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1:54:18 页码:14
最新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通用10篇)
2023-11-18 21:54:18    小编:ZTFB

鉴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艺术眼界和培养审美情趣。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清晰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案例和成功故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一

货币政策本身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仅仅是指央行进行货币供应量的一个调控,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等,广义层面的货币政策则是指央行以及其它相关部门采取的一切影响金融运用的策略总和。自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常常一段时间采用了激进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通胀问题,为了抑制通胀,国家开始不断改变以往冒进的货币政策。而随着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再次到了需要改变的关头,如何进行货币政策,从而保障经济未来平稳发展,这成为了货币当局必须要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货币政策概述。

1、货币政策分类。

按照货币政策的具体影响可以将货币政策划分为积极货币政策以及稳健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井来释放大量的货币,增强市场流动性,从而刺进总产出的增加。文件货币政策则是指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流动性,从而抑制经济过热情况的产生。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幅度下滑,通缩情况明显的情况下,就需要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则需要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来看,各个国家央行主要采用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短期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基础货币等等,短期利率的上升可以灵活的调节货币量的供给以及需求,利率上升则[:请记住我站域名/]回避回流银行,利率下降则货币从银行流出。银行存款准备金决定了银行可用资金的多少,如果国家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则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反之可用资金则会增加。基础货币也被称为高能货币,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流通中的货币、公众持有的现金等等,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减少或者增加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影响经济目标。

二、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优化、经济驱动要素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适时调整,从而确保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不仅仅包括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充分就业,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利率水平的稳定,具体阐述如下。

1、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稳增长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只有经济保持适度的增速,才能够实现充分就业、财富增加,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服从于经济增长目标的要求,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速将会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货币政策的设计要有助于这一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2、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就业事关国计民生,只有充分就业,社会才能够稳定,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充分就业的问题,充分就业一般在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当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充分就业目标就很难实现充分就业。从这一角度来说,货币政策要考虑到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3、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就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这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结构优化中,货币政策作用很大,货币政策需要向国家大力支持产业进行倾斜,举例而言,信贷投放要具有方向性,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等等,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4、稳定汇率水平。

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定性,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外贸被誉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由此可见每年进出口在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汇率是否稳定将会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举例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出口的减少,反之则会带来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此货币政策需要注意汇率水平的稳定,保证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5、稳定物价。

物价稳定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积极的货币政策下,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胀的产生,从而使得物价上涨,稳健货币政策下,则会带来一定的通缩,物价会出现下降。货币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问价问题,避免物价波动幅度太大。很多时候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是相互冲突的,物价上涨会导致就业减少,因此在考虑各种目标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货币政策的无所适从。

上述各个目标虽然都是货币政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某一时间段需要重点考虑稳定物价,某一阶段则需要重点考虑就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来进行化解,从货币政策的类型来看,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要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类型,进一步的刺激经济增长,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1、降低存款利率。

我国目前经济增速以及滑落到了20以来的最低位置的,制造业景气指数更是长期处于低位,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的降低存款利率,释放出来更多流动性。目前实体经济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大量的企业因为融资款或者融资成本太高而出现倒闭潮的情况,因此针对实体经济的苦难,国家要降低存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使得更多的资金从银行流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2、降低存款准备金。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是释放流动性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低谷阶段的,在市场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仅仅是降低存款利率,货币政策力度依然不够,资金从银行的净流出依然不是很理想。加上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因此在货币政策方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需要通过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来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发放信贷。

3、稳定人民币汇率。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人民币汇率不是很稳定,人民币汇率一改多年兑美元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情况,这说明了大量的外资正在从国内加速逃离,人民币正在被抛售。鉴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当务之急就是要动用我国雄厚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吸纳人民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避免因为人民币发生大幅度贬值而带来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我国要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报价机制,彻底改变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基础所在,提升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的信心。

政策措施,全面干预货币量的供需,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来更多的流动性,进一步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二

[摘要]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是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变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改革措施对于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机制;奖学金;评价体系。

从2006年开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哈工大等3所高校试点实行,2009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则推广到全部中央部委属院校,同时鼓励各省、市、自治区选择省属高等学校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内容。

