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2:30:26 页码:14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通用14篇)
2023-11-19 12:30:26    小编:ZTFB

自然景观是人们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载体,它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和灵感。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一

港口是物流网络中重要的节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活动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货物日益增多。海港和航空港作为国际贸易货物进出国境的门户,集合多种运输方式,承担着国际贸易八成以上货物的运输和加工处理的重任。目前,海港和航空港是我国重点投资领域,建设投资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已经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层次合理、功能齐全”的港口格局。伴随着港口快速发展,港口物流业已经成为企业挖掘利润的主要源泉,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港口物流是不小的挑战。现代港口物流只有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高职教育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学校与企业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高职“港口物流管理”课程承载了港口物流专业操作人才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任务,是港口物流操作员从事实际业务操作必须具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它以港口物流企业真实港口物流操作业务为情境、以实际港口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主要面向报关企业、货代企业、集装箱运输企业、船舶理货公司、保税港区进出港业务公司、港务公司等,培养从事港口进出口货物相关船舶理货、报关、商检、码头装卸、集装箱运输等流程及其相应单位的协调工作的港口物流操作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港口物流业务流程,熟练港口物流操作员岗位业务操作,最终形成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客户服务、单证制作、现场操作”三种职业核心能力。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交通部审核的公办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以航海、旅游为品牌,以汽车、物流、信息技术为特色的综合类高职院校。本文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析高职“港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二、高职“港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材偏重理论,弱化实践环节。

“港口物流管理”课程所配套的教材大多是理论性的,介绍港口基本知识、港口的功能、港口目前的发展状况等,而不是从实践出发全面介绍港口的工作流程、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等。另外,港口包括海港和航空港,大多数教材只介绍了海港的基本知识,没有涉及航空港的应用知识。

2.教师队伍薄弱,教学方式传统。

目前高职院校中担任“港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研究生毕业,学历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大多数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没有真正投入过企业实践,大多数人只是走马观花参观过港口的运营流程,所以在教学上偏重理论教学。教学方式上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仍然是满堂灌的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实训内容浅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配备了港口相关方面实训室,拥有港口装卸模拟设备,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和教学配套实训设备缺乏等原因,学生在实训室也不能得到全面的港口物流实践的真正训练。

三、高职“港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选择合适的实践教材,构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港口物流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增加了一本实践教材,即陈洋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港口物流操作》,这本教材总共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介绍件杂货、集装箱货物、散货以及石油码头的操作流程,从实际出发,探讨每一种码头的操作流程,详细介绍了操作时的机械选择、单证的处理、每种岗位的职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港口的工作实际,设计工作流程,由教师选择港口操作的实际案例为任务引导,让学生扮演每种码头中的角色。

2.增强实训环节,深入港口企业顶岗实习。

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港口物流管理”课程实训环节在专业港口实训室内进行,实训室内配备交互式3d仿真港口物流实训软件、集装箱堆场实训室、港口码头实训室、模拟货代公司实训室,学生在实训环节可以根据实训任务进行一体化实训流程操作。另外,学生可以深入武汉港口企业实习,这些企业有专门的学生实习培训系统和培训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制订相应的培养和教学方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进行合理化的分配,选拔优秀学生作为订单班学员,实施顶岗培训,并设立企业奖学金,奖励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双优秀”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在实习结束后合理安排学生就业岗位,实现企业与学生的双赢。

3.构建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和考核体系。

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港口物流管理”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其一,理论教学部分,主要由课后思考题的完成情况、课堂到课率以及期末卷面成绩构成;其二,实训环节的成绩;其三,课业设计与企业调研报告。多重的考核体系让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掌握港口物流相关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强化港口物流操作职业技能训练。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二

内容摘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指伴随着企业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也称为物流费用。在分析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从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对物流成本管理进行改进。

关键词:物流成本、问题、对策。

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物流系统为实现商品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从其所处的领域看,可分为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本文针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位移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

(一)物流成本结构。

1、库存费用:指花费在保存货物的费用,除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它把降低物流成本与加速资金周转统一起来。

2、一般而言,运输总成本包括:货运、车队、燃料、设备维护、劳动力、保险、装卸、预期滞留费用和税收等。尽管运输成本的名目繁多,不同的运输方式所包含的运输成本有不同的构成类别和范围,可以分为三类:即劳动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等,以便于计算。

3、物流管理费用: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在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

4、隐性成本:是指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库存费用增加所形成的资金利息成本、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市场反应慢得损失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或损失的成本,之所以称其为隐性成本,是因为这部分成本很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估算。

(二)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1、竞争性因素。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充满了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产品的价格、性能、质量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优质的客户服务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客户的服务水平又直接决定物流成本的高低,因此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具体讲有以下影响因素:

(1)定货周期企业物流系统的高效必然可以缩短企业的订货周期,降低客户的库存,从而降低客户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库存水平存货的成本提高,可以减少缺货的成本,即缺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成反比,

库存水平过低,会导致缺货成本增加;

但库存水平过高,虽然会降低缺货成本,但是存货成本会显著增加。因此合理的库存应保持在使总成本最小的水平上。

(3)运输不同的运输工具,运输能力大小不等,成本大小不同。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某种物品的需求程度与工艺要求。

2、产品因素。

产品的特性不同也会影响物流的成本,主要有:。

(1)产品价值一般来讲,产品的价值越大,对其所需使用的运输工具要求也越高,仓储和库存成本也随着产品价值增加而增加,高价值就意味着库存中的高成本,以及包装成本的增加。

(2)产品密度产品密度越大,相同运输单位所装货物越多,运输成本就越低。同理,仓库中一定空间领域存放的货物也越多,库存成本就会降低。

(3)易损性物品的易损性对物流成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易损性的产品对物流各环节如运输、包装、仓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可杜绝因次品、废品等回收、退货而发生的各种物流成本。

有些物品在搬运的过程中需要加热或制冷等,这些都会增加物流成本。

3、空间因素。

空间因素是指物流系统中企业制造中心或仓储相对于目标市场或供货点的位置关系。进货方向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同时也影响着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货批量等各方面。若企业距离目标市场太远,则必然会增加运输及包装等成本,若在目标市场建立或租用仓库,也会增加库存成本,因此空间因素对物流成本影响是很大的。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物流发展的现状来看,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

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2、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

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的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其他经费统一计算。因而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

3、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

比较的基础,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4、不能清楚的划分物流成本的组成。

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5、不能从销售关联角度清楚地划分计算分类项的物流成本。

从销售关联的角度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和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在一起的,如许多企业都将销售促进费算在物流成本中。

6、没有从物流的“效益递反”规律中来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管理。

物流成本中各项目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某些项目的成本的削减可能引起其他项目成本的增加。因此物流成本间各项目是互相关联的。此外企业没有充分应用物流成本的乘数效应来改进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没有体现出物流成本的削减所带来的巨大的乘数效益。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改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创新物流成本管理体制,构建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还要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成本。

1、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

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推行“年薪制”,克服“月薪制”造成的人员短期行为,对贡献突出的人员实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政府可以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和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2)建立物流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成本管理战略,强调企业全员参与物流成本管理,将员工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管理目标中,为此要强化企业决策层的物流成本管理意识,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确立物流成本管理的应有地位,组建权威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和协调物流成本管理工作,规划物流成本管理的远景任务和目标。

(3)构筑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

设法降低物料采购的各项费用,强化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采用just-in-time采购、供应链采购和网上采购、外包采购等技术,按照物项采购价值实施分类技术管理,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有机结合起来。物资采购应通过合理的价值分析,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调查、评审、遴选体系,建立和完善索赔制度。

(4)实现供应链一体化。

应链管理在全球实现资源采购、生产制造和产品分销,例如沃尔玛与宝洁的产销联盟,使产销双方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削减交易成本、在库成本和流通费用,其产销联盟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典范。

(5)建立物流成本综合管理框架。

物流综合成本控制的实现框架一般由横向控制、纵向控制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控制三部分组成。物流成本横向控制主要包含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信息反馈和控制、决策等步骤,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是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

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对其进行纵向优化需要借助适当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使其与横向控制交织进行,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作业成本管理法、数理分析法等。通过引进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采购人员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收集和汇总订货信息,根据供货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交货期、供货商的信誉等资料,向指定供货商下达采购指令,而供货商则能根据网络中心转来的相关信息及时安排出货,实现系统最大效率。

2、构建物流成本管理制度。

第二事中进行日常控制和核算;

第三事后进行业绩考核,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对内部物流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使各部门和环节为实现物流系统总目标担负各自的责任,并通过物流责任中心信息反馈,使物流系统决策部门随时掌握情况。

3、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成本。

(1)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合理化是指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已经可能低的成本进行高质量的物流活动。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实际物流流程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的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要从企业经营的整体去考虑。

(2)通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

(3)通过优化流通全过程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或仅仅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和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4)通过整合物流职能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能缩短商品周转时间,真正做到快速、高效、及时的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他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5)通过优化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长期收益的最有效手段。

