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45:03 页码:11
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汇总15篇)
2023-11-18 09:45:03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已经取得的成就,激发自信心和动力。要突出重点,将重要的事项和成果放在总结的核心部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参考。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一

摘要:识读水利工程图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在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好这项技能是教学的关键。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现状,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掌握基本体为识图基础、徒手勾绘轴测图、cad辅助识图及联系实际工程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提高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水利工程制图;教学效果;形体分析;徒手板图;cad三维实体。

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以学以致用为核心,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社会需求尤其是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1]。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识读水利工程图的能力[2]。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熟练地掌握与这门课程相关的专业技能,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高职院校水利工程制图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不断修订教学案例,基于典型的水利工程拟定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训练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二

1.1逐步细化。

软件工程中逐步求精的思想是指现实问题通过抽象(细化)处理,最后解析出相对明析简单的算法描述和算法实现。将面对的问题按功能进行层次分解,每个层次再继续不断的细化为简单且易实现的模块,其核心本质是“细化”。在vfp数据库中将自顶向下分解后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逐步细化的过程就是对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关键性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描述的过程。通过细化构建起严谨的知识系统,精确的表述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在vfp数据库中是在分解框架下对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内容按知识关联程度细化分为六大个部分,分别是:数据基础、数据构建、数据维护、数据查询、编码、交互界面。对每个部分再按知识关联程度进一步细化,数据基础模块细化为基础概念、数据类型、数据运算;数据构建模块细化为项目管理、数据库、数据表、数据表间关联;数据维护模块细化为数据库与表的修改、添加、删除,记录的相关操作;数据查询模块细化为索引与排序、查询、视图、标准语言sql;编码模块细化为过程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交互界面模块细化为表单、菜单、报表与标签。每一个小的细化模块再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个的知识点。

1.2模块化。

软件工程思想中的模块化方法是指在解决相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把问题系统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功能,模块内高内聚,模块间低耦合,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组织方式组成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后可以实现系统的所有功能要求。其本质核心是“复用”。具有代表性的模块化的教育模式有“mes”和“cbe”两种。me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它以岗位任务为根据来确定模块,以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流程作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是以知行能力为根据确定模块,以实际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这两种模块教育模式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在《vfp数据库》中,我们将教学内容的`次序按软件工程思想以“mes”模块重新进行组织。按软件工程原理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完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测试、发布、维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一体化案例,将这些软件工程流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需求分析对应细化过的数据基础模块;概要设计对应数据构建模块,详细设计对应数据维护与数据查询模块,编码对应编码和交互界面模块。调试与测试则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模块任务案例在完成过程中随时都需要调试与测试,最后将所有模块的任务案例组成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小整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基于软件工程原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在每个软件工程的流程中,将“cbe”模式灵活应用于其中,比如数据构建模块中按学生所学的专业,要求学生建立一个与专业相关的项目,项目中至少包含一个数据库,库中至少包含三个具有关联的数据表。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创建“旅游线路管理”项目,项目中有“报名管理”数据库,数据库中分别有“旅游线路”、“报名情况”、“交费管理”三个表。通过模块化培养学生解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2结束语。

本文详细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将vfp数据库与软件开发过程紧密联系,采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vfp数据库的学习。建立了自顶向下的教学内容解析流程,给出逐步细化的途径,并依据模块化思想构建了《vfp数据库》模块化模型。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体化案例演示vfp数据库在软件开发中实际的应用过程,把实践教学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拉近学生与数据库实际应用环境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可以实现学以致用,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感觉到学会了,会用了,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我院计算机等级考试中vfp数据库的通过率,甚至在20春季的考试中就有多名级的新生报考,并有多人通过考试。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三

(按照“新国十条”框架提出)。

当前,保险学术理论研究亟需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跳出保险看保险,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务和技术研究等方面获得突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以下简称“新国十条”)发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机遇。为了给社会各个方面在进行保险学术研究、政策研究、实务技术相关联的研究活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编辑部根据国务院“新国十条”的基本精神对保险学术理论、政策、实务技术方面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作了一次梳理,作为编辑部学习“新国十条”的初步认识。现将这些问题予以发布。

学术理论性选题。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1、现代保险服务业在国家防灾减损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2、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研究。

3、现代保险服务业社会责任研究。

4、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5、现代保险服务业文化问题研究。

6、保险新业务领域探索及其风险控制研究。

7、中国保险史相关问题研究。

8、保险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9、现代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研究。

(二)基本原则。

10、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保险市场开发研究。

11、保险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三)发展目标。

12、保险业发展战略目标研究。

13、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14、保险业与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二、构筑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商业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15、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16、运用商业保险手段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研究。

17、商业保险参与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18、商业保险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9、年金保险市场相关问题研究。

20、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协调性研究。

21、长寿风险量化与管理研究。

(五)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创新。

22、养老服务产业化研究。

2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研究。

24、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研究。

25、现代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26、养老保险融资策略研究。

(六)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

27、长期护理保险研究。

28、商业保险参与健康服务业研究。

三、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七)保险机制应用于公共服务方式创新。

(八)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功能。

31、侵权损害赔偿与责任保险的互动研究。

32、责任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33、强制责任保险问题研究。

34、职业责任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35、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建设研究。

