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57:41 页码:10
2023年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模板11篇)
2023-11-12 14:57:41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进行记录和总结的过程。避免模棱两可和泛泛而谈,在总结中应该具体而有深度。如果你感到写总结困难,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一

成本会计是一种对内报告会计,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现代成本会计通常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向的未来,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

二、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

3.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这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五、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二

林业公司企业要想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兴企”的方针和策略,不断的对林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建立和健全一支有实力的企业会计工作队伍。

林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林业企业资产管理上的重要作用,清楚地认识自己应该具有的责任。

会计工作时林业企业众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部分,林业企业会计工作制定的相关方案和做出的统计能够有效的帮助林业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不仅如此,林业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针对林业企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货币进行的,素以员工的培训工作要针对这方面进行重点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增强林业企业会计工作队伍的综合实力,同时要注重员工法律和法规意识的培训,定期开展相应的课程,不断地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

2.建立健全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企业资金的支出和收入上严格的按照《现金管理制度》进行,收入和支出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对于高于企业内部限定金额的情况下,会计部门要将超出的金额存放到银行中。

对于因为种种客观因素而不能及时的存入银行的资金,会计高层人员必须要进行签字处理,同时做好这部分资金的记录,对于金额的数量,没有及时存入银行的原因等信息做好记录,这样就会方便日后各种账单的核对。

为了保障现金的数量同账单相符,会计部门要不定期的对库存现金进行核查,并进行记录做好账单报告。

3.加强林业企业财务监督。

建立和健全林业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里的监督主要是针对林业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是为了很好地保证林业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和合法性。

通过加强林业企业的财务监督,能保障林业企业经济活动按照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同时,加强对林业企业财务的监督,能够保障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能够实现企业投资项目风险额降低,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

在林业企业中,财会部门的工作是以实现经济活动的价值进行的,再加上企业内部的所有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是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的,所以加强财务会计部门的监督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和健全财务会计部门的监督制度能够规避一些违法的收入和支出资金情况的发生。

对于违法的行为要通过法律的手段给予眼里的打击,并照出相关的负责人,保护好林业企业的财产安全。

最后有效的财会监督制度,能够帮助公司发现和减少公司内部的过度浪费现象,这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建立控制体系,健全会计监督体制。

要想实现林业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林业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定期的对账簿进行盘点,对预算进行规划,资金进行核查,所以这三方面的监督制度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同时要保障会计监督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准确性”“有效性”“统一性”和“科学性”,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要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监督制度,要采用轮班的制度,这样每一个员工之间能够相互的预防和监督。

为了落实监督管理制度,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明确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各个员工的自责,让他们互相分隔,这样能够实现对经济活动各个过程的监督。

二、结语。

林业企业在促进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创新林业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和方法,不断地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长久健康稳定发展,这对塞罕坝林业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三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由成本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原则等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成本;目标;原则。

本文对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进行初步探讨,工业革命导致成本会计的产生,其理论与方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需要有一个理论结构,借以建立统一的逻辑推理体系。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以成本会计假设为前提,围绕成本会计对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对象、原则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目的在于解释、评价、指导和完善成本会计实务。

1、基本目标。就是让一定的成本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成本费用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

2、具体目标。就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怎样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费用报告、统计数据及专题报告等形式,为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提供特定的和综合的成本会计信息,以便其进行成本规划与管理控制。

3、终极目标。就是进行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会计的最重要特征,是把注意力放在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

1、成本会计主体。按照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独立的经济主体是成本开支的真正主体,其成本是指为最终实现目标而耗费或放弃的各种物质资料、劳务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或者说是为争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2、持续经营。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各项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的耗费以实际成本计价,各项费用成本体现已耗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从而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成本计算分期。持续经营确定了目前及将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相一致,会计分期的运用,使得成本会计在成本费用的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了鲜明的特色,正确划分各个时期的成本费用界限。这样,才能有利于费用、收入、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免误导使用者。

4、多重计量。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中包括物质资料的耗费,人力资源体力和脑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费。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是难以做到的或其准确性不能保证。所以,成本会计的计量可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既采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又采用实物指标,甚至用文字来说明职工对所做出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5、公正分配。费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指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所分配费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公正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既是主观假设,也是成本会计陈报信息的一项基本前提。

成本会计是以费用为对象,对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分类、计量和分配,为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提供客观依据的一门分支会计。从本质上看,同一般会计对象一样,成本会计对象仍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所不同的只是限于资金耗费方面的资金运动,并且具有既侧重于单位整体的资金运动,更侧重于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就性质上来说,成本会计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提供决策制订和业绩评价所需信息。

成本会计原则是规范成本会计行为的指南,是成本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质量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在坚持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的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的内涵。

1、合法性原则。它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同时,也不能人为地混淆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期间成本等的划分界限,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2、受益性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应按成本驱动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则进行选择,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思想。在具体选择分配方法时,按照受益性原则的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对各分配对象所分配的费用成正比例关系,受益多的多负担,受益少的少负担,从而体现分配费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目标性原则。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期望发生的成本支出能够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即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及时地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决策需要。

4、可理解性原则。既然成本会计的现实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个质量特征。所谓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过分琐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领。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来说,应当在保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会计信息通俗易懂,便于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看得懂的信息资源。

成本会计目标属于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构成其理论基石;成本会计假设规定了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和制约条件;成本会计对象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体现了成本会计目标的具体要求;成本会计原则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实务处理的具体规范,是保证成本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手段。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四

