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云南旅游文化特色论文 云南历史文化论文(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17:16:12 页码:14
云南旅游文化特色论文 云南历史文化论文(二篇)
2023-01-02 17:16:12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特色论文(推荐)一

云南民族村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等一批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和爱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寨内绿树、鲜花掩映着一幢幢"干栏"傣家竹楼,交错蜿蜒的红砂石小径通向庄严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乡的浓郁风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动态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活泼欢快的"象脚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还有节庆期间的傣族婚礼表演、赛龙舟、丢包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异常热闹。

白族村

白族村位于云南民族村以西,占地62.5亩。村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本主庙"以及按实物比例缩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建筑,造型对仗工整、富丽堂皇,整座村寨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以经营精美工艺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编工艺、珠宝玉器、木雕石刻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白族文化历史悠久,白族民间艺术"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民俗节庆活动有热闹欢快的"三月街"、"绕三灵"、"迎新媳"等;白族传统"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绝,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礼仪氛围,使人有"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饮几回"的感觉。村中还有堪称"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绝伦的蝴蝶标本展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白族典型的民族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彝族村

彝族村地处民族团结广场以西,占地面积51余亩。村内具有导向性的三虎浮雕墙、别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绚烂的虎文化特色。雄伟壮观的太阳历广场中央耸立着高大的图腾柱,柱上有太阳、虎、火和中国古代的八卦图,周围环绕着黑白面向不同方向的十个月球雕塑,最外围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村内有烤酒作坊、文化楼、"土掌房"建筑和茶山、斗牛场、磨秋等,全面生动地体现了彝族粗犷古朴而不乏精巧别致的民俗风貌。彝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彝族"左脚舞"、"大三弦"热情奔放;"土司礼仪"、"拦路酒"等民俗活动情浓意深。每逢"火把节",在太阳历广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燃起篝火、点上火把、弹起大三弦、纵情高歌,气氛异常热烈欢快。

纳西族

纳西族村位于白族村以西,占地面积 49.5亩。村寨入口处的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神"坐骑塑像和两面以《创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墙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东巴文化气息。以重彩绘画、雕刻为主题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楼"、"花马坊"、"工艺楼"等主要建筑衬托出极富特色的丽江"四方街"。纳西族历史文化悠久丰富,著名的东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称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还在民间流传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象形文字写成的典籍叫"东巴经",是一部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清新优雅、娓婉动听的纳西"洞经音乐",溶合了古代中原宫庭宴乐的旋律音韵,是当今民族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佤族寨

佤族寨内建有茅草房、牛头广场、神灵广场及粮仓等。牛头广场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动场所,而神灵广场表现了佤族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观念。佤族"木鼓舞"节拍鲜明强烈、风格粗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长发飞舞,舞姿刚健,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藏族寨

藏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俗节日等都带有鲜明的高原印记。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自酿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饮,食物多为肉制和奶制品,且爱吃风干的牛羊肉。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有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基诺族寨

步入基诺族寨,可以看到绿树鲜花丛中点缀着嶙峋怪石,一幛幛基诺茅草屋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滇西南山峦起伏的基诺山区。基诺族寨建有基诺族大公房、民居楼、粮仓和太阳广场。基诺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同时能歌善舞。在表现基诺族太阳崇拜的太阳广场上,欢快热烈的"太阳鼓舞"鼓声雄健浑厚,舞姿轻快活泼,是基诺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项活动。

拉祜族寨

拉祜族寨内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芦广场。位于拉祜族寨中心位置的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平面葫芦,中心有一组石雕葫芦。传说拉祜族的祖先源于葫芦,因此葫芦广场表现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观念。拉祜族寨中,葫芦笙悠扬婉转、口弦声余音绕梁,表现拉祜族劳动场面的"丰收摆舞"充满欢腾和激情,使人难以忘怀。

布朗族寨

布朗族寨内建有民居、鬼神广场等建筑。鬼神广场表现了布朗族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广场中央竖立着布朗族的图腾,同时,广场也是布朗族祭拜神灵和表演歌舞、习俗活动的重要场所。

