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2:38:53 页码:13
最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大全15篇)
2023-11-18 22:38:53    小编:ZT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写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对象和范围。请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与我们一同反思与成长。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当今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在创新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但是往往由于受到各种创新思维障碍的影响,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让人更好地去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培养。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从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粗浅的阐述。

1.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新精神。

2.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二、制约中国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因素。

1、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师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按备课本按部就班地上课。不习惯于以答疑的方式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教学,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讨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开拓性的创新思维能力。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出发点的课程实验一直是理工科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实验方式安排、科研条件等原因,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很多实验是重复教材或讲义上的步骤,没有新意,可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多。学生做的多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探究性的实验,制约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创新能力。

考试制度的僵化。

长久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学会了各种应付考试的方法。现行考试制度直接导致的负面影响,那就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反映在学生的思维结构上就是逻辑思维强于形象思维。学生只注重学业考试和学分的过关,而忽视了独立探索新知识能力的培养,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授课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不足。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有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可见,培养教师的创新作风是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方法,1、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2、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界定了创新素质的涵义,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另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2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二

大众传播因其信息的大量化、多样化,且信息的传达内容也没有十分特定的框束,因此容易对部分群体造成错误的思想与行为引导。而公益广告正是面向公众,针对时弊与不良风尚进行善意的规劝、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手段。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主力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继承人。“承上”即为赡养老人的义务,“启下”即为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因此,大学生是公益广告的重点引导人群。

公益广告同样具备广告的本质特点。内容是公益广告存在的基础,公益广告的内容具有真实性、生动性、艺术性,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政策类、节日类、社会文明类、健康类、社会焦点类等。内容的不同,其诉求点与诉求对象也不同。但大学是一个具有活跃思维,容易萌生新观点,善于与他人交流的群体,因此即使公益广告的主要诉求对象不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其诉求点也会对大学生的想法产生影响。以下笔者将从公益广告内容的五个分类来阐述其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政治政策类公益广告是由国家买单为宣传政策法规而制作的公益广告,其题材范畴也较为宽广,如宣扬新的交通法规、推进民主与法制、扶贫等。由于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时间长,在知识层次、文化修养方面明显高于同龄青年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也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因此,对大学生政治的引导是必要的。

据各地媒体报道,目前大学生暑期考取驾照正处于火热的状态,这类公益广告的播出更是对部分大学生日后开车的安全问题提前敲响了警钟。近期,由习主席提出的民族复兴的思想深入人心,关于民族复兴的公益广告和文章在各大媒体、报刊中竞相播出、刊登。随着《我的梦,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在央视的播出,梦想的火苗在国人心中再次点燃。当前,潮水般的文化冲刷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腐朽的思想在侵蚀着部分大学生的心灵。《我的梦,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无疑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号召,也正悄然的改变着大学生对梦想的渴望。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校扩招的规模逐年加大,从而给贫困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贫困大学生成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这一部分困难群体,高校应针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特点,更应该重视对贫困学生的照顾和关爱。但是同时也要重视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笔者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下面是我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让我知道老师对贫困的关爱和励志教育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

贫困生;励志;关爱。

案例事件:xxx,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东方学院级机电工程学部模具二班学生。该学生来自农村,父亲患有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和顽固性神经耳鸣,不能干体力活。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疾病,家庭收入仅靠几亩地的收入,家境条件差。为减轻家庭负担,该生在大一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做过许多兼职,他在学习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贫寒的家境和有病的父母,沉重的压力让他不能安心学习,看到周围同学入党和获得奖学金,他很嫉妒,也很苦恼,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他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种种事情的相继发生,再加上家庭的困境,使他认为一切都糟透了。

我利用在学校住校期间经常与该同学谈心,谈心的地点在他的寝室或者在我的寝室,我真诚、耐心地与他沟通交流。xxx告诉我他在学习时,自己总是会想起家庭的困境、自己感到压力很大,不能安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上的失意让自己很自卑,他现在对大学生活和学习不能感到一点兴趣,只想赚一些钱来帮助家里。

教育方法:通过与他多次沟通了解他的情况后,在思想上,我告诉他应该学会感恩,感恩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含辛茹苦供他上大学,他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同时我告诉他应该感恩我们的国家和学校,我们学校连续两年给他评上了国家二等助学金来帮助他,他应该用更加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和学校对他的关心和资助。我告诉他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让他争取先进,启发他向党组织靠拢。最后我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把我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讲给他,我家境也不好,我除了在学校认真努力学习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去当家教,每晚工作到十点才能回来,周六周日每天都讲课十小时。自己三年的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赚取的,但我仍然获得过五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成功通过英语四六级以及国家计算机考试。我告诉他家境困难不要紧,最主要自己一定要上进。在生活上,我让该生想一些办法尽量不要在校外打工,原因如下:一是在校外打工可能会出现人身安全问题,二是在外打工影响该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上,我告诉他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要想着工作赚钱的事,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最重要是学习时一定要提高效率,并且要多读一些关于个人修养方面和社交礼仪方面的书籍,为今后两年的毕业做好准备。

教育效果:在近半年的耐心开导与帮助下,该学生找到了赚钱又不耽误学习的行业---在学生公寓捡瓶子。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能睡觉,在捡瓶子期间,他也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也被一些人看不超过。他来找到我,他说他感到很自卑,失去自尊,产生不想继续捡瓶子的想法。我和他耐心的沟通,告诉他捡瓶子并不丢人,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劳动成果都是光荣的。然后我把xxx的事迹马上反应给学部领导,领导找他谈话告诉他应该继续坚持捡瓶子,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表扬,他在捡瓶子这件事中表现出他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向他学习。同学们都非常敬佩xxx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努力认真复习,考取了班级第五名的好成绩。他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同学间关系变得非常融洽,他们的寝室经常被学校评为优秀标兵寝室。我们学部把他列为入党拟发展对象,他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比起以往更高了。

教育案例反思:这一案例使我体会到,辅导员用心与学生去沟通,用心去体贴学生、用心去感化学生,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通过这一案例也使笔者有以下两点体会:

第一,用爱去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辅导员应该用心去关爱学生,当你了解到某一位同学生活或是学习中存在困难,作为辅导员,应主动找到该位同学真诚去帮助他,同时调动班委成员,为其提供在生活、学习上更为及时的帮助。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要多点鼓励,少些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认真分析后进生的长处,针对他们的特长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回自信,以工作带动学习,一举多利。

第二,加强贫困生“自信、自强、感恩”教育。

校园文化能引导和激励学生,对大学生的信念、品质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开展贫困生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学校可通过感恩教育、思修课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黑龙江东方学院就有很浓厚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比学习、比进步、比明天,淡化家庭背景,营造感恩奉献、自立自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优秀贫困学生典型将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融入扩展到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中,以各种成功的榜样来激励贫困生自强自立。要把优秀贫困生的事迹讲给同学,为广大贫困同学树立发展的榜样,使他们积极对待人生,将贫困化为一种动力,在逆境中健康成长。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感恩教育的关键。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宣传栏、板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和实践的兴趣。学校可以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深入开展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知恩图报等感恩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冯锦敏.浅谈如何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关爱[j].课程教育研究,20期.

