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15:30 页码:11
最新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通用10篇)
2023-11-19 07:15:3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的总结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总结要突出重点,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结不仅是对工作和学习的总结,还可以是对旅行、读书等各个方面的总结。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一

道家无为,墨家非攻,儒家尚仁,法治天下,百家争鸣,思想勃发。诚如毛泽东所言:“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珍贵的遗产。”所以在我来:中华文明有韧性。坚实、不易折断的文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无论是经历战争。朝的覆叉社会的进步,它都一致未曾改变,而被我们每一代人的传承。

回望历史,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是李白的豪迈奔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李白的飘逸潇酒;“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的清新浪漫;杜甫风格多变,既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沉郁顿挫,也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明丽活泼,更有星垂平野间,月涌大江流”的工整严谨;婉约含蓄的美,在于柳永吟唱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于秦观逼望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也在于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有姜夔老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无限感慨。这些千年的文字,历经战火的硝烟与朝代的更迭,但而今依旧耳熟能洋。正是因为过其中的中华文明,它坚韧无比,恒古不变,源远流长。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手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凭借着这样的人生智慧,莫言以超然物外的心境笔耕不辍,最终夺下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挂冠。韧性文明早已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这份坚韧的文明亘古不变,历久弥新。

立足当下,于我而言,托尔其泰先生的那句“正确的道路是惊世界的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更能感同身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担,此刻就落在了我们这一代新世纪新青年的身上。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对于我们这一代,把它们学会前且能够传承下来,这便是我们新世纪新青年的责任。正是这份社会责任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这份文明中的韧性能始称如一,万古不变,恒古不变。

文化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文化是一场酒落在久旱的大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而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文明,则是为中华民族的这份坚韧文明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的守护人,责任于心,担当前行。

依笔者之见:中华文明有韧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二

我国是拥有5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度,同时也是拥有众多自古留传下来的精美、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他们有: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塑作艺术、雕镌艺术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瑰宝,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艺术不在是单纯的艺术更是留传了上千年的古董级的艺术,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更是老祖宗、老一辈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传承的不单是艺术,更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

然而,如今有很多传统民间艺术因没有人继承、没有大众关注、没有观众去欣赏而无法传承,从而失传、消失。就像我昨天发表的在西安旅游观看木偶戏、皮影戏感受文章所说,当今还在从事或是坚持在传统民间艺术道路上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老一辈人,年轻人为数不多,而这些民间艺人并不向现在艺人一样红遍全国、走红地毯那么风光无限,也不想现代艺人出场费动辄几十万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还是在默默的为游客演出,演出完毕后还要靠收集游客留下的瓶子等物品增加收入。心里一阵阵的凉意席卷而来,也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而担忧。同时,内心不断反问自己如今还存在为数不多的民间艺术在若干年后还能欣赏到这些吗?在若干年后是不是只能在博物馆或历史记载里面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吗?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因此,我在此倡议中华民族全体儿女们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传承、继承我国为数不多的仅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象征,是中华民族5千年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所在。倡议大家一起行动起来。首先,希望从国家层面提高现在正在从事传统民间艺术的艺人福利待遇。在此,从社会层面望各大媒体、单位、学校加大宣传传统艺术,加大传统艺术教育。最后,从个人层面希望有更多的大众、更多的中华民族儿女去关注、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更多的大众、年轻一代人能去继承、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能继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不在失传。

中华民族的儿女们,让我们一起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保驾护航让它走的更远、走的更好、让我们一起携手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发扬广大、留传海内外、留传全世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不在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失传、消失。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三

人类社会的大踏步发展,使生态居住环境日益恶化,给大量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威胁,最终或沦为“环境难民”。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环境难民”的数量已成指数型增长。但他们并未被纳入现有的难民保护法律体系中,所以难以对将流离失所的他们提供切实保护。基于人道主义、人权等国际法内容构建较为完善的“环境难民”法律保护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在关注度不断上升的氛围中,“环境难民”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抑制或解决,反而在不断扩大数量。根据英国“眼泪基金会”的研究报告《热浪袭人》显示:截至20,全球环境难民总数已达2500万。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全球政治难民总数的一半。联合国也预测,直至会出现5000万名“环境难民”。此外,生态学家诺曼・梅尔斯预计,在50年内环境难民的总数将会暴增至2亿人。若没有有效方法适当对环境问题加以控制、对环境难民给予帮助,那么“环境难民”所致的危害将无法逆。

