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3:33:47 页码:12
最新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模板17篇)
2023-11-18 23:33:47    小编:ZTFB

总结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清晰地呈现出问题、分析、总结和对策等要素。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总结范文进行参考。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题目汽车发动机大修工艺研究。

汽车运用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1级2班。

学号。

110221。

xxx指导老师xxx。

成绩。

完成日期

2013年月。

摘要。

发动机是汽车最主要的总成之一,动力的来源,被称为汽车的“心脏”。日常生活中,发动机出现故障较为频繁,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以发动机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为基础,将对发动机的总成大修条件、送修标准、拆卸解体、故障诊断等工艺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目的。对合理、快速的修复发动机,使其恢复原厂出产的新机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发动机;工作原理;总成大修;故障诊断。

前言。

汽车是工业文明之镜,它忠实地反映着社会的变迁。汽车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百余年来,它在满足人们不断需求的同时也积累和蕴含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汽车正逐步走向成熟。同比其他商品,可以说汽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因为,它象征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甚至追求。

汽车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它带给我们快捷方便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它的使用寿命也不是永久的,在此之中,汽车发动机出现故障的频率也较为频繁。为了快速、合理的医治汽车的“心脏”,本文将讲述发动机出现重大问题后,采用大修技术对其进行维修,从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主要以轿车发动机维修为主体,步步深入对发动机大修工艺进行阐述。通过对轿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理论,对其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维修工艺、技术参数、性能等方面叙述,与论文的主体相结合。

本课题有利于我们在发动机大修时的思维扩展,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维修方法和维修思路。注重发动机故障的检测诊断以及维修后发动机各项性能的检测,保证发动机大修后其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废气排放等各项指标达到要求。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发动机维修技术提出了工艺要求,确定了发动机维修工艺参数,验证了工艺选择的合理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发动机维修装配的工艺水平。

1.发动机大修工艺。

(1)发动机修理工艺流程。

发动机修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发动机修理工艺流程。

2.发动机大修前的准备工作。

(1)清洗发动机外部。

用清洗剂将发动机的外部清洗干净,在此之前要用塑料袋套住分电器,以免分电器进水损坏而导致发动机大修后有怠速不稳的现象。清洗时要把气门室盖和油底壳上的异物处理干净,以便之后的拆卸工作。

准备工具。

清洁工具一套、一字起、十字起、气门铰刀工具一套、气门碾磨机、8至22号各种型号的扳手、活塞环卡箍、发动机吊架等。

(2)发动机从车架上的拆卸。

发动机从车架上拆下时,必须在完全冷却状况下进行,否则会造成某些零件的变形。拆卸原则:由副件到主件,由外部到内部。

发动机从车架上拆下的步骤:

1)放掉水箱内的水、机油。关闭油箱的开关,拆下油泵的油管接头。2)拆下电源线,取下发动机上的线束。拆下水箱的进水管、各处的螺母、连接螺栓及卡子等,拿下水箱及架框。

3)拆下发动机罩、翼子板,拆下发动机上的附件总成: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汽油泵、水泵、发电机、起动机、空气压缩机及机油压力传感器等。

4)拆卸变速器、飞轮壳及变速器后手制动、凸缘与传动轴连接的螺母等(用吊具拆除变速器总成)。

5)拆下离合器拉杆及分离叉、传动轴,拆下发动机支撑杆及前后支撑架螺母。用绳索捆牢发动机,用发动机吊架(图2所示)吊下。

图2发动机吊架3.发动机总成的维修。

3.1发动机的解体操作步骤。

1)拆下进、排气管及缸盖出水管。(拆卸力矩如图3)。

2)拆下气门室盖和摇臂轴支座紧固螺母。把摇臂连轴一块拿出来,取下所有推杆并作好标记,以便安装。

3)拆下缸盖、气缸垫(如图4所示)。应从两端向中间均匀地拆卸。(注意:严禁用起子撬缸盖,以防损坏缸盖及垫圈。

图3拆下进、排气管及缸盖出水管。

图4气缸盖分解图。

4)把发动机侧放,有气门的一边向上。检查离合器盖与飞轮上有无记号。如无记号,加上记号然后对称地拆下离合器固定螺栓,取下离合器的总成。

5)拆下油底壳、衬垫,同时拆下机油泵附件。

6)转动曲轴最方便的位置,检查活塞顶、连杆的记号。如无记号,应在活塞顶、连杆处用记号笔按顺序作上记号。拆下连杆轴承座及衬垫,并按顺序地放好。用手从缸体上部取下活塞连杆总成,并将连杆盖与连杆、衬垫按原样装固。

7)拆下气门组,在气门完全关闭下,拆下气门卡簧及气门。8)拆下起动爪,取下锁片。用拉器拆下皮带轮及扭转减震器。9)拆下正时齿轮盖及衬垫。

10)检查正时齿轮上有无标记,如无记号,应在两轮工作处作上记号。11)将发动机倒置在工作台上,拆下主轴承,并依次把轴承放在各自的盖内,拿下曲轴,再把轴承及垫片装回原位并固定好。

12)拆下曲轴后油封及飞轮壳。

3.1发动机内部主要零件检查。

1曲轴的检查。

曲轴的常见损伤,一般有疲劳裂纹、轴颈磨损、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等。1)裂纹的检查。曲轴的裂纹一般出现在应力集中部位,如主轴颈或连杆轴颈与曲柄臂相连的过渡圆角处,表现为横向裂纹。也有在轴颈中的油孔附近出现沿轴向延伸的裂纹。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磁力探伤仪检查、超声波探伤、x光探伤和浸油敲击法等。用磁力探伤仪检查时,使磁力线通过被检查的部位,如果轴颈表面有裂纹,在裂纹处磁力线会偏散而形成磁极,将磁性铁粉撒在表面上,铁粉会被磁化并吸附在裂纹处,从而显现出裂纹的位置和大小。浸油敲击法检查是将曲轴置于煤油中浸一会,取出后擦净并撒上白粉,然后分段用手锤轻轻敲击。

2)弯曲变形的检查(如图5所示)。将曲轴的两端用v型块支承在平板上,用百分表的触头抵在中间主轴颈表面。然后转动曲轴一周,表上指针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中间主轴颈对两端主轴颈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其误差如大于0.10mm,应更换曲轴。

图5弯曲变形的检查2气缸的检测。

气缸的好坏取决于它的圆度和圆柱度这个两个数值和标准值的比较。测量气缸圆度、圆柱度的方法(如图3-5所示)及步骤:

1)准备清洗干净的待修气缸体一台,与其内径相适应的外径千分尺、量缸表及清洁工具等。

2)将气缸孔内表面擦试洁净。3)安装、校对量缸表。

5)在同一剖面内测量垂直于曲轴轴线方向的直径,记入检测记录。6)上述两次测量值之差的一半即为该剖面的圆度误差。

7)用上述方法测量气缸孔第一道活塞环上止点至最后一道活塞环下止点的中部,将这一横剖面的圆度误差记入检测记录。

8)用同样方法测量距气缸孔下端以上30mm左右处横剖面的圆度误差,记入检测记录。

9)三个圆度误差值中,最大值即为该气缸孔的圆度误差。

10)上述3个测量横剖面,6个测量值,其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一半,即为该气缸孔的圆柱度误差。

11)确定修理尺寸:气缸磨损超过允许限度或缸壁上有严重的刮伤、沟槽和麻点,均应采取修理尺寸法将气缸按修理尺寸搪削加大。

12)气缸磨损其失圆度大于0.10mm。圆柱磨损大于0.35mm时,(气缸的磨损程度,以其中磨损最大的一个气缸为标准,发动机气缸圆度小于或等于0.10mm,气缸圆柱度小于或等于0.35mm,此气缸可继续使用;如果超出此磨损范围,则应对该发动机实施大修。)。

3活塞连杆组的检查。

1)活塞裙部直径的检测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千分尺测量活塞裙部规定的测量位置。将在此位置测得的数据与气缸磨损最大部位的测量值相减,并用所得差值与配缸间隙值相比较,即可确定该活塞可否使用。另一种是采用测量配缸间隙来确定活塞可否使用。将活塞倒置于相关的气缸中,销座孔平行于曲轴方向,在活塞受侧压力最大的一面,用塞尺(宽13mm,长200mm)垂直插入气缸壁与活塞裙部之间(与活塞一起放入)。

2)活塞环槽的测量。安装气环的环槽,用标准气环装入其内,用塞尺测量其侧隙,即可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油环槽和销座孔的测量可用千分尺直接测量。对于因磨损过多而超过装配间隙极限值的活塞,应更换,选用新活塞。

a)到顶面的距离b)到下平面的距离c)到最后一个环槽下边缘的距离4发动机内部主要零件修复工艺1)连杆铜套的铰销:

选择配套的铰具。用油标长尺测一下连杆小头的内径与铜套的外径。削时反正都铰一次。用销在里面试了再削铰。(连杆必须放在平态,再开始铰。所铰的角度、圈数一定平衡)标准:铰好的销在铜套内活动自如,没有旷量。

2)轴承的手工刮配(刮瓦)。

a.刮配连杆轴承:将装合好的连杆套在连杆轴颈上,拧紧连杆使轴承合金面与轴颈磨擦几次后拆下,根据轴承合金面与轴径磨擦印痕情况进行铰削。刮削方向:刮削时,第一刀刮削方向与瓦片中心线成45°角,第二次刮削仍与中心线成45°,但方向相反。刮削过程中,应刮大留小,刮重留轻。持刀、起刀、落刀要平稳。应保持铰刀锋利。最后保证有70%的工作面。达到的标准:转动自如,没有旷量,工作面多。如出现工作面只有半瓦,此时要检查修理曲轴。如此时装上,会出现泻油一般20公斤。如没有工作面,则说明三者之间有故障。

动曲轴数转,松开螺栓,再拧一道,转动数圈后,再松再拧,依次类推,直到进行完毕。达到的标准:主轴承刮修完以后,把轴固定在气缸体上,按标准力矩拧紧。开始转动曲轴,感到有一定阻力。转动起来后应灵活自如,轻无阻滞现象(注意:主轴颈与轴承表面涂机油)。c.气门座的铰削工艺:根据气门直径选择合适的气门座铰刀,根据气门导管内径,选择铰刀导杆。导杆以能轻易推入导管孔内无旷量为宜。把粗砂布垫在铰刀下,放在气门座上,磨除座口硬化层铰削时,先用与气门锥角相同的铰刀,(一般45°),粗铰主锥带,以清除蚀口和变形,直至出现宽度达2mm以上完整销带为止。铰削时,两手用力均匀,沿圆周平稳铰削,然后用相配的气门试接触带,即在气门座上涂上颜色来取得试配气门锥面上的印痕。理想的印痕在偏向门锥面的下方,距下缘1mm为宜。

5发动机的总装工艺。

发动机总装工艺:发动机的装合包括发动机、各组件的装配和发动机总装配两部分。安装的步骤随发动机的类型及结构的不同而异,但总装原则,以气缸体为装配基础,由内向外逐步装配。

1)发动机总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发动机在装合之前的准备工作:发动机在装合前应认真清洗各零件并吹干擦净,确保清洁。各零件不得有毛刺、擦伤、积炭和污垢。应仔细检查缸体及曲轴上各润滑油道,用压缩机吹净。同时,还有场地的清洁,准备好必要的专用工具及配件。

2)发动机装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准备安装的各零件及总成应经过试验台或检验,保证质量合格。b.不可互换的组合件,应换原位安装。

c.不得错乱对相互有记号的零部件,必须按方向、记号对正,不得装错。d.对有扭紧力矩要求的螺栓螺母,应按规定力矩拧紧。

e.各部螺栓、螺母的锁止件,大修时,应全部换新。

f.关键部位的配合,应符合标准规定。如活塞与缸臂、轴径与轴承的配合间隙,曲轴、凸轮轴的轴向间隙等。

3)发动机的总装工艺a.装曲轴;

b.装凸轮轴,对好正时标记;c.安装活塞连杆组;4)安装气门总成;为检验气门座的修复是否合格,需要检查气门与气门座的气密性,以保障发动机正常工作。通常有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a.将与气门座配套使用的气门放入气门导管孔内,并使气门紧贴气门座的密封锥面,然后在气门上倒上足够的煤油,经35min后,如没有出现漏油现象,则可认为气密性良好。

b.在气门密封锥面涂上一层红丹油,并把气门放入气门导管孔内,然后用力将气门压在气门座上旋转几周后取出,最后检查气门座上的红丹油情况。如果气门座密封锥面上全部沾上红丹油,并且均匀整齐,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c.将气门与气门座清洗干净后,把气门杆放入气门导管孔内,当气门上部离气门座25mm左右时,用手轻拍气门,使其沿气门导管孔垂直落下,连续数次后取出气门检查气门座密封锥面。若气门座密封锥面上有明亮而完整的光环且无斑点,即可认为气密性良好。

d.用气密性试漏机全自动气密性检测。此法适合在大型汽修厂及柴油机装配厂使用,主要将气门及气门座处于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中,并对气密性进行定量检测,然后判定气门与气门座的气密性是否合格。常用泄漏量及泄漏率来表示气密性。

i.安装其它附件。安装结束后,加注机油、冷却液,进行全面检查、冷磨。冷磨发动机:发动机冷磨时,对于顶置式的气门发动机不要装火花塞或喷油器,将发动机装在磨合机上,进行由低速到高速的冷磨过程。在冷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机油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是否正常。如发现有不正常现象或异响时,应立即停止磨合,排除故障后再磨合。

5)总装配时的注意事项:a.使用专用工具。

b.待装配零件、部件必须保持清洁,不得沾有异物。

c.有相对运动的配合件的工作表面,装配时应涂润滑油,所有衬垫与密封圈应换新,各重要密封部位要涂密封胶,以防漏水、漏油。

d.各部位螺栓、螺母应按技术标准上规定的转矩和顺序拧紧,以防零件松脱和变形。

e.装配中应注意装配记号的方位,各部位的配合间隙。

4.发动机大修的验收标准。

发动机验收的标准:必须保证其动力性能良好,怠速运转稳定、燃油消耗正常,各部件润滑正常、附件正常工作。不得有漏水、漏油、漏气、漏电现象。发动机在正常温度下,5秒内应能起动,低、中、高速运转稳定。水温应不超过90°时加速性能良好。应无断火、排气管放炮等现象。发动机运转稳定后,应无异响,但允许有轻微均匀的正时齿轮机油泵传动齿轮的运转声和气门脚响声。气缸压力符合规定值。机油压力符合规定值。发动机的排放符合规定、最低燃油消耗符合规定。最后应按规定涂漆。检验合格后的发动机应安装限速片。

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5秒钟内能起动。柴油机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汽油机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时,起动顺利。发动机怠速运转稳定,其转速应符合原设计规定。注:原设计是指汽车制造厂或经规定程序批准的改造、改装的技术文件。四行程汽油机转速在500~600min-1时,以海平面为准,进气歧管真空度应在430~530mmhg范围内。其波动范围,六缸汽油机一般不超过25mmhg,四缸汽油机一般不超过38mmhg。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运转稳定,在正常工况下,不得有过热现象。改变转速时,应过渡圆滑。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不得有突爆声,化油器不得回火,消声器不得有放炮声。在规定转速下,机油压力应符合原设计规定。气缸压缩压力应符合原设计规定,各缸压缩压力差,汽油机应不超过各缸平均压力的8%,柴油机应不超过10%。注:上述1.5~1.9条,水冷式发动机应在水温为75~85℃,风冷式发动机应在油温为80~90℃时进行测试。

发动机起动运转稳定后,只允许正时齿轮、机油泵齿轮、喷油泵传动齿轮及气门脚有轻微均匀响声,不允许活塞锁、连杆轴承、曲轴轴承有异响和活塞敲缸及其它异常响声。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均不得低于原设计标定值的90%。发动机最低燃料消耗率不得高于原设计规定。发动机不应有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现象,但润滑油、冷却水密封接合面处允许有不致形成滴状的浸渍。发动机排放限值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发动机应按原设计规定加装限速片,或对限速装置作相应的调整。

5.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1月至10月,中国汽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分别为1087.32万辆和1089.14万辆,同比增长36.23%和37.71%。乘用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812.86万辆和819.03万辆,同比增长42.41%和45.18%;商用车累计产销超过上年,表现也比较出色,产销274.46万辆和270.11万辆,同比增长20.73%和19.14%。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以及拉动内需的需要下,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呈井喷式发展,全年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也成为2009年gdp保持8%增长率的主要力量。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向汽车维修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凭借传统的经验和方式,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已经营多年。但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汽车高新科技技术广泛应用,现在市场销售的轿车大多都是电喷式,对于这类汽车出现的故障,如果没有汽车发动机分析仪、汽车故障电脑诊断分析仪等较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就很难准确查明故障,从而满足不了广大车主快捷维修的要求。

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维修作业由机械维修转变为机械电子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维修手段由仅凭经验转变为更多的依赖高新技术的检测设备、诊断仪器和技术资料、重视提高汽车维修的质量,讲诚守信,效益至上。

近几年来,进口和国产轿车都是电喷系统,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的一些基本技术性能都直接或间接与发动机的性能相关联。因此,采用先进的发动机综合分析仪能对汽车发动机不拆离、不解体,实现在线检测发动机系统的工作状态。如如对点火、喷油、电控系统、传感器部件以及进气、排气和机械工作参数进行采集分析,为发动机故障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显然,有了具体数据,我们可以快捷排除故障,提高工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汽车维修企业属服务性行业,要在维修质量、速度、价格和服务竞争中占据优势,就需要企业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先进的维修设备以及独特的服务理念。如此,汽车服务商才能取得生存发展与成功!

