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34:44 页码:12
2023年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汇总13篇)
2023-11-11 23:34:44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过去的一段时间,思考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以下是一些业界专家分享的总结心得,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一

传播技巧指的是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因人而异。

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称为“一面提示”;另一种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般来说,“一面提示”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论旨明快,简洁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另一方面,“两面提示”由于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理解的难度增加。

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依传播对象的属性不同而有明显区别,“一面提示”对文化水平低者说服效果较佳,而“两面提示”对文化水平较高者效果较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传播方法。

2。“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之中”相结合。

一方面,“明示结论”可使观点鲜明,让对象易于把握者的立场,但同时也使显得过于强硬;另一方面,不示以明确结论,寓结论于判断材料之中的“启发引导”式做法则给人以“结论得自于自己”的感觉,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说服者的影响,但容易使主旨变得隐晦,有时不易贯彻传播者的意图。关于是否明确提示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在说服对象的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因为在这种场合,如果再明确提示结论则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容易引起对象的烦躁或反感而对说服对象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过程中应将“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明示结论”,讲清道理,但不是强加,而应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教师说什么就听什么的“听话机器”了,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教育,就必须以理服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大声地“布道”或呵斥,只会招来学生的逆反。教师可以平心静气地先提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听听学生的心声,然后用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隐性引导,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也可提供一篇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寓观点于材料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性”相结合。

在开展说服性传播活动之际,以什么方式“打动”对象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另一种是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教育应该将“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性”相结合,有时用理性去分析、说服,有时则用感情去感染学生。因为,两种方法的有效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有些问题只能靠“诉诸理性”的方法来解决,有些问题采取靠“诉诸感性”方法更有效,而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采用“警钟效果”

“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化地唤起说服对象的注意,促进他们对有关信息的接触;同时,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行动。

教育中可以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紧张,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比如,教师可以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他们学业的重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并促使他们迅速采取对应的学习行动。当然,因为“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学生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所以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分寸,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二

3、幼儿问题意识概念的建构。

4、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

5、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6、幼教百年沉思录。

7、伴随幼儿教育30年的历程。

8、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9、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

10、上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11、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12、培养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初探。

13、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14、“不想像你那样做”

15、自制小沙锤(中班玩沙活动)。

16、好玩的沙子(中班科学活动)。

17、细细的沙(中班科学活动)。

18、细细的沙粒(中班主题教育活动)。

19、论信息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20、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21、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

22、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

23、以开放的心胸开发自我。

24、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

25、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26、“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开题会隆重召开。

27、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

28、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29、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经验--一种看待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

30、这本书“女”一点。

3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32、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33、辛勤耕耘六十载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

34、我自豪--我的青春属于孩子们。

35、长得一模一样。

36、“我爱卡通”活动设计的思考--回归生活视野下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

37、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38、幼儿教师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39、儿童工作室的构建。

4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谈幼儿阶段道德意识的培养。

41、解读儿童画。

42、好东西大家一起吃。

43、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44、如何使管理走向科学。

45、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46、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47、让家园沟通更加通畅。

48、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50、开展家园合作共育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三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1)“全面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在中国存在了数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被封建家长奉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农村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许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将太多的金钱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龚继红,钟涨宝的“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直接投资的影响”调查资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项事务投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农村长期以来积淀的思想观念是不无关系的,以男为重、重男轻女的行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发生的,写作团体核心凝聚力的打造。“教育平等观”与之相对立,许多城市家庭是独生女,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观,并且在教育中实践了教育平等观。

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来实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地位等因素也会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育者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上直接发生,而且职业习惯也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经验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教育经验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还需要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各类刊物中汲取经验教训,论文范文素质拓展活动在高职学生干部培训中的运用实例,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养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mpa,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及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合作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家庭教育者与学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馈信息,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经赶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农村家庭教育者还没有家庭教育的投资意识。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投资的意义,量力对家庭教育增加投资。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多为严厉型或放纵型两个极端。在这样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引导但不可过于干预,包容其个性发展但不可过于放任,促使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多是处于自发的、比较随意的状态,还没有科学、规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特别是实施这种教育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在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经济方面的保障上都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能帮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导家庭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促进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家庭教育者多途径获得教育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家庭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四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如今,家庭教育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不过在比较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中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历史文化也是不同的,中国提倡儒家思想,西方国家提倡文艺复兴。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家庭教育地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家长的权威意识占主导地位,而西方文明则主要强调斗争,平等,民主及人权。

当然,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中西家庭教育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一般来说,它可以归纳于五点。

1.重视家庭教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位老师。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始终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颜氏家训》说:“父母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因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佚,固需早教,勿失机也。”杜威也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施行。

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无论中西,在许多文化中母亲均被描绘成是主要抚养者,父亲则起有限的作用。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则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物质保障,情感满足等,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果是孩子对父爱敬畏有余,亲爱不足,使亲子关系偏差,影响孩子的健全发展。

