据上级或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结果,按照我省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岗位聘用。

民办中小学可参照本程序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

五、改革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为确保全省改革工作的积极推进、稳慎实施、分级负责,改革工作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工作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筹备工作(年3月)。

1、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改革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既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又要密切配合,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改革工作经费在教育附加费中列支。

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为改革提供真实依据。按照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体系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查摸底,核清各学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称情况等)和岗位空缺情况,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改革提供准确数据。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及配套政策(2016年3月)。

1、根据国家《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我省改革工作方案、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办法、评审办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具体标准条件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2、工作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动员部署(2016年3月)。

1、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传达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改革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教师宣传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方法、步骤及具体要求等。通过宣传发动,使全体中小学教师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四阶段:组织实施(2016年4-10月)。

1、核定专业技术岗位。按照国家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和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教育厅按照国家批复的正高级教师数量,确定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名额,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管理权限,分别会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各校高级及以下各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及数额。

2、开展现在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过渡工作。学校根据聘任教师情况和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统一登记过渡人员,公示无异议后,按照隶属关系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核准并联合发文公布。

3、开展考核推荐工作。过渡工作结束后,各学校根据空岗情况,按规定程序推荐拟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人选。

4、开展评审工作。按管理权限组建专家评委会,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公布评审结果。

5、学校聘任。学校根据评审结果,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岗位数内予以聘用,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全面总结改革工作。评聘工作结束后,各市要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相关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操作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特别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检查验收各市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做法和经验,形成改革工作报告,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六、改革工作的几点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改革本身涉及人员过渡、标准制定和评审等诸多环节,工作十分复杂,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市、县(市、区)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各市要根据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抓紧制定2016年本地区的改革方案,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市、县(市、区)要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充分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全面考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平稳过渡,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按照隶属关系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以及现聘岗位,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各级别新的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严格按照方案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办法、评聘程序等进行。

各市和县(市、区)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遇到重要情况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报告。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五

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了解。

2、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正确掌握开发方法,提高程序设计的技巧和水平。

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1世纪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今社会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深谙会计学的基础原理、掌握会计信息化技术,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对财务会计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能培养我们严谨的工作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这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1、完成对系统的系统分析任务。

3、完成凭证录入程序。

4、完成各种核算任务程序。

5、完成银行日记账。

6、完成现金日记账。

7、完成损益表。

8、完成资产负债表。

9、完成总分类账10完成凭证查询和修改。

10、编写源程序。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的开发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是为企业服务的,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研制和建立一个经济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开发目标是: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会计信息来源准确性;为企业及上级提供准确及时和全面的各种财务报表;加快财会计划和计算机辅助财务决策工作,促使会计决策科学化,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软件工就是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达到目标。会计信息的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发、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数据处理方法要求严格、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高、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再单纯模仿和照搬手工系统处理信息的方式,会计应用软件也不是单项应用程序的加总,其建立要比单项应用复杂得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开发方法。

五、系统分析。

1、系统初步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系统开发人员在接到用户开发任务后调查清楚要建立何种规模的系统、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哪些目标、系统软硬件的总体配置方案如何,系统的开发方式。在初步调查基础上考虑骑在经济方面、管理方面、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做可行性分析报告,得出结论和建议。

2、系统详细调查。

如果确定了系统分析可行,就要通过召开调查会、访问、填写调查表,参加业务实践等方式对企业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现行会计系统数据流程、数据分析,功能分析进行详细调查。在这一阶段就可以收集出一套可供程序调试用的试验数据。

3、系统分析的任务。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完全弄清楚先用系统的情况以及用户对新系统的种种要求,并把它们用规范化的工具表达出来,从而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即把系统分析工作概括为”理解和表达”。