1、从计划内公费(非定向、定向)、计划外自费(自筹、委培)转向全面收费。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实行公费和自费的双轨制,而这次的培养制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录取时的公自费之分,对所有录取研究生一律收费。

2、基于导师资助制度的导师负责制。各高校在改革中试图建立以科研为核心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通过制定导师在招收研究生必须有合适的科研课题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并能提供部分科研经费资助等系列措施来确定导师对研究生的责任。

3、统筹经费制度。通过学校内部统筹规划和使用三部分资金: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部分研究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部分高校的做法是,设立研究生培养基金(或称为创新基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此外,许多试点高校将部分社会捐助经费也纳入到这一基金中,并配套学校财务制度的改革。

4、激励机制——奖学金制度。从部分试点高校的做法来看,新的奖学金制度普遍加大了资助额度,扩大了奖学金的额度和覆盖面。另外,各高校对研究生海外研修、国内外访学以及各种实践、创新活动设立专门基金和管理办法,给予资助。

5、保障机制——助学金制度。基于“助教、助研、助管”等“三助”岗位,实施“三助”制度,并不断完善“三助”岗位和制度。

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

针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高校应不断完善本校的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来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1、制订多元化的导师资助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游学美国时发现,美国高校的文科并没有强行规定导师要缴纳经费,而是由导师自愿提供经费,学校不会有硬性规定,更不会作为导师招收研究生的必要条件。所以我国高校在制定导师资助方案时不能一刀切,而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同一学科不同层面研究的区别,制定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导师资助方案。具体执行办法是学校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文科类导师向学校缴纳的费用低些,理工科类导师缴纳的费用高,并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定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具体资助金额。同时,学校还要设立研究生培养资助基金,用于资助人文社会学科、理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科研津贴。

2、控制招生规模,优化师生关系。

改革师生关系是确立以研究为中心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的关键。首先要控制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确立合理的师生比。具有研究生招收资质的`高校要根据既有的综合实力,实现招收研究生与导师比例相适应的基本目标要求。教育管理机构要切实监督和管理好研究生招生工作,严格限制招生规模。其次,要调控以利益为导向的师生关系。利益关系的两极化所带来的结果,要么是无法负担研究生费用的导师采取“放羊式”教学,要么是过分依赖利益关系导致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异化成“雇佣”关系,教学、科研、师生友谊等关系变得越来越淡化。

3、建立健全奖助体制,使学生安心做学问。

在改革的高校中,奖学金成为激励机制中的主体,这是一种误区,金钱的激励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表明,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活动动机的最高层次,获得奖学金只是学生的低级需求,低层次需求都无法满足何来实现高层次需求的动机。因此,从心理学上讲,应该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奖学金。首先,扩大研究生奖学金覆盖率,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奖学金,这是营造平等学习氛围的基础。其次,缩小奖学金之间的差额,创造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完善“三助”资助体系,不仅要给学生自给自足的机会,而且要不给学生造成学习的压力。

4、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

各高校应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奖助学金评定监督机制,使评定过程透明化、科学化。首先,可以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由各培养单位确定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明确规定学生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各方面在评价指标中所占的权重,以尽量减少个人情感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其次,研究生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打分,按照评分的结果向所在单位申请研究生奖助学金指标及等级;再次,学院对导师的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并报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处复核;最后,把奖助学金评定结果在学院的公告栏里及时进行公示,接受教师和学生们的监督。

三、结语。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研究生招生办法的改革、奖助办法的改革、培养方案的改革等一系列内容,这些改革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宋东霞,刘丽新.从美国培养研究生的角度看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

[2]方鸿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的院校审核[j].高等教育研究,2005.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三

摘要:自我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和法律滞后、监测、交易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方面。本文认为,要推进我国排污权交易,应该从完善排污权交易立法、实现排污权所有权多元化、积极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加强分区试点工作、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产权;总量控制;问题;对策。

排污权交易是许可证制度发展的新趋势,是许可证交易制度或者“买卖许可证”制度,在污染防治领域主要表现为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当前深受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是环境管理的发展方向,它通过赋予环境容量资源价值、确定产权、并允许产权自由转让的方式,有效配置环境容量资源,降低污染控制的社会成本,因而成为实施总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自我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阐述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排污权交易制度也不是整治环境问题的“灵丹妙药”,即使在广泛应用的美国,也仍然存在很多争议。我国环境意识总体上比较落后、环保手段比较欠缺,只有充分认识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克服,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现阶段,我国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如下障碍:

1、政策和法律滞后。

尽管我国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已进行了数年,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全国统一的关于排污权交易的法规,国家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虽已提到了排污总量控制及排污许可证制度,但尚无相配套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各地方根据当地条件,分别制定了一些区域性的排污权交易条例,但这些条例都是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中提到了可以进行排污指标的有偿转让,但无具体的操作规范;再如《本溪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条例》,虽第一次在中国建立了严格的超额处罚措施,但其作用只局限于本溪市。另外,对排污权交易的监督、执法也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例如,我国现行法律对企业的罚责过低,使得某些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购买排污权或者治理,这就使得排污权交易受到相当大程度的`阻碍。

2、交易过程难以准确监测。

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前提是对企业排污量的准确监测,而我国目前的公平监测和管理水平较低,在存在执法不公平的情况下,则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包括立法)予以保证。为了保证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顺利实施,应首先确定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量。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早已完善其环境或排污监测系统,但在我国则非常薄弱。目前,科学监测在我国很多地区短期内难以达到,企业到底排污了多少,拥有多少排污指标,这两个账户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也没有建立配套的监测机制。因为,以前我们用的是浓度控制手段,监测体系也是与从前的控制体系相适应的,当前有了总量控制的概念,监测体系就有些滞后了。

3、交易市场不规范。

首先,我国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但其造成的工业污染在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达到或超过半数。这一基本国情就决定了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信息寻求费用过高,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与执行费用也会过高,而且存在着逐案谈判的问题,从而间接导致了整个排污交易市场的无效。其次,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为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有富余排污指标的企业不肯出售自己的节余排污权,造成排污权的浪费;或者漫天要价,扰乱了排污交易秩序。最后,排污权交易过程仍摆脱不了政府部门的强力干预,仍有可能出现以政代企的行为。

4、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限制排污就等于限制生产,出于对本地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默许企业偷偷增加排污量。此外,在一些跨市、跨省的排污权交易中,计划卖出方的地方政府官员强行介入交易过程,禁止把排污权指标转让给其他地区,要求只能在本地区内进行排污指标交易。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还使得排污权交易受到限制,排污权交易市场不能有效运作。

二、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建议。

要解困排污权交易,显然需要对症施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要从困境中突围,作好如下几项工作是当务之急:

1、完善排污权交易立法。

明晰产权归属,是解决排污权交易中制度瓶颈的关键措施。作为一种市场导向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权交易必须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排污权交易条例和法规,但总体来说,我国排污权交易的法律相当滞后。参考国外和我国试点城市的经验,必须根据我国特有和不断变化的立法和司法要求,创造一系列的法律条件,为排污权交易的推行奠定法律基础,具体包括:从法律上确认排污权、从法律上保障排污权的市场主体、从法律上规定排污权的市场规则和管理机构等。

2、实现排污权所有权多元化。

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净化污染物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容量。所以,在排污权所有权的安排上,必须同时考虑环境容量的大小和环境净化能力,建立可“回收”的环境纳污资源所有权制度,即厂商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排污权可归自己“所有”,以激励厂商努力减少排污,把排污同时控制在环境容量和环境净化能力的安全临界点之内。在排污权具有完全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外部性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排污权所有权交易能增加交易的长期收益预期和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提高交易的绩效和交易双方的剩余。所以,我国排污权市场的完善,最终需要将部分的排污权所有权私有化,形成多元化的排污权所有权结构。

3、积极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

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提供市场服务信息,调节不合理的价格交易制度,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外部性内部化,在创造市场交易机制和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组建专业的排污权中介机构,建立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为交易各方/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提供中介信息,提高交易的透明度,降低排污权交易的费用;另外,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减少排放、积极出售排污权的企业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排污企业破产或被兼并时,政府应该鼓励排污权作为企业资产进入破产或兼并程序;新增排污企业所需的一般排污权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等。

