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29:52 页码:11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汇总16篇)
2023-11-19 06:29:52    小编:ZTFB

良好的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总结要突出重点,突出所总结的核心内容,不要过分罗列和泛泛而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四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二

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忙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好处。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取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就应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我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应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我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之后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此刻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我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此刻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此刻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我认为期望不大,因为国情不一样,美国从建国到此刻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潜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好处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就应铭记,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说说此刻有点实际好处。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天堂,但我们能够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完美。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粉饰太平毫无好处。“重脸面轻实利”要不得,哪国都有自我的问题,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来已久。它有必须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总期望别人来说。今年的两会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问题,竟扯什么“男人节”“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后或许会有办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这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不肯在世界面前承认不足,是因为自卑,对自我的严重不自信。要面子是传统,别人不会理解“面子”对中国人的好处,但有人会利用这一点占我们的便宜,吃亏了还得表现的很高兴。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干了。

中国有实力、有潜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台湾会统一,只是时光问题。但很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当放手台湾对美国有利时,台湾就是中国的了。那时,日本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向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势,我们一贯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本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樱花还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觑。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几次能从瓦砾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只是我们一向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日本的学者超多来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不是!是在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在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此刻不早做防备,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好处。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我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三

学习了解以及青年学生如何贯彻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大会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胡锦涛强调,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有四个特点:第一,旗帜鲜明。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主题明确。集中体现为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报告全文贯穿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思想。第三,富有创新。党的报告有两大主要创新:其一,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其二,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特别是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第四,积极务实。报告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致力于研究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军队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部署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按照“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要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加快推进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建设这六大任务所要解决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随着这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逐步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也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

通过历史的实践证明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历史实践更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四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群众路线;贡献。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丰富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一、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目标和方向。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主体地位和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标准。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报告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旗帜鲜明地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写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要求当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原则的高度自觉。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在执政目标的价值层面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阐述表明,党员干部的远大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好高骛远,而应切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工作中,从而为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其次,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价值导向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二、总结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这一论断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

第一,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3](p11-12)在此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口,切实推进党群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他明确表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认为,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为了避免八项规定流于形式,还特别指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抓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二,提出“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在明确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新任务,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验。对此,强调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4](p168)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确立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他在阐述中国梦时深刻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了发挥人民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积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此,就要不断推进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切实利益,正如邓小平强调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所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2月2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这一新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群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新概括。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比较多。因此,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明确了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职责问题、责任问题,而且有方法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说,群众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的职责,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这些多元主体中,领导干部更重要、更关键。因此,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他还明确提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能否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一是必须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要学习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必须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须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面对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矛盾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2]群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诉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还根据自己长期领导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概括出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如“发扬民主的方法”、“办实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法”等,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五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六

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采用追踪调查,统计分析后发现其就业创业的价值取向是:就业意愿强烈,重视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注重工作的稳定性,趋向现实化;主体意识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创业思路单一,观念不成熟;与专业相一致,依重职业能力素养的特点。通过研究该群体各阶段就业创业价值观念的演变过程和各阶段的求职需要及心理特点,总结出针对该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体育类专业;藏族大学生;就业;创业;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体育类专业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更令人堪忧。如何针对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追踪考察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就业创业价值观念的演变过程,从而有利于根据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的求职需要和心理特点对其开展适宜的就业创业指导,切实提高该群体的就业面与就业质量。

采用追踪调查法,选取10名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进行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就业创业价值取向追踪调查,通过研究该群体各阶段就业创业价值观念的演变过程和各阶段的求职需要及心理特点,总结出针对该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2.1云南体育类专业藏族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价值取向。

2.1.1就业意愿强烈,重视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从表1中可以看出,调查学生就业意愿和是否希望得到相关部门辅导与帮助的情况是:100%的学生想就业,并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从而得出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就业意愿强烈,重视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

2.1.2注重工作的稳定性,趋向现实化通过调查,所有人的就业标准单一,且几乎一样,入学的前两年,都希望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且到学校工作。后面几年20%的人出现了想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愿望,但还是希望工作要有一定的稳定性,需是在职在编人员。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不愿尝试、不愿冒险,讲求安逸、稳定,受“铁饭碗”思想的影响,趋于现实化:

