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8:06:01 页码:10
2023年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模板16篇)
2023-11-18 18:06:01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总结应该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使人一目了然。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总结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一

01、人的一生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为一个人,一段情,一段旅途,或一个梦想。

02、生充满了起起落落。关键在于,在顶端时好好享受;在低谷时不失勇气。

03、生命太短,没留时间给遗憾。若不是终点,请微笑一直向前。

04、时间如溪水般淙淙流淌,再美好的时光,都会浓缩为历史;再遥远的等待,只要坚持总会到来。

05、有时候,你需要接受,过去了就过去了。

06、我们要拥抱伤痛,并让它成为我们未来旅程的动力。

07、儿时,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之后,幸福是一种状态。

08、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那条路你必须要走,因为你灵魂的某块碎片就在路的尽头等你,不找到它,你就不完整。

09、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10、牵挂一个人,是分分秒秒的思念,是日日夜夜的期盼。

11、不管雨下多久,彩虹最终会出现。不管你有多难过,始终要相信,幸福就在不远处。

12、生活或许总有遗憾,但未来依旧美好。

13、永远不要跟一个纯啥争论,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一个水平,然后用他多年当啥的丰富经验打败你。

14、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15、我们都容易犯这样的错:和爱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讲心里话。

16、不要急着说别无选择,也许,下个路口就会遇见希望。

17、真正的爱不是尽力,是尽心。

18、有时候你需要一个人呆着。不是寂寞,而是享受只做自己的自由时光。

19、快乐,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仅是一种情绪。

20、生活不总是完美无缺,轻而易举或者合情合理。但这就是生活的美好之所在。

21、谁都无权评判你。他们也许听过你的事情,但他们感受不到你所经历的一切。

22、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也替代不了。

23、成熟是给陌生人看的,啥是给小伙伴看的,幼稚是给喜欢的人看的。

24、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炼。

25、爱和人的关系,也许就像鞭子和被抽起的陀螺,它令它动了,它也令它痛了。

26、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

27、没有什么比爱自己更重要,辜负自己才是辜负。

28、一日一生,要拼尽全力地度过今天。把今天一天当作是一生,不要留下悔恨。

29、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30、最有温度的距离,不就是我不言,你不语,心安,默契。

31、梦想不会逃走,逃走的总是自己。

32、我的一切幻想会燃烧成快乐的光明,我的一切愿望将结成爱的果实。

33、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34、让我们都拥有梦想,勇敢地去追逐梦想吧!小小的心灵,大大的梦想,它会让你的人生变得充实而快乐!

35、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36、有些事不说是个结,说了是道疤,结可以解开,疤却永远都在。与其掏心掏肺说的真心话到了别人那成了个笑话,不如让它直接烂在心窝子里,自己消化。

37、在喜欢的人面前才会变得自作多情又玻璃心。收到一点好,就开始幻想他也许喜欢自己,联系少了,就开始猜疑他是不是讨厌自己。

38、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经过不去的。也许你偶尔想回到之前的时光,但你知道,人始终要学会向前看。

39、我给你一颗糖,你很高兴,当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

40、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活在过去,处处是心结,往前走,从此,处处都是好运。

文档为doc格式。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二

有远大志向者,不追求生活享乐;欲追求真理者,不惧怕直面错误;能成大事者,不丢弃谦逊品德。

伟人拒绝享乐。在到处充满着信息化的21世纪,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向物质的本身偏离,而非其价值意义。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有多少历代君王因贪图美色,留恋与奢侈享乐,而将江山断送!人生的路上应多一步勤奋的脚印,少一点享乐的时光,或许这些时光的积累便会安抚人生的浮躁,带来稳而静的人生之路。因而拒绝享乐,丰富人生才是延续生命光彩的根本。如今商业膨胀,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人们都避免不了形形色色的娱乐攻击。然而我们应正视享乐的表面,拒绝享乐,坚定人生目标,追求可贵精神品质。伟人直面错误。勇于面对错误,可以使人不断进步,爱因斯坦即为一例。他进入国家最高级的研究所时,只需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只笔和一些纸和一个大的废纸篓。“为什么要大的呢?”工作人员问他,他说:“好把我工作时的错误全扔进去”。从中,我们看出,他之所以成为科学家中的精英,是他能勇敢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最终成为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成不了“爱因斯坦”的人,是他们养了一群孩子,娇生惯养,宠着他们,而这些孩子个个叫错误。他们不能去勇于面对错误,所以最终不能成为伟人。伟人谦逊待人。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地道理。也就是说,假如你知道的是天上的“一颗星”,那么知识就是整个宇宙,辽阔无边。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许多必要的,有用的知识,成功的大门才会向你打开。古时,权利对神说:“你是属于我的。”神把权力赶出了伊甸;爱对神说:“我是属于你的。”神给爱处于他宫殿的自由。因为谦逊,爱得到了长住伊甸的权利。力量来自谦逊。伟大来自谦逊。成功来自谦逊。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三

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蚂蚁哲学。

第一步:蚂蚁从不放弃。如果它们奔向某个地方,而你想法阻止,它们就会寻找另一条路线,它们或者往上爬,或从地下钻,或者绕行,直到找到另一条路线。多么美妙的哲学,从不放弃,一直寻找一条路线,奔向想去的地方。

第二步:蚂蚁在夏天就为冬天做打算。多么深刻的洞察力。不能天真地认为,夏天会永远的'持续下去,即使在盛夏蚂蚁也会为自己储备冬天的食物。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四

衣俊卿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区分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为文化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说明当今世界文化危机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我们的文化哲学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是目前还显得粗疏,如:注重宏观社会研究而缺乏微观的个体分析,对于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的区分显得绝对化,对“制度化领域”的思维性质判断不够准确.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思维即马克思所说的“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非日常思维即科学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掌握方式,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专门的思维方式.双方通过人生感悟达到“度”的掌握而互相联系、互相转化,是不能截然区分的.