一、“环境难民”问题所遭遇的困境。

(一)“环境难民”无国际法的有效保护。

1.“环境难民”不属于传统“公约难民”

从1951年公布的《有关难民地位的公约》及1967年签订的《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中的“难民”定义来看,“环境难民”并非包含在“公约难民”范围内,即表示“环境难民”不能当然享有传统难民的权利及履行义务,以此取得国际法保护。

2.“环境难民”的法律解释不明确。

一直以来,对“环境难民”称谓本事也存有诸多争议,主张此称谓不准确的学者认为采用“环境移民”的称呼更为精确,但纵观全球趋势,“环境难民”称谓的使用仍占主流。环境难民法律定义不确切,一方面使国际上容易混淆“环境难民”与其他移民之间的概念,难以对该群体做出是否为“环境难民”的界定;另一方面,也就无法迅速的为环境难民提供国际援助,无法及时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3.国际人权法及国际环境法暂无对“环境难民”的立法保护。

在国际人权中更多的是对传统难民的国际庇护的规定,其中尤其是政治难民、战争难民等,对环境难民的具体保护条文几乎没有做出规定。这种法律保护现状带来的后果就是难以有效督促世界他国伸出援助之手履行救济义务,“环境难民”的处境自然更加糟糕。此外,国际环境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由跨界污染带来的“环境难民”需要加强国际间的援助,那些污染国家需要履行救济义务。但是,这只是对人道主义的要求,法律条文中也未明确规定那些责任国家需要具体承担何种责任,怎么承担责任。就这点来说,对于“环境难民”的保护也是不利的。

(二)国际合作缺失,分工不明。

“环境难民”产生于自然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国际组织都是责任和义务的主体,都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工业革命以恚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发展高碳排放量、高能耗的产业,增强温室效应同时加剧气候变化及环境恶化,这种自杀式发展模式等同于以气候环境为代价实现其经济发展。但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恶化问题的责任承担上,有诸多发达国家并不遵守《哥本哈根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中对他们的要求,对此并不想承担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责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解决环境问题。既没有做到共同而有差别的承担责任,也导致国际合作缺失,从而导致环境难民问题依旧难以得到解决。

二、“环境难民”国际法保护体系的完善。

说到底,“环境难民”产生的根据主要还是在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原则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能力上的差异及导致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对改善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应对环境恶化负主要责任,应在保护全球环境中起表率作用,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行生产消费的可持续性改革。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则需满足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对保护全球环境应尽力而为。未降低全球环境悲哀人类破坏程度,减少因人类社会行为而导致的“环境难民”,有必要在对“环境难民”进行救助的同时,各国相关环境法律还需构建融合环境、生态与资源的生态环境法体系。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有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等法律规范体系,切实避免因生态环境破坏而导致环境难民的产生。

(二)完善国际法律法规对“环境难民”的国际法保护。

1.对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中的难民做扩大解释。

该不该对传统难民定义做扩大解释将环境难民纳入其中,对此也有不少学者持反对态度,因为庞大的环境难民数量一旦纳入难民保护中,对国际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不过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其数量的`庞大才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数量如此庞大可能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的国际法保护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将环境难民纳入难民公约所保护的范围,赋予其正式难民地位,成为联合国难民署帮扶对象。基于此该群体就能申请要求给予临时保护,可减少烦琐的申请程序而迅速被接纳到稳定安全的国家,提供生命安全保障。