数据流程图是重要的系统方法。它从数据的角度描述原始数据输入系统,经过一系列加工,或分解或合并或存储,最后成为输出离开系统的整个过程。它由数据流、加工、数据文件、数据的源点或终点四种基本成分构成。绘制数据流程图一般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即自顶向下,逐步分解,加入各种详细处理功能,最后得到一套封层的数据流程图。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各种元素进行详细描述。由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加工条目组成。数据流条目说明每个数据流的定义、来源、去向及其数据流量;文件条目说明每个文件的数据项组成及其类型、长度等;加工条目说明每一个加工的具体输入、输出的数据及处理方法。

系统设计其任务是根据系统逻辑模型,结合会计业务特点和信息技术,进行一系列技术考虑和设计,提出一个在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目标的实施方案,即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以解决新系统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其分为系统结构设计,模块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安全保密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即将系统功能自定向下,逐层分解,直至不可细分。

2、模块设计。

模块涉及操作相对集中,即一个模块只模仿某一方面的功能,以提高系统可用还行。各模块相对独立,降低模块间的耦合程度越低,模块间的相互影响就越小,说明系统分解得越好。要提高通用性,允许修正,减少对汉字的输入。

3、代码设计。

代码为事物提供一个确切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代码提供了数据的一致性、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系统共同的语言,是人机交换信息的工具。为了便于处理和记录,要对某些处理对象进行编码,如科目代码、客户代码、供应商代码、存货代码、职工代码,固定资产。设计步骤为确定代码对象、考查是否已有标准代码、根据代码对象的性质和处理要求、确定选用的代码类型和编码规则、考虑检错功能、用选用的规则对被表示的对象逐个设计出其代码,编制代码表。设计要遵循唯一性、统一性,规范性原则。

4、数据文件设计。

根据所选择的具体数据库系统,依据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进行数据库设计。其步骤为确定系统需要建立的文件、数据库文件结构设计、设计数据库文件的组织形式,数据库文件的属性。在数据文件设计时,为增强系统安全性应采取一些控制技术,如文件被封设置文件存取权限。

其结构如下:

类型dcccnnn4202012121222。

日期

凭证号。

摘要科目名称。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余额。

长度。

小数。

字段说明。

5、输出设计。

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输出决定输入,即输入数据只有根据输出的要求确定。所以我们要重视输出设置。我们要确定输出内容选择输出设备、介质与输出方式、确定输出格式。

6、输入设置。

输入设计是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交互的纽带,决定了人机交互的效率,对系统的质量有决定性的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输入设置。输入设计原则要遵循最少量、最简单、早检验、少转换的原则,简单而言要便于用户使用。设计时要确定输入内容、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和输入设备、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

通过一周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就是毫无用处的,这就提示我们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努力实践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主动学习的人,要善于思考,把学习当作一门乐趣。总之这次的设计让我提高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动手设计能力,培养了逻辑性思维,并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谓获益匪浅。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六

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教师系统)建设,先后实施了教师核心数据库建设、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试点等工作。

目前,教师系统已开发完成,并在上海、江苏和甘肃开展了试点。

经研究,决定在全国部署与启用教师系统,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总体要求。

(一)两级建设、五级应用。

教育部负责建设国家级教师系统,开发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核心业务管理软件系统,提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国家开发的软件系统,部署本地区软硬件环境,建立省级教师系统。

两级系统互联互通,构成教师系统。

教师系统面向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为其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服务。

(二)分级管理、属地运行。

教育部负责国家级教师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根据国家教师宏观管理工作需要,从省级教师系统提取全国教师核心信息,组织开展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师信息采集,指导各地各校开展系统建设与应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师系统建设与管理,组织开展本地区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院校和省属本科院校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推进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

(三)统一规划、地方定制。

教师系统统一规划各地上报的教师核心信息指标,并研制较为全面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提供各省选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系统启用前,认真研究各项信息指标,在上报国家的核心信息基础上,选定本地区采集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根据工作需要,教育部先行开发支持教师培训学分(学时)、教师变动和教师交流轮岗等的核心业务管理功能模块,提供各省使用,同时,鼓励各省基于教师系统开发其他业务管理功能。