36、雇主责任保险与工伤保险协调发展研究。

四、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九)保险与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

37、保险业参与灾害救助体系研究。

38、商业机动车辆保险制度研究。

39、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有效性研究40、防灾减损模式方法研究。

(十)巨灾保险制度。

41、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42、巨灾风险的定价机制和损失评估研究。

43、巨灾保险基金研究。

44、巨灾再保险研究。

45、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有效保障模式研究。

46、巨灾保险相关立法研究。

47、核保险责任准备金研究。

48、巨灾风险数据库研究。

49、巨灾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

五、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

(十一)农业保险。

50、农业保险发展可持续性研究。

51、农业指数保险问题研究。

52、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53、农业大灾风险准备金研究。

54、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55、农业再保险研究。

56、农业保险监管研究。

57、农业保险消费者保护研究。

(十二)“三农”保险拓展。

58、三农”保险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六、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十三)保险资金长期投资。

59、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及其风险管理研究60、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研究。

61、保险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问题研究62、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相关问题研究。

63、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问题研究64、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

(十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十五)保险服务经济结构调整70、科技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71、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相关问题研究。

九、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二十五)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

126、中国公众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研究127、保险消费行为研究。

十、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二十八)保险监管协调机制。

政策性选题。

一、总体要求。

1、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2、保险服务业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

3、中国保险企业发展海外业务的支持政策研究。

4、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与政府责任。

5、保险市场监管约束性与市场主体能动性的协同有序发展。

6、保险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研究。

二、构筑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7、商业养老健康保障政策研究。

8、企业年金政策支持研究。

9、企业年金政策力度与市场效应研究。

10、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11、独生子女家庭特殊保障政策研究。

12、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政策研究。

13、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扶持政策研究。

14、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政策研究。

三、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5、保险相关社会管理功能制度设计及其政策导向探讨。

17、职业责任保险政策设计。

18、保险人参与民事损害赔偿案件调解制度设计。

19、强制保险支持政策研究。

20、责任保险供给与需求刺激政策研究;

四、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22、防灾减损相关政策支持研究。

23、巨灾保险制度与政策研究。

25、成立核自保公司的政策研究。

五、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

26、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设计。

27、农业保险相关政策支持及其效果研究。

六、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8、另类投资相关政策研究。

29、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债券市场政策研究30、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政策支持研究。

31、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私募基金政策探索。

32、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相关政策支持探索。

33、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相关政策研究。

34、科技保险相关政策研究。

35、小微企业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相关政策支持研究。

36、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相关政策支持研究。

37、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相关政策探索。

38、境外投资保险服务相关政策探索。

39、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扶持政策探索40、航运保险相关政策探索。

七、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41、深化保险业改革发展相关政策研究。

42、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研究。

43、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研究。

44、保险产品创新监管研究。

八、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

九、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

十、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46、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相关政策研究。

47、完善保险业相关税收政策研究。

48、养老地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49、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研究。

实务和技术性选题。

一、总体要求。

1、自贸区保险创新发展的技术路径和方法探究。

2、企业战略发展的风险性研究。

二、构筑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3、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设计。

4、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模式。

5、保险公司与社保机构合作模式研究。

6、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账户年金化发放方式研究。

7、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8、独生子女家庭特殊保障产品创新。

9、养老保险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10、综合养老、医疗保险产品设计。

11、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定价。

12、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

13、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

14、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保险产品设计。

15、商业保险参与健康服务业产品设计。

三、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6、现代保险业服务社会管理方式探索。

17、保险业参与保安服务产业链整合产品设计。

18、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产品设计。

19、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具体方案探索20、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体方案探索。

21、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公共安全等领域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22、产品责任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23、雇主责任保险产品的设计。

24、实习安全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四、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25、救助保险产品设计研究。

27、保险在防灾减损中的路径方法、技术研究。

29、巨灾风险数据库建立实践探索。

五、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30、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及技术创新。

31、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探索。

32、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探索。

33、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

34、“三农”保险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35、各类农村普惠保险产品创新设计(包括: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

六、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36、保险参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的模式方法与探讨。

37、保险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实践探索。

38、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模式、实践。

39、保险另类投资产品设计。

40、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债券市场运行模式探讨。

41、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行模式。

42、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私募基金。

43、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运行模式。

44、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

45、工程保险实践探索。

46、科技保险实践探索。

47、知识产权保险实践探索。

48、特殊保险(核电、航天、卫星等)实践探索。

51、保险在文化产业、物流、演艺、会展等服务产业中的实践探索。

52、保险在法律、咨询、会计、评估、审计等产业中的实践探索。

53、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实践探索。

54、境外投资保险服务实践探索。

55、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运行模式。

56、航运保险运行模式实践探索。

七、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57、保险费率市场化的实践探索。

58、保险市场退出实践探索。

69、再保险对国家重点项目支持实践探索。

72、保险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索73、保险社团组织发展探索。

74、健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九、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75、保险信用体系建设探索。

76、行业经验数据(包括:行业经验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

十、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79、保险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四