(6)通过合并策略降低物流成本。

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方法上的合并;

二是共同配送。方法上的合并是指企业在安排车辆运输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装满载。共同配送是指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之为集中配送。

(7)通过减少退货降低物流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刘秀琴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控制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

2、王小强物流客户服务成本的核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3、祝映兰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4、骆温平物流供应链管理,电子出版社,2014。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三

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两个转变。同时,港口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与形势、邻近港口的迅速崛起,货物运输竞争相当激烈。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及其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港口发展建设的最大弱点是:缺乏统一规划,地方自治特点极为突出。尽管交通部已正式发布港口下放的文件,但上述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根除。目前,我国的港口配置在不少区域出现失衡状态,与国外先进港口相比,在通讯导航、灯浮标设置和综合管制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深水港口、后方堆场、公路及铁路集疏运系统建设由于资金缺乏或其他原因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是加快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增强在区域港口群中的竞争力、建设港航强省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1.1降低物流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伴随着包括港口物流在内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先进国家物流费用正逐渐降低。例如,美国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比重,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11.5%左右,下降到20xx年的11%左右,20xx年的l0%左右。我国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比重,虽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20%左右,下降到20xx年的18.6%,浙江下降到17.5%,但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仍显着偏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积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货物全程物流费用,对增强现代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形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运输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尤其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港口不再是仅具有传统的装卸、仓储功能,被游离于生产、贸易和运输之外的企业,而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催化剂,港口能对周围地区和腹地产生巨大的辐射功能,推动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因为这是目前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组织方式。在一些港口,一种大型泊位不足,但在另一些港口在这些大型泊位能力富裕,但处理船,大材小用。也可能有相同的端口,与缺乏大型和小型货物码头泊位利用率高,煤炭,矿石和原油等专业化泊位表现得特别明显,加入世贸组织后,适箱货物的比例将迅速上升,港口头倾向明显,散堆货物码头因为其功能是空闲的,而在同一时间,港口公用码头将出现严重短缺的情况,集装箱专用泊位不足,超负荷运行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国港口必须制定严密长远的发展规划,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扫清硬件障碍。一是要把重点放在构建深水码头或深水泊位上,以满足船舶大型化、深水化需要;二是要加强临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要注意完善与港口相配套的铁路及公路集疏运系统、仓储配送中心和大型信息平台,并使之逐步成为一个集购、运、储、销、通联为一体的新型和健全的物流服务系统。

港口物流的发展目标是:以服务于国内外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充分发挥深水港和保税区的优势,以国际和国内货物运输为载体,以现代电子商务为支撑,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并举,大力发展物流经营主体,引进国际著名的物流经营企业及其资金技术、管理和经营网络,加快港口和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网络、仓储、信息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港区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培育物流市场,健全物流法规,努力把港口一个集购、运、储、销、通联为一体的新型和健全的物流服务系统。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两个转变。当前港口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与形势、邻近港口的迅速崛起,货物运输竞争也非常激烈。根据现代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港口将成为装卸、储存、运输、中转、装拆集装箱、信息处理、仓储的综合物流中心。同时,港口拥有丰富的运作经验、广泛而固定的货源和信息源,港口通过发挥经济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功能的全方位增值服务中心。目前港口建设有存在过热现象,甚至出现“三无”的状况,一些地方盲目上项目而造成“有港无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港口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码头布点过密,腹地交叉、重叠,功能雷同,已有港口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二是港口岸线使用不合理,深水浅用,优线劣用,岸线资源浪费大;三是港口结构不尽合理,适应大型船舶靠泊的集装箱码头和大宗散货码头仍显不足,现有能力已趋饱和,而一般散杂码头则明显过剩;四是有的港口经营人经营行为不规范,盲目竞争。五是有的港口经营人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较多。

3.1区域性港口竞争势态更趋激烈。

中国港口总吞吐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都会增长,区域性港口竞争态势依然存在,甚至会更加激烈。

虽然能促进港口竞争,加快港口运输市场的发育,但也使航线和货源向优势港口集中,航运中心和主枢纽港将获得更多好处。目前,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过程当中,第二产业即加工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将导致以制成品为主的集装箱运输需求的迅速稳定增长。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可直接对运输市场的货源结构和数量及运输方式产生影响。因而加快港口运输市场的发育,但也使航线和货源向优势港口集中,航运中心和主枢纽港将获得更多好处。加入wto以后,这样的格局使港口在物流业务上中处于劣势。

港口结构性矛盾本质上是港口与供应(能力)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结构性矛盾的涵义是在港口市场上虽然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基本是平衡的或略有富裕,但在结构上却不完全适应。例如,一些物种供大于求,另一些物种却供不应求。在某些货种中一些港口供不应求,而另一些港口则供大于求。在某些港口中,某些货种的大型泊位不足,而在另一些港口中这些大型泊位的能力有富裕,只好装卸小船,大材小用。也可能有同一港口、同一货种缺少大型泊位而小型泊位利用率又过高的情况,这在煤炭、矿石和原油等专业化泊位表现得特别明显,加入wto以后,适箱货物比重将急剧提高,港口集箱化的趋势明显,许多散垛货码头因其功能原因将导致闲置,而同时港口公共码头又会出现严重不足的局面,集装专用泊位短缺,超负荷动作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在大力培育壮大本地物流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具有国内外以至世界性经营网络和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物流龙头企业,近期要重点推动物流项目。同时加强与物流龙头企业的联系,争取这些企业投资新型港口物流业。要加大支持服务力度,优化港口物流业发展环境,尽快给予当地标准建立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企业整体协会,规范物流市场秩序物流企业经营行为,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商务、社会化配送和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快融入发达地区物流网络。

4.2政府加强引导,企业自主运作。

发挥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的作用,加强政府间的组织协调;。

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统一技术标准,促进港口物流的市场化和资源利用的社会化。建立利益诱导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满足物质需求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使港口物流必须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内部的整合,与路域、航空物流的全方位的合作都是势在必行,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因此,应尽快提高配套设施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以信息系统为纽带将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组织,形成以港口为依托的综合集疏运系统,解决港口后方路网衔接问题,为港口现代物流延伸业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形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质支撑。目前,全球物流时代即将来到,新型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与壮大也是日新月异,其中特别是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逐步提高,我们需要加强和壮大集装箱码头、装卸能力、码头堆场航道水深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海峡两岸港口、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畅通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大力发展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拓展港口的综合功能,并从港口实际出发,把完善服务和信息功能放在优先地位,加快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临江产业群。我国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两个转变。同时,港口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与形势、邻近港口的迅速崛起,货物运输竞争相当激烈。现代物流对港口企业的主要需求是必须拥有与航运、经贸、口岸信息网络相连接,可以供物流信息畅通无阻和供物流企业操作的信息平台。我们要不断改进和更新集装箱码头操作管理系统、散货码头业务管理系统、集装箱场站业务管理系统、公路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海运货代业务管理系统等港口物流信息系统。

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推动港口物流向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肯定迫切的需要熟悉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精通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2]蔡德奇,刘修德,黄世峰主编.福建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研究[m].海风出版社,20xx.

[3]周世锋,秦诗立.海洋开发战略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4]周立群主编.创新、整合与协调: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前沿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5]鲁兆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与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2).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四

人才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作为企业管理核心问题的人力资源管理又以绩效管理为核心。以下将从我的实践经验出发,针对港口物流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港口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绩效评估指标。

加强港口物流企业绩效管理水平: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可以加快员工作业效率,从而提高企业业绩;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部门的工作进度,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提高港口物流企业管理的水平,需要可靠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而这是一难点。下文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难点从三方面做出分析。

(一)绩效评估指标。

绩效评估指标的三要素为:指标名称、指标定义、评估尺度。港口物流企业首先要对每个绩效评估指标做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定义,符合不同文化层次工作人员的理解要求,避免歧义和评价误差。工作业绩指标、工作能力指标、工作态度指标是港口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指标的主要内容,在评价各项指标时要保证工作业绩指标的权重最大。

(二)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依据。

参考绩效评估目的、充分体现员工工作内容、获取信息要高效快速、简单可行、稳定可靠都是港口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依据。

(三)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在工作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题访谈法、经验总结法五种绩效评估指标方法中,港口物流企业应选择最利于企业发展的工作分析法和专题访谈法。

绩效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绩效评估结果的反馈。为了使绩效管理工作完整有效,港口物流企业在绩效评估结果反馈过程中需着眼于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按照反馈的态度和内容可分成三种:正面反馈、负面反馈和自我反馈。正面反馈是针对员工正确行为做出反馈,其作用在于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因此企业要积极做好正面反馈,特别是当员工减少错误行为时。负面反馈即“批评”,是对员工错误行为做出反馈。其目的在于让员工觉察自己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进。负面反馈要求管理者尊重员工,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恰当的尺度对员工错误行为进行纠正。自我反馈就是员工按照原来制定好的一套规范明确的绩效标准与自我工作做比较,发现自身优点和缺点,使员工高效完成任务的机制。它适于重复性和例行性的工作。绩效标准的制定要做到员工认可、可信易行。确定绩效标准之后还要建立一套能够形成良好氛围,员工可以根据所形成的惯性思维对自身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并改进的办法。