2.1.3主体意识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创业价值取向发展空间价值方面的需求调查,选择审美需要的学生人数有1人,占总人数的10%;选择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各4人,各占总人数的40%;选择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认知需要的学生人数各6人,各占总人数的60%;选择自我实现需要的学生人数有9人,占总人数的90%;而选择尊重需要的学生人数有10人,占总人数的100%。从以上数据分析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发展空间价值是希望得到尊重,其次是自我实现需要。这就可以看出该群体很想通过专业学习后,通过就业创业,从而改变现在的命运,该群体主体意识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希望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1.4创业思路单一,观念不成熟调查发现,该群体入学的前两年不想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100%,而后几年有80%的人表示想自主创业。除了有20%的人对自主创业从未想过,也不感兴趣和10%的人想开超市外,其余70%的人创业都基本一样,单一且跟专业息息相关,都是想开办体育类培训班、当教练。没有整体的职业规划和思路,创业观念不成熟。

2.1.5与专业相一致,依重职业能力素养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创业中专业价值取向方面的调查,选择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学生人数有9人,占总人数的90%;而选择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学生人数只有1人,仅占总人数的10%。从数据看出该群体对学校教育比较认同,对所学专业认可,择业态度主动自信,依重职业能力素养,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利用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工作。

2.2云南省体育类专业藏族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2.2.1忽视学校因素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创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调查,选择学校因素的学生人数有3人,仅占总人数的30%;选择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学生人数各有9人,各占总人数的90%。从数据看出影响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而学校因素则显得不重要,因此通过本研究,如何加强学校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出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率,显得尤为重要。

2.2.2以个人为中心,就业创业呈现单一化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注重自我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自我为中心,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之势。就业都希望到学校当老师,就是偶尔有不当老师的想法,也是要到具有稳定的,带编制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创业要不就没有想过,感兴趣的都是希望开办体育培训班,当教练。该群体就业创业都呈现单一化特性。

2.2.3过分依赖专业,缺乏拼搏冒险精神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都是要与专业相一致,就业选择是当体育老师,创业则是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体育培训班,而现实中体育专业的专业就业率历年都很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并不大,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不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该群体不会通过大学的拓展课程发展自身潜能,拓展专业以外的能力,他们过分的依赖专业,对将来的就业创业缺乏整体规划和拼搏冒险精神。

2.3改善云南省体育类专业藏族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价值取向的建议。

2.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模式需遵循“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区域特性、学校实际”等原则,不要一概而论,更不能照抄照搬。云南省各设有体育类专业的院校应该利用转型发展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论证,制定出能培养符合地方需求,且“下得去、留得住、用得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2.3.2探索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目前,社会、家庭、高校等都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各尽所能。社会各界给予各种政策,创造各种岗位;家庭高度重视,为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学校调动所有力量,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这些种种,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探索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指导模式,是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2.3.3发挥榜样作用俗话说“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意思就是见过就能照着摸索出来。没有主见和完全形成独立思考的大学生,都有“从众心理”。学校应该利用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特性,定期邀请就业创业非常成功的校友来作交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大学生们有追求的目标和学习的楷模,让他们感受到就业创业可以“依葫芦画瓢”,从而减轻压力,减少迷茫感,进而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就业创业,使之能够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率。

从追踪调查及收集的数据综合分析看,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价值取向特点是:就业意愿强烈,重视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注重工作的稳定性,趋向现实化;主体意识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创业思路单一,观念不成熟;与专业相一致,依重职业能力素养。存在:忽视学校因素;以个人为中心,就业创业呈现单一化;过分依赖专业,缺乏拼搏冒险精神等问题。建议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发挥榜样作用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切实提高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创业质量。

[1]肖凡.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创新创业引导研究[j].径营管理者.2016,(5):111-113.

[2]任艳.“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与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4:3.

[3]向凌云,蒋芙蓉.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6):142-145.

[4]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5.

[5]石志成,乔琳,孙莉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5):96-99.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七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群众路线;贡献。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丰富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一、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目标和方向。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主体地位和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标准。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报告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旗帜鲜明地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写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要求当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原则的高度自觉。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在执政目标的价值层面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阐述表明,党员干部的远大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好高骛远,而应切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工作中,从而为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其次,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价值导向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20xx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0xx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二、总结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这一论断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

第一,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3](p11-12)在此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口,切实推进党群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他明确表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认为,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为了避免八项规定流于形式,还特别指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抓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二,提出“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在明确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新任务,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验。对此,强调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4](p168)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确立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他在阐述中国梦时深刻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了发挥人民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积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此,就要不断推进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切实利益,正如邓小平强调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所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20xx年2月2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这一新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群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新概括。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比较多。因此,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明确了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职责问题、责任问题,而且有方法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说,群众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的职责,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这些多元主体中,领导干部更重要、更关键。因此,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他还明确提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能否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一是必须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要学习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必须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须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面对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矛盾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2]群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诉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还根据自己长期领导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概括出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如“发扬民主的方法”、“办实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法”等,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4].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xx.

