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5:35:44 页码:9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大全13篇)
2023-11-18 15:35:44    小编:ZTFB

天文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和物理学、数学、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写总结时,要注重突出重点和亮点,对于次要内容可以简洁处理。下面是一些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一

文学常识是中学语文常考的考点,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1.三原色:红绿蓝

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释道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二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关于议论文,初中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要找到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内容。论点在全文中来看实验,是一定能统领全文、明确中心思想。而把握了全文的论点,再把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找出来,对分析论点有很好的帮助,而学生做题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三

识读字音无误差,人人都说普通话。

阅读若遇陌生字,时时动手把音查。

声旁误导须谨防,细微差别仔细辨。

音随义转看语境,方言误读多纠查。

题目要求审清楚,筛选排除综合法。

考点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

汉字书写规范化,笔画结构要到家。

词中字音要读准,形旁作用不一般。

短语结构语法清,据意定字莫迟疑。

平时考练多细心,减少书写之误差。

巧于分类勤积累,厚积薄发任我行。

考点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书面语言表达清,标点功劳真不小。

句号用在一句末,逗号用在句子中。

并列分句分号表,高中语文,并列词语顿号明。

冒号提示与总结,提示范围到句末。

疑问语气仔细辨,选择倒装句尾问。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未完。

破折号,一条线,表示注解与突变。

文中插入注释话,句内句外要分明。

引人话语引号标,末尾点号位置找。

文化书籍书名号,特点作用要记牢。

(附几种重点标点用法记忆口诀)。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冒号。

提示下文要用冒,总结上文要带冒,

一句不能用两冒,冒号要与句号照。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进去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顿。

4、逗号。

并列词语不用逗,多重复句多用逗。

内容层次要分明,切忌一逗用到底。

总结语前不用逗,独立引文前要用逗。

5、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考点四正确使用词语(实、虚词)。

词语运用要过关,易混词语先分辨。

词义理解是根本,辩明用法是关键。

词义范围有大小,语意程度分轻重。

强调重点看异素,适用对象各不同。

语(法fa)功能看词性,搭配关系习俗成。

表达情感褒贬中,谦敬语体慎留意。

考点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熟语结构约定成,意义形成有背景。

准确理解用法明,望文生义不可取。

褒贬色彩要得当,谦敬错位贻笑名。

适用对象要分清,语意轻重应适度。

形近成语易混淆,一字之别意不同。

详察语境细分辨,运用恰当文采生。

考点六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病句要仔细,雾里看花莫慌神。

基础语法记心中,再察病源寻类型。

语序颠倒结构乱,搭配不当意不明。

成分残缺或赘余,逻辑荒唐理不真。

辨析从来有标准,合符规范当乎心。

或凭语感慢审读,多年经验不可丢。

或将枝干来梳理,删繁就简语法明。

或造类句作比较,伪装识破显原形。

或推事理查判断,偶向逻辑求救兵。

见到长句莫心慌,定状梳理找主干。

见到短句莫大意,赘语大多从此生。

见到“是否”找对应,小心双面与单应。

见到“无不”快相乘,多重否定迷宫深。

见到介词观成分,往往因此失主语。

语修逻上功夫深,确保辨析不失分。

附:词语专题巧记表。

一、虚词复习口诀。

判断无误用必定,客观趋势用必然;情理必要用必须,客观需求用必需;

从未有过用不曾,以前有过用曾经;没有害处用不妨,程度范围用不过;

控制不了用不禁,忍受不了用不堪;从今以往用从此,过去至今用从来;

确实如此用诚然,情理如此用当然;基本估计用大抵,比例很大用大多;

情况估计用大概,数量猜测用大约;总括一般用大凡,主要情况用大致;

毫无顾忌用大肆,竭尽全力用大力;情况突变用陡然,果断决定用断然;

出于常情用反而,结果一样用反正;不同对象用分别,各自行动用分头;

不久之后用既而,紧接其后用继而;时间临近用将近,不久发生用将要;

随便轻率用贸然,突然产生用蓦然;反复出现用连连,连连发生用频频;