据说,在1910年,某部队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

少校对值班军官: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上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上尉对中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少将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中尉对上士:明晚8点,少校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上士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以上故事是否真实我们无法考证,但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失真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从本质上讲,一个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管理决策职能,比如,企业的计划部门所制定的计划,其实就是决策;二是信息处理职能,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发布;三是事务处理职能,一个职能机构作为一个集体,要保证其正常运作,必然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收发文件、打印材料、工作考勤等。如果做进一步分析,第一类职能与第二类职能密切相关。因为,做出决策的依据是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决策后又要以信息的形式向外发布,因此可以说,企业工作的主要内容都与信息有关,特别是与信息传递有关。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能够进行正常的运作,重要的基础就在于信息处理得当并传递准确。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是无偿的,至少其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认识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需要支付成本,有时这种成本还是很大的。企业所有关于信息问题所花费的成本在经济学上称为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是企业的隐性成本之一。其中由于信息失真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成本又是企业信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比一般的信息成本的表现更隐蔽、更难于被认识。必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做分析。

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

在企业内部,信息失真成本又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一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失真。本文开头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这种现象在企业里可能经常遇到。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接收一则信息并把它转发出去,往往不是原样转发,而是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尤其当这个人接收到自己非常不熟悉的信息并转发出去时,错漏可能更大。另外,如果接收者与信息内容在利益上不一致或是有冲突,信息的接收者则有可能在允许和可能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利益取向修改或截取信息。如果这样的作法一级一级地传下去,信息失真会被逐级放大,即使最高层做出的决策完全正确,到下边就有可能面目全非了。在大企业里,最高层决策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自上而下地转发,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失真。因现实生活中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必然有许多情况文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些规定则可以做不同解释。俗话说,“上面的一本好经,给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种情况是信息自下向上传递。这时信息失真成本主要表现为影响力成本(参见《认识影响力成本》,《it经理世界》1999年第11期)。就是说,有时下级从本人或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在信息收集、信息传递等环节上,对真实信息进行取舍或加工,并以此来影响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这里还要指出,造成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失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信息自下而上传递过程中,信息是逐级浓缩、汇总的。一般来说,基层信息到达企业最高决策层时,原来大量的信息就变成了几张报表,有时甚至是几个数字。我们应当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有用信息被丢失,一些本来能够反映深层矛盾的信息被掩盖起来了。

第三种情况是企业里横向或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如果你到一个大企业的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那里的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都在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忙的主要工作内容都是在了解情况、沟通关系、协调工作。从本质上讲,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信息失真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有行政力量的制约,其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提供虚假信息甚至是信息封锁。

企业外部的信息传递。

关于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失真可能情况就更为复杂,这是因为企业外部时空之大几乎是无限的。企业在这样广阔的空间里搜寻有用的信息,其失真是难以避免的。从时间上来说,企业及其外部世界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企业的决策者可能经常发现,花费了很大的成本,辛辛苦苦刚刚搜集到的信息,却由于外部情况的变化而已经变得毫无价值。这就像我们看到5亿光年远处的一个新星爆发一样,其实那已是5亿年前的事情了。再者,由于市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企业经常在打信息战。因此,一个企业在市场中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存在很大的缺陷,要么信息不完全,要么信息中有错误。

这使我不禁想起一件真人实事。一位朋友是搞企业管理咨询的,有一次,一个企业请他去进行咨询诊断。原来,这个企业刚刚开始生产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很热销。因此,企业领导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请他去帮助策划。经过一番调查分析,我这个朋友不但没有帮助策划项目,而且还给企业领导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他向企业领导指出,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收缩生产规模,并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他的理由是,这种产品缺乏市场进入壁垒,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严重的恶性竞争。应该多派出一些营销人员,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观察竞争对手的动向,随时准备快速反应。但是,这个企业的领导听不进我朋友的意见,仍然坚持扩大生产规模。结果半年以后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新的生产线还没建成就刹车下马,企业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

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失真成本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成本有时是何等巨大,甚至会大到使企业走上末路。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降低或避免信息失真成本的重要性。

首先,在企业内部要理顺信息传递机制和渠道。这里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则,即任务与利益相分离的原则。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里,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发布与利用这些信息来做管理和决策的工作都集中在同一个部门,这样的作法无疑会加大信息失真成本。我们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大型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机制,应当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原则,把信息处理与管理决策分离开来,信息处理由专职机构完成。这样,信息机构与职能部门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相当于信息机构的客户。另外,借用外脑,通过专门的信息服务或咨询机构来了解竞争对于信息或整个行业、市场发展状况,理应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这样做,就可以减少由于利益相关而造成的信息失真成本。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我们还是回到本文开头的例子。试想,那件事如果发生在今天,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错误。如果值班军官把少校的命令录下音来,然后再播放给下级,这样,就不会发生那样严重的信息失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化,企业将向扁平化方向发展。这种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将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再者,要建立一整套避免信息失真的保障制度和办法。比如,在企业里对那些虚假信息的提供者要给以相应的处罚,要改变那种“吹牛不上税”的传统观念,给“吹牛”行为课以重“税”,施以重罚。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五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需求,相应学术理论的推动,也由于传统财务会计的局限性,人力资源会计应运而生。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种重要核算模式。弗兰霍尔茨从企业对人力资源投入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后的研究者在弗兰霍尔茨的理论基础上,将人力资源的工资部分也纳入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范围。其中,若杉明提出将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资本化,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发展。纽约大学的一所研究机构对标准普尔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在衡量企业价值的因素中,有形资产已经从70%降到了15%,取而代之的是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是以人力资源,即企业员工为核心的。人力资产与传统资产的贡献程度发生了转变,那么,当前的企业会计系统只侧重于对传统资本的核算显然是不合理的。自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诸多企业面临大规模裁员的威胁。是否采取裁员政策,应该减裁何类员工,只有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准确及时的核算和报告,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一)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是指企业在获取合适的人力资源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包括招募成本、选择成本、录用安置成本和调换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在获取人力资源之后为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岗前指导成本、在职培训成本、正规或脱产培训成本和组织开发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即传统财务会计中的人工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指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而承担的保障员工基本正常生产生活的成本,包括劳动事故成本、退休养老成本、健康成本和失业成本;人力资源遣散成本,指的是员工因各种原因离职而发生的成本,主要有遣散补偿成本、遣散业绩差别成本、遣散空职成本等。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