[摘要]本文结合多媒体手段、课程特点和创新理念,分析了数据库知识领域的教学手段、特点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大实践环节、使用创新理念和情景模式的教学方法,以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数据库多媒体教学方法创新理念。

一、引言。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既有理论也有实践。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门知识,对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基本概念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忽视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感到内容杂乱,知识零碎,难以形成体系,既不知道有何作用,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以致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使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现代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并真正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了该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创进。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编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开发,优化了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无效耗损,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知识的密度以及能力训练的频度。为此,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编制了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主体并没有改变。因此,要始终把握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以课件为主。此外,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呈现快速、表现直观、操作简便等特点,这就容易导致师生依赖荧屏展现,从而忽视了教学的策略、方法,忽视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与反应以及同他们的情感交流。这样,就不容易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实践证明,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就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并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发现创新知识的能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此外,还要利用指导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理论与任务相结合。

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经常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此外,还应配以适量的练习,使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就能增加他们学好数据库这门课的信心,并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施仿真项目,加大技能培养力度,把仿真项目贯穿于平时的实验课和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3—4人左右一组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所设计的系统由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各组选出的组长进行检查、提问,并分别打分,从而激发各组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3.重视实践环节。

数据库课程除了可以在理论教学中借助实际的数据库实例进行解释外,还必须通过实验的手段来实现。从教学角度来讲,理论知识要经过实践检验后,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一种工程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通常采用布置一个大实验,分步完成的做法,使学生对前部分的知识通过实验综合掌握,对下一步可以通过预习等方式了解知识,课堂上老师再把工程设计的方法教给学生,重点要分析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在本门实验课程完成时,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门知识,也使学生完成了一个综合设计,更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一种工程设计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现了二次飞跃,在进行单元实验时,学生通过设计软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描述一下,这是第一次飞跃,在进行下一步乃至完成大实验的时候,学生要把前续实验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实现第二次飞跃。

4.采用互动模式。

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不佳。大学生思维活跃,采用互动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达到良好效果。互动式我们是采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生可以随时自由提问,对于带普遍性的问题和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教师课堂随时回答讲解,但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普遍性的,课后单独回答,以免影响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是课前老师精心设置问题,设置的问题要针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使学生思考后,有茅塞顿开的感悟,否则互动只能使课堂有说有笑,难得到达应有的效果。

5.改革考试方式。

在考试方法上,打破传统的期末单独笔试的考试方法,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采用开卷、闭卷、实际操作式等多种考试方法,增加平时考核次数和期末上机测试环节,从只考理论知识,到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避免学生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现象。如在数据库原理的考核上,除了原理部分采用常规的考试外,还可对学生的实验环节、课程设计环节进行考核。比如采用常规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占25%,课程设计成绩占25%。采用这种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能引导和督促学生平时多动手,多锻炼,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方法的转变,对于数据库知识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远远不限于以上内容。教师除了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外,还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扩大交流、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以努力寻求新的切入点,从而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2]董钢.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改革.中国期刊网,2009-6-23.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五

近年来,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招生相对其它专业在不断增加。一方面高校出现了会计审计“专业热”,同时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底子薄”,加上文理科兼招等原因,造成会计学专业学生数学课程学习兴趣低、成绩差等问题。经过分析和实践,总结了一些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改革策略。

一直以来,独立学院依托校本部优质的办学资源,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期,而随着快速发展,一些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显现。独立学院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类课程是专业必修课,是后续专业学习的重要保障,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对于一些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不同程度存在因班额大、学生底子差、文科生多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会计学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1教学改革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从独立学院招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与普通本科类院校有一定差距,学院正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专业的数学类基础课的教学大部分仍由母体学校派老师授课,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都基本一致。这样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方面,老师授课难度和模式与母体学校一致;另一方面,学生数学基础比普通本科学生较差,加上自律和自学意识差,使数学课课堂氛围压抑、沉闷,师生互动偏少,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听懂或在听讲,课堂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形成“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厌学”的现状。直接的后果就是,数学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数学课的挂科率偏高,学生们对数学课有畏难情绪。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模式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势在必行。

2教学改革的措施和策略分析。

目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数学类课程有: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统计学。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应对有关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管理等方面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果。

2.1教学材料的准备方面。

(1)数学课程教材的选取。目前针对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的数学教材还没有统一的系列教材。可让任课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编制简明教程。也可在普通本科教材的基础上对讲授内容进行“加减法”,对于偏难的内容以及结论的证明和推导做“减法”,对于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做“加法”,挑选和增加典型的例题和配套的练习题。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针对性。

(2)修改和修订现行教学大纲,提高执行教学大纲的能力。设计或选取一定比例具有会计背景的例题和习题,达到教材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的目的,注重教材的针对性,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

(1)明确告知学生,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应在第一次上课就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对学生深层次学习专业知识打基础,比如考研和读研时候研究问题的需要。其次,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既是学好专业课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2)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案。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如数学基础差、文科生比例较多、班额大、学习主动性差等。其次,教师应努力把握教材和教学大纲,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知识点的分布、重点、难点等,所有这些都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去设计授课内容、方法等,才能深入浅出地将知识准确地教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案设计中应减少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证明,增加一些经济学案例,师生共同参与,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如在讲微积分中的极限、导数、积分的相关知识时候,引入一些西方经济学中需要用到的简单例子,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在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方差和回归分析方面的内容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财务管理当中需要用到的相关内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等等。