2.共同签署《环境难民区域性互惠条约》。

伴随全球环境的恶化,环境难民数量只增不减。在救助安置这群难民时需要大量物资资金。资金来源及其使用安排都是需要规制的问题。笔者认为,各合作国创建一个独立的环境难民救济补偿基金,交由某一专门国际组织进行单独管理。由各国共同缴纳出资,但在缴纳额度上应当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对环境所负责任不同有所区别,不能搞绝对平均主义。在环境难民需要资金救援时,应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利用该基金对他们予以援助。

(三)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归责。

世界各国在环境难民保护的各方面都需团结协作,如在环境难民的安置、救济、援助等方面,又或者是在责任划分及如何从根源上减少难民数量方面都应遵循国际团结协作原则。

在国际法层面上,对于那些因自身经济发展过度而造成跨界损害产生的“环境难民”的国家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国家责任的具体形式应包括:停止不法侵害行为、赔偿补偿、恢复原状。具体分析来说,就环境破坏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回复原状几乎不可能实现。对“环境难民”的国际保护,除环境难民接收国及输出国应担负责任外,其他各国也应参与其中,通过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使“环境难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首先,对已造成跨界损害引发“环境难民”滋生的国家必须承担责任,直接有效的方式是赔偿补偿;其次,无论环境难民的自由、生命安全等基本权利遭受何种威胁时,各国都应竭尽所能帮助受害者共渡难关,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将各接收环境难民作为一种国际义务予以确定。目前,在国际法上并没有这项义务,接受“环境难民”的行为完全是主权国家的道义行为,所以各国通常可为而不为,这就无法使环境难民权益得到保障。基于此,应当在国际法上规定在特定条件下,主权国家具有接收“环境难民”的义务,以此保护环境难民的权利。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四

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坚不可摧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从同一个祖先那里传承而来的。它沟通着我们南北两岸,是大陆与台湾密不可分的联系。

两岸文化与两岸,就像血液之于血管一般,是两岸人民团结在一起的有力证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我们,也应当将传承两岸文化视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应当通过不断的交流与研讨,来沟通两岸情谊,保护、延续我们特有的文化。

两岸文化有哪些?若你真有心,就会发现两岸文化早已浸润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同宗同源,同说汉语,同说汉字,更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习俗。不必说两岸共同的特色美食蚵仔煎、春卷、肉粽等,也不必说两岸基本一致的方言——闽南话。单是那发源于台湾本土,由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歌仔戏就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歌仔戏自诞生后,两岸戏班及艺人演出交流不断,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它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

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流行风尚的影响,歌仔戏的发展空间极快地缩减了。歌仔戏现在主要在中、老年人之间流行;极少有青年人对其感兴趣,这种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歌仔戏的延续与传承。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倡议:

二、关注诸如歌仔戏、布袋戏、妈祖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传承,自觉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三、多领会这些文化的美妙之处。

两岸传统文化是我们共有的财富,我们一定要自觉地爱护、传承它们。

倡议人:__。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五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高等院校面向环境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实用性强,知识丰富,不但综合了法学知识,而且综合了许多法学以外的知识,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与资源纠纷的能力。该课程一直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单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概念和理论结构的正式阐述成为其逻辑起点。然而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该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理论的学习仅限于书本知识和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对学生解决实际环境纠纷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应用模拟事件真实情景,面对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打破了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的尴尬局面,显示出该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本文将案例教学引入该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探讨其适用性及实施方案等问题。

一、案例教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中心故事而构建的学习方法,这里的教学案例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明确目标而创作的,它涵盖了广泛的科学主体与思想[1]。案例是指对典型意义的事件所作的客观记录和具体描述。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适宜的案例材料,通过对具体案例内容进行情景分析、研究和讨论,提出并解决问题,均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自1980年进入我国后,日渐受到重视,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2]。

探讨环境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对明晰案例教学的范式,推动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3]。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既符合该课程特点,又对推动环境教育改革有着现实意义。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案例要求精挑细选,应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真实的情景所引发的问题和悬念能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和真切感受。第二,教学进程要自上而下,即首先呈现整体性案例,让学生对此案例进行分析,明确完成整体性任务所需要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带着问题重新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最终解决问题。第三,教学内容要有侧重,针对教材重点内容多次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每个学生经验不同,会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分析案例,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相互促进交流,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1.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把案例研讨放在首要位置,注重掌握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首先教师要把理论知识脉络梳理清晰,挑出重点内容讲深讲透;其次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课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尝试探讨分析复杂案例;最后,分析总结课上学生提出的创新观点。