1.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以各项人力资源成本实际发生时的支出为依据的计量方法。它与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相一致,能够反映人力资源的原始投资,具有客观、可验证、易于理解的优点。但是,这会造成实际经济价值与历史成本的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人力资源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造成报表上人力资源数据的偏差,违背我们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初衷。2.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下,重新获得达到现有水平的人力资源而发生的支出并将其资本化的计量方法。它尊重市场与个人因时间延续所发生的变化,但是主观性强、脱离实际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可信度不高。3.机会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是以员工因故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依据的计量方法。它能够较为正确地计量人力资源成本,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但是,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会造成成本信息失真。以上三种计量方法各有优劣,鉴于当前的会计环境,历史成本法被作为最合适的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方法。若无法获得历史数据,可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评估。而对于机会成本法,往往只用于参考等辅助计量。

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基础尚未成熟,存在较多漏洞,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相应地,在此方面亦缺乏统一的标准制度和有力的立法保障。这使得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探索过程中,多处于不敢尝试或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与此同时,受到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企业更重视财务资本,缺乏人力资本的意识,不愿将人视为一种“资产”,这从“人事部”而非“人力资源部门”的称谓就可以看出。为此,应借助国外先进的理论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为实践探索指明方向;加强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重视,转变其对人力资源的传统观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统一的标准,从法律的层面上规范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

(一)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有效使用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积极性

通过对各部门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得出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比等具体数据,使员工清楚地了解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激发其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正确地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避免了人力资源成本的费用化,将其作为资本性支出,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弥补了传统会计的不足。

(三)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人力资源决策所需的信息,有利于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四)有利于减轻代理成本产生的不利影响

将人力资源状况列示在企业报表中,使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清楚地了解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是怎样为其创造价值的,减轻了代理成本产生的不利影响。

(五)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才是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由粗放型经济向节约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六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就会计专业而言,要求通过高职培养教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业务能力,有较高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软件应用技能,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无论是学生素质,还是师资力量,以及教材与教法等方面,都与培养现代高职应用性人才有一定差距,务求通过改革,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优秀毕业生的目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同样如此。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一)专业性强,但需要若干课程知识作为坚实基础。

成本会计教学应该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已学完的基础上进行,以这些课程的知识为基础。成本核算有一定的程序性,会计核算程序在基础会计学习后就应有足够的认识,如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成本核算的关键,如果进入成本会计学习前已掌握了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概念,学起来就会思路清晰,易于掌握。

(二)计算方法多,但有着严密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成本会计中涉及许多计算或分配方法,如生产费用在当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配方法有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和按定额成本法等七种,多数方法都有一系列较复杂的计算公式;再如辅助费用的分配,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以及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各种分配方法也涉及到很多计算分配公式;产品成本计算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还有分类法与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各种基本方法又自成体系,并涉及大量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等会计资料,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不过,成本核算的系统性很强。如产品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等。

(三)涉及图表多,但各类图表的共性广泛。

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中,都要编制较为复杂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但这些分配表的共同点都是将当期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各个受益对象,目的是一致的;再如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中,要根据成本计算对象编制产品成本明细账,但这些明细账的共性是都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分别每个成本项目来反映。

(四)理论性强,但与会计实务的联系尤其密切。

成本核算从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薪酬的归集分配到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再到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处理,直至选用恰当的方法来计算分配完工产成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上述过程理论体系强,但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和会计账簿的登记,工作非常细致,且与实务联系紧密。对此,学生学好、用好成本会计,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畏惧意识较强。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图表多、计算方法多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少高职学生往往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不扎实,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中的要素消耗项目,缺乏“系统”的观念,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中遇到相关的会计计算与处理就不知从何下手。如对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区分不清,对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和结转似懂非懂,对平行结转与逐步结转理解不透,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模棱两可等,因而十分害怕学习成本会计,畏惧意识较强。

(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能力欠缺。

从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讲授,轻动手实践。与财务会计相比,教师对成本会计往往重视不够,不能充分认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此外,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如三种基本方法的讲解,忽视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相互结合,忽视了应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管理需要。不少教师实践锻炼少,缺乏实际经验,对实践教学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充实与提高。

(三)教材注重理论讲解,缺乏实训案例。

成本会计属于应用性课程,是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但从目前的教材情况来看,一方面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基本上都是按成本核算程序分章来组编,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以及各种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授课前任课教师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备课、认真组织课堂内容,理论讲解较为详实、具体,虽讲得有条有理,但学生仍然感到似懂非懂;具体操作、技能训练接触较少,成本会计实训类教材不多,即便有少数实训教材,教师教学中也不太注重使用。另一方面教材中讲述的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传统成熟的方法,这些方法来源于成本核算实际工作的总结,但这些方法只能以一些典型的企业(或生产车间)为案例,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企业单位,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实习中觉得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别说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教法过于陈旧老套,创新意识不强。