参考文献。

[1]汪贵平.汽车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m].北京:人民交通。

[11]夏长明.发动机大修工艺:汽车维护与保养2003年12期。

[12]陈焕江.汽车运用工程基础[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实施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减少了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税后利润的波动。

二、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参考文献】。

王军.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齐兴利、袁秋虹.借助政府力量推动江苏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7.

朱瀛.我国本土会计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08.5.

黄友.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7.4.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四

摘要:

现阶段,我国基层政府行政还存在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对行政资源的过度消耗不仅引起了我国公众的瞩目,也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如何控制基层行政的成本,成为了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基层行政成本消耗过高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基层行政,行政成本,政府行政管理。

一、基层行政成本的概念。

1.基层政府。

基层政府是指由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区市县和武装等方面构成的行政体系。

政府行政成本指的是政府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办公人员因行政权而获得的以及行政管理活动中消耗的行政资源的总和。

3.基层政府行政成本。

基层政府行政成本指的就是基层政府体系在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行政成本。主要包括基层政府活动所消耗的费用与资源、管辖区内因供给公共物品而产生的成本,以及政府决策和行为所造成的机会成本等[2]。

二、影响基层政府行政成本的主要因素。

影响基层政府行政成本的因素众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在行政成本控制中基层政府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因素、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和管辖区公众的素质水平等。相对于外部因素而言,内部因素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行政成本的内部影响因素。

1.基层政府职能。

一个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规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行政成本,基层政府的职能也决定了这些影响因素对政府行政成本产生影响的程度。政府的职能包括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和起到的功能作用,其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都是应社会和国家所需而形成的。

2.组织管理体制。

基层政府的职能通过政府的组织机构发挥作用。政府的组织机构是包括情报信息机构、职能机构、咨询参谋机构、监督反馈机构和领导机构在内的各机构有机组合形成的组织体系。基层政府各机构间的'工作的协调配合以及机构设置的数量会对政府的行政成本和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

3.基层办公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府行政工作人员是基层政府机构工作和职能的主要执行者,因此,他们的政治素养、知识水平、办事效率和身体素质等都对基层政府工作的执行及其职能的行使有重要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基层政府的行政成本。政府在公务员的招聘和培养上应注重公务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加快办事效率的基础上节省行政成本[3]。

三、控制基层政府行政成本的措施。

1.优化政府职能。

优化行政机构。我国现代社会中,基层政府职能的有效和高效的执行是稳定我国基层的重要措施,在执行政府职能时,各部门机构不能够各行其是,应通力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在对行政机构的优化中,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可实施“精兵简政”的策略,培养精干的行政办事人员,精简组织机构,这样既保证了办事效率,又节约了行政成本。在对基层政府机构进行优化时,应注意对原有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整合和合理分配,明确职能范围,尤其在职能交叉处,应有更明确的规定,以免“踢皮球”的现象发生。

推进制度化改革。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制度化改革在逐步深化。对基层政府进行制度化改革,不仅可以通过制度来引导公众行为,还能够避免行政权利强制公众行为现象的发生。在基层政府的制度化过程中,应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健全来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有力界定,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基层政府滥用职权的行为发生[4]。由于建立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抑制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对行政成本的节约具有明显作用。

公开行政成本。目前,我国已经实行了对行政成本的公示制度,但其透明度还不够,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成本公开的透明度是基层政府管理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对公众公开基层政府各项成本消耗的有效信息,能够对行政成本的使用产生有效的监督作用,对政府收支的明细报表的公布,可以显著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服程度。

2.优化办公人员上岗制度。

“铁饭碗”几乎成为了公众和公务员自身对公务员职位的定义。在对公务员上岗制度的改革中,应注重首先要打破这种“官本位”思想,倡导并实行公务员竞争上岗制度,对公务员的绩效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考核、评估。

3.优化行政层级。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使企业的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是优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将“扁平化”理论应用到政府机构管理中来,可以有效提高基层政府的办公效率、降低基层政府的行政成本。

四、总结。

随着我国改革脚步的稳步前进和我国法制化的发展,对政府行政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逐步成为政府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影响基层政府行政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对其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一些提议是对基层政府管理行之有效的,未来的政府管理将更多的引入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黄波.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3。

[2]许璐瑶.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五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是会展毕业论文提纲,请参考!

摘要:当前北京会展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发展环境。来自国内其他会展城市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使北京会展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变得愈发尖锐,北京会展业垦需认清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并且,由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北京会展业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影响的程度等都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北京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迅速开展的时期,这对于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亦将产生重大影响。以上几个因素使北京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本文首先概述了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引言。

(一)会展经济的界定。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与国际接轨,科学地组织、经营展览会。

1.展览会的项目决策、展览实施和展览形式。

2.展览主办机构的组织模式。

3.展览主办机构与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规划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

1.展览馆位置。

2.展馆的实用原则。

3.展馆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改革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展览业市场。

(四)以人为本,加快展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2.展览人才的培育措施。

结语。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六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

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范文二。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七

在被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中,有7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不好、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等原因,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不依法规范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有关人士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起用会计人才时,有85%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老会计,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应用。

(四)没有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五)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六)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由上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全依赖其内部管理越来越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所以,笔者提出会计工作的业务外包,借助于会计服务提供方来加强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文章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具体的建设、实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平面设计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广告设计、品牌推广、企业形象设计及各类会展策划、展示活动的设计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要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高职院校要保证就业率,就必须提高毕业生的“含金量”,让其成为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合适人选。建设好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身实践无疑是提高其自身“含金量”最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行业企业,缩短“磨合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方向更加明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到实训基地锻炼,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生产、管理第一线有利于获取各种最新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将这些新知识应用于教学,既可以保证知识的更新,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提高实训室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制订,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尽可能地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同时,实训室建设还要考虑到能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体现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满足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要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围绕“一个基地、两个中心、若干实训室”的构建模式进行建设,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9个实训室。

一个基地。即校内创新性会展综合实训基地,包含“会展技能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会展技能实训中心――依据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能力实训的需要,建设有图形设计实训室、绘画基础实训室、会展综合实训室、展览展示实训室,着重培养学生美术基础、会展策划、会展视觉设计、展台搭建、模型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等能力。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依据创新创业实训能力实训的需要,我们建设有广告设计实训室、摄影实训室,结合学院创业园的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技能,提高未来发展潜力,拓展就业渠道。

在现有的校内会展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要求,遵循行业操作流程,扩建和新建会展材料展示室(会展展览新品展示中心)、会议模拟实训室、会展管理模拟实训室、会展活动策划实训室、会展设计工作室,精准定位培养学生的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与执行、展示设计与搭建等核心能力,发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符合会展行业发展的会展人才,直接将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体现工学结合的,面向社会进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与鉴定及提供技术服务的综合性会展服务实训教学基地、学生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实训项目开发基地、校企合作研究基地、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技术)服务中心,努力打造成省内一流的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被确立为“绍兴市高校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项目”。

2.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功能,增强实训室的通用性和开放性。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要以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专业。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和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除为本校服务外,也要为其他院校服务。除为教育系统服务外,还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与知名会展企业合作,成立浙江省会展行业新材料体验与发布中心,定期展示企业新品,吸引省内会展行业,特别是会展高职院校学习和交流。通过近三年的建设,结合会展项目,定期培养省内会展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使教师得到真实的实际工作锻炼,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场所,将其建设成为省内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和师资的培训基地。