三、组织管理。

教师系统部署与应用工作涉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工作专业性强、环节复杂、参与部门众多,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系统建设、培训与运维经费,建立系统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部署有力、信息采集准确全面、应用不断深化。

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做好应对预案,强化管理保障和技术保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确保教师信息安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由教师或人事管理、发展规划、财务、教育信息化等相关管理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任组长,教师或人事管理部门牵头,发展规划部门负责教师信息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衔接,财务部门负责落实经费,教育信息化部门负责技术支持和日常运维。

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于8月10日前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联合工作组名单》(附件2)纸质及电子版报送至教育部。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工作方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方案》(附件1)要求,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与重点,确定系统部署、人员培训、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等核心工作环节的具体安排,确保系统部署与启用顺利推进。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于年8月10日前将本省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方案纸质及电子版报送至教育部。

(二)明确工作时间节点。

教育部将于2016年8月中下旬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9月底前完成市、县教育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指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及时启动信息采集,做好指导督促工作。

各省、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确保在2016年12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三)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落实信息采集责任。

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

强化督查通报。

定期对各地各校工作进行督查通报,确保工作进度,按时完成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各项工作。

实行工作月报制度,从2016年9月开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于每月1日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月报表》(附件3)报送至教育部,于12月底前将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总结报告报送教育部。

教育部将对各地各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将教师系统与教师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业务管理功能使用,不断探索系统应用的路径与机制,确保系统可持续运行。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七

我国将于20底建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精准管理,该系统将于全面启用,严重违背师德的情况将被录入该系统。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介绍,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师任职、学历、年龄、教学情况和师德情况等内容。该系统由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学校层面分层管理,各自拥有不同权限,教师也可以对系统中部分信息进行阅览或更新。他指出,该系统的建成将有利于开展精准管理工作,提升对教师的服务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可通过这一系统了解教师的准确情况,有利于推动县域教师轮岗交流。

据介绍,教师的师德记录在系统中也有显示,特别是教师的获奖情况、典型善举等记录。同时,违背师德规范的严重事件也将记录在案。王定华表示,对于师德严重不良者,在晋级、提职等方面要实行一票否决。

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及破格晋升条件。

一、申报条件。

(一)学历、年限要求。

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教育工作8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10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小学、初中教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二)年度考核要求。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在合格以上。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申报评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在业务技术工作中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种信息资料,具体按省职改办统一要求执行。

(四)论文要求。

(五)继续教育要求。

申报评审人员,须完成我省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并取得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

(六)教学工作量及工作经历要求。

1.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

2.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2年以上的经历,县域内教师须有乡村任教累计3年以上经历。

3.在教育教学中能胜任学科带头人工作,培养、指导至少2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二、业绩条件。

申报评审人员,在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达到以下8项条件中的3项,可由单位推荐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一)作为前5名,获省部级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以上奖;或作为前2名,获省部级三等奖2次。

(二)教学工作量饱满,注重教改实验,教学方法灵活新颖,课堂教学效果好,并经学校考核推荐,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场公开授课评选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教学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或获上述教学奖项市级二等奖2次或县级一等奖2次。

(三)获得省直厅(局)或市(州)党委、政府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或市(州)直部门,或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地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

(四)认真履行德育教学大纲要求,任教以来积极承担年级主任、班主任、团队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计6年以上(其中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3年),并获得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或校级上述奖励3次。

(五)本人或本人辅导的集体或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获三等以上奖或取得名次;或参加全省性的本专业竞赛获得二等以上奖或取得前5名。

(六)主持(前2名)完成省教育厅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或完成市(州)教育局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2项(需附课题鉴定书及课题组成员名单)。

(七)专职教研人员及教育刊物编审人员,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独著或作为第一主编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部,或参加编写的著作、教材中本人撰写字数达到12万字以上。

(八)在乡镇及以下或少数民族自治州、县或在矿山、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以上,现仍在以上岗位,且年度考核优秀2次以上。

