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1:15:03 页码:13
2023年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精选8篇)
2023-11-19 01:15:03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在未来做出决策和规划。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范围。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的方向。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篇一

读后感是指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根据个人的感受和思考,总结出的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写好读后感心得体会,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文笔水平,还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你对书籍或文章的理解和观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写好读后感心得体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写读后感心得体会需要对所读的内容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时要细心观察、仔细品味,并尽量做到全面深入理解。可以在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理解或引起思考的地方。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和整理思路,为后面写读后感提供素材。

其次,写读后感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点。不要简单地抄书本上的内容或表达其他人的意见,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和个人经历,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分析。可以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和思考展开,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阐释书中的主题和意义。

第三,写读后感时需要注意文笔和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对所读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避免废话和冗长的叙述。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比喻,以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和吸引力。同时要注意语法、标点等基本规范,避免错误和不易理解之处,以确保文章的通俗易懂和流畅度。

第四,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结合其他资料和引用相关的例子或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更好地和读者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引用他人观点和资料时,要注意注明出处,避免侵权和引起误解。

最后,写读后感时要有自己的总结和体会。可以在文章中适当总结所读内容的重要观点和意义,以及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考的启示。读后感是对书籍或文章的再创造和加工,所以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而不仅仅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概述。

总之,写好读后感心得体会需要对所读内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点,并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可以适当结合其他资料和引用相关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要有自己的总结和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表达精彩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篇二

长征,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和志向。而《七律长征》则是著名诗人朱自清对长征题材的写作。读完这首诗,我深感震撼,不禁有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伟大的革命精神。

《七律长征》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伟大。作者以铮铮铁骨的毛主席为主角,将他的坚定意志、勇猛精神娓娓道来。毛主席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经受了无数的艰苦与磨难,但却始终保持着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无论多么困难都始终激励着队伍前进。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段: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七律长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草地还是河流,无论是雪山还是丛林,毛主席都带领着队伍勇往直前。长征间的艰难险阻不仅考验着身体的极限,更是对毅力和信念的严峻考验。诗中的描述揭示了革命战士们顽强不拔的意志和铁血决心,也顺带揭示了后期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第四段:对希望与坚持的思考。

通过阅读《七律长征》,我对希望与坚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长征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但正是因为有了希望,革命战士们才能奋勇向前。而在长征中,这种希望和坚持彼此相互交织,互为关联。希望是指引人们前行的灯塔,坚持则是实现希望的必要条件。读完这首诗,我深深感受到希望和坚持的力量,并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够保持这样的精神。

第五段:长征与当代人的思考。

长征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对当代人的思考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诗中揭示出的长征精神,忠诚、坚持、奋斗的品质,对于当代人们如何应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只有保持着与长征精神相类似的勇气和信念,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总结:

通过阅读《七律长征》,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诗中展示出的长征精神,以及对希望和坚持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征的精神对当代人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并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篇三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壮丽史诗,它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走好长征路,不仅意味着完成一段历史使命,更是对我们每个人意志品质的考验。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首先,团结合作是走好长征路的关键。长征是一场艰难险阻的战斗,只有通过紧密的团结合作,才能共渡难关、共克时艰。在行军途中,我们各个部队相互支援,风雨同舟,形成了一股浩然正气。这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要增强团队意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做到相互扶持、真诚帮助,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其次,要坚持信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长征路上,革命先烈们固执地坚持信仰和理想,即使风雨飘摇,也从未动摇过内心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曙光。同时,懂得放飞心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过分沮丧,而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寻找改进的方法。

再次,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长征是一次极端艰险的行军,革命者们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们不畏艰险,顶住一切困难与压力,坚决向前。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敢于面对、勇往直前,不退缩、不懈怠。只有经历挫折,才能更加坚韧不拔,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

此外,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我。长征途中,我们革命先烈们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战略战术,确保了长征的胜利。这启示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自我反思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长征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伟大远征,是共产主义战士为了人民利益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这使得长征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这启示我们,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注重社会责任感,追求真善美,追求个人境界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总之,走好长征路需要坚持团结合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善于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亟需掌握和运用的品质。通过学习和借鉴长征精神,我们将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更有力量地奋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篇四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对照检查。

1.在带头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方面。能够深刻感悟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非凡历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足之处表现为:一是知信行有统一、但贯通不够。能够学习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但还不能透彻掌握贯穿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离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党业融合有统筹、但深度不够。坚持以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彰显党建成效,努力实现双赢互动,但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统筹大局全盘和分管工作等方面,有时显得顾此失彼、左支右绌。三是制度建设有探索、但成效不显。把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于岗位工作的全程,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努力上升到制度建设层面,但有些成果还没有固化为制度、机制。

