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荆棘鸟读后感范文(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1:42:47 页码:10
最新荆棘鸟读后感范文(优秀10篇)
2023-11-12 01:42:47    小编:ZTFB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情节、人物等进行的个人感悟和思考。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表达和观点?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给大家写读后感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荆棘鸟读后感篇一

读书的过程,包括读完书很久之后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要叫“荆棘鸟”,荆棘鸟那用巨痛换来幸福的精神到底在这本书的那里能够得以体现呢?带着这个疑问,上网查看了别人的评论,读后感——荆棘鸟。

看完别人的评价的当时自己仍旧是没有太大的感想,直到某天早上,堵车的时候,心里忽然想到了,有人提到梅吉,心里顿时开窍。或许拉尔夫本身就是那根又长又尖的荆棘,梅吉自己则是那火红漂亮的荆棘鸟,而梅吉的经历则是以她对拉尔夫的爱为主旋律而唱出的那首优美动听、技艺超过其他所有美妙声音的歌声。在荆棘鸟唱出打动人心的歌声的同时也寻找到了那根让它深深眷恋的荆棘,所以她勇敢而快乐的选择了将自己的身体永远留在那里,将自己一生的印迹留在她深爱的人身上。

直到最后,直到身体已被刺穿,仍旧用那凄婉的喉咙唱出梵唱的尾曲,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并为自己完满的人生划上一个终结的句号。在别人眼里,它的结局或许是悲哀的,更算不上是完美,可是在它自己看来,它的人生,在找到属于它的那唯一的荆棘的时候已经是完美,而自己最后的作为虽然痛,但是却是使它走向更加的完美。巨大的代价往往能够换来无以代替的幸福!对于里面的人物究竟是人情淡漠、自私还是利欲熏心,我想我还是没有权利去评说的。考琳麦卡洛,或许她是最了解人物个性的,所以才安排了这样的结局。

其实这样的结局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完美,因为它能够给人真实的感觉。假想如果当初作者安排男女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最后在一起了,这样的结局太过完美,完美的有点类似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反而失去了真实性,也就不会引起读者的深思了。这样的写作手法,不可不算是最好的,且这样的结局安排也被现在的书籍或者是电影电视等广泛应用。

《荆棘鸟》中德罗海达意象分析。

分析《荆棘鸟》中菲奥娜的人物特征。

荆棘鸟读后感篇二

“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追悔。”这是《荆棘鸟》书中倒数第二段话。

拉尔夫是《荆棘鸟》中的男主人公,爱尔兰人,被天主教会派到德罗海达担任教士,高大俊美、优雅和蔼、雄心勃勃,他很想在教会中升到职位,但由于没有背景,直到30多岁还是个普通教士。来到澳大利亚后,他向当地孀居富豪玛丽示好,希望借此得到玛丽的财富而一步登天。美丽善良、隐忍坚强的小梅吉的出现,让拉尔夫打消了得到玛丽财产的念头,他选择守护梅吉。玛丽不能得到拉尔夫,心生怨恨,她看透了拉尔夫的自私软弱,决定让他不得安宁,临死前她秘密地将一个信封交与拉尔夫,里面是一份另立的遗嘱,她将自己几乎所有财产赠与拉尔夫,叫他在爱情和事业上难以抉择。最终,拉尔夫在无比痛苦中选择公开遗嘱,得到财产,远赴梵蒂冈。

在随后的人生中,拉尔夫一直左右摇摆,他既无法放弃主教身份和宗教事业,又无法与梅吉彻底决绝。每一次与梅吉的相遇,都让他难以自抑。无法得到拉尔夫的'梅吉瞒着拉尔夫生下了他的孩子——戴恩,以卢克儿子的身份将他养大。讽刺的是,戴恩长大后也醉心于宗教,拗不过他的梅吉把他送到拉尔夫身边培养,拉尔夫对戴恩很尽心,戴恩表现得比拉尔夫更优秀,似乎是为宗教而生。可是,年轻的戴恩在救人中客死他乡,梅吉拜托拉尔夫找回尸体时才告诉拉尔夫戴恩的身份。在失子的巨大悲痛中,梅吉终于从爱情中彻底解放,并指导女儿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拉尔夫则陷入永久的自责与懊悔。这一切都像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