计算机应用能力、年度考核成绩、继续教育要求以及教学工作经历和工作量要求符合全省统一规定,学历或资历(包括专业工作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虽达不到规定要求,但本专业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可申请破格晋升高一级任职资格。

高级教师破格评审晋升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7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的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2年以上,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教研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并且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累计3年以上,且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

破格评审高级教师须具备下列(一)或(二)中的业绩条件:

(一)作为前5名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作为前3名获上述奖项的二等奖。

(二)符合以下7项条件中的3项者,可破格申报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1.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含德育先进称号,下同);或获得市(州)党委、政府及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等)。

2.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场公开授课评选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省级二等以上奖2次,或市州级一等奖2次。

3.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6年以上(其中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3年且目前仍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本人或本人所带的班级获得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以及其他德育方面表彰奖励1次,或获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上述奖项2次。

4.作为前2名,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次。

5.主持(前2名)完成省教育厅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

6.专职教研人员及教育刊物编审人员,独著或主编正式出版的专著或教材2部,且本人撰写字数达到20万字以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3篇或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并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2篇。

7.本人或本人辅导的集体或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中取得名次或获二等奖1次、或三等奖2人次;或参加全省性的本专业竞赛取得前3名或获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人次。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八

答:年度考核、待遇信息、师德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由学校统一填报。

3.问:教师填报信息为什么无法报送?

答:教师填完信息保存即可,统一由学校进行报送。

4.问:教师录入信息时,是否要上传照片?

答:教师将符合要求的照片上交学校,由学校信息管理员今年底统一上传。

二、填报信息。

1.《基本信息表》。

(1)问:哪些教师要采集信息?

答:学校在编教职工、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无合同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不采集。

(2)问:教师的照片底色有没有要求?

答:没有统一要求。

(4)问:身份证出生日期、姓名与档案不符,如何填报?

答:“出生日期”项以档案为准;“姓名”项以身份证为准。

(5)教师职工号如何填写?

答:由学校自行编号,号码不重复即可。

2.《学习经历》。

(1)问:学习经历从哪一阶段开始录入?

答:本科院校、高职专科教师从第一学历(本科或专科)填写至当前学历,其他学段从第一学历(高中或中专)填写至当前学历。

(2)问:获得学历“高中”,所学专业如何填写?

答:高中所学专业填“无”。

3.《工作经历》。

(1)问:工作经历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任教以来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支教本栏不填,在交流轮岗栏填写)。

(2)问:目前工作的任职结束年月如何填写?

答:最后一条工作经历的任职结束年月不填,表示“至今”。

(3)问:工作经历中:任职岗位如何填写。

答:可以填教师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

4.《岗位聘任》。

(1)问:岗位聘任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1月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按岗位聘任书填写)。

5.《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1)问: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月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

8.《教师资格》。

(1)问:有多本教师资格证,如何填写?

答:所有的教师资格证全部录入。

(2)问:无教师资格证的老师要不要采集?

答:要采集,教师资格证填无。

10.《教育教学》。

(1)教育教学信息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年1月开始录入,第年分春季、秋季进行录入。

11.《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

(1)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2013年1月以来全部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和2013年前的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

12.《人选人才项目》。

13.《国内培训》。

(1)国内培训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3年1月开始录入。

(2)国内培训继续教育学分怎么填?

答:本次采集,培训学分不用填写。

14.《海外研修》。

(1)如果一位老师有多次访学经历,是否同一名字填写多条?