2.在带头牢记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方面。能够心怀“国之大者”,贯彻新发展理念,厦职尽责、担当作为,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方控、保持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等正在做的工作,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一是贯彻新理念,有时“纸上谈兵”。对新发展理念有时仍停留在理论学习和研讨层面,从概念到概念的多,理实结合不够好,没有与岗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钻进去研究了、但跳出来思考、实践性应证比较少。二是勇于担当作为,有时“情面难违”。履职担当仍有“面子”观念,在面对一些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的人和事时,有时顾及“脸面”,该拍案而起时没有拍案而起,狠劲不够、擂劲不强、霸气不足,管理上存在“宽松软”的现象。三是走好“最后一公里”,有时“打了折扣”。始终同向同力抓工作落实落地,从“最先一公里”决策到“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力度不均,存在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的现象,导致工作成效达不到“一流进位”的标准。

3.在带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能够尊重群众意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效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调查研究“能扎难实”。高度重视、身体力行进行调查研究,但调研还不够深入。安排他人调研多,单独调研少;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多,深入解剖麻雀的少;为完成任务的多,转化上升到决策层面推动工作的少。二是服务群众“只近难进”。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但在服务群众中尽管走“近”了群众,但还没有走“进”群众心里,工作效果离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三是听取民意“闻过难喜”。有时听不进群众的牢骚、怨气,没有把群众的抱怨和牢骚看作推动工作的“镜子”,从中找准问题,补齐短板。

4.在带头学习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方面。能够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提高能力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和荣光方面。一是党的历史经验虽“学习在线”但传承偶有断线。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经常深入学习,但对其中伟大精神、宝贵经验运用还不到位,仍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二是斗争精神发挥不够。承平日久,缺乏重大事件历练、重大风险考验、重大危险淬炼,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干事缺少激情,过于求稳,少了一些敢于担当、敢于奋斗、敢于斗争的精神。

5.在带头深刻汲取党史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用力纠“四风”、树新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和领导班子监督,坚决同一切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作斗争方面。一是“自律”严得不细。带头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纪律规定,自觉反对特权思想,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有效防止了“围猎”腐蚀。但有时存在“小节无妨大碍”的认识和问题。二是“律他”严得不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既管好自己,也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但因工作忙,有时忽视了经常性的交心谈心、警示性的提醒提示,对身边工作人员防患未然的工作做得不够好。三是“他律”严得不惯。乐于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下开展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但“他律”融入度不够,还没有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坚持从思想上查根源、从认识上看症结,力求原因找得准、根源挖得深、灵魂触得深。经过深入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主观世界改造有所放松。对政治理论一贯高度重视,一贯坚持学习,但面对繁重的岗位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上了,同时认为自己经常参加理论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个“总开关”已经牢固,不用系统学习政治理论了,政治理论学习趋向碎片化,有时以事务性工作代替党性锻炼,造成主观世界改造不够。

2.践行宗旨观念有所落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民生共建共享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推进力度不协调、不均衡,存在厚此薄彼、标准不高的问题,底线民生、公平民生、幸福民生统筹不充分不平衡,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期待。

3.党风廉政建设有所松懈。随着党的十八大后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党风政风行风明显好转,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产生了可以“歇一歇”的心理和麻痹思想,对一些小节问题有时放之任之,还没有真正、完全、彻底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4.敢冲敢闯的激情有所减褪。以前那种“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有所降低,面对矛盾,嫉恶如仇、舍我其谁、一杆子到底的锐气被消磨;特别是对标“八项本领”“六种能力”要求,“能力不足、本领危机、知识恐慌”三大危险在自己身上明显存在。

1.坚定理想信念再发力。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好思想“总开关”,守好精神家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一是把握学习内容。始终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根本的政治任务,学以铸魂、学以补钙、学以提能、学以致用,把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念信念的“主心骨”,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掌握学习方法。用心、用力、用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培养造就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三是领会学习要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的准确把握上,建立在抓好岗位工作落实的实际行动上,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决不被错误思想“俘虏”,决不让头脑成为思潮的“跑马场”。

2.促进履职尽责再发力。牢记新使命,担当新职责,坚持聚焦新目标、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加快新发展。一是突出“四个导向”。突出价值导向、规律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握经济规律,破解发展难题,以岗位的充分履职推动地方经济做大总量、做强质量、做优效益。二是加强“三个板线”。争当担责担难的主攻手,聚焦改革发展难点、痛点、堵点,主动啃硬骨头、挑重担子、动烫手山芋,动真格、出真招、见真章,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培育新板、加固底板,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汇聚动能、积累优势。三是善用“三子新法”。方法上善于牵“牛鼻子”,紧扣主要矛盾,抓重点带全局;行动上善于“扣扣子”,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推进;落实上善于“钉钉子”,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