荆棘鸟读后感篇三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痛苦。以此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的悲欢离合也得以展现。该作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那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下来。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感情故事,之因此经典,也许是正因这是一个感情杯具——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杯具。在我看来,《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述。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生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生对爱不一样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感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荆棘鸟读后感篇四

言归正传,还是讲拉尔夫和梅吉吧。我相信,每个男人和女人,尽管痛苦一生,煎熬一世,只要能拥有拉尔夫或梅吉的爱。我们没有孤独一生,我们平凡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遇到那个人,或者遇到了,他并不爱你,或你不爱他。真正的爱是痛苦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当我们回忆人生,会发现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间,也就是心灵最痛苦的划痕。爱得深,痛得深,也是幸福。拉尔夫和梅吉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他们彼此都爱着自己最爱的人,也被最爱的人爱着,尽管不能结合在一起,那又怎样呢,相爱的一天,胜过无爱的一世。

荆棘鸟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慕名已久,读后确实觉得名副其实。如果说要评价,便写写自己的读后感想,希望做个成功的安利吧。

书的主线是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禁爱”。作为神父,拉尔夫不能和梅吉在一起,他无法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对权势的追求。汲汲于名利,本该是多么庸俗的事,在作者的偏心下,拉尔夫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富有魅力的男人,大部分人都被他折服。而正因为他想往上爬,梅吉的姑姑玛丽,这个精明富有的“老蜘蛛”(作者三番五次地这样写,真是刻薄又贴切的比喻……)看穿了他,逼迫他在梅吉和平步青云的机会中选择一个。拉尔夫选择了前途,选择了继承“老蜘蛛”巨额的遗产,这是第一次转折。

第二次也是梅吉在知道与拉尔夫在一起无望后,选择嫁给和拉尔夫容貌相似的卢克。后来的事实证明卢克只是贪图她的财产,甚至让她陷入糟糕的境遇里。

作者在写到卢克与拉尔夫相似的容貌时,我就在想:“不会吧,不会这么狗血吧……”后续的发展果然是梅吉用了点小手段让这个拉尔夫的孩子名正言顺。她在离开卢克时说:“你使我想呕吐!卢克.奥尼尔,了不起的是我,你一钱不值!”我读到此处,实在叹服,有古诗文里与君长诀的气度。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梅吉从拉尔夫那“偷”来的戴恩,选择去做神父,并死于营救溺水者。她希望让拉尔夫的一部分一代代延续下去,但这样的愿望也随着戴恩的死亡而告终。

到最后,德罗海达只留下了迟暮的克利里一家和他们的朋友们。拉尔夫,菲都相继去世,梅吉继续平静地生活,用余生去回味这一段求而不得,甚至某种意义上荡气回肠的爱情。

书中的每一段感情,除了朱丝婷和雷纳,似乎都不得善终。无论是菲和她年轻时爱着的那个男人,还是帕迪对菲几近虔诚的爱,或是梅吉和拉尔夫这一主线,都带着悲剧性的求不得,不可说。书里的人物就像书名“荆棘鸟”一样,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而这是不得不如此的,是被迫的.。为爱所迫,大概是世界上最无奈又甘之如饴的事了吧。

德罗海达的几代人,经历了战争,却没有在战争中死去,而死于一个个意外,也是天命无常。

这本书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飘》。同样有战争,同样写爱情,但是《飘》的斯嘉丽形象更加丰满,让人又爱又恨,而《荆棘鸟》不如它出彩。