作者:夏之放xiazhi-fang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刊名:东方论坛英文刊名:orientalforum年,卷(期):2007“”(5)分类号:b83关键词: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日常思维非日常思维掌握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五

为夫差驾车的马夫!而他却能够忍辱负重,回国后,卧薪尝胆,还令人在宫外每日高喊:“勾践阿!你难道忘了耻辱了吗?”正是这种坚定的决心,使他们打败吴国,雄霸一方。——这也是一种智慧的生存,虽然耻辱,但却对后来的成功蕴藏无尽的潜能。三名落孙山,寂寞乘船,想着数年的寒窗艰辛,却落得孤寂回乡的下场。行至姑苏,来到寒山寺,领悟人生,放下心头阴影,却扬起了蓬勃的诗——到这里,大家已知道,说得就是张继和他的《枫桥夜泊》。——换一种生存方式,你会发现生活的美丽。正如高考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大门。

四别样生存,这不能不使我想起李白,这是位浪迹天涯,美酒诗篇作伴的`浪漫诗人,虽然幻想达则兼济天下,但却为心中自由的诗魂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穷困潦倒的生存,结果留下的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千古美名。够了,品读了几位伟人的生存方式,我悟出他们的生存的哲学,生存环境的改变,生存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有时,用一种退让,忍辱另类,自由的生存哲学,会让你的人生绽放出绚丽而迷人的光彩!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六

我妈有一双“隐形”的巴掌,谁如果跟她顶嘴,(有道理的话,还是一样),她就给你来一个出其不意,只听“啪”的一声,被打的那个人的脸上就会出现一片鲜红的“五指山”,使你永世不得翻身!

有一次,由于她不给我买陀螺,我和她就吵了起来,爸爸还过来劝架,我说了一句“你为什么凭你大,就欺负我”,只见她被我气得满脸通红,像一头发了疯的斗牛,只听“啪”的'一声,一个“隐形”的巴掌像盖章一样在我脸上盖了一个鲜红的超大“五指山”,我的眼泪犹如掉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虽然我的“水坝”(眼皮)很坚固,但挡不住那怒江的攻击,便倒塌了。

但是有时她那“隐形”的巴掌也是有用处的。有一次我准备睡觉时一头硕大的蚊子向我飞来,我立刻叫来了妈妈,但蚊子已经开始吸我的血了,它看见了我妈便想“拍拍屁股走‘人’”,我妈妈也不甘示弱,只见她纵身一跃,双手手力拍,“啪”的一声,蚊子犹如一只被击落的飞机掉在地上,结束了它的生命。

怎么样?这“隐形”的巴掌威力强吧?!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七

从笛卡儿开始,先验的主体性就成了哲学的基础,人们力图从先验的主体性出发创建存在的整体,这实际上是将一切存在包括人类的世界都当作先验主体的对象,换句话说,人们实际上将物的存在方式当作了人的存在方式,这是现代人类异化的生存状况在哲学思维方式中的体现。为了揭示世界异化的根源,当代哲学不约而同的走进了现实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之中,人们发现了人类存在的独特结构,这推动了哲学在当代的变革。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厘清从生活世界生发出的诸种哲学理论路径,以及蕴涵在这些理论路径中的当代哲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生活世界成为当代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胡塞尔,不过,对坚持彻底的先验立场的胡塞尔来说,生活世界是哲学需要面对的难题。胡塞尔是从这样一个问题切入生活世界的,即根据抽象的方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现代科学越来越远离其直观的基础,因而失去了其自明性的前提,变得不可理解了,胡塞尔将这种现象称作意义的抽空。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在胡塞尔看来,是科学远离生活世界的结果。

现代科学本质上是数学化的科学,它是通过对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实行形式化和理想化的方式产生的。首先是将生活世界的空间抽象化和形式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数学化;其次,通过引入假设的方式,将生活世界中所有感性的质都还原为空间化的关系,亦即可数学化的关系。这样,科学的发展就表现为数学、测量技术以及各种科学假设的发展。随着数学越来越符号化和抽象化,科学变成了推测结果的方法,人们现在只关心所推测结果的正确性,至于推测的过程,由于因过于的符号化和抽象化,反而变得不可理解了。因此,以清楚明白的理性为自身标准的科学,就应该重新回过头来,反思自身的意义基础,反思科学在其中产生的生活世界。

实际上,先于一切日常活动和科学活动,我们就已经具有了对世界的确信;我们生活于世界之中,我们相信世界是存在的;可见,反思人类的生活世界,首先就要反思人的世界意识。任何对象都是作为在世界中的某物而存在的,因此,任何一个对象意识都蕴涵着一个世界意识,就此而言,世界是对象出现于其中的地平线。但世界意识又不同于对象意识,因为对象是多样的,而世界总是唯一的。人们对于具体的对象以及关于这些对象的意识总是可以持怀疑态度的,我们认定为存在着的对象很可能仅仅是幻象,但世界是不可怀疑的,世界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胡塞尔看来,如果我们不对世界意识本身加以反思,生活世界中的意义就依然是建立在一个未经反思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一种彻底的反思意识就应该探究我们对于世界的确信是如何在先验的主观性中被给予的,也就是说,要为生活世界确立一个先验的基础,实现生活世界的先验化。

胡塞尔对于生活世界的先验重建是围绕着知觉对象展开的。通过对知觉活动进行反思,胡塞尔发现,事物实际上是在双重的地平线中向意识呈现自身的,一个是内在的地平线,一个是外在的地平线;前者是事物通过它才得以显现的意向活动系统,后者是事物置身于其中的事物系统。我们获得对于世界的确信,关键在于通过意识活动系统显现出来的对象以及它身处其中的事物系统能否以协调统一的方式出现。由此会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世界实际上只是先验意识的一个意向关联项,世界呈现为一个协调的系统、还是会在相互矛盾的显现中崩溃,完全是偶然的。

所以,通过先验反思的方式重建生活世界并不能实现胡塞尔追求清楚明白的理性的目标。因此,在胡塞尔之后,人们对生活世界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胡塞尔反对科学对于世界的建构,认为这导致了世界的无意义化,也就是世界的客观化和异化。不过,他对于世界的先验重建实际上是体现在科学中的物化思维方式的更加彻底的实现,在他的先验重建中,以前作为科学活动不自觉前提的生活世界被进一步对象化和客观化了。哈贝马斯同样从工具化的方法所导致的世界异化这个基本的事实出发的,但是他更侧重于社会世界的异化,因此,他的目的是要寻求对异化的社会世界进行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可能性。由于异化的社会世界是一个利益分化的世界,因此,对异化的社会世界的批判和重建又以人们能够形成超出利益视界的共识为前提。哈贝马斯宣称,正是在人们形成普遍共识的可能性条件中,他发现了不同于工具理性的交往理性,这为人们对异化的社会世界进行理性的重建保留了希望。

