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04:17 页码:11
最新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通用10篇)
2023-11-12 05:04:17    小编:ZTFB

总结家庭生活,反思改进和增进亲密关系的方法。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尽量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我们的观点和结论。感兴趣的话题,如总结的重要性和技巧,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一

1、不闲一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2、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3、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4、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5、达尔文惜时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6、抓紧时间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和写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从不超过6个小时,他常说:“超出一分钟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懒惰。”正是因为他特别善于挤时间,才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剧本。

7、司光光惜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8、枕头睡觉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9、赢得时间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疲倦时,他常常用大劈柴当枕头,使自己不至于睡得过久,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比常人多得的时间,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

10、珍惜时间,要学会挤时间。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少的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会有的。”半小时、十分钟,甚至只是短短的一分钟,也有利用的价值。记几个单词,几个公式……难道能说这些零散时间都是无用的吗?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11、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二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令人后悔的是什么呢?对,就是时光。珍惜时光是我的原则。如果说,空间不那么公正,那么,时光却是相当公正的。上天赐给我们每个人的最丰盛的礼物就是时光。因为无论多么富裕的人都无法用金钱买到更多的时光。然而,就有一句话就体现了用金钱是买不到时光的,那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而再怎么贫穷的人一天也有24小时的时光供他使用。

时光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能够挽留朋友,却不能够挽留时光,正所谓“时光一去不复返。”时光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回头,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时光。而珍惜时光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决定如何使用时光之前,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曾经做过了什么,这一刻正在做什么,下一刻将要做什么;喔们也将会知道如何来对待别人的时光。时光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时光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而不会利用时光的'人,会抱怨时光不够。有人说过,时光可以获得金钱,金钱却买不到时光;也有人说过,时光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鲁迅很珍惜时光,把时光当作生命。他说:“美国人说,‘时光就是金钱。’但是我想,时光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光,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文章,写日记。他有一句名言:“要赶快做!”赶快做,就是不让时光白白流去。

从现在开始,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光呢?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三

今天中午吃完饭,我看看离上学时间还早,就赶快带着瑶瑶去绘本馆转了一圈,瑶瑶自己选择了绘本《金老爷买钟》,为她为什么选这本,她笑笑说:“上次听见一位小朋友正在给她的妈妈读这本书,我听着很有趣。”原来是这样,看着别人读得那么开心,自己也会很喜欢呢!瑶瑶兴高采烈地抱走了这本书。

到了晚上的亲子共读时间,瑶瑶迫不及待地把这本书拿了出来要与我一起分享。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佩特·哈群斯,怪不得封面上黄绿相间的房子似曾相识,原来瑶瑶喜欢的经典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也是出自他的杰作。

故事看来简单,但是书中金老爷一趟趟不辞劳苦地在家里的四层楼爬高走低、上上下下,一次又一次地跑出去买钟,让我们对这个故事又不得不深思,为什么金老爷的钟总是不准呢?是金老爷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呢?听听瑶瑶的回答吧!

妈妈:金老爷家有钟为什么还要买钟呢?

瑶瑶:他想知道钟准不准。

妈妈:他的钟到底准不准呢?

瑶瑶:都很准呀!

妈妈:那他为什么还要一次一次地买钟呢?

瑶瑶:哎呀!他把钟都没有放在一起,还有每次看时间的时候,来回上楼下楼的时间都没有算上,每次都会多一分钟,也就是他上楼还需要一分钟。他在走钟也在走,肯定每次的时间都会不一样,所以他就觉得钟不准。(说得很不错,说明你动脑筋了)。

妈妈:那你觉得他应该怎样做?

