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清明节的古诗朗诵(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0:58:02 页码:10
最新清明节的古诗朗诵(大全9篇)
2023-11-12 00:58:02    小编:ZTFB

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应该学会慎重考虑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同一事物上的感悟和理解。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一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

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

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因为他们的后人在战乱中死去了)。

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二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本诗写帝都清明节光景透露出思乡的一缕深情。微婉从容,接近盛唐一些诗人的风格。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三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怀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人政治生活中最严重挫折,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被丝丝蚀尽,自身更进一步坠入饥寒贫病的深渊。不过在这十来年的流浪中,诗人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居成都,然后漂泊湘鄂,却有幸饱览各地壮丽河山,凭吊众多古迹,广泛接触社会,了解风土民情,感受时代苦难,诗人的创作因之题材更广阔,抒写更深入,写出了大批优秀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登岳阳楼》、《清明二首》等佳构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清明二首》写于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当时诗人由岳州南行,拟往衡州依湖南都团练史、衡州刺史韦之晋。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四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2、《清明呈馆中诸公》高启•元代。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3、《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吴文英•宋代。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4、《清明日独酌》王禹偁•宋代。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5、《长安清明》韦庄•唐代。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五

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清明节古诗朗诵,供你阅读参考。

作者:简易。

土之下。

土之下,那是阴界。

里面住着不同的姓氏。

猜想定是极乐世界。

去的人,都没有回来。

闭上眼睛,进去。

绕过一场葬礼。

让一些泪和纸灰。

飘起来。

土之上的人。

不能停止怀念。

不相信人真的已经死去。

想,他们是去了异地生活。

在地下保佑我们。

念叨我们。

清明。

清明节。

其实不清明。

雨纷扰,雾隐隐。

一米外,见鬼骑墙。

路上,风佛动白幡与蝶灰。

白头荻花,招摇。

水涨水落,泼墨春天。

清明,不清不明。

巫咒,从发霉的蒲坐。

不断渗出,漫过三月。

语无伦次地诅咒着明媚的诗地。

让桃花神经错乱。

搅动四月的静,搅动。

阴阴的黑,不清明。

清明雨。

细细的丝。

密密麻麻的斜织着。

忧伤。

不安的灵魂飘动。

看不见黑色的睡眠。

被雨分割成。

泪眼。

澹泊的清明。

心情沉潜,宁静。

在词根里视而不见。

做一座山。

风来岿然,狗吠无惊。

让泪水,在隐忍中闪烁。

让巫咒,溺于无声俗尘。

雨过,天就会清。

清明节。

作者:超哥。

清明的雨。

慰息着逝去的身影。

人的泪。

这天。

也只能作为花瓣。

点缀着哀伤的风景。

春的开始。

诞生一个新的生命。

制造生命的人。

脱去衣服。

思念。

变成点燃的一团烟。

闻着春的味道。

想起奶香味。

想起喂奶的母亲。

也许祭奠故人就这样开始的吧。

清明节。

烧糊的那些图案。

飞到该去的地方。

能当饼充饥。

能当屋住。

在这天。

是一座很长很长的桥。

篇七:清明节是一场适时的雨。

作者:笨拙的企鹅。

适时的雨。

以清明的名义。

自周朝开始洒浴。

秦汉唐宋元明。

代代延承有序。

诗词。

歌赋留下轨迹。

使之在民俗的园圃里。

灌溉流域。

适时的雨。

春天的树苗-棵棵。

被它沐浴。

抽芽发绿。

一代传一代。

灌注在千家万户的田畴里。

防蛀防腐。

浸泡出粒粒优良品种。

等待春风启迪。

适时的雨。

一束束白菊揺曳着。

雨的愁绪。

一个个魂灵在枝头上哀泣。

把时间拽留。

倒转的时间带我们后移。

踩响满地的碎银。

我们随时间转身。

与亲人相互视凝。

眼里的雨洒落一地。

作者:乡土诗人。

一个普天下祭奠先人的日子。

漂泊的心突然离您很近很近。

很害怕一种痛彻心扉地哭泣。

坟前的野草已经等待异乡归来的游子。

十年的离别。

一日的泪水。

轻轻走近您的土地。

生怕惊动您沉淀的梦乡。

十年的沉睡啊。

泪如雨帘。

黑发间白发增添。

跪在您的坟前。

心也是千疮百孔的痛。

幸福的日子在哪里。

童年的记忆在哪里。

父亲啊。

您在安眠的土地深处。

可曾感知我刀割的心痛。

可曾倾听我泣零的话语。

向您表达已是很奢望的事情。

向您诉说也是很无奈的情愫。

阴阳两隔。

情深意切。

天地之分。

父爱如山!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六

直直升腾。

芳草低浮,花开如雪。

雨燕飞到此处。

也轻轻,轻轻。

此时,我分明听见亲人。

来自天国殷切的教导。

我分明听见亲人。

来自苍穹的亲切的嘱托。

直直升腾。

仿佛要升腾到远古。

升腾到苍穹。

是寒食的露珠。

还是思念泪水。

脸颊,在冉冉的香火中。

湿湿的。

我问苍天:为什么有生死离别。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苍天春雨瓢泼。

我问大地:为什么没有起死回生。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大地扬起风尘。

四月,正是春时。

花红柳绿,姹紫嫣红。

我,因为思念。

讨厌四月,讨厌这个春时。

假如,用我的血肉。

包裹在亲人的骨头上。

亲人就可以复活。

我愿意就此接替亲人。

在此守住花丛中。

亲人的碑文。

直到地老天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七

诗词是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伴随着清明节的临近,不知关于清明节一些优美的古诗你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清明节优美的古诗朗诵大全,欢迎参阅。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2.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3.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4.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5.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2.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3.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4.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唐)张说。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

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

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5.《喜迁莺》清明节。

(唐)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6.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2.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3.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4.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5.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八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陆游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陆游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于是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陆游“谁”的疑问。

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作者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作者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作者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陆游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接下去的颈联就道出了陆游的这种心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作者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陆游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作者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陆游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作者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机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但这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作者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作者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伤感之作,如《沈园》。等等这些,都与《临安春雨初霁》极不相似。《临安春雨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严酷的现实,使陆游不得不对朝廷对皇帝,对人生对社会作出一些阴暗的结论。与陆游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陆游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陆游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可以说《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史公断。《临安春雨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作者感情思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陆游毕竟是陆游,陆游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陆游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陆游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一个作者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作者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清明节的古诗朗诵篇九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这首诗所写的应该诗人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清苦,寂寞,还可能有孤独。为了前程,也许有兴趣或习惯的原因,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的用功程度,我们虽然不推崇“兴味索然”,但是应该学习古人那种读书的毅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