(3)提高授课艺术。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激情、没有将育人融入到课堂中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应提高授课艺术,如:声音抑扬顿挫,改变一节课一个语气的情况;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引入为人处事的道理;老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增加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4)利用软件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对于定义、定理、概念、图表等内容,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节省课堂时间,增加课堂的吸引力,通过形象的演示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推演、证明的内容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讲解,提高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对于其他的内容,应采用多媒体演示与板书推演相结合的方式。总之,让多媒体和传统黑板均发挥其优势,做到有机结合,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5)适时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学生学习的数学与会计专业的关联性,将教学内容与会计学专业课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好会计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视。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为了解决数学课堂气氛相对沉闷,造成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导致学习效果差的问题,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将教学方式向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化,压缩讲解的时间和比例,多设问、多提问、多互动,让课堂变成一个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氛围如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可引入体育彩票或福利彩票中奖的概率等案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如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结合财务管理中的账面预算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教学等。

(6)把成绩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当中。应避免“一考定乾坤”的成绩考核方式。采用作业、期中考试、出勤、课堂表现、期末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将每一部分都纳入考核范围,划定分数比例,将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与平时的教学过程有机联系起来,避免学生平时上课不用心,期末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情况,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和课前课后准备的重视程度。

(7)强化课堂管理。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差、自我管理能力弱、学习积极性整体较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弱一些。因此,强化课堂管理,尤其是数学课程的课堂管理,对于提高课堂和学生学习效果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老师随机巡堂,会让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明显减少;对于迟到、早退、旷课要详细记载并纳入到成绩评价中;通过提问,让增加学生课堂的专注度和积极性。

(8)教师应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朋友式、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在课余时间,教师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生分享,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困惑,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认同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和教育学生,从而建立一个和谐、互敬互爱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按照章节或知识体系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归纳,达到知识学习的强化和升华,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巩固。

2.3教学管理方面。

(1)加强日常的交流和沟通。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数学类课程的特殊性和现实情况,应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注重对数学类课程的关注,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日常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如出现大部分学生听不懂等情况,应和任课教师沟通,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如:适当调低难度、放慢进度、加强辅导等。

(2)组织阶段性考试和考核。利用月、季度或期中等时间节点,组织考试或测验,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阶段复习、考试,增加对知识的巩固和总结归纳。同时,对学生具有警示作用。

(3)增加有针对性地听课活动。教学管理人员应适时多听数学类课程,观察学生的听课和学习状况,了解老师上课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协调解决。

2.4学生管理方面。

数学课堂良好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没有良好的学风,教学效果将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学生管理队伍也应该加入到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上来。应从抓班级文化建设、建立班级学习小组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抓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环节严抓纪律,保证课堂出勤。只要在班里形成一种“人人学”、“互相帮”的氛围,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得到延续和很大的提高。

3结论与启发。

总之,要不断提高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应从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准备、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均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革;需要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六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己构建知识的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jiaoyu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七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活动课程效用发挥的关键。而以何种方法开展活动课程,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组织方式。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组织形式的改善有利于充实活动课程内容,这样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突出所要解决的课题内容,在合力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活动任务,使活动过程具有立体感,发挥整体联动效应。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主题深化,主题辐射和主题立体这三种形式。

1.主题深化方式。

主题深化式是指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

深化的课程分层实施方法。例如,在“吸引有害健康”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主题开展议论文写作活动,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第一阶段中,学生从网络、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搜集资料,采用正反事例新闻报道对比的方式进行。在第二阶段中,学生在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论据和观点,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第三阶段中,学生讨论远离烟瘾,戒烟的主要办法,在第四阶段中,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写出文章。

2.主题辐射方式。

主题辐射式即围绕一个语文活动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实施活动课程。这种主题辐射的中心是活动主题,而辐射指向是各个活动渠道。每项活动都和主题密切相关,且活动之间是独立的、并列的',不存在逻辑关系和顺序先后。例如,在进行题为“鲁迅与绍兴”的主题活动时,可以根据主题辐射的特点,实施活动课程的方法。渠道1是让学生来到鲁迅故居以及关涉的景点进行参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几个活动景点中的一个,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模拟讲解,渠道2是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方式对鲁迅与绍兴的资料进行搜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以介绍“鲁迅与绍兴”为活动主题的论文。渠道3是学生对电影《鲁迅》进行集体观赏,然后完成品读鲁迅精神的观后感。

3.主题立体方式。

主题立体式即是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主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主题自行完成。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主题立体方式引导学生完善实施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活动主题的分解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以中职学生的提议为主,再由教师进行归纳和补充。活动主题立体方式的实施,应该遵循活动主题的重大性原则,它涉及多种学科的原理与方法。为了解决这一活动课题,需要将主题分解、细化、层层相嵌,呈现出立体化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八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是数学基础课中应用性最强的课程,是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药学科研的必备知识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握药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较高的药学科研设计、统计思维,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笔者任教的药学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教学时间为36学时。要使学生以较短的学时掌握实用的统计方法,并能在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正确应用,笔者尤感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讲好这门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学习《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来浅谈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1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实际。