不过总会都是一句话,爱太苦了,却又心甘情愿。

荆棘鸟读后感篇六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以生命为代价。

拉尔夫,他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将成为红衣主教作为自己人生追求,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包括爱情。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确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一切都悄然改变。随着梅吉的长大,这份禁忌之爱带来的痛苦和矛盾与日俱增。最终,他选择了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有谁能想到,梅吉选择丈夫,居然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小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不太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还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脑海里深深记住的,只有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当一切浮华逝去,剩下的只有泪水,而那些泪水终会随着时间而蒸发,化作一缕无声的水汽,我们所能握住的也不过坚强二字而已吧。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以生命为代价……。

荆棘鸟读后感篇七

荆棘鸟的绝唱其实只是为了赶赴一场盛大的死亡。

——题记。

上帝说:“荆棘鸟毕生的宿命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生灵都落泪的歌声,去拯救那些堕落的灵魂,荆棘鸟的一生,为绽放而绽放。

其实我一直觉得荆棘鸟是幸福的,即使最后的宿命是死亡,但那种对理想的追逐是一种最完满的过程。

我希望自己是一只飞翔的荆棘鸟,在荆棘丛中,能够有勇气,有坚持来完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我知道,现在的自己太懦弱、太胆怯,太过于安于现状,把自己放在一个低点,不敢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梦想。

我总是害怕面对失败,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我选择做一个安于天命的人,默默接受属于我的一切,公平的亦或是不公平的,即使有时候想要去改变些什么,却总是因为惧怕某些东西而一次次的放弃。

我多希望自己拥有荆棘鸟的勇气,荆棘鸟的果断,那样的人生该会有一种怎样的际遇。或许,我一直该去学会的,就是勇敢的面对一些人一些事。

我的理想,我的青春一直安放在一个固定的高度,老师、父母好像总是嫌这个高度太低,可是有谁会明白,这种高度是目前令我最安心的高度。我想,慢慢的,我一定会学会勇敢些,一定像荆棘鸟那样义无反顾,只为去实现一个属于自己的勇敢。

不是种子,却落进土壤,总有一天会以翠绿的形式钻出地面。

传说中的荆棘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声音都悦耳。它一旦离开巢去寻荆棘树,就要找到了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了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就连天国里的上帝也开颜欢笑。

或许这就是理想实现的代价。

荆棘鸟读后感篇八

这一群荆棘鸟一直在歌唱,荆棘刺入胸膛,鲜血浇灌最美的花朵,歌声成为最美的生命绝唱。荆棘鸟用歌声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真正的爱和美好,这本身不就是一件美好的事吗?可是生活中,更多的也许是妥协、迎合和背叛,于是有了庸常的人生和乏味的尘俗。喜欢今年春晚中的《当你老了》和《从前慢》,喜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慢,喜欢爱上皱纹和白发的温情——这些不需要荆棘刺进胸膛的惨烈,但一样需要有颗对爱和美好执着的心。我相信在喧嚣庸常的世俗生活中,也一定有荆棘鸟在用生命歌唱着,只是我们被蒙蔽的心倾听不到她的声音。

《荆棘鸟》中德罗海达意象分析。

分析《荆棘鸟》中菲奥娜的人物特征。

荆棘鸟读后感篇九

1998年,最感动中国人的是两个小姑娘,张穆然和桑兰。那时,正在上初中的邻居姐姐订阅了《北京青年报》。我经常跑到她那里,贪婪的阅读。某日,北京青年报头版报道了一个患绝症的女孩——张穆然乐观抗癌的故事,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是《荆棘鸟》。巧合的是,两年后,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封面破旧不堪《荆棘鸟》,自此,我进入了作者描绘的美丽的澳洲,还有美丽的故事!

