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成语故事到短篇经典成语故事如何写 成语故事,短篇(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12:07:57 页码:12
成语故事到短篇经典成语故事如何写 成语故事,短篇(3篇)
2023-01-02 12:07:57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成语故事到短篇经典成语故事如何写一

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也用来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

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

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

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

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斗。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取并州。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可是刘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他在给晋愍帝的一份奏章里说:“臣跟刘聪、石勒,势不两立。如果不讨平他们,臣决不回朝。”

据说,刘琨在晋阳的时候,有一次,晋阳被匈奴的骑兵层层包围。晋阳城里兵力太少,没有力量打退敌人。大家都感到惊慌,刘琨却仍然泰然自若。到了傍晚,他登上城楼,在月光下放声长啸,声调悲壮。匈奴的骑兵听了,都随着啸声叹息。

半夜里,刘琨又叫人用胡笳(一种乐器)吹起匈奴人的曲调,勾起了匈奴骑兵对家乡的怀念,伤感得流下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城头的笳声又响了起来,匈奴兵竟自动跑散了。

后来,刘琨联络鲜卑族首领一起进攻刘聪,没有成功。接着,石勒进攻乐平(今山西昔阳西南),刘琨派兵去救,被石勒预先埋伏好的精兵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正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了长安被刘聪攻陷的消息。到了这步田地,尽管刘琨怎样顽强,也没法保住并州,只好率领残兵投奔幽州去了。

春秋时代,楚平王是个很迷恋女人的君王,后来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对君主这样的行为非常反对。楚王一不高兴,下令把伍奢抓起来,连伍奢的大儿子也一起被杀死。然后,二儿子伍子胥看情形不对,他赶紧逃命。

一路上躲躲藏藏,有什么风吹或草摇动的声音,他都会被吓到。

有一天,伍子胥来到江边,遇到一个渔翁,伍子胥把事实真相都告诉了他。

后来,渔翁上岸帮他找吃的,伍子胥怕他去告密,就躲在岸上的芦苇丛里。等到渔翁一回来,发现他不在,就要他不用担心,快点出来,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当伍子胥要走之前,还叮咛渔翁千万不要跟别人说起见过他的事情。渔翁见伍子胥怀疑自己,为了不让他担心,竟然投江而死。伍子胥非常难过,继续逃亡的生活。

后来,他在吴国受到重用,掌握了吴国的军队,他立刻攻打楚国,报了杀父的深仇大恨。

最新成语故事到短篇经典成语故事如何写二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在西汉末年。他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当年,赵奢因大败秦兵而被赵王赐号为“马服(意为能服驭马)君”,因此后代便以马为姓。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十二岁那年,父母双亡,他跟着哥嫂生活。哥哥马况为培养他,送他去学《诗》。可几年过去了,竟没学出名堂来。马援见家中经济状况不好,便向哥哥要求去边疆放马。哥哥鼓励他说:“汝大才,当晚成。”意思是说你的才能很大,所以成熟得晚些。“大器晚成”这一成语就源于此。

马援长大后,做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他押送一名囚犯到长安,觉得犯人很可怜,就在途中把犯人放了。为逃避官府追

捕,马援逃到北方隐藏起来。后来,朝廷大赦天下,他得到赦免,便留在北方。他开垦土地,放养牛羊,开始实现他少年时代的志向。几年后,马援就成了一个大财主,拥有牛羊几干头,粮食几万石。但他从来不看重财富,常说:“有钱,贵在好施舍,不然就是守财奴。”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亲朋好友,自己却穿着十分朴素。

王莽政权灭亡后,陇西的魄嚣趁机起兵。魄嚣很器重马援的才华,任命他为绥德将军,许多军机要事同他商量。建武四年(公元28年),瑰嚣派马援到洛阳给刘秀送信,刘秀亲自接见了马援,并与他亲切交谈。在洛阳的这段日子,刘秀多次接见马援,有时竟从晚上谈到天亮。马援发现刘秀的才能、智慧、勇气和胆略都是常人所不及,而且待人真诚,胸襟豁达,而魄嚣却是无能之辈,于是他就毅然离开魄嚣,投奔刘秀。刘秀欣赏马援才能,正求之不得,便立即委以重任。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征讨陇西,却因山高路险人地生疏而无法前进。刘秀召来马援,与他共商讨平魄嚣大计。马援了解魄嚣内部不和,建议刘秀速战取胜。他还把一袋米倒在地上,堆成当地的地形,给刘秀讲解,并提出作战计划和行

军路线。结果汉军第一仗就大获全胜。

建武九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做来款的副手平定凉州。从王莽末年起,陇西一带就多被羌人占领。来款上奏皇帝,平定陇西,非马援莫属。刘秀便封马援为陇西太守,命他率兵前去征讨羌兵。马援率步骑兵三千多人前往陇西,在临挑击溃羌军,歼敌数百,缴获牲畜万余头,八千多羌兵投降。接着他又率兵攻打占据允吾谷的羌军。羌军占领山头,马援亲率小队人马从后山攻上山顶,火烧羌军大本营。一时间,大火熊熊,鼓声震天。羌军被杀得人仰马翻,死者干余人。战斗中,马援腿部被箭射中,仍坚持指挥战斗。很快,马援就平定了陇西。百姓们纷纷返回家园,恢复生产。他们修城廓,开水田,农牧并行,安居乐业。光武帝闻讯大喜,派人前来奖赏,赐牛羊数千,马援全部分给了将士们。

建武十八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征侧、征贰姐妹二人率众反叛。光武帝又封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前去平叛,共消灭敌人数千,降者万余人。建武十九年春,马援杀征侧、征贰姐妹,接着又陆续消灭了征氏的余党,平定了交趾。刘秀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三年后,马援班师回京。刘秀又赐他兵车一具,朝见时位置仅在九卿之后。许多朋友都来向他祝贺。马援心中十分不安。他对一位好朋友说:“男子汉就应该驰骋战场,死于边野,用马革裹尸埋葬,怎么能醉生梦死,缠绵于儿女之情!如今匈奴、乌桓时常侵扰北方,我准备请求再上战场,打退侵犯的敌人!”朋友听了,十分敬佩,说:“将军真是壮烈之士呵!大丈夫就当如此!”

建武二十四年,汉军进攻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的少数民族五溪蛮(因武陵一带有五条溪,所以称那里的少数民族叫五溪蛮),不料全军覆没。六十二岁的马援向光武帝请求领兵出击,刘秀考虑他年迈,没有答应。马援说:“我还能披甲上马!”刘秀让他试试。马援果然据鞍上马,左右环顾,精神矍烁。光武帝深受感动,派他率四万人马出征五溪。临行前,马援与朋友决别说:“我老矣,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家战死沙场,今天总算如愿,可甘心膜目了。”

当时,进军五溪地区的路线有两条。中郎将耿舒认为应走允县(今湖南桑植县),路远却好走。马援却选择了顺玩江而上。谁

知,蛮军占领山头,居高临下,守住水道,汉军船只被阻。当时正值暑季,天气特别热,许多官兵得病而死,马援也染上疾病。军队被围,只好在岸边挖洞避暑。敌兵每次进攻,病中的马援强支着身体到洞口观察,部下都感动得流下热泪。耿舒却趁机报告朝廷,指责马援指挥不当。当朝廷派人来调查时,马援已病重死去。

马援生前曾对人说过:“大丈夫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他征战一生,最后死在疆场,实现了他平生的志愿,给后世留下了“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等寓意深刻的典故。

最新成语故事到短篇经典成语故事如何写三

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

1、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