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8:14:32 页码:10
2023年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模板10篇)
2023-11-12 08:14:32    小编:ZTFB

5.总结是对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和分析的方式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下面是一些美食制作的小技巧和窍门,希望能够让大家做出更美味的菜肴。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0xx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二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__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__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__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平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近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平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平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三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浙江天一阁。

导游词。

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

格言。

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

国学。

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平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近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平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平。

简历。

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了。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浙江宁波天一阁呢?那是因为浙江宁波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浙江宁波天一阁。但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西大门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

对联。

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这幅对联呢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经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问了两天。同时对浙江宁波天一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好了下面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到里面看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位人物呢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了。范钦生于1520xx年死于1585年,享年79岁,他是我们宁波人,曾经在朝为官,27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我们都知道以前的官呢分为武官和文官,那么在这里首先请大家猜一下,范钦到底是个文官还是武官呢?相信很多人都会猜是文官,因为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在这里造了藏书楼,其实范钦呢是武官,他的官隙遍步了近半个中国。而且最高的一次当上了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范钦生性非常梗直,所以在当官的时候经常会得罪一些人。其中有一次得罪了皇亲国戚武定候郭勋,于是郭勋就在皇帝面前参他,结果范钦就受了庭杖之责并且被污陷下狱。还有一次得罪了当朝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潘,严世潘本来要他父亲在皇帝面前参他,可是严嵩却告诉他儿子说范钦是个连武定候郭勋都不怕的人,如果我们再参他那不是让他出了名了,所以这件事就作罢了。后来范钦见朝庭里严嵩父子俩当道,朝政日费,觉得国家无望,于是就辞官回乡到这里建了这个藏书楼。好了范钦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这里呢有一块照壁叫做溪山逸马图。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八匹骏马在溪边媳戏,非常的生龙活虎。这块溪山逸马图呢是已故的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力作。我们可以用手去摸一下,猜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其实呢它是用我们海边的礁石磨成粉再加入粘合剂和墨汁堆塑而成的。整个照壁看起来非常栩栩如生,所以当年西哈努克亲王来我们宁波的时候就指名要在溪山逸马图前留影,说是要把这么好的佳作也带到他们的国家让他们的国人看看。好了,看完了下面的马我们再来看一下照壁的上面,在照壁的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谁呢?其实他们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好了,看完了这里再请大家跟我从这里的月洞门进去,去参观一下东明草堂。在月洞门上呢我们可以看到春随人意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由陈从周先生写的。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前面的这块照壁。在照壁上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非常奇怪的动物,在这里呢还是要请大家猜一下这个动物叫什么呢?很多人肯定会猜是麒麟,其实不是,这个动物呢叫做獬豸,是一只有龙角,牛嘴,狮身,鹰爪,马尾的动物。同时它是一种生性非常梗直的动物,是正义的像征,据说每当人们吵架的时候它总会出来顶那个坏人,所以在古代的朝堂后面总会挂着獬豸的图案,而且在以前执法官的官服前面也有獬豸图案,而且他们所带的帽子也叫作獬豸帽。而现在呢我们在一个地方的门口也可以看到獬豸,大家猜一下是在哪里呢?就是在人民法院的门口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好了,看完了獬豸呢请大家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的这些房子,这里呢就是东明草堂了,又称一吾庐,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那么为何要叫作东明草堂呢,因为东明是范钦的号,这里是范钦的地方所以就叫东明草堂,好了东明草堂我们就参观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跟我去下一站参观一下范氏故居。

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近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

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这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它是明朝嘉靖年间(1561-1566年)卸任官员范钦所建的藏书处,楼中摆放着古籍与书案,处处弥漫着厚重的书香气息。

博物馆其实是座江南园林,园区内的东园和南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假山、池塘、亭台等景致,走在古朴的砖木长廊内,感受清幽的环境。园内建有明州碑林,数百通石碑记载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还有书画馆,时常会展出天一阁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和名人雅士的书画佳作。

园区内另有天一阁建成之前的藏书处“东明草堂”、展示宁波民居建筑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范氏故居等建筑。而在麻将陈列馆中则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将牌,让你了解到麻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四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临安区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是韦陀菩萨的道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浙江天目山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

散文。

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

顺口溜。

:“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0xx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东天目山。首先。

自我介绍。

一下:我是东天目山景区导游某某。在接下去的的游程中,由我为大家作景区讲解。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忠心希望大家游程愉快。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可以及时向我提出,我将竭尽我的权利与义务为大家服务!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在东天目山景区的西入口(东入口)。在这里先向各位介绍一下东天目山风景区的概况。东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距临安市区25公里,东距杭州68公里,南距千岛湖163公里,西距黄山225公里,北与安吉、宁国(安徽)两县相毗。天目山,“凤舞龙飞,俯控吴越,狮蹲象踞,雄镇东南”,是大都会杭州的发孕地,由东西两山组成,两峰对峙,相距10公里,东天目高1479米,西天目高1506米,《山海经》里叫“龙首山”,又叫“浮玉山”。战国时开始有“天目山”的叫法,因两峰之顶,各有自然形成的一个水池,如两只眼睛仰望天空,所以叫“天目”。天目山属江南古陆,被视为浙西众山之祖。距今3.5亿年前,东天目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由火山喷发形成了天目山的主体。火山运动勾画出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运动则对天目山的主体进行了精心刻画,对岩石进行了解剖和搬运,雕塑出了天目山千姿百态的形体。天目山是长江和浙江(上游叫新安江,中游叫富春江,下游叫钱塘江,整条江叫浙江,浙江省以江命名)流域的分水岭,它构成了长江“金三角”的屋脊。天目山主长800公里,自浙皖地境进入后,在浙江境内留下长130公里、宽30公里的巨大脊梁,最后投入东海,又延伸到嵊泗列岛,最后没入太平洋深处。它的主要亲脉有:湖州的莫干山、池州的九华山、嘉兴的秦山、上海的松群九峰、无锡的惠山、锡山等。东天目山为道家“三十四洞天”,名字叫“太微元盖”,是道家名山,汉代道教大宗张道陵曾修道于这里,东晋那个写《抱朴子》的葛洪曾在这里炼丹;同时东天目山也是佛教圣地,自梁代志公法师开山以来,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东天目山历代以来有名的僧人很多,特别是唐朝代以后,名僧辈出,成为临济宗的中兴之地。据当地老人说,从前东天目山有“三宫六院”,宫指的是道观,院指的是寺院。现道观已无处可寻了,只有里村还可以找到紫阳宫的遗址,而寺院尚存佛教界名声很大的昭明禅寺。东天目山不仅具有灿烂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大自然更赐予了奇异秀丽的山水风光。在古代,东天目山有八景,我们叫老八景,它们分别是:仙峰远眺、云海奇观、经台秋风、平溪夜月、莲花石座、玉剑飞桥、悬崖瀑布、古殿栖云。现在的东天目山景区分五个区块,它们分别是:桃树湾度假区,我们叫它“休闲胜地”;东瀑大峡谷,我们叫它“山水画廊”;西瀑大森林,我们叫它“朝佛之路”;昭明大禅院,我们叫它“佛教圣地”;天目大仙峰,我们叫它“成佛之路”。在自然景观方面,东天目山主要表现在峡谷、瀑布、森林、云海。下面由我来引导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山水与人文之旅。各位游客,东天目山景区有两个入口,即东入口和西入口,东入口在上阳村,西入口在东天目村,我们现在从东入口进入景区。从东入口进入景区,我们首先要游览的是东瀑大峡谷。东瀑大峡谷的起点是龙王塘水库,终点是东崖瀑布,全程2.5公里。东瀑大峡谷是天目山脉中最为典型的峡谷。峡谷内茂盛的植物,遮天蔽日,原始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众多动2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动植物的家园。东瀑大峡谷引人入胜的是幽,最为赏心悦目的是水,一个又一个的水潭,一个又一个的瀑布,水与石在幽静的环境中组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美丽图画。水是峡谷中的灵魂,也是峡谷中的童话。

【龙王塘】中国叫龙王塘的地方很多,但这不妨碍这个小湖也叫龙王塘,东天目山景区有两个龙王塘,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另一个在西入口,我们姑且叫西龙王塘和东龙王塘吧。开发东天目山景区的高兴集团总部在余杭径山镇,有趣的是,高兴集团总部所在地也叫龙王塘。这是巧合还是天意呢?别小看东天目山的龙王塘,这个名字可是大有来头的。明朝刘伯温说中国地脉有南、北、中三龙,北龙在太行山,中龙在岷山,但不知道南龙在哪里。刘伯温用伏羲八卦测定方位,从通州驾舟渡海南下,到浙江海盐,开始看到群山,知道那是南龙的尽头,于是登陆往西走,最终认定南龙在天目山。《东天目山志》说“南龙之次有临安,其龙脉自天目山分入钱塘。”所以《山海经》称天目山为龙首山,首就是头,说天目山是南龙的头。因为天目山是南龙,所以东天目山用龙命名的地方特别多,龙王塘大概也是这样来的。

【大溪滩】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到达的地方叫大溪滩。也许有的游客会问,这里为什么叫大溪滩,我的回答也许会让您失望,这里自古就叫大溪滩,当地山民们世世代代这样叫下来,已经没人能说清这里为什么叫大溪滩了,就像没人能说清水为什么要叫水一样。我想,也许原先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溪滩吧?大溪滩是东入口景交车的终点站,也是景区滑道的下站。在这停车调头场的下方,有两个水潭,它们分别叫青龙潭、紫龙潭。请看对面的山,两山中间夹着的小山包,当地人叫紫龙筋。有龙吧?从大溪滩起,我们才真正开始了峡谷之旅。

【石敢当】前面的大石头叫石敢当。这块石头为什么叫石敢当呢?石敢当又是什么呢?上面雕刻或书写“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小石碑或小石人,一般立于居住的房屋前后、路巷岔口、村落周边、桥梁两侧、河道岸边,主要起驱邪作用。灵石崇拜是一种十分原始并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它形成于史前社会。石敢当就是灵石的一种。关于石敢当,有一个民间传说,康熙年间,好几任知县到临安县上任没有几天,就死在任上。一个姓黄的知县知道这事后,就带了一位风水先生一同到临安赴任。风水先生察明是县衙前山顶的一座宝塔之影正落在县太爷公座上面,前几任县令都因为不能经受宝塔的压力而死去。于是就在县衙前面立了块石碑,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从此之后,县衙每任县令都没出过事。石敢当又叫“泰山石敢当”,一般是一块石碑,而这里的石敢当是一块大石头。民间传说这块大石头是梁代志公法师从别的地方移来,用来镇山避邪,东天目山共有四块,东南西北各一块,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了这一块,不知另外三块在哪个地方。这块石敢当下面有个洞,穿越这个洞,可以避邪。各位游客,跟着我一起穿越洞穴吧。

【野马潭、野马瀑、猴子潭、猴子瀑】各位游客,前面的水潭叫野马潭,野马潭上的瀑布叫野马瀑。很多时候,包装豪华的不一定是好东西,大酒店里面的小吃不一定有原来的味道,就好像南京夫子庙的小吃,大店怎么都比不过陋巷。所以好的风景,经常是那些原始的、纯自然的,而不是那些人工做作出来的。这里是纯净与欢快的,水声阵阵中溪流从乱石中穿过,平缓处形成了个个的水潭,转折时留下个层层的跌水,激起的回旋像同一个个眼睛。这里叫野马潭,不是因为原先这里经常有野马出没,或者说是到这里来饮水,南方的深山老林里是少有野马的,那么这里为什么叫野马潭呢?传说刘伯温从东瀑大峡谷上东天目山时是清晨,走到野马潭处时,这里雾气正盛,就给这里取名“野马潭”、“野马瀑”。野马指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最早把雾比喻成野马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野马也,尘埃也”中的野马指就是雾。前面的水潭叫猴子潭,潭上的瀑布叫猴子瀑。猴子潭、猴子瀑名字跟东天目山多猕猴有3关。至今东天目山南麓还有条沟叫猴子沟。如今猴子没从前多了,但有时还能看到从山梁上呼啸而过的猴子。