2.案例教学组织。

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师生关系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革。具体表现为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变成指导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学习的潜能被更好地激发;师生关系也由独白到对话交往[3]。下面笔者结合案例教学经验,探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第一,课前准备,教师认真收集整理案例。例如在讲授环境民事责任内容时,利用网络资源,筛选我国近三年来环境侵权民事赔偿的案例并设置多个问题。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复印件,让学生熟悉案情并积极搜寻相关法理知识,为课堂做好准备。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出案例陈述代表和记录员,课前公布评分标准,如知识灵活应用能力、自身综合素质(包括口头表达、仪容仪表、讲解能力等)、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几个评分标准,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综合评分。

第二,课堂组织。小组分工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并由陈述代表上台陈述、评论案例,集合小组意见对问题做出回答,最后做结论性陈述。记录员则全程记录案例讨论过程。每小组讨论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超时扣分。小组讨论后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后给予正确回答的小组适当加分。最终由教师做总结发言,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总结班级最终讨论结果,并对案例给予正确的分析。

第三,课后总结。根据每组记录员的原始记录,由本组成员共同整理归纳,结合班级最终讨论结果,完成最终的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可涉及背景材料补充,不限篇幅,提倡简洁。案例分析表现和案例分析报告成为教师评判成绩的主要依据。最后筛选最优秀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示范留给下届学生学习参考,并作为该课程的经典文献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二、应注意事项。

1.案例的收集和撰写。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起步较晚,目前该课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资源还很缺乏,典型性和创新性成为教学案例收集和撰写的难点。而案例的撰写工作更为繁重,实施该工作是把某个实际情景真实描述,是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但需注意,收集和撰写都应紧扣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案例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制度创新、环保产业的市场化、公害民事侵权救济中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举证责任倒置和因果关系推定的公平适用的法理基础,等等。

2.时间的把握。

案例教学有很大的灵活性,师生应共同参与教学,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前教学组织设计非常重要,分组数目不宜过多,规定并控制学生的讨论时间。

3.完善考核体系。

采用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应采用全新、完善的考核体系。新的考核体系下,要注意作业与考试、口试与笔试的结合。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总结,根据课堂表现获得平时成绩,课后案例分析报告记为作业成绩,没有上台陈述但参与集体协助讨论也要在平时成绩中获得加分。最终该课程总成绩由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

综上所述,采用新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课堂生动性,而且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仅作出了初步探讨,望与同行们共同学习,不断促进该课程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六

20世纪初以来,现代化进程的负面造成了生态环境与资源的问题,在古村落现状堪忧的情况下,一些民间文化的专家学者保持着学术的清醒和文化责任感,发挥知识分子的先觉性,早在“城市化改造”、“新农村建设”时期就鲜明地提出了古村落保护的概念。

20世纪中叶,国际学术界开始对古村落关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先后公布了《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和《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法》等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文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将34处村和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980年,同济大学建筑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先生主持开展了“江南水乡古镇调查研究及保护规划”,揭开了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序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古村落”文化研究开始,建筑领域、地质领域、规划领域、旅游领域的学者从民居建筑、村落环境、文化空间、旅游开发等多个角度对古村落进行研究,大大推进了各地村落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工作,一批古村落中保护较好的乡土建筑也先后被列为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21世纪,随着“皖南古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出关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明确规定。

同年,由中国文联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山西晋中市榆次后沟村开展了村落民俗考察活动,同时制定了有关古村落认定标准的“普查提纲”,开辟了学术界对古村落价值认定标准的理论研究。

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分期分批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已分四批公布了108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陆续公布,标志着我国对古村落的保护得到政府、学界的高度重视。