瑶瑶:很简单,把钟都放在一个屋里就行了。(确实是个好办法)。

妈妈:那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瑶瑶:因为他没有细心观察,一看时间不一样他就忙着去买钟,也不好好动脑筋想想办法,买了这么多钟,多浪费钱呀!(这小丫头也懂得节约了)。

对了,我们以后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认真地动脑筋,积极地想办法,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真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小故事,金老爷在楼上跑上跑下的时候只记住了原来的时间,从来没有想过他在走,时间也在不停地向前走。可是,如果他的家里没有钟,时间还会不会往前走呢?我向瑶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小疑问。

当然会走了,他家里没钟时间也会一直走。

对,妈妈平时总是告诉我“时间不等人”,让我节约每一分钟,有时候,我在收拾书包的时候,本来想着五钟收拾好,可是我一磨蹭,就用了十分钟,时间也不会停下来等我。如果我不磨蹭就可以节约出来五分钟,还可以干好多别的事情呢!

时间就如同流水一样,永远不会停下来等人。比如:在做作业时,只要稍微玩一两分钟,就浪费了写作业的时间;在工作时,只要稍微走神几秒,也会浪费不少的时间。也许你会说:“才一两分钟,才几秒钟,根本不算什么,不用节约。”也许一两分钟真的算不了什么,但多次的浪费一两分钟,积少成多,加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生命就是用时间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就像知识,也是这样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就像不珍惜生命一样。你要做一个会珍惜时间的人,牢牢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不要再让时间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

所以,宝贝,珍惜时间,就从现在开始吧!

以前,一直会为瑶瑶的一些小磨蹭而费心,一看见她收拾书包慢悠悠的,就忍不住地要叨叨:“快点呀,时间不等你”“别磨蹭了,时间都让你白白地浪费了”,可是,好像效果都不大。今天通过这本绘本,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会一直在流逝,任何时候都不会停下来等你。希望她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好好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学会利用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和精彩!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话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真正去懂得珍惜时光的人又有几个?做时光奴隶的人永远不会踏上成功之路,而到达成功光辉顶点的人,往往都是时光的主人。

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树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可人生又有几个青春去等待?正如“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正如这句话所说,我们只有一个青春,时光永远不会去等待,等到老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正所谓“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去珍惜它、爱护它让有限的时光放出最大的光芒。

一阵阵清风拂过,我仿佛喝了一杯清醒剂,要想成功,必须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与其让它带着昏昏沉沉的哈欠声离开,还不如让它带着劳动的喜悦离去,伟大的科学家卡文迪许非常珍惜时光,不喜欢别人去打乱他的研究工作,迫不得已,才应付两句,客人走后,他飞一般的跑回自己的实验室,最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朱自清曾经在他的《匆匆》一文中说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挡时,它又从遮挡的手指间过去。天黑时,你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走了。”

所以,珍惜时光就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好好地珍惜时光,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朋友们,让我们珍惜时光,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出无限的光辉吧!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五

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珍惜时间。鲁迅的整个一生都是在拼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勤奋者,善于去挣,去挤,它就有;亲人,懒汉,不去挣,不去挤,它就没有.鲁迅正是善于挤时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后,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又开始工作,一直到吃晚饭时才走出自己的工作室,实在困了,就和衣躺到床上打个盹,醒后泡一碗浓茶,抽一支烟,又继续写作,鲁迅习惯以各种形式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在鲁迅的卧室里墙上挂着勉励自己珍惜时间的对联及最崇敬的人.鲁迅曾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这样说道:“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当贫穷开始露出它狰狞的面孔时,我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后来,我深深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离开家那时,我才十岁,后来当了十一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十一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八十四美元。从出生一直到二十一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二十一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去采伐大圆木,我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每天,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我就早已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作为报酬我获得了六美元,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笔大数目啊!每块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一个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他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就像抓住黄金一样,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白白从指缝间流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

在他二十一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一千本好书——想一想,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为了学习皮匠手艺,他徒步到一百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他风尘仆仆地途经波士顿,整个旅行只花费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他参观了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一年之后,他已经在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了。后来,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上他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此时距他到这里尚不到八年。十二年之后,他与著名的查尔斯·萨姆纳议员平起平坐,进入了国会。

对于威尔逊来说,他牢牢地抓住了生命中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它们都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将之当成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见柯罗是多么珍惜时间。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六

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日语、英语、世界语等几门外语,完成了《海边诊所》的'翻译。

一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患者。

一个残疾者的生命为何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异彩?