(二)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评估结果是员工工作绩效最直接的反应,因此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港口物流企业必须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应含有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找出员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方向着手;二、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积极改进,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其中需要包括详细的改进措施和对员工的培训内容。遇到特殊问题时还要做到分阶段、分步骤解决;三、确定绩效改进的目标。目标要落实到员工在某个绩效评估指标上的评估得分结果。绩效改进计划的原则:首先,改进计划要从实际出发——简单的先列入计划中改进,难的要做长期改进计划,不太紧急的则可稍后再列入计划。第二,员工的认可是计划改进的前提。最后,企业要对员工绩效改进工作加强指导,采用分阶段考察的方法第一时间发现员工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工作质量,使工作向原来制定的目标靠近。

(一)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发展性原则。保证员工岗位目标、组织阶段性目标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使个人与企业一同向前发展。沟通性原则。绩效管理过程中,上下级相互沟通、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促进员工和企业绩效共同进步。公正性原则。绩效评估要本着公平、公正和客观的原则,一切都要从事实出发。激励性原则。激励员工是考评的目的,考评结果不仅是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和对出错员工的处罚,同时也是员工职业发展的推动力。可操作性原则。绩效指标设计及绩效实施方案要做到现实可行,科学合理,同时实行分级考核。

(二)创造实施绩效管理的理想环境。

第一,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参与绩效管理。首先,各级管理者积极参与,严格遵守管理规范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前提。其次,依靠宣传到位,员工理解,员工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的办法提高员工参与的热情。第二,为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还要有针对性对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绩效考核人员辅导培训。第三,拥有独立的监督体系,评价员工要公平客观,增加员工企业归属感,形成优秀企业绩效文化。

(三)其它建议。

为节约人力、物力、高效完成企业目标,企业要积极和专业咨询机构合作,找到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绩效管理的同时,也要及时调整完善内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预算调整制度,保证绩效管理与以上制度有机结合。企业hr系统及绩效考评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员工岗位说明书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制定规范是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的基础。最后,做到先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试点,成功后再做全方位的推广工作。五、结语绩效管理是港口物流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港口物流企业必须从现在起就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

[1]章思平.浅议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现代商业,20xx(2).

[2]刘秉镰,王鹏姬.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物流企业绩效层次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xx(7).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五

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出口,港口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港口物流是经济的一种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其他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促进的作用,也可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涨,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就长江港口物流的发展而言,其可以催生相关行业的发展,给泰州市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江港口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泰州市城市建设,特别是像交通运输、道路、高架桥、快速铁路等运输设施。在长江港口贸易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泰州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匹配长江港口的实际需求。如果不匹配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很有可能会阻碍长江港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在快速发展的港口贸易需求下,泰州市城市基建必须紧紧跟随发展脚步,这样才能有助于港口贸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性。

1.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建设。

长江港口连接河海,可以实现综合运输,这也是长江港口重要性的集中体现。长江港口不仅可以实现内内运输,还可以实现内外运输,是联系我国中东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江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辐射范围也比较广泛,经过长期的发展,长江港口已然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重要港口,日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江港口的规划建设中,要根据其港口位置、水深条件、水域环境、周边设施等加强规划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港口物流的发展。在港口规划建设中,如果没有根据港口物流的发展,没有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盲目构建规模宏大的港口,很容易造成资金、材料、设备、人力、物力等浪费,削弱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的资金储备。反之,如果港口规模较小,同样难以提升港口贸易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港口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港口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社会条件等综合判断,加强规划设计,在水深条件不好的地方,规划建设中小吨位的港口泊位,在水深条件良好的地方,规划建设大吨位的港口泊位。长江港口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港口,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完善长江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长江港口规划建设成一个重要的物流、商业、产业集中地,有效缩短物流运输距离,最大便利地推动长江港口的发展。

2.发展集装箱运输扩充港口的运输能力。

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集装箱运输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港口物流的运输能力,集装箱运输也已经成为大型港口物流运输的主要途径。对于长江港口来说,集装箱运输还不发达,集装箱运输量相比同类港口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长江港口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发展集装箱运输。目前来看,长江港口主要运输矿产、矿建材料等大宗货物为主,发展集装箱运输,能够提升长江港口运输大宗货物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中转功能,进而实现长江港口的全面能力提升。长江港口的集装箱运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相关统计来看,泰州市在运输大宗货物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集装箱运输的货物总量可以占到总量的45%左右,但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只有不到20%,还有很大一部分提升的空间,可见长江港口要想真正迈进国际化的大港口,必须注重集装箱运输,提升自身的集装箱运输能力,进而在运输矿产、矿材料等大宗货物时,充分发挥长江港口的优势,在发展港口运输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港口的贸易交易量,并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协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泰州市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3.用信息化技术来武装港口服务与运转水平。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随着货物运输量的不断提升,港口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提升港口的信息化技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只有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港口的运转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实现港口的现代化建设。在长江港口的发展过程中,能否为客户提供实时追踪查询的有统一标准数据接口的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桌到桌”交换,将成为未来港口的竞争焦点。因此长江港口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技术来构建互联网络,从而实现货物取、送、运、抵等多功能的查询跟踪服务,更好地提升港口的服务水平。在长江港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构建与企业的网络对接服务,加强货物装卸的自动化水平,提升港口装卸效率。

4.促进金融行业发展为港口经济提供资金保障。

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二者的发展实际,注入一定量的资本、资金,通过资金保障与扶持来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因此需要不断构建和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根据港口城市的发展特色来开辟特色的贷款融资渠道,不断进行渠道建设,为港口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港口贸易,港口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区域经济,港口物流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助力,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为港口物流提供充足的货源、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江港口作为中东部的重要港口,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规划建设,根据港口辐射范围、水深环境等,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升港口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从而提升长江港口的综合实力。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六

随着低温食品需求量持续增长,落后的冷链物流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的冷链物流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物流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进行实地调查集中总结如下:

我镇主要的农产品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等。2013年果品蔬菜产量为326000公斤,肉类产量为736137公斤,禽蛋产量为379400公斤。

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四家,分别为绿韵果蔬保鲜库、顺兴恒温库、众发恒温库、蒙阴第二肉联厂冷库。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以及使用管理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

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技术水平、规划设计能力落后,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观念落后。冷链物流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识不深,冷链基础设施还相对比较薄弱。

首先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

1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冷链物流的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系统。

3.对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运用供应链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其次,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

我镇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行业应高度重视,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规划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七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平均递增15.3%。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1135亿元,比1979年增长17.3倍。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

商品价格基本放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开放度、公正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第二,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一是连锁经营浪潮方兴未艾,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导入这种经营组织形式,其后便迅速演变为现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共有连锁经营组织1000多个,2万多家分店,年销售额1000多亿元,已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与此同时,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成为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在1999年联合开展的快速调查,截止1999年6月末,我国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含批发、零售交易市场)近6万个,1998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为21086.8亿元,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3%和国内生产总值的26.5%。全国商品批发市场约9000家,占同期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0%左右。全国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较强的重点骨干市场。此外,流通主体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竞争实力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各类商贸集团大量涌现,除传统的批发贸易商外,以海尔、联想为代表的一批生产制造商也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构建自身的营销网络和销售体系,实行工贸一体化经营,成为重要的流通主体。各类市场中介组织逐步发育,经纪公司、快递公司、报关服务公司、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机构不断涌现,提高了商品流通的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

第三,流通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1992年中国政府在商业领域实行对外开放试点,到目前已有300多家外商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沃尔马、麦德龙、家乐福等一些大型跨国商业集团先后登陆,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和会员制的大卖场等各种新的商业形式、业态和经营方式都已采用。外资商业的广泛进入标志着中国商品流通业已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国内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业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这使得中国的流通业现阶段发展带有明显的跳跃性和急速扩张性。

第四,流通的现代化开始起步。主要是商业设施投资的规模与建设不断发展,各种商品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储运中心相继建立,在流通中的作用开始显现,物流体系建设正在带动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发展。新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的采用,使流通作业的自动化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电子计算机、条码、pos系统等现代信息处理手段逐步采用。流通业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柜台销售、经验性管理逐步转向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营,行业的资金与技术含量都有所提高。深圳、上海、天津等地已着手物流基地的建立,通过规划和多渠道投资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二、加快商品流通的产业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由250美元提高到近800美元,有1.4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工业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进程远远没有完成。要促进我国工业化和下一步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快流通产业化进程。