答:是的。

15.《技能及证书》。

16.《交流轮岗》。

(1)交流轮岗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3年1月开始录入。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九

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三周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相关理论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掌握使用现行较为流行的数据库理论和数据库开发工具进行数据库管理操作(如用户界面的设计、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建立完整性约束,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询,更改等操作)的方法;具体应用方面,要求学生对sql语言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数据库的管理(主要是安全性方面)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设计的最终结果为学生设计和完成具有较完善功能和一定规模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后台)、以及部分(前台)功能,并提交设计报告。

二、课题设计的内容、步骤和要点。

1.课程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包含两大部分内容:设计软件和设计报告。其中设计软件在题目验收时由指导教师检查,具体内容不同,系统要求不同,请参考本指导书第三点(供选题目);设计报告作为书面材料提交。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概述:包括项目背景、编写目的、软件定义、开发环境等内容。数据库。

环境选择sqlserver2008中文版;前台编程语言或其它高级编程语言。

(2)需求分析:问题陈述、系统需完成的功能;完成部分数据流图或数据字。

典。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即描述每一个功能所完成的任务情况。

(3)概念结构设计:完成系统e-r图,若图太大,可以用分e-r图形式完。

成。

(4)逻辑结构设计:完成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分析关系模式是否符合一。

定级别的范式要求,不符合的话需要进行模式分解。

(5)物理结构设计:确定数据存放位置、系统配置等。

(6)数据库实施:数据输入、程序设计与调试等、数据库运行与维护(数据。

库安全性完整性的控制、数据库备份)。

(7)数据库中的表、视图、存储过程(如果使用)的结构和定义(可以用。

sql脚本提供);表间关系;用sql建表(定义主键、外键及约束)、完成各种查询要求(运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方法);主要功能实现的程序段(代码)。

(8)结束语:写出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心得,有哪些收获,设计还需要在哪些。

方面改进等;若有需要感谢的老师或同学,也可以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以体现。

(9)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考的数目或文章,写清楚书目名称、作者、出。

版社和出版日期。

2.设计步骤和要点。

本次课程设计的步骤可按照设计内容要求,在选择了设计题目之后,先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e-r图设计及相关文档的撰写;然后再进行关系模式转换和评价、数据库表的建立等;接下来进行系统功能的实现,即完成后台操作的代码编写,以及前台功能的代码编写;调试和测试可基本同步进行,最后完成对系统的评价(或得出结论)和心得体会等文档的撰写。

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各个文档的撰写和系统功能的具体实现。学生须以本指导书中对设计内容具体说明为设计依据,并根据不同系统的不同要求有侧重地完成任务。在语言上,须注意使用书面的、理论的语言,不要使用流行语、网络语、缩略语等非标准书面语。叙述注意前后的连贯性、逻辑性。图表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另外,如果在技术上或设计思路方面有亮点,也可以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供选的设计题目。

题目一: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题目二:企业客户管理系统。

题目三:车站售票管理系统。

题目四: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题目五:酒店客房信息管理系统。

题目六:仓库货品管理系统。

题目七: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题目八: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题目九: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

题目十:医药销售管理系统。

题目十一:书店销售管理系统。

题目十二:光盘出租管理系统。

题目十三:停车场管理系统。

题目十四:旅行社资源管理系统。

题目十五:餐饮服务管理系统。

题目十六:机房信息管理系统。

题目十七: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题目十八:驾校信息管理系统。

题目十九:自拟题目。

特别说明:以上的十九个题目,同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系统功能可参考网上文档资料、图书馆书籍、或自行设计。教学班中每个题目最多只能有3个同学选择,请同学们互相协调,请班长或教学(课代表)班长负责统计同学们的选题情况并制作成excel表交给老师。但是,设计等需要每个同学自行完成,不得与他人合作完成!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管理系统的理解,自行拟定设计一个题目,但需要与任课教师讨论,得到认可后方可进行设计。

四.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和排版要求。

1.电子文档中内容及顺序:任务书、课程设计报告正文、附录(若有)。

2.课程设计报告正文要包含设计题目、设计目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描述(或总体结构图)、系统e-r图、各数据库表的建立(代码)、系统各功能实现(代码)、系统功能评价等,这部分为报告的主要内容,最后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结论和心得体会。可参照本指导书第二点设计内容编写。

