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社会体育论文范本(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8:20:16 页码:12
最新社会体育论文范本(优质8篇)
2023-11-12 08:20:16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写总结时,我们应如何处理那些无法明确归类的事物或情况?总结范文的内容既有对成绩的总结,也有对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社会体育论文范本篇一

1.2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

(1)实习学校.。

(2)指导教师.。

(3)实习学生.。

2.2实习安排的时间和次数。

2.3实习的管理模式。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环节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健全实习管理规定,加强毕业实习过程控制。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指导队伍。

3.3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3.4丰富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延长实习时间。

3.5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社会体育论文范本篇二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8千人左右但是截止到5月份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突破万人大关以倍数的方式在急速增加从人数增加的速度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知人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也在进一步的提升。根据深圳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目前深圳市的总人口约为833万而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不足1.5万也就是说约每600人才能有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体育项目的科学指导。况且从深圳市的各个行政分区来看各个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严重不均其中宝安区、坪山新区和福田区相对于其他各个区而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百分比低于深圳市的平均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对而言比较匮乏其他各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百分比都高于深圳市总人口的百分比其中龙岗区在各个区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百分比居于首位。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人们眼中年轻人奋斗与实现梦想的地方,深圳市20―39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占了深圳市50%以上的人口,而且随着年龄的递增男女比例趋于相等。

可以看出,18-40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构成中的中流砥柱,占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口的66%,正如图表2可知,这与深圳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构成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影响,但是这一阶段从深圳市的男女比例构成来说女性高于男性但是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性别结构上来看男性几乎是女性的一倍左右,根据对女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访谈得知,从生理结构和年龄结构上来看,这一年龄阶段是女生的生育高峰期,且在生育后的1-3年中女性的重心几乎都在小孩和家庭上,几乎无空余时间参与其他社交活动这也是在40岁的年龄阶段之后,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远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

目前深圳市的深圳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不甚合理,根据调查高中以下学历占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5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8%,但是本科及以上的只占19%所占比例相对而言较低。因为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的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某项技术、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传授和管理能力。这无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本身的文化素质与修养有一定的要求指导员的能力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而在当前提倡科学指导体育锻炼的情况下现有的文化结构是很难完成《制度》所赋予的任务。社会体育指导员会因受到文化层次知识背景的限制而难以对锻炼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因此,目前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本身的文化层次是极其重要的。

2.4技术等级结构。

根据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系统近几年来的统计,由于人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逐年递增。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应为金字塔形,但是但是从技术等级总的构成来看主要以指导员级别二、三级为主,占技术等级构成的99%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顶部太轻,底部太重,中间部分基本上是空缺的,不能形成金字塔形,结构很不合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趋于合理化。这一构成也与其文化程度构成不合理有很大的联系,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在指导员级别考核方面无法达到相关要求,在级别认定上就存在很大的困难。

2.5深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构成与指导类型。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员构成分布情况来看,业余兼职人员占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口的76%,人数达到11140人,而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207人,只占1.4%,有着体育锻炼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也只占总人口的2.8%就算加上非在职教练员的比例,全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比例仅有7%,从人员构成的总体分布来看,有着过硬的体育锻炼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比例非常低,体育教师这块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利用,如果说深圳50%的体育教师参与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份事业中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专职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毕业有且仅有1.4%,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还不能像其他职业一样受到人们的青睐,通俗点说他还没法成为人们的一种主要经济来源和谋生的手段。从指导类型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既具有专业的技术技能,完备的健身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不仅能够在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还要能够组织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激发群众锻炼的积极性。但据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的人员远远高于技能指导人员,因此,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类型方面还应该进一步优化。