2

页,当前第。

2

1

2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八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两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通过形势政策课,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今年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南海问题,我有一些感受。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南沙群岛不仅有可观的经济地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南沙群岛及其海域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咽喉,地近马六甲等重要海峡,是从亚洲驶往印度洋、中东、欧洲的最近航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从交通航运的重要性来看,世界上1/10强的石油产品由中东运往东亚、日本和美国要取道南沙海域.因此,谁拥有了南沙群岛及其海域,就等于自己掌握了“一条战略财富”。如越南强调南海是其“天然屏障”,菲律宾则认为南沙群岛是“正对菲律宾群岛腰部的一把匕首”。

历史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古人习惯把南中国海称为万里石塘,《岛夷志略》是大旅行家汪大渊的杰作,他在书中对南中国海的人文、物产、自然风貌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可见,自古南海就是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天然聚宝盆。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洋„„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郑和谈到中国的海权,就不能不谈到南海。南海是中国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海权状况也最复杂的海洋,而南海海权又以南沙群岛的权益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这是郑和毕生海上经历的总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关于海权的论述。

近年来南海越来越引起我们重视的,则是南海的油气资源。据估计,南海海域可供开拓的石油相当于全球的12%,石油储量估计有1050亿桶至2130亿桶,堪称“第二个波斯湾”;天然气储量达到20xx兆立方米。此外,还有数量惊人的“可燃冰”资源。这在能源高度紧张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渔船世世代代在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作业。但是在20xx年6月9日上午,中国渔船在上述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并导致其中一艘渔船的渔网与在现场非法作业的越南油气勘探船的电缆缠绕在一起,越方船只不顾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拖曳中国渔船倒行长达一个多小时。在中国渔船主动剪断渔网后,双方才脱离接触。越方船只的做法严重威胁了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越方称中国渔船试图剪短越方石油勘探船的电缆,这只是越方托词罢了。这一幕之所以会发生,其实就是越南以武力威慑我国渔民,从而独霸南沙资源。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加入了进来,尽管中美高层已经商谈过南海主权问题,但美国还是声称将会支持菲律宾,其实就是不想看到中国发展超过自己。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但面对主权问题并不放弃使用武力。面对外国挑衅,中国始终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我认为各方在南沙问题上应当克制、冷静自己的行为,并适时提出建设性的方案。中美对话的增多可以看出,南海危机并不是很严重,只要不出大事,中美之间沟通后就会平息下来。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日益明显地面临四组挑战:一是中国海洋战略发展与南海主权争议迟迟未能解决之间的矛盾;二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与有关国家不遵守之间的矛盾;三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方针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潜在担忧之间的矛盾;四是主权争议留待未来解决与各有关国家都在相继争夺资源、时不我待之间的矛盾。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九

摘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房价上涨也较快,引起了社会不满。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北京市开始实施限购政策,但对于限购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效果也有很多争论。本文分析了限购政策实施后北京住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情况的变化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限购政策对北京市住宅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论:该政策与改革方向不符,不宜长期保留,也难达到调控目的。为此必须回归到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的思路上来,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北京市限购政策;住宅销售价格单因素方差分析;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

1引言。

针对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出现了房价越调控越上涨的现象。被迫无奈,政府开始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直接规定居民购买住宅的资格及数量。

20xx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但对限购的对象、范围、数量、期限等,并无明确的规定。

20xx年4月30日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20xx年2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出台,规定“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20xx年4月30日北京开始实行限购政策至今,北京市的限购政策表现为逐渐明确、细化、严厉且短期内并无松动的迹象。作为一种直接干预经济的行政手段,对于限购政策的影响及实施效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北京市限购政策对于住宅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北京市限购政策的实施效果。