4月27日“中国古村落保护(西塘)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名镇西塘召开,来自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各地致力于中国古村落保护的代表共同探讨古村落保护的价值、意义、途径、方法、手段和目的,以及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并为此发出开展古村落保护的《西塘宣言》。

二、案例分析之酉阳县调查。

酉阳县后溪镇河湾山寨地处后溪镇东南部,距县城91公里,距离国道319线59公里、渝湘高速公路70公里、渝怀铁路酉阳站57公里。

全村幅员面积15.5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715户,总人口2749人。

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8%。

全村平均海拔350米,地形以浅丘为主,该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42%,北有三山,南临秀山石堤镇,位于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腹心,村内有最美河湾古寨,十里长潭秀丽风光,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氛围浓厚,令游客陶醉、骚人弄墨、画家丹青、摄影家忘返。

村庄内部环境:该村落建于(1370)年,即明洪武三年。

山寨依山临水而建,阶梯式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寨中古木参天,翠竹青青,山寨建筑为土家吊脚楼,走马转角风貌独特,寨后层层梯田,自然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土家山寨;5月以来该镇对河湾山寨100余幢木结构房屋进行垛脊,对房屋板壁进行清洗、上漆,支持寨民又新建吊脚楼50余幢,全寨吊脚楼达到250幢。

整个山寨的空间分布更趋于合理,层次更加分明,做到山、水、寨的和谐统一。

改善村寨的基础设施:新修旅游公路4.6公里,可直达长潭付家堡,方便快捷。

另有多艘机动客运船可直达河湾山寨,适合欣赏沿途自然风光。

在河湾寨内铺设3200余米长的“三横三纵”石板人行步游道,山寨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路网,可以方便地到达每家每户,可以欣赏寨中每一个景点。

投资200多万元,铺设饮水管道,修建净化蓄水池,寨民全用上干净的山泉水。

通过农网改造实现户户通电。

新建移动设备基站一个,保证通讯畅通。

开设特色旅游商店3个。

现有500余米长河堤,一个休闲广场、两个旅游码头、一个公共厕所。

设置山寨导游图一个,路牌20余个,完善了山寨的一些旅游功能,提升了山寨对外的形象。

搞好村容整洁:

一是按照山寨的统一规划,集中修建了两幢圈舍,两个生化处理池,将山寨的50余个圈舍进行拆除和集中饲养。

修建了3条长500余米的纵向排污管,每家每户修建了生化处理池,用户的污水经过生化处理池,进入排污管,再经过生化处理排出。

二是修建垃圾处理场一个,要求寨民将垃圾统一收集,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改变了寨民直接将垃圾倒入酉水河的陋习,美化了环境。

三是聘请了专门人员对河湾水域的漂浮物进行打捞。

四是在酉水河沿岸的50米以下地方栽竹,50米以上的地方栽景观树。

围绕提高农民收入,结合旅游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在该村酉水河沿岸两边山脊可视范围内,坚持“山尖生态保护、山腰果蔬体验、山脚美化绿化”原则,大力发展游客体验果蔬园林建设、打造8000亩生态旅游景观经济林,其中栽植桃、李子、梨树、枇杷、柑橘果蔬基地3800亩,栽植慈竹1200亩,栽植柳树1000亩,栽植葛根亩,并开展相关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目前已有农家乐14家,其中一星级农家乐6家,三星级农家乐1家。

可同时接待游客餐饮1300人次、住宿147人次。

三、结语。

总之,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工程。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要统一考虑,相互协调,避免“自然对立”和“除旧更新”。

要特别珍惜形态经典、文化独特的古村落,还要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人与环境和谐,民族文化多样的特点。

要根据每个村落的情况,从村落的文化、自然环境、民族风俗出发,对传统村落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多样性、合理性开发和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2]向云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七