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不论是板书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一般都只是就书本知识进行讲解,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主观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部分。有的授课老师透过语言或文学创设问题情境,并穿插不少例题,但学生仍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理论学习中学生往往感觉成本会计理论很抽象,且内容前后综合运用难度较大,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在学期末进行模拟实训以及就业实习时,感觉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另外,不同行业、不同类企业的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也不相同,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要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不同的成本项目,按生产工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这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甚至不了解工业企业生产流程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知识背诵,不能深入理解,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三、加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高职应用性人才目标。

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求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人才。

(一)消除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畏惧意识。

学生往往以学习财务会计的思维习惯来学习成本会计,弄不清成本会计课程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缺乏对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把握,因而感觉学习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成本会计教学的关键。对此,我对成本会计教学的第一次课认真进行设计,以使得学生既觉得成本会计课程不难学,又能增添学习兴趣,从而消除对成本会计课程学习的畏惧感。在第一次课上,我并不讲解成本会计的具体概念与内容,而是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成本的感性认知。比如同学们穿的衣服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生产出衣服要发生哪些消耗?多数同学能大体说出衣服的生产过程,对其生产发生的消耗也能说出几分。对此,我在同学们认知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归纳与总结,特别是对生产衣服要发生的耗费进行说明与分析,并进一步联系到成本会计关于成本计算的内容与方法上。在同学们对上述问题有一定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企业成本计算的必要性,并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分析说明,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教授成本会计的能力素质。

要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既有丰富教学阅历,又有较高实务能力的教师队伍。成本会计教学,要求教师对该课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对成本核算体系、核算程序及各个模块成本的核算(归集与分配),既提得起(上升到理论高度),又放得下(与成本核算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形成过硬的能力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问题的实质,不能流于表面,否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如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对在产品完工率的理解,比如在产品的完工率为60%,很多教师教学中往往就数字论数字,而作“100件在产品相当于60件产成品”的解释,而往往忽视对在产品完工率本质的解释,从本质上讲,在产品完工率为60%,是指100件在产品的成本耗费相当于60件产成品的成本耗费,由此进行分配,学生自然易于理解。此外,教师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设计几个为什么,围绕一个知识点解答了多个为什么,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比如,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中的成本还原是既重要又不太好掌握的一个知识点,讲解这一内容时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成本还原为什么要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成本还原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按照上一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构成进行还原,成本构成是什么,如何把还原后产成品的各个成本项目进行汇总计算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如果把这些内容都讲解清楚透彻,学生就不会觉着成本还原不好学了。当然影响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原因有许多,但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担任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更胜任成本会计教学工作。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要与高职教材改革同步进行。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的体例、结构、内容等基本相似,理论体系虽强,但内容不新颖,缺乏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体现,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背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如从对巢湖职院经贸系08级、09级会计专业近600名学生成本会计学习情况的调查来看,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不能很好地将有关分配结果与记账凭证相联系,也不能很好地将有关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结果与会计账簿相联系。因此,研究并改革成本会计教材的编写体例与内容刻不容缓。鉴于此,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认真筹划成本会计教材体系、内容与要求,如将全书的内容分解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综合应用等若干个项目或模块,且每一个项目或模块要有相对独立的实训案例,让学生通过课后实际训练,具备成本会计各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项目或模块的设计上,一定要将每个项目或模块涉及的会计凭证、账页完整地列出,以避免学生误认为成本会计只是单纯的计算,而与会计实务脱节。

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打造合格毕业生的法宝。专业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提炼出更好的适用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逐步推广。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下列方法尤其重要。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实地观摩。

实地观摩不仅仅是观摩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还要观摩企业的生产情况。让学生亲自到工厂看一看,到车间走一走,使他们能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成本费用是从哪些环节发生的,并充分理解针对不同的生产特点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必要性,真正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2、认真揣摩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围绕职业工作内容选择教学项目,通过项目组织并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其核心在于: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选取合适的项目,明确具体任务,确定能力目标;二是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如团队合作还是个人独立完成;三是考核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构筑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扮演的是导航员和协调员的角色。如何确定成本会计教学项目与每个项目的教学单元,不再赘述。

3、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某会计处理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案例选取应具有典型性,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教师积极引导,多鼓励,力争形成热烈探讨案例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所学得到升华。

4、充分发挥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的作用。

由于会计校外岗位实习的诸多不便性,学校应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模拟实践操作场所,可建立成本会计手工实训室和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成本会计手工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岗位的要求进行配置和运作,主要用于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等岗位技能实训;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用于成本会计电算化岗位技能的实训,通过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应用。通过校内实训,学生对成本会计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有了进一步综合认识,毕业后就能很快胜任成本会计工作。

当然,提高高职学生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以教师为主体的各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期求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风长.成本会计[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08).

[2]郭秀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01).