【龙门瀑、三莲瀑】这个瀑布叫龙门瀑。为什么叫龙门瀑呢?您看,这个瀑布两旁的石头像两扇门,瀑布从两扇门中挂下,所以当地人叫龙门瀑。龙门,一般是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最狭窄的地方,也就是大禹治水时凿的龙门。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每年暮春,有黄鲤鱼,从大海以及其它河流,争相前去龙门。一年之中,能够跳过龙门的鲤鱼,只有七十二条。刚刚跳过龙门的鲤鱼,立刻就有云和雨相随,有天火从鲤鱼的后面烧它的尾巴,于是鲤鱼化成了龙。这里的龙门没有黄河的规模,但东天目山的水属长江水系,以前,就是下游没建青山水库前,春夏间的汛期,从长江、太湖溯流而上的鱼也是不计其数的,这些鱼是来产籽的。东天目山是道家名山,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龙门瀑,它可是个标志,是道家的标志,也就是说,从东入口进入东天目山,过了龙门瀑后,才算真正“入境”。这里所说的“入境”,意思是进入道家的神圣之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仙境。所以那些不计其数的鱼只要跳过这个龙门瀑,就算进入仙境了。至于跳过龙门瀑是否能成仙就不得而知了,就像我们经过龙门瀑进入道家神圣之地一样,当然,感受点仙气,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前面的地方叫三莲瀑,三莲瀑由比较平缓的三级相连的小瀑布组成,既相连,每级瀑布的浪花又像盛开的莲花,所以叫它三莲瀑。

【金蟾招宝】各位游客,大家看到前面那块立在溪边的大石头了吗?转到石头后面我们就会发现这块石头似乎像一种动物。像什么呢?(转到石头后面,即下山方向时说)是不是像一只蛤蟆?对,就是蛤蟆。我们叫它金蟾,黄金的金。大家看金蟾的形态,像不像一只招宝的金蟾啊?对了,这一景就叫“金蟾招宝”。金蟾原是修行多年妖怪,靠打柴为生的刘海用计收服了他,随后得道成仙,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他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那里,救济了无数穷人。人们尊敬刘海,感激他,称他为“活财神”。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海,就铸“金蟾招宝”这一形象。金蟾招宝摆在堂前、桌面等地方,取招财进宝的意思。这里的金蟾招宝不是铸造出来的,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见到它大吉大利。当地人说,用手摸一摸,回家有金屋。不信?摸摸看?说不定摸了后回家拣个金元宝呢,或者是股市牛气冲天。

【砥柱石】这块石头叫砥柱石。中流砥柱,这一。

成语。

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江河激流中的砥柱石一样。东瀑大峡谷的水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砥柱石巍然屹立不动,汛期的场景惊心动魄。

【江南榕柚、七姐妹与七兄弟、天目赤壁】大家请看,这石壁上的树根,我们叫它江南榕柚。榕树,桑科,常绿乔木。由于榕树根系发达,根部常隆起,并凸出地面,它的树冠如巨伞,因它的造型独特,令人们对榕树情有独钟。我们这块石壁上的树根,并不是榕树根,叫它榕柚是因为它的像榕树根。游道旁边的这丛树叫“七姐妹”,游客朋友们,再望前看,前面还有一丛树是五棵的,加上往七姐妹方向散落的二棵,刚好也是七棵,我们称它们为“七兄弟”。往七姐妹方向散落的二棵树,应该是走向七姐妹的。他们走过去干什么呢?求爱吗?这七姐妹是农家妹还是思凡的七仙女呢?当然这七兄弟应该农家的小伙子,是上山砍柴吧?他们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相遇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后来又怎么变成树了呢?有兴趣的游客可以编一个瑰丽的民间故事出来,也许您编的这个故事会一直流下去呢。这块巨大的石壁叫天目赤壁。大家听到“赤壁”二字,也许马上会联想到长江上的赤壁,还会想到一千多年前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那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赤壁因战争而闻名。天目赤壁是这个东瀑大峡谷里延绵几百米、高数十丈的一块绝壁。明朝4才子徐文长辅佐胡宗宪抗倭,后来胡宗宪遭到排挤,徐文长也随之落魄。徐文长游东天目山,正是他一生最失意的时候,当他走到这里时,仰头看了看这块很具气势的石壁,就对一同游山的人说,这块石壁应该叫“天目赤壁”啊。于是“天目赤壁”的名字就此诞生了。也许徐文长看着这块石壁时想到了赤壁之战,想到了雄姿英发的周瑜,想到了自已不能像周瑜那样壮志可酬。“天目赤壁”四个字,也许只是徐文长心中的一声感叹而已。

【金鱼试水、九子同心、乌龙潭】各位游客,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溪中的那块石头是不是像一条金鱼啊?像啊?呵呵!我们叫它“金鱼试水”。请看这棵树,叫九子同心。九棵树出自同一个根部,其实它只是一棵树。九,在中华民族的数字概念当中寓含多的意思,九子同心,就是众人同心。前面隐藏在树荫下的水潭叫乌龙潭。乌龙潭深不见底,从上看下去幽暗神秘,也许先人因为这样而叫它乌龙潭。不过乌龙潭名字的来源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原先,东天目山的二仙峰下有个黑驴庵,黑驴庵的开山祖师叫希都和尚,希都和尚有一头黑驴,驴脖子上挂一只铃铛,叫“响驴”。有一天,希都赶着“响驴”上山,走到现在这个地方,把“响驴”拴到树上,停下来歇息。这时,“响驴”莫明其妙地叫了起来,好像恐惧不安。不一会儿,风雷大作,一条乌黑的龙从下面溪中的水潭里钻出来向空中飞去。这件事传了开去,从此人们就把这地方叫“乌龙潭”。

【半壁江山】各位游客,这个地方叫“半壁江山”。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好几次南北分裂的局面,这种局面对于北方或者南方来说,都只是“半壁江山”。临安这个地名的沿革,就跟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局面有很大关系。三国时,孙权分余杭县立临水县,东晋永嘉南渡初,改临水县为临安县,取临时安定的意思,北宋靖康之难后,赵构在杭州建都,改杭州为临安,恢复临安为临水,南宋结束,杭州把临安这个地名还给了临水。南宋理宗嘉熙时,施枢任浙东转运司幕属,后来又任越州府(今绍兴)幕僚。施枢到东天目山游览,走到这个地方时,说右边的岩壁与山体浑然一体,而左边的岩壁只有孤零零的半截,只有半壁江山。施枢游东天目山后留下了一首诗,其中“乱石鸣滩溪过九,飞泉泻瀑堑分三”写的就东瀑大峡谷的景观。半壁江山是东瀑大峡谷内最幽的瀑布,也可叫“幽帘瀑”,与气势恢宏的东崖瀑布形成景观上的互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里也堪称东瀑大峡谷的半壁江山。

【毛竹林】过了半壁江山再往上走,就是毛竹林了。半壁江山幽静,而到了毛竹林就豁然开朗了。毛竹林,顾名思义就是有毛竹的林子。这里是个休闲场所,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喝口茶,然后观赏一下溪景、山景。

【石龙背】各位游客,这里叫石龙背。有多个驼峰或者说是波峰浪谷的石头造型像不像一条恐龙的背脊啊?这条石龙整个身子都埋在地里,而只露出它的背脊,是不是只看到冰山一角啊?有道是“观一斑而知全豹”,可以想像这条石龙有多大啊。从游道进入石龙背请小心滑倒,站在石龙背上看水时,请游客朋友保持离水二米的安全距离。

【双龙戏珠、石乱无章】双龙戏珠是东瀑水与西瀑水的交汇处。两条瀑布从各自的峡谷流出在这里交汇,是不是像两条龙啊?您看溪中有个小岛,那就是珠。双龙戏珠是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从汉代开始,双龙戏珠就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的像征。后来多用于装饰图纹,表现在建筑彩画和高贵豪华的器皿装饰上。双龙的形制以装饰的面积而定,如果是长条形的,两条龙就对称状地设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如果是正方形或是圆形的,两条龙则是上下对角排列,上为降龙,下为升龙。不管是何种排列,火珠都在中间,显示出活泼生动的气势。5游客朋友们,请看溪中。这里的乱石成群,毫无章法,我们叫它“石乱无章”,取“杂乱无章”谐音。这里地方瘦水期瘦骨嶙峋,丰水期会卷起千堆雪。

【迎客杜鹃】这棵从岩石上斜生到栈桥旁的植物叫天目杜鹃。您看她的姿态是不是在迎客呀?她仿佛在说,欢迎各位朋友光临东天目山!所以我们叫她“迎客杜鹃”。天目杜鹃,又叫云锦杜鹃、千花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主要生长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海拔600—20xx米的山间林中。它的高度能达到三至四米,花期5月,顶生总状伞形花序,一棵植株开花时呈千朵万朵景像,所以又叫云锦杜鹃、千花杜鹃。天目杜鹃喜温和气候,酸性土壤。

【孔雀开屏、龙凤呈祥】各位游客,这块岩岩叫“孔雀开屏”。您看,这块岩石上半部分被树遮蔽得小了,而下半部分呈扇形展开一直延伸到水边,像不像一只开屏的孔雀啊。会开屏的孔雀都是雄性的。孔雀开屏是用来求偶,吸引雌孔雀的注意的。每年春季,特别是三四月份,孔雀开屏最多。这只石孔雀开屏是吸引谁呢?雌的石孔雀?还是哪位漂亮的游客啊?呵呵。当然孔雀开屏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在孔雀的大尾屏上,有五色金翠线纹,其中散布着许多近似圆形的“眼状斑”,这种斑纹从内到外是由紫、蓝、褐、黄、红等颜色组成的。一旦遇到敌人而又来不及逃避时,孔雀便突然开屏,然后抖动它“沙沙”作响,很多的眼状斑随之乱动起来,敌人畏惧于这种“多眼怪兽”,也就不敢冒然前进了。这个地方叫“龙凤呈祥”,龙指的是蜿蜒奔流而下的溪瀑,凤指的是溪岸上斜生的树枝树梢,一条龙,众多凤显现出龙凤呈祥的意境。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种。画面上,龙、凤各居一半。龙是升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周围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游客朋友们,进入龙凤呈祥,我们仿佛走进了瑞云朵朵,一派祥和气氛的仙境,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祝福到东天目山来旅游的每一位游客。过了龙凤呈祥,离东瀑就不远了。

【济公井】这个潭叫济公井。为什么叫济公井呢?这跟济公的传说有关。当初杭州灵隐寺扩建需要木材,济公就到天目山来化缘,济公化到的木材不是雇人拉回去的,而是走水路的,这个水路不是通常的水路,而是地底下的水路。传说这个水潭就是水路的入口,杭州灵隐寺内的那口井就是出口。济公作法,木头从这个水潭中塞进去,就从杭州灵隐寺的井里出来了。这种运输方法比我们现在的还要先进还要有效啊。从那以后,这个水潭就叫济公井了。

【东崖瀑布】“千丈飞泉破碧空,白云堆里驾长虹”,这句诗是明代诗人罗万化描写东崖瀑布的。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从高高的悬崖上挂下来的瀑布就是东崖瀑布。东崖瀑布简称东瀑。我们一路而来的峡谷之所以叫东瀑大峡谷,就是因为峡谷的尽头是东瀑,东瀑是整个峡谷景观一绝,它与西瀑一起组成东天目山老八景之一“悬崖瀑布”。东瀑高达86米。左边的山峰叫香庐峰,右边的山峰叫龙须峰,东瀑从两峰之间的白龙池飞奔而下,玉珠飞溅,声如洪钟,气势非凡,很有银河落九州的气势;丰水期瀑布落势更是奔放,一泻而下,雷霆万钧,像万马奔腾,势不可挡。游客朋友们,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以资留念。在观瀑台上观瀑拍照时,请注意安全,不要离瀑布太近。