家长和同学们: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老人,他(她)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尤其利于自己的子孙后代。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教给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技巧,却很少告诉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做人的标准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怎样衡定?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金钱的意义,不懂得该如何与人相处,社会公信力的丧失,善、恶、美、丑价值观的混乱乃至腐败猖獗,物欲横流。不可否认,我们已因一味追求享乐而异化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逐物而迷心,精神上的`压力与心灵的苦闷却与日俱增。然而,当今教育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意想中的快乐和满足,相反,问题少年、问题青年、校园暴力、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相信古代这种儒家文化,及至佛家,道家,只要被我们吸取一点点,都不会出现今天这么多道德沦丧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重点是孝行的教育。“百善孝为先”,一个“教”字就是“孝”文化,她涵浸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长辈,孝亲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孝是敬,孝是顺”,只有敬和顺方可和谐,这是我们每个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弘扬传统孝德,引导人们“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向“上海枫叶国际学校的全体家长和同学们”诚恳发出如下倡议:

传承优良传统,争扬孝德之风。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孝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甚至遗忘。“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对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对孝文化的断层危机,我们呼吁“上海枫叶国际学校的所有家长和同学们”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让我们传承孝德传统,争扬孝德之风,让孝行天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亲起于自身,敬亲见于小事,事亲行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棵大树,那父母就是树根,儿女就是树干,孙子(女)就是枝叶果实。孝亲就是用甘露之水浇灌树根,只有树根不缺水,根系发达,枝干果实才能旺盛。可是今天我们给自己的孩子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爱,却常常把生我养我的年迈父母置于脑后,这是本末倒置的把甘露水浇向枝叶而不浇树根,试问这样的培植大树的方法对吗?试问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人才吗?试问这样的家庭吉祥吗?“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子女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享受父母无私的爱,却常常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回报。有多少人在醒悟要对父母尽孝时,却只能空留永远的遗憾和愧疚。让我们怀一份感恩的心,孝敬父母,从根上做起,从自身做起,在生活细节中体现。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孝亲也不一定非要有伟大作为和豪情壮志,更需要的是长久坚持和无悔付出,让我们从给老人洗脚做起吧,从临睡晚安做起吧!孰不知,自己行孝,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关爱;自己行孝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教育。

行孝是最真实、最大的投资;行孝是最好的、最究竟、最真实的富有。

家校动员参与,夯实孝德之基。倡导孝道文化需要家长、老师、孩子的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孝道文化进家、住校;真正将孝道文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亲恩不可忘”,孝子、孙是中天皓月,是东方杲日,是中华民族的天心地胆。亲爱的上海枫叶国际学校的所有家长和同学们,我们作为“天心地胆”从今天开始每天诵读一遍《弟子规》和《朱子家训》,对照反省,真正做到:“德日进,过日少”。让我们一起携手,传承美德,弘扬孝道,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

保护传统文化倡议书范文2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丰厚文化遗产,它们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我们希望:

旅游管理部门能够:

(1)把关责任分工,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良好结合机制。依法、科学地保护文化遗产,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2)加强引导宣传,落实好文化遗产宣传政策,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鼓励市民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群策群力,使得文化遗产监督保护工作自下而上地完善落实到位。

文化遗产景区能够:

(1)强化区际合作,搭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间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2)加强工作人员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鉴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方面的培训,了解基础性科学和技术研究知识,整体上制订出能够解决景区内存在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隐患的实际方法。

社会公众能够:

(1)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参加各类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加强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了解。

(2)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发现破坏文化遗产行为时尽快举报,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推进。

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倡议使公众真正地参与进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通过提高社会参与度使得中国文化遗产活起来,真正做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在追求经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或者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或者破坏。

20xx年3月10日,哈尔滨出现沙尘天气,城市天空被黄色沙尘笼罩。当地气象台发布浮尘天气黄色警报。

20xx年4月5日凌晨4时,云南省消防。

森林大火现场。

我国在加强环境法实施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将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始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普及环境法的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强化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环境管理机构、提高环境管理机关的级别、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国家环境管理机关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在扩大,政府各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职责越来越明确、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能力在增强;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越来越明确,污染源单位的责任和违反环境法的责任越来越明确、具体,自觉遵守环境法的程度在提高;环境法中的确定性、强制性规范增加,禁止性、处罚性、奖励性措施增加;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度化加强,环境法律规定、措施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环境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程度增强,环境执法制度日益健全;环境法制建设(包括环境立法和执法)和环境管理的有效协调加强,对环境法的监督、检查加强;成立环境警察、环境法庭,切实保障公民和单位享有的提起环境诉讼的起诉资格,积极开展环境法诉讼(包括环境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加强对环境纠纷的处理,在处理环境民事损害赔偿纠纷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举证责任转移原则,并实行较长的诉讼时效;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扩大诉讼权;强化对环境的刑事法律保护,明确规定在环境方面的法人犯罪,严厉制裁危险犯,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罚程度增强,对环境违法者实行双罚、多罚制;等等。