摩梭之家

紧依"泸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风格古朴的四合寨楼取名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宁地区的泸沽湖畔,人口约8万多,至今还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习惯。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类学家的关注,由时给摩梭人增添了奇异,神秘的色彩。在"摩梭之家"这个风光秀丽、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热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载歌载舞,向贵宾献上酥油茶,为游客荡起"猪槽"船,一曲情深意长的"玛达咪",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民族团结广场

民族团结广场座落在翠漪洲北面,象征着云南各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她汇集了云南各民族体育、民俗活动之精华。每天有苗、彝、藏、佤、傈傈等民族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动表演。亚洲象群表演是云南民族村新近开展的一项游乐项目,7头训练有素的大象在驯象员的指挥下表演各种惊险、滑稽节目,让人捧腹开怀,乐不可支。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特色论文(推荐)二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连绵50多公里,由19座山峰组成,巍峨耸立,直插云霄,海拔一般都在4000米左右,峰顶上终年积雪。这十九峰从南至北分别是:斜阳峰、 马耳峰、佛顶峰、圣应峰、马龙峰、玉局峰、龙泉峰、 三阳峰、中和峰、圣观间峰、应乐峰、雪人峰、兰峰、 三阳峰、鹤云峰、白云峰、连花峰、五台峰、苍浪峰、 云弄峰。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

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南向北分别为:阳南溪、葶溟溪、莫残溪、清碧溪、 龙溪、绿玉溪、中溪、桃溪、梅溪、隐仙溪、双怨溪、 白石溪、灵泉溪、锦溪、茫涌溪、阳溪、万花溪、霞移溪。

苍山自然景观优美,风景名胜荟萃。如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奇险兼有的凤眼洞和龙眼洞、历史悠久的将军洞、南诏德化碑感通寺、中和寺等文物古迹。山顶有绮丽的花甸坝子、洗马潭、黄龙潭、古代冰川遗迹等自然景观。古人将苍山多种自然景观概括为苍山八景,即晓色画屏、苍山春雪、云横玉带、凤眼生辉、碧水叠潭、玉局浮云、溪瀑丸石、金霞夕照。

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皑皑苍山雪,素裹银装,在阳光照耀下,洁白晶莹。关于苍山雪,历代文人墨客赞辞颇多,民间传说也不少。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相传在远古的大理,有一年来了一批瘟神,到处散布瘟疫,河海地区瘟疫流行。很多百姓被瘟疫压 去了生命,人们苦不堪言。苍山脚下两兄妹从外学法回来,决心为民除害。哥哥带着狂风,妹妹带着大雪,把瘟神赶到 苍山顶上。为使百姓不再受瘟疫的侵害,哥哥化为风神,妹妹化作雪神,用大风大雪把瘟神冻死在山顶。从 此苍山上的积雪就终年不化,成为“风花雪月”四景之首——苍山雪。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达4122米,由于海拔较高,峰顶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

苍山的云更是名闻遐迩。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白云,忽起忽落,上下飘动,若盼若顾。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点苍山便骤起暴风,刮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未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云朵聚汇,慢慢拉开,宛若洁白的玉带横束苍翠的山腰,绵延数十里,经日不散。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玉带云

多出现在夏末秋初的雨后初晴时,苍山腰部出现一条乳白色的带状云,缠绕山腰,将百里苍山分为两截,故有“云横玉带”之称。

在秋季雨过天晴的早晨,苍山之腰出现的缕 缕云丝,然后逐渐聚拢,汇成一条无暇的白练,宛若玉带横系苍山十九峰,把巍峨起伏的群山拦腰截断; 继而慢慢地又化为万朵雪莲,盛开在苍山文巅,转眼 间又似春风中飞舞的柳花絮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传说这是观音下凡,预示着来年一定风调雨顺。清人张杨度曾以"秋来雨后看之容,天将玉带封山公。"的诗句来赞美神奇美妙的玉带云。