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古代的中国父母,一向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引导幼儿从小习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激发其求知欲望。西方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家庭阅读,幼儿睡前必听一段故事诵读,这是西方家教的一项优良传统。

5.重视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比上万句指令性的灌输有效得多。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我们面对着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中西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差异和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现象。

价值观方面的文化差异价值观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会出现差异和冲突。其中时间观念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另外问候语和称呼语使用方面也有不同。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areyougoing?haveyoueaten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youeaten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直呼爷爷奶奶的名字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李大伯”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englishisquite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myenglishisvery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

中国父母注重社会教化,轻视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地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做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也许许多中国家长会否认这一点,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觉得我太不尊重长辈。但是事实却是如此。众所周知,家长常常在一起议论各自的孩子,并将他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加以比较。而且,比较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我有一个邻居,孩子刚上小学,就天天背着个大书包到处补课。因为,我那个邻居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被刺激到了。那个人告诉他,他的孩子没上学就可以认识300个字了,还会念古诗词,并且让孩子当场表演。而我那个邻居的孩子与他的孩子同岁,他急得不得了,孩子实在不争气,他急得拿来一本书,照着里面的方法测量她的智商。谁家孩子考了第一,他晚上就做噩梦,因为他那孩子在小学总是排在班上的20名左右。

等孩子上了大学,家长们的比较就更加激烈了。“你的孩子在哪儿上大学?”清华北大的,重点大学,脸上有光,喜形于色;上没有名气大学的,没考上大学的,黯然失色,无以言对。而我了解的一个美国人,他的孩子只是一个中专毕业生,在他家附近的一个商店帮工,要让我看,他差不多处在人生的“安全线”以下,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本钱。可是他对他的儿子却赞赏有加。为什么?因为他的孩子经常到社区演奏钢琴,并多次获得奖励。

中国家庭的“比较”往往重学习,“比较”的方面较为单一,西方国家的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全面的素质,中国家庭的比较,常常爱拿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他人孩子的缺点比较,使家长得以安慰;西方家庭的比较,往往能自省自己孩子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不习惯于争强好胜,论高低上下,中国的家庭在比较时往往想突出自己的形象,有意无意地贬低别人;西方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自身的自尊、自重、自乐。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沿袭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意识。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

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强调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孩子的权利,不搞强迫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主张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在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

4.教育的重心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指向群体的,人见人爱的。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

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知识的创造来自好奇心。所以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5.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这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如下特点:(1)家庭的教育功能强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肩负多种的社会职能。其具有家国同构的鲜明特性。而子女教育是家庭生命延续的一部分,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达到“家教持久”的目的。它是维持发展家庭社会政治地位,保存弘扬家庭文化的重要工具。(2)教育以家庭利益为主要价值取向。“光宗耀祖”“光耀门第”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目标。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是融为一体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永生观”紧密相关。

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教育上表现为将受教育者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个性的培养。个人本位与西方的家庭变革密切相关。这种教育传统历经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以及20世纪初的实用主义等思潮而确定下来。卢梭倡导自然和自由的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个人是掌握自身经验建构的主体。但是个体本位并不等于个人主义,更不等同于以孩子为中心,家庭呼唤有丰富个性的个人,是能驾驭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的,拥有完美人格和健全个性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现代个人,而不是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功利化的个人。

6.独立意识培养的差异。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是为升学而学习,他们只要求孩子用心学习,其余全不用过问。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孩子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中国父母完全把自己拴在孩子身上,教育责任心超重。家长角色不适当地延伸,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代替孩子规定学习内容,代替孩子定下发展方向。使孩子成为依赖的个人,独立性极差,使孩子除了知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

西方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在西方家庭可以看到,孩子像大人一样,直呼来访亲朋好友的名字,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家庭的讨论。一些自己的事情不由父母包办,自行解决,自行处理。父母对孩子也不随便训斥。他们留给孩子一次次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孩子敢闯、敢干、敢冒险、敢表现自己。让孩子从小学会生存,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泰然自若地走向人生。这样独立的个性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更注重个人的能力与奋斗。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孩子们是接受学习,古谚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西方更强调孩子的“悟”。他们喜欢让孩子亲身历行,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探求知识。他们寓学习于多种形式。西方家庭有专门的烹饪课、手工课和游戏室。他们不认为玩和学习是对立的,更鼓励孩子出去学习,更注重孩子会思考。家长会主动带孩子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去认识社会,他们奉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们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参加社会实践。

在这里我有几点建议,主要包含4个方面:

(1)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摒弃陈旧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化,以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现代家庭教育的机制,实现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做到保障措施制度化。

(2)确立家长在教育行为中的法制观念,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依法治教的问题;增强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尊重孩子,平等沟通,改变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良作风。

(3)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把“教子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亲情教育的优势,开展个性化教育,发展孩子个性,为国家培养各种有用之才;采取鼓励、引导、宽容的科学方法,耐心教育,不断提高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4)紧跟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家庭教育思路,增强开放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适应性;重视和解决“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和求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教传统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吸收引进外国思想文化精品,开展东西方家庭教育的交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我们当前遇到的家庭教育中的不良现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具体教法的不妥而造成的。因此,我们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汲取西方家教的精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在吸取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科学育人知识和方法,大力普及到千家万户,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五

