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40:49 页码:8
2023年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通用8篇)
2023-11-12 19:40:49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整理和梳理,可以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以下是装修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装修有所帮助。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篇一

3)我说,你说,大家说,普通话是我们共同的歌。

4)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6)“普通话——13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7)普通话——人类沟通的桥梁;普通话——人类智慧的结晶。

8)请讲普通话,不分你我他;讲好普通话,共爱一个家。

9)请讲普通话,讲清普通话。

10)让普通话不普通,让平凡人不平凡。

11)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篇二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是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时代。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改革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在学习交流中、工作、业务联系中、结社聚友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你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的大家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我校已走在了推广普通话的前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人生的哲理。”我校推广普通话活动正常开展,成绩喜人。瞧!每天早晨书声朗朗,读的是那么地清晰标准,读得是那么的富有感情,人人都自觉地担当起“推普员”的工作。

同学,请你讲普通话好吗?因为每个孩子都把说好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责任。听!是谁在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哦,原来是学校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校园小导游的比赛。字正腔圆的发音,流畅生动的表达,配上活泼可爱的动作,不时引来评委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三至五年级的同学们也正在角逐,故事大王也是精彩纷呈。我校的师生们已养成了在校内外坚持说普通话的习惯。流利、发音准确的.普通话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称赞。

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校老师规范字体的板书,也为同学们坚持写规范字作出了榜样。学生每天的练字不仅陶冶了孩子的性情,而且也培养了孩子一手好字,一种追求完美的认真的态度,整个学校学生的书写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的必然,是中华厚重文化发展的呈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重任。作为中华子孙,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篇三

推广普通话和方言保护并不矛盾,并非是一个取代另一个。普通话的确要学习,但是方言地区人群在和人对话时,似乎交谈对象来使用普通话或者方言是没问题的。不需要强制要求同一方言背景的人群必须使用普通话。中国大陆从50年代开始推广普通话,取得较大的成就。现在,中国基本实现了在城市中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在东部地区已经全面实现。

然而,从80年代开始,一些地区过度推普,导致了诸多问题。

首先:过分推广普通话导致方言的流失。在02年后,推普力度继续加大,有些人为了急功近利,禁止在幼儿园和学校使用方言,并且宣传方言粗俗、粗鄙、不文明,使用普通话才是文明、礼貌、高尚的行为。出现各地政府、官员、学者以推广普通话为藉口肆意打压限制其他语言的极端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以“推广普通话,建设先进城市”作为政绩,对当地地方语言文化采取灭绝措施,直接导致地方本土语言文化迅速式微。因此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当地孩子不会说当地方言的现象。

过度推普造成方言危机是个全国性的问题,其中以吴语地区最为严重。这个显然违背了语言的自然发展规律,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破坏。当然,保护方言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推普中间存在的极端行为引起不少人士的强烈反对,纷纷发起保护本地语言文化的活动,然而往往收效甚微。有些保护本土语言的人士认为,极端的推普政策利用了法律空白推行大北方语言文化沙文主义,亦有些人认为,极端的推普政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语言自由的条文,涉嫌语言文化歧视。当然也有人称南方方言区和北方地区通话程度较低,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虽然语言在减少,但是这些语言都是人口较少,而且通行地区经济落后,因此无法维持。比如吴语区有7000万人口,经济发达,吴语地区完全可以维持文化多样性,如果没有保存和发展好吴语是不应该的。

其次:过分推广普通话引起一些人对普通话的抵制。目前,西部一些普通话尚未普及的城市,他们了解到东部地区的推普结果后,往往对使用普通话有所误解,推普效果不明显。而广东地区也对这种推广普通话存在质疑,甚至有人把这种过激的推普戏称为“推普机”。广东地区也要警惕“推白机”,根据文化传播“穷学富”的原则,有些地区的客家话受粤语的渗透,成为“双方语言”,甚至成为粤语区。

第三:过分推广普通话导致地域矛盾。语言文化更是族群标志,强制性的剥夺母语教育和母语流通的权利是对某个特定族群的歧视,必然会导致特定族群因为“不公平”而对国家产生离心倾向。更会挑拨“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冲突。恰恰无法达到推普支持者所宣称的“减少矛盾,冲突,构建和谐”。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反衬对汉族个内部族群的极大不公平。又造成新的“不平等”。例如,在大陆一些地区,由于方言的差距,一些外地人往往到了当地要求当地人使用普通话,并且不希望当地使用方言,造成一定的文化冲突。而在国外,国家一般没有“标准语言”的制定或者推广,外地人往往融入当地学习当地方言,因此,文化地域冲突比较少。因此,有人称,过分推广普通话导致当地一些人担心自己方言流失出现对外来移民的反感情绪。

第四:过分推广普通话导致民族矛盾。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因为和汉族杂居,因为受推普政策的影响,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当地汉语方言一起消亡。比如广西南宁市,南宁市区有很大一部分壮语使用者,随着南宁成为“推普先进城市”,南宁壮语和南宁汉族使用的南宁粤语一齐,基本上已经在公共场合消失。此举也令方言人士反感,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实施。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篇四

心相印,话相通.

平翘音,要分清,。

外乡人,别担心.

普通话,友谊桥,。

全在你我嘴里边.

人人都说普通话,。

四海一家语相连.

规范字,从小练,。

志须定,心要静.

仔细看,认真写,。

有节奏,求呼应.

用笔灵,讲造型,。

意境深,明气韵.

既悦目,又赏心,。

一笔一画皆生命.

普通话,规范字,。

奔向社会喜多多.

