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6:52:10 页码:12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大全18篇)
2023-11-19 16:52:10    小编:ZTFB

时事热点的分析和评论,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动态和未来走向。怎样使总结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不能作为记帐依据的是()。

a.发货票b.收货单c.入库单d.经济合同。

2.通过试算平衡能够查出的错误有()。

a.漏记经济业务b.重汇经济业务c.记帐方向错误d.借贷金额不对。

3.企业预付保险金,应借记()帐户。

a.预提费用b.待摊费用c.银行存款d.管理费用。

4.通常在年度决算之前,要()。

a对企业所有财产进行技术推算盘点b.对企业所有财产进行全面清查。

c.对企业一部分财产进行清查d.对企业流动性较大的财产进行全面清查。

5.下列不属于采购费用的项目有()。

a.材料买价b.运杂费c.途中合理损耗d.采购员差旅费。

6.三栏式现金日记帐一般由()登记。

a.会计b.经手人c.出纳d.会计主管。

7.在实地盘存制下,平时帐面上应登记的内容有()。

a.存货的增加b.存货的减少c.结存的存货d.存货的损耗。

8.损益类帐户期末应()。

a.没有余额b.借方余额c.贷方余额d.借贷方均有余额。

9.企业本月销售产品10000元,收到货款6000元,收到上月产品成本销售货款8000元,收到预收货款7000元,则在收付实现制原则下,应确认为本月收入的是()元。

a.21000b.18000c.14000d.10000。

10.下列凭证中,不能用来登记总分类帐户的是()。

a.原始凭证b.记帐凭证c.汇总记帐凭证d.科目汇总表。

11.某企业购入丙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货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发生包装费,运杂费共计300元,丙材料的采购成本为()。

a.20000元b.23400元c.20300元d.23700元。

12.“预提费用”帐户是用来核算()。

a.先计入成本后支付的费用b.先支付后计入成本的费用。

c.先预提后计入成本的费用d.先预提后摊销的费用。

13.某企业99年末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1:3,则所有者权益是资产的()。

a.40%b.25%c.33%d.75%。

14.对应收帐款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其明细帐格式应采用()。

a.多栏式b.三栏式c.数量金额式d.数量式。

15.将现金2000元存入银行,出纳人员应填制()。

a.转帐凭证b.原始凭证c.收款凭证d.付款凭证。

16.会计报表中反映一定日期财务情况的报表是()。

a.损益表b.利润分配表c.资产负债表d.财务状况变动表。

17.企业发生原材料盘亏价值500元,经查明属企业管理制度不严所致,此项业务应在()帐户中核算.

a.应付帐款b.营业外支出c.管理费用d.其他应收款。

18.限额领料单属于()。

a.累计原始凭证b.汇总原始凭证c.一次凭证d.转帐凭证。

19.用银行存款支付购买材料货款,发生的变化是()。

a.资产增加,负债增加b.资产增加,资产减少。

c.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d.权益增加,资产减少。

20.某企业98年11月份,预付99年全年报刊杂志费800元。按权责发生制应借记()。

a.预提费用b.待摊费用c.预付帐款d.管理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结转待处理财产的盘盈、盘亏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2.现金日记帐的对帐工作主要包括()。

a.现金日记帐与现金收付款核对b.现金日记帐与现金总分类帐核对。

c.现金日记帐与库存现金核对d.现金日记帐与银行存款日记帐核对。

3.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若企业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均无误,银行存款日记帐余额进行下列处理后,应与对帐单余额相等()。

a.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帐项b.减银行己付企业未付帐项。

c.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帐项d.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帐项。

4.以下关于会计职能的论述,正确的是()。

a.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b.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c.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d.会计的职能将逐渐地发展,扩大为预测、决策、控制。

5.下列选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递延资产b.货币资金c.应收及预付款项d.存货。