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专业。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提供优良的实训条件,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基地努力整合资源,为相关专业提供基地设备共用性、软件实用互通性、师资力量交流性、人员安排合理性等方面的共享,建立覆盖会展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专业群,通过网络实训教育中心下设的网络案例资源库、新品资源演示库等资源库建立网络实训资源。建设由校内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同时,创建由线下到线上的网络学习的平台,集“教学、服务、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会展网络实训教育体验中心,多元化地共建会展专业实训基地,努力使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成为实践教学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的“三中心”综合性基地,力争成为浙江省会展专业首批网络实训教育中心。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实训基地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围绕“立足地方”的区位优势和“服务行业”的发展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我校近年来已经与浙江展览馆、常州灵通展示器材有限公司、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浙江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上海施创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绍兴市新纪元展览有限公司、绍兴柯桥轻纺城国际展会中心、余姚国际塑料展会中心等多家行业企业建立“定向培养、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考核,校企资源共享,结合一线的工作流程和任务,设计专业教学项目任务,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行业规范融入培养全过程,参与企业的活动、校园中引入企业的元素,渗透企业的文化,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工学结合等方面的功能,利用“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课程教学搬入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等职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基础实训――校外企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为行业、企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队伍建设。

建立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但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就业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建设、青年教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建设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和专、兼职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聘请企业会展专家和业务骨干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指导,并承担专业实践实训课程教学学时数达到50%以上,形成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专业带头人建设。校内选拔2名及以上具有副高职称、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其中1人主要从事会展设计方向教学和研究,另1人主要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的教学研究。再在行业企业选聘2名专家,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安排专业带头人到著名会展企业、会展院校进行访问、研讨和学习,使其具有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能力。

(3)骨干教师建设。在现有的教学团队中培养3―4名骨干教师,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学习先进的课程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支持骨干教师到知名院校和企业进行访问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进行专业交流。安排骨干教师到省内知名会展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承接企业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使他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4)青年教师培养。四年内主要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与经营活动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3人。开展“教师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能力提升实施计划”,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引进青年教师(硕士学历以上)2人,首先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然后通过进修教育理论,逐步走上职教岗位。

(5)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建设。通过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1以上。聘请校企合作企业业务骨干、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和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另外聘请创业成功人士等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集教学、科研、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等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

总之,建立好优质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培养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翟艳.新时期高校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

[2]史金联.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陕西教育,2009.

[4]王秀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5]连纯华.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07(3).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九

中专物流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合理的教学任务设计作为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驱动力,并根据中专物流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在任务中渗透中专物流课程的重点学习内容。在有效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提起对物流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能通过达成任务目标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物流专业知识能力的目的,从而提升物流专业素质。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专物流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有效提炼和设计教学任务,进而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物流教学任务的提炼和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中专物流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和多渠道资料的收集,了解毕业生工作状况、所处岗位、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总结等,并以此为依据提炼和选择物流教学中的任务设置,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第二,教师可以从物流行业专业座谈会中汲取经验教训,并通过革新教学思想、听取物流行业专家建议等方式调整物流教学中任务的设计,确定和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的物流知识学习。第三,教师可以逐步走出课堂,到物流企业中真实体验,从而了解物流企业的相关岗位需要和企业对学生物流相关知识的需求,并为教学任务的设计和调整提供良好的参考,实现教学任务的优化。第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首先将物流知识内容进行科学的细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找到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任务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找准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提高任务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五,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案例选择教学任务,这样能够实现逐步深入和内容拓展,也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或者没有根据。

在中专物流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要积极利用各种与物流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物流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任务和教学活动,提高任务教学的效率。恰当的任务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教学中。中专物流教学中,教师创设任务教学情境有以下方式:第一,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简单的任务,为学生创设任务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方向性的认识。简单的任务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而且难度较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也能为接下来的物流任务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物流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任务型物流教学中设计一个任务支架和悬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答案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开谜团。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任务型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凝聚到课堂上,也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完成任务。第三,教师可以利用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物流实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在讲解多种货架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样的货架、异型货品等实验物品进行实际操作,用实践性强的任务情境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任务型物流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打破原有的呆板、严格和枯燥的课堂模式,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和学习知识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毫无负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掌握相关的物流知识。中专物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的任务教学氛围:第一,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聪明才智、学习能力等,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搭建起全方位、任务型的教学平台。第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教师在开展任务型物流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邀请学生与教师一起设计丰富多样的任务,进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中专物流教学的氛围和环境。第三,教师在开展物流教学时要为学生传达和营造友爱、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提高对教学任务的兴趣,从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友爱,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型物流教学中去。

合作学习是中专物流任务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任务型课堂中,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合作探究中的任务型物流教学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设计活动任务,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位组员都要积极参与,教师也要适时给予指导,进而促使学生完美地完成任务。其次,在合作探究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悟与全班同学分享,也要总结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任务型的中专物流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专物流教学是提高学生物流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为社会培养物流专业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围绕物流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操作性强的任务,作为驱动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以达到物流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炼和设计教学任务,创设良好的任务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任务教学氛围和合作任务教学等有效策略优化中专物流教学。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

高职学生学制三年,其中一般安排第六学期为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大多数院校对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的是全程跟踪法。一般在第五学期末进行指定论文指导老师、写作前辅导、选题;在第六学期采用电话、邮件等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其中分阶段性检查指导跟踪指导最后是写作后总结(成绩评定和论文答辩)。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在此环节没有太多收获及提高,已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一)随意选题。

为了降低学生选题难度,导师一般会指定一些题目,然后学生从中选择或自拟。但是普遍存在选题集中且理论性较强,毕业论文不能与实际工作问题结合,不关注专业动态题目陈旧等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根本没有想法,不会选题而随意选题,严重缺乏专业积累,理论水平不够。

(二)论文撰写能力有限。

首先,校外实习导致学生很难搜集图书报刊等资料,即使从网上找一些资料,却不进行阅读整理,抄袭情况严重。其次,不了解新法律法规政策,内容陈旧。最后,确定写作基本思路不清晰,语言组织表达不佳,逻辑论证能力不足。

(三)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

而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参加实习工作,相对于校园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而无心写作。另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和体会到毕业论文的意义所在,而认为其只是走形式,好坏一般都会过,态度不够认真。

(四)导师方面。

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多数采取的是导师制。由于学生多,教师相对较少的客观情况致使,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根本无精力深入指导每位学生。主观方面,由于但毕业论文指导不参与期末考核及职称评定等问题从而被忽视,使论文指导停留于形式。

(一)选题。

题目是论文的关键。是否为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以及是否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是写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1.实习一定时间后确定题目。

在第五学期末,导师可先让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或是熟悉的研究方向。第六学期第一个月实习期间,结合专业、结合实习单位、结合实际问题,特别要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工作流程,财务核算、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认真实习,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并且要向校外指导老师、有经验的同事和领导探讨,进行系统总结,从而和校内导师共同确定题目。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区别对待。

对于某些学校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用一个真实企业案例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代替毕业论文,以检验其专业理论及会计技能掌握情况而更有意义。多数学校会计毕业实习存在专业不对口,也可以考虑毕业实习环节在校内进行业务核算代替毕业论文。与以往的会计综合实训不同的是,行业不再为工业或商业企业,而是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使学生今后就业零距离,掌握的`会计技能更实用化。

3.对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目前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形式均为毕业论文,高职类有所区别本科类,理论知识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可以从理论性更偏向实用技能性题目,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如方案设计类、调研报告类、分析报告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可以更多层次发现问题,通过论文研究解决问题,也是在职业能力范围内的,真正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撰写能力。

经济管理类学生虽然多数是文科生,但本身写作水平不高,大学也很少有相关课程进行写作训练。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打好写作技能基础。如开设经济用应文写作选修课程。也可以开展论文写作讲座,介绍论文基本格式,如何拟定论文大纲等。另外每个班级也可以订阅一些会计方面的杂志、期刊等,丰富学生视野,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专业课理论性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专业论题、讨论、撰写,每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至少上交一篇课程论文,作为平时作业。每学期给学生一个会计主题,然后学生用ppt报告,演讲等形式汇报,由专业老师评审,评选,使学生平时积累写作基本功。

(三)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质。

加强校内实践环节教学,加强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同时,专业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期刊,聘请企业和社会专业专家进行学术前沿知识讲座。举行多种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与校外实习单位建立长期有效合作关系,进行认识性实习。认识性实习可以使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

(四)建立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所谓双导师就是:企业的实习主管和学校的专业教师都作为论文的指导教师,这样可以结合实习主管的技术优势和学校教师丰富的知识,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侧重工作实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校内专业教师偏向理论给予写作指导,总结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论文量质量。

(五)建立论文质量评价小组。

在进行论文质量评定时,必须要严格进行查重检测,以防止学生大肆抄袭、蒙混过关,提高导师责任心,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

从论文大纲到定稿整个指导过程中,要使用指导记录表,以记录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质量评估小组要在指定阶段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另外,在传统导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外,还应加入校外单位评价环节,此环节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管理人员组成,根据论文实际应用性,解决问题情况作出评分,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校企合作,提高论文质量。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把专业基础渗透在平日每一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把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综合运用到实践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够创新,在最终毕业时就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吴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4).