2方法论。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的一种统计方法。将观测变量总的离差平方和分解为组间离差平方和和组内离差平方和两部分,,如果组间离差平方和在观测变量总离差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则说明观测变量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控制变量引起的,即控制变量给观测变量带来了显著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1)提出假设: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测变量无显著影响(2)计算检验统计量和概率p值(3)将给定显著性水平与p值做比较: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该拒绝原假设,反之接受原假设。

3结果。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数据、北京市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选取20xx年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一季度相关数据做为限购政策实施前数据,选取20xx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四季度相关数据做为限购政策实施后数据。选取的数据主要有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以20xx年为基期)、二手住宅价格(以20xx年为基期),选取销售面积反应住宅需求情况,选取住宅竣工面积反应住宅供给情况,同比房价指数反应房价变化情况。

3.1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需求与供给情况的变化。

限购政策实施前后住宅销售与竣工面积均值,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销售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积小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销售面积小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积。说明北京的限购政策使住宅销售面积减少,住宅竣工面积增加,并且使之前的住宅供不应求的情况变为供大于求。

限购政策实施前后住宅销售面积及竣工面积的季度数据,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除20xx年的第四季度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其余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即住宅需求大于住宅供给,住宅供不应求;限购政策实施后,除20xx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其余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小于住宅竣工面积,即住宅供给大于住宅需求。

3.2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价格的变化。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表现为上涨趋势;限购政策实施后,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从20xx的第二季开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开始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20xx年至20xx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相对平稳,20xx年第一季度开始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二手住宅价格表现为上涨趋势;限购政策实施后,二手住宅的价格从20xx的第二季开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开始二手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的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xx年第一季度开始二手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下降,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xx年第一季度二手住宅价格开始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3.3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于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评估。以限购政策是否实施为控制变量,以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为观测变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对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于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设分别为: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的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的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应的概率值为0.053。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应的概率值为0.523。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应的概率值近似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拒绝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了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应的概率值为0.097。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4结论。

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需求减少,住宅供给增加,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及二手住宅的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20xx年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住宅的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通过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拒绝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说明限购政策对住宅销售面积的减少、住宅竣工面积的增加、二手住宅价格的变化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对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十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社会岗位需求已经饱和,而是别有他由。本文浅析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从自身作为辅导员的角度提出帮助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第一是大学生人数,201x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80万,到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了727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这庞大的群体将在短时间内迅速脱离课堂涌向社会,这就是大学生就业浪潮。就业是大部分人发挥其自身价值的通用渠道,对于大学生也一样,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实际能力不足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有的用人单位甚至不需要大学生,曾经让人高山仰止的大学生在现在已经褒贬不一,大学生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大学生就业被一道道门槛阻拦,有时甚至爆出“毕业即失业”的消极言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一)毕业人数太多,就业冲击波太大。

以大学本科四年为例,现在的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一个四年制本科大学生的计划中,会加入毕业实习这一必须经历的课程,但时间大多是大四下学期,实习结束后大学生将一起奔向社会求职,很少留在原来的实习单位,而几乎全国所有的大学毕业季都在同一时间段,这也就产生了大学生求职热潮。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却不会因为劳动力的增加而遍地开花,它们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波动不会很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二)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大学不是一所技能学校,她所培育的是综合性人才,所谓综合性也就是在思想和行动均要有所提高,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而大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是校园,学习场地是在教室,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教材与讲义,有的教材为了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书中的例子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固然能够让学习的人深入浅出,但终究还是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去转化并用之于实际的工作。

(三)自身期望太高。

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改变,依旧停留在以前大学生就业优势时期。跨入21世纪以来,高科技的发展让许多行业生产方式已经走向规模化、便捷化、高效率、高质量。对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想要找到好的岗位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而大部分学生都不这么认为,他们要求的是高收入,高福利。还有很多的大学生期待的'是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和发展,认为机会多,待遇高,但伴随而来的却是就业压力与日俱增。

(四)没有计划,职业定位不明确。

大学计划与职业规划其实只是一个大学生大学生涯开始阶段的起始课程,但笔者将之作为一个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是有理可循的。一方面,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会问求职人员的兴趣爱好,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期望在什么地方工作等等。对于社会的主流工作岗位不是研究而是生产,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仅作为相应的参考,并不是择选的主要依据,往往得到这类公司青睐的恰恰是有计划、有目标、思想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另一方面,有份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而不会茫然无措,一技之长比一无所通要有优势得多。许多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总是乱投简历,而不会找准方向,简历内容也很普通,无法吸引注意力。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和生活的导师,其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身正为范,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基层工作者应该更加深入基层,与学生拉近地理和心理距离,处理问题时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提高在学生间的影响力是辅导员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