[3]张春莲.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09(07).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七

随着“在线教育”这一新兴领域的兴起,网络时代的教育,会对我们现行的教育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师生的关系,凸显了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就是课程信息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考试标准化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它的建立和应用,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减轻教师的负担起着积极作用,是实现教考分离、在线考试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试题库一般都是封闭的,考试时从试题库中随机或有选择性的抽取,考试内容是以教师为主,考什么、何时考、怎样评分全由教师决定,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于是,有的学生为了考试过关就临阵磨枪、被动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发明了一大批作弊手段让监考教师防不胜防,考场成了作弊的试验场。

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就是要将试题库由封闭的状态改变为开放的状态,让学生可以通过做试题库中的题目来加快自己学习的进程。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成后,可以实施网络化练习及考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和考试兴趣的目的,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更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目前,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就是网络化考试,由计算机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库中抽取相应题目进行考试,不怕学生知道题库中的题进行练习,因为题库试题数量大、知识全,只要都掌握了,考试就能过关,也就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高质量的试题库建设是推进教考分离、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确定题库知识及能力范围。

以成本会计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设为例,确定题库范围是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成本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为基础,以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考试要求作为命题的依据,认真分析课程应考核的重点、难点及新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科前沿理论,财会技能大赛竞赛内容,制订含有理论内容、实务内容、岗位内容、职业道德素质内容的题库范畴,在层次涵盖上包括基本能力要求、中级能力要求、高级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三个能力层次。考试时,原则上根据标准由计算机随机自动组题。

(二)选定题库试题题型。

以成本会计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设为例,题型以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类型为基本依据,结合专业素质培养,选定试题库题型。具体为:理论题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实务题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题多项选择;实训题多项选择;案例分析题;案例综合应用题;实训综合应用题;课业范例等。各种基本题型的功能是:“理论题”的功能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是什么”的概念或观念的记忆,这种记忆和强化是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条件;“实务题”的功能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操作规则的记忆,记住并强化这些规则建构,旨在克服学生实训操练时对专业规范的盲目性;“案例题”的功能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主要观念”的记忆,记住并强化这些主观念建构,是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主要观念”的基础;“实训题”的功能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职业核心知识”、“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记忆,记住并强化这些知识、标准与规范,旨在克服学生实训操练时对“职业核心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盲目性;课业范例展示了具体的示范参照,有助于化解学生完成相关课业的难点,为学生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或疑惑时提供帮手。

(三)明确试题库试题难度。

试题库建设要保证试题数量足够大和试题难度分类,可以将试题按知识难易程度分四个模块:基本能力要求模块、中级能力要求模块、高级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和总体综合模块,以满足不同层次考核的需要。试题库中的试题由试题库建设项目负责人组织命题人员集体讨论后编制。除难度和题量适中外,还应体现知识与能力的测试,使知识命题少而精,扩大能力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严格审核试题质量。

项目负责人严格把好试题质量关,试题编制完成后,对所有试题要逐题审查,并组织命题教师对试题进行筛选、修改和补充,以保证试题描述准确、层次分明。

(五)试题库管理和完善。

真正开放式的信息化资源试题库系统必须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化的试题库系统,其通用性在于试题库能适应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录入新题目,删除旧题目等不断完善试题库系统。同时,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设要配置相应的教师作为各学科试题库的管理人,对新增试题与删减试题在系统中进行批准或否决,保证试题库建设质量和不断完善。

试题库应用质量可以通过点击率以及网络评价打分来综合评判。

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较好地实现教考分离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在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由题库抽取试题进行考试,能有效避免出题和评分的主观随意性,是教和学真实效果的体现。这种由题库完成的考试命题,对检验授课教师的教学完成情况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有助于规范考试纪律。

严肃考试纪律是所有考试的先行条件,从题库里由计算机抽取试题具有随机性,而且试题内容并不一味只迎合某位授课教师的授课重点,让考生在考前无法押题、猜题,无从作弊、抄袭,考生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没有任何“捷径”可寻,这样能有效避免作弊、抄袭现象的发生,保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开展考试,真实有效地体现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情况。

(三)有助于严格试卷保密。

传统的命题工作多集中在考前几天集中开展,有的授课教师甚至在家独自完成命题工作,授课教师将试题交由学院教学秘书或教学管理部门保管,待开考前再统一打印。这种命题方式在时间上具有随意性、在教学态度上也有失严谨,难以保证试题的安全性,容易导致试题外泄。信息化资源试题库规避了上述问题,使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四)有助于考试成绩评定科学化。

在传统考试中,试题答案可能因授课教师对试题的认知度不同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评分过程不尽客观。由题库提供的标准化考试,其试题都配有标准答案,在阅卷时可避免给人情分、感情分;客观题可以全部用计算机辅助阅卷,提高阅卷速度。

总之,实行网络化考试是大势所趋,优质的信息化资源库组卷与传统的考试方式相比,保证了考试的客观性,阅卷标准的一致性,系统判分科学、准确,同时实现考务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考试组织效率。