1.1概率论部分。

教材中概率论偏重于理论基础,理论性较强。但概率论部分作为数理统计入门阶段,更应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便于后期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多结合专业知识和用简洁易懂的阐释来介绍概率论部分的内容。

1.2数理统计部分。

数理统计偏重于应用,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做到突出实用性。注重假设检验部分的讲解,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2];在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讲解中结合在生产中片重差异或含量质量时正常值的范围,以确定药品是否合格等;在方差分析部分结合药理学中如何进行药效学实验分组结果的分析与多重比较的应用等;在一元线性回归部分结合药品质量分析时如何建立标准工作曲线的应用等。

1.3定理公式部分。

教材中定理、公式、法则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在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中更应结合专业知识,加深理解与应用。一般不要求对公式等进行推导,也不要求记忆。课后做适量的作业加深定理公式的应用与理解。但样本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的公式要求掌握,这些不仅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更在药品质量分析中如重现性、回收率等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

2以试验设计为导向讲述统计应用。

在药学专业中,特别是制剂工艺研究中,有多种比较性试验设计方法,每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较常用的有两组比较试验设计、多组比较试验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等[3]。在讲完教材内容后,再以试验设计为导向梳理阐释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知识的具体应用。

两组比较试验设计用于不同处理间指标差异的比较,常采用t检验分析方法,分为配对比较和两组比较。配对比较常用于用药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异情况等,两组比较一般用于两种技术或工艺对指标差异的比较。多组比较试验设计用于多组试验处理结果的比较,常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如研究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某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等。正交试验设计与均匀试验设计均是适合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在制药工艺研究中应用更为广泛,前者是基于方差分析模型,后者是基于回归分析模型。这两部分教学中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应用重点讲述如何选因素水平,如何利用相应的表来安排试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相关软件如正交设计助手的应用等。

教学中,应对部分内容尝试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本课程是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教学重点讲解数理统计的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用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去思维,理解数理统计,而不是大量的计算。因此,结合实际,利用计算机讲述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等。

4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夯实基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要通晓在药学科研工作中数理统计应用方面的知识,结合教材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学到统计知识并能在专业领域正确应用。因此,教师须不断研究、探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3徐莲英,侯世祥.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解析.人民卫生出版社,,278.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九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是数学基础课中应用性最强的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方法.它的思考方法与学生过去接触过的学科不同,因此学习它时需改变以往的思考方式.目前,延边大学药学院采用的数理统计教材《医药数理统计方法》[1]是卫生部规划教材(第3版),其内容较为陈旧,方法简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及在统计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原有教材内容处于过时状态.延边大学药学院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时间仅为30学时,教师若按教材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课,学生较难学到实用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为此,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数理与计算机教研室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

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适合21世纪所需要人才的教学体系.医药院校的数学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应改变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目的的方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讲解数理统计学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理统计学的思维特征,理解数理统计学思想,引导学生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和用好医药数理统计学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数理统计学的时候改变思维模式,使学生从医药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数理统计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模式转变,并结合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学生自身实例资料的分析及作业的批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统计符号及公式等.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2]王锐,陈长生,徐勇勇,等.统计软件spss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12(5):425.

[3]陈长生,徐勇勇,尚磊.浅谈医学院校学生统计学教学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1):21.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十

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围绕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这个中心任务,活动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广泛。语文活动课程的内容策划,应该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全员参与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十一

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怎样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功能的转变等,是当前新课改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学习钻研新教材,提升教法理念理论。

在新实验教材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多,信息量大,如何把每一节这么多的内容完成处理好呢?这些都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去分析每个知识点和目标要求,加以有层次有侧重点的教学;另外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编排的,有的内容概念可能要到后面的某章节中或选修模块中才能学到,这些都必修先吃透教材。理解钻研教材,必须要以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加以落实,要深入领会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准确把握每一节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的拓展程度与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现代教学理念理论,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提升和拓展原有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灵活自信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将科学探究深入到课堂。

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在体验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目标,结合认知的具体状况及知识本身的属性设计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知识的属性,适合于探究式进行的学习内容应尽可能设计探究活动,不能因耗时费力而采用讲授法;不适合用探究方式进行的学习知识,也要多设计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技能训练,获得技能和情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因材施教。

新课程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施这一策略,最根本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矫正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开展互动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学校要求教学中增强互动式的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中的沟通,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想和所知,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例如,有些高中生物老师在讲解“人与生物圈”的知识时,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把所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要教授的内容先到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先对总体内容作一个简单概述,然后让每组学生代表分别把查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老师对其提问,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知识汇总,把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讲,老师问”的模式,加强了师生的互动。

总之,在今天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性地进行富含个性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科学满腔热情地、充满灵气地、活泼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让课堂活起来”的理想境界。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十二

随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越来越不扎实,空间想像能力缺乏。水利工程制图课程一般在一年级开设,此时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高校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比较欠缺。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识图能力的课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因为缺乏空间思维能力而受挫,从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1.2课程内容与学时不相适应。