要在不同人之间形成共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意义的有效性问题,人们只有有效性的意义才能正一样,哈贝马斯也认为生活世界构成了意义的基础,就此而言,生活世界作为文化解释系统具有世界观的意义。不过,生活世界中的意义的有效性并没有先验的基础,其有效性根据只能是人们的认同,也就是说,生活世界中意义的有效性是靠人们的信念来维系的。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人们对这些意义有效性的信守,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作是理性的昵?或者说,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可以对生活世界采取反思和批判的态度昵?对此,哈贝马斯是通过诉诸生活世界中意义有效性的独特结构加以解决的。

首先,生活世界作为一个总体,它的有效性是确定无疑的,我们总是将它作为最终的语境和进行解释的意义源泉。就此而言,生活世界是一个我们身处其中的意义有效性的总体,是有效性意义的地平线,我们不可能转到生活世界的背后,对生活世界进行彻底的反思[2]。这就是说,我们的任何反思实际上都是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的反思,都要以一些已为我们接受的有效性为基础。其次,生活世界中的意义有效性离不开我们的认同和信守。既然生活世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世界,很显然,对意义有效性的认同和信守,实际上意味着生活世界中的人们已对这些意义有效性形成了共识,意义的有效性必然是主体间的有效性。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哈贝马斯认为,我们虽然不能从实质上为生活世界中的意义有效性提供一种理性的论证,却可以拥有一套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形式化的论证规范和法则——这构成了交往理性的基本内容,通过这套规范和法则,我们就可以保证,对任何一个意义有效性的接受,是通过理性的论辩程序进行论辩的结果。一方面,意义有效性的根据在于人们的共识,这就意味着任何人提出来的有效性主张都可能要面对他人的异议,因此,他有义务在别人面前为自己的主张进行论证;另一方面,这样的论证总要诉诸于一些已形成共识的理由。这样,生活世界作为一个总体是不可怀疑的,而生活世界中的任何一个意义有效性都要向怀疑和反思开放自身。这样生活世界就可以通过内在的形式理性维持自身为一个合理化的世界。生活世界的合理化意味着人们能够在生活世界中不断形成合理的共识,这为人们改变和调整异化的社会世界、为克服工具理性的统治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生活世界理论的以上两种发展路径都致力于寻根据的时候,没有事先去考察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因而,这两种理论关于人类理性的思考都缺乏本体论上的根据。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则代表了从本体论上克服世界异化的理论努力。

海德格尔同样对理性的客观主义给人类生存所带来的异化深表担忧,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仅仅是理性的问题,更不认为在科学客观主义之外寻求另外一种理性就可以解决问题,在他看来,问题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理性本身,而在于通过理性所体现出来的、人们对于存在的理解。理性之所以给我们带来了_个物化的世界,是因为理性本身就是以一种物化的存在观为前提的。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是由于我们接受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存在观,即将存在理解为自足的现成存在,即将物的存在理解存在本身,我们才可以按照科学客观主义的模式重构整个世界,从而将世界理解为物的世界,这样我们既忘却了人类自身的存在,又忘却了存在的真实意义。

因此,要克服世界的物化,首要的任务是获得对于存在意义的领悟。正是在追问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海德格尔回到了人类的生活世界。海德格尔认为,人类是这样一种存在,即他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存在,因此,在人类的存在即人类的生存中就已包含着中对于存在的理解。有鉴于此,海德格尔希望通过对于人类生存结构的分析,揭示出存在的意义。而人类首先就是一种在世界之中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不是一种孤零零的抽象物,不是一个物化的现成存在,世界总是随着人类的到场而敞开,只要人在此,世界总已经在此。实际上,只有在世界已经敞开的情形下,我们才能在敞开的世界境域中和现成的存在即物相遇。但是,在说明世界的结构的时候,海德格尔却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海德格尔是从人的周围世界,也就是用具世界开始他对于世界结构的分析的。用具世界实际上是按照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相互联络的世界,它不能够阐释自身,只有在人的生存中,它才可以得到阐释。但是,人类又不是什么最终的目的,人类的完整性不在于他能够在某个目的中让自身得以终结,从而给予整个用具的世界一个终极的解释;人类是一种可能之在,人类要想获得自身的完整性,就必须向一种终极的可能性挺进,即向他不在世界中生存的可能性挺进,也就是说,人类只有进入虚无才可以获致能够让用具的世界得以阐释的意义视域。然而,虚无作前止步,他克服物化世界的努力是又陷入到一个虚无的世界。

不过,海德格尔对于存在意义的追问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就是使我们认识到,人是一种和他的世界相关的存在,我们不能抛开人的世界来理解人。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人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人又是如何与他的世界相关联的。对此,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可算是一种解答,在他的语言本体论中,世界被赋予了一个非物化的结构,可以说在加达默尔的解释学中,生活世界得以本体化。关于加达默尔的本体论思想我们留待下文再详细阐释。

政治世界的发现是阿伦特为当代哲学所作的一个重要贡献。对于阿伦特来说,生活世界首先是一个政治的世界,或者说只有在政治的世界中,才能显现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

阿伦特关注的焦点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存在特性的威胁。现代技术的特点在于它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技术已经参与到自然的循环之中,技术的力量已经转变为自然的力量。因此,技术不再是人的用具,相反人类的存在已扎根于技术之中,并随同技术一道被卷入自然的循环之中,这样的人类和自然当中的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生命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它和自然一道进入永恒的循环之中。就其存在特征而言,生命是没有真正的个体性的,个体生灭变幻而类永恒。当人类随同技术进入自然的永恒循环之后,人也就成了一个自然当中的类,通过个体的生死更替保持着类的永存,而类无非是相同个体的无限重复。因此,在技术的时代,人类已不再是有个性的存在,或者说人类已丧失了他的存在。

要想摆脱自然的永恒循环,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入政治的世界。政治的世界是一个公共的空间,是个体的言行得以展现的空间,因而政治的世界对人的存在具有构成的意义。首先,在政治公共领域,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有个性的存在,而不是类当中匿名的一员;其次,在政治的世界,人可以成为开端性的存在,即人可以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存在,因而可以挣断自然的锁链,成为自由的存在;第三,在政治的世界中,人的过错可以得到他人的宽恕,因此,人的存在对其自身来说,才不至于成为永恒的厄运,不会成为无法摆脱的重负;最后,在政治的世界,个人治的世界就可以获得一种真正的不朽,这是一个独特个体的不朽,是通过显示自身独一无二性的性获得的不朽,而不是无名的类的永恒重复。