原因之一不是由于抓紧了分分秒秒的宝宝贵时光,增加了生命的活力吗?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七

爱因斯坦从不无端浪费时间。无论在他年轻的时候,还是在他年老的时候,他都十分珍惜时间,把精力集中在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上。

有一次,几个物理学家想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会儿,约他去看戏。爱因斯坦头也没抬,冷冷地说:“我没有工夫去看戏。”朋友们苦苦相劝,爱因斯坦语重心长地说:“等你们活到60岁的时候,就会珍惜由你们支配的每一个钟头。”

当他病重的时候,他的学生问他要什么。他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我能够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八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战国・庄子。

4、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楚・屈原。

5、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汉朝・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6、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三国魏・曹植。

7、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三国魏・曹丕。

8、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9、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

1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梁萧绎。

1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南朝・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14、年难留,时易损。――南朝・谢惠连。

15、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唐・李白。

16、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唐・孟浩然。

17、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

18、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唐・王勃。

19、岁往弦吐箭。――唐・孟效。

20、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唐・窦巩。

2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唐・王贞白。

25、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北宋・欧阳修。

26、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北宋・陈师道。

2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南宋・朱熹。

28、莫轻易,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南宋・岳飞。

2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代・文嘉。

3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明代・文嘉。

31、、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清・曾国藩。

32、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

33、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魏源。

3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35、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3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37、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38、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士比亚.

39、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40、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41、时间比理性创造出更多的皈依者。(汤姆・潘恩)。

42、“年”教给我们许多“日”不懂的东西(爱默生)。

43、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莎士比亚)。

44、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培根)。

45、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培根)。

46、时间能使隐藏的事物显露,也能使灿烂夺目的东西黯然无光。----(意大利)。

47、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48、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49、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50、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但丁。

文档为doc格式。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九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是个很重效率的人,他接受记者采访从来都是设计好一定时间就能完成的内容,绝不拖泥带水。采访中绝对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话语,一到时间立即送客。他也最讨厌做一些占用工作时间的无用的事情。有一次,马哈蒂尔出访某个国家,由于访问极其成功,在回国的飞机上随从们悄悄准备了一场盛大的聚会,以示庆贺。本想给马哈蒂尔一个惊喜,没想到他知道后大发雷霆,认为这不仅浪费钱还浪费时间。马来西亚一位作家在一本名为《马哈蒂尔的另一面》的书中披露:马哈蒂尔最讨厌的3件事是理发、剪指甲和上厕所,因为在做这3件事时,无法同时做其他事情。

文档为doc格式。

真实的珍惜时间的故事范本篇十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珍惜时间。鲁迅的整个一生都是在拼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勤奋者,善于去挣,去挤,它就有;亲人,懒汉,不去挣,不去挤,它就没有.鲁迅正是善于挤时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后,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又开始工作,一直到吃晚饭时才走出自己的工作室,实在困了,就和衣躺到床上打个盹,醒后泡一碗浓茶,抽一支烟,又继续写作,鲁迅习惯以各种形式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在鲁迅的卧室里墙上挂着勉励自己珍惜时间的对联及最崇敬的人.鲁迅曾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3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

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6、美国副总统抓住零星时间故事。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这样说道:“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当贫穷开始露出它狰狞的面孔时,我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后来,我深深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离开家那时,我才十岁,后来当了十一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十一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八十四美元。从出生一直到二十一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二十一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去采伐大圆木,我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每天,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我就早已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作为报酬我获得了六美元,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笔大数目啊!每块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一个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他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就像抓住黄金一样,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白白从指缝间流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

在他二十一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一千本好书——想一想,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为了学习皮匠手艺,他徒步到一百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他风尘仆仆地途经波士顿,整个旅行只花费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他参观了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一年之后,他已经在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了。后来,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上他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此时距他到这里尚不到八年。十二年之后,他与著名的查尔斯·萨姆纳议员平起平坐,进入了国会。

对于威尔逊来说,他牢牢地抓住了生命中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它们都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将之当成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见柯罗是多么珍惜时间。

8、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