【杜鹃小径】各位游客,在欣赏完了气势恢宏的东瀑后,我们要走一段小径,这段小径通往西瀑大森林,通往索道下站。这段小径叫杜鹃小径,之所以叫杜鹃小径,是因为小径两旁的山坡上有许多千年天目杜鹃,春天,可以看到一丛丛像彩云像锦缎一样的杜鹃花,很是美丽。当然,这里也有杜鹃鸟,偶而也能听到杜鹃鸟的叫声。6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的位置在西瀑休闲小广场,海拔350米。西瀑大森林由西崖瀑布和万松林两部份组成,西瀑由多级瀑布组成,总落差达360米左右,万松林也叫万松岩,是长在岩石上的一大片原始森林。我们正对面看到的就是西瀑,左边的森林就是万松林,现在我们沿着瀑布往上走。

【人字瀑】这条瀑布叫人字瀑,因瀑顶岩石凹凸不平的原因,中等以上水量时瀑水会形成一个“人”字,因此叫它“人字瀑”。

【龙女瀑】各位游客,前面的这条瀑布叫龙女瀑,瀑布水清如玉,夏日仍旧冰凉冰凉,瀑下有潭,四周被岩壁包围。这里非常清幽,从远处观望瀑布,像一位素衣女子立于溪潭之中,因此叫龙女瀑,像小龙女一样。

【莲珠瀑】观赏了龙女瀑后,我们继续往上走,就到了莲珠瀑。莲是莲花的“莲”,珠是珍珠的“珠”。连、莲谐音,就是说,这条瀑布平常水流像连着的珠子那样往下挂。近代昭明禅寺主持妙明法师把“连”字改成了“莲”字,以含佛义。

【观音瀑】这个瀑布叫观音瀑,又称“小黄果树”,落差60多米,丰水期瀑宽达二十多米,落势奔放,雷霆万钧。福建武夷山龙川大峡谷中,也有个观音瀑,因整个瀑布的水流形成一个白衣飘渺、衣袂翩然的侧面观音像而得名,而这里的观音瀑,据当地人说,是南海观世音菩萨曾经在这里现身,普渡众生,后来才叫它观音瀑的。

【北斗七星、七星潭、七星瀑】各位游客,这沿路而上的七块石头叫北斗七星。之所以叫北斗七星,不仅仅是因为这七块石头的形态、位置像北斗星,更主要的是因为有个美丽的传说。先说说北斗星吧。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一颗是3等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叫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通过斗口的两颗星,也就是“天璇”和“天枢”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可以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认星歌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人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七星君是中国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他们分别是天枢星,又叫贪狼星;天璇星,又叫巨门7星;天玑星,又叫廉贞星;天权星,又叫文曲星;玉衡星,又叫禄存星;开阳星,又叫武曲星;摇光星,又叫破军星。传说,每年暮春是七位星君的休假期,到了这个时期,每当晴朗的夜晚,七位星君就从天上下凡来到人间,有一年他们降落到了东天目山,路过这里时,坐下来休息。这时,空中乌云集积,突然雷电交加,七位星君脸色聚变,匆匆升空。雷雨后,这里就留下了像天上北斗一样的七块石头,大家看,这石头北斗的斗柄是朝东的。至于为什么雷雨会使星君匆匆升空就没人知道了。因为这七块石头叫北斗七星,所以这个水潭就叫七星潭,这个瀑布就叫七星瀑了。

【西岭垂虹】西瀑从大仙峰与二仙峰峰顶峡谷流出,常有彩虹,桥架两峰,水经过白云窝,像紫色的长练飘然而下,飞溅起雪白的珍珠,绵延一万丈,瀑布到这里,窜入虹桥,狂欢而去。这景叫“西岭垂虹”。有一说法,就是眼前这座桥叫“虹桥”,虹桥是观瀑最佳的位置。

【梅公桥】各位游客,这座桥又叫梅公桥。为什么叫梅公桥呢?这得从东天目山用电说起。东天目山是临安最早用电的地方。郁达夫在1934年写了一篇关于东天目山的游记。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东天目山自己有发电机,装有寺内专用的电灯,这一点却有普陀的那个大旅馆似的文昌阁有点相像。”在三十年代的中国,电是稀罕的东西,不要说在山区见不到电,就是杭州、上海,点电灯也不是十分普及的。那么东天目山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说到那位大名鼎鼎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梅兰芳先生了。梅兰芳1932年秋到东天目山。在昭明寺得到方丈妙明法师的热情款待,使梅兰芳先生很是感激,于是他想为昭明寺办点实事。那天晚上,梅兰芳先生点蜡烛照明,不小心碰翻了蜡烛台,溅了身油渍,忽然想到了电灯。几个月后梅兰芳先生向昭明寺捐了一台美国进口的柴油发电机,就这样藏在深山里的昭明寺用上了电。隔了一年,郁达夫先生来东天目山游览,见寺内有电灯,也很惊喜,就把这事写进了文章里。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这位大施主,就把这座桥命名为“梅公桥”。这就是这座桥名字的来历。

【禅林古道】过了梅公桥,就离昭明禅寺不远了。现在我们所走的路是古道,我们叫它“禅林古道”。这条古道,从南朝梁代到现在已经有1500年历史了。从前的东天目山是从里村上山的,从里村至昭明寺有上山古道,所以自古以来里村就有很多人以抬轿为生,据里村人说,里村有十顶轿子终年抬游客上山下山。从昭明寺出来后,往梅家下山,所以通往梅家的古道是下山的路。从梅家有古道通西天目山。这条古道上曾走过多少僧人、多少香客、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已无法统计了,几百年前,一千年前走在古道上的人,早已离我们而去,而这条古道还在。几百后,一千年后,我们以及很多走过这条古道的后人,也会离更后面的人远去,而这条古道还会在。因此,这条古道是东天目山历史的见证。

【杉树王】各位游客,这棵树我们叫它“杉树王”。杉树属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3米,树干端直,树形整齐。这棵杉树年轮已超过千年,是东天目山为数不多的千年杉之一。清乾隆时的文元禅师,有次上山时路经杉树王,深深为树王峥嵘挺拔、气宇轩昂的神韵所叹服。禅师感叹自然造化后,坐在树冠下纳凉小憩。吸一口树香,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等禅师起身要走,拿取放在树下的禅杖时,不料那禅杖竟变得非常沉重,像牢牢粘在了地上,怎么用力也拿不起来。禅师就高声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怪,这样一念,禅师就轻松地拿起了禅杖。所以可别小看了这棵杉树王,当你在树王下休息后,拿不起东西时,就赶快念“阿弥陀佛”吧。

【守山神树】8前面游步道上一左一右的两棵松树叫“守山神树”。清朝末年,有一天,有个樵夫拿着斧锯来到这两棵松树下,要砍掉这两棵树用来烧碳。当第一斧子砍到左边这棵树上时,没发生什么事,但第二斧子砍向左边这棵树时,不知怎么搞的,没砍到这棵树,而砍到了自己的腿,腿上的鲜血溅到了左边这棵树的斧伤上,树的斧伤立即就愈合了。樵夫来不及包扎自己的伤口,倒头就拜,口中说:“不知是神树,冒犯了。”这件事传开后,从此再无人敢砍这两棵树。有人说,这两棵树是守昭明禅寺的神树。各位游客,东天目山绿树成荫,植物茂盛,空气中负氧离子高,是真正的森林氧吧。据科学测定,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高达3万,高于城市300倍。大家在这里登山游览,身体可能会有点疲劳,但头脑却十分清新,这就是空气负氧离子高的缘故。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大树全是柳杉。柳杉为杉科、柳杉属。别名:长叶柳杉、宝树、沙罗树、孔雀杉。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雌雄同株异花,为中国原产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柳杉以根皮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苦寒。可以解毒杀虫,也可用于治疗癣疮。成片的柳杉在其它地方的庙宇周围不多见,只有东、西天目山有大片的柳杉群存在。据当地人说,天目山的柳杉是从日本移栽过来的。在古代,东天目山与日本佛教界关系十分密切,常有日本僧徒到东天目山来求学。据说,日本佛教临济宗就是东天目山传过去的。在日本,柳杉是一种专门用来雕刻佛像的材料,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来中国求学的日本僧徒把柳杉树种作为一种礼品带到中国来是完全有可能的。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古寺名刹一般都座落在风景秀丽,古木参天的名山中,山因寺院而有灵气,寺因为山而闻名,两者相依,相辅相成,东天目也不例外。东天目山的佛教源远流长。建于东汉永平10年的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前来传教的两位僧人一位叫摩腾,一位叫竺法兰。据《佛藏宏明集》记载:“汉明帝永平中,摩腾、竺法兰以佛经西至天目。”由此可见,天目山的佛教,是西域佛教传入国内的同一时期传入的。上面的寺院叫昭明禅寺,分上下两院,我们现在要到的是上院。上院始建于梁大同年间,以后几度毁废又几度重建,目前的寺院是近些陆续恢复重建的,有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说起昭明禅寺,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人是志公禅师,另一个是昭明太子。志公禅师,原名志宝,传说是他母亲从鹰巢中拣来的,因此他的形体十分古怪,手无手掌,脚无脚板,手脚像两对鹰爪。宝志天生好静,喜欢盘腿而坐,一进寺庙,见佛就拜。京城有名的方丈悟玄大和尚见他法缘不浅,就为他剃了度。宝志跟着悟玄大和尚刻苦学习,潜心悟道,最终成了蜚声京城的大和尚,并收梁武帝为皈依弟子,成了梁武帝的师傅。梁天监七年,就是公元508年,梁武帝问志公:“国家有没有灾难?”志公用手指着喉咙和颈部不说话,暗示40年后梁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不明白,又问志公:“朕能活几岁?”志公默默地没有回答。一天,志公向梁武帝请求,离宫去东天目山修行,当时有个道士正要东天目山建道观,梁武帝让志公和道士各显法术,谁的标记先到,东天目山就归谁。于是道士放飞白鹤,志公掷飞锡杖,锡杖先到东天目山上空,一声巨响,锡杖掉到了东天目山峰顶。白鹤闻声,不觉一惊,收起翅膀,落在了附近另一座山上。锡杖掉的地方就是现在大仙峰,白鹤落的地方就是鹤山,鹤山脚下的村叫白鹤村。公元514年志公禅师以97岁高龄圆寂于东天目山。昭明,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死后的谥号,世称昭明太子。昭明太子,字德施,南兰陵人,梁武帝的长子,他小时候就很有才气,而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昭明太子对文学深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昭明文选》是中国古9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据说,昭明太子是在无锡顾山编的《文选》,就在顾山昭明太子遇见了慧娘,并一见钟情。等到《文选》编好,昭明太子终于要回京城去了。临别的马上,他说:“慧如,紫盖香车迎你回京。”慧如站在马下凄凄地望向他,无语凝噎。半晌才轻轻地取出一物放在太子掌心,说:“从前有个妇人滴泪成血,化做相思豆,如今我用一对红豆送君,如果君早日归来,我应当不会有这样的厄运,不然的话,日后望你见豆如见人吧。”昭明太子就这样离别而去,归来杳杳无期。果然不出慧娘所料,世事绝没有太子想的那样简单,他要娶她,遭到的何止一方责难?他是太子也一样,他大,大过平民百姓,大不过礼法森严如天。“宫门深似海”啊,慧娘相思成疾,当太子再来时,已经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太子并没有哀哭嚎叫,只是亲手栽下两颗红豆,黯然回京。回京后因落水受伤,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去世,年仅三十一岁。昭明太子种的两株红豆树,几百年后倏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唐朝诗人王维从江阴经过,见红豆树心里有所感触,写下了著名的《红豆》诗,流传天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昭明太子到东天目山来修禅应该在这件事之前。作为南朝梁武帝统治的区域,佛教圣地就数天目山了,“八方香客云集来,十烟火散江南。”昭明太子到天目山来修禅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现在人们流传关于昭明太子来天目山的故事,东、西天目留下了关于昭明的许多古迹。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就是昭明太子在天目山所作。原本长篇连贯的经文,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各段并补充浓缩精要的副标题。因为昭明太子来天目山像郁达夫说的那样“很有诗意”,所以《临安志》、《於潜志》(从前东天目属临安县,西天目属於潜县)都详细记载了这件事,结果搞得东、西天目都有洗眼池、分经台。分经台当然是分《金刚经》的,而洗眼池,据说是太子分经劳累造成双目失明,用池里的水一洗给治好了。昭明禅寺是太子去世后才赐名的。现分经台与洗眼池尚未开放,请游客们谅解。东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就像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一样。道场是佛教用语,它与根据地、领地、管辖区的意思相近。韦驮是护法天神,他手中的法器叫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专打妖魔鬼怪。天下的寺庙中几乎都供有韦驮菩萨,而且全是立像,唯独东天目山的韦驮是坐像,原因就是这里是他的道场。天下的寺庙里只有九华山没供有韦驮菩萨,据说,早先韦驮在地藏王手下当差,韦驮是镇魔降妖的主帅,他铁面无私,执法严明,凡是妖魔,必须打入地狱,而地藏王要把地狱中的罪鬼全部超度升天,并立下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样,一个要打,一个要度,经常闹矛盾,韦驮耐不住气,就自动离任而去,从此,九华山就再也看不到韦驮的像了。韦驮从九华山出走,到了哪儿呢?就是到了东天目山,后来东天目山就成了韦驮菩萨的道场了。历代天目山名僧都与皇家有密切联系,除了志公禅师外,有五代十国时的洪湮禅师、清顺治时的玉林禅师、清乾隆时的文元禅师,前两位是帝师,后一位是帝友,此外应诏进京赐号、赐袈、赐钵、赐东西的禅师还有白云禅师、中峰禅师、慧中国师、志逢禅师、东溟法师等不下几十人。1963年,海灯法师来到东天目山昭明禅寺,与仁善、益西等师徒三代相聚,在东天目山修禅习武,为东天目山留下了一段佳话。在我们右面的山上有个钟楼,原有铜钟一口,重达万斤,为梁代所铸。现在我们将看到的这口钟为清代所铸,钟上铭有“敕赐东天目昭明禅院”字样。也就是说,这口钟是清代皇上所赐,这也充分说明昭明禅寺与清王朝的关系非同一般。各位游客,昭明禅寺原为禅宗,是临济宗的中兴之地。现为净土宗,是当代名僧净空法师力荐的寺院。寺院为清静修行的地方,进入寺院后,请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僧人修行。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昭明禅寺。10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对东天目山景区游览就要结束了。其实东天目山很大,我们只是游览了目前已开发的区块,还有许多未开发的,但景色迷人的地方无法去游览,有些遗憾,不过留点悬念也是好的,这样才会有想像的空间,才会有更好的回味。欢迎大家再次来东天目山景区。对我的导游有什么不满之处,请您指正。祝大家旅游愉快,谢谢!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0xx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百子堂的旧址。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天目山。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来西天目山主持浙西行署第一次行政会议。周恩来与他会晤,共商国事。在百子堂集会上,周恩来向浙西临时中学的师生员工、行署官员、受训青年和即将到沦陷区去的工宣队员共1600余人作演讲,鼓舞浙西军民抗日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使西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救亡的中心。大家再往北看,那亭与碑就是临安人民政府为纪念周恩来在此演讲50周年于1989年3月建造的。碑正面刻着刘开渠先生题书的“周恩来演讲旧址”,背面碑文则记录了周恩来在此作抗日演讲的史实。这里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内有科教会场、教室、实验室、标本贮藏室,还有植物、动物、昆虫、综合等展厅,共存放天目山动植物标本万余件,土壤、古生物化石标本55件。它是展示天目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悠久的地质史的窗口。现在请大家进去聆听博物馆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小小竹筏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天目溪竹筏漂流位于桐庐县毕浦码头至冷坑一段长约5公里的水面,整个漂流过程约1个半小时。