[2]钟慧琼.浅析高校家庭困难大学生全面发展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3]张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四

班级:13软件。

姓名:孙益博。

积极健康的心理。

这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因为好坏是人定义的。很多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接受。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不良情绪,我们就可以从那些负面情绪中得到一些东西。现实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完美,只肯肯定自己正面的部所以才导致了那么多的不如意甚至是杯具的发生。

比如嫉妒这种情绪,人人都会有。因为我们所认识到的观念是:嫉妒他人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抑制自己的嫉妒心,它却会越烧越旺,以致产生暴力。其实,嫉妒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情绪。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当家长或者老师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正面的部分,会误导孩子只能有正面的形象,孩子一旦表现出负面的部分,往往会自责内疚,认定自己的不好。如果在人面前打开自己,袒露自己真实的人格,才会唤起他们真实的人性。若所有人都能在别人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而非精心装饰的人,谁都能相互尊敬,且活得舒坦。

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对坏东西的厌恶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对熟悉的事物产生的厌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自己,就先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及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最近在看了一部电视剧《lastfriends》,看完后,对亲情、友情和爱情又有了新的理解。尤其男女主角的纠葛更是让人深省,没有尊重和信任的爱并不能让人得到幸福,反而会彼此伤害。

宗佑从小在单亲家庭中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后来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也因此抛弃了他。他孤独而又隐忍成长,长大后成为一名社会福利科工作的国家公务员,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从表面看来头脑灵活,人缘好,做事面面俱到,非常成熟。后来他遇到同样出身于单亲家庭、一直缺少关爱的美知留,两人开始同居并交往。一开始宗佑是体贴而又深情的,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他渐渐表现出强烈而又病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他偷看美知留的手机,并武断猜忌她同其他男人交往随即对她施以暴力。他每天下班后都到美知留工作的地方等待,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当发现她与男性客人有接触时,就以自残的方式强迫她答应不准再接待男性客人。

美知留不堪忍受他的虐待,逃离了他们的家。宗佑用苦肉计把她骗回家,然而两人交流不顺利,宗佑又对美知留实施暴力。他把她软禁在家里,每隔2小时就往家里打电话确认她没有逃跑。美知留稍有违背他的意思,他就以暴力相待。他甚至怀疑美知留和她的朋友之间有暧昧关系,用各种方式诋毁并攻击他们。

可以看出,宗佑是典型的冲动型人格障碍。难道他并不爱美知留?并不是。每次实施暴力后,他自己也很痛苦,懊悔着反复声明以后再也不会。当美知留离家出走搬到朋友家之后,他冒着大雨彻夜守在楼下。他生病卧床在家,对着前来探望的美知留说“你不在我就没有胃口”。他的童年是压抑的黑白的,父母的离弃,使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虽然他还是看似坚强的长大了,有着体面的工作,宽敞的住处,但他永远都无从学习怎么表达爱。他想把美知留留在身边,却总是用偏激的方式彼此伤害。最后他在痛苦中选择了自杀,他说只要自己还活着,对美知留的束缚就不会停止,他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给她自由。

这个案例或许有些极端。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一颗真诚的心,却不知道怎么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爱上了别人就忘了如何爱自己,将目光太多的集中在对方身上,因为太在乎了,就总是会患得患失,而忘了两个人的相处之道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互相信任。你可以很爱很爱一个人,但是,要记住他不是你的全部,你要留一部分爱自己。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获得幸福。想要幸福,你必须学会怎么与人交往。爱不是控制,不是占有,而是给对方足够的空间足够的信任,也给自己足够的空间,不要将目光狭隘的聚集在一个人一段事情上面。多给彼此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你才更能感受幸福的存在。

很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当初在挑选公选课的时候,我顿时就被这门课吸引,正好自己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对关于心理学的一切都很想接触。“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方法”,当时我就知道这门课教给我们的不是简单的课本理论,而是真正能给我们启发、能改变我们的人生道理。

一个学期的课程囊括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快乐积极的生活,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管理时间,总而言之,就是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安排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有些东西我学到并且真的已经运用到生活中,比如按照事情的缓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制作计划表。有些东西我现在或许还无法真正了解,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给我突如其来的灵感。

相比这些实在的能学习到的经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真正将“得到幸福”这四个字从模糊的概念转变成了一种追求,一种可以通过自己行动去获得的目标。那些人们汲汲追求的东西未必能带给你幸福,但一个积极面对生活、具有幸福感的人,他必定是成功的。我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真正领悟到幸福的意义,并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于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疏导各种情绪,体验它们、接受它们。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xx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以下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当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xx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20xx年的482例增加到20xx年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xx年的0.9%到20xx年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而通过老师传授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生只占28%。有57%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艾滋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能够完全清楚正确地回答出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学生数也只占43%。大多数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或艾滋病发病期间身体会出现怎样的反映和症状。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甚至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对艾滋病防控问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也会影响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本只是慢性传染病的艾滋病在我国被赋予了道德的不同色彩。那些艾滋病毒携带者怕受到外界的孤立和职责而不敢对外宣扬,有的甚至可能会出现抱负社会的负面情绪。而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调查数据指出,当知道有同学感染了艾滋病后,有67%的学生选择会减少与之交往的频率,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住一个宿舍。

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下发文件,增加投入等十分积极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落实方面仍存在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等问题,宣传内容带了太多理论化的色彩,形式单一,在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对艾滋病预防控制重视程度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防艾意识观念淡薄。

(三)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性的看法和认识越来越开放,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新观念,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甚至同性相恋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同时,大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并由最初的反感转为爱慕,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知识结构也不完整,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情绪又很多变,在诱惑面前感性和冲动往往会战胜理性而不能自制。也有学生因为金钱等利益的诱惑而成为性工作者,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另外,教育的缺乏和青少年自控能力的不足让部分大学生容易染上毒品,从而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率。

艾滋病的危害已经不单单是对个体生命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它已经转变成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危及到了社会的和谐运行机制。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代的主力军,对艾滋病的防控变得越来越必要,本文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需加大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前文所提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仍非常缺乏,同时也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和领导组织单位,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可开设生理卫生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艾滋病。举办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前来讲学。另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校园内外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举行以艾滋病预防控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座谈会等各种不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校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应按照宣传教育为主、培养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的实际效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要将经常性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

(二)开辟新的引导途径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人们都通常更愿意听取与自己年龄相仿,背景、兴趣爱好等相近的朋友或同伴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大学生还处在迷茫、叛逆的青春期,需要那种可以相互讨论怀孕、性、吸毒等一些敏感话题的同伴,因此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大学生的同伴教育有时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得多。招募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有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培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些志愿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行为示范等来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同学,以此类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社交已经不再局限于。

校园生活。

各种网络社交团体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活跃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建立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避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感染艾滋病毒。