总而言之,只有在人类的生活世界发现政治的维度,或将生活世界政治化,人类才可能摆脱异化的世界,从而实现自身的真实存在。

以上我们从克服世界异化的角度对生活世界理论的几种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不过,这些理论的意义并不仅止于此。上述的几位思想家在寻求克服世界异化方法的同时,也为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在上述几种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路径中,我们实际上可以发现当代哲学发展中的两个基本趋势:哲学的去先验化和实践哲学的复兴,以及本体的'中介化和哲学的本体论复兴,它们只有根据生活世界理论才能得到更加完整的理解。

1.哲学的去先验化和实践哲学的复兴。

生活世界的发现对先验哲学来说构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先验哲学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建构性和控制性的模式,它相信在先验主体的基础上可以建构一切,这也就隐含着控制一切的可能性。但是,生活世界恰恰不是一个可以凭空构成的世界,因为生活世界不是一个物的世界,而是一个人的世界。人的基本存在特性之一,正如阿伦特所说的那样,在于他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存在,人本身就是一个开端,是创始者。因此,作为能够进行创始行为的人,是不可以按照任何先验的模式加以建构的,这违背人的存在本性。

正因为如此,在胡塞尔以先验自我为基础去重建生活世界的时候,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如何构造出生活世界中的人类,即有自己的肉身并在世界中生活的、众多的自我。胡塞尔通过自身回忆即自我反思的方式重构了自己的自我,但是要在先验自我中构造出和我共同生活与世界之中的其他人的人格,实际上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不过胡塞尔认为,可以通过移情的方式,将构造自我的方式转用于他人,毫无疑问,这种做法必然会丧失他自己所要求的现象学的自明性。胡塞尔反对的是技术性建构,他所要坚持的是反思性建构,因为在反思性建构中可以保证意识的自明性。不过,当他将移情作为反思性建构的组件他们重建历史和文本的一个基本方法,在他们那里,移情是精神科学的专有技术。当胡塞尔向精神科学的专有技术求援时,他就放弃了彻底的反思态度,而走向了对他者的对象性和控制性的重建。

然而,不仅在先验自我中通过纯粹的反思构造出他人是不可能的,即使仅仅在反思中构造出自我也是不可能的,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已经揭示了这一点。海德格尔自始至终都不愿意使用自我这个概念,更不用说先验自我了,当他要表达每个人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时,他使用的是“我自身”这个概念。虽然海德格尔承认,对“我自身”的诠释说明整个生存论分析实际上是建立在唯我主义基础之上的,他称之为生存论的唯我主义,但他并不承认“我自身”可以作为一个先验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构造出整个世界。由于人类此在是在世界之中的存在,人类自身的存在离不开他和世界的相关性,因此,要理解每一个人类此在在何种意义上是不可替代的个别化存在,必须从他的在世存在着手。但是,在世有两种形式,_种是陷入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具体关联中,从而在物的存在中失落自身;另一种是直接返回自己的本真存在,回到自己的纯然在世中来。只有在第二种在世方式中,人类此在才能个别化自身;因为在第二种在世方式中,生活世界中具体的、经验性的关联已经沉陷在纯然的世界之中,人类此在也不得不从各种具体的关联中解脱出来,直面自己本身的存在,从而个别化自身,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4]。可见,“我自身”是扎根于虚无之中的存在,回到“我自身”同时意味着沉陷于虚无之中。向虚无的沉陷说明先验哲学作为起点的自我本身就是不可确定的,就此而言,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已经在根基之处揭示了先验哲学的不可能性。

可见,从生活世界理论的诸种发展路径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先验哲学最终根基的先验主体本身就是无根的,这样一个自身就缺乏自足性的基石当然不足以支撑起先验哲学的大厦。可以说,通过生活世界理论完成的对先验主体的解构,已经宣告了先验哲学的终结。不过,先验哲学的终结不代表哲学的终结,在生活世界的基地上,实践哲学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先验哲学终结的同时,我们又迎来了实践哲学的复兴。

我们知道,当初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要区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就是因为人类行动的领域是一个包含着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有筹划自己的行动,以及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而在理论理性发挥作用的形上领域,一切都是由不变的存在构成的,理论理性所能做的就是参与到不变的存在当中去,而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存在,因此,理论理性的最高形式形而上学就是对于不变本质的沉思。不过,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并不是两个并行和平等的哲学形式,形而上学是更为高级的哲学形式;实践的最高目的就是要为作为一种生活形式的形而上学的沉思创造条件,因此,形而上学凌驾在实践哲学之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之间还是存在着重大差别的。到了近代,先验的主体及其活动法则已经代替了形而上学的不变本质,对于形而上学来说,这只是改变了表现的形式,对实践哲学而言,则意味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传统的衰落。

实践哲学发展到近代已经完全处于先验哲学的统治之下,认识活动的领域和实践活动的领域,在近代哲学中是是按照同样的模式来理解的。所谓的理解,实质上是按照先验的法则进行重构。作为近代实践哲学最主要成就的政治哲学就是从先验的实践主体出发,按照某种先验的法则来建构国家与社会的,这可以说是认识领域的先验哲学模式在实践领域的简单转用,是实践哲学向先验形而上学的自觉臣服。也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实践哲学传统衰落了。然而,生活世界理论发展所带来的去先验化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哲学的前提,既然不存在什么先验的主体,在实践领域当然就不存在以之为基础的先验的行动法则。如此,实践哲学就摆脱了先验形而上学的统治,开始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传统再度复兴,成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但是,实践哲学的复兴不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传统的简单重复,因为实践哲学的存在条件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还承认一个终极本质的存在,它能够为实践哲学提供最终的目标,因而实践哲学还是处于一个理性体系之下的。在先验哲学解体之后,当代实践哲学已经不可能在自身之外为自己确立一个行动的最终根据,这就会引发这样的问题,即扎根于生活世界之中的实践哲学如何才不至于陷入虚无主义的困境之中的昵?实际上,这也是在追问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当代哲学如果不为自己确立一个牢固的基础,虚无主义就是不可避免的归宿。当代哲学发展中的另一个基本发展趋势,同样是依托于生活世界理论的本体论复兴,为确立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基础给出了有益思考。