小的方面有:第一,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第三,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三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轻酸雨污染和大气尘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治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六是在核电发展中,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第四,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维护国际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发达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资金援助,加强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与合作;降低直至取消因环境标准过高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共同发展;进一步开放市场,减轻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加快发展中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

在千年峰会5周年之际,170多个国家和政府首脑将两次聚会,千年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将是他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人类为实现共同承诺所做的努力将得到检验。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九

研究宇宙黑洞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警告全人类说:“动物灭绝后就轮到人了。”这是他在阅读了世界保护濒临灭绝生物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后深有感触而讲的一句话。

饮食是人类繁衍生息最基本的条件。远古时代某些人类群体为了生存,不得不狩猎捕杀动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人们远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进入了富裕文明的现代社会,然而,曾几何时,吃腻了家禽圈畜的人们把目光盯上了野生动物,于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只要是野生的动物,都成了美味佳肴。在非洲有一种度度鸟,因其肉肥味美,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被人类捕杀而绝种了。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捕杀、经营野生动物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区蔓延泛滥,情况十分严重。为此,该协会于元月20十日向全国人民发出“树立饮食新观念,提倡不食野生动物”倡仪书,呼吁全社会为保护人类与动物的共同家园,从我做起。

捕杀野生动物在全世界都是严重的问题,据西方报章报道:世界各地的蛇毒交易将导致毒蛇在地球上灭绝。巴西全国各地的人都涌到米纳斯州去捉蛇,也许不久的将来,蛇会成为只有在民间故事中才会提起的动物。由于鲸鱼被大量捕杀,其数量日益减少,在一九八一年有四十个成员国的国际捕鲸委员会作出决议,从一九八四年春季以后停止商业性捕鲸,但某些国家为了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反对这一决议,公然声明继续捕鲸。为此,很多人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这一对自然和人类的未来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过去生活在非洲的黑犀牛,到一九八七年,有百分之九十惨遭杀害,该种动物已濒临绝迹。****年七月十八日肯尼亚总统莫伊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烧毁了十二吨象牙,这些象牙是警察在五年内从偷猎者手中缴获的,莫伊总统此举表示肯尼亚保护野生动物的决心。

保护传统文化的论文如何写篇十

“民族服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往往说起民族服饰大家都会想起维吾尔族少女绮丽的衣裙,想起苗族华丽的银饰,想起藏族独特的藏袍……可是汉服呢?这个占民族百分之九十的民族服饰又有多少人知道并了解。

记得去年在钓鱼的岛事件闹得很热的时候,有这么一篇报道深深地刺痛了作为汉族子孙一员的我的心:一名少女穿着汉服出街,众人误认为是和服,当街遭扒并烧毁汉服。我不禁深深地问一句:“难道你们真的忘记汉服了吗?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旗袍和西装才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么?难道你们眼中的汉服就是日本的和服么?”这一刻,我忽然羡慕起日本了。

汉族是全世界被剥夺衣饰文明的民族。历经鸦、片战争到十年的__,消逝的文明不尽其数,失去民族服饰尚情有可原。如果把侵略者强加于我们身上耻辱的标志,刻意遗忘并坦然接受,实在可耻。中华民刻具有包容性,但并不代表能把祖先的智慧拱手相让,丧失自我风格。复兴中华,从汉服起,想起汉服那遥远的一声声呼唤!

记住吧!深深地记住吧!有一条河叫长江,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种服饰叫汉服,有一个民族叫华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