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会长秦德文先生主编,合肥学院中文系张成权先生、张爱萍老师编著的《朱子语释》一书,在深入研读朱子著作的基础上,精选朱子语录,涵盖朱子论理气、心性、伦理、践履、自然、佛道、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治学、读书等十二章内容。每章均有引言和简释,概述本章内容并作题解,同时力求遵循朱熹原旨,对所选的朱子语录及其要义作了精当的诠释并加以一些扩展性内容。该书言简意赅,对于传播朱子思想、推动儒家经典普及化、大众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安徽大学诸伟奇教授的《四书学四题》认为,《四书》定于朱子,分别研究了元明清三代的四书学,指出,元代的四书学是“士犹笃志于研经”、明代的四书学是“讲义盛行,异学争锋”、清代的四书学是“回归、新变与困顿”。安徽大学王国良教授就朱熹理学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徽州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认为朱熹理学学派通过教育传播渗透到世风人情、族规民约之中,对徽州地区和谐社会的建构产生重要影响,为思想学说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例证。安徽大学赵华富教授考察了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遵循的态度和原则,指出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十分重视,徽州宗族对《家礼》的规定,特别是祠堂建设、祭田设置、族规家法、祭祀礼仪的规定所遵循的态度和原则,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礼仪的规定进行重大变革。台湾师范大学张昆将教授就朱子对合下的权变伦理思考及其现代衍义作了探讨。安徽师范大学郭淑新教授解析了朱子经典诠释思想,认为朱子形成了章句训练训诂与义理阐发相互发明的经典诠释理念,以及唤醒•体验•浹洽•兴起互相贯通的经典诠释方法,为新儒学的兴起勃发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但朱子虽然极力在追求本意和阐发新意之间寻找平衡支点,有时却难免游离于这一支点。黑龙江大学魏义霞教授探讨了朱熹的价值哲学,指出朱熹秉持儒家的道德诉求,不仅接续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原始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话题,而且在理学的框架内诠释义利观,并且将理欲关系、公私关系一起纳入其中,这使义利观与理欲观、公私观成为朱熹价值哲学的基本内容,并且呈现出三位一体的逻辑架构,朱熹借此将儒家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福建省委党校李永杰博士总结了朱子敬畏伦理对现代性的三条补救价值,分别为在追求物欲的同时注重边界意识、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放弃精神涵养、懂得在追名逐利中的抽身反盛。安徽理工大学高旭博士考察了朱子的“持守”思想及其理学践履精神,认为存心、持敬和主静是朱子“持守”思想的基本内容,“持守”思想尤为重视“日用”之间的修身功夫,表现出强烈的践履性,试图促使理学家在切实有恒的德性修养中,存天理而灭人欲。安徽大学刘笑非博士对朱子、象山和阳明哲学终极天理实在性与内在性关系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三者都肯定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不同在于阳明强调心理一体的终极天理的实在性,朱子的工夫论既有向外的“道问学”,又有向内的“尊德性”,象山和阳明的工夫论重点在内的“尊德性”。安徽师范大学陈育德教授对朱子文道一体的文学观进行了现代诠释,认为可以从其陈旧保守的思想、立场中获得警示,进一步在文学领域里清除封建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同时汲取其中合理的、有用的东西,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发挥积极作用。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黄柏翰副教授借由对朱子“太极”概念的分析,考察了朱子理学对佛老的吸收与转化,认为朱子理学并非转向佛、老,而是转化其中部分理论或方法作为儒学之舟的帆、桨。台湾华梵大学胡健财助理教授从朱子的山水诗探讨了他的山水情怀,认为朱子从早年的道佛思想到中晚年回归儒家,欲考察其著名的述理诗,更需要放在山水诗这个脉络中。泉州师范学院林振礼教授考察了思想史上朱子与大慧禅师的潮州之会这一历史公案,揭示出朱熹注解《大学》“格物补传”,“开一新传统”之序幕的隐微之处。上饶师范学院周茶仙副教授以江西为例,分析了地方家族与朱子学的发展流传状况,指出地方家族是朱子学在各地各时期发展流传的土壤与媒介,要探讨南宋朱子学的发展流传,必须从地方家族的视域中去考量。浙江工商大学徐日辉教授以亡秦为例,论述了朱熹的史学观。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朱茂男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宣扬践履“朱熹思想文化”,积极推动海峡两岸青年学子考察朱熹文化遗存,重走“朱子之路”,他就朱子文化在现代的传承、实践与创新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思考。