最初开头用起始,最低程度用起码;直接前往用径直,独自前往用径自;

暂时将就用暂且,让步凑合用权且;原来这样用本来,一直这样用素来;

程度超常用特别,进步强调用尤其;不一定会用未必,从前没有用未尝;

表示肯定用未免,避免不了用不免;情况不变用仍然,情况照旧用依旧;

同时发生用一齐,一致行动用一起;反复多次用一再,刻意追求用一味;

按通常做用照常,按老样做用照旧;按惯例做用照例,按式样做用照样;

仅仅这样用只是,只好这样用只有;预料期待用终究,出现结果用终于;

步步渐进用逐步,自然变化用逐渐;肯定真实用着实,强调重点用着重;

数字相加用总共,必定这样用总归。引用标准用按照,依据准则用本着;

引用证据用根据,遵循标准用依照;表示原因用因为,表示理由用由于;

仅仅如此用罢了,不过如此用而已;略微超过用开外,大约如此用上下;

目的强调用起见,也就算了用也罢。

二、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口诀。

本领能耐用功夫,时间时候用工夫;无序改变用变幻,由此变彼用变换;

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

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

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校对改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

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

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

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权益用权利;总加数量用总和,综合起来用总合;

衡量检查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

超过限度用过度,转入下段用过渡;付诸执行用施行,尝试办理用试行;

边线分界用界线,事物性质用界限;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非常急速用急遽,变化迅速用急剧;

查实证明用认证,证人证据用人证;全军首领用统帅,统辖率领用统率;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马上立即用及时,到预定时用届时;

部下属下用部属,安排布置用部署;启发有悟用启示,公开声明用启事;

已得利润用赢利,谋求利润用营利;推卸摆脱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

违背触犯用违犯,不遵纪律用违反;节约剩余用节余,结余存额用结余;

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

爱护培养用抚育,精心喂养用哺育;含混不清用隐晦,顾忌不说用隐讳;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截了当用简捷;

某时形势用时势一个时代用时世;一定要做用须要,一定要有用需要;

到期为止用截止,到何时候用截至;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水平用学力;

精神智慧用神智,知觉理智用神志;配合适当用协调,和谐统一用谐调;