1.准备工作:同学复习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设计第1周第1-2天,指导教师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确定设计题目、调研、书籍和资料的准备。

3.第1周第3天-第5天: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4.第2周第1天-第3天:数据库的实施、编程。

5.第2周第4天-第5天:完成详细设计。

6.第3周第1天-第3天:编程和测试,撰写设计报告。

7.第3周第4天-第5天:课程设计检查和答辩,提交设计报告及程序源文件(电子版)。

六.课程设计的考核及成绩评定标准。

本次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是学生实际演示其设计完成的系统功能,并提交个人的设计报告及源文件文档;学生需简要叙述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设计思路及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答辩的具体情况随机提出问题,以每个同学的最后得分及其设计报告质量和完成系统的工作质量为评判标准。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参考)。

及格:基本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所承担的课程设计任务难度较易,无工作依赖性,工作态度一般,设计报告的内容不太完整,图表无原则性错误,条理欠清晰,格式较规范。

中: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所承担的课程设计任务难度和工作量一般;设计方案基本正确,有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尚认真,设计报告的内容尚完整,但分析不够深入。

良: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所承担的课程设计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工作量较饱满;设计方案正确,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对某些问题有见解,工作态度较认真,设计报告的内容完整,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图表清晰,但分析不够深入。

优: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部任务,所承担的课程设计任务难度较大,工作量饱满;设计方案正确,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及一定的创造性,工作态度认真,设计报告内容充实,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图表清晰,分析透彻,格式规范。

不及格:没有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所承担的课程设计任务难度未达到要求,工作量不足;工作态度不认真,设计报告的内容不太完整,条理不清晰,或有明显的抄袭行为。

七.其他说明。

1、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抄袭他人成果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其成绩按不及格计。

2、指导教师负责考勤,学生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因事或因病不能参加设计,应按手续事先请假或事后补假。

3、课程设计报告封面按要求统一发给各位同学,请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填写封面内容。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十

(一)制定工作方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方案》(附件1)要求,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与重点,确定系统部署、人员培训、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等核心工作环节的具体安排,确保系统部署与启用顺利推进。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于2016年8月10日前将本省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方案纸质及电子版报送至教育部。

(二)明确工作时间节点。

教育部将于2016年8月中下旬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9月底前完成市、县教育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指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及时启动信息采集,做好指导督促工作。

各省、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确保在2016年12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三)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落实信息采集责任。

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

强化督查通报。

定期对各地各校工作进行督查通报,确保工作进度,按时完成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各项工作。

实行工作月报制度,从2016年9月开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于每月1日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月报表》(附件3)报送至教育部,于12月底前将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总结报告报送教育部。

教育部将对各地各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将教师系统与教师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业务管理功能使用,不断探索系统应用的路径与机制,确保系统可持续运行。

更多。

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官网篇十一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决定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职工的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职工“一人一号”,为每一名教职工建立电子档案。所以就需要大家进入填写信息哦!

(区县群)。

一、采集范围。

(一)学校范围。

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附表。

(三)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1、工勤人员是否采集;。

参考教育厅教人[2016]769号文件,在编的工勤人员采集。

2、教体局,招办等单位教师编制的老师要不要采集;。

没发账号的单位不采集。

(四)老师编制在a校,实际在b校工作,应该怎么采集。

省里统一定政策,建议按编制。

(五)民办学校大部分老师为返聘的退休人员,是学校老师的主力军,都不录入吗?

反问一下,这叫返聘嘛,原来就在该民办工作?

如张三老师已从a校退休,那么a校录入时不采集张三老师。后来张三老师作为社会人员到b校任教,与b校签1年以上合同,那么张三老师应在b校采集信息。

二、浏览器问题。

360等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不要使用兼容模式(建议使用ie8以上的ie或者谷歌浏览器)。

三、关于账号密码错误问题。

您将密码写在文本中,对比完全正确后复制,去登陆系统。

也注意字母大小写的区分和数字。比如有些老师会把1当成字母l。这都会影响您登陆的。

密码输入错误三次后,被锁定,五分钟后自动解锁。

四、对于打不开站点的问题。

请老师在浏览器里输入网址,千万不要做百度里输入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访问等。因为系统由教育部统一部署,搜索到的名字全部都是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会导致访问到其他省份的系统上。

教师专栏:

这是河南省的系统正确地址。

请教在编怎么选择签订合同情况?