[2]黄嫦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环节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

[3]黄秀华.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规划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8).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税法实务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知识点多、技术性强,如何提高会计专业税法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会计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了税法教学的定位和目标,提出了税法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会计专业;税法实务;教学改革

一、会计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机会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税法实务这门课程综合了税收法律条文、会计业务处理以及税收实务操作技能,知识点多、技术性强,它不仅要求任课教师要同时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财务税收知识,而且还要求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缺乏综合型的教师。在从事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中,部分教师是法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但他们不熟悉财务税收实务知识,所以在讲税法课程的时候只讲法而不讲会计处理〔2〕,远离了会计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而会计类专业出身的教师,会计税收知识比较通晓,但对法律条文领悟不深,无法深刻解释相关的税法规定。教师本身具备的知识决定了其在讲授过程中能否深入浅出,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会计专业也存在个别既懂税法条文,又精通会计税收知识的年轻教师,但他们多是硕博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企业实践经验缺乏,讲课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了税法之后却不会税收实务操作。

(二)教学模式单一、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均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这种你讲我听的模式下,会计税法理论大部分知识点是很枯燥无味的。一旦枯燥无味,学生又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教学效果会非常不理想。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教师一般按照教材章节的先后顺序对各个税种进行逐个讲解,由于时间有限、内容较多,教师会忽略前后税种之间的联系,更忽略了税法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衔接;孤立的章节知识、脱离了财务体系的税法课程,是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的。

(三)实训条件有限、课程重视度不够。税法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和齐全的实训设施。然而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税法课程的实训学时仅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另外,税法实务虽然被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但得到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及财务会计。

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的实训设备较为齐全,比如财务会计有与之配套的金蝶软件、用友软件。相比而言,大部分高职还没有配备相应的税务实训软件,实训条件较差。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税法实务的实训课程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来完成实训内容。在这种实训模式下,学生通过认真学习确实掌握了各种税种的计算方法,但是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等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四)教材实用性不强、时效性较差。大部分高职院校选用外来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相差甚远。外来教材一般具有通用性,不仅要适用于会计专业而且还要适用于法律相关专业。这种通用性的教材忽视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即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服务于税务岗位或者能够服务于会计业务处理。很多教材都是重点讲税法法律条文,忽视了税务操作和会计处理,而且编者无法结合每所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实用性不强。我国正处在税制改革时期,税法条文更新较频繁,这就要求税法教学内容必须及时进行更新。

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的问题,有效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当是明确会计专业税法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涉税业务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应熟悉税法相关条例,而且还要能够进行税务操作、会计处理以及简单的纳税筹划。具体地讲,高职的税法教育应分以下四个层次:第一,让学生在系统理解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第二,对各个税种具体内容有正确理解,并能完成税种的计算和相关会计处理;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之能够胜任企业的纳税申报工作;第四,引导学生研习会计税法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

三、税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一)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专业水平,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应尽可能安排会计专业教师来讲授税法实务,理由是会计专业教师承担会计专业的税法实务课程比较符合课程设置的目标,讲解的侧重点更符合课程体系要求。考虑到会计专业教师对税法学科涉猎较少,税法规则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或与税务部门展开合作,进行联合培训,以此来加强教师对税务知识的理解。同时学校应加大与企业联系,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调研,熟习税收实务操作方法,为税法实训教学积累实践经验。

(二)改进税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有弊端,但由于税法课程内容较多,传统的模式不能一味地摒弃。教师在兼顾传统教学方式时更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结构式教学、融合型教学等。税法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颠覆传统教材的框架结构,按照税务岗位工作内容重新确定教学内容,模拟办税员的业务场景,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下完成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等工作。这种方法赋予了学生不同的角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税法实务课程内容较多,如果教师孤立地讲授各个税种的知识点,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所以税法课程应当广泛使用结构式教学法〔4〕。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税法学科的整体性,不要将各章节割裂开来讲解;其次既要把握各税种之间的共性,又要注意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点,比如通过对比增值税和消费税之间的异同点,来加深学生对两者的认识;最后可以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学生对各税种综合运用的能力。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税法主要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涉税会计处理,所以教师应当采用融合型教学方法,将会计处理贯穿税法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讲完相关法律条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回顾相关的会计处理,一是让枯燥的法律条文有了生机,增加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二是加深理解会计处理。比如,在增值税章节中,教师介绍完税法中增值税税额不能抵扣的情形后,应将其与会计中不能抵扣的情形进行对比,然后进一步介绍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通过这种融合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到了新的税法知识,又巩固了相关会计知识。

(三)加强实训室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纳税模拟实训室,组织模拟实训来完成理论与实务的对接〔5〕。首先学校应加大硬件投入,配备相应实训机房,购买相关的实训软件,比如税务实训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增值税开票实训、增值税进项发票网上认证实训、增值税发票网上抄报实训、企业所得税网上申报实训。其次学校应该加强与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局等企事业单位联系,为学生校外实训牵线搭桥。

(四)调整课程设置。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企业一线岗位,其动手能力要求高,所以在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分配方面,应将实训学时至少调整到总学时的一半。实训包括过程实训和集中实训,其中过程实训穿插于理论课中,教师可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集中实训可以安排在学期末,时间不应短于1周。(五)提倡使用自编教材。一方面,自编教材立足于本校,又结合了会计、税务岗位的需求,因而更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只有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才能从总体上合理把握这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授课进度。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加强研究,根据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来确定教材体系,按工作流程展开介绍税法知识和会计处理。在每个章节之前可以设置引导性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本章内容;章节内容的安排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仿真的税务原始资料,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的案例;章节最后应建立案例题库,以供学生复习之用。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二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级:汽修091。

姓名:

学号:090007010133。

指导教师:

日期:2012年5月

目录。

2.2制冷剂过少造成制冷不足…………………………。

2.3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内含杂质过多、微堵而引起制冷不足………………。

2.4空调制冷系统中有水分渗入造成制冷不足…………………………………………………。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在一贯追求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如今也更加注重对舒适性的要求。现在空调系统已经作为现在轿车的基本装备了。本文主要论述了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与控制。进一步分析汽车空调制冷不良的故障原因及并作出详细分析。

关键词:舒适性,组成,基本原理,制冷不良,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绪论。

现在轿车上都装有空调器,不同季节都能提供舒适的车内环境,但当空调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尤其是制冷不足的这种故障现象较为多见。而引起制冷不足的原因可能源于汽车空调的不同系统(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通风系统、控制系统等)。

1.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主要分为膨胀阀制冷系统和孔管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器或储液罐、膨胀阀或节流管、蒸发器和鼓风机等组成。如图1所示,各部件之间采用铜管(或铝管)和高压橡胶管连接成一个密闭系统。制冷系统工作时,制冷剂以不同的状态在这个密闭系统内循环流动,一次循环包括了四个基本过程:

图1空调制冷系统结构图。

(1)压缩过程: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出口处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压缩机。

(2)放热过程:高温高压的过热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由于压力及温度的降低,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3)节流过程:温度和压力较高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装置后体积变大,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以雾状(细小液滴)排出膨胀装置。

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又进入压缩机。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便可达到降低蒸发器周围空气温度的目的。

2.汽车空调制冷不足的故障检修方法。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性能能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其主要的判断依据是车厢内温度能否达到预定值。一般情况下,若汽车空调运转正常,当外界温度在35℃左右时,车厢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要达到这一基本的汽车空调设计要求,除了要求车厢的密封性能良好外,空调的制冷能力应足够。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空调的制冷效果呢?笔者认为,如果汽车的空调效果不足,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进行检测,查明故障原因。

2.1制冷剂过多造成制冷不足。

发器中没有物态转化,不会有大量的热量交换,从而制冷效果不足。

检修方法:可以从干燥罐上方视液镜中观察。如果汽车空调在运转时从视液镜中看不到一点气泡,压缩机停转后也无气泡,就可断定是制冷剂过多,在空调系统低压侧的维修口处慢慢地放出一些即可。

案例:

故障现象:丰田凯美瑞(camry)轿车空调制冷效果差。

制冷剂过多。用岐管压力表测量,高、低压端显示的压力值都较额定值高,验证了原注入制。

冷剂过多的判断。放出部分制冷剂,使发动机运转,打开空调后从储游罐观察窗中看到制冷剂无气泡,并且出风口空气是冷的。再用岐管压力表测量高低端压力值,均符合要求,故障排除。