[1]李永华。网络化考试的题库建设及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13(10)。

[2]曹广军,赵伟,王琳。完善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八

摘要:在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经营管理环节。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要根据国家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成本核算的政策,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并通过实践不断更新成本核算知识结构,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指对全部生产费用进行核算,从而获得产品总成本和企业成本的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决定产品的性价,降低产品的成本,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水平,促进企业低碳环保型生产模式,节约社会经济资源,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走向的关键环节,能够确保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确保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合理分配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的进行企业的利润核算,保证国家的税收利益和股东利益,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有效的成本核算,推动着企业计划成本的落实,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成本核算过程渗透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环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也就是产品生产前,要进行市场调查,通过多方面的资源来提高产品的形象,产品成本核算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在相同的价格下,产品的成本与产品的利益直接相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效的成本核算,能够对产品的成本和企业的业务进行全程有效的控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减低企业的成本,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在企业的后期工作中,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要进行合理的经营成果分配,才能够使企业长期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根据新的生产环境,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的成本核算改革,造成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这些都直接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不科学。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的生产成本费用比例发生了变化,旧的分配方法会导致成本资料的失真现象,旧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参与会计成本核算员工比较多额单一,并且他们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专业技能不足,缺乏会计成本核算意识,造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全面。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仅仅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产品制造费用比较重视,对知识资源、环境资源这种无形资产的重视还远远不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源已经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成本核算中必须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否则会导致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不全面,进而影响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很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以产品生产的制造过程为核心,而忽略了对生产前及生产后的产品成本核算部分,也会造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的片面、不完整,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审核和控制不严格。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包括生产前的费用计划分配、生产过程中的审核和控制以及资金流动后的整理核算,整个过程中,要严格参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但是有些企业缺乏对相关制度的重视,无法进行成本核算的有效执行,造成了实际生产费用与成本核算的差异,很多费用都超过了预算的费用,不能够严格执行核算给出的标准用度,存在着支出超额的情况,发生了不应该的浪费现象,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作为主体人员,决定了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而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而造成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现象。新的会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完整的成本核算知识结构,造成成本核算的不科学和不严谨,降低了成本核算的效果。同时,有经验的会计人员虽然掌握熟练的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往往却没有执行并落实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知识体系不及时更新,导致核算数据失真,势必会使企业成本核算出现问题。

三、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水平采取的有效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会计人员是成本核算的主体,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意识,才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核算结果的有效性。因此,企业要从内部入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基本的道德素质与修养,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成本核算意识,认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够全面的进行企业的成本核算。

2、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内容的全面性。企业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是影响核算结果的重要因素,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利润。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深对现代成本核算的理解,保证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将企业发展中的知识资源、环境成本等无形资本都算到核算范畴,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加完整,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

3、采取先进科学的核算方法。针对企业会计成本方法落后的问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先进科学的核算方法。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众多,并且每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适用范围不尽相同。企业要自身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发展需要,选择最恰当的核算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的现代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普遍存在核算方法落后、核算内容不全面、成本核算的审核和控制不严格、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内容的全面性、采取先进科学的核算方法,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九

人力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需要提供一些人力资源所发生变化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来应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变化要求。这样才能够为国企资源的管 理服务提供一定的基础。其中主要的目的就是需要通过社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为企业做出一些比较正确的选择,并且为实现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系统提供 一系列的保障。

人力资源的成本会计就是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来进行的核算过程,它主要就是根据历史的一些成本来进行核算。并且根据本质上来讲,人力 资源的成本会计主要的财务会计设计方法就是使其人力资源能够很好的取得开发、使用并且需要不断的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它主要就是要将人力资源成本中属 于资本性支出的一部分进行全面的处理,并且这项操作对于企业是比较重要的。

在人力资源会计成本的实施过程中,若是对人们赋予一定的任务,在所涉及到的过程中的一些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使用和保障等等情况来进行全面 的反映。人力资源的投资就是作为能够有效的反映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人力资源所取得的成本主要就是指需要取得一名比较新的员工的人力资源所需要 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也是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聘用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他主要就能够分为四个项目,通过这四个项目来对其成本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主要就是指企业为了能够提供企业职工的生产技术的相应能力,为了能够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所使用的费用。在本质上看,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就是指企业对人 力资源的全面投资,主要就是包括有三项:其中一个是岗前的培训、对岗位的培训、还有就是需要进行脱产的培训。人力资源所使用的成本就是需要从企业运行的过 程中获得一些补偿,这就是人力资源交换价值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人力资源的全面保障的成本主要就是指保障人力的资源在短时期中或是在长期失去价值的存在的权利,这些都是所必须要支付的费用。其中包括的四项 就是:健康的保障成本、事故的保障成本、退休养老金的保障成本等等相关的内容。对于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主要就是员工在离开企业的时候的生产成本。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产生,在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在合约的企业中的一些人力资源的'价值利用率也是很重要的。使得人力资源的价值问题再次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1.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在实行的过程中的障碍

对于一些实际的障碍问题,主要就是人的观念,对于一些非人力的资源计量,人们主要就是会认为是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 如果把人力资源作为是一种资产的投资,并且对其嫁衣计量,这样并不是一种最好的效果。社会在不断的发生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进步,并且认为人力 资源是一种资产,但并不能够作为一种论价,企业对人力资源来获取一些资源进行反映。

2.在对人力资源计量的过程存在片面性

在最近一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源的会计的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且其中的结果并不能够涵盖其中人力资源的价值的全部内容。由于企业在正常的利润与企业的超额的利润一样,都是有一定的能够被忽视的方面。

3.人力资源的载体是不确定

人力资源的载体是劳动者,这样就会使其生产的要素是劳动者,使其生产的能力的变化和无形资产的一种影响,人力资源的一种价值的体现就会随着管 理水平的不同和个人努力的不同,科技进步等等方面进行变动。人力资源就是能够作为一种比较有价值的资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流入,但是人力资源对于一些企 业中所提供的利益也并不是能够确定的。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日益遭到破坏,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悄然兴起。

本文从绿色会计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我国的现实提出实施绿色会计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绿色会计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浪潮下,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了使人类经济能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使经济达到稳定增长,又不使社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人类同自然资源统一协调、保持良好关系和最佳状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仅着眼于自然资源和谐利用的问题,更加强调在自然资源使用上的公平问题,这样就必须把会计主体视野扩大到主体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社会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来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