牢记要领,持之以恒,。

勤学苦练,与时俱进!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篇五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欢迎欣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民族语言、地方语言各占其地、各拥其主,复杂纷繁。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语种的繁多、复杂,使语言交流、信息传递受到严重制约,给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严重阻碍。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势在必行。“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因此,推广普通话是科技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利保障;推广普通话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孩子抓起,从自身做起,使用国家通用的普通话。让普通话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服务,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资料: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

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是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独立民族的标志。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普通话的由来、普通话的宣传口号、普通话的意义、关于普通话的资料、关于普通话的笑话。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资料:中国普通话

语言是我们用来沟通的工具,普通话是我国民族内部的共同语言。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普通话资料、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语法、普通话小笑话。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资料:人人说好普通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沟通方便,人人都说普通话。手抄报的主要内容:什么是普通话、推普小知识、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口号、推普儿歌。

1、普及普通话,推行规范字。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4、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社会用语用字。

6、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7、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8、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9、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使用普通话、增强民族凝聚力。

11、让您的孩子从小学会普通话。

12、人人都讲普通话,校园文化靠大家!

13、大力推广普通话,创设投资好环境。

14、普通话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是雄鹰飞上蓝天的翅膀,是让小树茁壮成长的阳光,让我们学说普通话,让普通话伴我成长。

15、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说普通话。

16、说流利的普通话,做文明的上海人。

17、推广普及普通话,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20、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21、大力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语言氛围。

22、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规范字,显华夏文明。

23、新闻媒体要做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24、树立公共服务行业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25、人人爱说普通话,心相印,话相通,语相融,乐奔小康笑融融。

26、推广标准普通话,传播文明好声音。

27、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开口一件事:大家说好普通话。

28、学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用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29、学好说好普通话,广结朋友走天下。

30、全国普及普通话,世界刮目看中华。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七班的冯莉涵,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种、多语言的国家。我们有汉语、藏语、维吾尔语等几十种语言。而普通话就是汉语。大家想想,如果有两个人一个人说藏语,而另一个人说维吾尔语,但两个人都不会普通话。那样还怎么交流呢?但是,如果人人都懂普通话,人人都会说普通话,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简单便捷,普通话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普通话更是民族之间交流的桥梁。

同学们让我们都学普通话,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方便的是所有人。同学们,推广普通话,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学说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一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有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蓝青”比喻不纯粹(夹杂许多地方口音)。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国语。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有了严格的内涵与规范(即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通。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话,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新中国的普通话以北京官话语音(区别于北京胡同话)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如直接、清晰、明确)。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话是北京官话的推行区、记录区,小小区别于北京胡同话。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一、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提倡的素质教育,其内涵十分丰富,总体来说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普通话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标准。试想一位综合素质较优秀的学生,要参加一个正式的场合但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其形象是不是要大打折扣呢?再比如说老师,他会不会也为说不好普通话而苦恼呢?一堂公开课,各个方面的准备都很周密,但是就是因为不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表达,其效果必然要受到影响。作为一位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要用普通话,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引导,而且还应督促学生使用普通话,由此是其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有利于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语言文字从来就不单是一种交流工具。自从一种语言产生以来,他就带来浓厚的民族意味,就成为这个民主、这个国家的“灵魂”,就像血浓于水一样,这种语言就与这块土地以及人民血肉相联。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口号,他不仅体现在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体现在热爱祖国的文化与传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

三、使用普通话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一些少数民族还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我们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方面采取保留的态度,允许其继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更大力推广普通话,使整个民族对共同的语言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并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篇六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北方方言当中也存在一些普通话当中所没有的词语,以及某些词语的发音也是存在偏误。所以说普通话并不等同于北方话,也不是北方人说的就一定标准,只是基础相对比南方方言区的人民要好一些,我们都应该加强学习,学好,说好普通话绝非难事。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特定岗位人员。

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乙等以上。

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三级甲等以上,其中汉语言学专业,师范类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不得低于二级乙等。

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特定岗位人员为二级乙等以上。

公务员为三级甲等以上,乡镇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可以为三级乙等。前列所有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尚未达到前款规定标准的,分别由人事行政部门、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情况进行培训。

以上人员必须持相应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上岗,普通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了吧!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篇七

1.商场---普通话通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3.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4.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5.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6.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7.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9.方言土语难通话,心心相融普通话。

10.普及普通话,推行规范字。

11.宾馆---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

12.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3.普通话——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和交流工具。

14.人人学讲普通话,个个争当文明人。

15.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6.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

17.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18.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9.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20.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21.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23.幼儿园---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24.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25.推广普及普通话,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6.规范字尽显人文风采,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27.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28.构建和谐校园,推行规范字,提升新形象。

29.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0.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3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32.学好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34.各行业推广普通话宣传标语牌或警示牌。

37.学校---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文字内容范本篇八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当初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曾经有人对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有以下解释:新中国推广的普通话,和封建统治者通行的官话不同。我们推广的普通话,是让群众在学好自己的语言的基础上,掌握而用来的交流工具。在旧社会,一些官僚拿他们定下的官话,作为“特权的语言”,凌驾于群众的语言之上,要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的统治教育,认可他们的官僚制度。这个时代不会再来了。我们新中国的干部,南下要学习群众的语言,放下官架子,和人民群众走到一起。普通话只用于交流工具,任何行政命令都不可以限制人民群众说自己的语言!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很多,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产生隔阂,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

推广普通话,对于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权利(非义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推广普通话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

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语言;是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的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通用语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