(三)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干预,在社会的防艾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知识层次比较高,更易于接受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塑性又很强,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思维同时,鼓励大学生自发成立关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社团组织,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教育,定期举行艾滋病防控的主题活动,由大学生自己策划、宣传和执行,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队伍。在进行大学生自身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走进社会,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宣传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作为纽带来帮助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只要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爱国热情将会给我国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六

文章针对高职学生不良就业观的表现,提出了修正对策。要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正确认知创业创新;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创设更多就业渠道。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下行态势明显。需求持续收缩与供给深度调整,产能削减、资产重组滞后并存;重化工业和产能过剩主导的下行力量,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的新兴上升力量并存;实体经济降杠杆、去库存、逐步释放风险与虚拟经济加杠杆、资金脱实入虚和金融风险积聚并存。这种情况必然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在此形势下,纠正不良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适应新的经济态势,是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优质就业的根本保证。

1、随大流,无主见。

高职院校目前的就业模式主要是两种:一是学院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定向式”就业模式,二是学生自主就业。“订单式”、“定向式”就业模式的优势是,有目的的培养,有稳定的就业单位。劣势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教育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资源,不能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自主就业这种模式本来比较灵活,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素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要么是听凭学院的就业安排,要么看其他同学的选择确定自己的选择,看选择哪儿的人多就选择那儿,无主见,无创意,随大流。

2、先就业,后择业。

据调查,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3届(90.9%)略有上升,比2012届(90.4%)上升1.1个百分点。就业率的上升是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成效体现,却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就业观念的结果。“先就业,后择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权宜之计,是职业目标不明确甚至无职业目标的体现。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对企业来说:一是浪费资源,二是延误时机,三是影响经济效益。对学生自身来说亦是如此。3、创业万能思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创业,自己做老板,自己说了算,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全然不考虑自身条件。即使是对创业一无所知的学生,仅凭一腔热情也会盲目创业。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3.3%)高了0.5个百分点。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先去就业,就业不满意时就自主创业,把创业当成了就业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创业不成功时又再去就业,如此恶性循环。据《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数据显示,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6%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1.0%,高职高专为2.2%),三年后有5.5%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3.3%,高职高专为7.7%),与毕业时相比提升了2.4倍,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后上升了2.5倍。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就创业的人群,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与上届(43.3%)相比上升。高职高专有48.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0届(42.6%)增长了6.3个百分点;有42.7%的人退出创业,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比2010届(50.3%)减少了7.6个百分点。虽然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创业后三年内退出创业队伍的人数在减少,但仍有近一半的高职院校学生徘徊在就业——创业的路上。

1、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

职业目标的确立就是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清晰的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它是人在整个生涯发展历程中的战略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定位准确,才会持久地发展自己,才会善用自己的资源,才会抵抗干扰,不轻易放弃。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制定了准确科学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会随大流,就不会在尝试中寻找。努力就有了方向,奋斗就有了信心,成功就有了保证。

2、正确认知创业创新。

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创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它要求创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全面的知识素质,高超的能力素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能积极应对;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应对创业和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考验;拥有全面的知识素质,才能适应创业运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能力需求;拥有良好的能力素质,才能应对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充满自信,诚实谦虚,克制忍耐,公正正派,积极热情,有责任感和创造性,才可能在商场上得道多助,纵横驰骋,为社会创造财富,给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不具备这些素质,则不适合创业,如果贸然创业,注定失败。

3、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创设更多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抱着“撞大运”的就业态度,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对就业形势认知不清,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校和社会没有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创设更多的就业渠道,以至于学生心中无数,缺乏方向感。高职院校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创设更多就业渠道,特别是可以选择一些地方企业,使学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轨,使学生了解企业,企业了解学生,然后进行双向选择,必然准确到位。比如企业经常进学校召开毕业生见面会,学生定期进企业进行现场见习实习。学生拥有几个企业的师傅,企业师傅拥有好多学生学徒,是非常有效可行的办法。这样一来,既实现了高职院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供求对接,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作者:王蓉王瀛涛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1]余洵.当代高职学生就业观念与能力调查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

[2]陈刚.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思想观念的作用和对策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9).

[3]贺向红.加强毕业学生就业指导树立高职学生就业观念[j].内江科技,2010(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七

经过对十四次团代会会议精神的学习,令我深切地体会到各位领导对我们大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极大的鼓励,也使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所肩负的重任,让我认识到树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如何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使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信念和情感,升华为主人翁责任感。

1、自我责任感弱化。

自我责任感弱化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闲聊等等,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2、家庭责任感弱化。

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在家里就像太上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3、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

社会公德,简单说,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以德待人,以德律己,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然而很多大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寝室里,有的同学根本不顾他人感受,常常高声喧哗到深夜,或是煲电话粥到深夜。

4、对他人责任感弱化。

有的大学生把感情当儿戏,轻易伤害他人,对爱情不负责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做,敷衍了事,对老师不负责;轻易答应同学事情而不做,对同学不负责任;受点挫折就轻易选择自杀,对父母、社会不负责任。

5、自我意识高于一切。

个人自我意识凸显,缺乏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注重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精神。只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忘却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还应对社会、集体、国家乃至我们生存的环境尽一份责任;对索取、自由、权利乐此不疲,而对奉献、义务、责任却颇感不适。

此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还表现在功利主义不断加强,以及道德责任认知与行为不统一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

1、“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空虚,情感委顿,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持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自己要做怎样一个人,怎样做都稀里糊涂,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完成责任而努力了。

2、“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甚至有学生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作为座右铭。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到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理想,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想参与,都拒绝参与。

3、“无意义”。这部分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逃遁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期社会的环境相关,也与家庭教育氛围有关,还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关。

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的环境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要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摒弃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潮中“单纯利己”的道德标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远大的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大学、中庸、论语等。用传统文化医治现代个人主义带来的自私隔膜、孤独异化、人情淡薄、生活缺少目标失去意义等等病症。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以科学的辩证法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使大学生理解导致社会责任感现状的主要原因。解开学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成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精髓乃一个“仁”字,所谓“仁者爱人”,“爱”表现为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对家族的爱,对邻人的爱,最后以至对天下所有人的'爱,达到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

3、榜样的力量

研究发现,有无榜样与大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相关性。榜样示范既是一种责任教育方法,也是一种责任教育手段。树立亲社会和道德行为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全国优秀大学生”等等。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这些榜样离自己太远,就让学生在自己班里找,从自己的身边找,学习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集大家的优点在自己身上,从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的活动,即养成了学生发现别人优点的思维模式,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也促进了班内友爱和谐的气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4、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主要包括:

(5)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职业意识,加强职业责任感。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奉献其实很简单,做好自己的事,打扫好寝室卫生,就是奉献。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用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好好对待朋友,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学号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队社会有用的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投身班集体工作,投身公益事业现在有很多人说,我很渺小。奉献对我来说太大了,我们更不可能做多大的奉献。同学们在吃饭点餐时,尽量吃完不浪费,节约也就是奉献。上课认真听课,不翘课,这也是一种奉献。考试不作弊,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环境而是一种奉献。工作上积极认真,积极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积极锻炼自己根式一种奉献。其实奉献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自己,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就是对父母,学校,社会的奉献。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八