这样“绿色会计”就应运而生了。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一、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

我国的科技发展和人口增加,社会需求的增加,造成了自然资源被过度的开采,环境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而且从企业长远利益来看,也只有加大环保的投入,开始重视绿色会计,才有可能保持有利的竞争优势。

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环境问题及社会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量的外资投入到中国的市场,这要求我们要尽快建立有关于绿色会计方面的有关准则和规章制度。

在当前国际中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把污染严重的项目放在了发展中国家。

他们的这种做法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了破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其自身的经济。

这种现状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但我们必须知道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对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而我们又要采取什么样的环保措施等,而这就必须依靠绿色会计。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我国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会计环境。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这一基本国策给绿色会计构成了政策基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宪法中也出现了有关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条款,之后迅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还制订了许多行动计划和战略方案,在环境保护实践中形成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环境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在政策法规中已予反映。

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包括相关法律、条例、环境标准等在内的环境法律体系。

绿色会计对象的价值能够被准确计量是绿色会计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条件,而环境标准则是绿色会计计量的起点。

三、绿色会计的实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

首先,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

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绿色会计,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两者。

在保持企业取得经济上的效益时,也要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不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在为我国的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依据,它的提出为绿色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

现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

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9月12日发布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这将极大地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在企业自身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及企业长远利益并且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在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中,总投资29.97亿元。

其中环保投入就达1.58亿元,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保护环境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的共识。

再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深有感触地说:“从华泰集团近30年的企业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重视社会责任”。

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就要求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资源环境负责。

企业家都追求企业更高的利润,追求企业向更高的档次和更大的规模发展。

但这一切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使命是追求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社会。

华泰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纸业,走出一条根治污染和技、浆、纸一体化生产的道路,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环境的联系会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必然会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绿色会计已被专家预测为21世纪最具有光明前途的会计。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其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我国政府部门目前执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套预算会计制度对于反映每期财务收支活动、加强我国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套会计制度不同于政府会计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政府会计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建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及民主化进程的明显加快,1998年颁布实施的预算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政府公共财务管理和外部有关各方的信息需求,存在许多缺陷:

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由于政府的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会计活动在会计主体、对象、内容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政府部门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必然存在很多与现行政府活动不相适应之处,政府部门很多活动没有进行会计核算、成本计量。

2、财政负债核算范围过窄,不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管理,无法很好的防范政府负债风险。现行预算会计只核算当期实际收到现金的直接显性负债,未核算当期已经发生而尚未用现金偿付的直接隐性负债,以及可能引起财政支出增加的或有负债。大量的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仍游离于预算会计的核算之外。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预算会计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规模,可以预计到的财政负债风险也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风险,政府偿付债务能力和承担负债风险的压力均被低估。

由于存在上述缺陷,并且基于建立廉价政府、更好的履行受托责任以及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体系。从西方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一般都有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管理法规等相配套,我国也不应例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新兴经济国家正在改革它们的公共支出管理体系,但“这些国家已经面临着一个持续的压力,即需要更加完整的会计信息,这需要改革其会计体系”。虽然目前我国学术界还存在究竟是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良,还是在厘清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既立足于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会计体系进行争论,但大致的趋向认为建立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成为加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多的国家开始对成本会计产生兴趣。但在我国,由于政府会计体系尚未建立,对成本会计在政府部门的应用更是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构分步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法、责任成本核算和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等。现代成本会计发展出了很多新的核算方法,这些新的核算方法对于政府部门导入成本会计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如:限制理论、适时制、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质量成本会计、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

企业成本会计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为企业质量的提高、效益的增加、成本的下降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是,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运用成本会计的计量方法还存在不少的困难。

1、政府会计制度还没有建立。政府会计这一概念目前只是学术界的一种提法,现行制度中官方的称谓是预算会计。

2、成本会计环境不理想。一是成本计量缺乏依据。由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还在探讨之中,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还没有起步,这对于在政府部门引入成本会计方法带来了成本计量依据缺乏的难题。没有这一依据,成本会计的对象和内容就不能明确,导致成本核算混乱,重复核算、漏算、避重就轻等现象的发生。二是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属于纵向财政会计体系,它是按组织结构类型构造的。与我国的政府行政结构相适应,预算会计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五级。这使得成本的核算也必然分为五级,这种分级计量的方法不仅使成本核算不能体现其对政府活动成本的控制,还容易导致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需要派生出成本计量和核算口径不同,使成本会计不能真实的反映政府活动的信息,从而流于形式。三是我国政府目前还是实行的现金收付制的会计体系,以现金的流动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这与政府部门的责任性、服务性不相符合,使得成本即使核算出来也无法对政府活动做出准确评估。

3、绩效难以测量。要使成本会计信息更好地为以绩效为主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服务,需要将成本与绩效直接配比。然而相对于成本计量来说,绩效测量要难得多,对于规模庞大的政府尤其如此。政府行为的可观测性不高,政府目标又具有多元性,政府活动更强调责任和社会性,因此,对其活动成本的测量难以确定使得成本控制大多存在于计划之中而无法真正实施。