首先,流通产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从世界上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都经历了一个流通现代化的阶段。如日本曾在60年代连续推出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意在配套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韩国在70~80年代也效仿了这一做法,并大大提升了流通产业化水平,为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再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工业化发展水平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相比较而言,流通产业化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流通设施、管理手段、经营组织方式上基本还是沿用了原来的一套,经营分散、管理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物流成本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全年的物流成本为8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德国的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0%,中国为3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实力。

第二,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看,商品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和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在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而流通产业的率先发展能带动第三产业。

三、流通产业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举措。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征:一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规模不断扩大,将涉及更多的领域。二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并已经形成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三是wto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集团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和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将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中国流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的紧迫性。

第一,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我国现实出发,传统产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仍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丰富而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在整个国际分工中,中国正逐步成为众多工业品的世界性生产基地,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基地。中国正在跻身于世界生产大国的行列。如何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何实现一个工业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最大的市场仍将是传统产业,这在客观上为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它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构筑商流、物流的全球性网络,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还需要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更新,使流通的产业化势在必行。

第二,流通产业化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流通产业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较低的流通成本与较高的增值服务,核心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制造业的状况看,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实行产销分离、内外贸分离的管理体制,不仅与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相悖,而且成为我国加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缺陷和先天不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分销服务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比在生产技术上的差距要大得多,只是由于这一领域的国内市场保护,使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而已。

分销服务实际上是现代商品流通的另一种说法。

分销服务不仅仅提供商品,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服务的内容覆盖流通的全过程。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分销服务已成为产品增值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分销服务还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跨国公司采用的重要竞争策略之一,就是通过提供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竞争力,使顾客难以离开供应者,同时又使新的竞争对手难以进入该领域,由此看来,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商品流通领域的分销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谁通过领先技术、网络商路掌握了分销渠道的控制权,谁就能在竞争中操有胜券。中国加入wto以后会使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服务竞争已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内容,服务增值也是产业的重要利润来源。面对新的国际分工和制造业的全球竞争,要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除继续引进技术、改进管理外,还要在流通产业化上下功夫。

第三,再从商贸服务领域看,我国传统商业在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面临商业全球化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传统的商贸企业基本上仍是在相对封闭、狭小的市场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差,流通设施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尤其是生产的组织服务能力薄弱,按现代商品流通标准衡量,总体上仍处在传统商业阶段。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无论是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服务,还是制造业的分销服务活动都要面对国际流通业的竞争。即使是国内市场,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舞台。在与跨国公司、国外企业同台竞技中,赢家与输家只有一把共同的尺度流通效率最大化,流通成本最小化。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流通业必须加速其产业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惟一选择。

四、确立赶超型的发展战略目标。

电子商务为实现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会与可能。首先,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成长模式。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流通效率和竞争优势的取得主要是靠经营规模和管理技术,而规模与技术的背后又主要取决于资本实力的较量,电子商务所依托的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打破了以往经济增长的法则,其核心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比特对原子的替代,即数字的传输替代了相当一部分传统的物质运动和信息交换方式,替代了人们面对面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和交易成本的交流。电子商务在时间上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使传统经济增长法则和企业运作方式发生变化,虚拟企业运用较少的资金就可以构筑自己的网络帝国,规模经济的神话被打破,中小企业照样可以与大企业平等竞争。

第二,流通服务业占有先机。从商品流通业自身的特点看,服务性产业、中小企业居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人力成本、服务性成本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其它行业。电子商务使销售活动的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企业无须通过构造一座座有形商厦去实现自己的销售,厂商也不一定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卖出产品,从而可以大大节约流通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方式较之传统的流通方式无疑更具竞争力。

的顺利起步,为商品流通业选择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也藉此说明实现赶超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有条件的,在实施赶超的同时,要加紧补课,为实现赶超创造条件。商业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现代化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要力争用5~10年时间,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发展,缩小我国提供制度和技术环境流通业运用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为传统商业提高分销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制度和技术环境。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八

世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由港口管理模式和港口物流运作模式构成,其中,港口管理模式是基础,是港口物流运作模式的根本制约因素。本文拟对世界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所启示。

伴随着港口的发展历程,世界港口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目前,世界典型港口的管理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种:即以香港港口为代表的私人企业管理模式,以中国港口为代表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以新加坡的港口为代表的各方共同管理模式。

私人企业管理模式是指港口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及管理都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管理模式。世界上完全由私人管理的港口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香港港。香港港的港口设施几乎全部由私人投资建设和管理,其集装箱码头完全遵循自由港政策。以葵涌码头为例,该码头的19个集装箱泊位分别由和记黄埔、美国海陆、韩国现代和中远(与和记黄埔合营)四家公司经营,港口私营企业的业务经营也极少受到政府干涉,完全实行市场化,自主定价。私人经营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经营管理市场化,效率高,但由于私人企业资本规模与港口投资经营所需资本规模存在巨大差距,因此这种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港口的长期投资和规划发展。

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下的港口属于国家,港口的投资建设和管理都是由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来进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港口企业缺少自主经营权和财产权、缺少有效的竞争和监督机制等原因,往往存在投资浪费、服务质量不好、效率低下等问题,既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又影响了港口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因此,完全由政府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港口为数不多,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在欧美发达国家极少,目前采用该模式的港口也都在进行体制改革,逐步向各方共同管理模式转变。

在各方共同管理模式下,港口的投资建设和管理由政府、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共同进行。这种模式既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港口管理模式,也是实行政府和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港口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种趋势也被称为港口的商业化或民营化,特点主要是打破单一由国家或政府管理港口的模式,尽量减少政府直接参与港口的经营运作,目前新加坡等国的港口经营都属于这种模式。新加坡港在1997年进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后,原港务局分为新加坡海运和港口局与新加坡港务集团。海运和港口局主要处理港口和海运方面的管制和技术问题,港务集团则主要承担港口的投资、经营管理职能。民营化改革给新加坡港口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不仅增强了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进而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海外投资,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港在国际航运中的优势地位。

在港口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经过长期摸索与实践,世界上目前形成了四大典型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包括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独立型物流中心模式和供应链型与联合型物流中心模式。

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是由鹿特丹港创造并发展的,所以亦称为鹿特丹港物流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是由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地主型物流中心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代表着当今世界港口物流发展的一大方向,除鹿特丹港之外,目前美国的纽约/新泽西港、巴尔的摩港、德国的汉堡港和法国的马赛港等世界著名港口均采用了这种模式。

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主要有(1)政府统一规划,企业自主经营;(2)配套设施完全,运作效率高;(3)物流中心专业化、规模化;(4)与港口腹地工业形成物流链;(5)灵活的港口运行管理模式等特点。

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即多方合资经营港口物流中心,该模式由安特卫普港创造与发展,所以亦称为安特卫普港物流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者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的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以及运作方式。

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主要有:(1)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2)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物流中心发展提供条件;(3)超前建设大规模的物流中心;(4)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扩展腹地等特点。

独立型物流中心模式即由港口企业自行组建专业化物流中心,利用港口的设施、人力和上下游业务关系开展物流业务。这种发展模式由香港港创造并发展,所以亦称为香港港物流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建立港与港、口岸与口岸之间的沟通管道,通常是以港口为联结点,建立企业、城市、区域乃至全国性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使其从单一的装卸运输及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全程的物流服务转变,同时通过加强港口货代、船代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建立能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完善的服务网络。此外,目前香港也在大力发展网络型物流中心,即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并发展成电子物流中心,形成离岸贸易和远程物流。另外,鉴于物流设施与港口发展的关系密切,香港港口及航运局在《如何加强香港作为全球及区域首选的亚洲区运输及物流枢纽地位研究》中提出,在机场或港口后方规划建设“增值物流园”。增值物流园不仅提供一般的仓储服务,而且提供各种物流增值服务、时间必须准确的货物处理服务及电子商贸服务。

具体来说独立型物流中心模式主要有:(1)物流企业行业相关度高,实行“一条龙”经营和“一体化”服务;(2)围绕主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3)物流自动化水平高;(4)物流信息化水平高等特点。

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模式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利用各自在供应链不同部位的优势,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或由同一大型集团公司同时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模式则是由港口和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来进行经营。该模式由新加坡港创造与发展,所以亦称为新加坡港物流运作模式。

供应链型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模式主要有:(1)执行自由港政策,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港口设施;(2)物流分工明确,实行集约化经营;(3)物流运作与管理高度现代化;(4)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5)物流服务形式多样等特点。

世界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具有以下启示。

港口物流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物流到配送物流、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物流几个发展阶段。港口物流的发展是以港口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港口具备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运作和管理机制为背景进行的,因此港口的发展会直接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而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港口的发展,进而也会极大的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这从新加坡港和日本各港口的发展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与此同时,通过执行自由港政策,建设大型的专业化物流中心以及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或配送中心等,为港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环境,逐渐成为国际物流的一个枢纽。由于多方共同管理模式能使政府对港口的权力控制与私人企业的经营能力高效结合,兼顾社会利益与私人经济利益,克服公有公营和私人企业经营的种种弊端和限制,近年来相当多国家的港口管理模式正积极转向多方共同管理模式,即港口民营化的趋势。