2.6指导项目分析。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项目排在前十位的是篮球、其他竞技类项目、羽毛球、田径、太极拳、健身舞蹈、体育舞蹈、足球、体质监测和网球等从指导项目的分布上看,总体上与深圳市参与体育锻炼项目居民的锻炼项目和指导需求相吻合。特别是其他竞技类,深圳市是一个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大部分外来人口都会将具有地域性的锻炼项目做为自己锻炼项目选择的首选,一方面,与老乡在一起锻炼会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和亲切感。另一方面,自身从小耳濡目染,对项目比较熟悉学起来也相对而言比较得心应手。

3结论。

培养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深圳市约有1.2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满足国家要求的占城市人口数量万分之十五的要求,但是各个区分布不均,各区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也不一致。另一方面,技术等级结构也分布不均匀。国家级指导员仅有114名,只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口的1%,指导员级别以二、三级为主,占技术等级构成的99%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顶部太轻,底部太重,中间部分基本上是空缺的,不能形成金字塔形,这样的结构非常不合理。

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发挥作用偏低。一种情况是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指导员没有遴选机制,其本身素质高低不齐,没有层级分布以形成竞争机制;另一种情况是在以人数达标的要求下,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同时也没有参与到社会体育指导中去。即使参与到社会体育中去的指导员,很多也是以体育爱好者的身份参加而不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份参与。这也在客观上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社会认可度不足。

对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岗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不足,无法长期稳定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

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缺乏平台,无法进行有组织有规范和稳定的活动与交流。这些平台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保障管理平台,比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这样的组织机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场地平台如健身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学习提高的平台如培训基地;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交流的平台如信息通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活动平台如各种大型综合类社会体育活动、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等等。

长期以来,传统的一些项目如晨晚练点、绿道、街道文体站等等举办的体育活动项目涉及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由于各种原因或停止不前,或流于形式,水平参差不齐和重复进行,客观上挫伤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的热情。

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较多见于行业内,在社会上曝光度不够,需要跨出行业范围,建立从认识――理解――接受――参与的渠道。而这渠道的获得,就在于制造或设计社会体育活动或正向事件,以活动事项来加大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识,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活动的服务中扩大媒体学传,引导市民对自身的理解,从而带动有体育专长的人群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义工群体,搭建社会体育指导营地、指导站点,扩展活动内容如国民体质监测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而形成接受并积极参与的最终效果,这样可以全面促进健身事业的发展,壮大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

社会体育指导中的保障制度不足。对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的指导员来说,体育运动偶发性的伤害事故出现几率比较大,没有制度化的保障体制,无法积极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积极性。

4对策。

4.1坚持质量建队,数量与质量统一。

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科学发展,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要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关键是要建立健全面向全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完善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4.2社体指导员工作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把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引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实践,进而更加有力有效地组织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3健全组织体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要通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建立,构筑起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晓敏表示,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成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办成依法自我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自治组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要充分发挥业务职能和服务功能,提高自身规范服务能力,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扩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开创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新局面。

4.4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为了保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是要从制度设计上、人财物力保障上形成常规的、长效的机制。各级体育部门要在体育事业费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中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装备器材配置、服务补贴、表彰奖励等。要制定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装备器材配备办法、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补贴办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规范,加强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人民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社会体育论文范本篇三

论文摘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和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贵州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进行研究,了解到贵州省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我省全民健身计划得以较好的实施。同时也发现这项工作离社会的需求还有差距。特别在人数比、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上有待于调整。通过研究提出建议对推动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观、价值观得到重新认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强烈,对健康的认识也更加科学。体育运动作为增强体质、愉悦心身、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为了使更多的人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愉悦和健康,推进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因此,建立和培养大批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就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工作。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我省也于1995年开始了这项工作,培养了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我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奠定了必不可少的人力基础。但是,离国家提出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人数比应达到1/200的要求尚有差距。1995年一,我省培养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仅有256人。为进一步快速有效的培养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更好的开展和推动全民健身及社会体育工作,从而有必要对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和培训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时象。

本文选取了贵州省体育局群体处提供的数据,以及走访贵阳、安顺、凯里、遵义、都匀、铜仁市120个健身点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情况,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8%。