二围绕朱子学而生发的其他哲学议题。

在探讨朱子教育思想及其学说之外,亦有学者著文考察了其他哲学议题,彰显了新的学术思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余秉颐研究员归纳了方东美关于宋明清新儒学理论归趣,论述的三点内容包括关于自然主义的新儒学、关于宋明清新儒学三派“见解歧异的原因”、关于儒家“道统”观念。南京审计学院肖建新教授考察了宋元之际徽州学者许月卿的字号、贯里、生卒年。台湾元智大学助理教授刘芝庆探讨了韩国重要的阳明学者郑齐斗的经世之学,指出其经世思想源于阳明学立场。厦门大学谢晓东博士探讨了韩国儒学大家李栗谷对人心、道心的诠释,指出李栗谷的人心道心相为始终说,是一种独特的人心道心论,但该学说存在明显的内部矛盾,是一种不稳定的观点。浙江海洋学院程继红教授以义乌学者黄溍《文献集》所记浙东士人墓志铭为中心,考察了黄溍对宋元浙东地域儒学特征的描述及其谱系的建构。福建省闽学研究会丘山石先生由李侗与朱熹“复卦见天地之心”一番答问考察了李侗对朱熹建构理学思想体系的影响。芜湖市委党校肖美丰教授以《心体与性体》为中心,对牟宗三评朱陆无极太极之辨做出评价。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苏敏老师从宋明理学主要代表对天人合一关系、仁在生态哲学中的含义以及人的生态行为实践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理学哲学体系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

三儒学与当代经济以儒学为基本内容的传统文化。

在当代商业化浪潮的裹挟下命运如何,对社会转型产生了何种影响,引起了学界、商界的广泛关注。来自港台、内地的企业家、学者撰文探讨了儒学与当代经济的关系。原台湾大学校长、名誉教授孙震先生从“扩充利他抑追求自利”、“追求自利与现代经济成长”与“21世纪企业家的使命”三个方面对21世纪企业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做出总结反思。原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世华教授从学理角度对徽商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界定,从徽商的魅力、文化自觉及文化信仰等方面深刻阐发了“徽商精神的当代价值”,认为有文化有信仰,才能有敬畏,才能自觉地去践行,升华为文化自觉,而这正是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区别。台湾欧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朱高正先生考察了朱子学对徽商的影响,指出朱子学深刻影响了徽商数百年,徽商的最大特色是商与儒密切结合,徽商是儒商的原型。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朱国光教授讨论了朱子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思维间的关系,认为朱子家训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朱子“百学须先立志”等传世名言中可以吸收企业管理思想。台湾著名律师吕荣海先生探讨了儒家精华和现代法制如何融合会通的问题,认为仁、义、诚信等美德虽然不能带来“短利”,却是经营公司、治理公司的“长利”。

四总结。

综观本次学术研讨会,诸多论文新意频出,富有创见,朴实深邃、稳健典雅,考证精微,史料翔实,扩充了朱子学研究的学术视野,夯实了朱子研究的学术基础。不过在扎实推进朱子研究的征程中,应该进行一个长时段的学术梳理,进行学术反思,以便人们获得研究的观照和定位,真正将朱子学研究推向深入。同时切实开展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要突破文史哲壁垒,对朱子进行哲学、史学和文学等学科的立体、交叉式研究。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下讲话的题目是——《成长路上与法同行》。

提起法律,同学们都会觉得很神秘、威严、崇高吧!其实,法律与习惯、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有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法律为我们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给予了我们一个安定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那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该如何与法同行呢?作为小学生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课纪律开始。从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到能够做到严格自律。从被动的受约束到主动的养成遵纪的习惯。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做斗争。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请你快点打消这种念头吧!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会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体会到法律制裁的威严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作起,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在*时我们要做到:

一、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在学校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班规等等。

三、在家听家长的话,不做家长不允许的事。

四、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不争强好胜,尽量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另外,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要记住两点: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的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拨打“110”报警。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机关或者*主管部门报告。总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我的*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七

(一)两种观点:

1、宽泛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狭义界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

性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兼具,侧重应用的交叉学科。

1、从学科范畴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础学科之一。

2、从学科作用看,它是一门理论性应用学科。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且侧重应用的学科。

2、教学过程,是在学校情境中师生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的互动过程,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获得知识、技能以及成态度)。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主要的变量,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微观上,具体到某一教师教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知识的动态过程。微观教学模式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

1、确定教学目标:

2)学生的学习基础。

2、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

1)学习/动机原理。

2)学生的学习特点。

3、选择教学方法:

1)教学原理。

2)教师特点。

3)课堂环境。

4、执行教--学过程。

5、评价和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相对集中于: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1)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2)与普通心理学。

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原则。

(3)与发展心理学。

互相交叉、相互补充的,它们分别利用对方的有关理论探讨本领域的课题,发展自己的理论,同时也从自己方面丰富对方的内容,促进对方的发展。

(一)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在于揭示教育中学与教的基本的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1.描述教育主体的心理现象;

2.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3.为教育实践提供方法指导。

(二)作用。

1、推动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理论发展。

2、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和指导意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背景。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八