(二)帮助学生制定计划。

无论是大一新生还是毕业生,辅导员都要积极广泛的组织学生为自己的大学和将来就业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前奏。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召集大家开展座谈会,或者进行相关讲座,还可以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活辩论赛等等。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引导,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帮助学生修改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争取这份计划不是好高骛远的空想,而是切实可行的导航。在平时注意督促学生履行自己的计划,有长愿景,也要有小目标,并可以通过班会形式进行阶段性总结。

在以上的原因分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没有准确的定位,其就业思想与实际的社会发展变化相脱节。大学期间,对于就业心理辅导辅导员要密切关注这些学生,首先要动员班委会建立反应小组,要及时准确汇报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谈话或者讲座为学生舒缓压力,解决难题。同时可以联系心理学老师,为学生进行面对就业的心理课,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四)帮助学生实习。

大学生就业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争论也是雨未停、风又起。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从本职工作中为大学生就业找方法,寻出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目标,等党和结合时势,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中国绘制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而大学生将是圆梦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大学生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是我们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古啟玉.探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现状及创新发展策略[j].中华少年,2016,(29).

[2]焦洪磊.试论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7).

[3]刘阳.新形势下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06).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十一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突出将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着重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参考成人学习理论,对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成人学习理论;教学研究。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等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及对理论的运用能力是符合当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要求的重要议题。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是一种改变由经验形成知识和行为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组织与再组织。成人比儿童具有更多的经验,对理解新鲜事物并掌握其认知结构具有更强的能力。成人学习有四个法则。

第一,效果法则:成人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效果最佳;

第二,联想法则:成人更愿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强化对认知对象的掌握;

第三,有备法则:成人往往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选择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性;

第四,练习法则:成人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成人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接受指导性学习,更愿望交流、反馈,主动性和参与性突出。当成人的兴趣和经验得到满足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大学生已属于成人的范畴,成人学习理论可以适用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根据成人学习的法则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此外,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也能给予“形式与政策”课教学设计很好的。启发。按照运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所学内容的比例(详见图1),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他指出,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包括“参与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向别人讲授”或“立即在实际中使用”。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更加需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更加需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其对方法的应用体验,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内化,并获得审视判断形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说教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是很难有效达成本门课程教学目的的,而成人学习理论的观点与实现“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较为吻合,增强课程的参与性、实践性、互动性,改变学生原来由经验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行为,全面提升“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

在成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而广,时效性强,课程时间跨度大,但每个学期安排的课时却很有限。因此,精选教学内容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成人学习法则中的联想法则和有备法则,大学生学习更愿意接受与他们现实生活贴近,特别是与他们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更多地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引导到当前社会、国家发展形势,从分析形势具体到解读政策,最后教育落脚点仍然要落回到大学生摸得着、够得到的实际生活中。授课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案例,尤其是大学生身边人身边事,以小见大,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政策解读不接地气,不但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遭到大学生的抵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从选定主题开始,即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然后以此作为内容主线,筛选各类翔实的支撑论证素材。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学习金字塔中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排序,“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尤其是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因此,教学素材的数量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如图表、视频、翔实的数据和完整的案例,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教学方法对素材使用的要求。此外,“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政性,教学素材必须来源于正规的官方媒体和渠道,是国家和社会对外正式公布的数据和事件,能够正确代表国家和社会主流的观点,切不可随意在网络中搜索、下载未经证实的素材内容。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学活动组织实质上是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时间和空间都极为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已不能满足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求。学习金字塔中更为高效的团队学习、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需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辅以网络课堂、实践课堂,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利用互联网延伸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微话题讨论、优秀视频和读物推荐、学习成果分享、教学答疑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形势与政策教育还要与校园文化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实践中增强对国家、社会发展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思考。课堂教学应着重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以教学主题引导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形成层次丰富,内容联系紧密的教育活动链。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在参与各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和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分析与评述,倡导、鼓励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教学成果。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符合具备成人学习特点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116-117.

[2]苏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4:14-15.

[3]周树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27-129.