大家好!站在这么多佼佼者面前,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有一丝的惭愧。但我很欣赏契柯夫的一句话。“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会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也要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站在这么多佼佼者面前,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有一丝的惭愧。但我很欣赏契柯夫的一句话。“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会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也要叫”。

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出生地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肆意的搏击遨游,于是社会上对我们这一代人就有了如此评价,说我们放纵了,在享乐中消耗着有限的青春,挥霍着年轻的生命。然而真是如此吗?放纵,叛逆,现实中的我们真的如此不堪吗?看着韩国肥皂剧,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所事事,进而无病呻吟,我们的大学生活真得如此颓废吗?不,我要向所有的人大声地说不。

因为,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奋力拼搏而充实丰富的。课堂上,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图书馆里那一颗颗聪慧的心迸发着炽热的渴望,大学生活,我们可以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未来的四年里,我们将努力进行知识积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因为我们知道养兵千日终有用时,因为我们知道,有朝一日我们将乘风破浪济沧海。

当然,我们的大学生活也是豪情奔放而精彩无限的,那是曹孟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情万千。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纵然,那千篇一律的星空皓月,在我们眼中却演绎着不同的诗篇,纵然,那亘古不变的苍穹旭日,在我们眼中却每天诠释着不同的美丽,这才是我们的生活,豪情奔放而精彩无限的大学生活,因为我们知道,有朝一日我们将乘风破浪济沧海。

大学生活还是洋溢着浪漫而温馨难忘的,那是徐志摩康桥作别挥衣袖没有带走的那片云彩,那是陶渊明“飞鸟恋旧林,池鱼思古渊”的思想情怀,大学生活就是两股激流撞击时那一瞬间的流光溢彩,然后慢慢的沉淀,完全融入自然的气息,活力与浪漫并行,激情与安逸共鸣。最后在沉寂中爆发,我们将乘风破浪济沧海。

转身再看看吧,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又是怎样演绎属于他们的另类精彩。湖南,有带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湖北,有背父亲上大学的黄来女!命运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然而,他们却用一份坚毅,一份责任,用心去拼搏着。这正是我们所应有的自信与坚毅,让生命之花在逆境中绽放,如雄鹰之美展现在搏击风雨的苍天之上。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大学生活,追求理想,放飞梦想,大学生活用自律,自强,自信构筑的生活,是一份安逸,一份舒适,更是一份开拓与进取,这样,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功在国家利在大众,才能博得乘风破浪济沧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九

摘要: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国家较高层次人力资本配置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大学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困境为前提,分析其影响,探析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模式。以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促进国家人才资源的发展。

关键词:

就业;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模式探析。

大学毕业生是政府、学校、家长和个人进行长期投资的国家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其在社会中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随着每年毕业人数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平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愈发凸显。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发挥不了自身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而长期找不到工作,处于身体和思想都散漫的状态下,会使其对自身、社会出现一些错误认识,从而产生敌对心理,寻衅滋事,影响社会稳定。甚至一些大学生会出现为了就业而就业,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现象,造成对教育的虚假需求,产生大学生失业与教育深化的恶性循环。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对大学毕业生保险进行探讨。针对大学毕业生身份的特殊性,对毕业六个月后仍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以签订信用协议的方式,由专门设立的管大学毕业生保险组织按照规定时间、条件和标准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对象是指非自愿性失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六个月内后,有劳动意愿并且积极寻找工作,却仍未找到工作的应届大学生。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准入退出机制。

1、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准入机制。

应届毕业生需根据学校和政府保险机构有关规定,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携带学生证、身份证等身份证明到所在大学填写《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并办理当地银行卡(银行卡类型根据各地规定不同,用作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缴纳和发放)后,于毕业次年一月一日发放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

2、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退出机制。

应届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六个月找到工作(以建立劳动关系为就业标准)且已缴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退还个人缴纳部分,到相关机构消除信用协议;应届大学生在毕业六个月,未满一年内找到工作,且已缴足并领取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停止领取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剩余未领取就业保险金算入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基金中;应届大学生毕业十二个月之后还没找到工作,停止领取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

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主体是大学生,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同于其他就业保险的保险机构——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门。应由政府和学校共同建立一个第三方机构,并根据学生的特有身份设立学校内,由学校和政府共同管理,各自出资聘请职工,负责应届大学生的就业保险的准入与退出。

4、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监督机制。

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的监督机制由失业保险监督机制监察,但应在机制内部开辟出专门主管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部门,对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情况实施监督。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筹资渠道与基金管理。

1、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大学生的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筹集,由国家、学校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筹集的就业保险费,不分来源渠道,不分缴费学校的性质,全部并入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基金,在统筹地区内统一调度使用以发挥互济功能。主要由下列各项组成:

(1)财政补贴;

(2)学校从学费中扣除的就业保险费;

(3)个人缴纳费用;

(4)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5)依法纳入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2、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基金的比例。

设置阶梯缴费模式,并在调查中,根据调查者的生活支出情况分为不同的缴费比例。0元至1000元的缴费比例为2%;1000元至1500元的缴费比例为3%;1500元以上的缴费比例为4%。

3、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经济活动具有其特殊性,基金收取在先,支付在后,且不会在短时间内全部支付。将闲置资金有效利用,有利于增加就业保险的后备力量,利于增强其经济补偿能力。就业保险基金的投资在保障其安全性后,有以下几种途径:

(1)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以获得利息收入。风险小,收益稳定但低,面对通货膨胀带有贬值危险,需国家政策给予优惠利率,以此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2)购买国库券或政府债券,风险较保险小,受益较银行利息多,受通货膨胀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安全性系数大。

(3)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运营管理、投资融资,同时具有监督基金流向的作用。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的给付条件。

1、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的给付条件。

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给付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按照规定参加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所在学校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在大学生毕业前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二是非本人意愿在竞争上岗中失业;三是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对于那些大学毕业后在六个月内找到工作又失业的人员不算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范畴之内,这也可能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中的失业人数统计指与一般统计中的大学生失业指标口径不一样。

2、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等待期与领取期间。

就业保险金给付的等待期是指在失业较短的一段时间不发放就业保险金。1952年第35届国际劳工大会第102号公约规定的.“在每次收入中断的情况下,头七天等待期的救济金不必支付。”但大学生属于刚步入社会的新劳动力,毕业前也未真正投入到就业当中,不能采用七天等待期,而采用六个月等待期,给他们充分就业时间、等待期与领取期限均为六个月,原因如下:

(1)根据现有的大学生失业补助(是对于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当年年底到次年的6月一直没有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给与一定限额的补助,补助于次年的1月-6月,按月打入你的账户。)在失业六个月后收到补助金的规定。