我用了大约二十来天的时间读完了它,白天上课偷着读,晚上在家里昏黄的灯光下读。很多细节,让我默默品味。在书中,作者创造了完美,又亲自摧毁了完美。我希望赶快读完它,却舍不得那么快就翻到最后一页,是害怕读完之后会感觉失落。它对我的影响极为深刻,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关于青春、关于坚强、关于回恋。

这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的故事。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育苦。以此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的悲欢离合也得以展现。

《荆棘鸟》是一本好书,没有多么复杂与华丽,单纯的好看,单纯的感人。菲和帕迪,梅吉和拉尔夫,梅吉和卢克,安妮和路迪,朱丝婷和雷恩,这并不是一个多么迂回曲折的故事,但是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玫瑰灰,记住了爱情即使在被摈弃后依然不会蒙尘。书中的描述似乎是时光呼啸而过,而最无望最深切的表白让人深深叹息与眷恋。

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书中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风景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了我,广袤的牧场,神奇的天火,世俗的悉尼港口,湿热的甘蔗林,一切的一切全部深深地吸引着我,以至于直到现在,我还对大洋彼岸有着特别神往的感觉。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她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她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书中这段关于荆棘鸟的文字很玄,我对它很是崇拜,长大后,一遍遍的重读,才渐渐品出那个传说所背负的命运和情感。

后来也是在报纸上,看到采访张穆然父亲关于单独家庭失去孩子的生活,让我再一次回想起乐观的张穆然,想起《荆棘鸟》,想起那个夏日的.午后,阳光暖暖,一个女孩子,正废寝忘食的读一本书。无论是真事还是故事,随着时间流逝,都在记忆中慢慢封存,但是《荆棘鸟》,让我感受到勇敢和坚定,重新审视生命,审视爱。

荆棘鸟读后感篇十

时隔八年再一次读这本书,用了十小时二十分钟。

奇怪的是这个女主角梅吉和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善良智慧无私”的“傻白甜”都不一样,她们至少是看起来“高大上”的。而她几乎没有受过教育,她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家庭主妇,有一些家具让她除去灰尘、有一个丈夫、有一些孩子。

这是有原因的。梅吉的母亲,一共有九个孩子。可是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儿子弗兰克。剩下的孩子包括她的丈夫都只能感受到她的不苟言笑、郁闷和漠不关心。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一个几乎没有爱的家庭长大。不,梅吉的父亲和大哥弗兰克是爱她的,可是他们陪她的时间非常少。

所以的,只有拉尔夫了。梅吉从小女孩到少女情窦初开的过程,都是有拉尔夫精心关怀的,梅吉对他的感情也由一种对于兄长家长的依恋之情,变成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牧场环境里,在梅吉周围比较亲近的人当中,还有谁能取代拉尔夫吗?拉尔夫对梅吉温柔、体贴、情感上关怀备至,思想和知识上又是梅吉的老师。拉尔夫必然成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终于确定拉尔夫不能和她厮守的时候,梅吉选择嫁给和拉尔夫极为相像的卢克。然而卢克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畜生,一个守财奴,一个外表魁伟内在猥琐狭小的人。这就和拉尔夫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梅吉最终决定返回德罗海达,再也没有嫁给他人的念头。只是,她和她母亲一样,更加偏爱拉尔夫的儿子戴恩,而相比之下卢克的女儿朱丝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这一点上,梅吉并不比她的母亲更高尚,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狭隘和厌恶。但是这毕竟就是人性,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谅她吧。

而拉尔夫呢。拉尔夫是一个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于交际,能赢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纳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学也不错,该黑时黑,该厚时厚,所以能步步登天。

这些都是他强势的一面。但他却守着内心的折磨,那就是身为一个男人,对正常感情、对爱情的渴求。而这段爱情甚至从他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

拉尔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从此内心被这个女人所俘虏,再也没有逃出。他外表刚强,内心其实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种近乎于在绝望中挣扎的痛苦。

直到当他得知戴恩其实是他自己的儿子,亲自给戴尔举行完葬礼仪式后,再也无法承受这一生的折磨和打击,阖然去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