3.强化发展保障再发力。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努力争做作风建设的积极践行者、推动者、示范者。一是提标。志存高远,登高望远,以“只计耕耘,不问收获”的良好心态,积极进取,争创一流,创造具有比较意义的质效兼取、以质为帅的真实发展。二是提效。将“立说立行,说干就干”的高效作风始终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直面“肠梗阻”,破解“老大难”,下大力气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三是提质。时刻把企业的需求、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一线、深入企业、深入群众,第一时间解决企业、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更好促进企业发展、更好保障民生福祉。

4.提升综合素质再发力。自觉加强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就谋事干事成事的真本领。一是增强学习思考力。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强化对市场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多领域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同时,养成沉下去调查、钻进去研究、跳出来思考的好习惯,不断增强理性思维的渗透力,进而提升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社会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二是增强实战应用力。注重实践磨砺锤炼,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在各种矛盾和困难中洞察本质、追溯本源、把握重点、摔打锤炼,切实把自己的阅历、学历、经历转化为履职尽责、守关把口的实战能力。三是增强品德修为力。重“诚”,坚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人坦诚,行事守信,立业扎实。重“公”,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公道正派,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想问题、办事情平等待人,公道正派。重“廉”,坚持廉洁廉政、廉洁奉公、自律自制,两袖清风;法纪上循规蹈矩,工作上艰苦奋斗,生活上朴素清贫。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篇五

《沉思录》是一本启迪智慧、发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得以纯洁而高尚的哲学自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奥勒留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它使人建立朴实的信仰和高贵的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力。温总理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床头必读书籍。

《沉思录》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书中的许多思想,即使在两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作者从哲学高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思考,深刻、睿智,让人高山仰止。读《沉思录》会让人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初读之下,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辩证的看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奥勒留是位自然主义者。他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但不仅仅限于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强调尊重其客观规律。他在《沉思录》中写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连接万物的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因为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秩序地组成同一个宇宙。只有一个由万物集合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一体,遵循同一法则,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对于这些本源归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灵而言,也就只有一个唯一的尽善尽美之境”。这一观点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人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自己如是说。“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心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止你获得这样的幸福”。他还写道:“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行事,便无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所做的合乎本分,我们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会受到伤害”。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通过上述思考,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只有坚定唯物主义哲学观,积极行动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并获得幸福。

2、如何看待“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奥勒留在书中写道:“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将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会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动和抑制自身。”

相应的,马克思“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从真正的自由劳动所具有的特质出发,得出其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一命题:当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真正自由的劳动作为自我实现的过程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劳动在于真、善在劳动中的统一,使得劳动具有美的性质;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劳动将对应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无可阻挡的历史规律。

我认真的思索,劳动自然首先是为了生存。当生存被劳动满足之后,劳动又是为了什么。多少人是为了所谓的“舒适”,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取悦他人?我想两者都不会从劳动本身得到快乐。劳动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质是自然。能够符合自然的劳动者才是快乐的,能够创造这样劳动氛围的人才是高尚的。

3、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沉思录》非常关注人的修身养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应该做到:其一,意志要坚强。“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坚定,像一个罗马人、一个大丈夫那样,一丝不苟地、保持尊严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终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头”。其二,贪欲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疯狂,但恶人做事不可能不疯狂”,他认为:“由欲望而引起的过错比愤怒引起的过错更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当一个人愤怒时,他是由于某种痛苦或内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驱使而犯罪的人却是因为经不住快乐的诱惑,他的过错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应有的自制力”。他告诫自己:“你所没有的东西,不要想入非非,梦想着已经得到了,要从你已经拥有的东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这些东西倘若你现在不是已经拥有,你该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为无私,为人诚实。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从不大惊小怪,因为这一切都源于同一个命运的安排”。他在内心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违心,不要自私,不要轻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华丽的言词来装饰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闲事”。

坚强意志、克服贪欲、端正思想。说的多好啊!内心的自由,来自于执着,不是对表象的执迷,而是对内心准则的坚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不断的自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会产生坚定执着追求的勇气,才会获得内心自由的幸福。

这部哲学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阅读欣赏获得点滴体会,留做温故知新。奥勒留的《沉思录》,帮助我们反省过往、思考未来,我也必将常读常考,以作鞭策。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篇六

第一段:引言(200字)。

写作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读后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通过读后感,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然而,如何写好读后感是许多读者面临的难题。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读者写好读后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段:仔细阅读与理解(200字)。