(2)从每年三月开始举办大型应届生就业大会,一直持续到6月末。并且每周均举办人才招聘就业大学,各地时间和次数略有不同,一直持续到12月份。

五、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与抵押归还。

1、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大学生与其他失业保险对象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在保护其利益的前提下,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与大学生的生活支出相挂钩。且因为缴费周期短,不能实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给付标准的规定。

(1)毕业前或毕业后次年一月之前缴足六个月的就业保险费。

(2)可连续性缴费也可一次性缴清。

(3)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标准为500元(在受调查中,给付500元得到认同多)。

(4)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为专项资金,不作为创业资金使用。

2、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的领取待遇。

(1)领取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保险金。

(2)如果患病,到指定的医院就诊,可以按规定申请70%的医疗费补贴。

(3)大学生在领取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向其家属一次性退还所缴纳保险金。

3、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的信用协议。

在领取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金六个月内或恰好届满六个月找到工作(以建立劳动关系为标准),出具证明后从相关机构注销信用协议。如果六个月之后还没有找到工作,停止领取就业保险,并继续按原缴费段和缴费比例缴纳六个月,再次缴纳学生就业保险金未缴满六个月就就业的,从就业下一月开始免交,已缴纳部分不退回,出具证明后从相关机构注销信用协议。

六、结语。

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大学生毕业后的基本生活,减轻其寻找就业机会时的后顾之忧,减轻大学毕业生的家庭负担,减轻其心理压力大学生,加大就业成功的几率,对促进大学生的就业、稳定社会秩序、增加社会财富有诸多积极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对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7]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十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使得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的追求。培育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的就职演讲主题就是幸福。德鲁・福斯特认为,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对现在负责。幸福是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同时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与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一,对幸福内涵的理解直观。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就是有一定的付出而获得充分的享受。他们认为别人追求幸福具有合理性,却不能够把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幸福的一部分。付出而享受天经地义,但付出得多与少,享受得好与坏,在大学生的心中却没有尺度。换句话说,当代大学生认为幸福就是我行我素,别人的幸福与己无干。这种狭隘的幸福观势必会使得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可能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去损害他人的幸福。

第二,对幸福目标的界定直白。当代大学生中对幸福的认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倾向。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倍受呵护,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一些人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享乐欲望不断膨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他们除了追求感官刺激与快乐以外,没有培养足够的追求幸福的意识,也缺乏追求幸福的能力。

第三,对幸福价值的追求直接。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得当代大学生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崇尚“知足常乐”的价值取向,对于幸福缺乏主体创造意识。因此,他们对于未来生活没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普遍现象是,一些大学生能够坚持正常上课,能够坚持完成课业,但对于自身的前途和就业前景茫然无措,不会提早规划人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追求幸福。课堂上,幸福就是课程内容不理解却没有被提问,搞个小动作却没有被老师发现,作业顺利蒙混过关;课堂外,幸福就是毫无约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这些事情是否有益。这种对幸福价值的直接追求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真正的幸福感。

第四,对幸福来源的表现直率。当代大学生基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其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优越。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往往脆弱、冲动、无知、偏执,对于自己拥有的一切,缺乏感恩意识,不思回报,也并不珍惜。他们不知道自己肩负着比自己更重要的脱离自身利害的社会责任。

第一,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缺陷。制度化教育是“人们为了捕捉随生产剩余、社会分层和文化更新而来的新的教育机会利益而对教育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和调整时所产生的具有正式化、规范化、等级化、集权化乃至科层化倾向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是以“精英论”为指导思想,旨在造就和选拔精英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它是把社会上的所谓精英和其余的人区分开来,其目的不是根据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去排斥他或挑选他,而是按照现有的精英这个概念去挑选所谓优秀的人。制度化教育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造就出精英,但是它的标准及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是把学习与文凭、文凭与就业资格、就业资格与社会地位等同起来,形成了一种带等级特征的学历社会,迫使学生从小就要攀爬那没有尽头的作业、升学、考试阶梯。在制度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与幸福渐行渐远。第二,高校教育的异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首先,教育的异化表现在人的异化上,现行教育的明显特征是过分重视分数,不关心人的需求,学生丧失了独立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变成学习的工具;其次,教育的异化表现在学校管理的异化上,学校教育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教育功利主义日渐抬头。异化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教育的奴隶,脱离了人,教育也就不能称之为是教育了。在现有的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实质上无法脱离应试教育模式的教育体制下,片面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片面强调学校教育的整体性,扼杀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无法顾及学生的幸福观和全面素质。

第三,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正在丧失。家庭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心理氛围、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是终身挥之不去的。当前大学生的父母大多为接近50岁的中年人,其事业正在上升阶段,自身的幸福还在创造过程中,有时工作中的挫折和不顺心往往干扰家庭生活气氛,甚至给子女的幸福观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不用说顾及子女的幸福教育。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幸福观有所缺失。

第一,加强幸福观念教育,指导大学生认知理解幸福。理解幸福的能力就是具备正确的幸福观,不断充实正确的关于幸福内涵的能力。幸福观是人们在追求幸福和享受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味把幸福寄托在外在的物体上,幸福也就成了没有根性的浮萍。幸福感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个体的认知与情感,依赖于正确幸福观的形成,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开展幸福教育的首要内容。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要求以他人的幸福为己任,主张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享受与劳动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幸福的论述和看法,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吸收中西传统文化中关于幸福观的精华内容。这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理性、科学幸福观的有力补充。三是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在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时,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引导,形成理性、科学的幸福观。

第二,实施幸福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发现感受幸福。幸福观教育应该从最基本的感知要素开始培育。感知要素内容丰富,其核心是体验幸福和把握幸福。体验幸福是对幸福感受的认同,把握幸福是对幸福感受的升华。一方面,认知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体验幸福,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幸福的来之不易、幸福的此消彼长和幸福的稍纵即逝,激发起大学生对幸福的尊重和依恋感;另一方面,认知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把握幸福,使大学生能够把握幸福的分量和质量,激发起大学生对幸福的追求和满足感。高等学校只有不断实施认知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

第三,倡导幸福追求教育,帮助大学生创造享受幸福。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幸福的建筑师。培养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既要加强其道德人格的塑造,还要引导学生做善于交往的人,更要教给他们创造快乐的方法。大学应该重视个体精神生命的丰富,引导大学生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追求幸福。只要关注高等教育中的每个细节,汇聚生活中幸福的点点滴滴,为大学生创造和谐温馨的“幸福场”,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幸福的活水源源而来,大学生的幸福观培育就会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十一

摘要:大先生诚信教育在引领当代大先生思想方面的正能量,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目前一些大先生存在诚信认识缺乏的负面影响停止了剖析,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了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先生;诚信教育;中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团体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今各个高校正于先生诚信认识的培育都非常注重,缘由就是在大先生中呈现了一些不诚信的景象,表现方式次要有考试作弊、不按时出借或歹意拖欠助学存款、论文剽窃、找任务时简历造假、随意毁约等行爲。

其真实日常生活中关于大先生诚信的话题不绝于耳。关于当代大先生停止诚信教育十分有必要,由于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或不到位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1.1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对先生自己的影响。