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引领、调控和监督市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改革的深入,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蔓延问题大量出现,这其中不乏有政府官员和领导干部。这就使政府部门不仅是改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被改革的对象。在各种各样的腐败中,权力寻租是产生消极影响最为严重、对党和国家人民危害最大的。政府部门的各级官员利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去逃避各种规章制度和审查的监控,从而维护和获得自己既得的利益。一些政府官员行使他们手中的权利对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控,一些政府官员本身是经济人,受权钱的诱惑,在客观上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主观上缺少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利用手中的权利公款私用、收受贿赂等,利用国家和政府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换取金钱以满足其个人的利益。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干部内部之间的关系与党和群众的关系,而且也严重无视了各类规章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由此表明,权力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培养人,也能够腐蚀人;既能够促进社会大众获得利益,也能够将人类送向毁灭的坟墓。腐败不仅使国有资产受到侵吞,也势必危及我国的政治稳定及社会前进。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各级官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深化对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的教育,使其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导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动力。

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经济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人们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私有化;另一方面人们在实现经济利益上所产生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地拉大。因此,各种社会经济利益之间不同程度的矛盾便广泛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范围和程度不同的利益冲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还能够帮助人们有效树立正确政治观,是引导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有效前提。在经济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健全的政治人格,使人们自觉以积极的政治态度和健全的政治人格自觉遵守经济改革的原则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动力推动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进行更好的决策,节省了决策时间,从而以较低成本推动全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动力。

安定有序、健康和谐的经济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政治多极化扩展,西方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市场经济追逐利益作用等,驱使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摒弃道德原则,为此进行不公平的经济交易,这些现象,均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带来了新的压力。思想政治教育能为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使人们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在推进经济发展进程中,对培养人们形成顺应时代发展和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供着重要的价值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和弘扬先进的经济文化等内容,在整个社会提倡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树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观念,妥善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倡导人们以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和健康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经济生活。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九

摘要: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来讲,父母是主要组成人员。特殊家庭,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父母身上,也就是说,父母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的特殊性。父母冲突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表现在忽视儿女的感受和对儿女的教育上。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郁闷。在世界观形成阶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导。让这些孩子感到无人关心,精神无处寄托,思想感情上受到了极大创伤,在同学、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于是,孤僻、沉默成了他们重要的特点。

关键词:特殊家庭;父母冲突;父母言行。

笔者在调查、阅读、思考中,总结出因父母的特殊性,形成家庭的特殊性,形成对孩子教育的不完善,而导致孩子走上犯罪之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冲突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有很多人成婚后,摆不端正自己的位置,不懂得怎样经营家庭,以小肚鸡肠的胸怀处理家庭琐事。于是夫妻双方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斗嘴打架成了家庭生活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注意力用在永无休止的家庭纠纷中,忽视儿女的感受和对儿女的教育。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郁闷。在世界观形成阶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导。最后自暴自弃,在良莠不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盲目闯荡,企图从眼前“难以捉摸”和“扑朔迷离”的景象里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时只要有人稍加引诱,在寻找“关心”和“疼爱”的他们便会毫无顾忌地投入对方的怀抱接受恩赐。殊不知,在坏人的引诱之下一步步向犯罪深渊滑去。

二、父母言行不检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父母言行决定家庭气氛,家庭气氛可以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和睦、不和睦的家庭气氛与违法行为率关系甚大。不和睦的家庭比和睦的家庭,其子女违法行为者明显多。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弥漫着一种冲突或不和谐的气氛,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长此下去会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碍。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融于平时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教育。因此,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良的言行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母亲贤惠、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

三、家庭不健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许多观念都在发生变化,离婚率也居高不下,一些父母,为求男欢女爱,置亲生子女于不顾,形成离婚家庭这种特殊家庭。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子女,此时需要完整的父母之爱,家庭的天伦之乐。而有的父母都忙于再婚,冷落子女。使子女感到孤苦伶仃,心灵备受伤害。组成新的家庭后,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关系又很难处理得当。

1.减少家庭暴力,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暴力。作为青少年的榜样,如果家庭成员整天争斗不休,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无异会使青少年形成一种用暴力来处理问题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暴力攻击行为,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很多父母习惯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方式,会形成孩子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生活在习惯于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征,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性行为。

2.尽量减少人为的家庭不健全。

情,觉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

家庭中的社会化很多都是在无形中进行的,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青少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青少年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要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有不良行为,要举止得体,言语文雅,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表明了人的一生与后天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孩子的父母,其言传身教的影响更是非常重要。教孩子学好不难,难的是家长要努力克服自身上的缺点及多年养成的坏习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这篇文章中的特殊家庭所指较为狭义,但代表突出的特殊家庭表现形式。总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应该考虑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才能谈及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3]王春光.澳洲反家庭暴力法律机制及启示.法律适用,20xx(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十