2.2制冷剂过少造成制冷不足。

入蒸发器就已经在蒸发器位置蒸发,重则会造成膨胀阀结霜,轻则制冷量会下降。

检查方法:制冷剂不足也可以从干燥罐上方的视液镜中观察。空调正常运转时,若通过视液镜观察到有连续不断的缓慢的气泡产生,表明制冷剂不足。若出现明显的气泡翻转的情况,则表示制冷剂严重不足。检查空调正常工作时的高、低压端压力,应该均偏低。

案例:

故障现象:广州本田雅阁轿车,进厂后驾驶员反映打开空调后,感觉制冷效果不佳。

诊断与排除:检查压缩机及离合器,工作正常。发动机运转数分钟后,使发动机怠速运转,打开空调开关,从储液罐观察窗可以见到有连续的气泡,摸低压管路不够冷且表面无水珠,空调出风口空气不冷,初步诊断是缺少制冷剂。用岐管压力表检测高、低压端显示的压力值均偏低,验证了缺少制冷剂的判断。缺少制冷剂,多数为制冷系统有泄漏处。经检查,发现储液罐的接头部位有泄漏处,更换垫圈,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母。在气态下注入制冷剂r134a直至高压表上压力指到1.6mpa,然后再进行气体泄漏检测。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从视窗观察制冷剂无气泡,而且出风口空气是冷的,表明制冷剂量适当,故障排除。

2.3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内含杂质过多、微堵而引起制冷不足。

倘若在整个空调系统中,制冷剂和冷冻机油内脏物过多,必然使过滤器的滤网出现堵塞,导致制冷剂通过能力下降,阻力加大,流向膨胀阀的制冷剂也会相对减少,故导致制冷不足。

检修方法:通过摸管路的温度来判断,除了膨胀节流装置两端和空调压缩机两端有明显的温差以外,其他的管路或元件两端都不应该有明显的温差。如果管路和除膨胀节流装置和空调压缩机之外的元件两端有明显温差,则有可能是出现了堵塞。

案例:

故障现象:三菱帕杰罗v32越野车,进厂后驾驶员反应打开空调后,感觉制冷效果不佳。

诊断与排除:打开空调后用岐管压力表检测高、低压端压力,开始时高压端压力偏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高、低压端压力均偏低,初步怀疑管路有堵塞,摸管路时发现在干燥瓶两端有温差,表明干燥瓶位置有堵塞,干燥瓶已损坏失效。于是拆解清洗管路,更换了一个新的干燥瓶,重新充注制冷剂以后故障排除。

2.4空调制冷系统中有水分渗入造成制冷不足。

制冷系统中有一个部件是干燥罐(瓶),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以防制冷剂中水分过多导致膨胀节流装置出现冰堵造成制冷下降。但当干燥罐内干燥剂处于吸湿饱和状态时,则水分就不能再被滤出。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节流孔时,由于其压力和温度的下降,温度低于水的凝点,冷却剂中的水便会在小孔中产生结冻现象,并导致制冷剂流通不顺畅,阻力增大,或完全不能流动。

检修方法:停机一会,待冰熔化后,制冷系统又会出现正常的状态。这是确认系统中有无水分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检测系统中水分的多少,有些汽车上使用干燥剂,不含水时的颜色为蓝色,一旦水分过多,干燥剂便成红色,这可以从该车干燥罐上的侧视液孔上看到。凡是属于制冷剂含水过多的故障,都应更换干燥剂或更换干燥罐,与此同时,重新对系统抽真空,重新注入新的适量的制冷剂。

案例:

故障现象:大众波罗(polo)轿车空调运行时,感觉车内送风一阵凉,一阵不凉,空调制冷效果时好时坏。

诊断与排除:根据维修经验,像这种空调制冷效果时好时坏的故障,既可能是电路方面引起的,也可能是空调管路系统相关部件引起的。为了进一步确认故障部位,将歧管压力表组分别接在空调管路中的高、低压侧。启动发动机,在空调运转后,高压表显示基本正常,而低压表指示接近零,压力表的指针产生不规则的剧烈摆动无法读清具体数值。仔细观察该车故障现象,车内送风凉与不凉,与空调压缩机离合器的工作与否并无直接关系,很有可能该车制冷系统内部有水分。水分在管路循环系统中冻结形成冰塞,将会阻塞制冷剂在管路中的循环流动,一旦冰塞熔化,制冷系统便又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冰塞现象往往会发生在制冷系统内部通道截面积较小的位置,易于堵塞的部件绝大部分处于制冷系统的高压侧,如储液干燥器、膨胀阀的滤网中等。仔细查看高压管路,发现膨胀阀附近有轻微结霜现象。当制冷系统内部存在水分或干燥剂吸湿能力达到饱和后,往往会出现空调制冷效果时好时坏的现象。据驾驶员反映,该车以往曾发生过撞车事故,更换过冷凝器和部分空调管路,大概在安装检修、更换制冷系统部件时,空气进入了空调系统中。更换储液干燥过滤器,用真空泵和歧管压力表组对空调系统反复抽真空,直到排出制冷系统中的水分,再充注适量的制冷剂。之后启动发动机试车,空调运转正常,制冷效果良好,故障排除。

2.5空调系统中有空气也会导致制冷不足。

空调系统中一旦有空气进入,将会造成压缩机负荷加重(空气不可压缩),形成的气阻使制冷剂循环受阻,造成制冷管压力过高,引起制冷不足。此类故障主要是由于制冷系统密封性变差,或者在维修过程中抽真空不彻底而造成的。案例:

故障现象:一辆别克君威轿车原来出现不制冷的故障,经过外面一家维修中心维修后原故障已排除,但又产生制冷不足的现象。

底或加注制冷剂时有空气渗入,都会造成制冷量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空气是导热不良物质,在制冷系统的压力和温度下,不能溶于制冷剂,因而空气要占有一定的制冷剂空间,影响其散热能力。这些空气也会随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进行循环,从而造成膨胀阀喷出的制冷剂量下降,导致空调制冷能力下降。制冷剂内空气过多,可以从干燥罐上方检视孔内观察到。空调正常运转时,若视液孔内有连续不断的快速的气泡流动,则为系统内空气过多,这时就需要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再重新加注新的制冷剂。做仔细的充气检漏后无问题,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然后注入适量的制冷剂,故障排除。

2.6冷凝器散热能力下降,也会导致空调制冷能力下降。

由于汽车工作环境不同,装在汽车发动机前方的冷凝器表面会有油污、泥土或杂物覆盖,从而使其散热能力下降。另外,冷却风扇的故障,诸如驱动带过松,风扇转速下降或风扇无高速等问题,都会导致冷凝器散热能力下降。

解决方法:用软毛刷刷除冷凝器表面的脏物,电风扇故障也应及时排除。案例:

0.26mpa,高于标准值0.12~0.20mpa,而高压表的读数为1.90mpa,也高于标准值1.20~1.50mpa,检测结果表明高、低侧压力值均偏高。如果冷凝器散热不良、制冷系统有空气、制冷剂过量都会出现高、低压侧的压力均高出标准值的情况。通过观察制冷液软管上的观察孔,可以知道制冷剂量是否正常或制冷系统是否存在空气。该车制冷系统工作时,观察孔中没有气泡流动,看来,制冷剂量正常,制冷系统中也没有空气。检查冷凝器时,发现冷凝器片已经严重堵塞,经清洗后,试车,空调运行良好,制冷效果恢复正常。

2.7压缩机驱动带过松的检查。

空调压缩机驱动带松弛,压缩机工作时会打滑,引起传动效率下降,使压缩机转速下降,输送的制冷剂下降,从而直接使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下降。

驱动带的检查方法是:在发动机停转时,在驱动带中间位置用手拨动皮带,能转90°为佳。若转动角度过多,则说明驱动带松弛,应拉紧,若用手翻转不动,则说明驱动带过紧,应稍微再松一点。当然,若紧固无效或驱动带已有裂纹老化等损伤,应更换一条新的驱动带。

制冷不足的故障现象。

在维修制冷系统中除了借用专用工具进行检漏外,还得细心、认真的按规范的维修程序进行,而且试机前后要反复做好系统地复查工作,确保故障完全排除。

结论。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作为汽车技术现代化标志之一的汽车空调技术在我国蓬勃发展。汽车空调大大改善了乘坐环境,提高了成员的舒适性。近年来,各种完善的多功能型空调装置的应用,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但对于汽车空调维修人员来说将面临新的挑战!