法律条文用法制,依法治国用法治;精微语言用微言;隐晦批评用微词。

想念思念用眷念;留恋不走用眷恋。反复强调用申明;公开表态用声明。

同一比较用越发;不同比较用更加;专门技术用技能;技巧手艺用技艺。

改变看法用刮目;畏惧害怕用侧目;考虑决定用裁决;法律判决用裁定。

调查案情用查访;观察了解用察访。流行习惯用风气;高尚风气用风尚。

人地相同用一起;时间相同用一齐;提出主张用建议;提出批评用意见。

说人坏话用毁谤;无中生有用诽谤。有利作用用效力;速度成效用效率。

主观忍耐用坚苦;客观环境用艰苦。内部含有用包含;请人原谅用包涵。

互相衔接用联接;结在一起用联结。不公待遇用委屈;事情底细用委曲。

不当谋取用牟取;设法取得用谋取。让其认识用引见;推荐别人用引荐。

各方聚集用会聚;由少到多用汇聚。法令条例用颁布;公开发布用公布。

无发言权用列席;参加会议用出席。一人一事用专集;某一内容用专辑。

超出一般用突出;高于周围用凸出。移交嘱咐用交代;坦白罪行用交待。

抽象事物用树立;具体事物用竖立。人事联系用结合;器具物品用接合。

容纳不气用接受;收下接纳用接收。毫不动摇用坚忍;毫不间断用坚韧。

由此及彼用启发;独立领悟用启示。零碎不整用片断;截取一段用片段。

现实世界用尘世;世俗之事用尘事。审阅决定用审定;审阅修订用审订。

不以为耻用不耻;不愿提及用不齿。小孩晚辈用抚养;平辈之间用扶养。

接受教育用受业;传授知识用授业;头部手部用化妆;衣着伪装用化装。

劝诫之语用箴言;实话实说用真言。事物不见用消失;时间飞走用消逝。

穿过连通用贯穿;从头到尾用贯串;军事调查用侦察;公安调查用侦查。

申诉理由用申辩;公开辩解用声辩:发怒瞪眼用?目;受窘惊呆用瞠目。

言谈举止用优雅;环境建筑用幽雅。精神振作用发奋;辱后努力用发愤。

事业而言用终生;切身大事用终身。客居他乡用作客;朋友串门用做客。

工作技能用本领;活动能力用本事;根本属性用本质;实际属性用实质。

独占独揽用把持;幕后控制用操纵。区分开来用辨别;真假伪劣用鉴别。

进攻反扑用猖狂;报复诬陷用疯狂。作伪改动用篡改;据实改动用串改。

生产下来用出生;家庭背景用出身。时间推移用度过;水道难关用渡过。

重大事件用遏止,心情情绪用遏制。毫有踏实用浮躁;没有耐心用急躁。

认识不深用肤浅;作风飘浮用浮浅。横加阻挠用干涉;过问他事用干预。

言辞欺诈用诡辩;强词夺理用狡辩。宽容冒犯用涵养;道德情操用修养。

从无到有用开辟;从小到大用开拓。毫无限制用滥用;毫无道理用乱用。

利益损害用利害;剧烈凶猛用厉害。相对比较用年轻;绝对年段用年青。

不是经常用偶尔;意外发生用偶然。品尝欣赏用品味;含量档次用品位。

数量足数用实足;十分充足用十足;实地验证用实验;试探观察用试验。

掌握熟练用熟习;了解深透用熟悉。一如既往用一向;始终如一用一贯。

程度延伸用以至;由因得果用以致。学问深广用渊博;知识宽广用广博。

用于否定用捉摸;反复思索用琢磨。毫不勉强用自愿;个人决心用志愿;

中途停止用中止;最后结束用终止;出现迹象用征候;出理病状用症候。

精神集中用贯注;倾注注入用灌注;判断无误用必定,客观趋势用必然;

情理必要用必须,客观需求用必需;从未有过用不曾,以前有过用曾经;

没有害处用不妨,程度范围用不过;控制不了用不禁,忍受不了用不堪;

从今以往用从此,过去至今用从来;确实如此用诚然,情理如此用当然;

基本估计用大抵,比例很大用大多;情况估计用大概,数量猜测用大约;

总括一般用大凡,主要情况用大致;毫无顾忌用大肆,竭尽全力用大力;

情况突变用陡然,果断决定用断然;出于常情用反而,结果一样用反正;

不久之后用既而,紧接其后用继而;时间临近用将近,不久发生用将要;

随便轻率用贸然,突然产生用蓦然;反复出现用连连,连连发生用频频;

最初开头用起始,最低程度用起码;直接前往用径直,独自前往用径自;

暂时将就用暂且,让步凑合用权且;原来这样用本来,一直这样用素来;

程度超常用特别,进步强调用尤其;不一定会用未必,从前没有用未尝;

表示肯定用未免,避免不了用不免;情况不变用仍然,情况照旧用依旧;

同时发生用一齐,一致行动用一起;反复多次用一再,刻意追求用一味;

按通常做用照常,按老样做用照旧;按惯例做用照例,按式样做用照样;

仅仅这样用只是,只好这样用只有;预料期待用终究,出现结果用终于;

步步渐进用逐步,自然变化用逐渐;肯定真实用着实,强调重点用着重;

数字相加用总共,必定这样用总归。引用标准用按照,依据准则用本着;

引用证据用根据,遵循标准用依照;表示原因用因为,表示理由用由于;

仅仅如此用罢了,不过如此用而已;略微超过用开外,大约如此用上下;

不同对象用分别,各自行动用分头;目的强调用起见,也就算了用也罢。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四

语文的文学知识是浩瀚无边的汪洋大海,学习语文知识靠一定的记忆。以下是语文基础知识常识,欢迎阅读。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五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和风格。那么语文文体基础知识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语文文体基础知识,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六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3