社区工作复杂而繁重,更需要知识水平不断地提升,首先操作电脑是社区最基础的工作。郭桂莲作为70年代的人,最早接触也就是电视,而电视都是在邻居家看新鲜,更谈不上电脑了,在她的印象中操作电脑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在下岗后,她丈夫单位配上了电脑,作为一窍不通的外行不甘示弱,她的丈夫自己购买了电脑书,边看边学边背,不懂的就问,经过半年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掌握了电脑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而且是用五笔打字,虽然有些操作方法比较死板,但是他学的很是努力和认真,至今他都是单位操作电脑的行家了。丈夫在学的同时也不忘给郭桂莲教一些电脑知识,当时家里还没有电脑,他为了也让她能学习,就花了一个月的工资1200元买了裕新牌学习机,教练打字。2003年11月有幸得到县总工会为下岗职工免费培训电脑的消息,丈夫得知后,鼓励郭桂莲去培训,说他这个不专业的老师教的有些摸不着道,还需有专业的老师指点会进步更快的。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报名参加了在兰新学校一个月时间的电脑培训班。有丈夫教的基础知识,再加上专业老师的指点,她的进步很大,在用五笔打字时候,郭桂莲拆字的方法比他的还要快,她丈夫感叹的说:有专业老师教,学起来既简单又快,比我那时候死学强多了,看来‘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真的。

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她丈夫因为工作特别忙,家务活及关爱老人的`事情大多由郭桂莲来承担,对于双方的老人,她会经常买些营养品去探望,并同他们谈心,让父母生活的健康、快乐。郭桂莲的婆婆在前几年就病逝了,她每天要打工还要按时照顾老人饮食起居,公公感觉她很累,总是衣服脏了自己悄悄尽能力去洗,她知道了,仍把衣服拿来重新洗干净了送给公公。有一位何阿姨经常关心、帮助她公公,经过半年时间的交往,两人确定了关系准备办理手续时,她丈夫和小叔子俩口不同意,说我们作为儿女可以照顾好老人的,找个老伴麻烦太多,年龄大了,划不来找老伴了。她公公知道儿女的心意后,嘴上没有说什么,可是情绪很是低落,饭也吃不上,话也不多说。她看到老人这个样子,很担心就和她丈夫商量,我们做儿女的虽然能照顾饮食起居,但思想交流上能和我们儿女一样吗?有些话可以给老伴说的能给儿女说吗?如果有一天病了,你们不工作能天天陪在身边照顾吗?经过多次的劝说她丈夫和小叔子他们终于同意了两人婚事,儿女们高兴的为老人们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两位老人终于找到幸福和归宿。

她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有矛盾或意见有分歧时,及时沟通,理智地解决工作中、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夫妻一同在家的时候,她们分工做家务,边做家务边交流工作的情况、商量生活的事情。如果谁的工作任务重,对方主动做好家务,照顾好孩子。即使她们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从来没有忘记孝敬父母,孝敬公婆,电话这头的一句问候,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老年的快乐,祖孙三代生活在简洁而幸福的普通家庭里,真是一片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景象。

在所居住的楼院,她和邻里的关系相处的也非常好,每当谁家有困难都热心帮助,尽自己能力为她们解决困难。邻居家赵鹏因颈椎和腰椎都有病,引起头昏和头疼,需在平凉住院治疗,但是他的儿子因为上高二,还要人照顾,赵鹏妻子发了愁,陪丈夫去看病,儿子放心不下;照顾儿子吧,丈夫的病还要抓紧看,郭桂莲知道后,让他们放心去看病,儿子由她照顾,他们知道他的儿子很喜欢郭桂莲,交给也放心,所以赵鹏他们安心去住院治疗了,在这十五天里她不仅要按时给儿子们变口味做饭吃,还要换洗他们的衣服,对他们照顾的很是到位,也解除了赵鹏的后顾之忧。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遇事有商量,相处的很融洽,周围居民都称她们一家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她们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和谐家庭活动,深知自己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小家庭,也仅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邻里、社会都给了她们诸多好评。她们一家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有事业上的成就,也有学业上的进步,在她们家每个人都努力实现着自身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和谐家庭,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十一

:高职教育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是国家发展的新希望。在经济迅速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下,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质量受到了大众的重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目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让学生参与管理,站在尊重、平等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体会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学到自主管理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自主管理。

从20xx年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占人口总人数比例提高,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但随着外界的不断变化,给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新,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会和支持。在科学和实践的双重论证下,发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非常的重要,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主管理,从字面意义上就能简单看出它的含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这是自主管理的意义。自我管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是对改制院校学生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为了树立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优缺点、发掘潜力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是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新方向,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也是励志教育的一种方法。自主管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自主、自立、自强的新一代人才,能够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和自我管理下,成为一个有强烈自律能力的学生。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主管理是把班级活动的权利充分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寻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和需求,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为高职院校学生发挥潜能提供了保障。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统一发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减轻了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负担和难度。