4、加强分区试点工作。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不仅管理成本巨大,而且效果也会打折。只有存在高需求、资源有稀缺性,才能形成交易的市场。所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背景、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东部,由于经济发展快,二氧化硫排放指标需求高,计算、评估方法简单,管理成本比较低,适合开展排污权交易。因此,可以选择长三角地区作为进行深入试点,把体系做得更规范,然后逐步扩大到珠三角、华北、东北平原地区。

5、加强国际合作。

系的完善。当前,我国在排污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起步,如美国环保协会正在我国从事一项环境政策推广计划,致力于寻求适合中国自身的有效的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春季,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美国环保局签署了开展酸雨和试行排污权交易政策研究的谅解备忘录;美国环保协会被指定作为合作伙伴开展“四省三市及华能公司总量控制及排污权交易试点项目”。这些国际合作项目已经给我国排污权交易的推进带来了宝贵的经验。

我国的国情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应对美国实施的排污权交易计划进行改造,及时发现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实施所存在的问题与障碍,使其适合中国的现状,更好地与中国的法规和现实相结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参考文献:

[1]潘志平:论排污权交易[j]。生态经济,(8):80~83。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四

自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得到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房价持续地上涨,增幅远远高于一般商品价格,引发了民众对泡沫经济的种种猜想。尤其在目前通涨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房价上涨也变得越发敏感。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1]。因为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关系较复杂,难以直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正如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问题,房地产价格波动可以说也是一种货币现象。本文根据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等经济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找出房地产价格的货币影响因素(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量探讨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二者之间关系,从而进行一些判断并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公司的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m2[3]。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二、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从货币分析法的一个公式:md=p。

l(r,y)我们可以得出,货币总需求。

(m)与价格(p)、利率(r)和产出水平(国民收入-y)有关。在利率。

(r)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保持物价的稳定就要保证货币的供给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过分地增大货币总量的供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是正相关关系[4]。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因此,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当cpi增幅3%时称为通货膨胀(inflation);当cpi增幅5%,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seriesinflation)。

货币大量投放发生1994年之前。在199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高达40%。1995-,我国曾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尤其是1994年,全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上升超过20%。1995年,cpi指数也高达17.1%。由此可见,过量的资金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5]。

而从底(10月)起到底我国零售物价总指数(rpi)连续下降,cpi从3月起持续下降22个月。依据经济学一般定义,可判定我国经济曾经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cpi达到4.8%依据经济学一般定义经济已经进入通货膨胀阶段。2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跃至8.7%创下了十二年来昀高点[6]。

m2增长率及cpi增长呈现较大的.相关性,但在出现了反常现象,原因是20,我国政府为了抑制投资过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针对土地市场开展整顿,严格控制土地供给[7]。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房地产价格将不断上涨的心理预期,导致大量闲散资金出于投机目的流向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增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从而造成房地产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而另一方面,年的货币供应量却较大下降,因而导致图2出现的2004年的特殊情况。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财富效应,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人们名义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相应增加。(2)交易效应,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往往伴随着交易量的扩张。成交量越大,需要用来完成媒介作用的货币就越多,相应地,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3)替代效应,如房地产价格上涨,会使得人们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多持有房地产,少持有货币,货币在人们资产组合的比重下降,会降低货币需求。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由这三方面的效应共同决定,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增大了货币需求,而替代效应减少了货币需求[8]。

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导致货币贬值,从而房地产价格上升。

四、通过货币供应量分析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均分别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图3同样可以看出,-20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这是由于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可能会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另一方面,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又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

在一定区间范围内,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企业可获得更多资金易于导致房地产市场繁荣。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带动作用将有利于经济形势向正方发展,必然导致cpi的增长。

但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首先易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同时,房价过度上涨造成经济主体的预防性动机增加过大,使储蓄增长幅度过大(这对应着消费大幅缩减),就有可能对产出、通胀形成负面的影响,引发通货紧缩;反之,如果房价上涨刺激消费增长(减少储蓄),或者虽然使储蓄增长,但增长幅度低于投资的增长幅度,则可能对产出起正向作用,进而对物价水平产生向上的压力[9]。

一致的相关性,两条折线段的变化趋势有很大相似性,图表为这种相关性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各变量之间复杂的经济关系还需要于更严密计量方法的检验。