本论文对汽车空调的原理、结构以及必备的工具等知识做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对修理、维护做了详尽的介绍。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本论文所面对是汽车空调维修人员,并由此希望能帮助学习动手解决一般汽车空调故障的技能。

本论文对汽车空调的原理、结构以及必备的工具等知识做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对修理、维护做了详尽的介绍。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本论文所面对是汽车空调维修人员,并由此希望能帮助学习动手解决一般汽车空调故障的技能。

参考文献。

[4]李东江.《现代汽车电气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王勇.《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程鹏.《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北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边焕鹤.《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三

(一)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预见性差。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表现在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预见性差。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儿科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没有全面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没有综合的分辨能力所造成的。如果儿科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因为缺乏专科护理知识,造成儿科患者错过最佳的恢复时间,这方面的风险所造成的风险是相当严重的。再加上儿科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抢救的程序,反而只是机械的遵照医嘱,没有一个变通或者是综合分辨的能力,儿科患者的一些病症表现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这种情况必定会致使严重的后果,并且这种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还表现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之中,制定相关的制度不仅是对护理人员的负责,同时也是保障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护理人员不仅是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直接体现者,同时也是护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如果护理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必定会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在儿科护理中,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也是护理的风险之一。护理规章制度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医疗安全以及患者的康复,如果落实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到医疗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不按章程办事,在值班或者是轮班制的过程中总是出现空缺档,还有就是操作违规等,都是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体现。

(三)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低。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还表现在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低。

在儿科患者入院之后,其家属难免会出现焦急的心理状态,其情绪都是很不稳定的,如果这个时候其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反而是运用比较生硬的话语或者是不友好的与其与患者的而家属沟通,会起到反作用的,对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没有责任心,并且素质低下,也必定会导致儿科护理工作存在风险,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针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

(一)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要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就应该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教育。要加强儿科护理人员预见性以及综合能力的教育,强化其对儿科患者的抢救程序的熟练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规避儿科护理中由于人为理由所导致的护理风险。再者医院应该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训练与培训,在对儿科患者而进行的抢救的时候,要逐步的训练护理人员的敏锐观察力和处理能力,增加她们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加强她们在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有效的处理每一个病历,强化护理的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制度的落实工作。

其次,还应该加强制度的落实,规避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所引起的儿科护理风险。规章制度是预防出现事故的重要的保障和基础,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该充分的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认真地贯彻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医院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的检查规章制度落实的情况。如果出现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应该给予记过或者是处分,从而来督促每一位护理人员遵守规章制度。

(三)积极与患者而家属沟通以及提高自身素质。

除此之外,儿科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地与儿科患者的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尽量的使用和缓的预期,安抚家属的情绪,并且还应该主动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运用温和的语气讲述患者的情况,让家属不要过分的担心。并且护理人员还应该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护理的责任心和积极心,并且在儿科护理中的工作中要有爱心,更加负责人的去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

三、结语。

虽然在现在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这是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考验与挑战,如果医院的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就会提高医院儿科护理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的推动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文章从几个方面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索,不仅对现在的儿科护理工作有着积极地现实作用,同时也会引发以后儿科护理工作的反思,为以后儿科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做了更好地参考。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j]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05.

[2]李艳玲;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河北职工医学学院学报,2003.4.20.

[3]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四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的审计市场,呈现出三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三个市场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市场是指到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审计费用较高,审计成本较低,这个市场为“四大”垄断(即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中端市场指国内大型企业、沪深上市公司和优质高科技企业;低端市场是指中小企业,这种市场被国内中小事务所把持。可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

1)市场化发展步伐缓慢。由于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来源于原来的挂靠单位,有其历史渊源,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依赖于业务量的大小,而业务量受当地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的控制,如此形成的由行政部门垄断的会计服务市场本身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化发展相违背的。

2)规模小,人才匮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3)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代理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

4)执业质量。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首先,受市场和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小事务所的人、财、物有限,审计的方案设计、程序设计、证据搜集就免不了会简化。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欠缺,往往又使它所承担的审计方案实施效益大打折扣。同时,审计人员面对低廉的审计收费,心理上已缺乏专业信心和热情。其次,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相对较弱。因此,执业质量自然不会很理想。中小事务所想提高质量,缺少内外部的驱动力,缺乏实力。

5)内部无序竞争。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五

物流企业以服务为产品,其行业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基于竞争对手运用资源持续满足或高于客户提出的服务水平要求的能力。发展初期过程中,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通过内部资源及运作管理能力,不断增强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将生产的货品通过经济合理的成本,在具体时间、地点,及时有效的提供给相应的收货人。这是客户对物流服务衡量时遵循的质量标准,它的核心思想在于及时、低廉、产品完整。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在核心竞争力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财务,而财务优势又涵盖了持续性的财务创新能力、可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增强财务的可持续盈利能力能够对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效益与收益情况予以反映,可持续财务创新能力主要揭露了物流企业今后市场竞争中所发挥的持续发展潜力。物流企业具备较高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对其自身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同时还有助于对企业内所有资源优势进行系统整合并有效运用,从而保证物流企业长期保持竞争实力,从上述论述中不难看出,强化财务核心竞争力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1.强化企业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在物流企业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物流企业要想实现较高的核心竞争力,以公平竞争的方式不断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就必须不断强化营运能力,唯有企业具备较强的营运能力,方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及时有效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当前,由于我国物流企业营运能力中还有不足之处,比如近几年有物流企业与快递中心频频发生爆仓现象,客户等待物品及时快捷传递过程中,物流企业则显现出了低营运能力。仓库内积压了大量的货品,这不但阻碍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并且直接造成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停滞不前。由于货品的大量积压,极大的削弱了物流企业应收款项的周转效率,致使物流企业资金周转不畅。

2.强化企业获利能力。

利润是现代任何企业发展中的原动力,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并且其还是促进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其获利能力涉及到了企业经常性业务所创造的业绩。比如物流企业和部分商家签署相关的合作协议,以此获取该商家的货物发送运营业务。在衡量物流企业获利能力中,经常性业务是其根本性标准。虽然物流企业中也存在部分非经常性业务和具有特殊性质的经济事项带来的物流业务,但要想实现这些业务,必须有相应的客观条件作为支撑,并不能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获利能力予以全面的反映。从财务角度上看,应以物流服务的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等为出发点来细致分析物流企业获利能力。

3.强化企业偿债能力。

所谓物流企业偿债能力,指的是物流企业对到期债务所具备的偿还能力。物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少不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有不少物流企业在营运与人力作业等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庞大。这样一来,物流企业就会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不断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或者通过和其他企业签订相应的协议,分期偿还欠下的资金。偿还期限一到,物流企业就要及时的把欠下的债务偿还给银行或者其他企业。物流企业偿债能力共涵盖两种型式,即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随着物流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使其偿债能力在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实际发展时,企业应以外界力量为依托,到期偿还债务,从而促进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等,保障企业较高的财务能力。

1.做好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工作。

物流企业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程中,还应注重强化企业能力与素质。应用财务管理时,应通过战略性的角度对过去的日常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挑战,即开展战略财务管理工作。物流企业是经过持续不断的发展与规划而慢慢成长起来的,实施战略财务管理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发展。因为物流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在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长期战略目标,同时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确立相应的财务管理战略,当相关战略形成后,通过企业实际存在的外部环境条件及具备的能力,贯彻落实预期的战略目标,推动战略发展速度。对于财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战略思想以促进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更快更好的运行,唯有如此,才能在战略层次基础上进行财务的合理安排与有效管理。

2.合理节约企业服务成本。

物流企业在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客户是其主要对象。从客户角度分析,都希望与运货效率强、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高,且收费低廉的物流企业合作。因此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应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应与客户实现双向选择及考察。物流企业节约成本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获取充足的利润及实现价值最大化,其还在于吸引更多的客户。物流企业成本共涵盖了硬件成本与服务成本两种,增强服务质量的同时节约服务成本,是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的关键。如果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资信差,那么应进一步强化催收,当业务实际完结后应对是否继续与该客户合作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以加强运费资金的安全性。如果服务对象是具有庞大资本的大客户,其提出的账期要求十分的苛刻,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接受银行承兑汇票,以作为企业资金紧张时贴现使用。

3.结合企业资金预算情况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信息涉及物流企业各环节阶段,财务监管过程中,物流企业要设立专门的成本与信息中心,并且充分掌握现代市场行情,深入分析有关于物流领域的信息,同时结合自身发展实况,对物流企业资金进行科学安全和预算,从而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外显能力及资金利用率。成本核算中心与信息中心实际运行时,应提高资金的监管力度,这样预算资金的效率作用就会实现最大化,为物流企业的资金链有条不紊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现代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物流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唯有企业具备了高的核心竞争力,才可顺利向前,获取预期的利润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现阶段,虽然我国关于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在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中还应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站在市场最前沿。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六