1.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高职院校新课改引领下的人性化教育管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是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站在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育目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为学生的教育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尽量避免“严禁”“不准”“否则”等词语出现在规定中。一切制度规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中的需求,在一些课程和职业的选择上,不要强制性去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利,尊重学生的决定,让学生自由选择。2.多样化管理模式(1)选出自主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管理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18周岁的成年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可能像幼儿园、小学一样处处看护、监督,而是一种放养式的教育模式,辅导员也不可能时时都在学生身边,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在学生中选出自主管理、自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由高职院校班级中的班干部和学生组成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培养学生之间沟通协作能力,加强各班级之间的连接作用。(2)树立学生是主人翁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制定班规后对学生们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责任意识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明确自主管理不单单是对高职院校的班级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对班级的管理来引导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即把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的管理相结合。在制定班规时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的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大家讨论、商量来制定每一条班规,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充分参与到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学生也会更容易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班规,确保班规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今后的人生目标顺利实现,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建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对学生引导能力。在制定有关规定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4]慕丽娜.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xx。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十二

西方国家的教育经济思想最早产生在近代的资本主义初。在这一时期下,比较著名的就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中《富国论》中将人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力看成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与生产要素之一。随后,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工业教育委员会首次给出了“人力资本”的含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韦锥发表自己的《教育经济学》,而这正是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出现标志。这一思潮的出现不仅为教育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更为西方国家的经济与教育的进步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西方国家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可以分成三种流派:首先,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思潮又被人们称作是主流教育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舒尔茨的观点为:人力资本是当前与未来产出和收入流的主要源泉,资本有着非常大的价值的存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提升了人的某项技能,同时还加快了市场经济的经济决策速度。其次,反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反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延续了制度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涉及到了教育和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向人力资本理论发出了多重挑战,包括教育的发展未缓解就业率低的问题,教育机会均等未实现收入平均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教育的经济意义的新思维模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最后,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派。该学派通常是指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派。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教育的经济价值。这三个流派均从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与角度阐述了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经济思想与职业教育。

一般大家谈到教育发展是一类多数人共同需求的东西,此类现象一般能够用来理解为两种方面。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性通过平等的方面研究,代表着无论谁都拥有相同的经济作为权,国家必须加强经济发展投资力度,召开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会、尤其是通过最可靠、最实际的方式把现有物质投入到经济资本的促进经济发展,用来确保我国公民都有促进经济发展义务,这样就能增加所有国民的经济创新能力与业务水平,完成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通过经济的方面观察,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性一般包括经济发展理念的客观规律,因为经济发展理论客观属性,国家应当展开经济发展规划。但是,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性一般不会与经济发展的规模创新相冲突。这样,我们从整个国民素质水平看,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性依旧离不开教育水平。

三、提高我国教育经济价值的对策。

(一)构建人力资本的培育及市场使用模式人力资本不是个体生产力评价的关键指标、人力资本的非市场化是导致人力资本使用效率较低的两个主要原因。人是人力资本的基础,在不经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必然影响人力资本的形成,再加上处于非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本价值无法确定,其自身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能力、学历、从事行业、职业素质及职称等条件,使个体生产力各不相同,其中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个体收益干扰程度最大的为能力、素质。所以我国当前在评价个体生产力方面,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个体职业教育、生产力及人力资本三者的结合,构建人力资本的培育及市场使用模式,探寻发挥人力资本价值的最佳途径,将人力资本纳入评价个体生产力的指标中,使其更具市场化特征,借助市场信息对人力资本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使人力资本价值同劳动生产率成线性分布。(二)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我国教育经济价值的根本要求就是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将基础知识积累价值转变为以人力为资本的价值趋势,强化财务资本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为知识向经济价值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著名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观点,人们在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或传递知识,使知识形成人力资本的关键方式就是教育,知识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即劳动力。(三)合理理解、推进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进程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应基于传统教育哲学理念,正确的把握教育经济思想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采取构建人力资本的培育及市场使用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合理理解、推进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进程的方法,充分发挥教育经济特殊的价值,通过增大教育经济的途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论教育的相关论文2汇总篇十三

近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传媒在这项工程中的措施和影响极其引人瞩目。广电总局启动的“四大工程”尤其非同凡响。保护未成年人在健康的传媒环境里生活已经成为传媒界的重大使命。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正迅速增长,有对学校教育形成挑战之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1套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电视媒体作为最近乎完整的大众传播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发展,一是人格发展。电视对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形成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都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社会化过程则交由媒体来完成。孩子们多数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的。近年大众对于传媒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忧心忡忡,舆论普遍认为电视媒体造成孩子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乱等等不良影响,传媒在少儿的身心不健康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研究人员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看电视越多,到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台湾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身体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愈久,越容易发胖。

电视传媒有种种负面影响,但是只要合理地利用,就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社会学习、发展认知和人格的有效工具,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意义。