诚信是大先生片面开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局部。诚信成绩在先生中比拟普遍,很多同窗关于诚信二字不以爲然,以为诚信二字有关痛痒,哪怕是本人不讲诚信也不会影响到本人的学业和生活。久而久之下去,诚信认识缺乏不只会让先生关于考试作弊、论文剽窃、不按时出借助学存款等负面案例习以爲常,更会影响到先生在当前失业以及生活当中,不只仅触及到做事而且还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爲人处世等。

1.2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对学校的影响。

在高校中考试作弊、学术作假、歹意拖欠学费和助学存款等时有发作,这种景象的面前正是先生诚信认识缺乏的表现。若对该景象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那必将会影响到学校学风乃至校风的树立。大学肉体的中心是以育人爲第一要旨,以片面人才教育爲大学使命。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不只仅会影响到学校育人的质量,更会影响到学校久远的开展。

1.3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对社会的影响。

作爲大先生,终究是要走向社会。同时又作爲国度培育的初级知识分子,假如都抱着投机取巧、不讲诚信的想法,那麼关于整个社会的提高、良好习尚的行成会形成宏大的不良影响。xxx曾说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议了将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先生诚信认识缺乏,在走向社会时肯定会对社会带来十分消极的不良影响,使故弄玄虚、秉公作弊蔚然成风。

二、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的途径。

在当代大先生中诚信认识缺乏普遍存在的.状况下,展开诚信教育变得尤爲重要。高校辅导员要成爲先生安康生长的知心冤家和人生导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对我们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应战。该如何卓有成效的展开诚信教育成爲我们辅导员不得不思索的一个重要成绩。

2.1充沛发扬先生的自我教育功用。

积极引导当代大先生要充沛发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效劳的职能,我们辅导员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展开诚信教育可以充沛发扬先生自我教育的功用,由先生本人组织筹划展开以诚信爲主题的活动,比方有关诚信的征文、争辩赛、话剧扮演等等,既可以锤炼先生的创新思想与组织才能,又可以使先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停止诚信教育。

2.2应用网络平台展开诚信教育。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辅导员在日常任务中要合理应用网络平台,应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载体展开诚信教育。大先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应该从网络时代的特点与大先生的实践需求动身,教员该当经过与先生的互动理解先生的需求。先生经过参与教学的管理理解教员管理的不易及本身需求服从的标准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1可以充沛发起先生向我们引荐比拟好的诚信素材,这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停止推送,使大家在网络化时代遭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

2.3展开诚信教育要贯串一直。

诚信教育要从先生退学时就深化细致的停止,但不只仅局限于大一重生,而是贯串于大学的各个年级。诚信教育是每个大先生在大学中的?课,因而我们在任务中除了在重生退学时停止诚信教育之外,不能无视其他年级先生的诚信教育。在大一到大三阶段都要强调诚信考试,大四毕业阶段要强调学术诚信、失业诚信和按时出借助学存款等。

2.4学校要与家长行成教育合力。

对大先生展开诚信教育是当今社会都在关注的成绩,家长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念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历来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但是这一作用正在弱化。这就需求我们在任务中要将先生家长归入到对大先生停止诚信教育的队伍中来。一方面能使学校和家长之间有更多的联络,便于家长理解先生在学校当中的表现;另一方面是能使学校和家长行成教育合力,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共同对先生停止诚信教育。

三、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的意义。

xxx曾说过当代大先生是心爱、可信、可贵、可爲的,他强调广阔青年应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位,增强品德涵养、注重品德理论,擅长明辨是非、擅长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效劳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关于先生、学校、社会等都有深远影响。

(1)展开诚信教育是协助大先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想举措。大学时期是先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成的重要时期,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是当下社会关于大先生行成正确价值观的的要求。就像是扣扣子一样,假如第一颗扣错了,即便上面扣的再美丽,也是白费无功的。我们要做引导先生系好扣子的引路人,让先生从一开端就走在正确的路途上。

(2)展开诚信教育是高校培育片面开展人才的必定要求。陈寅恪先生提到,大学培育的人才要具有自在之人格,独立之思想。要到达这样的目的,诚信认识也是不可或缺的。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更是当代高校培育片面开展人才的必定要求。当代大先生唯有以诚信爲基石才干在将来的生长成才路途上走得更远。

(3)展开诚信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实真实在的举动,而不是喊口号、走过场、搞方式。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正是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建立合格接班人的正确途径。

(4)展开诚信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内在要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晋文公退避三舍、商鞅一诺千金都是传播千古的诚信模范。随着时代的开展和社会变迁,诚信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弱化,反而在我们当今社会中显得尤爲重要。在大先生中展开诚信教育,就是要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大先生诚信教育是一项临时的任务,这不只仅需求先生自己要认识到增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家长乃至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营建一种讲诚信、守信誉的良好气氛。这样才干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并充沛发扬当代大先生在思想引领方面的正能量。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十二

中和哲学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提出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和由“中”与“和”两个词构成,这两个词各有多种含义.先看“中”.中有多种意义,与中和有关的含义有四:一是中间、内里,如居中、国中、城中等.尸子卷下:“荣辱由中出,敬侮由外生.”二是中央.书・召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三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如适中、折中.旧五代史・选举志:“务在酌中,以为定制”.四是正、中正.书・大禹谟:“允执厥中.”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贾公彦疏:“使得中正也.”再看“和”.和亦有多种意义,与中和有关的有三:一是不同因素、事物的和谐、统一.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作者:张为民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02刊名:理论学刊pku英文刊名:theoryjournal年,卷(期):”“(3)分类号:b2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十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的482例增加到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的0.9%到20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而通过老师传授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生只占28%。有57%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艾滋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能够完全清楚正确地回答出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学生数也只占43%。大多数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或艾滋病发病期间身体会出现怎样的反映和症状。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甚至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对艾滋病防控问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也会影响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本只是慢性传染病的艾滋病在我国被赋予了道德的不同色彩。那些艾滋病毒携带者怕受到外界的孤立和职责而不敢对外宣扬,有的甚至可能会出现抱负社会的负面情绪。而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调查数据指出,当知道有同学感染了艾滋病后,有67%的学生选择会减少与之交往的频率,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住一个宿舍。

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下发文件,增加投入等十分积极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落实方面仍存在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等问题,宣传内容带了太多理论化的色彩,形式单一,在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对艾滋病预防控制重视程度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防艾意识观念淡薄。

(三)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性的看法和认识越来越开放,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新观念,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甚至同性相恋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同时,大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并由最初的反感转为爱慕,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知识结构也不完整,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情绪又很多变,在诱惑面前感性和冲动往往会战胜理性而不能自制。也有学生因为金钱等利益的诱惑而成为性工作者,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另外,教育的缺乏和青少年自控能力的不足让部分大学生容易染上毒品,从而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率。