在港口物流的发展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的互相配合与共同协作。这是与世界港口管理模式逐步向政府、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多方共同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相吻合的,也是与以鹿特丹、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世界各大港口的物流运作模式相一致的。纵观国外典型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无一不是以政府的规划投资和各项有利发展政策与措施为基础的,即使像香港这样的世界上极少数完全由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性大港口,政府也设立了港口发展局,负责港口的规划和发展。因此,政府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总体规划者与调控者的作用。

在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港口整体发展的规划者。港区及腹地的用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具体行业的发展规划,具体区域的发展规划等都需要政府综合考虑和统一实施。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由于港口各项基础设施及各项生活配套设施等都需要巨额投资,且这些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利润低,是单个私人企业无力投资也不愿投资的,因此需要政府的财政的大力支持。三是政府法规的制定者。制定完善的物流和各项市场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市场、行业运行,整顿和维护经营秩序,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等。四是物流人才的培养者和引进者。港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港口物流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物流意识不足是制约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的重中之重,而这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需要政府来主导和实施。五是良好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高效运作,行业管理机构的健全管理,良好的招商引资、咨询服务,畅通快捷的海关通关服务等等,都会有力地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虽然港口、港口物流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协调和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规划管理也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直接通过行政命令去过多地干预市场,否则反而会事与愿违,阻碍港口和港口物流的发展。

从香港、新加坡港等国际化大港口来看,现代港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全方位主要体现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围绕业主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包括提供各种金融、保险服务,提供货物在港口、海运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公正验货以及餐饮休闲娱乐、各项零售服务等。

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即物流企业将码头装卸、堆场、仓储、运输、包装等各环节的单一经济活动集中为“一条龙”经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在这一方面,香港亚洲货柜物流中心最具代表性。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与港口、其他产业乃至腹地发展的一体化。港口物流发展是以港口及其腹地的发展为基础和依托的,同时,港口物流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港口及腹地的发展,从而实现其一体化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装卸业务进行改革和深化外,还要求在港区内或毗邻港区建立相应的配送园区、货物深加工区等各项服务区,从而有效地对来自全球的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使之成为无缝对接的一体;同时还要求走港区联动之路,把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础特征的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使之在发展中互相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成为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点在香港、新加坡港、鹿特丹港和釜山港都有很好的体现。

在现代航运中,班轮公司由于受营运成本、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运输安全性及追求规模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对集装箱船大型化的追求日趋强劲,投入营运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数量与日俱增。集装箱运输的普及与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不仅要求更深的港口航道、更大的泊位、更高效的装卸设备,而且对港口物流产生了如下深远的影响:

一是促进了港口仓储功能的分化。一方面,集装箱的采用为货物的装卸、仓储、保存、保管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为海关的检验和监管提供了便利,从而促进了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货物运输集装箱化率的不断提高,货物运输中散货的比重不断下降,对一般的普通散货仓库的需求相对减少,因而要求港口物流企业改变其现有仓库的结构,促使一般仓库向现代自动化仓库发展。

二是对物流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运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超大型船舶的规模效应,一般每航次的装卸量都会在3000标准箱以上。船舶运输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要求船舶的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300吊次,而这是现在一般集装箱码头效率的2倍以上。与此同时,配套的堆场设备及运输设备也必须十分充裕,因而要求港口后勤物流系统有更大的仓储面积,更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的操作系统,以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是促进了码头和船舶运输公司的合作。为了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港口新建或改建集装箱码头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为降低投资风险,许多码头公司都会考虑与班轮公司合作。就全球航运业务发展趋势而言,班轮公司与码头合作、投资港口物流等也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是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要求。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有利于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推动集装箱干线枢纽港的建设和发展,吸引大型班轮公司投资港口产业;有利于完善港口及港口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有利于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推动综合运输的发展,进而促进现代物流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为国际物流经营者的投资创造良好条件;还有利于带动港口及腹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际物流中心是第三代港口的基本特征,也是港口物流功能拓展的方向。当然,港口拓展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并不意味着港口自身发展成为涵盖现代物流一切领域的物流企业,而是要充分利用可能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优势,发挥筑巢引凤的作用,如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吸引各类物流企业落户,由物流企业提供货物的增值服务,而港口只是为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当前港口处理的主要货物是集装箱,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班轮公司联盟,生产的特点是为货物流动、物流全程提供全方位高增值的服务。实现网络化的物流运输组织方式,通过edi系统进行信息传递等,港口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港区、临港工业区,而且包括物流中心区在内。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九

1、农产品物流中以农民个体经营为主。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后,国有和集体商业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种养大户、个体运输户以及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组织,农民个体是其中主要成分,农业产品也是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这是我省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力量。

2、商流物流合一。农产品流通在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以及其它销售方式中,基本是现货交易,即时银货两讫。而在一些产业化组织中农户与企业间存在产品购销契约,农产品购销关系比较固定,商品交换与货款结算之间存在时间差。据统计,截止到河南省20xx年11月份,河南省的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有237个,这类批发市场在进货时向固定农户或组织订购,销售产品时基本都是现金付账。

3、集市贸易作用大。在批发市场的下游,是城乡各类集贸市场,这是我国城乡居民取得农产品的最主要途径。近年迅速发展的超市、连锁店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今后流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在中等以下城市中,仍是以集贸市场销售为主。

河南省农业分散经营的特点造成了我省农业物流发展中出现了些许问题:

1、农产品销售时以原始收获状态为主,一般不经过加工制造。我省的农产品产量很大,但大部分直接运往外地,只有少部分经过加工制成食品再进行销售。运输和销售一般是保持其收获时的原有状态,清洗、分级、包装和预加工等处理措施较少采用,即使有也只是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行的简易包装,很少进行精加工。这也就形成了我省农产品物流链中增值环节少,销售价格偏低的现状。

2、农业批发市场发展迅速,但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物流最重要的环节。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多种物流渠道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络,贯通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便利了农商结合、内外贸衔接。批发市场作为大范围、大批量农产品的集散中心,竞价成交产品,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购销提供信息和基准价格。但目前这些批发市场仍处于一种初级市场阶段,农产品交易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为主,物流系统建设还很落后,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规模实力参差不齐,缺乏物流龙头企业,仍未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不高。

3、农业物流技术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物流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保鲜和冷却环节,但这一点是有地域限制的,河南省的农村物流技术在投入方面明显还不够,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仍然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形式,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30%,每年约有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4、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不高,可靠性差。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是信息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突破口,新世纪农产品营销的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信息意识与信息运用的能力。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使得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依靠传统的方式,政府部门、科研场所给予的指导有限。此外,有关媒体宣传的信息广告偏多,实用性可靠性不高。

我省农业批发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了我省农业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

1、调整我省农产品结构,同时完善物流配送系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不仅会强制性地改变我国农业的产品结构,而且会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使农业及农业的相关产业适应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高产量农产品品种,引导农民多种适合规模化播种和收获的经济作物;另一方面,从农产品物流的特性出发,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多开拓配送渠道、开展连锁配送,通过物流专业化运作降低农产品物流配送成本。比如20xx年商务部推广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河南省中邮物流开展了“中国邮政农资连锁配送”,保证配送产品的质量,并按时配送到地头。

2、整合农产品加工资源,创造农产品物流附加值。开展农产品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生产,完善物流体系,解决农产品季节性和地域性的消费时差和空间差,及时调整配送方案,创造加工附加值,扩展农民增收空间。进行农产品物流体系战略调整,引进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上来,同时也能改善农村就业。比如中邮物流开展农资配送之前,要首先对投递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投递人员既要有专业物流人员的素质,又要了解配送农资的使用方法。

3、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给予支持或牵头建设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使得物流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快速准确地传递;提供物流系统共用的信息支撑环境,提高物流信息运用的效率;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建设,可以为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既有利于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又可以通过网上订单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农资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成有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有助于为农户和农户组织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4、开展农业绿色物流。所谓绿色农业物流是指在围绕农业产品生产过程及其相关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需对有关主体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第一,政府强化宣传,带动农民一起积极行动。在目前绿色物流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有关工作的重点可放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上。通过行政、经济政策、舆论导向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促进绿色物流尽快启动和发展起来。第二,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规范化程度都比较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批发市场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由于缺乏市场法规,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从批发市场究竟应该由谁来开办的争论到批发市场上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强买强卖、治安秩序混乱等大量违法现象的发生,都需要通过制定《批发市场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以解决。第三,发展绿色农业运输。在制定交通运输规划时,尽量避开自然环境保护地带,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减少交通公害,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布局道路系统、设置隔音设施、增强绿化等.为了解决汽车运输对社会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实现交通缓和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目的,可以开展农资共同配送等。