著名电视专家雷蒙·威廉姆斯说过,电视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从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电视媒体最核心的社会影响是从根本上消除了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阻隔。麦克卢汉在《人体的延伸》一书中强调,电视不只是娱乐工具,还是制造现代人心灵、改变整个生活情境的新力量。电视帮助人们形成了新的社会生活情境,这种情境与现实环境不同,人的社会角色与特性因此也发生了改变。孩子同样可以看到电视中呈现的关于大人世界的描述,所以变得越来越“早熟”,儿童时代与成年人时代的界限因此变得模糊了。从社会化角度来说,电视不只是学校和家庭作用的补充,有时内容更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相反。从某种角度说,电视削弱了父母和学校的影响力。

电视中的内容,远远超出儿童青少年平时接触的生活经验,超出他们所接触的时间、空间。因此,电视能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有所谓“温室效果”,使儿童心智早熟。他们吸收了很多其年龄段不需要的经验,这些零碎的、不加选择就吸收来的内容,很可能是经过夸张、歪曲或浓缩的,并不符合社会现实。儿童尚不能完全区别开现实与虚构,便难免误以为真,形成错觉或先入为主的成见。

从电视本身的特点来说,除了文化要求低、直观易懂之外,电视还比广播、印刷媒介更能让观众产生参与感,因此更接近面对面的传播;同时它能提供具体的图像,使观众不易遗忘,因而可能具有其它媒介所难企及的劝诱与施教的独特效果。有学者在研究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时强调,直观性信息有助于传播的劝服性。所以,电视比任何媒介更能影响儿童。电视通过声像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于“真实”的看法,混淆了图像所呈现的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差异,人们会不用逻辑思维就将图像真实当作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

电视甚至充当了家长的替代者。有些家长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用电视给孩子做伴、以减少孩子的干扰,于是出现了“电子保姆”一说。

电视还刺激了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电视诞生之后,强调的就是在消费经济中的投资和促销功能,商业味道非常浓重。美国早年的电视关注的主要就是如何消费,由此巩固了当时美国“消费为主”的社会形态,电视影响甚至瓦解了人们的传统实践和购买习惯,同时这种消费文化也型塑了电视本身。今天,市场逻辑已经成为电视的主宰,为了追求收视率,可能不择手段,制造出那些所谓“不健康”的产品。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媒体应对传播不良意念和诱导人们的劣行负责,并认为以电视为主的媒体使孩子们相信通过暴力或物质上的好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心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3至7岁为感官期,儿童根据显而易见的感官刺激来认识产品价值,7至11岁为分析期,儿童对产品类别、售价、功能等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开始明白物质的社交意义,知道拥有哪些产品就能与朋友的接纳程度扯上关系。11至16岁为反省期,孩子对市场的产品类别,销售地点、推销策略有更深刻的认识,充份明白品牌的意义,明白物质的价值,除了满足个人喜好外,还可以用作社交筹码。

以电视为“保姆”的这代人一走出童年,就会成为商业社会最年轻的消费者,所以电视即使在儿童卡通片中也渗入了大量的商业性内容。亚洲的孩子热衷染发、戴斯沃奇手表、玩滑板冲浪、泡电子游戏厅、进“迪厅”喝“摇头水”甚至卖淫——日本东京的政府机构几年前就开始关注并制止未成年少女的“有偿约会”。香港的少年则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投机的方式赚钱。

未成年受众的接受特点。

受众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类型,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儿童从一岁以前就会对电视发生兴趣,特别是注意电视广告和经常反复播出的电视主题曲。到3岁时大致已经能看懂儿童节目。在电视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儿童从3岁起平均每天要看2至3小时电视。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认识、判断开始具有独立性,同时又以实际经验为主,表现出片面、武断,情绪变化大,易冲动;自我意识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社会地位的变化、活动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在探求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又常常会发生矛盾。其次,青少年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同辈文化的遵从,即他们从事某件事情的理由是“别人也都这么干”,模仿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标新立异,具有反叛精神。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

受众的智力程度,也一向被看作是影响传播效果的能力因素。儿童很少预存立场,“自我防御功能”弱,容易相信媒体信息,常常对电视里的事深信不移。

受众的思维特点对传播效果同样有直接影响。霍夫兰等人根据多次实验,在《传播与劝服》(1953)、《个性与劝服可能性》(1959)等著作中有这样的结论:想象力丰富,对周围事情比较敏感的人,较容易被人劝服、接受影响。这正是儿童的特点。

大众传媒会对未成年人产生长久的影响。传播效果呈现的状态有两类,一是显性效果,一是潜在效果。显性效果是从受众情绪、态度、行为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观察到的效果。前些年有儿童家长状告某广告使孩子受惊吓,若情况属实,那就是电视的显性传播效果。有儿童模仿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偶像上吊自杀的行为,也是一种显性效果――受众喜爱电视人物从而有一种愉快的体验,进而接受传播内容、承认其合理性,进而模仿。大众传播学借鉴了心理学家艾伯特·班都拉的模仿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媒介内容,与其中某些角色或行为认同,并意识到在某些情境下模仿会有有益结果,那么当这种情境出现时,儿童会发生模仿行为。这种模仿行为可以通过媒介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电视传播的显性效果,更要考虑到其长期的、隐性的效果。电视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人格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电视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