天目溪,又称分水江。《水经注》曰:“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十余里中,积石磊坷,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辉……”天目溪素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之说。两岸山水相连,山峦叠翠,是天目溪风景最秀丽的一段。

游客置身筏上,悠悠荡荡顺流而下,时而穿涧过坳,山回水转;时而跌宕而下,破浪逐水。放眼四望,但见锦峰绣岭相映成画,蓝天白云倒影成像,水面上,成群的野鸭结伴嬉水,翩翩起舞;筏底浪花漱石,摇曳的水草、形态不一的鹅卵石清晰可见,花纹如斑马的鱼群衔尾浮游,为旅游者更添了一番野趣。沿途“二胡演奏”、“鱼鹰表演”、“沙滩烧烤”、“水中淘宝”、“激情浅水湾”、“珍珠滩嬉水”等一系列活动让人应接不暇,水枪、水瓢、船浆、脸盆,当我们挖空心思操起所有这些家伙时,我们已完全到了忘情的境界。一个个像鸬鹚一样,将天目溪的水轻松玩转。

皮筏漂流是天目溪上又一漂流项目。皮筏漂流不比竹筏漂流,没有筏工撑,全靠自己划桨,忽儿从急滩上箭射而下,如腾云驾雾;忽儿又缓涉浅滩,筏底与卵石相擦,好似陆地行舟,不时引来游客大呼小叫,发出阵阵笑声,尽享漂流之乐;不会划的,一路上任凭你把桨划得象关公舞大刀,皮筏仍在原地打转。不用担心,皮筏顺流而下,还是会漂到终点的。

大家好!今天,让我小单导游带大家去天目山游玩。

这儿就是天目山山脚下,上天目山走的全是一级级石阶,石阶又陡又滑,大家要小心,千万别摔倒了。

我们来到千丈崖了。大家看,千丈崖中怪石有很多,千丈崖自己也巍然耸立。这里的石阶也不同,更陡更窄更滑。它的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台阶,大家千万要注意,万一失足掉下去了,准要粉身碎骨。

走过了千丈崖,就来到了老殿。到老殿时,“七星亭”、“眠牛石”、“千丈崖”、“狮子岩”都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儿的景色十分壮观,空气也十分清新。不过大家要牢记,千万别乱扔垃圾,不然会破坏这美丽的景色。

到了,这里就是天目山的山顶——仙人顶。在顶上,如果是夏天,你也感不到炎热,只会感到凉爽。

在千丈崖的东边和西边都有一个天池。池中有许多怪怪的石头屹立在那,其中有一块石头上凿着“浮玉”这两个字,据说天目山的原名叫浮玉山,因为山顶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天池,天池在左右相望,终年相望,所以故称天目。

天目山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有空的话自己去细细游赏。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五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1982年天一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xx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9个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拟确定为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进行公示,其中,天一阁在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浙江天一阁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近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

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

格言。

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

国学。

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平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近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平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平。

简历。

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

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平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

范钦所收藏图书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特色。

由于一度位高权重,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这也是普通藏书家难以获得的。

在他解职归田后,便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

范钦最早的藏书楼名为“东明草堂”。

辞官归家之后,随着藏书的增多,亟需兴建新的藏书楼。

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

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

范懋柱辑《天一阁藏书总目》,序中提及“乾隆间诏建七阁,参用其式,且多写其书入四库,赐以图书集成,亦至显荣矣”。

1585年,范钦去世。

据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载,范钦去世前,将家产分为藏书和其他家产两部分。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的继承权,而继承了父亲收藏的7万余卷藏书,这也形成了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

范大冲在维系和补充天一阁藏书的同时,也建立了维系天一阁藏书的族规,规定藏书归子孙共有,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

这些制度在天一阁私藏时期(天一阁始建至1949年)一直保留,并得到历代补充。

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文光在天一阁前修造园林,用假山石形成“九狮一象”等动物形态,改善了天一阁周围的环境。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天一阁藏书最为丰富的时期。据考证,当时天一阁藏书达到5000余部,70000余卷,此后直到1949年,藏书几乎没有增加。

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范光燮破例帮助大学者黄宗羲登楼阅读天一阁藏书,使得黄宗羲成为第一个进入天一阁的外族人。

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赞扬范氏后人“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

天一阁因而提高了在学者中的知名度。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对著名学者开放,尽管获得这种机会的学者并不多。

1773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41种,数量上名列全国第二,但质量一流,包含大量珍本、善本。所呈藏书中,七分之五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六分之一全本抄入,但所有藏书未归还,使得天一阁藏书下降到4819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特颁谕旨,恩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且派遣杭州织造寅著前往天一阁了解建筑格局,并下旨仿天一阁建造文渊阁等“内廷四阁”,“阁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阁”,希望借鉴天一阁的设计使得《四库全书》能够安全保存。。乾隆四十四年六月,赐范家郎世宁刻《平定回部得胜图》十六幅。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再赐《平定两金川战图》十二幅。

1820xx年,范筠甫、范邦冉等范氏后人对藏书楼进行大修,更换砖瓦台阶,修葺假山,疏浚池水,同时修订天一阁管理制度,立下禁碑三种,条款十五项,严格保证天一阁图书“书不出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宁波府城陷落。英国占领军掠夺《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

至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

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盗贼乘乱盗取天一阁藏书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尽力购回。据薛福成命人所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至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共17382卷,《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20xx年,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与楼外盗贼里应外合,将盗走的天一阁书籍运往上海,在书店中出售,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巨资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

1933年9月18日,台风造成天一阁毁坏。在鄞县县长陈宝麟支持下,冯孟颛、杨菊庭等地方人士成立包含范氏后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将宁波府学内的尊经阁迁移至天一阁内,并将80余方碑刻移至天一阁后院,建立“明州碑林”。同时,在尊经阁西侧开辟千晋斋,将宁波学者马廉搜集的历代古砖和宁波城墙拆除后收集的城砖予以陈列。

1933年天一阁重建时,宝书楼藏书迁至范氏诒谷堂保存,政府派兵守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护天一阁藏书,天一阁经历了建成370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出阁。首批三箱书籍于1937年8月17日离开天一阁。

1939年1月5日,第二批明以前版本八箱也运离天一阁,运往乡间暂避。

1939年4月12日,先前运出的两批藏书和阁中剩余的藏书总计28箱,9080册,由鄞县政府加封,运往龙泉县后方,暂存于跶石乡,与浙江省图书馆的藏书一同隐蔽。抗战结束后,这批藏书被运往杭州,直到1946年12月16日,天一阁藏书方才运回阁中,并于次年3月1日至3日进行了天一阁建成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

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浙江宁波市月湖之滨,是一座由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景区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为3.1万平方米,因馆内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古籍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成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级人文旅游胜地,成为浙江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木结构大门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古建筑,门厅外侧有一匾,书?南国书城?四个字,这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1962年所书。大门两旁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犹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于1981年到访浙江宁波天一阁时留下的墨宝。此对联书体为钟鼎文,上联意为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历史悠久,以后还将长久的留存下去,下联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之后的感慨。

范钦从青年时代起就有志于藏书,经史百家兼收并蓄,但是较有规模地进行收藏应该是在他致仕回乡之后,范钦号东明山人,故此归里后初建的藏书楼以他的号命名为?东明草堂?,这只是早期的雏形,收藏有限,规模和保管条件均不理想,因此他把建立家族藏书楼作为自己解职归里后的第一要务来考虑。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造约从嘉靖四十年(1561年)开始,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最丰时达到7万余卷,为了防止藏书的失散,范钦和他的后代是颇费苦心的,藏书楼建成后,范钦因古人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便引以为名,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免遭火灾。他去世前,又嘱咐子孙:?代不分书,书不出阁?。遵从他的遗训,后代曾制定过严格的藏书楼族规。

然而,四百年间,浙江宁波天一阁历经浩劫。几经浩劫至1949年已减少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一万七千卷。1949年以后,浙江宁波天一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人民政府设立了管理机构,多次拨款维修缮饰,使浙江宁波天一阁百废待兴,生机勃发,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如今,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藏书已增至30万卷,成为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

范钦铜像后面是气势非凡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的力作,馆内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图上八匹骏马在溪边嬉戏嘶鸣,栩栩如生,有很强烈的立体感。雕塑的工序快捷但又复杂,曲线明朗、立体,泥土中掺杂环氧树脂又起到坚固的作用。可惜,这样的传世佳作现在已不多见了。