2.本体的中介化和哲学本体论的复兴。

海德格尔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使得本体论问题再次成为哲学的重心之所在,本体论在当代又一次复兴。本体论复兴当然不是对过去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复兴,而是要对存在的意义作出全新的诠释。我们知道,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存在着本体论区分的两种形式,一个是有限存在和无限存在的区分,一个用海德格尔则是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分。第一个本体论区分的意义在于设定了一个超越者,它作为超越世间的存在,却能够作为世界的最终基础,后来的主体性问题、特别是先验主体的设定都是这个超越者的翻版。通常所说的本体论思维方式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其本体论上的依据就是这个超越世间的无限者。形而上学的统治地位说明本体论区分的第一种形式长期以来规定了哲学的发展模式,近代先验哲学也在第一个本体论区分中有其最终的根源。亚里士多德本体论区分的第二种形式,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究,海德格尔的存在追问让第二个本体论区分成了哲学的主题,由此,才有当代哲学的本体论复兴。

如果存在不同于存在者,不管是有限的存在、还是无限的存在,那么如何理解的存在的意义昵?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所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直接追问不同于一切存在者的存在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类的存在又让人们保留了一点希望。人类是这样一种存在,即他是为自身的存在而存在的,因此,在人类的存在中就已经包含了某种对存在意义的领悟,生存论分析的任务就是让这种领悟得到彻底地澄清,以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存在本身阐释其意义。可见,回归生活世界目的在于开创一条全新的哲学发展之路。但是,正如我们在上文中分析的那样,海德格尔在解构先验主体性的同时,也让人类自身的存在以及他存在于其中的世界都陷入虚无之中。海德格尔的问题在于,他虽然放弃了无限存在和有限存在之间的形而上学的区分,承认生活世界是理解存在的根基之所在,但是,他又在存在和存在者之间划定了一条无法逾越的界限,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海德格尔要在人的存在之中探求存在本身的意义,在坚持存在和存在者之间的绝对区分的前提下,他必然要将人类自身的存在、以及随人类自身存在而展开的世界,同生活世界中具体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严格地区别开来,一旦抽离于生活世界中的具体关联,人类自身的存在和他的世界必然同时幻化为虚无。

实际上,海德格尔已经认识到了,要理解人类自身的存在,离不开生活世界中的具体关联,但是,他又认为人类在这些具体的关联中会失落自身的存在,因此,为了回到人类的本真此在,人类此在必须抽离于生活世界中的具体关联,或者用他的话说,必须让这些具体的关联沉陷在虚无之中。不过,只要决心置身于生活世界的具体关联之中,还是有可能找到_条通向新的本体论的道路,这一点,在哈贝马斯、阿伦特和加达默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中已初露端倪。

人虽然是在世界之中的存在,但不是孤独的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必然是处于各种具体关联之中的存在,离开这些具体的关联,人的存在就是不可理解的;更确切地说,人的存在实际上是在各种具体关联中被构成的。这一点在阿伦特政治公共领域的分析中就已经得到说明,如上所述,政治世界之所以被阿伦特看作生活世界的本质构成部分,是因为在政治世界个人实现其存在的行动空间,同时,也只有在政治世界,个人行动的成就才能转变为持久的存在。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共同置身于政治世界的他人存在的中介,个人的行动才是可能,同样要通过他人的中介,个人的行动才可能是有意义的。对此,哈贝马斯作了更为系统的分析。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生活世界首先是一个交往的世界,个人作为交往世界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存在,单靠在自身反思是不可能实现自身的个体化,从而确立自身存在。要确立自身的存在,个体必须得到他人的承认,只有被他人承认为一个负责人的对话者,能够根据经合理论证的理由对自身持批判态度的对话者,这也就是著名的主体间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对主体间结构的分析,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过中介的存在,离开他者的中介,任何个人都不能实现自身的存在,不能展示自己真正的存在本性。

在加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中,人类生存中的中介性结构被扩展为普遍的存在结构,因而为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哲学本体论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加达默尔对本体论问题的关注是从揭示真理的存在方式开始的。这里所说的真理主要是精神科学中的真理。在加达默尔看来,精神科学中的真理不是某种现成的东西,精神科学的真理不是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重构的物,相反,它类似于另一个向我们诉说的主体,当然,这不是一般的主体,而是在其诉说中开启了真理之境的主体。不过,这样的真理不是我们可以直接把握的,我们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够理解这种真理,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即从我们自身的生存实践出发,我们才能够进入真理之境,才能领悟精神科学的真理。因此,对于真理的理解就是真理的实现,就是让真理进入我们的生活;只有在生活世界中,真理才得以成其为真理。精神科学的真理正是通过在历史性的实践中不断重现才得以存在的,可见,对于人类的精神领域而言,真理就是一个过程,是真理通过历史性的实践中介不断扩充自己的过程。就此而言,真理是一种中介性的存在,它只有通过历史性的中介才能显现自身。

加达默尔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进一步将真理的存在方式扩展为世界的存在方式,从而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本体论结构。正如精神科学中的真理要通过中介性的理解活动展示自身的存在一样,世界也要通过中介才能展示自身的存在。世界展示自身的中介是语言。世界就其自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一个纯粹在自身中的世界也是无法显现的存在,即无法显现自身存在的存在。只有进入语言之中,世界才是一个可以理解的世界,世界的存在才能得以显现。可以说,世界只有进入语言之中,就是进入自己的存在之中[气不过,各民族的语言是不同的,世界在不同的语言中会显现为不同的面貌。但是,在加达默尔看来,这并不成为问题。虽然世界要通过中介才能显现自身的存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和它的存在中介是合一的,也不意味着世界和它的存在中介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语言是对于世界的显现,但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会穷尽世界,因此,语言的多样性能使世界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对于这些不同的语言而言,由于它们都是世界的中介,都包含世界的真理,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也是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味着就某些问题形成共识,因为,在对话的过程种,每一种语言都可以通过其它语言的中介来扩充自己的存在,而世界也在不同语言的相互中介的过程中得到更丰富的显现形式。

这样,加达默尔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的核心思想是承认一切存在都是中介性的存在,这根本改变了对存在的传统看法。按照传统本体论,真正的存在都是自足性的存在,只有这样的存在才可以世界的基础。因此,当代哲学的本体论复兴实际上是本体论在当代的变革。