五、小结。

本文通过以上有关历年来房地产数据及通货膨胀数据和货币供应量的研究,探讨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关系。

考虑到在居民消费中占较大比重的住房消费,直接影响居民的其他消费支出,但因其存在投机性因素,目前还没有纳入到cpi指标体系中,所以我国目前的cpi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对房地产价格的监测和对房价未来走势的准确判断,提防当前和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五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国民经济活力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暴露出的问题,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首先指出当前国民经济活力不足,主要不是货币供应量的问题,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体制性梗阻;并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传导机构和客体缺乏活力、路径过窄、速度下降、动力和信号失真、环境不乐观等问题;其后,论述了在转轨经济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与实体经济体制不健全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六

民族经济法旨在维护少数民族大众的利益,推进少数民族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开展。但是,在理论中,民族经济法关于民族地域经济开展的作用并不明显,没有起到维护和推进效果,也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大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深化剖析民族经济法对民族地域经济开展作用发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与倡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经济法对民族地域应当发挥的作用。

民族经济法是调理民族地域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体系,在推进民族地域经济开展方面应当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标准民族地域市场经济次序。从法理上讲,法律最主要的功用就是调理相应的社会关系,而经济法主要是调理经济关系,中心是维护市场经济次序。因而,民族经济法存在的应有之义就是维持标准民族地域市场经济次序。例如,民族地域如何完成有效竞争,需求民族经济法予以调理。假如呈现不合理竞争、垄断等问题,也需求民族经济法予以调理。此外,关于民族地域违法市场次序的现象,也需求根据民族经济法进行处分和问责。

2.维护少数民族企业利益。普通来讲,民族地域经济开展滞后,企业管理运作不成熟,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优势位置,同时,许多民族地域的企业是由少数民族大众兴办,管理经历不丰厚,从国度大的开展战略来看,应当关于少数民族企业予以维护和扶持,特别是关于一些中小微企业,更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3.保证民族地域经济加快增长。在当前大环境下,精准扶贫成为国度战略,也成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严重工程。从扶贫对象来看,大局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域,特别是少数民族汇集区,需求付诸宏大的精神,而扶贫的最基本途径,就是推进地域经济加快增长,这样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政府也将有更多的财力保证和改善民生。因而,需求以民族经济法作为保证,树立促进民族地域经济加快增长的长效机制,从而完成少数民族地域经济安康长期可持续增长。

二、民族经济法作用发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客观来讲,我国民族经济法在推进民族地域经济开展中的作用发挥不够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民族经济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从我国法制建立的实践状况来看,民族经济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例如,国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没有统一的特地的民族经济法,相应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也不够完善;中央上也没有树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普遍短少中央条例、政策规则等,这使得一些中央推进民族地域经济开展无法可依,影响了民族地域经济加快开展。

2.民族经济法律更新滞后于市场开展。普通来讲,法律的制定出台常常滞后于详细理论,这就意味着,民族经济法律的出台、更新,普通是要滞后于市场经济开展的实践状况,显然,法律法规在调理民族地域经济关系方面,常常会表现出滞后性,这也是民族经济法难以较好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3.法律的有边境与市场的无边境存在矛盾。法无制止皆可为。这就意味着,法律普通是关于一些制止性的问题作出界定,在民族经济法范畴,法律是有边境的,这关于标准市场经济次序、打击违法现象,法律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但是,在推进民族地域经济开展方面,法律很难有明晰地界定,到底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目前还很不明晰,这需求进一步界定和明白,从而满足民族市场经济开展的需求。

三、促进民族经济法发挥作用的对策与倡议。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进包括民族地域经济加快开展,是党和国度责无旁贷的义务。因而,应当从民族经济法律体系动手,想方设法发挥民族经济法的突出作用,维持少数民族地域经济次序,维护少数民族企业利益,保证民族地域经济开展,最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主要的对策和倡议如下:

1.完善民族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倡议树立完善的民族经济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应当从国度立法层面思索,由全国人大牵头,研讨制定全国性的民族经济法律,以高位阶、高权威的法律标准民族经济事务。其次,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应当分离民族地域经济开展,呈现详细的工作条例和施行方法,从而保证民族地域经济开展。再次,各地应当出台中央性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分离当地实践,制定促进民族地域经济开展的详细方法和措施。最后,基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分离民族地域经济开展需求,出台相应的管理方法或政策措施,从而构成国度、省、市、县、乡多层次完善的民族经济法律体系。