这座清代建筑,是浙江宁波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之所以取名为东明草堂,是因为范钦号?东明?。据说当时随着藏书量的增加,东明草堂已容纳不下更多的书籍,另一方面怕住宅区引起火灾要涉及只一墙之隔的草堂,于是范钦决定重新建造藏书楼,使书籍得到永久的保护。此后,东明草堂便作为范钦的私人会客室。

正对东明草堂的围墙上又是一幅堆塑作品:?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据说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追随在中国首任?大法官?皋陶左右,能辩明善恶忠奸、是非曲折,遇到不平,则用角抵之,是最好的法官助手。它是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东厅,是其家族的生活区域,故居处于高墙围绕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外,让生活区域和藏书区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作出的精心安排,走进范氏故居,我们看到的是范钦70寿辰的画像,根据他所穿官袍补服的图案断定为三品武官的着装。这是范氏世系表。范宗尹为迁甬落户的第一代,范钦是范氏的第十六世子孙,生有两个儿子:范大冲和范大潜。范钦临终前立下遗嘱:代不分书。于是将遗产分为两份:白银万两和一楼藏书。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所有藏书,并继续完善藏书制度。致使藏书历经十三代相传保存至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范钦曾立下许多严格的家规制度,如?烟酒切忌登楼?,?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外放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这种互相制约的做法,防止了个人占有和轻易许诺外人入阁,避免了书籍的分散和流失。也是藏书能历经四百余年的重要原因。

为使游客对藏书楼有直观的印象,利用范氏故居的狭小空间我们将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布局恢复至此。书楼的中上方悬挂一匾,?宝书楼?三字为明代浙江宁波郡守王原相所书。整个房间以书橱的形式相隔成六开间。书橱前后都有门,起到通风祛霉的作用。?宝书楼?匾下方的书橱与众不同,不但体积比众多的书橱大,且外观绘有两条龙纹,原来公元1772年清乾隆皇帝要修编四库全书,范氏八世孙范懋柱进呈了638种珍贵的典籍,乾隆帝为嘉奖浙江宁波天一阁,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又赐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各一套。不但如此,为庋藏四库全书,乾隆帝又特命杭州造织寅著来察看浙江宁波天一阁,开明丈尺,绘图呈览。仿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形制建造了七阁。由此,使浙江宁波天一阁名满天下,盛誉海内。

范钦辞官归里后全力投入到藏书的搜集和整理,随着藏书的不断增多,也为了远离火源,使藏书得以永久保存,范钦曾动了不少脑筋。他总结并借鉴了历代藏书楼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离他家不远处的丰坊万卷楼不慎失火,触目惊心,教训深刻。因此,他首先注意书楼的防火安全。于是便有了独立收藏书籍的楼阁—浙江宁波天一阁。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造约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开始,至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

有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命名的由来,虽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从众多文人的传记及乾隆皇帝的御笔中,得以知晓浙江宁波天一阁命名的由来及藏书楼格局的独特之处。据说范钦是受到元代文人揭文安公所写的《龙虎山天一池记跋》影响,取其四字:天一生水。而?天一生水?之说在我国最早的占卜学说《周易》(又称《易经》郑康成注)里便有注解:?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这阳五行之说颇为玄奥,一般人不易理解。后人便把它概括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此种说法最早见于高宗弘历的《文源阁记》,其记云: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浙江宁波天一阁为巨擘,因辑《四库全书》,命取其阁式,以构庋贮之所。既图以来,乃知其阁建明嘉靖末,至于今二百一十余年。虽时修葺,而未曾改移。阁之间数及梁柱宽长尺寸,皆有精义,盖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从《文源阁记》中不难看出乾隆皇帝为庋藏《四库全书》对二百余年前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大加赞赏。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七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_,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八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这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它是明朝嘉靖年间(1561-1566年)卸任官员范钦所建的藏书处,楼中摆放着古籍与书案,处处弥漫着厚重的书香气息。

博物馆其实是座江南园林,园区内的东园和南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假山、池塘、亭台等景致,走在古朴的砖木长廊内,感受清幽的环境。园内建有明州碑林,数百通石碑记载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还有书画馆,时常会展出天一阁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和名人雅士的书画佳作。

园区内另有天一阁建成之前的藏书处“东明草堂”、展示宁波民居建筑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范氏故居等建筑。而在麻将陈列馆中则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将牌,让你了解到麻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平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近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平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平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近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

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这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它是明朝嘉靖年间(1561-1566年)卸任官员范钦所建的藏书处,楼中摆放着古籍与书案,处处弥漫着厚重的书香气息。

博物馆其实是座江南园林,园区内的东园和南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假山、池塘、亭台等景致,走在古朴的砖木长廊内,感受清幽的环境。园内建有明州碑林,数百通石碑记载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还有书画馆,时常会展出天一阁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和名人雅士的书画佳作。

园区内另有天一阁建成之前的藏书处“东明草堂”、展示宁波民居建筑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范氏故居等建筑。而在麻将陈列馆中则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将牌,让你了解到麻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__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__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__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平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近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平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平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了。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浙江宁波天一阁呢?那是因为浙江宁波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浙江宁波天一阁。但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西大门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这幅对联呢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经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问了两天。同时对浙江宁波天一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好了,下面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参观一下。

讲解1.天一阁概况,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天一阁了。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四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那么为何要取名为天一阁呢?那是因为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天一阁。但是现在的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天一阁的西大门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这幅对联呢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经在天一阁访问了两天。同时对天一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好了,下面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参观一下。

讲解2、前庭,东明草堂。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到里面看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位人物呢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了。范钦生于1520xx年死于1585年,享年79岁,他是我们宁波人,曾经在朝为官,27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我们都知道以前的官呢分为武官和文官,那么在这里首先请大家猜一下,范钦到底是个文官还是武官呢?相信很多人都会猜是文官,因为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在这里造了藏书楼,其实范钦呢是武官,他的官隙遍步了近半个中国。而且最高的一次当上了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范钦生性非常梗直,所以在当官的时候经常会得罪一些人。其中有一次得罪了皇亲国戚武定候郭勋,于是郭勋就在皇帝面前参他,结果范钦就受了庭杖之责并且被污陷下狱。还有一次得罪了当朝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潘,严世潘本来要他父亲在皇帝面前参他,可是严嵩却告诉他儿子说范钦是个连武定候郭勋都不怕的人,如果我们再参他那不是让他出了名了,所以这件事就作罢了。后来范钦见朝庭里严嵩父子俩当道,朝政日费,觉得国家无望,于是就辞官回乡到这里建了这个藏书楼。好了范钦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这里呢有一块照壁叫做溪山逸马图。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八匹骏马在溪边媳戏,非常的生龙活虎。这块溪山逸马图呢是已故的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力作。我们可以用手去摸一下,猜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其实呢它是用我们海边的礁石磨成粉再加入粘合剂和墨汁堆塑而成的。整个照壁看起来非常栩栩如生,所以当年西哈努克亲王来我们宁波的时候就指名要在溪山逸马图前留影,说是要把这么好的佳作也带到他们的国家让他们的国人看看。好了,看完了下面的马我们再来看一下照壁的上面,在照壁的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谁呢?其实他们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好了,看完了这里再请大家跟我从这里的月洞门进去,去参观一下东明草堂。在月洞门上呢我们可以看到春随人意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由陈从周先生写的。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前面的这块照壁。在照壁上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非常奇怪的动物,在这里呢还是要请大家猜一下这个动物叫什么呢?很多人肯定会猜是麒麟,其实不是,这个动物呢叫做獬豸,是一只有龙角,牛嘴,狮身,鹰爪,马尾的动物。同时它是一种生性非常梗直的动物,是正义的像征,据说每当人们吵架的时候它总会出来顶那个坏人,所以在古代的朝堂后面总会挂着獬豸的图案,而且在以前执法官的官服前面也有獬豸图案,而且他们所带的帽子也叫作獬豸帽。而现在呢我们在一个地方的门口也可以看到獬豸,大家猜一下是在哪里呢?就是在人民法院的门口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好了,看完了獬豸呢请大家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的这些房子,这里呢就是东明草堂了,又称一吾庐,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那么为何要叫作东明草堂呢,因为东明是范钦的号,这里是范钦的地方所以就叫东明草堂,好了东明草堂我们就参观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跟我去下一站参观一下范氏故居。

讲解3、范氏故居(展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范氏故居原来是范钦的后人住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司马第三个字,司马是范钦曾经当过的一个官。我们再来看下这里,这里呢有堵非常高的墙,是用来防火的,所以也叫做防火墙。在防火墙的两边一边是范氏故居一边是藏书楼,范钦把生活区与藏书区隔开来,那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藏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范钦的用心良苦。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去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挂了一副图画,上面的人物就是范钦了,在图像的旁边放了他当时所穿官服的复制品,在官服上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缝了只兽类,这呢也说明范钦是个武官,因为文官衣服前是缝禽类的。下面请大家跟我到这边看一下,这个是范家的系氏表,旁边挂着的都是对天一阁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如范光文,范大冲等等。范钦总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范大潜,而小儿子就叫范大冲。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的时候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成了两份,一是白银万两,二是全部藏书。而范大冲体察老父亲的心情,决定“代不分手,书不出阁”。于是就继承了全部藏书,而范大潜的媳妇就拿走了白银万两。范光文呢对天一阁也做出重要的贡献,天一池里面的九狮一象假山就是他建造起来的。除了这些以外呢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也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禁约,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另一边看一下。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挂了许多牌子,这些就是天一阁的禁约了,有烟酒切忌登楼,女不上楼,书不出阁,外姓人不准上楼看书等等,这里我们看到的这些禁忌牌当时就是挂在藏书楼楼上的。好了下面再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去参观一下下一个陈列室。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里其实就是范钦藏书楼的一个缩影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宝书楼三个字,这三字是由原来明朝的郡守王原相写的。在这里存放的书籍都是范家保存下来的登科录和地方志,大家可以看一下。在书橱里面呢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小布袋,面放的呢其实是用来防虫的芸草。(好了,下面请大家跟我从这边出去。)。

讲解4,藏书楼。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宝书楼了,宝书楼是清代留下来的木结构古建筑,我们所说的天一阁有四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指的就是这里了。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一座两层的木结构建筑,在天一阁的楼上呢它只有一个通间,而楼下却有六间。为何会这样呢这和天阁名称的由来有关,请大家抬头在上面的扁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写了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于是费尽了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了“天一阁”,同时楼上取天一之数而楼下取地六之数,也是为了防火。现在请大家抬头来看下这里的天花板,上面呢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是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水,我们再来看一下屋子里面,中间的这个人就是范钦了,这里呢还挂了一些以前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房子,其实这都是各个地方的一些藏书楼,有北京的,杭州的等等,但是我们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些藏书楼的建筑结构都和天一阁一样。那是乾隆皇帝为了表扬天一阁在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做出的贡献,于是就下令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都要仿造天一阁的样子建造。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这个水池呢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同时天一池里面的水呢是和西边的月湖相通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假山,这些假山呢是由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建造的,叫做九狮一象。大家不仿来找找看,看一下哪几只是狮子,哪只是大象。或是看一下自己能不能找出九只狮子。其实这里除了九狮一象外,还有另外一个景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了,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景色现在已经看不太清楚了。下面请大家沿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看一下那块石头像什么?对了像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其实呢她叫钱秀云。据记载以前宁波有个知府叫邱铁卿,他有一个内侄女叫钱绣云,钱秀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才女,为了上天一阁看书,就托邱太守为媒嫁给了范家的后人范邦柱秀才,结婚后钱秀云非常高兴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上天一阁看书了,可是范邦柱却告诉她说天一阁有女不上楼,书不出阁的规定,钱秀云听了后非常失望最后就郁郁含恨而终了,据说后来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护着天一阁。从这件事情上呢我们也可以看出天一阁的禁约确实是非常严格的。好了看完了藏书楼请大家跟我从这边走,我们再去其它地方参观一下。