三、结语。

实践哲学复兴和本体论复兴作为当代哲学发展中的两个基本趋势是相互构成的。只有在中介性的本体论的基础之上,实践哲学才能真正摆脱形而上学的阴影,成为不同于传统实践哲学的当代哲学形态。同样,中介性的本体论首先是在实践活动的内在结构中向我们显现的,如果不是实践哲学的复兴,如果不是实践活动在当代哲学中的优先地位,哲学本体论很难走出先验主义的窠臼。此外,只有在实践哲学和中介性的本体论相互奠基的关系中,我们才能获得对现代物化生存状况进行批判的哲学基础。只要存在都是中介的存在,将事物当作对象加以改造,并封闭在特定的存在模式之中都是违背事物的存在本性的;同时,只有立足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事物才能够和人的创始性活动一道进入新的存在的可能性。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还遗留了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即实践哲学如何避免虚无主义困境的问题,这_方面是篇幅所限,另一方面,本人已有专文论述,不在此重复。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八

星期天下午,我和妹妹在客厅里玩玩具。我看中了一个喷水枪,正准备拿,却被妹妹抢走了。我去追赶她,可她拿着枪跑进了厕所,还把门反锁上了,任凭我在外面大喊大叫,她就是不开门。5分钟过去了,门慢慢开了一条小缝,我好奇地走过去,以为妹妹胆小,不敢开门呢。突然,一阵极强的水流冲了出了来,我立刻变成了一只“落汤鸡”。我打了一个激灵,随即气得大叫:“小丫头,竟然暗算我,看我怎么收拾你!”我正想去撞开门,姥姥回来了。她看见我衣服都湿了,大声对我说:“怎么搞的,衣服都湿了?还不赶快回屋换去,感冒了咋办!”我不敢抗命,只好向卧室走去。刚走两步,就听到妹妹“咯咯”的笑声,把我气坏了。回到卧室里,我脚下不知踩到了什么东西,只听:“吱”的一声,吓得我一下子蹦了起来。我低头一看,赶紧冲出卧室,边跑边喊:“救命啊!屋里有老鼠啊!”姥姥过来一看,是一只玩具鼠,笑着对我说:“一只老鼠就把你吓成这样?”这时,我听见妹妹笑得更欢了:“那是我刚买的玩具,你还没看过吧!哈哈哈??”我的火更大了,恨不得拿把锤子把厕所的门砸开,狠狠地揍她一顿。

可是姥姥在身边,我想了也不敢做啊!没办法,我只好换了衣服坐到书桌旁看书去了。书桌上有本姥姥刚买的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如何能做到宽容》。看完后,我心想:“那些军人本来互不相识,在一起出现矛盾时都能那么宽容,更何况是自己的妹妹呢?”我刚想去找妹妹,谁知,这时妹妹突然从身后“冒”了出来,一声大喊又把我吓了一跳。我正要发火,忽然,又想起了刚才看过的文章,就对妹妹说:“你不应该吓人的,这样做是不对的。”妹妹惊得张大了嘴巴,一下愣在那儿了。因为这要蛱时,我不去报复她才怪呢!

我真高兴,我也学会了宽容。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九

有一天,我和外公去菜园子给菜浇水,外公带了一个水壶,领着我来到离菜园子不远的一个空房子里,空房子里有几个大水缸,上方都盖着盖子,也不知道哪个里面有水。外公走到一个水缸跟前,抬手拍了拍那个水缸,摇了摇头,说这个里面没有水,又继续往前走,一个个地拍,一个个地听,拍到第四个缸的时候,外公说那里面有水,就把缸盖打开,里面果然装满了水。外公灌了满满一壶,往回走的时候,我问外公:为什么拍一拍就能知道里面有没有水呢?外公说:装满水的缸拍的时候不很响,没有水的空缸拍的时候就会很响,因此就能决定出来哪个有水哪个没有水了。

其实人也是这样,真正有水平的人,从来不张扬,总是安安静静的;而那些整日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十

“前,如果你是大企业的一名员工,家里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一回到家,工作就跟你没关系了。”法国电信自以来,有24名员工自杀,该公司负责调查员工自杀事件的高管表示,智能手机和电子邮件给员工造成的巨大压力,是导致自杀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个词“体制化”,和那位不能适应狱外社会而自杀的图书管理员。生存空间挤压灵魂空间,让人深受其害,“体制化”的影响无孔不入,连下班后的手机和邮件,也都让人生活在焦虑之中。想挣扎着离开,最终还是毁于心灵的罗网。

我的一位朋友很形象地说:“现代人像显示器上的‘光标’,而领导则像‘鼠标’,‘鼠标’想把‘光标’定到哪里就定到哪里,‘鼠标’停‘光标’停,‘鼠标’动‘光标’动。”是的,现代生活,在鸽笼一样的写字楼里,多的是数不清的规则与潜规则,被它们约束和戕害的是人的心灵。

寻找生存的土壤,寻找发展的机遇。可是,现代人很少去给灵魂的生长和发育,寻找一片土壤。

记得2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给青年作家的建议时说:“不要为一个小小的荣誉做出让步。不要因为别人给你一个甜头,或者一个光环,你就去接受所谓领导或和高层握手。不要因为接受一个体制,而失去你自由的灵魂。”

勒克莱齐奥的意思不难理解,我们在接受一种生存空间时,要关怀一下自己的灵魂空间;在接受荣誉、甜头和光环的同时,要问一下自己,这种生存的空间适合不适合灵魂的自由生长。

灵魂需要一片适合它的土壤,播耕于其上,人生才能仓廪实且华彩灿然。

19四月的某一天,一个著名的故事在美国哈佛大学上演,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在哈佛大礼堂讲课,一只知更鸟停在窗台上,他的灵魂,在那一刻被知更鸟的美深深打动,于是对着台下说:“知更鸟在召唤,对不起,诸位,我失陪了!”