2.加快民族经济法律法规更新。法律不能原封不动,而应当依据变化了的环境,适时作出调整、修正和完善。因而,倡议树立民族经济法律法规更新调整机制,定期对各个层次的.民族经济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则进行剖析研讨,找出不顺应当前经济开展形势和区域经济开展特性的条款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完善。同时,应当做好法律法规执行状况的评价剖析,理解各项法律条款的执行状况,好的法律法规内容一定要执行下去,而关于恶的法律法规条款,要及时予以修正更正,从而确保法律法规内容契合民族地域实践,契合民族企业需求,契合少数民族大众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法规的成效。

3.制定民族经济法律法规配套制度。由于法律法规有边境,而经济行为、市场行为范围普遍,因而,单纯依托法律法规难以调解民族地域经济关系,必需依托相应的配套制度,如政策、规则、制度等。这就请求各个民族地域分离实践,本着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域经济开展的准绳,制定合适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从而为民族地域经济开展发明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在法律层面上,也应当增强对中央政府受权,授予其推进民族地域经济开展的职能和权限,并增强职责实行的监视管理。此外,要依照国度的请求,尽量实行简政放权,权利做好应放尽放,一放到底,从而给市场、企业更多的开展空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够放手不论,而是在放权的根底上,退回应有的位置,重点担任对市场行为的引导和监管,防止直接干预。

4.注重民族经济法律适用。针对民族经济法律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执行的流程和程序,标准法律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从而提高法律执行的标准化、制度化、长效化程度。同时,应当增强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民族地域法律认识和法治思想,从而为民族经济法律的执行发明良好的社会环境。四、结语总之,民族经济法关于标准民族地域市场经济次序、维护少数民族企业、促进民族地域经济加快开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民族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更新调整滞后、法律内容不全面、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内容,树立法律更新调整机制,理清法律政策边境,提高法律执行效果,从而确保民族经济法发挥更大成效,推进民族地域经济更好更快开展。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七

摘要:本文主要研讨民族经济法对推进民族地域经济开展的作用有关问题。首先,关于民族经济法的作用进行了剖析,以为应当发挥标准民族地域市场经济次序、维护少数民族企业利益、保证民族地域经济加快增长等作用,之后,剖析了民族经济法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包括民族经济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民族经济法律更新滞后于市场开展、法律的有边境与市场的无边境存在矛盾、民族经济法执行不到位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与倡议,主要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内容、树立法律更新调整机制、理清法律政策边境、提高法律执行效果等。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八

金融自动化、金融国际化、金融电子化成了当今商业银行经营的新环境,并由此推动了新一轮创新的热潮.对中间业务的拓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商业银行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效益不高、创新不强、人才缺乏等.因此,必须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以推进中间业务全新、良性发展.

作者:舒海棠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11)分类号:f832.33关键词:中间业务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金融电子化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九

[摘要]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是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变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改革措施对于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机制;奖学金;评价体系。

从2006年开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哈工大等3所高校试点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则推广到全部中央部委属院校,同时鼓励各省、市、自治区选择省属高等学校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内容。

1、从计划内公费(非定向、定向)、计划外自费(自筹、委培)转向全面收费。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实行公费和自费的双轨制,而这次的培养制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录取时的公自费之分,对所有录取研究生一律收费。

2、基于导师资助制度的导师负责制。各高校在改革中试图建立以科研为核心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通过制定导师在招收研究生必须有合适的科研课题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并能提供部分科研经费资助等系列措施来确定导师对研究生的责任。

3、统筹经费制度。通过学校内部统筹规划和使用三部分资金: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部分研究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部分高校的做法是,设立研究生培养基金(或称为创新基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此外,许多试点高校将部分社会捐助经费也纳入到这一基金中,并配套学校财务制度的改革。

4、激励机制——奖学金制度。从部分试点高校的做法来看,新的奖学金制度普遍加大了资助额度,扩大了奖学金的额度和覆盖面。另外,各高校对研究生海外研修、国内外访学以及各种实践、创新活动设立专门基金和管理办法,给予资助。