讲解5、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尊经阁,明州碑林和千晋斋。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三层歇山顶的建筑就是尊经阁了,尊经阁里主要收藏的一些皇帝御赐的书籍,十三经以及儒家等等,而现在看到的这尊经阁是在1935年的时候从别处移建过来的。现在我们再看下这边,这边有很多石碑,这里也有一个名称叫做明州碑林。明州碑林和尊经阁一样也是从别处移建过来的。那是在1933年的时候天一阁受到台风袭击严重受损,而天一阁的后人又没能力重修,所以在宁波地方人士的帮助下,建立了天一阁重修委员会,经历了三年,从别的地方移来了很多建筑,这才建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一阁。而原来的天一阁却只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和宝书楼三部分组成。好了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明州碑林,现在呢这里总共有173块石碑,那么为何要叫做明州碑林?这些石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石碑呢是在原来宁波拆城筑路的时候出土的,因为宁波在古代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明州,而这些石碑是在明州出土的所以就叫做明州碑林了。在石碑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字,但是仔细看这些字又都写的非常工整,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工匠们在刻这些石碑的时候是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当年随着石碑的出土呢,还出土了许多砖块,那些砖块呢现在被陈列在天一阁的千晋斋里面,下请大家跟我去看一下。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时就是千晋斋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上面的这块匾额,千表示数量,晋表示时间,现在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看一下,这里呢就是千晋斋的第一展厅,里面放的就是宁波拆城筑路的时候出土的一些汉晋以来的古砖,那么这里的砖呢原来都是北京大学里的马廉教授赠送给天一阁的,当时有一千块左右,但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被毁掉了,而这里的砖块也只剩下了现在的五百块左右了。现在呢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看完了第一展厅,现在请大家跟我去第二个展厅里看一下,这里放的是一些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书籍,天一阁原来有藏书7万余卷但是经过了多次浩劫之后就只剩下1.3万余卷了,后来有许多私人藏书家纷纷把自己的藏书捐给了天一阁,所以到目前为止呢天一阁里面的藏书已经有30多万卷了。

好,我们再去看一下最后一个展厅,这里呢写的都是历代登上过天一阁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我们都知道天一阁的族规非常严,其中有一条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族规虽严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看书的是黄宗羲。当时黄宗羲由于他的道德、学识和气节非常受到人们的敬佩。后来在范友仲的帮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黄宗羲在天一阁看了一天的书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同时也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写了目录,同时从他之后呢又有很多外姓人登上了天一阁看书。好了,下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

讲解6、东园(明池,百鹅亭),凝晖堂。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经过月洞门呢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有一片很大的园林,这里就是天一阁的东园了。在旁边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山水树林,环境非常的好。可以看出这个园林呢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些亭子,铁牛,石老虎等等这些呢都是从别的地方移建过来的。我们再来看下这边,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水池叫做明池,那么为何这里要叫做东园和明池呢。因为东明是范钦的号。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叫做东园和明池。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下这里,这里呢有个非常漂亮的亭子,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亭子是榫卯结构的,顶部都可以拆卸下来,所以当时就是把它们全部拆下来才移到这里来的,可惜在当时搬过来的时候有的地方还是有点损坏了。但是介意大家不要在这拍照,因为它原来是一个祭祀用的亭子叫做百鹅亭,为何叫做百鹅亭呢,那是因为以前的时候祭祀祖宗要杀一百只鹅,所以叫做百鹅亭。

现在我们再到前面的凝辉堂里去看一下。里面收藏了许多有名的石刻。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块,这块就是天一阁的镇宅之宝神龙本兰亭集序了,他是唐代神猪年间遗留下来的。在旁边呢还有许多有名的石刻,如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文章,还有薛氏父子的千字文等等。这些石刻呢都是拓本,什么是拓本呢就是为了更好的保存一些有名的文章,而它们贴在石头上然后按照上面的字一一刻下来。而这里所收藏的石刻也都是按照那样的方法刻成的。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一下。

讲解7、麻将馆。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麻将馆。这里呢就是麻将馆了,麻将呢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叶子戏,后来由宁波人陈鱼门整合发明了新的种类麻将,麻将呢原来叫做麻雀,但是按照我们宁波方言来读叫做“麻将”,所以就叫麻将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我们都知道宁波是个沿海城市,所以在麻将牌里面很多牌都是与海有关的。如筒子,象征着船上装食物用的木桶,索子象征着船上面的绳子和鱼网。再比如说东南西北中发白。东南西北是象征着船对风的敏感,中象征着船上面的围杆,发是指渔民们对财富的渴望,都希望出船后能满载而归,而白呢就是指船出海后碰到大风浪颗粒无收的回来白白出去了一趟。这边呢还有块陈鱼门的简介,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请大家跟到对面的这个陈列馆里去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呢有许多麻将,其实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每一副麻将都是不同的。因为它们都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里收集过来的。好了,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里的三缺一,中间这位人物就是陈鱼门了,而旁边的两位一位是美国人,一位是日本人,这里呢还有个空位,大家可以去坐一下和陈鱼门合下影也可以去摸一下牌,说不定回去之后打起麻将来就会非常的顺手了。这家麻将馆呢是全国唯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陈列馆,这里收藏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麻将牌。现在请大家看下整个院子,我们可以发现整个院子里的地板,墙壁,也都是用麻将牌镶嵌而成的。好了最后我们再来看下这里,这里有两根柱子上面写了一幅对联,叫做:世事沉浮中发白,人情冷暖马牛风,筒来索去犹半日,黎横月落不曾知。这副对联呢形象的描写了打麻将时人们的心态。

讲解8、花轿厅,秦氏支祠,南园。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花轿厅、秦氏支祠和南园。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漂亮,非常富丽堂皇的花轿,这个轿子呢叫做万工轿,它是我们宁波花轿的典型代表,那么为何要叫做万工轿呢?据说造这么一个轿子,当时要花一万个左右的工人来做,所以就取名为了万工轿。好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氏支祠。我们先来留意下秦氏支祠的支字,按理说呢应该是之乎者也的之,那么为何变成分支的支了呢,那是因为这里的主人叫做秦君安,他是秦家第三房所生的儿子,所以在秦家没有什么地位,当时他要在这建个祠堂,秦家人不同意,所以他建的祠堂就取名为了从秦家分支出来的祠堂——秦氏支祠了。在这里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富丽堂皇的戏台,由于这个戏台是祠堂里的戏台,所以戏台前面是过世的祖宗们看戏的地方,中间不能站人,而人们看戏一般是站在两侧的。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秦氏支祠非常的富丽堂皇,我们可以猜一下当时建造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当年秦君安建造这个祠堂的时候花了20多万银元,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呢?有1780多万。当时这里呢在外面都涂了一层铂金,非常的昂贵,但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很多都被毁掉了,所以现在外面都是用朱金木漆漆上去的。好了,这里呢我们主要来留意一下戏台的这个顶,这个顶呢叫做鸡龙顶,因为它的形状像我们宁波当地关鸡用的鸡笼子。这个顶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扩音的作用,因为在以前的时候没有麦克锋,所以上面的人唱戏就靠个顶来扩大音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是扩大空间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古代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武戏就得在上面翻跟斗,如果上面的顶是平的话就很容易碰到,所以就造成了这样,起到了一个扩大空间的作用。那么看完了这里呢我们再到后面看一下,这里呢也是秦氏支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被改成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馆,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天一阁的最后一站南园,在南边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建筑,那里呢是抱经厅,在中间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水池,水池里还有假山,天一阁水池里的假山呢基本上都是用海边的礁石堆砌而成的,而这里呢却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所以这也是南园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在水池的北面还有一个建筑,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叫做水北阁,因为在水池的北面所以而得名,但是现在呢已经改建成了中国现存地方志陈列馆了。在天一阁藏书里呢有两种书非常有名,一种是登科录,就是历代kao生们的资料。另一种就是地方志了,地方志又称志书,是记录各个地方风土民情,习俗礼仪,饮食特产等的一种书。所以如果你要到哪去旅游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以及当地人的风俗人情的话,去找一下那个地方的地方志看一下就会知道了。那么这里呢现在正是存放着各个地方的地方志,很多地方的地方志在这里都能够找到,比如说上海,海南,云南等,到目前为止呢这里已经收藏了6730多册了。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全部参观完了,下面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出去。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近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

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近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

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讲解1.天一阁概况,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九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浙江天一阁博物馆。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来宾: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月湖之滨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天一阁的西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对清代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是清代的时候,浙东工匠的作品。它们原本守护的是寺院,“下岗”后“再就业”,来到了这里。后面的木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单体,1980年迁建过来的。平面三开间,硬山式屋顶,五层马头墙。

请各位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在1962年的时候所写的。这个匾额所用的字体是隶书。由于宁波在中国的南方,故城“南国”。“红豆生南国”,书乃读书人的相思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为南国也是十分恰当的。“书城”的意思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一座为书的安全而筑的城。

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

对联。

: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当代版本目录下泰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1981年78岁时专门为天一阁书写的。用的是“钟鼎文”。所谓“钟鼎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的华夏先民刻在青铜器如钟、鼎之类上的文字,说他是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似乎更确切一些。这幅对联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时间悠久,藏书规矩、藏书精神可师可法。下联说到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在清代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破例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人,后来应天一阁传人的请求写国一篇专记《天一阁藏书记》,落笔就写了四个“难”字:“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后面的一副对联则为近代文学家、原文化部部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

请大家抬头,上面还有一块匾额,“天一阁”,这个匾额的字体是楷书,没有落款。据天一阁人讲,是从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一个字一个字挑出来,并做技术处理。

范钦铜像、溪山逸马图(这一段对范钦仅做简单介绍,具体的可以选择在车讲完成)。

进门后请大家往后看,这幅对联: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是由宁波本地的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在1963年提写的。看完这幅对联,请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个铜像。这个铜像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宁波鄞县人。他年幼时并不聪明,但在祖父和叔父的教诲和熏陶下,自幼苦读四书五经及名家书籍。家族中没有的书,他就到各藏书家那里去翻、去借、去抄。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求学,23岁时首次去杭州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27岁进京参加会试,中了贡士,在殿试中入选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列三十八名。

范钦中进士后不久,就出任湖广隋州知府,属一级地方长官,在这等级制度森严的明朝是较少见到的。此后,范钦到处做官,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直到明嘉靖三十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辞去官职,回到宁波。范钦的官宦生涯,为他的藏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铜像后面照壁上的这幅图,叫做溪山逸马图。画面高2米,长4.9米,是一幅堆塑作品,是已故宁海籍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堆塑作品。据说这种堆塑是用蚌壳灰、稻草灰和泥等堆塑刻画出来的,非常繁琐复杂,十分精巧。我们仔细看这幅作品,八匹骏马在溪边休息,形态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觉得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天一阁的堆塑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胡善成先生的力作。这幅溪山逸马图,一下子把人们的视线紧紧锁定在这好似无意间安排的审美空间内,避免了南北两侧视线内高大建筑对小庭院的压迫感,构思之精妙由此可见一斑。1983年3月23日,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天一阁时,大大夸赞了这个堆塑作品,不止合影留念,还用自己带的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10多张照片带就去留作纪念。现在请大家往上看,跳斗上还雕有“三国演义”等戏剧人物。参观完这块照壁后,我们从旁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参观。门楣上的“春随人意”四个字著名的绍兴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题写的。

东明草堂。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照壁,也是胡善成老先生的堆塑作品,有人说是四不像,有人说是麒麟,天一阁人说是“獬豸”。据史书记载,獬豸是头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辩是非曲直,看到人打架什么的,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古代各朝的执法官员的衣服上也绣有獬豸的图案。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这个叫做东明草堂宅子,原是范氏司马第前宅的中厅和主客厅,因范钦自号东明,所以称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原建筑是五开间,但是已经被毁。现在的建筑是由清代道光年间的木结构房子于1980年改建而成的,面阔三间,单层硬山式建筑。东明草堂是范钦早年的藏书楼,后来藏书越来越多放不下了,就建造了真正的天一阁宝书楼,这里就成为了会客厅,现在主要用来接待一些重要领导。