2.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

走访调查贵州省体育局群体处,了解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和取得的成就及其发展趋势,阅读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关资料,了解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自培训以后的现状及其他省和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状况。

3.资料统计。

本调查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1.学历结构。

表1中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表明,在我省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结构中,大专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71%,而中学(以下)更是占71%的半数以上,基层体育指导员学历结构普遍较低,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文化程度不高的指导员,基本上只是进行以某项技能传授的方法,来承担基层锻炼指导工作。由于社会体育一线指导员文化不高,要提高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质量,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要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培训,也只能进行三级或二级培训。因为没有较高的文化基础,要掌握较高等级指导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质量,就必须尽可能的改善学历结构。

2.对一线人员获得证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在有关全国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资料中指出,只有17.7%的人在锻炼中有人进行指导,82.22%的锻炼者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针对我省贵阳、安顺、凯里、遵义、都匀、铜仁市120个健身点进行调查,其持有证书结果如下:。

表2数据显示,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人员中,持有等级证书者仅占41.7%,而没有证书者占58.3%,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主要原因是:1。获证书者多数没有进人到实际指导工作中来;2.培养数量不够,没能达到社会所需数量。在对无证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访问中了解到,有67%的指导员是因为对体育的喜爱且有某项运动特长,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由此可见,他们在进行体育指导时在科学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利于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要提高一线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系统的体育知识,发挥他们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应加强对一线指导员进行培训,使其知识结构系统化、科学化,更好的发挥其在一线工作中的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在科学、有效、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体育锻炼。

3.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

由表3一线工作人员年龄调查可见,50岁以上的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占60.9%,30岁以上至50岁为26%,而30岁以下的人数仅仅占13%,这说明我省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中,老年人占多数,反映了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普遍老化的现实状况,通过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1、进行培训人员中老年人占多数;2、老年人余暇时间多。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中,老年人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利于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因此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时,应让更多的年轻人充实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使整个队伍年轻化,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我省培训制度现状。

自1995年开始执行培训制度以来,实施省体育局审批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措施;州、市培训二级指导员;县级培训三级指导员的模式。按照国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求达到3;5;8的比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95―20,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二、三级人数是256、2630、3340人。从比例上看二、三级较合理,一级指导员人数比例太小。在一级培训上是个瓶颈。要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合理化,就要加强一级指导员的培训工作。造成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少的原因是培训工作缓慢。指导员技术等级评定需由省体育局群体处统一培训审批,且一年一次,培训时间为九天,学习十门学科。受训人员由各地区推荐二、三级指导员参加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有利于系统传授知识,效率较高,但培训时间短,学习科目较多,从体育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由于培训次数少,人数有限制,严重影响高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速度,导致一级指导员人数少,整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解决培训次数少、范围窄、培训时间短的矛盾,从而加快一级指导员的培训速度,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

从相关资料反映,我省从开始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来,大多数体育行政部门人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这些受培训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未进入实际指导工作中去,只是把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作为一种资历。而进行指导者多数没有进行过培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实际从事体育指导人员的体育基础较差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知识、方法手段认识不足,觉得培训不培训都一样。2、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认识不够。在对没有证书的67名实际指导的工作人员访谈中,有一半的人不清楚何谓社会体育指导员,更不用说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从调查结果的情况看,要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还必须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扩大培训的范围和对象,提高培训速度。

三、结论。

1.一线指导员持证者较少,学历结构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不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质量的提高。

2.宣传力度不够,渠道较少,人们对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了解较少,信息受到限制,影响培训速度。

3.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少,时间短,任务重,培训次数少。

4.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比例不合理,影响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建议。

1.要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比例的合理性,就应扩大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可采用委托培训的方法,发挥我省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体育专业教育的基础人力资源,加快培训速度。

2.加强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延长培训时间,使其知识结构系统化、科学化,方法手段更加安全。

3.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例如,作为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与社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事业等单位的联系,使更多的人知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义,了解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4.重视培训青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社会体育论文范本篇四