望夫云

秋冬时节,苍山玉局峰巅常常出现一种絮状白色云团,不离不散,像一位满怀愁思的公主俯首探望被打下海底的情人,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望夫云”。只要望夫云一出现,狂风怒吼,洱海波涛汹涌,船不能行,所以又称为无渡云。

传说望夫云是南诏阿公主的化身,她因与苍山上的年轻猎 、人相爱,遭父王反对,并请来罗法师将阿龙害死,打入海 底变为石骡。公主因愤郁和思念死于苍山玉局峰,其精气化为一朵白云,怒而生风,发誓要吹开海水寻找情人。从此,每年秋冬季节,常常有一股洁白飘逸的云气从苍山玉局峰吹向万里浩空,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净而奇丽, 象一位素洁的少女立于苍山之巅向洱海眺望。只要它一出 、现,海上就会狂风大作,洱海随之波涛翻滚。狂风大有不吹飞海水,不见海底石螺子,誓不罢休之势。

苍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蚀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泄。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冰蚀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异花卉。苍山的花卉早就芳名远播,而且它还使苍山名扬四海。“在美国有100多万人知道中国云南的大理苍山,因为他们都种有许多美丽的大理苍山杜鹃花。”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时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竟珍传。”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最奇美,且开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苍山现沿山腰部开辟了1条游路。在大理古城北门外,还建有1条7000余米长的索道、可直达中和寺。游客可乘索道往返。

苍山洗马潭

洗马潭古称表龙潭,它位于苍山第二高峰玉局峰顶的一个平台上,海拔四千零九十七米,距峰尖约五十步。 洗马潭方圆百余米,水深一米六七,呈椭圆锅底形,潭底和四周由很薄的青石板自然铺砌而成。潭水晶莹碧澈,终年不涸,它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绝佳的高山湖泊。

潭周布满形同虬龙的高山杜鹃灌木林,其下不远处则是高大挺拔的苍山冷杉原始林带和茅竹林带。

每当春夏之交,杜鹃盛开,湖边五彩缤纷,斑斓一片, 烂若云霞,一侧衬着刚吐新绿的翠竹和墨蓝苍郁的冷杉,一侧衬着斑驳灰黄的岩峰石屏,倒映湖中。游人若有兴致躺于湖边一块岩石上任凭丛生的粉紫荆花、 淡黄野百合花、浓艳的龙爪花亲吻抚弄脸颊,会疲劳顿消,神志为之一爽,再加上随风送来阵阵山杜鹃的蜜香,使人留连忘返。

凤眼洞

从大理古城向西南方向,至苍山龙泉峰麓,再上爬七八里,便到了凤眼洞。

凤眼洞嵌在龙泉峰半腰靠南的普陀崖上。这里悬崖万仞,架空凌虚,景色幽峭。岩通一线,洞口恰似一只凤凰的眼睛。洞背面是龙泉峰的侧面。洞前面是一块凌虚巨岩,走向岩边探头往下望去,只见绿玉溪和一条匹练倾泻而下,云气茫茫, 深渊万丈,令人目眩,这就是“舍身崖”。崖南有一张靠东面西的石床,表面光滑发亮,人称“仙人床”。这是凤眼洞最奇险之处。床边石壁上刻有“此地非人间”、“应知别有天”等。又有一称“西佛像亭”之所在,每亭内雕有一尊石佛,要想看到佛象的全貌,必须坐到仙人床上仰望,俗称“回头望八仙”。凤眼洞,自古以险峻著称,堪称苍山胜景之一。

苍山公园

在下关西北郊的斜阳峰麓,即将军洞风景区。

1982年,由下关市人民政府开辟为苍山公园,在将军洞的外围新建松柏园和清泉瀑布两大景区。松柏园中有山门石牌坊,上有“斜阳胜境”大理石匾,建有长廊亭阁,供游人休息。瀑布由悬崖峭壁上跌下,常年不断。花园、瀑布和将军洞古建筑群浑然一体,占地数百亩,景致优美。林木森森,流水溢翠, 东观洱海碧波,南听西洱河涛声,背靠斜阳主峰。