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为()。

a.会计分期b.会计主体c.货币计量d.持续经营。

7.下列帐户中()是应用权责发生制而设置的。

a.预提费用帐户b.银行存款帐户c.管理费用帐户d.待摊费用帐户。

8.会计凭证能起到的作用有()。

9.采用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记帐凭证一般采用()。

a.汇总收款凭证d.转帐凭证c.收款凭证d.付款凭证。

10.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

a.技术摊算法b.实地盘存制c.永续盘存制d.全面清查。

11、不作为出纳人员收付款项的根据是()。

a、有关收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b、有关收付款业务的日记帐。

c、有关收付款业务的记帐凭证d、有关收付款业务的明细帐。

12、月份会计报表一般包括()。

a、资产负债表b、现金流量表c、利润分配表d、损益表。

13.企业的会计帐簿,必须由()签章。

a.汇帐人员b.企业负责人c.审核人员d.会计主管。

14.期间费用包括()。

a.财务费用b.管理费用c.预提费用d.制造费用。

15.下列帐户中属于成本计算帐户的是()。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管理费用d.材料采购。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2.企业收到某单位还来前欠货款1万元。该项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会计要素产生同时增加的变化。()。

3.帐户的基本结构是增加,减少,余额,故帐户的格式设计是这三方面的内容。()。

4.会计科目仅是名称而己,若要体现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后的结果则要借助于帐户。()。

5.无论何种帐务处理程序,都需要日记账、明细帐分别与总帐定期核对。()。

6.采用记帐凭证核算程序,不仅可以简化登已总帐的工作,而且便于检查和分析经济业务。()。

7.损益表中的“本期数”即本月实际发生数,它不包括上月。()。

8.对盘亏存货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经批准应计入管理费用。()。

9.企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出租固定资产的收入、销售材料的收入都属于营业外收入。()。

10.在权责发生制下,本月预收下月贷款存入银行应列作本月收入。()。

四.简答题(共10分),注:任选一题回答。

1.为什么要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帐户?试分别说明它们的结构?

2.简述总帐于明细帐的联系与区别,说明总帐与明细帐平行登记的要点?

五.综合题(共30分)。

本年12月份内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仓库发出材料40,000元,用于生产a产品21,900元,b产品18,100元。

(2)仓库发出辅助材料2,000元,供车间使用。

(3)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30,000元。

(4)以现金支付职工资24,000元。

(6)向八—工厂购进乙材料40,000元,增值税额6800元。货款尚未支付,

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

(7)以现金支付上述购入材料的搬运费600元,并按其实际采购成本转帐。

(8)收到新华工厂还来欠款3,000元,存入银行。

(9)以银行存款支付上月应交税金1,000元。

(10)本月份职工工资分配如下:

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

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

车间职工工资3,000元。

管理部门职工工资1,000元。

合计24,000元。

(11)按职工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

(12)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3,160元,其中车间使用固定资产折旧2,380元;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780元。

(13)本月应计入制造费用的待摊费用1,400元。

(14)将制造费用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摊配到a、b两种产品中。

(15)a产品已全部完成,共2,000件,按其实际生产成本转帐。

(16)出售产成品给新华工厂。计a产品1,800件,每件售价28元,44,00件,每件售价14元,共计售价112,000元,增值税17%,贷款尚未收到。

(17)结转上述出售产成品生产成本。计a产品每件20元,b产品每件10元,共计8,000元。

(18)用现金支付销售产品包装费、装卸费等销售费用1,100元。

(19)以银行存款支付临时借款利息5,000元。

(20)本月应计入管理费用的待摊费用1,200元。

(21)由于自然灾害使辅助材料损坏300公斤,价值1120元经上级批准非常损失处理。

(22)没收包装逾期未还的押金300元。

(23)出售多余材料2000元,增值税17%,价款存入银行。同时结转该材料的实际成本1500元。

(24)将12月份各损益帐户余额转至本年利润帐户。

(25)按12月份利润总额的33%计算应交所得税。

(26)按12月份净利润10%提取盈余公积金。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20),请将第一题答案填入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30分),请将第二题答案填入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l。

12。

13。

14。

15。

三、判断题(10),请将第三题答案填入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b

d

c

a

a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b

d

c

c

a

b

b

二、多项选择题(2×15=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c。

abc。

ab。

abcd。

bcd。

abcd。

ad。

ad。

bcd。

bc。

11。

12。

13。

14。

15。

bcd。

ad。

acd。

ab。

bd。

三、判断题(1×10=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10分)(任选一题)。

1.由于企业按权贵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和费用的确认,这使得费用的发生期和归属期有时不在同一期,为了正确进行费用和成本的核算,会计上设置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对那些在本期支付,而应在以后各期摊销的预付费用在“待摊费用”中核算;对那些先预提记入成本和费用,而以后支付的费用在“预提费用”中核算。