[4]林钻辉。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课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5):128-130.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十二

7月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建议,中国从实行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这一建议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上各界人士众说纷谈,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是支持,有的是反对。

目前,我国公民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特殊工种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所以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关于延迟退休的利弊之争还在持续发酵。

退休年龄拉平,捷克目前男性60岁退休、女性57岁退休,计划在将男女退休年龄分别提高到62岁和61岁;爱沙尼亚则计划在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3岁。

尽管这一政策在西方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各国改革的实践来看,在提高退休年龄的过程中均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通常需要花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将退休年龄提高1―2岁。几乎没有一个国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退休年龄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同时退休年龄的提高也是有限度的,通常很少有国家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以后。

尽管提高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是一下子提高那么多,提高那么快,会带来什么利弊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提高退休年龄的利。

(一)提高退休年龄的收入效应。

龄结构,正在工作并缴费的人会增加,而退休并领取养老金的人会相应减少,这将降低制度的赡养率。

(二)提高退休年龄的支出效应。

退休年龄提高,在寿命预期不变的条件下,被保险人缴费时期延长的同时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时期将缩短,这将减少制度的养老金总体支出水平并降低制度的债务。

提高退休年龄的弊。

(一)提高退休年龄的就业效应。

(二)提高退休年龄的生产率效应。

积的过程,生产技术处于不断进步之中,因此,年青劳动力的生产率应该平均高于年老劳动力的生产率。这样,新老劳动力替代过程的减缓就会减缓技术进步与生产率提高的过程,导致生产效率的损失,这就是提高退休年龄的“生产率替代效应”。

(一)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宜缓行。

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经济问。

提高退休年龄的条件,这一措施的采取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不能起到“对症下药”的根本性作用,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宜缓行。

(二)适当提高女性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男女退休年龄是不同的,通常规定男性职工60岁退休,而女性职工55岁退休。这是不公平的,女性的平均寿命要长于男性,则女性退休后从制度中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远长于男性。所以,根据这些情况,可先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逐步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57岁。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十三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物种的尺度”、“内在尺度”和“美的规律的尺度”,即真、善、美的尺度。真、善、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人们的实践活动符合真、善、美的尺度,就实现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思想政治课作为社会文化再生、延续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应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价值目标。“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少年,引导他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符合教与学的规律,全部教学行为必须按规律办事。“善”体现在教学必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思想政治观念、心理素质、思维能力、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美”体现在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按照学生的审美要求进行,以审美立美为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离开真、善就不会有美。但真、善又不等于美。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让思想政治课具有审美性,也是时代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社会愈进步,文明愈发展,人们的爱美之心越强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俱增,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这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不仅用美的标准选择服饰和生活用品,欣赏美的艺术和体育比赛,而且以审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价值,自觉地参加各种审美、创美活动。青少年学生十分强烈地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他们渴望欣赏到教育美,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种趋势。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美的追求和利用很不自觉,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方法简单灌输,教学手段陈旧单调,学生的情绪体验很不愉快,致使他们逐渐滋生厌学、弃学的念头。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一种有效办法,就是要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艺术、美的生活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