文档为doc格式。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主要包括棉花、粮食、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和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目前,新疆自治区农业发展已初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共有注册农产品加工企业一万多家。新疆地区农业发展与我国其他农业大省发展模式差异很大,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农业发展体系。其农业发展特点共有以下三点:

(1)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属于干旱沙漠地区气候。特别是地区环境差异大,南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戈壁滩,北疆环境稍好。南、北疆农业发展模式也完全不同,南疆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北疆畜牧业经济占优势地位。新疆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农牧业总体发展落后。

(2)农牧户居住分散,农牧业生产组织力差。新疆地区虽然有了部分规模化农业单位,但以分散农牧单户仍是农牧业发展的主体单位。由于新疆自治区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从而导致农牧业发展分散。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新疆地区由于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现在仍是以农牧业为经济主导的省份,因此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状况差、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差。

(1)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物流模式需要政府增强对农业的融资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当地农业银行、国有企业等机构设立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财政补贴或补助的方式,培育农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整合。或通过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进入农业物流产业领域,支持他们以发行股票、债券或资金重组等方式筹集资金,通过政府的担保促进农业物流的发展。

(2)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利用国家相关资金建设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政府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可以采取降低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费等手段,降低农业物流运输成本,增强新疆地区农业相对竞争力。

(3)政府可以通过相关宣传平台以新疆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从而带动新疆整体农业物流的发展。新疆地区由于远离内地,许多农牧产品都是内地市场上的紧俏商品。通过以上不胜枚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开拓新疆农产品在我国甚至世界的销售市场。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有:首先,要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建立新疆特色农产品标识的销售网点。同时要对本地农业生产者进行相关培训、整合和扶持等。其次,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通过开办农业合作化基地培育优质的农产品。最后,政府应该积极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例如:新疆部分地区经常遭受大风雪的袭击,使农牧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气象预报手段和专项保险资金立项等措施减少农牧民的损失。

(4)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大型综合化的物流交易市场促进当地农业物流的发展。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境地区,共与8个国家为邻,具有强大的区域贸易优势。可以通过政府主导与国外地区就近商品贸易。

(5)结合目前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立自己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借助于互联网优势迅速发展。20xx年,国家发改委专门安排国债4亿元,主要用于全国81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农业信息交流平台,需要政府完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检测和信息采集、发布和电子结算等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和跨区域物流配送服务效率,使特色农产品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户收入。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十一

《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是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很有必要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从分析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的项目教学目标出发,探索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立足于港口物流工作岗位流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方面,把港口物流行业进出港流程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主要培养适应船舶引航、港口调度、库场业务管理、港口费收、港口报关报检、保税物流、港口行政事务管理等岗位工作的现代港口物流人才。

通过本项目课程教学,学生能进行港口环境分析、港口装卸工艺流程设计、港口生产计划与调度、港口集装箱业务管理、船舶理货、港口库场业务管理、船舶进出港等技能,使学生掌握港口“一线经营管理人”应具备的港口物流管理知识、技能。

1.确定项目化教学目标。

根据对北海港股有限公司港口物流企业及相关部门、物流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调研、访谈,对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分析,明确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港口与物流、港口物流与经济的关系;(2)了解世界、中国主要港口的基本情况;(3)了解港口装卸机械、装卸工艺的发展;(4)了解港口生产计划与调度作用、类型;(5)了解集装箱检查桥与货运站的功能;(6)了解船舶理货的产生、发展、原则、范围、岗位职责;(7)了解港口库存的功能、构成;(8)了解船舶类型;(9)了解港口竞争主要因素、港口市场营销的方法;(10)掌握港口的功能、港口的系统构成;(11)掌握对影响港口物流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分析;(12)掌握港口装卸工艺的基础知识及装卸设备选择的基础知识;(13)掌握集装箱在港口进出口所需单证及集装箱进出口流转程序;(14)掌握港口生产计划与调度调业务过程;(15)掌握港口库场出入业务流程;(16)掌握理货单证的使用;(17)掌握船舶进出港业务流程。

能力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1)增强交流沟通,团队合作意识;(2)创新能力.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第一,教学内容。明确项目化教学目标后,对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教学项目和课程内容。项目任务确定必须做到(1)任务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依据;(2)项目化任务不能过大,且具有可执行性;(3)项目完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4-8节课为宜。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项目的选取与任务见表2。

第二,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参观为辅,模拟操作流程为依托,完成任务为目的。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选用教材,以多媒体授课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讲授,体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港口物流的部分内容,如港口装卸机械及工艺的组织,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港口装卸机械进行感性认识,再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到实地参观,学习整个装卸工艺的流程,最后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实训任务。

第三,考核方式与标准。

表2《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项目教学内容。

项目化教学实施使课堂效果有了极大改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提前适应职业岗位,有利于学生对社会及企业的认知。但同时也存在以一些问题,下面主要就这些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1.教材不能体现项目驱动,任务导向。

目前,以项目为主的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务教材极少,且水平不高,教材设计的项目、工作任务与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际工作有诸多不符,很难体现其在准职业岗位中的地位,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

因此,学校应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港口企业、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参与项目教材编写,强化校企合作同时,从分利用港口企业、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对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准确理解,设计项目、工作任务,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并进行项目教学教材的编写。

2.教师水平严重影响项目实施。

由于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教师缺乏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对该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把握不够全面、准确,不但影响项目设计,还影响教师对项目实施的控制。

建议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港口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聘请港口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担任项目化教学,共同学习、进步。

3.学生的知识、素质水平制约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由于本书专业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素质水平有限,无法达到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要去,导致出现部分学生不参与项目工作任务,不主动创新,缺乏团队精神。

建议教师在项目教学实施最初阶段,对项目进行分解,使其尽量简单化,有意识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教学实施,逐步加大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十二

一:供应链管理方向。

1.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epc应用案例研究。

24.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44.虚拟库存案例分析。

45.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46.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47.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48.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49.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50.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51.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52.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54.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55.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56.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57.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58.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59.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60.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61.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62.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63.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6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78.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80.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82.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5.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90.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91.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二:对外物流方向。

1.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及对深圳的启示。

2.第三方物流的风险识别及防范。

3.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4.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以深圳为例。

5.我国社会xxxx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及物流体系建立。

6.我国xxxx废弃物物流策略研究。

7.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8.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

9.物流客户关系管理。

10.我国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1.业务外包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12.基于循环经济的汽车逆向物流研究。

13.深圳海港快速发展的成因分析。

14.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改革和发展。

15.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6.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

17.国外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经验及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借鉴。

18.cepa基础上深港物流合作。

19.供应链管理下通讯和电子行业价值探讨。

20.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问题研究。

21.浅析中国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

22.国际快递巨头压力下中国快递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3.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探究。

24.戴尔直销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

25.汽车企业的采购模式。

26.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与库存控制。

27.深港集装箱港口竞合经济学分析。

28.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

29.浅析物流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30.关于中远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31.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

32.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

33.现代物流发展对深圳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34.现代物流业与深圳经济的发展。

35.标准化、信息化物流对深圳经济的促进作用。

36.我国快递业法制化建设研究与分析。

37.通过逆向物流实现餐饮业“绿色化”的策略研究。

38.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行模式探讨。

39.电子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采购管理。

40.物流园区选址浅析。

41.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探索。

42.深圳湾口岸公共交通情况调查及其线路设计。

43.我国医药逆向物流发展的策略研究。

44.我国it供应链中渠道管理问题研究。

45.浅析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与未来。

46.国内连锁超市与沃尔玛的配送系统比较分析。

47.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

48.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

49.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对策分析。

50.基于vmi的供应链库存控制分析。

51.ctoc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

52.广州会展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53.大珠三角地区港口群整体发展战略探讨。

54.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

55.淘宝网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56.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7.关于深圳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58.rfid在道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59.浅析我国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国际物流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61.我国国际货代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分析与对策。

62.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发展的思考。

63.我国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伙伴关系研究——上海家化的物流外包研究。

64.国际多式联运单证的无纸化研究。

65.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构建战略研究。

66.论政府在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中的作用。

67.生产主导型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68.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系统规划。

69.现代物流园区选址探讨—以平湖物流园区为例。

70.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构建战略研究。

71.rfid在路口车辆监控的应用。

72.供应链采购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

73.中小型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

74.货运网络营销研究。

75.关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

76.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研究。

77.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及发展分析。

78.货运营销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79.浅析再制造工程中的逆向物流。

80.粤港澳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合作研究。

81.自营、外购--企业物流模式选择。

82.第三方物流企业关系营销策略的探讨。

83.企业逆向物流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84.深圳与香港港口的集装箱运输状况研究。

85.物流外包的利弊及其与市场诚信的关系研究。

86.物流外包的发展及其风险管理。

87.提升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策略。

88.it行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89.湛江发展物流业的对策。

90.现代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研究。

91.深圳和香港交通状况与合作研究。

92.国际航运市场态势与深圳航运企业的应对策略93.物流外包的决策分析及风险防范。

94.关于深圳发展绿色物流业的对策研究95.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96.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研究。