艾滋病的危害已经不单单是对个体生命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它已经转变成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危及到了社会的和谐运行机制。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代的主力军,对艾滋病的防控变得越来越必要,本文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需加大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前文所提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仍非常缺乏,同时也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和领导组织单位,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可开设生理卫生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艾滋病。举办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前来讲学。另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校园内外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举行以艾滋病预防控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座谈会等各种不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校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应按照宣传教育为主、培养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的实际效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要将经常性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

(二)开辟新的引导途径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人们都通常更愿意听取与自己年龄相仿,背景、兴趣爱好等相近的朋友或同伴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大学生还处在迷茫、叛逆的青春期,需要那种可以相互讨论怀孕、性、吸毒等一些敏感话题的同伴,因此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大学生的同伴教育有时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得多。招募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有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培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些志愿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行为示范等来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同学,以此类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社交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各种网络社交团体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活跃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建立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避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感染艾滋病毒。

(三)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干预,在社会的防艾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知识层次比较高,更易于接受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塑性又很强,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思维同时,鼓励大学生自发成立关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社团组织,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教育,定期举行艾滋病防控的主题活动,由大学生自己策划、宣传和执行,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队伍。在进行大学生自身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走进社会,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宣传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作为纽带来帮助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只要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爱国热情将会给我国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十四

调查报告撰写人:

调查内容:

生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有少数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大学生存在。

既然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大学生存在,尽管不是多数,不是主流。但是我们也需要分析这一现象突出表现为什么,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这样我们的调研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根据我们对所收集的材料和数据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勇气不足”的“三不”现象。

第一,“兴趣不浓”。即部分大学生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趣。上课不感兴趣;实验不感兴趣;实践不感兴趣;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是娱乐放松都不感兴趣。整天待在寝室,漫无目的地生活学习。对外表现得很冷漠,做事无精打采。更加不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规划,自然不会考虑如何去履行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第二,“热情不高”。即对于什么事情都不去关注,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看似宠辱不惊,实际是对表扬、批评都无所谓。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思想。过去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处世态度已经在这一部分大学生身上难觅踪影了。对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不关注。他们在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推了之或一味逃避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正是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一问题批评最多的方面。由此可见,这种热情不高的现象是多么的突出和明显。

第三,“勇气不足”。即有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责任时,不能勇敢面对和承担这一份社会责任。在做了一些体现社会责任的事之后,由于被人嘲笑,不敢勇于面对人们的议论,而觉得这样的行为没有意义,从此不再自觉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

以上三点是我们调研组在分析了收集的数据和材料之后,总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最为突出的地方。

我们在了解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突出表现之后,还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绝不是由于单一原因和单一群体。而是由一个多元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多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存在。接下来将分别阐述我们的观点。

第一,从社会方面看。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许多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在社会上慢慢流传开来。例如世风日下,假冒伪劣,权钱交易等社会问题在商品经济的大背景下日益凸显。而社会的舆论导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从客观上传播了这种不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更加谈不上要大学生自觉履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社会转型期的激烈动荡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出现。

第二,从家庭、学校方面看。首先应该肯定现在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确实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有不到位,没效果的问题。例如,家长和师长在一些细节方面表现出的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处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学生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其责任意识不足。我们的家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校合作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而我们的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纲要,用制度的方式规范其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

责任意识淡薄现象的出现。

我们在清楚了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和建议,为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我们调研组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规范学校和社会的引导行为。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现在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理想信念没有树立起来。理想是指引大学生奋斗的明灯。有了理想,大学生就不会在学习生活上误入歧途;有了理想,大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高度统一起来,才能够使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思想道德建设,使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与个人的行为思想结合统一起来,使社会标准转化为个人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使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种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扶贫帮困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更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因而,我们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第四,规范学校和社会的引导行为。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舆论和学校在对大学生的引导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而且,有一些社会舆论和某些学校有意或无意地在客观上传播了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和事件,极大程度地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出台相关的行政命令。最终达到规范学校和社会引导行为的目的。真正准确地宣传国情、民意;正确报道社会现象、社会本质和社会主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和升华。

以上所述,即是我们调研组对于本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调查的结论。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做得更好;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够在帮助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建议:多难兴邦,面对中国至今的种种xx或灾难,当代大学生们展现了可贵的爱国情怀和人性光辉;常言道:时穷节乃现,患难见真情;当代大学生们在事关祖国利益、民族忧患的重大际遇时刻,所迸发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此次的调查结果正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当代大学生们的主流精神风貌是崇尚自我却并不极端唯我,张扬个性也同时尊重规则,追求时尚也并不否定传统;只不过沉重的学业、就业压力让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远大于理想主义色彩,但青春的热血依旧。当然,当下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最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十五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带有本人的特点,而且这些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还会以某些形式固定下来,使这些特点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如某大学生如果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总会向别人大加宣扬,他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长期以来都是如此。心理学上把在某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作个性(inpiduality)。顾名思义,个性是个人所特有的特点,世界上不存在两个相同个性的人。

一个人的个性常体现在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一个人的个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生的,生而有之,这部分极其稳定。另一部分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而成的,也较稳定,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以生变化,如性格、能力等。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相当于日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本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中的动力性特征。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假设人体内有四种液体,血液、黄胆汁、粘液、和黑胆汁,人体的液体就是这四种液体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液,他把这种混合液体称为克拉西斯,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气质。由于这四种液体在人的体内比例是不同的,人的气质就有四大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性格的意思主要包含人的特征、标志、属性、特性等。如果给出一个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如有些人大公无私、勇敢勤劳,有的人则自私懒惰、还有的人沉默、懦弱等,都是就人的性格而言的。

一、性格分析。

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鉴定,我性格属于理智型、外倾型、顺从性和c型。

1、性格表现。

对待同学非常真诚,热爱班级体,有责任心,对外以学校为荣,对内有时抱怨学校,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与同班同学关系非常好,我觉得我比较忠诚,讨厌虚伪的两面派,对悲惨命运的人感到同情,对追我的同学略显冷酷。对待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但持久力不够,不太喜欢劳动,但自认为比较勤劳,因为很讨厌自己生活在脏兮兮的环境,对待任务非常认真、比较细致,会尽力又好又快完成,但大多时候沿用老方法,缺乏创造精神,生活中比较节约。对待自己的态度属于谦虚和略有自信的类型,总是在考试中低估自己的水平,在台前讲话能显出我的自信。

我的独立性较强,自己能干的事情不喜欢麻烦别人,目的性也较强,如逛街时都是带有目的的逛的,组织纪律性比较强,从小就是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常常保持理性,很少冲动,做事盲目性较小,假期时比较散漫。学习和工作主动性较差,都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自制力较差,如开电脑写论文时总想聊天。工作中缺乏恒心,如写长篇材料时很少能一气呵成,坚韧性较差。多数情况下不太容易受情绪感染,同学评价我是有理性没感性的人,情绪起伏较大,一旦进入情绪中去,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我的认识易受环境干扰,我的认识一般是由整体感觉开始,再注意细节,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于概括。自认为看人还是比较准的,能进行持久性认识,但判断往往缺少敏锐和精细。比较善于想象和联想,比较善于提出问题,喜欢借用现成答案,爱好分析。