摘要:文章通过对社会体育现状的分析,指出推动社会体育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人们由于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导致自身的身体状况不良。因此推广社会体育,让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已经刻不容缓。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小部分成年人一年之中只参加过一次或者几次体育活动,而大部分一年之中几乎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尽管政府部门大力宣传和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很多人的体育锻炼意识依然比较薄弱[1]。而且就算将16岁以上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等当成体育人口的一部分,我国体育人口的总数依然不到50%,而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一般在50%~70%,因此,我国的社会体育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体育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2社会各阶层不重视社会体育。

一般而言,普通老百姓不太关心国家的体育发展情况,而且很少主动去进行体育锻炼。在城乡居民中只有5%的人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30%的人稍微了解一些情况,但是并不深入,剩下65%的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一指导计划。这个结果与“一二一工程”所提出的“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另外,尽管国家积极鼓励和倡导各种体育活动,但是大多数民众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全民健身活动难以推广、发展。

1.3缺乏群众体育活动场地。

体育锻炼需要固定的场所和一些体育器材,但是由于人口压力较大,体育场地、体育锻炼器材难以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我国的体育场馆不足,而且只有少数体育场馆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虽然已经开始向社会开放,但是开放的总量很少,因此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社会体育的发展。

2.1积极倡导终身体育的意识。

我国现代体育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是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和全民族的体质水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大力倡导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2]。国家应该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人民群众,注意培养全体公民的体育意识,积极改变人们轻视体育运动的思想,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合理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同时,政府和社会需要大力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尽可能为每一位公民提供体育锻炼、体育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资金、人员和体育设备,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

2.2不断增加体育人口。

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需要加强经济建设,而且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反映了人们的体育参与程度。我国的体育人口结构不完善,青少年学生和离退休老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较多,而中青年人则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措施,带动起薄弱群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努力做好体育服务工作,积极优化体育锻炼环境,以扩大体育人口的范围。同时可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中青年人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积极构建完善的体育人口结构,从而逐渐推动社会体育的进步。

2.3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社会体育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情况,加大对社会体育的投入力度,全方位的支持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以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在居民居住、聚集区域,可以建立公共体育设施,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以丰富居民的生活[3]。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住宅区必须配有体育设施,并且根据小区的面积,目前制定配套体育设施的标准,认真审核小区的体育配套设施,避免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4]。此外,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和倡导各类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大力支持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行为,并且给予学校一定的资金补助,以维护学校体育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各类学校对社会体育的支持力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命在于运动”,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因此,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体育事业,积极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海波.广东省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推进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邓通.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3]苏珊.西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4]张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商丘市农村社会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

社会体育论文范本篇五

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极大的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物质生活的满足刺激了精神生活和业余生活需求的增多,从而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科学性、社会性、规范性、法制性等特点,但同样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社会体育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以期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社会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是社会群众自发参与的体育活动,具有丰富多样和灵活性的特点,以增强群众的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参与的人群十分广泛,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且满足了锻炼身体的需要,同时,社会体育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与管理制度,需要在不断摸索中促进社会体育的完善及发展。

(一)体育设施较为落后。

社会体育的对象十分广泛,参与的人数众多,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较为落后,大众体育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现有的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不能满足社会体育开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户外公共场所,公益性、开放性的健身场所十分缺乏。

(二)年龄结构不合理。

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非常之多,而从整体来看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着中间少、两端多的现象,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青年和中年人参与社会体育的人数较少,主要原因就在于青年和中年的生活压力较大,部分人忙于工作或者怠于运动,不合理的年龄结构不利于全民健身的实现。

(三)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态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体育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社会体育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健身意识较差,公共场所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经费投入少以及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一)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模式。

我国有着明显的“单位”现象,主要指的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逐渐统一到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组织之中,这些组织的代表会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满足其基本需要。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资源逐渐由国家统一支配变为市场支配,非专业性的工作内容回归到社区的手中,所以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会使社会体育逐渐回归到社区和单位,从建立起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体育模式,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体育经费和器材的'管理,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完善和成熟。