4、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的缺失。政府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会计主体,其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企业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其成本核算是围绕利润最大化来进行的,追求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产出。政府是一个经济主体,但他更是一个政治主体,政府的运作目标是在其可获取的资源限制下,尽可能地实现其在纠正市场失灵,收入再分配,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职能,服务于社会及社会成员,增加社会福利,并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其成本核算不同于企业,尤其是其社会效益的不可衡量性给成本控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政府成本会计的内容和目标的不同使得成本核算的方法与企业不同。但是在目前,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的缺失还没有引起学者和政府会计实践者的足够重视,对政府成本的核算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姿态。

5、资产难以计量,成本会计的对象不容易确定。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如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消耗的资源或承担的债务的货币价值。但是并非所有被消耗的资源都能被准确计量和确认,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自然资源的资产化问题。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无形资产是否应该进入产品成本以及如何分配进入成本是一个成本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由于政府活动政治性较强,非经济因素对政府的影响有时更大。政府有义务向公众提供他们所需的公共产品。在决定是否提供某项公共产品时,政府有时更多的是从政治需要出发,成本因素不占主要地位。如国防,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项目的投入,都是以保证人民和生存权和发展权,而不能以经济上是否合算作为前提。当政府在做出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时,政治考虑优于经济考虑。成本界定的困难和资产计量的困难为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会计设置了一道技术上的障碍。

三、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政府的财务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着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顾风险的现象,不但公共资源的浪费严重,也加大了财政风险。导致政府部门效率低,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目标多元化和管理程序较为模糊,任务、权力和职责之间并非都是完美匹配,这导致政府的低效。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将“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将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公共资源浪费现状,而且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尽快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准则》尽快出台。应该充分认识到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不同,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应该包括预算会计、成本会计、收入会计、管理会计。把现行的预算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一个方面,与成本会计、收入会计、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政府会计体系。与此相适应,《政府会计准则》则应该由权威性机构制定并由立法部门通过后颁布执行,使政府会计正式成为会计学的一个规范的分支,进入到政府领域和研究领域,以准则规范代替制度规范,形成政府会计行业准则,为成本核算和计量提供依据和保障。

2、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强调绩效导向和企业化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特别是政府预算从传统的投入预算转向产出预算的改革,突出了对更完整、更可靠的成本与绩效信息的需求。新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履行好受托责任,这就要求政府财政支出不仅应对现金支出负责,更应对与其所产生的产出相关联的全部成本负责,只有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权责发生制会计将所消耗的资源的全部成本与所取得的绩效密切联系起来,对提供的产品、服务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使政府的业绩透明化,有利于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公众评价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会计实务中,不论是企业会计还是政府会计,都没有绝对意义上采用一种核算或基础。例如,企业会计中早已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基础,但是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有一张很重要的“现金流量表”,提供各种现金流入、流出的会计信息。已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西方国家也没有一个完全抛弃收付实现制的有关信息,均有一张很重要的“现金流量表”。实际上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经济决策,而收付实现制则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以便帮助政府做出合理的财政收入政策以及确定债务规模,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反映全貌。

3、向基金会计转变。基金是指按照特定的法规、限制条件或期限,为从事某种活动或完成某种目的而设置的一组财务资源,它具有目的性、限制性和受托责任广泛性三个特征。政府各基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任何一个基金都是一个与其他基金分开并相互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它们各自都有相应的资产、负责、收入、支出或费用以及基金余额或其他权益,并通过一套自求平衡的账户与报告体系记录和报告政府特定活动及其财务资源来源、运用情况和结果。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预算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专用基金等就是实行基金管理的一些范例。在政府部门实行基金会计制度有利于分项目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其反映的信息较为完整可靠,而且由于每个基金都具有独立性,进行成本会计比较单一,不易受外界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运行成本,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适当借鉴企业成本会计的方法,建立政府成本会计方法。从把政府和企业都作为一个经济主体来看,政府会计体系可以适当借鉴企业会计的方法,对政府活动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方法,特别是质量成本会计、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以及限制理论、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适时制等理论对政府建立成本会计方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它们与公共管理改革所提倡的运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相呼应。

5、推进政府预算改革。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预算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这三项预算制度改革对成本会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相辅相成的。这三项制度使得预算资金的流转、运动及资产存量透明,对预算的执行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对财政资金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部门预算的实行,使得成本的核算可以直接针对政府部门和项目,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采购制度使得对政府成本的计量和核算统一了口径。但是目前我国的预算改革还只在试行之中,在制度上还有待于完善,比如部门预算还不是真正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预算资金还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年,但是所涉及的面还不广,国库单一账户目前大多还存在于发放工资领域,还没有起到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和拨付。

6、建立政府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政府成本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1)综合成本计算,寻找成本驱动因素按驱动率分配管理费用,并归集到相应职能、规划、项目和任务中,以便在资源成本和资源用途之间、以及成本和业绩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明确各自责任。

(2)活动分析和成本趋势分析,主要是运用价值工程对政府项目和流程进行分析,寻找较低成本的项目和能减少执行特定任务的成本途径。

(3)建立目标成本,即恰当的制定和公正地实施支出上限。

(4)将成本同绩效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实施绩效预算和业绩计量。

(5)政府应对各项业务活动都进行适当计划并准确预算,对经适当授权的交易情况进行记录、核算、和报告,并对政府债务、政府风险和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估。

7、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在实施成本会计时,应该与财务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应计制)过程相匹配,循序渐进,逐步实施。目前可对具体政府项目实施成本会计过程,利用记录的支出信息及资产损耗的估计信息进行成本研究,以满足当前急需的成本信息需求,等条件成熟后再建立成本系统,慢慢将系统进行扩展,并运行独立的成本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