水利工程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工程制图国家标准、轴测图、组合体、工程形体的多种表达方法、水工建筑物曲面、标高投影等内容,授课时间为一个学期。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专业实践课的学时越来越多,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学时普遍比以前大幅度减少[3]。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现状,在授课内容基本不变、学时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只能降低教学难度、减少课内实践学时,而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识读和绘图能力均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

1.3课堂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多媒体课件的现象。特别是年轻教师,缺乏板图经验,不在黑板上用粉笔和尺规领着学生逐步绘图,仅仅利用课件对绘图过程和思路进行描述,从而导致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学生能听懂,但自己绘图时却不知如何下手,或根本看不懂图[4]。

1.4教材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脱节。

水利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高职院校水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是一线施工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识读具体水利工程建筑物图纸的能力,如水库、防浪墙、护坡、重力坝、溢洪道等。但是,目前图书市场可选用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缺少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案例,或者案例教学可操作性不强,这都将影响教学效果[5]。对于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在毫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图的读图和识图,是有一定难度的[6]。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十三

从特色课程入手,完善法学专业的教材编写,采用多学科相互联合的方式优化教学流程,突出主流教学和特色课程教学之间的互相融合,这对于学生法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是当前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定位。相较于政法院校及综合性大学而言,理工科院校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教学管理经验都显得较为匮乏,一贯的法学基础教育模式不仅使得理工科院校在法学教学中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使得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够突出,只有从法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面才能促进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变革。随着法律服务行业在社会背景下的不断革新,各种新行业的出现使得法律服务的内容不断得到拓展,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分工对于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也创设了更为有利的社会就业契机。各种信息技术、生物能源及知识产权维护中需要相对应的法律服务,这就需要从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模式中突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适应,在充分展现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优势的同时也实现法学专业与其余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这显然更有利于专业法学人才的培养。不可否认,理工科院校在法学特色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更加显著的优越性,从不同学科的教学契合点与交汇点出发,寻找理工科院校的法学教学方向,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这对于巩固理工科院校的法学教学地位至关重要。可见,正确的教学目标定位不仅能够避免教育资源浪费问题的产生,同时对于理工科院校中法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中的体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法学人才的需求也从原先的专业对口转为对人才能力及素质的需求,这显然更加突出了复合型人才在法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从买方市场及适销对路角度分析,法学教育的体系化发展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法律服务行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法律诉讼内容,而是涉及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建筑行业、生物医药以及经济管理等诸多内容,这些新兴的市场经济行业对于法律服务有着迫切需求。基于这一社会需求,理工科院校应当积极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来构建全新的法学教学实施体系,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互动,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展开。对于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应当具备如下两方面的专业素质,即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内涵。专业素质作为法律人员必要的职业技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在面临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法律问题时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思维出现混乱,进而更快更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为民法学、法理学、诉讼法学以及经济法学等,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时刻关注最新的时事动态,将法学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到专业教学过程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法律应变能力。除此之外,丰富而广博的知识底蕴也是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这是由于中国法律问题的出现往往与政治问题、历史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有着必然联系,这就需要法律人员能够切实掌握多方面知识,对于法律之外的内容也能够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做好法律职业人,关键是能够跳出专业界限,获得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

(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第一,法学专业在理工科院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尽管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然而在法学教育起点方面与政法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之间仍旧存在一定距离。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往往会受到传统理工类课程的影响和制约,与法学教学相关的实践教学及实验室建设方面还显得较为滞后,这应当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第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在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教学中得到全面渗透与落实。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之下,法学领域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与结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理工科院校在这一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像是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等领域对于法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可见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中的突出体现也是法学教育所忽视的重要内容。第三,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办学环境都相对滞后。一般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均采用扩招方式设立,甚至一些理工科院校仅仅是将法学专业作为自身向综合性院校扩展的中间区域,这显然不利于法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教育教学方面。

第一,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显得较为模糊。在对三十余所理工科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些高校基本都将培养法学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这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显然与社会发展之间格格不入。第二,落后的法学人才培养机制。当前理工科院校在法学教育教学方面仍旧沿用的是传统的理工科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欠缺了针对性与合理性。在理工科思维的指导下开展法学教学工作,固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估模式都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三,不合理的法学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比例失调是当前理工科院校法学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课程安排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非法学专业课程,学生同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这些课程的学习,课程选择缺少了必要的灵活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的发挥和教学竞争机制的有效构建。第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法学专业对于实践教学有着极高的要求,重视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片面的卷面成绩很难真正了解到学生实际的知识掌握情况。法学专业的择业期相对较长,并且就业机会较为稀缺,因此从就业率角度出发,一般高校均将司法考试作为对法学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法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极低,这也变相体现出法学教学在评价体系方面仍不够完善。

(一)学科内涵的有效探索。

对于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教学而言,重视与其余相关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突出学科资源优势,同时对于法学教学新兴领域的拓展也极为有利,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所在。比如尽管当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被社会各界充分认可,然而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诸多法律问题却仍然处于空白状况,像是安全机制立法在新能源利用中的体现。若是从这些领域着手,那么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价值势必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在法学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就能源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从基本理论问题、文本解读过渡至与国际能源法的比较。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新型领域的研究也不可缺少,只有积极从学院合作角度加强教学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源的互相补给,突出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的教学优势。又或是从法学教学与建筑专业之间的联系着手,从建筑领域挖掘相关的法律问题,像是建筑施工中的法律保护、建筑知识产权保护、工程联合承包中的法律因素、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工程竣工交付之后的发展责任以及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问题等,这些都应当成为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教学的特色,它们也是法学专业教学学科内涵的综合呈现。