(二)加强与社会文化事业的融合。

社会体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实现社会体育的繁荣,而且还要加强体育事业与其它文化事业的融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体育应该加强与文化、旅游等事业的结合,丰富人们的业余闲暇时光,提高体育事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提高全体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同时加强文艺与体育活动的结合,把体育融入到文艺活动与旅游当中,建设体育旅游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互补,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事业的手段,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三)体育人口不断增长,体育结构逐渐合理。

在衡量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过程中,体育人口的数量是重要的一大因素。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人口随之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除了体育人口是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志,社会体育的结构也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参与社会体育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青壮年的人数较少,随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不断加深,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劳动者摆脱了冗杂的工作,他们可以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大多参与的是一些较为新潮的运动项目,而老年人则主要是为了康复健身、延年益寿而置身于体育活动。

(四)社会体育朝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法律的制约和规范,同样社会体育的正常发展也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制约,加强社会体育的法制化建设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在进行社会体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所以使社会体育走上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我国相继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育测定标准》等规章制度,而且在社区和单位内部也建立了相应的体育管理办法,加强对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和器材、体育活动现场的管理以及体育市场的建设等方面。

三、结语。

总之,国民的身体素质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彰显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加强社会体育的发展尤为必要。社会体育属于公共性的一项事业,对培养人们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健身的身体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社会体育与其它文化事业的结合,不断创新社会体育的模式,并且为社会体育提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推进全民健身社会的建设。

社会体育论文范本篇六

11月11日清晨,不管同学们是不是在前一天晚上抱着手机守到零点甚至一点为自己购物车里的物品付上尾款,他们都在闹钟叫嚣之前就睁开朦胧的双眼,耐住袭来的困意爬起,踏着清晨丝缕微光走向操场集合,准备迎接全新一天的挑战。

“连排向教官问好!”寻着声音望去,是每一个意气风发的“新兵”正向走来的教官方队问好,问候声此起彼伏,每个排的同学仿佛都在暗暗较劲,不愿在气势上输于别人,这声浪在华广校园上空缭绕、盘旋,颇有种冲破云霄之势。秋日的阳光是温馨静谧的,不同于夏季的狂野,它不温不火,如穿久了的棉质衣物,暖绵绵;又如母亲的手,“抚摸”在每一位同学的脸上、脖子上,暖洋洋的、绵融融的。光线在转换,但都笼罩着每个同学,金灿灿的画面如同电影里的滤镜,同学们在里面站如松坐如钟,每一帧都美好得不可复制。

在训练之余,教练们会让我们拉歌,唱完红歌唱流行歌,“听把新征程号角吹响”“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当歌声响遍校园的每一片角落,当欢笑声飘荡在你我耳边,当回忆不可复制,我们都只能把握军训期间的每一刻美好瞬间,让记忆停留在时光深处,这样,我们仍能聆听我们铿锵有力的声音。

军训是每个大学生必上的一课,作为新时代的天之骄子,我们负担着振兴祖国的大业,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严格的纪律才能出色完成这一任务。通过军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了组织纪律性,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

军训对我来说就像是几个世纪一样的难熬,只想为自己找一个逃避的理由。教官教诲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一切任务,争取一切荣誉。”我的思想开始转变,考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人生中有很多的关口要过,有很多的责任等我们去抗,又有很多的义务等我们去尽。大学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兵器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建康的。

军训不仅仅是对我们的身体的考验,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意志的磨练,同时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团队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是在不断的磨练中长大的,就像一棵小树一样经历风雨后才能变成参天大树,军人的气质和钢铁般的意志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正如一首军歌歌词描写的一样:”还硬比钢还强”。

在我们军训中我们军人、学生一家人,了解不少的军中生活,体会到了军人的艰辛,感受到了军人的豪迈气概,他们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苦中的乐。军人的奉献精神和大公无私深深的打动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有酸楚的泪水,有苦咸的汗水,有飘扬的歌声,有欢乐的笑声,这些就像不灭的音符跳动不已,我们是充实的,我们是快乐的,苦与累已化作美与甜!