2、格类型。

按心理过程的优势方面,我的性格属于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正如我同学开玩笑说的话,我是要理性没感性的人,做事时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很少情绪化做没头脑的事。按心理活动的指向,我属于外倾型——重视客观世界,对事物及人都感兴趣。比如我对不同品牌手机的使用操作非常好奇,很想探索和弄明白所有手机操作问题。按个性和独立性,我性格属于顺从性,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紧急情况下易慌乱,如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站起来紧张,无法思考。按人的情绪特征,我的性格偏向于c型――情绪特征安定,社会适应性良好;不急不躁,性格温顺,较稳重,不得罪人,有一种老好人的味道;但较被动,领导工作能力差。同学们普遍说我脾气好,我一般不生气,属于比较温顺随和的人,同学们觉得我办事靠谱,我平时也注意尽量不要得罪人,因为我不会拒绝别人,前一段时间总是当老好人,工作缺乏主动型和创新性,对待大一的学弟学妹完全没有领导架子。

二、气质分析。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相当于日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本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中的动力性特征。气质是最稳定的个性成份。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分为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和胆汁质四种类型。综合分析,我的气质属于胆汁-粘液质气质。

1、心理特征。

精力旺盛,常被同学开玩笑说“打鸡血”;直率,所以有时把话说出去后才发觉自己不应该说;热情,见到同学常常表现地话比较多;刚强,自己能做的事不喜欢麻烦别人;动作迅速,受不了总是办事拖拖拉拉的人;情绪体验强烈,有时别人的一句话就能使我内心变得波涛汹涌;解决问题有不求甚解倾向,在解决问题时,知道一种不错的解决办法后,便不再多想;易感情用事,曾对自己讨厌的人不理不睬。这都是我气质中胆汁质类型的体现。

安静,在父母和老师面前表现的比较安静;稳重,作为班干部,在班里布置工作时表现的比较稳重;喜欢沉思,经常想我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问题;情绪不易外露,有时别人的一句话能使我内心变得波涛汹涌,但我一般不会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注意稳定,一直想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善于忍耐,对不太过分的事情,我一般都能忍耐,被别人评价“脾气好”;灵活性不够,做事经常规规矩矩;反应缓慢,有时别人说完一句话后,我隔一段时间才接话。不容易适应新工作,假期当推销员时,工作上手比较慢。这都是我气质中粘液质类型的体现。

气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主要在动力方面,它规定了人的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弱,心理活动的趋向。我的气质属于胆汁-粘液质类型。认知速度较快,比如在数学课上学的比一般同学快;态度转变较难,如不会立刻接受我讨厌的人;注意集中时间较短,如写作文时很容易被别的人和事分散注意力;动机较强,比如逛街都是有目的的逛;情绪变化比较强,比如对男友的一个动作就可能产生不满情绪。

2、认清气质,扬长避短。

尽管气质无好坏之分,任何气质类型都有弱点,也都有可以发挥到极致,但是应该注意要清楚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努力发挥自己气质的优点,弥补自己气质的不足之处。正如胆汁质和粘液质的其他大学生一样,我热情高,但易急躁,做事比较稳重,但不善言词。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应尽量发挥我热情积极的一面,做事稳重干练,责任心强,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耐心,还要锻炼自己的口才。

三、个性形成原因分析。

1、先天自然因素。

刚生下来的婴儿,心理并不是一张白纸,也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心理特征。因为我父母智力水平正常,所以我遗传了他们正常的智力水平;因为我爸爸脾气好,所以我从小很少耍脾气;因为我妈妈很独立性很强,所以我小时候不喜欢让别人帮我做事„„我先天性遗传了我父母的很多个性。

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的影响。

我家收入状况一般,属于中等水平,所以我既没有爱炫耀的个性,也没有自卑的性格;我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司员工,平时办事中规中矩,主动性和创新性较差,所以我也养成了做事经常规规矩矩的思维定势,灵活性不够;家庭氛围融洽,所以我与人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较好;我爸爸从事过财务方面工作,所以我性格属于理智型,做事和考虑问题比较理智;我妈妈在车间工作,干练麻利,所以我有胆汁质的气质特征,动作迅速,不喜欢办事拖拖拉拉;我还有一个亲妹妹,所以没有女生子女的那种娇气;小时候照顾妹妹,所以担当事情比较早,责任心比同龄人稍强;我在家中说话几乎没有地位,所以形成了随和的性格;父母对我的教育管理较松,所以我不喜欢别人控制我的生活,讨厌粘人的人。

2、学校的影响。

学校对我个性的发展影响巨大,使我从家里的小公主变成热情刚强的的青年。我所上过的学校均属学风浓厚类型,所以在良好校风的影响下我一直认真学习,形成了我现在比较能拼的个性;虽然我是女生,但我比较喜欢体育课,其中的长跑耐力训练使我的意志力与勇敢精神得到锻炼。;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担任班干部,对各项规章制度比较熟悉,所以做事很容易陷入条条框框之中,灵活性不够。我所有的任课老师对工作比较负责,所以我责任心比较强,对待班里的工作一直恪尽职守。

3、社会的影响。

我喜欢出门逛街和关注奇闻怪事,所以受社会风尚和大众传媒影响较大,包括电脑、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这促使我形成外倾型的性格,而且考虑和看待问题比同龄人更加全面。我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接触到的事物层次较高,我的视野比较开阔,不会在同学中产生自卑感,一般表现的比较有自信。我家乡的生活节奏较快,我的办事速度和说话速度较快,所以我受不了办事拖拖拉拉的人。我成长阶段的社会环境安定有序,综合国力日趋强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我看待问题一般比较积极,遇到困难时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

4、自我教育。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我童年时经常在床上回想近期发生的事情,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对错性进行再判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所以我一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从高中开始养成每天晚上回想当天所做的事的习惯,这是我对自己的反思和调节,使我做事目的性较强,每天都能精力充沛。

大学生个性有如下特点:

1、实践性。学生的个性大多是在大学生活中形成和巩固下来的,有的还与本专业活动密切联系,如理科学生的个性与文科学生的个性有较大差别。又如某大学生本来活泼开朗,但从某次实验事故后就变得沉默之寡言、谨慎小心了,再如某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很顺利,并不断地取得好成绩,经常受到老师和领导的表扬,他逐渐形成了自尊、自夸、自大、自负等心理特点,这些大学生的个性与大学生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2、经常性。学生的个性对本人的行为有指导意义,即个性经常会在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成为这个大学生的一种习惯性倾向,致使这个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有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的色彩。如某同学性格外向,他的行动常带有这一色彩:喜欢与同学们一起走,路上遇到熟人会主动打招呼或说是几句话,常向别人吐露自己的想法、常喜形于色等。

3、相对的稳定性。学生个性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如某大学生蔑视体力劳动,养成懒惰的性格,这种个性可以延续若干年,甚至一辈子。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