在写读后感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仔细阅读并理解文章。通过反复阅读,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背景,进而获得更深入的感悟。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段摘录关键句子和段落,帮助我们更好地捕捉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通过深入理解文章,我们才能够写出准确、有力的读后感。

第三段:提炼核心观点(200字)。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提炼出文章的核心观点。要写好读后感,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通过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等要素,我们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不同的读者会因个人经历和观点的不同而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客观公正地表达我们的观点。

第四段:结合自身体验(200字)。

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体验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互照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当我们阅读一本描写家庭的小说时,我们可以回忆起自己的家庭经历,感受到文中所传达的感情。这样的情感共鸣能够让我们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并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第五段:自由表达与总结(200字)。

写读后感并不是一种机械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文章的表达上进行创新和自由发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修养,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修辞手法让读后感更富有艺术感。最后,在总结时,我们可以对整个阅读和写作的过程进行回顾,并指出我们在阅读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这样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结论(100字)。

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文章、提炼核心观点、结合自身体验、自由表达和总结反思等方法,我们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读者和作家。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篇七

读完《七律长征》这部具有浓郁情感的作品后,我内心被深深触动。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对长征这段伟大历史的感悟,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也重新审视了我的生活态度。通过阅读,《七律长征》让我深刻地感慨到其所蕴含的人民意识与坚定信念的力量。

第二段:重温长征历史的意义。

《七律长征》是一部重温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作品。它以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那段艰辛的岁月。通过作者的笔触,我重温了红军长征的艰险与坚持、牺牲与坚韧。读完这部作品,我不禁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当传承长征精神,铭记那段历史,保持初心,投身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第三段:人民意识与坚定信念的力量。

作为一名革命诗人,巴金在《七律长征》中深刻表达了人民的意识与坚定信念的力量。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困境,红军都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坚守信念与理想,毫不动摇。他们艰苦奋斗、舍生忘死,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取得了胜利。这种坚守和信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我们身处现代社会,也需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

第四段:历史教育与当代价值。

《七律长征》是一部历史教育的重要作品。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长征这段伟大的历史时期,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长征时期的困难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应当汲取长征精神中的智慧,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为实现我们的理想而奋斗。

第五段:思考和行动的意义。

《七律长征》让我思考了很多,对未来也有了新的期待。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放眼于未来,从长征的历史中汲取力量,树立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事业目标。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勇于面对,用行动诠释信念,并不断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那段峥嵘岁月的英雄,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通过读完《七律长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品所蕴含的人民意识与坚定信念的力量。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应当传承长征精神,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而不懈努力。通过历史教育,我们能够在当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作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信念,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勇往直前,我们必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伟大时代。

长征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篇八

不经意间,时光的脚步步履匆匆,它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转眼间使我从一名教育行业的新兵,步入有所业绩的“老”教师的行列,也使我悄然走进教育工作的高原期。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幸成为中山区名师培养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于是我经常有机会与专家对话,向更多优秀的同行学习。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开始与书为友,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重新踏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

近日我拜读了北师大教授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部书是肖川教授创作的教育随笔的精选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是这部教育随笔集的主线和灵魂。作为一位教育家,肖川教授的文笔不仅充满理性的睿智,而且还弥漫着儒雅、温馨的浪漫。我留恋往返在其中的字里行间,一次次回味蕴藏其中的教育魅力,引发我对教育产生了许多思考,其中,“良好的教育”是我思考的一个重点。

肖川教授说:“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师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实施者,但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所实施的教育都是“良好的教育”。我认为,要使自己实施的教育真正成为“良好的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一、是充分认识实施“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意义。

实施“良好的教育”的意义何在?肖川教授做了回答:“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简单地说,“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拥有力量,从而使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并能建设美好的社会。只有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有希望成为“良好的教育”的实践者。

二、是为实施“良好的教育”创造条件。

肖川教授对“良好的教育”的描述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然而要将它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就个人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而且也是能够做的,应是从主观上创造条件。我认为,要实施“良好的教育”,从主观上要创造很多条件,但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如果把教育理解为,教育者向被教育者传授知识的过程,那么“良好的教育”恐怕永远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教育究竟是什么?对这一点肖川教授给我作了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社会的价值引导与个体的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各种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都应是在“社会的价值引导”通过“个体的自主建构”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靠什么灌输给他的。这就是说,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使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和自主管理,使自己成为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的人。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教育只有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才是“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说:“读书与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我想,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读书再多一些,思考再多一些,行动再多一些,那么自己实施的教育就可能真正成为“良好的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