军训给我的感触很深。感觉到我比以前坚强多了,总觉得自己全身都是力量,叠被子是我在军训前几天中觉得最难的,因为以前没有叠好过被子,叠起来就头大,怎么也叠不好,尽管教官一而再的教,可我还是叠不好,使我都觉得我没有喝方面的天赋,呵呵,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最终还是会叠了,军训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感慨,它们都会影响我的一生。

感谢军训,它教会了我很多以前没学到的东西。

社会体育论文范本篇七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体育旅游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瞩目。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世界体育产业的收人为亿美元,并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体育旅游收入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多停留在民族性或地域性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以及体育旅游具体内容和体育旅游市场相关方面的细节性研究,而对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分析,尤其是产业个体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课题拟从体育旅游产业个体“四川穿山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的现状入手,探讨体育产业个体在体育旅游项目开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穿山体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设置情况以及近年来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落实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方法对“四川穿山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四川穿山旅游有限公司简介。

四川穿山旅游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游客定制中国西部体验性旅行的专业旅游公司,主营川藏,青藏和川滇观光探险和专业(宗教文化,环境保护,摄影)旅行;兼营探索性的考察,商务会议和培训。

旗下的成都穿山越野运动俱乐部成立于,是西部唯一覆盖四川、西藏、云南的越野运动俱乐部组织。

俱乐部汇聚了西部越野探险运动精英,拥有西部最庞大的越野运动车队,其越野探险线路涉及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新藏线、中尼公路、唐蕃古道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香格里拉环线。

根据四川穿山旅游有限公司主要体育旅游项目设置表见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公司的体育旅游项目中多存在以下特点或问题:一是体育旅游方式多为自驾观光;二是时间多集中在十天左右;三是旅游地多集中在川滇藏以及青海和新疆;四是体育旅游专业性工作、服务人员不确定,不能很好满足公司及游客需要。

3.2四川穿山体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的swot分析。

3.2.1优势。

在地域环境方面,“四川穿山体育旅游有限公司”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四川省。

四川省是我国长江上游唯一毗邻湘、鄂、黔、滇、藏、青、甘、陕8省区的省份,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3大区的天然纽带,位于中华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哺育出了博大奇绝的巴蜀文化。

其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数亿年的地质运动,沧桑巨变,造就了瑰丽险峻的巴蜀风光,历来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之说,号称“东方伊甸园”。

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四川体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为世人瞩目。

在气候环境方面,四川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明显,气候复杂多样。

在政策环境方面,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符合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

随着近年来国内及西部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四川开发以绿色、环保为特征的体育旅游产业必将成为四川体育旅游开发新的趋向。

从项目自身看,四川穿山旅游有限公司的体育旅游项目具有体验性都比较强,风景优美,项目活动涉及区域广,文化独特性强,从而易于形成多种项目组合,可创造集观光、科普、文化、健身、休闲、增智于一体的参与性强、刺激、好玩的综合性体育旅游项目。

3.2.2劣势。

从公司体育旅游项目自身看,主要存在:一、体育旅游方式相对单一,多为自驾观光型;二、旅行耗时较长,多集中在10天左右;三、个别项目有一定风险,受年龄、体质,健康状况限制较大;四、游客对项目偏好与体验不一致,导致游客期望值的差异较大。

政策环境主要是指政府对民营旅游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

在旅行社业,《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必须是全民所有制,经营国内业务的至少是集体所有制。

这就意味着个体私营企业无法进入旅行社行业。

另外,在旅游景区开发方面,国家尚未出台关于民营企业是否可经营旅游景区的明文规定,到目前为止,我国旅游行业各种管理制度和条例中真正涉及“民营旅游企业”的仍然很少,大多数民营旅游企业无法得到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待遇等问题依然存在。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法律保障不力,服务体系不健全方面。