97.对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探讨。

98.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环保的影响。

99.我国汽车行业物流实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

100.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和措施。

101.运输现代化与我国现代物流建设。

102.深圳货代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3.传统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策略研究。

104.珠江三角洲主要港口之间的合作策略研究。

105.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动因及策略分析。

106.物流外包的动因及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107.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探讨--以宝供物流为例。

108.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分析。

109.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其与市场诚信的关系研究。

110.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11.集装箱运输需求弹性分析与营销对策。

112.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113.我国本土零售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14.珠三角港口群竞争与合作。

115.物流外包的风险类别及其防范措施。

116.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117.加快我国铁路运输业现代物流化的对策探讨。

118.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

119.港口对其经济腹地的贡献度分析--以深圳港为例。

120.现代物流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

121.我国零售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22.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实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

123.集装箱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

124.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

125.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现代港口中的应用。

126.我国家电行业物流发展现状与运作模式研究。

12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的模式选择。

128.以区域经济理论浅析深圳与香港两地的港口合作。

129.物流金融的内涵辨析。

130.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以长三角港口群建设实践作案例分析。

131.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演变。

132.绿色物流——物流中的新亮点。

133.物流品牌的原点回归——品牌定位。

134.整合物流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现状、机会、威胁)。

135.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

136.顺应时代潮流,树立绿色物流观。

137.***企业的经营战略分析。

138.知识经济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139.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分销渠道。

140.如何进行企业的品牌建设。

141.对**企业的物流分析。

142.如何塑造企业形象。

143.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144.企业物流的战术策略。

145.企业要重视文化塑造。

147.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市场物流。

148.试论我国企业物流配送能力的培养与增强。

149.现代企业物流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150.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51.传统企业如何发展电子商务。

152.试论电子商务与中国物流的发展。

153.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154.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税收问题及其对策。

15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分析。

156.网络商品直销与网络商品中介交易的对比分析。

157.浅谈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158.谈企业文化的建设。

159.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160.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市场物流的新思考。

161.我国加入wto如何规避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162.企业网络营销物流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

163.企业战略结构的调整及分析。

164.市场调查分析及经济活动分析。

165.企业物流中的法律问题探讨研究。

166.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167.食品企业的生产加工及经营发展探讨。

168.广告设计与策划。

169.创业设计及商务活动策划。

170.连锁经营与特许经营。

171.商品结构分析及商品创新。

172.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173.浅谈我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74.企业库存控制方案设计。

175.企业运输方案设计。

176.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

177.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

179.物流企业资源整合与规模化研究。

180.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研究。

181.现代粮食企业物流经济模式分析。

182.绿色物流的政策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183.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184.浅谈国家对物流产业的政策支持。

185.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186.基于vmi的供应连管理模式。

187.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

188.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和关系管理。

189.条码技术分析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

190.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191.配送中心的选址及规划。

193.危险品仓库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194.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95.连锁经营企业开展物流服务问题研究。

196.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197.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198.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规划。

199.基于crm(客户关系管理)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200.供应链协同化管理面临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201.企业物流模式决策分析。

202.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及管理策略研究。

203.六西格玛与物流服务质量管理。

204.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因素的研究。

205.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206.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研究。

207.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网络化经营问题研究。

208.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

209.企业采购外包管理研究。

210.浅析供应商开发与控制。

211.基于wto形式下,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采购。

212.浅议准时化采购管理。

213.对采购管理中供应商数量选择的研究。

214.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查;。

215.某企业物流管理设计;。

216.某企业在2006~2010年间的物流发展规划;。

217.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物流的策略;。

218.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19.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定位模型的研究。

220.公路运输业对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

221.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

222.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合作模式研究。

223.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研究。

【物流毕业论文—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创新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有了迅猛地发展,电子商务的逐渐推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不仅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还促使企业改变了以往的销售模式,电子商务在促进企业经营模式改变的同时,还对现代企业物流的管理带来了很深刻的影响,电子商务催化了物流管理的变革,转变了物流管理的理念,明确了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1电子商务催化了物流管理的变革。

1.1物流管理的理念。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从线下竞争向网络基础上竞争转变,特别是以核心企业为首的供应链是对信息是非常重视的,信息对于整个供应链有着重要的控制和主导作用。企业经营模式在不断改变,给物流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管理只有不断发展向专业化的系统网络转变,才能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企业组织资源的规模、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无论如何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难以实现的。

1.2网络与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活动形式。网络的运用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实时地监督以及管理电子商务的整个过程,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新型的物流管理系统都是通过网络系统来进行连接的,电子商务中的每一个部分收到需要信息,这个系统就会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物流管理计划,然后促进各个环节的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普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促进了物流管理的转变,实现真正的货物通常的目标。

1.3物流管理的持续时间。

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在配送货物的过程中,会极大地受到信息交流的限制,没有及时的信息,传统的物流配送要想完成配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则很大限度地提高了物流的速度,从而减短了持续时间,任何有关物流的信息都能及时地到达每个环节,网络使物流管理变得更加方便。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传统环境中的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材料的节约以及劳动力效率的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向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转变。

在物流管理的供应链中,生产企业是起点,然后会逐步经过物流企业、商家、最后到达消费者,这是整个的供应链,并且是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必须随之发展,向新型物流管理体系发展,转变的主要目标则是加强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联系,通过其相互协作与配合,从而提高产品的配送效率,从而为消费者享受更好的客户体验。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b2b以及c2c、b2c、c2b等也逐渐成熟,它们的成熟也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产品的流通不断加快,这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环境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创新改革的步伐,逐步实现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以更好地配合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2.1培养专业的物流创新管理人才。

人才是物流管理发展创新的源泉与基础,boltzmann方程只有拥有一支专业的、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才能切实地促进企业创新与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企业更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的支持,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逐渐向专业化的新型物流管理模式转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很重要的,他们是创新的主力军,是创新理念的载体,他们的出现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推陈出新。

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要加强外聘以及内部培养,培养出一批运输学、通讯技术、包装学等物流管理人才。不仅如此还要从生源入手,着实地提高生源的质量。面对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相应的引导各个高校增加相关的专业,培养更多的物流管理人才;给物流协会一定的权利,从而促使其在物流专业的建制中贡献一份力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要时刻地关注市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从而在实际情况的指导下设置相关的物流管理专业,从而为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队伍,为物流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此外物流企业自身也要重视起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促使其主动学习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其专业素养,为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2.2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因此要加强立法,使政府各个部门的权限明确起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规范其行为,使其创新发展有制度标准的制约,避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物流企业触碰到雷区,以至于降低企业的创新的积极性。立法要以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规范化、专业化为目的。

物流管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现状还不是很乐观,没有完善的系统的管理以及指导,物流的整体布局也不是十分合理,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能力范围之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对于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来说,基础设施是十分重要的,是物流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已经很难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在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逐渐规模化、规范化,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企业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2.3健全物流管理的创新体系。

物流管理创新体系是物流管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样是不能缺少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体系要建立在物流配送方式、信息管理上,向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等方面转变,促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现代化,促进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实现物流配送不受时空、地域限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专业的物流管理。

2.4引入现代化技术,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化。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其智能化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方面有很成熟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经验,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在我国发展的实际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系统,促进我国的研发,缩短发展的时间,减少发展所需要的研发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创新与发展,从而使其更加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大力发展新型的物流管理模式,培养专业的物流创新管理人才、加强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健全物流管理的创新体系、引入现代化技术,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化,从而使物流管理更加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3]梁晓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电子商务,2015(1):40,52.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十三

众所周知,物流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非常多,一般有包装学、运输学、仓储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学原理、物流客服服务、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国际物流等,但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否顺禾蛀该行业找到工作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有时候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一定是物流专业人员,或者物流专业人员在物流企业里从事物流市场营销的居多,在学校里学到的物流专业知识并未派上用场,最后一种情况是学生所具备的物流实践技能较缺乏。特别是如今的社会需要实用型的人才,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因此针对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有必要为物流专业设置具有岗位方向以及配套实训项目的实施教学。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交往的曰趋频繁,港口物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地域上形成了以核心海港为主体,以江河商港为辅助,并集聚公路、观、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综合立体式国际航运中心。物流涉及综合运输,夕卜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7ic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现今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务,而这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

北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滨海城市,其南临北部湾,是中国第一批对外的14个沿海开放的城市之一。其办学特色是以^务北部湾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宗旨,以沿海优势突显自身特色。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广西北部湾港口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众多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环北部湾各城1#的港口物流建设也进入高潮,高素质技能型的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同时针对目前实训基地与教学现状,港口物流专业应创建特色实训基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行任务学习法与项目教学法,改革专业技能考核方式,提升办学质量。

港口物流无集物流、航运、加工、贸易、报关、商检等专业在内的综合月艮务行业。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这就*学生学会整合相关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但是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往往很多专业是分开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了解和掌握港口物流的完整流程与操作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把港口物撕涉及的知识嫩连面来让学生可以全面地接触港口物流十分重要。因此建立物流港口特色实训室能够满足物流港口专业学生对熟悉港口物流流程的需要。

2.实训基地是港口物流专业的实操技能保证.