将军洞始建于明末清初,主要建筑有门楼、戏台、大殿、财神殿、娘娘殿、厢房等,整个建筑群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其中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雕龙画栋,十分雄伟壮观。唐天宝年间,唐将李密率兵攻打南诏,进至西洱河,被南诏王打败,全军覆没,筑万人冢于河尾南岸,百姓为纪念李密而建祠,俗称将军洞。庙前有一株数百年的大青树,传说为李密兵败逃至斜阳峰,将手中兵器插在地上,后来长大成树。将军洞的存在,充分反映出边疆各族人民反对分裂,反对征战,要求和平的愿望,及大度能容,涵纳万物的宽阔胸怀。

周城

在苍山沧浪峰下,是大理最大的白族聚居的村镇——喜洲镇,人口 8350人。村里房屋建筑多为三方一照壁的白族民居,粉墙青瓦,巷道幽深。

南、北西个广场上,各生长着两棵高大的榕树(俗称大青树)。南广场前有一巨大的照壁,嵌有"苍洱毓秀"4个大字。北广场有一砖林结构的古戏台,座东朝西,台高2公尺,抬梁式的建筑歇山顶戏台,正对两棵大青树,这里是每日下午集 市贸易的地方。每逢火把节这里竖起巨大的火把,成了庆祝演出活动的场所。

此外,村里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显得古色古香。由于办起了社队企业,商业经济十分活跃,有传统的扎染酿酒、食品加工以及建筑等行业,办起了文化宫、电影院、学校、医院等,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因距蝴蝶泉公园较近,游览游客与日剧增,村里食宿方便,特别是豆腐煮鱼味美可口,独具风格,成了大理的重要民俗旅游村。

花甸坝

花甸坝,是苍山顶上一块美丽富饶的盆地,在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之巅,海拔二千九百公尺,南北长二十多公里, 东西宽约三公里。坝子西部有类似苍山的十九座山峰,称小苍山,林木茂密。山中有大大小小的小溪40多条,汇聚后成为苍山万花溪。

顺着喜洲镇对面的万花溪,攀登两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花甸哨口。进了哨口,一块铺碧飞霞的宽坝子蓦地展现在眼前,使人顿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花甸坝四面,群峰起伏,翠竹满山,流水叮咚,小鸟欢鸣,静谧而秀丽。花甸坝奇花异卉争奇夺艳,每到春夏之间,满山遍野都是马樱花,纵横20多里,汇成花的海洋,成为花的世界。花中间杂着白豆花、芍药花等草本花卉,五彩缤纷,瑰丽迷人。山茶花、杜鹃花、映山红、野菊 花、豹子花、龙抓花,把整个坝子都点缀得五彩缤纷。 花甸坝是植物的王国,花的海洋。

古佛洞

古佛洞座落在大理苍山云弄峰上,是一个天然的溶洞, 因洞内塑有佛像而得名。明末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考察过,在《滇游日记》中记载:“南山峡中有古佛洞甚异,但是悬岸绝壁,恐不能行,无引者亦不能识”。在引者的指引下,徐霞客不畏艰险,攀枝直下,来到洞口,但因“跃陡甚难,不得度而下”。每当人们读到此,无不为徐霞客未能进洞内考察而深感遗憾,同时,也给古佛洞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溶洞曲折幽深,怪石离奇,是一个神妙的世界。这种景观的造成,是由于地下水不断渗透,水里所含的碳酸钙长期沉积逐渐形成钟乳和石笋。这种奇异的景界,后来被僧侣们寻找到了,为了向善男信女游说骗取“功德”,又在这些钟乳和石笋上雕凿佛像、菩萨像。 这也正是《徐霞客游记》中所说:“数年前,有一僧栖此间,多置佛,故以佛名”。当然僧侣们在雕凿时并没有想到能为今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