如由于我国现行的民营经济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对民营经济的保护、规范、引导的力度不够,许多民营旅游企业在并购国有企业、享有土地使用权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其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管理环境方面,因为我国政府对民营旅游企业的管理涉及工商、税务、金融、统计、物价、城建、卫生、计量、环保、文化、公安等部门和街道、乡镇等大大小小近30个政府机构,由于责权分散和部门利益的驱动,这些机构在对民营旅游企业的管理监督中各自为政,造成民营旅游企业负担过重,而在民营旅游企业真正需要的诸如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税务代理、记账代理等方面却得不到实际有效服务,给民营企业个体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3.2.3机遇。

体育旅游业本身发展方面,在其发展中有一个在产品结构、项目结构、经营方式、服务方式上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这一调整过程必将会更加科学与迅速。

经济环境方面可主要分为两点:一、在宏观经济背景和战略目标上,契合了四川省委、省府关于率先发展与经济社会关联度密切的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二、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方式的提高与改善,以运动健身、文化教育、旅游度假为主的休闲活动必将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

在产业政策上,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国家新近出台的关于旅游业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所确立的资源开发的市场化模式相吻合。

景区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景区越来越重视开发与规划,项目开发与节事旅游形成优化组合,由于区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景区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扩大对外宣传,景区外部形象大为改善,部分景区还增加了民族特色体验式表演项目,采取多种方式提供相关体验。

通过奖励和优惠鼓励游客参与体育旅游项目,容易形成旅游热点和良好的景区外部环境。

3.2.4面临的挑战。

公司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体育旅游项目开发配套设施不足,公司内部体育旅游项目开展中专业人才的相对缺乏。

旅游项目自身发展方面主要存在具体体育旅游项目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

如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形式及内容多集中在自驾与徒步两种,而对其它形式的体育旅游开发较少等。

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的消费环境方面,对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维持与开发构成威胁的外部消费环境,主要包括:一、其它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启动类似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计划所带来的威胁;二、游客偏好与体验不一致,部分游客很难获得和期望值相符的体验等问题所带来的舆论威胁。

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的法律环境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政府的一些法规对企业体育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所享有的土地使用权以及知识产权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政策保护。

例如,在民营企业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旅游资源的权益归属做出清晰的界定,致使有些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行为失去相应的制约。

3.3四川穿山体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对策。

3.3.1继承与发展并重,积极丰富体育旅游内容。

公司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新的旅行线路和旅行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协调融合各个地方、民族的节日和文化,积极创建项目开展的各种平台,丰富极具民族地域魅力的体育旅游项目内容。

3.3.2以民族风情为特色加大宣传力度。

应改变方式,迎合世界体育旅游项目发展的潮流,把握特色旅游的宣传趋势,凭借民族风情的展示力,积极融合和开拓新的宣传渠道;积极扩大影响,突出体育旅游特色,通过观摩、了解和参与,促进体育旅游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展现旅游地风采,让参与者充分沉醉心于水色山光的同时,感受项目所富含的浓郁民风,领略特色文化。

3.3.3拓展体育旅游项目时间宽度,加快人才培养。

公司应细分体育旅游市场,积极促销,研究相关需求,对口成套推出有针对性的旅行线路和旅行时间,以适应和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

加紧培养、扩大专业人才队伍。

大力培养专项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服务、管理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和促进相关建设的发展,使人才的供应可以及时适应现代人们对体育旅游项目的需求,促进公司的发展。

3.3.4拓展思路,激活需求,全面考虑,配套推出,综合利用。

拓宽相关工作思路,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有效激活群众需求,并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对内积极推行一些对项目实施和开发有益的改进意见和方案,对外积极推广一些配套全面的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以吸引消费者。

在综合运用以上各种资源及手段的同时,统筹协调各个系统的相互关系,力求达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结论。

本文在广泛了解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考察“四川穿山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swot分析法对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继承与发展并重,积极丰富体育旅游内容;加强宣传;拓展体育旅游时间宽度;加紧培养,扩大专业人才队伍;拓展思路,激活需求,全面考虑,配套推出,综合利用”等建议。

今后,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定会更加普及与迅速,体育旅游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也定会更加科学与丰富。

对于体育旅游实体企业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可以给这一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范怀超,张启春.四川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5).