在港口物流专业建设里,师资队伍的建立、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实训基地应属非常关键的一项。在港口物流操作中,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装卸、集装箱调度、货运组织等港口作业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学生在实训基地得到实况操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实训基地是一种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人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1.实训室建设的不足。

(1)现有的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比较简单或单一,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专业的实训项目,缺乏物流的综合特性。例如模拟仓库设施设备’往往设置的只是普通货物仓储。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货品有可能是鲜活货物、危险货物、放射性货物等,面对这种特殊货物的仓储管理知识未能展现出来。

(2)学校有限的经费需要分配于各个专业建设实训室,因此在经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需要给实训室配备的设施设备,例如电脑、软件、货架、叉车等,可能会让专业团队无法选择真正适合的实训室设施设备。

(3)模拟港口物流设施设备是大多数实训室的考虑,购进大量的港口运输与装卸的设施设备模型,学生可以进行参观了解,但缺少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未能了解操作流程,缺乏实训室的实用性。

面对目前实训室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尭针对以前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室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港口物流人才的方案,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有机联系,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建立一个特色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基地。

(1)目前在我校已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设备始终跟不上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是最好的选择方式。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的实训内容是最新最及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前“培养”适合企业的理想人才。

(2)加强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种方法是让教师到港口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有助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且教师能对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有个良好的掌握。另一种方法是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到校园进行实践指导’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将行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及要求信息带给学生。

(3)实训教材增加仿真软件,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企业项目去练习。建立港口物流仿真体系可以改变原有的实训室的运作模式。企业提供真实案例,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再与企业的解决方寒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教学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这样也增加学校和企业的交流,让学校可以与企业保持一种紧密的关系。

港口物流业的高职物流物流专业需要培养适合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就应该将港口物流的实训基地设置出自己的特色。企业的加入无疑加大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仿真软件处理企业真实案例等教学方式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也为企业准备一批专业人才。—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本来繁杂的教学资源通过系统的整合,建设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最终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需求。

物流仿真技术论文2篇十四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调查的对象为管理系物流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和其他经贸类专业选修的164名学生。调查问卷由任课老师随堂发放,现场回收的方法,总共发出调查问卷164份,实际收回163份,其中男生87份,女生76份,回收率达99.3%。调查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实践型教学方法实施的总体效果调查,由前4个单项选择题组成;第二部分为对五种实践型教学方法作用效果分别进行个别调查,分别从提高学习兴趣、巩固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五个能力方面进行调查和对比;第三部分是自由问答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实践型教学不满意的原因。

2.1实践型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实践型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方面来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8%的学生认为是重要的;34%的学生认为是比较重要的;7%的学生认为是一般重要的;1%的学生认为是比较不重要的;没有学生认为是不重要的。由此可见,认为重要或者比较重要的学生远远超过认为一般重要或比较不重要的学生,说明学生很重视该课程的实践型教学,认为实践型教学对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影响是比较大而且比较有帮助作用的。

2.2提高该课程实践型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从提高该课程实践型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来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4%的学生认为小课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29%的学生认为大小课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只有7%的学生认为大课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大部分学生认为小课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展开和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方法,而且这样效果也更好;一部分学生认为大课上理论小课完全组织实践型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对他们的学习起到比较大的帮助。

2.3实践型教学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合理比例。

从实践型教学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合理比例来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2.8%的学生认为实践型教学的合理比重应该占总课时的50%以上;33.7%的学生认为实践型教学的合理比重应该占总课时的40%-50%;27.6%的学生认为实践型教学的合理比重应该占总课时的30%-40%;15.3%的学生认为实践型教学的合理比重应该占总课时的20%-30%;只有0.6%的学生认为实践型教学的合理比重应该占总课时的20%以下。由此可见,学生对实践型教学所占比重期望很高,而目前我们的实践型教学所占比重大概是该课程总学分的30%,说明和学生期望的实践型教学比重有着一定的差距。

2.4对该课程实践型教学的满意程度。

从学生对该课程实践型教学的满意程度来看,在被调查的163份调查报告中,9%的学生满意该课程已采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39%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43%的学生认为一般满意;仅有7%和2%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由此可见,本学期将近一般学生对已经采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但还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2.5五种实践型教学方法培养的主要能力。

为了更好地采用这五种实践型应用能力,我们对这五种实践型教学方法培养的主要能力从提高学习兴趣的能力、巩固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五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和分析,学生对这五项均可多选。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五种实践型教学方法的培养能力有着较好的肯定,其中企业实习培养实践能力的综合效果最好,平均百分比达到了63.2%;现场参观访问法,平均百分比达到了43.9%;综合效果平均百分比最低的是实验室软件操作,平均百分比为37.4%。这五种实践型教学方法培养能力的综合作用平均百分比为45.0%,说明有45.0%的学生认为五种实践型教学方法有多种作用,可以同时起到培养提高学习兴趣、巩固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五个方面的能力。从表1的单项培养能力分析可知,这五种实践型教学方法培养的能力又各有侧重点,其中现场参观访问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方面百分比最高,为80.4%;实验室软件操作在巩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方面百分比最高,为66.9%;案例分析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方面百分比最高,为68.7%;企业实习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百分比最高,分别为66.3%和73.0%。

2.6对该课程实践型教学不满意的原因。

这是一项自由问答题,共有35位学生做了回答。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理论知识课时太多,实践课时太少;实践型教学针对性不强;当前的大课教学模式由于人数太多,师生互动较少,很难达到良好的上课效果;课程设计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现有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实践型教学方法的有效开展,现场参观和实际动手机会太少;多种实践型教学方法没有综合交叉运用等,由此可见,学生对实践型教学的认可度和要求都比较高,和现在的实践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本文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是非常重视的,期望也比较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应该采用小课的授课模式,且实践型教学课时应该占该课程总课时的30%-50%;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方法是一般满意以上,同时认为这五种实践型教学方法可以培养不同的能力,应该综合使用;最后指出了对该课程实践型教学方法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本课程实践型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3.1从课程设置上强化和落实实践型教学。

理论课是实践课的基础,实践课要通过理论课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均要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提高对实践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来指导和执行该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应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点出发,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核大纲,制订出该课程明确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计划,从而实现从课程设置上强化和落实港口物流管理实践型教学。

3.2实践型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课程性质不同时采用的主要实践型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实践教学设计一定要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最适宜的实践型教学方法和方式保证一步步落实,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起到锻炼学生该课程的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每一章节都有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学实践内容,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方式,达到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保证该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和理论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3实施大小课结合的教学模式。

该课程现在采用大课的教学模式,由于人数太多,进行实践型教学时难以调动和顾及全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有可能忽略其他的学生,甚至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很难展开各种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因此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学生比较喜欢小课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当今的大众化教育以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建议实施大小课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国外高等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一门课程采用两种教学方式:大课和小课。大课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讲授新知识为主,上课人数较多,通常是150人以上。小课为指导课或实验课,人数少,一般30人左右,不讲授新的知识,以巩固大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与大课完全由教师讲授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和目标的不同灵活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学习、课堂练习、实验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在小课上满足学生对实践型教学效果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4发挥学生在实践型教学方法中的主动性作用。

在各种的实践型教学方法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大小课新型教学模式。如大课主要讲授理论,小课可以采取调查分析报告法,让学生进行调研港口的情况经验之后做成课件上台讲解,同班同学和老师都可以提问,该生解答不出来时,老师做引导。这样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再比如大课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小课可以选取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后总结结论写在案例分析本上,然后由各个小组派代表(每次轮流的)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参观访问物流港口之后,写一篇小小的论文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对上述课件讲述、小组代表发言者和小论文写作给予平时成绩加分,表达和讲述越清晰越正确,分值越高,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大约占总成绩的30%,实践型教学的良好参与和课程期末考核挂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5加强实践型教学条件的建设。

如果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那就循序渐进地增加必要的经费,建立港口物流实验室,增加实验室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满足学生独立实际操作动手的需要,增强动手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请部分有实践经验的现场人员来学校以授课的形式或者开实践讲座的形式来扩展学生实践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3.6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对学校而言,可以弥补学校资金、场地的不足,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对学生而言,既可完成实训教学环节,又可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对企业而言,则可以解决新进人员往往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目标,要建立一批专业对口、信誉良好且实力雄厚的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按照实践教学大纲让学生定期分批次到港口进行实训实习,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场实践技能,并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真正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7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管理技能。

实践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管理组织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教师要能够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实践型教学方法,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管理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可以深入企业里面进行学习和调研,这些都可以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