恩格斯曾经对无产阶级戏剧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要求:“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3页)无疑,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也应该有美育的渗透,把真、善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具有审美性。如何使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美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第一,形象性。美必须是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美的形象是生动的、新颖的、独特的,并且符合对称、比例、变幻、多样统一等规律,适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它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记忆,给人以想象和启示,引起人的喜悦和同情,使人心旷神怡,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美就是社会生活中使人产生愉悦心情的感性形象。第二,情感性。美之动人,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感人,动人心弦。社会美蕴含着历史创造者的感情。艺术美更体现了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倾注了他们的爱憎之情,具有特别强烈的情感力量,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美的事物总能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创造性。美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结果,人类自告别动物界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美的创造。任何美的劳动产品、社会现象、艺术作品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创造,就不会有美,这不仅从历史进程来看是如此,从具体事物来看也是如此。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艺术的进步,人类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的领域不断扩大,美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美的程度越来越高级,足以使人们感到新奇、赞叹和陶醉。第四,愉悦性。美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可以使人休息、娱乐、陶冶人的性情,能给人以清新、向上、愉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坚持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坚持美的形象性,把形象与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坚持美的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导行;坚持美的创造性,创造出独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和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美的愉悦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兴味盎然,学生愿学乐学,这一切都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2.精心筛选美的材料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是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它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等等,其核心是社会主体――人自身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艺术美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形象性的反映。当今世界,美的事、美的人、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真可谓美不胜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美的材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十分丰富,取之不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人类勤劳勇敢、顽强不屈地发展生产,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先进阶级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浴血奋战,为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和自由解放而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更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既艰难曲折,又多姿多彩,具有使人激动,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这种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社会美好理想的崇高美,是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引导学生行为方面,充分利用英雄美的感召力和榜样的作用,效果更佳。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不充分展示社会风尚美和道德美。此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3.营造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美的`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现美的内容和形式,营造出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让学生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不仅引起兴趣,而且留下悬念;课堂结束语不仅概括性强,而且有知识情感上的升华,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对学生有极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开合有度,使学生领悟到教学的节奏美和结构美。富有独创性的板书、精美的教具(图片、录音、录像)、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式提问和质疑、少而精的论述和剖析、动静相宜的体态、轻重起伏速度相宜的语调等等,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概念的讲解,原理的论证,理论的运用,都刻意求新,不仅选用新材料、新观点、新信息,而且在方法上有新的形式、新的角度和新的设计,也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体验到美的存在。所有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潜质和审美潜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提高教师的审美意识教学能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一方面,教师要把以美育德提高到教学原则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地依照美的规律去指导教学活动,创造教学艺术,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教学规律完成的有特定目的的活动,而且是立美、审美的过程。没有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孜孜求美的精神,教学的审美性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审美和评价的客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和评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按部就班完成教学操作任务的教书匠,而应以为人师表、具有人格魅力的审美形象深印在学生心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分析判断、组织协调、自我调节等能力;具有行为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非权力因素教育和影响学生。

总之,教师在内在气质和外表风度上,都应树立令学生心悦诚服的、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从而产生美感。教师对自身人格形象的追求,对于确立教育的审美性至关重要。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十四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使大学生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将得到一定好转。因此,研究2011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帮助毕业生们认清客观状况,形成理性化的求职择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学院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号至2010年12月8号。

四、调查内容:

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五、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回收率高达9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二.自身工作经验缺乏。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沟通能力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三、就业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

我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就业指导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四、就业方向。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不就业继续深造,自主创业它们分别为38%,27%,25%,10%,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就业取向。

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六、就业态度。

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8%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认为信息量少22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认为能力不足;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7%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七、毕业生对试用期工资要求。

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12%选择1000元以下;20%选择1000元—2000元;选择2000元—3000元的占48%;22%选择3000元—4000元。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于试用期的工资集中在2000到3000元的范围。

八、就业倾向分析。

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总体趋向稳定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7%;15%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8%;回报家乡有10%;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4%、6%。

九、就业信息的获取。

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50%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5%认为是人才招聘会;10%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3%、10%;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

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3.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各方面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十五

《形式与政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学习当今世界的形式与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当今世界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关注世界,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它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篇十六

我们应了解大学生的暑期生活,从而帮助他们。

20xx年7月9日—20xx年8月25日。

广东省东莞市某鞋厂。

各学校在工作的同学们及新老员工。

自我体验或向同事提问及网上查资料。比如:大学生打工的目的、打工种类、工作的满意程度、学院同学在鞋厂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出现的问题以及分析。

一、大学生打工目的:

增加自己零花钱;自食其力,不完全依靠父母;锻炼自己能力。走进大学,我们就不能再是那个凡是依靠父母的人了,我们得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而且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是一笔不菲的资金。据权威机构调查,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得花63。4万。更何况我们这批即将毕业的人人,更得为明年毕业后的就业着想了。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二、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工作种类:

劳务型:夜总会刷盘子、桑拿浴的服务生、酒店的领班、商场促销员(化妆品、保健品等)、话务员、派发(办公室用品、传单)、快餐店打工、抄写智力型:办公室文员、会计师所审计、家教、翻译、电视台编导、网站版主、网站销售、软件公司编程。

还有一些大学生,挥起了创业的大笔,如办公司、开工作室、书店、经营餐厅等。

三、贫困生的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假期充实度也相对较高。在被调查的贫困生中有5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的被调查者,而选择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活动的也占到了42。9%。这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普遍较高,这表明了贫困大学生对于假期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觉得在假期应该外出打工实践,而不是整天沉溺于睡觉、上网、看电视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