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浅濑 耍赖皮 ?痢 万籁俱寂 水獭

b、闶阆 书生琅琅 锒铛 不稂不莠 狼奔豕突

c、咸津津 癫痫 嫌隙 谐谑 涎皮赖脸

d、吊嗓子 调度 苇苕 掉以轻心 钓鱼竿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体例 打官腔 一筹莫展 即来之,则安之

b、惦记 预备役 缘木求鱼 男儿有泪不轻弹

c、稽查 敲竹杠 破斧沉舟 有眼不识泰山

d、学力 炒鱿鱼 立竿见影 一把钥匙开一把琐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七月流火,天气十分炎热,傍晚时分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纳凉。

b、 中国乒乓球队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发奋苦练,终于在雅典奥运会再夺三枚金牌,雄辩 地说明哀兵必胜。

c、 这里物产丰富,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真是天造地设的好地方。

d、他为我送来两本小说,我对他很感激,便付之一笑。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生物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不仅是因为生物袭击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还因为世 界各国警方对此都防备不足。

b.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政府并不只热心于通衢大道与高楼大厦,而是首先顾及到偏远贫穷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c.小王的稿件发表后,杂志社便给他赠送了样刊和稿酬。

d.那天,省出版局大院内人头攒动,三个被捆绑的盗贼被警察押上汽车呼啸而去。

1.内容定位

炼字的目的是将自己内在的情思与感悟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炼字”关键还是要达意。鉴别用字的妙处,不能脱离诗歌内容。从古到今,好的诗词,特别是那些名句,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抒发情感,都出于作者大喜或大悲之情感的极限。所以诗词不仅是文章之精华,也蕴藉着情感之精华。

古人用意境或境界来品鉴诗歌作品,王国维是如此论境界的:“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同样,判定字词用得如何,首先看它是否能写出景物的“真”,感情的“真”。具体说来,一要从诗歌描摹的物象景象中读出人物的思绪情感;二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感受作者所创设的虚境;三要获得言外之意,获得与人生意蕴相关的思考和领悟。

例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炼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泅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再如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的诗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空”字的理解必须和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才可以理解到位:春天本是鸟语花香,但此时花开花落无人赏,鸟儿啼叫无人听,显现出山路的荒寂,更流露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2.修辞定格

概括性、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又最需要依赖修辞采进行表现。诗歌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一点也反映在“诗眼”上。为了实现某些修辞手法,有些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与平常也有所不同。

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中的“咽”字、“冷”字是诗眼。“咽”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更新奇绝妙。“咽”、“冷”两字的修辞运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雍陶的《题君山》诗,“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状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美丽的君山如仙子刚刚梳洗罢的螺臀高高蓬起,美丽至极;而洞庭湖仿佛是一面镜子,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臀高耸的样子。这种比拟绝妙奇特,联想完全在“螺”字比喻的基础上形成。

张先的《天仙子》中写道:“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这个“弄”字,包含着拟人的手法,能够引发人的联想,言“花弄影”,含有“嬉戏”、“挑逗”之意,把“花”与 “影”都写活了,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3.表现定法

诗眼除了可能包含修辞因素外,也可能包含其他表现手法,主要有:

以动衬静。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描写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流”字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以动写静。张先《天仙子》中的句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以实显虚。宋祁《木兰花》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句,春意本来只可感知,不可听闻,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以乐衬哀。杜甫《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溅”、“惊”二字,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了解表现手法如何通过“炼字”来达成,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活用定类

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要有意识的加以分辨。

李白在一首表现音乐的诗中写道“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要理解这个“洗”字的妙处,首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的意思,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

杜甫有一联诗句是“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苏东坡对此极为欣赏,我想,除了“吐”字下得极妙外,“明”字这一形容词兼摄动词的`作用,赋予诗句以动态感。其他如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的“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昌龄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字,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对于炼字鉴赏的阐述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物境真实、艺境规范、意境深刻。物境是根基,艺境是花朵,意境是果实。