范氏故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宅子,是范氏故居,是范钦宅地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去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在进入故居之前,我们看到的这幅对联“佳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是凡是后人范永祺所写的,从这个对联中,可以看出他的自豪、自足、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范氏故居,左边主要是一个藏书楼的“情景再现”,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右边。这里有三个人物,涉及到了一个典故。话说当时80岁高龄的范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把大儿子范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为了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一座楼和一楼藏书,让他们挑选。儿子范大冲善解父意,选择了全部藏书,并表示愿意再投入,以增加藏书并保护和修缮好天一阁。也是从范钦的这一次分家产开始,天一阁的藏书制度更加严格,制定了很多的规范,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女子不得登楼等等。关于这个女子不得登楼,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我们稍后再讲。

宝书楼(天一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藏书楼,天一阁,也叫做“宝书楼”,是范钦存放书籍的明代老房子。这是一座重檐硬山顶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空气流通。六开间的西间安排上下行走的楼梯,东间楼下放杂物,楼上空着,用来隔潮,因为宁波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际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保存藏书非常不利。楼下其余房间当初是用来会客的,现在中间放的是范钦的铜像。而楼上中间的四间便是真正的藏书之地。六开间的房屋格局比较少见,因为中国传统的房屋讲究的是对称,以中堂为轴,两边对称,因此间数为奇数而不是偶数。

天一阁的这个“天一地六”的模式,在清代的时候,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垂青,指令收藏四库全书的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等七处藏书楼,都要仿照天一阁的式样和结构建造。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天一阁会叫做天一阁呢。关于天一阁的命名,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范钦在读书时看到《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受启发而设置了这座楼,并取名天一阁。关于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天一阁的天花板的藻井图案,都是古代的水纹和水兽,也象征了以水克火。另一种说法是,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而成为天一阁,所以楼上书橱编号有“日、月、星辰”等字。

天一阁建成后,也经过几次修葺。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1933年9月18日台风刮塌天一阁东墙后,范氏无力维修。鄞县文献委员会发起组织了“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共计工作人员30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制定了简章和办事细则,向社会各界募捐,至1937年6月,维修工程完工,共收捐款2万多元。从这次修缮开始,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逐渐向公共藏书楼方向过渡、发展。1949年宁波解放,范氏后人将天一阁捐赠给国家。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天一阁前面的假山泉石。郭沫若先生是这样形容的:林泉雅洁多奇石。天一阁前的假山与水池占地面积很少,但非常精致,论年龄,水池比假山年纪大,因为水池是范钦造天一阁的时候挖的,为什么要挖这个水池呢,还是那句话,寓意以水客火。水池边上的假山石头上有“天一池”三个字,是1934年修葺天一阁的时候刻的。

旁边的这些假山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由范钦的后裔范光文增加的。假山的年龄与假山旁边的那颗三叉大樟树差不多,因为樟树也是那个时候种的,大概算算,也有300多岁了。说到假山,大家都知道在苏州园林中,大多数取材于“皱透漏痩丑”的太湖石为主,而这里的假山则是就地取材,用的是产于宁波海滨和岛礁上的海礁石。

总体来说这里的假山造型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假山石头堆成九狮一象等。我们重点把目光集中在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叫做美女照镜。关于这个石头,就涉及到天一阁的其中一条规范“女子不得登楼”。话说当时有个美女叫做钱绣云,是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据记载,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了能登上天一阁读书,就托邱太守为媚,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以为可以如愿以偿上楼看书了,但她万万没想到成了范家的儿媳妇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楼。说是古代妇女的一大职责是下厨房做饭,跟火打交道,而书最怕的就是火,所以妇女不得登楼。最后她含恨而死,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望者天一阁。

尊经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一阁的北面,眼前的这个建筑叫做尊经阁。尊经阁原来是宁波府学(孔庙)的藏书楼。1935年,因建造体育场,宁波府学(孔庙)被拆掉,尊经阁也无处安身。而天一阁在那个时候,刚好在做大规模的修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便征购了天一阁北面的房屋,把地面修平后,将尊经阁移建到了这里。

话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媒体记者、游客把尊经阁错认为天一阁,将尊经阁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报道说现在的天一阁如何如何啦,闹出了好多笑话来。说到主要原因,还是得归咎于天一阁是在太朴实,太不起眼了,而尊经阁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门前蹲了两只石狮子,还有一棵硕大的广玉兰,非常气派,太符合他们心中想象的天一阁了,于是就张冠李戴了,天一阁人对于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哭笑不得。现在的尊经阁主要用来收藏天一阁内部用的工具书,延续了它的藏书功能,楼下通常用来接待贵宾观赏馆藏古籍和字画。

明州碑林。

现在我们看到的,尊经阁周围的这些墙壁上的石碑,被统称为“明州碑林”,一共有173方,其中近80多方是1953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移过来的。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半个多世纪来,宁波各地的碑石移到这里才得到有效的保护。碑文记载了宁波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情况,成为了“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这个明州碑林的围墙边上,以前有一个北大门。民国时期一度作为进出天一阁的大门。1949年3月12日下午,蒋先生第二次来天一阁,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天一阁,由蒋经国、沙孟海等陪同,从这个大门进入了天一阁。他对当时的范氏后裔说,要好好保护天一阁,将来总有用。

千晋斋。

各位游客,夸过这道小门,我们就直接从明代跨进了中华民国时期。这三间平屋叫“千晋斋”。这块“千晋斋”的匾额是宁波慈溪书法家钱罕在1935年所题。门前挂的是一幅竹刻对联“石潭白鱼自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是清代赵之谦所书。我们一般看到的楹联都是木刻的,竹刻的比较少见,像这么大的竹刻楹联更是少之又少,这大概与宁波奉化盛产大毛竹有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千晋斋。它有三个展厅,首先看到的这间藏有样式大小不一的晋砖的是真正的千晋斋。这个房子的由来,同样得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1931年,同大多数中国城市一样,宁波成的城墙被拆毁,出土了大量汉晋由来的古城砖,宁波的文化人士纷纷前往挑选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拿回家珍藏,以做研究。回宁波度暑假的马廉发现其中大量的汉晋古砖价值很高,故收集了很多。因其所藏多为晋砖,故藏室命名为千晋斋。1933年天一阁重修时,马廉将自己收集的数百块古砖全部捐赠给了天一阁。天一阁特别建造了一个屋子用来陈列,依然称为“千晋斋”。此后,凡有古砖出土,或者有收藏家捐赠,都存放在这里,这些古砖见证了宁波城市的发展。从此,“千晋斋”成了天一阁的一个组成部分,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马廉先生对宁波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

第二个展厅展示了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收藏品,其中有冯真群、张季言等藏书家的献书词,表达了他们将辛勤积累的藏书与天一阁并存和造福于后人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个展厅是历代登上藏书楼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他在康熙十二年登上天一阁,范氏后代规定,非各方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所有藏书,并且还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制了目录。其他这些都是后期有幸登上天一阁的学者的介绍。

东园、明池。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东园,它原本不属于范家范围,是政府为了适应旅游需要而扩建的。从1959年开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知道1986年才算是正式完工。由于在天一阁的东面,古称东园。东园以假山、水池、树木、亭阁为主题,环境优美。宝书楼、尊经阁是天一阁博物馆的藏书文化区,这里便是博物馆的园林休闲区。这里的假山和天一池边的假山一样,也是用宁波产的海礁石堆砌起来的,石头上还完整地粘了牡蛎壳。东园中的这个池子,叫做“明池”,东园与明池的名字合起来,刚好是天一阁主人范钦的号——东明。

百鹅亭。

现在请大家跟我过来看一下这座亭子,这座是明代晚期的石亭,叫做百鹅亭,原来位于宁波南郊的祖关山,是明代墓前的一座祭拜亭,1959年迁移到这里。之所以叫做“百鹅亭”,并非亭子上镌刻了100只鹅,而是因为宁波富家大户祭拜先人的一种排场和阔气,清明做羹饭的时候,要杀100只鹅孝敬祖先,因此而命名。现在宁波还有道叫做“清明鹅”的时令佳肴。这是座石头仿木头建筑的亭子,呈四方形,结构精巧,雕刻细腻,四角梁柱及顶棚、边沿刻有鱼跃龙门,麒麟招宝、双狮戏球等传统吉祥图案,迁移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顶盖,现在也无法复原,因为谁都不知道它原先顶盖的模样。亭子里的石桌子,据说是以为老太太送来的,旧城改造,老太太离开了原先的一楼院子搬到楼上,石桌子无处安身,赠送给了天一阁,于是它便成为了天一阁东园百鹅亭的一分子。

凝晖堂。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房子。这座飞檐翘角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叫做凝晖堂。原是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张公祠,1986年从江北槐树路原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搬迁过来,改名凝晖堂。凝晖堂是专门用来陈列天一阁馆藏的贴石的。

天一阁藏书丰富,天下皆知,除了藏书之外,收藏碑帖的数量之丰富,在业内来说,也是享誉全国。范钦除了收集书籍之外,也收藏书法、贴石。只是范钦后人重书轻“石”,直到清代乾隆三年,史学家全祖望登上天一阁,为天一阁整理碑帖,并作《天一阁碑目记》,天一阁的碑帖、拓本才开始引起世人的重视。

天一阁现藏宋代开始的拓片4000多件。陈列贴石最多最好的当数西安碑林,但天一阁的凝晖堂里,也有很多好的贴石。尤其是明代所刻神龙本《兰亭序》,据说刻石的时间要比绍兴兰亭的那块《兰亭序》还早。

我们经常听到碑石和贴石合称为“碑帖”,但实际上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有六个方面的不同。第一是内容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铭、志、传、记及文学作品之类,贴石则以手稿或名家书稿为主,如诗文等,内容比碑石丰富。第二是功能不同,碑石以实用为主,记述人物或事迹用来流传后世,贴石作为书法艺术摹本,将书法艺术流播后世。第三,字体不同。碑石所用的文字多以庄重的篆书、隶书、楷书为主,贴石则各种字体都有。第四,形状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高大的竖石,而贴石多为横向。碑石大多数是单面刻的,背面就算有内容,也属于次要的。贴石正反面没有主次之分,甚至四面都有刻字。第五,上石方法不同,碑石用书丹直接上石,而贴石则为模仿原件上石。六、刻法不同,贴石需要忠实于原作,反映书法家真实的墨迹,而碑石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摹刻。说简单点,所谓贴石,上面所刻的字拓下来就可以做临摹的字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房子是德和(hu)堂。此馆主要陈列的是各种麻将牌,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不同产地、不同质地的麻将牌。

说起麻将,不得不提到的是,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现代麻将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叶子戏,后来发展成为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又发展成麻雀纸牌,就是现代麻将的雏形。纸牌玩起来不方便,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朝的时候,将纸牌改良成了竹牌,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东南西北四风在内的16张牌,由此形成了流行至今的136张一副的麻将牌。这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在1998年的时候,麻将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由于陈鱼门“发明”了麻将牌,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及负面影响,因此当时和后来的有些宁波人骂他是“屙老爷”。

请各位回过头来看地上,这个地面上是放大了的麻将牌。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所以麻将中的许多术语於航海有关:索(北方念条),象征船的缆绳和渔网;“筒”(北方念作饼),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三个铜像,讲的是陈鱼门和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在打麻将,不管是不是麻将爱好者,应该都能看出这是一个三缺一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坐下来跟他们拍个合照。旁边有一幅对联“筒来索去尤半日,参横月落不曾知”。非常诙谐的刻画了打麻将者的模样和心态。

花轿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展厅,主要陈列的是宁波独有的、专供浙东姑娘出嫁用的花轿——万工轿。所谓“万工轿”,就是说要花一万工劳动力才能做成的轿子,包括木工、雕花工、油漆工等等,绝对算得上劳动力密集、精雕细琢,甚至可以说是奢华了。关于宁波姑娘出嫁用如此高等级的轿子的原因,还涉及到一个故事。据说南宋小康王赵构逃难时路过宁波,宁波西乡的一位姑娘救了他。赵构跟姑娘说,等我过了这个难关,回到宫里,我就派人来迎娶你。后来赵构安定下来后,命人来宁波找这位姑娘,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于是,他便下令说,凡是浙东姑娘出嫁,均可使用公主才能戴的凤冠霞帔、坐公主才可享受的花轿,所以宁波的新娘花轿,才有了如此的奢华。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万工轿并不是家里有姑娘出嫁就去特地制作的,如果是这样,这花轿可要泛滥成灾了。有商人看好花轿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于是专门制作并用来出租赚钱,就跟现在的婚庆公司出租高档车子做婚车有异曲同工之妙。20xx年,天一阁的这个万工轿,被国家博物馆借去作专门的展出,为此,还给花轿买了不少的保险。现在的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所陈列展出的最好的花轿也都是宁波产。