就这样,他跟随知更鸟离开了美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此后,他随心所欲,辗转世界各地,且著书累累,写就了巨著《英伦独语》……。

在自由的星空下,在适合自己灵魂生长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像一朵小花,相守而望,能绽放出生命应有的风姿和色彩。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十一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效益及其管理效率和效率。它是政府在行使职能、实现意志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管理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构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也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确保当前正在进行的分析评议工作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取得实效,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尤为重要。

只有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地理解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敢于亮丑,严于解剖自我,是自我觉悟的表现,是进步的开始,得到的将是组织和周围同志的赞许和肯定;善意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是关心和帮忙同志的善举,得到的将是同志的理解和感激;虚心地自觉地理解别人的批评,展示的是自我的宽广胸怀和知错就改的勇气,得到的也将会是自我的进步和同志的信任。

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从来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本人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对照党员要求,发现自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以下的缺点和不足在思想上,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颁布及实施、教育界的新动态,以此进一步端正自我的工作动机,严肃自我的工作态度,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我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了解资料,明确成为一位优秀党员有那些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怎样去做,并努力以这些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

1、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剖析思想根源,主要在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足。不能将实事求是的思想应用、解决于现有实际学习和工作问题,安于现状、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思想在作怪,导致学习和工作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心态失衡。

2、放松了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我改造。学习目的、个人人生追求不明确,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用党的理论的科学体系改造自我,没有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对理论学习不够,心存侥幸,认为只要跟着组织学习就已足够,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对待,主动学习,挤时间学习的精神亟待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放松,使自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领会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我改造重视不够,从而使思想水平在较低层次徘徊。

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不够。在生活中中,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对同学们提出的意见虑心理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就应明确学习目的,勤奋刻苦,争取优良的学习成绩。学生党员在作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学好科学文化的同时,还就应树立榜样的作用,带动周围的人,带动身边的人,认真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等,用心向党组织靠拢,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体现党的用心性和优越性。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就应为身边的同学老师,为学校、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用心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地要求自我,并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之处,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改正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明确地了解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以上自查错误和遗漏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通过学习黄大年的先进事迹,我结合实际、围绕全局工作,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力求把问题找实、找深、找透。透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境界、思想作风及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自查,边学习、边查摆、边整改现将自查状况做自我剖析如下:。

1:在工作中自我要求不够严格。

主要表此刻:对局里的规章制度学习不够,掌握不够透彻。有时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做的不够.做为一名年青的人员,本想透过不断努力,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把自己的知识和年轻人的热情和高素质的服务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人民,但是我工作中只安于做好领导交代的任务和自己份内的工作,工作不够用心主动,没有做到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思考问题。

2: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

有时对领导安排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和急躁思想,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局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局里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精神状态不能很好地适应各项工作开展的要求,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职责感。

3:缺乏创新精神。

不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思考不够深刻,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也没有很好的注意劳逸结合.缺乏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缺乏灵活机动,过于死板,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理念没有贯彻始终。

综上所述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终身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从实践中学,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加强专业知识理论培训和教育教学理论.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多的向其他教师请教,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认清职责的同时立足本职,本本分分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工作,依法执教,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提高对创新和工作方法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

此次民法典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是此次编篡的亮点,具有极为深远的意早在1986年,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就明确规定了“人格权”。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格权的定义不断丰富,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互联网成了一把双刃剑,个人隐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名誉权等现象层出不穷。法律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滞后性,当现行法律还不能有效应对,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格权保护需要。

此次人格权编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人格权进行了明确规范,这意味着民法典的横空出世对老百姓来说不仅仅是抵挡伤害的盔甲,更是奋起反抗的武器。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让以人为本真真切切的落实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权独立成编之外还回应了一系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活动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今天我们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议,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本人现对一年来在党性党风方面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里进行对照检查和梳理,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志们多提批评和宝贵意见。

这几年,我始终没有放松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除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委及其他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外,还注重个人自学,积极把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他们之间的内涵和内在联系,提高自己对主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自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但回顾一年来本人的政治思想建设方面,我认为在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性不够,下的功夫还不深。其主要表现: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平时忙于抓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相对于理论学习所花得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少,存在工作挤占学习时间的现象,同时也不能自觉地挤时间、找时间主动学习,在理论学习上,时间和精力都不能保障。

二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全面、不系统。自己主管数字化平台方面的工作,对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等专业知识方面学习时间较比少,即是学习也是断章取义,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满足于一知半解。

三是理论学习形式单调。在学习中,没有认真研究和总结理论学习的新方式、新方法,理论学习以读书、看报、阅文件等形式多,对原著、原文系统地学习少,一些深层次的理论东西没有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领会。

今年以来,通过工作,自己个人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不断在学习中提高,在工作实践中成长。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但督办的力度还不十分到位,有出现重复上访和解决问题的事情发生。

今年以来,从思想上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综合办,从自身作起,带头廉洁自律,努力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标准检查自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按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的要求相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

一是向党委主要领导提有关廉政工作的建议和想法很少,在这方面没能当好助手和参谋。

二是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方面要求还不够严格。

三是对个人党风廉政建设比较重视,对党风廉政建设抓得还不紧,在提高全体干部廉洁认识方面还做得不够。

1、切实端正学风,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下力气,动脑筋抓好市综合办班子和基层干部的理论学习,制定有特点的、有很强操作性的保证措施,使理论真正起到提高思想素质、指导生产工作的目的。还要挤出时间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等知识,使自己在保证服务过程中说得上话、伸得上手,做出贡献。努力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积极向上级反映,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切实抓好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突出抓好廉政建设和业务建设。认认真真纠正工作中违纪的现象。设法纠正群众对热线不满意的问题,为维护稳定做出贡献。

3、在分管的部门中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转变作风、深入群众;带头勤奋工作,创造佳绩;带头保持廉洁,一身正气;带头加强学习,加强锻炼,提高素质;带头维护班子和群众的团结,顾全大局。