(二)双学位建设工作的强化。

所谓的双学位主要是指在校本科生在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基础上也同时获得其他专业学位,这一人才培养方式既是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呈现,与此同时也使得人才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契合度更高,更加有利于学科教学优势的突出。对于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教学而言,办学特色的体现还可以通过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得以实现,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促进学科资源的合理利用。双学位建设工作的展开可从双学位课程入手,学生可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进行主修课程学习的同时,再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法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往往公共课程学习的负担较重,加之不少主修课程通常是大学三年级才刚刚开始涉及,若是在这一时期进行开展双学位课程的学习势必很难与法学专业课程相联系,这显然不利于法学双学位建设最终目标的实现。

(三)辅修课程的积极开设。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均对法律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的考虑,在法学双学位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过多意向。为了使法学教学更具实用价值,理工科院校可就法律知识的讲授开展必要的辅修课程,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对于突出学生的择业竞争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理工科院校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集中表现在师资建设和双学位教育质量控制方面。在人才培养路径方面,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并非是单纯法学知识的传授,而是将工科背景与法学教学相融合。比如在工程监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不仅应当围绕相关的建设监理方面的内容,还应当从建筑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施工、水运工程施工以及桥梁建设等方面来合理拓展相关教学内容,这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显然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若是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仅仅局限于某一个范围之内,显然对于建设工程的教学效果是极为不利的。在双学位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建设方面,因为国家本身对于本科教育中的双学位并没有本质要求,因此必要的监管工作显然很难落实到位。不少理工科院校在双学位建设管理方面仅仅是进行原则性规定的成熟,质量监控制度的缺少也使得双学位建设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此外,本科教育本身在双学位指导方面也同样有所欠缺,学生的自主发展在空间选择方面极其有限,各院系在双学位指导方面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导致法学教学在双学位建设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特征。就上述内容中提出的问题,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善,从法学教学师资建设方面分析,应当从师资结构完善方面着手,更好地体现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在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转向的同时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关注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积极引入高端法学教育人才。与此同时,重视不同学院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也是极为关键的,这是提高法学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路径。从双学位教育质量监控制度角度分析,重视双学位制度的建设也是尤为必要的,只有从规范化管理方面才能更好地推动法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从申请条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资格审核等多个方面体现双学位建设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像是双学位教学计划的制定或是单独授课与合班上课模式的共同实施等都是促进双学位建设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工作而言,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与完善,突出双学位建设在法学教学中的必要性,这些都是提高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常我们会将法学专业归于人文社会教学的范畴,因此对于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教育工作的展开不应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而肆意扩展,更不应当利用理工专业的教育思维与管理经验来生搬硬套到法学专业教学当中。从当前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实施的必然趋势,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才是促进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优化对策应当从人才培养目标及法学课程体系出发,完善法学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实践,优化理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法学专业教学的时代性、高效性和科学性。

作者:王维新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十四

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实施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那么评价方法也就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正是多种评价方法的合力作用下,才促使活动课程不断加以调整,逐渐趋向完善。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要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高效的评价方法非常重要。

(一)活动观察法。

在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中,观察活动的进展以及效果,是评价的良好方法之一。活动观察法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以直接观察活动个体的行为特点,搜集第一手活动情况资料,用以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的一种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精准的对语文活动课程情境进行实际观察,并且系统化的记录好活动观察的结果。这种评价方法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够高效的获取真实的活动信息,有利于活动课程的主观化评价效果的实现,但也存在着观察方面狭窄,片面的弊端。

(二)学生自评法。

针对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评价的运用能够促使一种崭新评价模式的产生。学生自评法是指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这样,评价标准就来自于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对此进行的价值判断和评定。学生自评的方法由学生自行决策,有利于提高评价主体对活动课程的调控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情况将相关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设置在表格中,制定“活动课程学生自评表”,在活动课程结束之后,交给学生填写,然后再经过学生自评后收回,这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鉴定便会产生,让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验描绘出来,为自己的活动完善和不断进步提供借鉴与依据。在评价中,学生始终会比照教学目标,思考自己的收获与成果,使学生对自我目标塑造和提升,同时这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三)民主评议法。

在活动课程评价上,民主评议法的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负。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教师商议、学生互评和师生民主评议这三种评价方法。

1.教师商讨。此种方法由参与活动的教师通过亲身观察、合理化分析,材料记录等形式,在教师之间相互商议,综合评定,最后得出评价结果。

2.学生互评。在学生集体互评中,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根据活动情况,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小组成员实施自由、民主的评价,最后由各个组长将评议结果进行记录。也可以采用填表格的形式进行,依据活动课程评定标准、注意事项和内容制定表格,然后由学生互相评议,评价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3.师生民主评议。首先由指导和参与活动的`教师对活动进行整体评议,在评议时,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民主地表达自身看法,教师能够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品评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可将自己在指导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对教师的指导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师生民主氛围中得出评价结果。