1.物境真实

用字的妙处,第一要求是准确、具体地反映具有个性特征的现实,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物境”。杜甫的《旅夜书怀》这样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为何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星和月亮呢?因为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原野空阔,星光下照,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用一“涌”字。

2.艺境规范

“艺境”,就是运用艺术手段产生的审美效果。修辞也好,艺术手法也好,都会给对象附加离奇的效果,或生动,或形象,或含蓄,或隽永。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便是如此。“绿”,本来是植物茎叶的颜色,是静态的;但是这里却活用为动词,将“绿”转化成动态的过程,也将诗人眼中那一刻静态的春天的江南大地转化成生机涌动的世界。因而,“绿”字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也呈现出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

3.意境深刻

“意境”,就是诗人通过某个诗眼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诗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一个“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不说江清“人近月”而说江清“月近人”,是因为“日暮客愁新”,诗人内,心有无限的愁思,月亮仿佛是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对“诗眼”的分析,如同尝一脔而知全鼎,以此人手,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继而了解诗歌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归去来兮辞,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高中语文成语故事:柳暗花明

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

“柳暗花明”指僵持不下的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八

1、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4、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不受拘束。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外部行动。

5、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6、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指人虽死,精神不灭。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7、顺风耳――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8、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9、天经地义:指不可改变的真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毋庸置疑。

10、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九

1、《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我们读过他的散文《白鹭》。本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描写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沁园春・雪》这是一首词(旧体诗),作者毛泽东。文章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阙写景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下阙评古论今,抒发伟大抱负。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

3、《苏州园林》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章由总到分多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4、《冰心诗三首》选自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

(1)《嫩绿的芽儿》,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2)《成功的花》勉励人们为了成功要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要努力奋斗,不怕牺牲。

(3)《青年人》劝勉青年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抓紧努力。

5、《纪念白求恩》毛泽东。文章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十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十一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十二

1、去次留主法: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原文的意思。考生要善于找到所给语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以此作为答案的核心内容,删除无关的语句。

2、辨识歧义法:可从以下角度辨识:句中有多义词、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关系不清。

3、删除繁冗法:多出现在改错题里。找到题目中的重复、繁冗的词语并删除掉。

1、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换了话题,整个句子就显得不连贯。

2、事理的逻辑性:在行文中,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中违背了逻辑,就一定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3、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连接。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4、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

5、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风格应该统一,不然就显得不协调。

6、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在语言的具体表达中,也要满足这样的`顺序。

7、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这样就保证了句子由短而长的自然顺序,语句就显得连贯了。

8、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这样,可以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篇十三

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指导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考试的依据。福建省考试大纲规定了我市中考命题的范围、内容及具体要求。因此,要通过解读《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分清教材知识中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从而明确考试命题的方向。

其次,要认真研究《福州市生物考试说明》。中考说明规定的只是考点,对于中考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要大胆舍弃。增加部分要及时的补上,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进一步理解生物中考的考试范围、考试题型、难度系数、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等。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认真分析,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就能大大提高生物复习备考的针对性,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便于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二、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反正生物是等级科目,考试要求只需要c级,认为考六十分并不困难,对这次考试并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在初二阶段就放弃学习,荒废学业。因此复习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师们要着重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这次中考不仅仅是为了通过中考检阅,更是为了将来进入高中生物学习打好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学好高中生物。这次生物复习是要要帮助同学们将这两年来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绝大多数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进入生物复习。

三、制定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

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按开学初的教学进度安排,我们一般从四月开始复习,扣除每个月的月考和期中考试,大概有16-18节的复习时间。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复习好四本书,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好复习计划。整个初中阶段生物知识包括10个主题,包括:(1)“科学探究”(2)生物与细胞;(3)生物与生物圈;(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和发育;(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不同的学校学生情况有所不同,教师们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越详细越好。生物复习可采取“三阶段复习法”,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系统复习;第二阶段:综合复习;第三阶段:模拟练习。每一阶段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时间怎么安排,都要详实。在复习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一下复习计划和进度,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自觉的做好各项复习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