〔2〕周道平,张小林,刘少英.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环境条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

〔3〕汪昉,孙云.四川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j〕.软科学,(5).

〔4〕何芝.休闲生活方式影响下四川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

〔5〕刘旭东,孙庆祝.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沙漠类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以宁夏沙漠体育旅游项目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3).

〔6〕enright,michaeljnewton,james.tourismdestinationcompeteitiveness:aquantitativeapproach〔j〕.tourismmanagement,,12(6).

社会体育论文范本篇八

在该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课程设置”两个主要的概念,因此,为了对研究有一个明晰、科学的认识,文章首先对着两个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概念界定。首先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际上最初称为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2007年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阐述如下,即: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2012年,教育部为了更好的明确该专业的专业性质,将其改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且在同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重新界定了社会体育指导与专利专业的培养目标,紧接着,在接下来进行的全国各大本专科高校在2012年下半年的招生中,也相应的将社会体育专业改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而且各个高校还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才培养目标也各自进行了完善,使得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办学特征。其次是课程设置。课程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最基本的一个单元,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与此相对应的,课程设置也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关键性内容,是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和专业建设工作的基础。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优化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关键点。其中,合理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指的就是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应科学合理,如: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应科学、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应合理等等。而合理的课程内容,指的则是课程的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要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以及学科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只有这样的课程设置才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

2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现状。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层面来说,基本是一致的,普遍是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教育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大多都是围绕着《专业目录》规定的“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而课程也普遍是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任意必修课四大类为主。其中,专业教育是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不同的学校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基本上都是以“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课程,加上体育技术类课程,再加上方向课程”这三个部分来构成的,也有个别院校并没有设置方向课程。如果从培养方向的层面来研究和区分,有的院校侧重于社会体育的经营管理,有的院校侧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却均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目前多数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实际上仍然是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的简单增加或是减少,仍然没有突破体育教育的课程构成模式。

3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现存的问题。

概况来说,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

在2012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专业改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之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目标也重新界定为:培养具备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教育部关于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实际上所规定的只是专业的一个大方向,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还分别对此专业的培养领域和课程设置进行了设定,虽然各个院校的培养方案彰显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多元化,但是也突出反映了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这一问题。

(2)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需求的有效分析。

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中,由于对需求分析所具有的应用价值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目前,多数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四川省高师院校所开展的课程设置与教学需求分析的研究,也多集中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层面上,而却很少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以至于所设置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实际,影响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3)专业方向的设置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部分高师院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没有明晰的方向划分,而即使部分学校进行了明晰的专业划分,但是其中部分方向的设定也常常存在于社会体育职业教育不存在紧密联系的问题,例如:社会人文方向或是运动科学方向,设置中小学体育教育训练方向等等,存在明显的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设置相混淆的问题。

4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的对策。

针对目前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的现状及现存的问题,特提出了以下几点课程设置与实践的对策。

(1)应重视专业方向的科学定位。

要确保专业方向定位的科学性,要注意与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其就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考察和分析学生的就业渠道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通过考察和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可知,体育教育方向、运动科学方向等不属于该专业的范畴,应剔除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2)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分析。

也就是说,在开展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工作时,应在注意满足社会体育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平衡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准确把握社会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

(3)应重视以专业方向为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的强化。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目标导向的方法,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及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情况来合理的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并在构建的过程中,应重视如今用人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注意构建有特色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来不断的强化实践教学的成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