4、加强革命传统学习,切实转变作风。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廉洁自律,勤政为民,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人民利益至上,举法律武器维护人民权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权利种类,确认和保障民事权利,完善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回应了人民群众需求,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首先自身要学法和懂法,将法律学习及运用贯彻到工作始终。要自觉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学理论素养,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运用法律武器切实保护人民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进人民福祉。公平正义是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新时代下,人民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必然对公平正义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要顺应人民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民法典确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权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关民事法律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党员干部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打铁还需自身硬”,维护公平正义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一种品德修养、政治情操,要坚持公道正派、公正无私,坚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观念,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自觉抵制人情风、关系网,戒行“潜规则”“乱作为”,将公平正义贯穿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民服务至上,树法治思维守护人民安康。人民服务至上,体现于为民办好每一件实事,体现于为民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民法典贯穿人民服务至上的立法原则,对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等诸多方面作了相关规定,为人道主义救助从法律上加“码”,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人民安康的守护。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守法律至上、权由法定、依法行权的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为人民谋划、开展、推动、完成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为人民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定政策,坚决杜绝发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真心真意做好人民的“服务员”。领导干部更要做好模范,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带头捍卫法治,依法办事,坚决树立法律权威性,保证人民的幸福安康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从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等多个方面详细阐释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民法典回应了人民的期待,充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这篇民法典“讲义”,更是饱含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从《法经》问世,到《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通过5年艰苦细致的工作,完成了民法典编纂这一重大立法任务,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法治保障。民法典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既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为维护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民法典姓“民”,所涉及的领域贯穿每位公民的一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针对疫情期间家长隔离在外、孩子在家无人照料等紧急情况,民法典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保障;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怎么办?违反规定饲养动物、侵占通道等引发的纠纷,相关方如何担责……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关切,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实实在在地写进了法律条文中,从法治层面推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这部镌刻人民权利的“宝典”,有力度、有温度。有关部门要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典共1260条,全文逾10万字,大到产权制度,小到婚姻家庭,无不为人民而书写。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民法典诞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因此,民法典的实施也要始终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各级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通过专题讲座、普法进社区、普法赶大集、在线答题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绘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崭新画卷,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更高境界。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十二

在我身边的同学,常常在老师宣布事情时漫不经心,功课永远是迟交的那个人,从他身上我学到,能马上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即完成,就像古人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我知道时间是很珍贵的,而我呢,却从来不会浪费每分每秒,在短短一分钟内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像月考快到时,可以看到班上许多同学利用下课时间拼命的念书,但有些人还有心情聊天、睡觉、玩,不知道他们浪费了多少时间。

当我在念书时,我习惯一定要有音乐,不管是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只要是音乐都行,因为它可以在我功课负担大时,适时的让我减少压力。而当我面对挫折时,我并不会逃避,我会坚强的面对,将不快乐转为快乐。

每个人的生活哲学不同,有些人我行我素、听天由命或逆天而行;有的人可能因为身边周遭的人、事、物或环境不同而受到影响;而有些人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十三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具有不可抗拒性。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仅能认识规律,更能够利用规律。跳高比赛时,总要在地面垫几层海绵垫;跳远比赛时,运动员总是往沙坑里跳,这正是人们认识和利用动量定理的具体表现。垫海绵垫、挖沙坑,正是为了改变和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限制其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运动员免受其害。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校园生活处处有哲学,让哲学思维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那样,我们的学习会妙趣横生,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更精彩。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十四

云流下了泪水,泪滴在空中随风摇摆飘落,泪滴在空中一会儿相撞,一会儿分离,又一会儿融合。落下来,砸在叶子上,叶子颤抖一下,泪滴瞬间散成晶莹饱满的珠粒,一会儿又砸在其他叶子上。有的顺着古木那粗糙的纹理流下,有的从叶脉滑到叶尖,抓住叶尖不放,一失足便坠入了水洼中,销声匿迹。

晶莹的碎粒与枯黄的落叶相互纠缠,晶莹的碎粒把光揉着,切割着,拼接成奇异扭曲的虹。

树,仍在静默着。

你可曾知道,你可曾见到?初春的草地上,早已风和日丽,春暖花开,但在丛林的深处,却是另一番景象。树与树之间隔着迷雾,树上布满了苔,树顶上零星存着几片叶子,在大树根处,那潮湿还未腐烂的落叶下,藏着一堆迟来的冬菌。

当春意开始进入丛林深处时,所有的树像是得到消息一样,它们率先长出新芽,在它們的表率下,万物才进入了春天。

也许有人注意到了,树的根系十分发达,遍布在各个时代的地层。树与树及其他植物的根系缠绕在一起,相互分享着信息与养料。例如菌丝与树根缠绕着,菌丝分解落叶肥沃土壤,作为回报,树根帮菌丝疏松土壤,为菌群提供保护。同时树也会与动物有联系,为它们提供吃住之所,构成地球上最大最古老的互联网与物流体系。

可以说,树是整个地球上最无私的古老物种。一树便是一世界,在它的庇护下,一个个小生物圈在不间断地运作。

我是一个没什么乡土意识的'人,我更乐于去漂泊,没有一块故土是永恒的——其实所谓的故土,是祖先走过的最后一站。我也要开创我的天地,也就是我的后代所说的老家。

我绝不会离开地球,有些人移民太空,但我不会这么想。那些在空间站里生活过的宇航员都知道,长期待在太空站里并不舒服。在只有几十立方米的空间里,原本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人类会更加难受。空间站内外是不同的,里面是精神的监狱,外面则为生命的禁区,只会带给人无尽的战栗。

说到这些,我突然意识到,我也有乡土意识,而故乡便是地球。

生命的主要承担者是树,树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包容最无私的生物,它为动植物提供食物和庇护,索要的报酬却十分少。人类也一样,不可能没有敌人,也不可能没有朋友,只有相互包容,无私奉献,才能让整个地球——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也许,这就是树教给人类的哲学!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十五

姐夫家新买了一辆农用汽车,买回来以后,姐夫每一天开着车满大街转悠,车上什么也不拉,就是在空跑。我有些不解,就问姐夫为什么要开着车空跑,姐夫告诉我说这是**在磨合。他说每辆新车出厂以后,由于所有的零件都是新的,因此各部位零件相互之间咬合得不是那么密切,经过一段”时刻”的磨合才能好。

新婚夫妇之间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两个原先各自独立的男女结合在一齐,一开始肯定要有一些不适应,经过一段时刻的磨合,双方增进了了解,适应对方的习惯,才能愉悦的生活在一齐。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简短篇十六

小的时候经常去打鸟,于是大人就常用这样一道老掉牙的题来考咱们小孩:树上有十个鸟,用枪打掉了一个,还剩几个?答案是一个不剩了,正因另外的九只鸟也给吓跑了。

我家楼下有一个小杂货店,老板娘很不会做生意,有的时候顾客买到了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找到她的时候,她就对顾客恶语相向,还谩骂顾客,一点点的,周围的人都知道了她家的服务态度不好,就都不去她家买货了,没过半年,她家只好关门。其实,咱们那里的住户有一百多家,和她吵架的也就五六家,但正因得罪了五六家人,因此坏名声传出去了,其他那些人家也就都不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