(四)成果展示法。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中,成果展示法注重以一种展览的方式,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状况,动态化的展现出来,这不但是学生活动发展的一个形象记录,也是一个竞争、交流和展示的活动评价方法。这一评价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评价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评价的主人。2.有利于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体验成功,激发活动自豪感和荣誉感。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在竞争中相互激励。

在评价实施方面,可将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的小发明、小制作、书画作品、影音片段等具体成果展示出来,这样,便能够建立一种有效平台观察和品尝学生的活动表现,有利于搜集学生相关发展信息。在展示的成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公开各种证书、奖项等成果,将活动课程中学生的表现成绩以汇演、竞赛等活动评价方式展示出来,并且将评价取值借活动成果展示本身来衡量,并且以此说明活动课程取得的成果价值。

(五)情境评价法。

情境评价是教师根据评价目标和学生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并与学生预设相关活动规则,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学生恰当评价的方法。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采用情境评价方法,便会使评价具有浓厚的趣味和强烈的竞争效果,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在活动情境的驱使下,获得成功的活动体验,在得到奖励时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使活动失败,也能够在表演和展示活动时制造一种良好的评价情境,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语文活动。

(六)活动调查法。

活动调查法是在不实行控制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评价对象的情况进行研究的方法。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中,调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访谈问卷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根据问卷答案的封闭与开放程度,调查问卷又能够分为选择与叙述两种方式,选择问卷的答案是预定的,叙述问卷的答案是开放的。在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问题应具有强烈的具体指向性,这样才能使调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访谈问卷方法,是指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面对面地进行交谈,从而获取某种信息的方法。评价者应该提出一些具有结构性特点的调查问题,也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同的、规定好的问题,不管是哪个学生来回答,回答的都是提前预定好的题目。同时也能够提出一些非结构性的调查问题,也就是围绕活动评价的重要题目,针对访谈问卷施用的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并以此进行合理评价。

(七)档案袋评价法。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上,档案袋评价也称为文件夹评价。档案袋评价是指经过一个有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每个学生(或教师)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果的信息并累积起来的集聚物。这种档案袋评价能够使每个学生的活动表现记录在档案袋中,在查看和分析其中的内容时,便会很容易的梳理出学生的活动成长经历,学生也能够在档案袋的创设中,获得活动的具体表现情况,这样学生便能够清晰的看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清楚地看出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这种评价可以有效的提供语文活动教与学的实践依据,从而更好的完善活动课程的实施步骤。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论文简短篇十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的教育总体上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状况,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综合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难点。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一个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任务。

实验是一种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探索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实验作支撑。因此,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人才,高中生物课程承担着培养具有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未来社会人才的任务。所以,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内容是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之一。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较,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内容、数量和类型都有显著地变化。《标准》中必修1模块列有实验5个,探究4个,资料搜集和分析2个,参观1个。《大纲》中列有实验6个,研究性课题1个。《标准》中不仅实验数目多,而且有各种实验类型,通过这些多样的实验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通过《标准》中的《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通过5、6、8和9等实验,接受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通过5和10,培养其实验创新能力;通过11和12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其中实验和探究,一方面紧扣学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涉及多种方法和技能。但是,《大纲》中的6个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在能力培养方面比较单一。

另外,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必修3“稳态与内环境”的《标准》中包含的实验内容和类型也都明显多于《大纲》,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假说――演绎、理解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取样调查等方法,而且对于学生全面领悟科学方法也十分重要。《标准》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内容全部是实验课,共选择了13项课题,其中包含的具体实验内容,多数将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而《大纲》中选修部分仅列有实验2个,实习1个,形式和能力培养方面都很单一。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非常重视能力目标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根据观察所得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论文)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慢。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例如,让学生明确实验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掌握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学生在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不了解,总是一开始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高,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视野小。因此,高倍镜只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放大倍数低,但看到的细胞多,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有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低倍镜、高倍镜。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非常注重强化过程训练。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如显微镜使用、临时装片制作等,还要求学生能使各项实验基本技能系统化、整体化,并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因此,实验教学必须强调过程训练。以探究性实验为例,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提出的一种答案,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为了增强说服力,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比记住科学结论更有价值,这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懂感悟、会评价、能表达是一个未来社会人的必备素质。所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感受,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培养学生学会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教师更应懂得如何去正确的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在活动过程中评价学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活动结束后评价学生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外,教师评价要注意不能用同一尺度来评价所有学生,不同的学生其兴趣、能力、特点都会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否则,会影响某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适当的评价对于那些在活动中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来说,可以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实验教学要想实现三维目标绝不是短时间、几次实验就可以奏效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抓住每次实验的机会。有时侯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时间,使得探究性实验的时间不充足,难度也加大。教师的认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问题,仍有一部分教师只重视实验理论的教学,只关心学生能否做好高考生物实验题,对实现教学中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积极性不大,要求也不高。教学设备不充足,尤其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落后、陈旧,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的需要。缺乏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缺乏学生家长的配合。家长们往往认为高考不考察实验操作,生活中也不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意识的提高。不管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困难有多大,我们高中生物老师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开展实验,让学生的能力在实验中得到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