在编人员统一选择“聘用合同”

毕业分配到学校的教师,教职工来源怎么填写?

前些年师范包分配,分配进来的老师填“99-其他进校人员”

问:我们学校有子女安置进来的,应该选99还是509。

答:99。

问:

小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区别啊。

答:职称改革后,中学、小学不再区分了。

问:学位是在全日制大学获得的怎么填写,系统里没有全日制的?

答:1-全脱岗。

答:填“其他合同”

问:人事代理是不是填劳动合同。

答:是的。

问:2016年公开招聘的教师和2016年特岗教师是否录入?

答:合同一年以上录入。

问:学缘结构,在本校取得了专科学历,没有具体选项,怎么填?

问:专业技术职务这一栏怎么填呢。

答:根据教师获得的岗位级别进行选择,如果未参评,选未评(其他)。

问:民师转正人员,教职工来源选什么?

答:105-民办教师转正。

答:默认分别是30天和180天。

问:教育教学,年度考核,基本待遇,这些东西都从哪年开始填?

省里没有统一标准,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答:可以。

问:老师以后的信息变动不能自己更新吗。

答:可以自己更新。

问:合同指的是教师和学校签订的合同还是教师、学校和劳动局三方一起签订的。

合同。现在民办学校出现有这两种情况。

答:都包含。

答:没有影响。

问:请问,实践时长,只算在目前本校的时长,还是包括来本校前在其它单位的时长之和?

答:企业工作(实践)时长,指的是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时长,不是在本校工作的时长。

问:在本校工作期间的实践时长,有老师之前在另一个学校工作过,算不算?

答:省里没有统一要求,学校根据本校情况自行决定即可。

问:特岗的用人形式怎么填写?求指点。

选其他。

问:未转正特岗是否在编?应该选否吧。

答:否。

答:省里没有统一要求,学校根据本校情况酌情处理。

问: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和档案不一致,怎么处理?

档案姓名与身份证姓名不一样,按身份证姓名;档案出生年月日与身份证出生年月日不一样,按档案年月日。

答:不一样。前者是开始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时间,后者是跟职称评定相关。

问:借调人员都按人事关系录入信息吗?

答:原则上按人事关系,也可以根据本地情况酌情录入。

是在信息首次录用中进行导入么?

答:是的。

问:私立学校是和学校签的合同,不是和人事部门签的,还需要录入吗?

答:和学校的合同一年以上的要录。

问:免费师范生指的是啥?

问:如何批量导入照片?

答:日常维护-照片采集,审核通过后通过个人标识码做文件名来进行批量导入。

不能直接关闭浏览器,要在系统中点击注销按钮之后,再重新登录。

教职工来源这一项:前些年师范包分配,分配进来的教师,选(99其它);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进入教师队伍的应届毕业生,选(101应届毕业生);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进入教育系统的往届毕业生,选(102往届毕业生);在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前属于代课教师的,选(106代课教师考录);除了前些年的包分配人员,没有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而进入教育系统的,选(109其它招聘);民师转正的,选(105民办教师转正);由外地调入的,选(30调入);免费师范生以及人才引进人员,选(40引进人员);军队转业的,选(20军队转业、复员)。

已到退休年龄,但未办理退休手续,录吗。

录入时,选择待退休。

请各位老师尽可能用谷歌浏览器和火狐,否则会出莫名其妙的问题。不能用ie8,公告几次了。

公办教师上班之前在私立学校教学的,私立学校的经历算教龄吗?

私立学校的教学经历,算工龄,但是不算教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