秦氏支祠。

给为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秦氏支祠。这个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宁波地方风格。为什么要称为支祠呢?那是因为建这个地方的主人秦君安是偏房所生,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遭到族人的鄙视,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无法提高,于是他赌气,召集了宁波的能工巧匠,花费20余万两姻缘,建造了这个祠堂,命名为“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的这个戏台,是整幢建筑最华丽的部分。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戏台的藻井由千百块经过精雕细刻的板榫搭接而成,尤其是朱金木雕更让整座戏台变得金碧辉煌,被行家推为浙东第一。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戏台的顶部,是盘旋上升的,就像个大号的扩音喇叭,这就是演员在戏台唱戏不需要麦克风,也能让大家清晰的听到的原因,叫人不得佩服古时候人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匠心。

南园、水北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的南园,该园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一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的是水北阁。水北阁原是清代宁波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西门外亨六享,清代末期藏书散掉后,徐氏后裔住在里面。1993年,因宁波旧城改造,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政府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博物馆内。在天一阁古建筑公司的精心施工下,水北阁及徐氏旧居于1996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1999年开始,称为专门收藏新编地方志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司马第。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司马第。这里原来是范家最早的大门,因此上面悬挂了“司马第”的匾额。司马是古代时的官名,是兵事类的,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以司马代称,他的府第也就称作司马第了。范家原先的“司马第”大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这个,是在1996年于原址上重新建造的。门口的8根旗杆石是明代的原物。门前的这个对联,是清代嘉兴人,曾任宁波府教授的冯登府所写。

好了,各位游客,天一阁博物馆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从这个门出去就又回到了东明草堂,旁边便是刚才我们进来的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了。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浙江宁波天一阁呢?那是因为浙江宁波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浙江宁波天一阁。但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西大门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这幅对联呢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经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问了两天。同时对浙江宁波天一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好了,下面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

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浙江宁波市月湖之滨,是一座由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景区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为3.1万平方米,因馆内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古籍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成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级人文旅游胜地,成为浙江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木结构大门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古建筑,门厅外侧有一匾,书?南国书城?四个字,这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1962年所书。大门两旁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犹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于1981年到访浙江宁波天一阁时留下的墨宝。此对联书体为钟鼎文,上联意为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历史悠久,以后还将长久的留存下去,下联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之后的感慨。

范钦从青年时代起就有志于藏书,经史百家兼收并蓄,但是较有规模地进行收藏应该是在他致仕回乡之后,范钦号东明山人,故此归里后初建的藏书楼以他的号命名为?东明草堂?,这只是早期的雏形,收藏有限,规模和保管条件均不理想,因此他把建立家族藏书楼作为自己解职归里后的第一要务来考虑。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造约从嘉靖四十年(1561年)开始,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最丰时达到7万余卷,为了防止藏书的失散,范钦和他的后代是颇费苦心的,藏书楼建成后,范钦因古人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便引以为名,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免遭火灾。他去世前,又嘱咐子孙:?代不分书,书不出阁?。遵从他的遗训,后代曾制定过严格的藏书楼族规。

然而,四百年间,浙江宁波天一阁历经浩劫。几经浩劫至1949年已减少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一万七千卷。1949年以后,浙江宁波天一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人民政府设立了管理机构,多次拨款维修缮饰,使浙江宁波天一阁百废待兴,生机勃发,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如今,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藏书已增至30万卷,成为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

范钦铜像后面是气势非凡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的力作,馆内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图上八匹骏马在溪边嬉戏嘶鸣,栩栩如生,有很强烈的立体感。雕塑的工序快捷但又复杂,曲线明朗、立体,泥土中掺杂环氧树脂又起到坚固的作用。可惜,这样的传世佳作现在已不多见了。

这座清代建筑,是浙江宁波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之所以取名为东明草堂,是因为范钦号?东明?。据说当时随着藏书量的增加,东明草堂已容纳不下更多的书籍,另一方面怕住宅区引起火灾要涉及只一墙之隔的草堂,于是范钦决定重新建造藏书楼,使书籍得到永久的保护。此后,东明草堂便作为范钦的私人会客室。

正对东明草堂的围墙上又是一幅堆塑作品:?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据说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追随在中国首任?大法官?皋陶左右,能辩明善恶忠奸、是非曲折,遇到不平,则用角抵之,是最好的法官助手。它是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东厅,是其家族的生活区域,故居处于高墙围绕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外,让生活区域和藏书区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作出的精心安排,走进范氏故居,我们看到的是范钦70寿辰的画像,根据他所穿官袍补服的图案断定为三品武官的着装。这是范氏世系表。范宗尹为迁甬落户的第一代,范钦是范氏的第十六世子孙,生有两个儿子:范大冲和范大潜。范钦临终前立下遗嘱:代不分书。于是将遗产分为两份:白银万两和一楼藏书。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所有藏书,并继续完善藏书制度。致使藏书历经十三代相传保存至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范钦曾立下许多严格的家规制度,如?烟酒切忌登楼?,?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外放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这种互相制约的做法,防止了个人占有和轻易许诺外人入阁,避免了书籍的分散和流失。也是藏书能历经四百余年的重要原因。

为使游客对藏书楼有直观的印象,利用范氏故居的狭小空间我们将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布局恢复至此。书楼的中上方悬挂一匾,?宝书楼?三字为明代浙江宁波郡守王原相所书。整个房间以书橱的形式相隔成六开间。书橱前后都有门,起到通风祛霉的作用。?宝书楼?匾下方的书橱与众不同,不但体积比众多的书橱大,且外观绘有两条龙纹,原来公元1772年清乾隆皇帝要修编四库全书,范氏八世孙范懋柱进呈了638种珍贵的典籍,乾隆帝为嘉奖浙江宁波天一阁,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又赐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各一套。不但如此,为庋藏四库全书,乾隆帝又特命杭州造织寅著来察看浙江宁波天一阁,开明丈尺,绘图呈览。仿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形制建造了七阁。由此,使浙江宁波天一阁名满天下,盛誉海内。

范钦辞官归里后全力投入到藏书的搜集和整理,随着藏书的不断增多,也为了远离火源,使藏书得以永久保存,范钦曾动了不少脑筋。他总结并借鉴了历代藏书楼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离他家不远处的丰坊万卷楼不慎失火,触目惊心,教训深刻。因此,他首先注意书楼的防火安全。于是便有了独立收藏书籍的楼阁—浙江宁波天一阁。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造约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开始,至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

有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命名的由来,虽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从众多文人的传记及乾隆皇帝的御笔中,得以知晓浙江宁波天一阁命名的由来及藏书楼格局的独特之处。据说范钦是受到元代文人揭文安公所写的《龙虎山天一池记跋》影响,取其四字:天一生水。而?天一生水?之说在我国最早的占卜学说《周易》(又称《易经》郑康成注)里便有注解:?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这阳五行之说颇为玄奥,一般人不易理解。后人便把它概括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此种说法最早见于高宗弘历的《文源阁记》,其记云: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浙江宁波天一阁为巨擘,因辑《四库全书》,命取其阁式,以构庋贮之所。既图以来,乃知其阁建明嘉靖末,至于今二百一十余年。虽时修葺,而未曾改移。阁之间数及梁柱宽长尺寸,皆有精义,盖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从《文源阁记》中不难看出乾隆皇帝为庋藏《四库全书》对二百余年前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大加赞赏。

介绍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篇十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浙江天一阁的。

导游词。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这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它是明朝嘉靖年间(1561-1566年)卸任官员范钦所建的藏书处,楼中摆放着古籍与书案,处处弥漫着厚重的书香气息。

博物馆其实是座江南园林,园区内的东园和南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假山、池塘、亭台等景致,走在古朴的砖木长廊内,感受清幽的环境。园内建有明州碑林,数百通石碑记载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还有书画馆,时常会展出天一阁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和名人雅士的书画佳作。

园区内另有天一阁建成之前的藏书处“东明草堂”、展示宁波民居建筑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范氏故居等建筑。而在麻将陈列馆中则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将牌,让你了解到麻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近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

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

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平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

范钦所收藏图书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特色。

由于一度位高权重,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这也是普通藏书家难以获得的。

在他解职归田后,便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

范钦最早的藏书楼名为“东明草堂”。

辞官归家之后,随着藏书的增多,亟需兴建新的藏书楼。

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

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

范懋柱辑《天一阁藏书总目》,序中提及“乾隆间诏建七阁,参用其式,且多写其书入四库,赐以图书集成,亦至显荣矣”。

1585年,范钦去世。

据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载,范钦去世前,将家产分为藏书和其他家产两部分。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的继承权,而继承了父亲收藏的7万余卷藏书,这也形成了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

范大冲在维系和补充天一阁藏书的同时,也建立了维系天一阁藏书的族规,规定藏书归子孙共有,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

这些制度在天一阁私藏时期(天一阁始建至1949年)一直保留,并得到历代补充。

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文光在天一阁前修造园林,用假山石形成“九狮一象”等动物形态,改善了天一阁周围的环境。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天一阁藏书最为丰富的时期。据考证,当时天一阁藏书达到5000余部,70000余卷,此后直到1949年,藏书几乎没有增加。

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范光燮破例帮助大学者黄宗羲登楼阅读天一阁藏书,使得黄宗羲成为第一个进入天一阁的外族人。

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赞扬范氏后人“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

天一阁因而提高了在学者中的知名度。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对著名学者开放,尽管获得这种机会的学者并不多。

1773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41种,数量上名列全国第二,但质量一流,包含大量珍本、善本。所呈藏书中,七分之五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六分之一全本抄入,但所有藏书未归还,使得天一阁藏书下降到4819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特颁谕旨,恩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且派遣杭州织造寅著前往天一阁了解建筑格局,并下旨仿天一阁建造文渊阁等“内廷四阁”,“阁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阁”,希望借鉴天一阁的设计使得《四库全书》能够安全保存。。乾隆四十四年六月,赐范家郎世宁刻《平定回部得胜图》十六幅。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再赐《平定两金川战图》十二幅。

1820xx年,范筠甫、范邦冉等范氏后人对藏书楼进行大修,更换砖瓦台阶,修葺假山,疏浚池水,同时修订天一阁管理制度,立下禁碑三种,条款十五项,严格保证天一阁图书“书不出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宁波府城陷落。英国占领军掠夺《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

至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

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盗贼乘乱盗取天一阁藏书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尽力购回。据薛福成命人所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至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共17382卷,《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20xx年,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与楼外盗贼里应外合,将盗走的天一阁书籍运往上海,在书店中出售,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巨资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

1933年9月18日,台风造成天一阁毁坏。在鄞县县长陈宝麟支持下,冯孟颛、杨菊庭等地方人士成立包含范氏后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将宁波府学内的尊经阁迁移至天一阁内,并将80余方碑刻移至天一阁后院,建立“明州碑林”。同时,在尊经阁西侧开辟千晋斋,将宁波学者马廉搜集的历代古砖和宁波城墙拆除后收集的城砖予以陈列。

1933年天一阁重建时,宝书楼藏书迁至范氏诒谷堂保存,政府派兵守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护天一阁藏书,天一阁经历了建成370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出阁。首批三箱书籍于1937年8月17日离开天一阁。

1939年1月5日,第二批明以前版本八箱也运离天一阁,运往乡间暂避。

1939年4月12日,先前运出的两批藏书和阁中剩余的藏书总计28箱,9080册,由鄞县政府加封,运往龙泉县后方,暂存于跶石乡,与浙江省图书馆的藏书一同隐蔽。抗战结束后,这批藏书被运往杭州,直到1946年12月16日,天一阁藏书方才运回阁中,并于次年3月1日至3日进行了天一阁建成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