大专会计毕业的同学们,你们写好了毕业论文了吗?那么关于资金管理的毕业您会怎样写呢?下面请参考文章!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内外环境分析【1】。

摘要:近年来,国际上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正在加速聚敛和融合。

这种聚敛性不仅是表现在技术层次,而且在组织行为的层面上亦受其影响。

这是由于会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此,对引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融合;平衡记分卡;转让定价;信息技术;分部报告。

会计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的活动、技术及概念都在不断地进化和重新定义自己。

会计的内外环境变化激发和促进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1会计内部环境影响。

1.1财务会计在职能上发生变化。

管理会计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董事会成员使用,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决策、业绩评价和控制,面向未来是其工作的重点。

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使用者服务,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已经发生的业务记录进行账簿登记、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向企业外部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近年来,财务会计的职能发生了改变。

投资者和管理者越来越关心面向未来的经营环境和业务状况,这推动了会计信息的前瞻性。

例如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师越来越为企业的战略性的决策起着支持作用。

而财务会计趋向于支持决策并强调公允价值观及透明度,最根本的变化是从历史成本会计到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

公允价值会计原则填补了投资者和企业层面的战略管理信息不对称差距。

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报告启用管理报告信息增加了透明度。

会计报表的纸张格式在过去占主导地位,而现在是高层管理人员能够使用在线的电子报告系统,从多个维度,获得从企业级的收入或盈利能力信息到事务级别的运营信息。

虽然目前财务会计报告仍主要反映会计信息,但不断扩展的方向则侧重于长期的未来和更广泛的功能。

1.2组织结构的改变。

信息技术尤其是erp(企业资源计划)改变了会计工作。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从更加宽广的视野,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双重视角去理解业务流程。

不仅首席财务官,即使主管会计或管理会计师,也要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角度处理业务。

角色转变并不是指角色代替,只是角色扩展了。

比如主管会计师,负责编制子公司向母公司报告的财务会计报表,但是报告中还是会涉及管理会计。

增强的自动化处理水平及一人多角的情况促使企业减少会计人员人数,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

1.3激励制度的发展。

在国际上,由于法律要求,高管薪酬制度的透明度逐渐增加。

例如在美国和英国,薪酬报告公布了高管们是如何赢得了他们的奖励,无论是承诺发给股票作为激励的方式或其他奖金计划。

因此,一些管理控制系统的要素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披露,奖励制度表明了高管的业绩目标,也就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水平及目标计划。

在激励制度中,高管们被期望的业绩目标,来自于管理会计信息,而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从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激励系统作为管理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也可能会出现与期望相悖的结果,因为这可能会驱使管理者操纵财务会计报告中的财务结果,尤其是经理人股票期权,如果股票价格发展是特别好,高管有机会因为操纵财务结果而变得极为富有。

平衡记分卡方法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激励制度。

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

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

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

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非财务指标通常代表了国内领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平衡计分卡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平衡无疑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两个领域整合到形成单一的实体的最具体的标志之一。

1.4转让定价(transferpricing)。

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税收逃避方法。

转让定价,尤其是在大型的跨国公司,是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功能结合。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盈利中心级别),转让价格的制定,是极其重要的盈利能力分析、业务规划和控制手段。

税收优化成为制定转移价格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国际商务环境,政府因利益和税收方面的考虑,对企业使用不同的转让价格进行限制,使得外部财政政策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由于财务会计数据是政府征税的依据,因此,早期的限制并不像后来这么严格。

当前,转让定价应遵守公平独立交易原则(armslengthprinciple),主要的估价方法是基于市场价值,并被经济合作发展组织(1995)定义作为跨国企业税务管理的指导,从而确保税收能够公平地在国家间分配。

起初,当成本加成作为转让价格方法的使用时,价格是企业内部根据实际历史成本进行成本加成计算得出的。

当没有市场产品可供参考时,形成估值的基础的仍然是实际生产成本。

设计成本核算系统时,制定转让定价时要提前综合考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征税的标准。

一方面,管理会计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以满足财务报告和税务要求;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也影响着税务筹划管理者在以管理会计为目的而进行的成本计算。

1.5企业并购中的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由中介机构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以及基金管理中。

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使买方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他们要购买的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情况。

在适当的合并和收购调查过程中,收购者专注于审查和确保采集目标对应于买方的价值和风险预期。

尽职调查包括法律、技术、人力资源、财务状况。

管理会计信息,如预算、预测及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分析,目前在尽职调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平的估值的需要来自管理报告系统对被收购的公司的正确认识。

合并收购的重点是针对被收购的公司的能力来编制未来净现金流量,进而产生前瞻性的会计信息。

有些财务分析如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预测、滚动预算等是基于实际数据的财务会计和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在数据上要保持时间同步性,这推动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处理上进一步融合。

1.6会计业务外包。

近年来,会计业务外包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跨国进行。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会计服务提供商能够通过互联网远程运行管理会计。

这不仅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更加集成,而且也推动了管理会计的标准化。

2会计外部环境影响。

2.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过程中是个关键元素,起着衔接、促进、催化、激发甚至动力的作用。

信息技术尤其是erp系统的运行使得管理者可以更加注重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并使生产有更好的预测,而不是依赖过时的计划。

通过数据通信、软件和数据库解决方案,信息技术以其操作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创建了一个信息环境,成为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会计信息载体。

数字化是促进当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

2.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里,本文主要讨论其中关于商誉减值、分部报告的要求所带来的影响。

2.2.1商誉减值测试。

商誉减值测试不是基于传统会计中对实际发生的交易的确认和计量,而是更多地立足于眼前,着眼于未来,基于对未来现金流的管理预测,是与管理会计紧密相关的。

现金流量预测应基于管理层对未来的充分准确的了解。

在一些行业,这种预估甚至可达到五年期,包括假设和估计。

这是由管理会计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

2.2.2分部报告。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披露有关的企业分部报告,将其财务信息告知股票市场。

准则要求公开的财务报告在其业务分类方式上,要采用类似于企业内部高管、董事会成员所使用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的分类方式。

原则上,分部报告要与公司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相匹配。

这是要求公司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信息制度结合,即管理会计的信息被要求在外部财务报告中使用。

分部报告的最终目的源于股东需要在他们做出投资决策时能够正确评估公司的价值。

分部报告增加了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协助股东评估公司增长的源动力和盈利能力。

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环境下,企业会有意地为编制分部报告而聚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分部报告的标准设置要求,致使企业在内部管理报告设置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即财务会计也激励着管理会计(内部报告做法)的变化,这是一种双向影响。

2.3竞争对手、客户和承包商的分析。

竞争对手在股票市场披露的财务信息,包括成本及财务构架特别是分部报告还增加了透明度,这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可以使用管理会计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公开的财务报告已经包含了具有前瞻性的财务信息,如无形资产(如商誉、专利、品牌价值和其他无形资产)的值。

有助于企业针对竞争对手做出战略决策。

例如,与定价相关的运营决策。

通常情况下,公司还会分析他们的客户的基本财务指标,进行客户分析、客户细分和客户生命周期规划。

同样,承包商和供应链中其他重要的业务伙伴也会被进行财务分析以作为运营决策的依据。

2.4金融市场的监管。

2.4.1利润警告。

公开上市的公司被要求不能有延误地披露盈利警告给股票市场。

利润警告表示先前公布的盈利预期已不再有效。

利润警告源自于管理会计提供的关键信息,如预算和特别滚动预测。

这些程序基于信息技术的辅助方差分析,用于跟踪财务预测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的原因。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编报利润警告的过程中紧密结合。

2.4.2会计期间。

上市公司被要求的财务报告使得管理会计采用了以财务会计时间跨度来作为规划和控制的期间。

这种时间跨度对齐的方式可能会无意间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趋于融合,但也会因此使得高管为达到某种短期财务结果,而使得公司在经营上采用一些短视的行为,放弃长远规划。

2.4.3外部财务分析师。

外部财务分析师的分析预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控制与管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外部金融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影响到公司预算编制。

内部预算编制的目标盈利水平直接吸收外部分析师报告。

但这种思维容易导致过分乐观的预算目标、延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或降低研发成本。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会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意或无意地共同作用的结果。

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七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1.影响企业所在行业的事项,包括财务报告实务、经济状况、法律法规和技术革新;。

2.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征和资本结构;。

3.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

4.企业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

注册会计师的着眼点应重视被审计单位管理高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比如公司的道德规范、管理层的经营风格、角色和职责划分的清晰程度,以及是否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审计委员会等。

(二)制定审计计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