5、保障机制——助学金制度。基于“助教、助研、助管”等“三助”岗位,实施“三助”制度,并不断完善“三助”岗位和制度。

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

针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高校应不断完善本校的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来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1、制订多元化的导师资助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游学美国时发现,美国高校的文科并没有强行规定导师要缴纳经费,而是由导师自愿提供经费,学校不会有硬性规定,更不会作为导师招收研究生的必要条件。所以我国高校在制定导师资助方案时不能一刀切,而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同一学科不同层面研究的区别,制定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导师资助方案。具体执行办法是学校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文科类导师向学校缴纳的费用低些,理工科类导师缴纳的费用高,并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定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具体资助金额。同时,学校还要设立研究生培养资助基金,用于资助人文社会学科、理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科研津贴。

2、控制招生规模,优化师生关系。

改革师生关系是确立以研究为中心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的关键。首先要控制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确立合理的师生比。具有研究生招收资质的`高校要根据既有的综合实力,实现招收研究生与导师比例相适应的基本目标要求。教育管理机构要切实监督和管理好研究生招生工作,严格限制招生规模。其次,要调控以利益为导向的师生关系。利益关系的两极化所带来的结果,要么是无法负担研究生费用的导师采取“放羊式”教学,要么是过分依赖利益关系导致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异化成“雇佣”关系,教学、科研、师生友谊等关系变得越来越淡化。

3、建立健全奖助体制,使学生安心做学问。

在改革的高校中,奖学金成为激励机制中的主体,这是一种误区,金钱的激励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表明,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活动动机的最高层次,获得奖学金只是学生的低级需求,低层次需求都无法满足何来实现高层次需求的动机。因此,从心理学上讲,应该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奖学金。首先,扩大研究生奖学金覆盖率,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奖学金,这是营造平等学习氛围的基础。其次,缩小奖学金之间的差额,创造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完善“三助”资助体系,不仅要给学生自给自足的机会,而且要不给学生造成学习的压力。

4、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

各高校应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奖助学金评定监督机制,使评定过程透明化、科学化。首先,可以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由各培养单位确定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明确规定学生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各方面在评价指标中所占的权重,以尽量减少个人情感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其次,研究生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打分,按照评分的结果向所在单位申请研究生奖助学金指标及等级;再次,学院对导师的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并报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处复核;最后,把奖助学金评定结果在学院的公告栏里及时进行公示,接受教师和学生们的监督。

三、结语。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研究生招生办法的改革、奖助办法的改革、培养方案的改革等一系列内容,这些改革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宋东霞,刘丽新.从美国培养研究生的角度看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

[2]方鸿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的院校审核[j].高等教育研究,.

美国货币政策论文2汇总篇十

邹家元,1937年生,英语特级教师。曾作为访问学者公派赴美。长期担任复旦大学附中外语教研组长。主要论著有《实用英汉词典》?副主编?、《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训练》、《无师通家教系列――高中英语》、《新编高考指导――英语》、《英语365夜》等。

很多人普遍存在一种困惑:学了许多年英语,却始终没有学好。许多人七八年过去了英语还处于学步阶段。学而无得或无用,最后全部还给老师的大有人在。英语之难学,根源何在,恐怕不是人人都明白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摸清规律,知难而进,便能早日掌握英语。

英语的过关。

学习语言,包括英语,有一个过关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过关的必要条件有三:一为掌握基础语法,二为掌握基本词汇,三为掌握基本技能。英语语法知识对中国学生帮助很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国内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语法讲授,学生到了初三或高一,基本上已初步掌握了英语语法体系,有了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造句的.拐杖,这就够了。但是,不少人过分强调语法学习,而忽略了诸如词汇等重要方面的学习,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英语词汇浩瀚,但最常用的词汇相对有限。如果是打基础,学生宜掌握3000个左右基本英语词汇及1000个左右英语常用短语,并知道其中每个单词的最常用义?英语一词常多义?及搭配关系?包括短语?,对于这些词要会念、会拼、会用。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往往不愿按此要求去做,掌握3000个单词就觉得不胜负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必须尽快纠正。教师应告诉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

[1][2][3][4][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