“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帐户,借方核算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摊销的各项预付费用;贷方核算应由本期摊销记入成本和费用的数额。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摊销的各项预提费用。

2.联系:总帐和明细帐核算内容相同。区别:总帐是所属明细帐的总括,对明细帐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明细帐是总帐的详细记录,对总帐户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平行登记的要点:(1)登记的经济业务内容一致。(2)登记的方向一致。(3)登记的金额一致。

五、1.借:生产成本——a21900。

生产成本——b18100。

贷:原材料40000。

2.借:制造费用2000。

贷:原材料2000。

3.借:现金30000。

4.借:应付工资24000。

贷:现金24000。

5.借:材料采购15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2380。

借:原材料15000。

贷:材料采购15000。

6、借:材料采购40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6800。

贷:应付帐款46800。

7、借:材料采购600。

贷:现金600。

借:原材料40600。

贷:材料采购40600。

8、借:银行存款3000。

贷:应收帐款3000。

9、借:应交税金1000。

10、借:生产成本---a10000。

---b10000。

制造费用3000。

管理费用1000。

贷:应付工资24000。

11、借:生产成本---a1400。

---b1400。

制造费用420。

管理费用140。

贷:应付工资3360。

12、借:制造费用2380。

管理费用780。

贷:累计折旧3160。

13、借:制造费用1400。

贷:待摊费用1400。

14、借:生产成本----a4600。

----b4600。

贷:制造费用9200。

15、借:产成品----a37900。

贷:生产成本----a37900。

16、借:应收帐款131040。

贷:产品销售收入----a50400。

----b61600。

应交税金—增值税19040。

17、借:产品销售成本80000。

贷:产成品80000。

18、借:产品销售费用1100。

贷:现金1100。

19、借:财务费用5000。

20、借:管理费用1200。

贷:待摊费用1200。

21、借:营业外支出1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1120。

22、借:其他应付款300。

贷:营业外收入300。

23、借:银行存款2340。

贷:其他业务收2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340。

借:其他业务支出1500。

贷:原材料1500。

24、借:产品销售收入112000。

其他业务收入2000。

营业外收入300。

贷:本年利润114300。

借:本年利润91840。

贷:管理费用3120。

营业外支出1120。

财务费用5000。

产品销售成本80000。

产品销售费用1100。

其他业务支出1500。

所得税=22460×33%=7411.8。

借:所得税7411.8。

贷:应交税金7411.8。

盈余公积=15048.2×10%=1504.82。

借:利润分配1504.82。

贷:盈余公积1504.82。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二

摘要:资金转移定价是一种能够将风险管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方法,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管理工具,其出现源于现代银行业绩评价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这是国际先进银行在股东价值创造与资金风险管理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目前,国内银行业实施资金转移定价工作还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本文就和大家一块探讨分析关于商业银行财务资金转移定价的几点问题和思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资金,转移定价,思考探析。

一、财务资金转移定价的在商业银行的意义。

财务资金转移定价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利润核算、绩效评价、优化决策和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工具。实施资金转移定价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资金转移定价的实施对提高商业银行产品利率敏感性、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好的资金转移定价对提高银行决策水平、增加银行整体盈利性、支持银行战略计划、加强内部交流、减少部门利益冲突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二、当前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财务记录等数据信息技术缺乏系统性。

从银行的记账记录来看,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各种金额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系统的整理,以至于银行账户金额比较混论,使得财务组织架构分级管理未能做到集中化,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资金调配的不合理性,降低商业银行运营的收益率,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还没有引进较为先进的计算机财务管理平台,单纯的靠手工记账,不能够做到快速和及时,加之银行工作人员的一些人为的因素,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错误的发生,进而导致财务系统的混乱,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此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客户信息库。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信息系统建设还不成熟,客户信用数据积累时间短,关键信息缺失。同时,商业银行缺乏对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等关键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且数据系统之间衔接、整合程度有待提高。

2.没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由于商业银行是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因此各方面还都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全适合自己运营模式的规章制度体系,从而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个优秀的组织或者群体都要求有它自己的规章制度,因为这些是保证它能够成功运营的前提,否则它也不能够称得上是较为优秀的群体,因此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制度条例是商业银行有关人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的处于利率管制下粗放式经营,对先进的风险测量方法了解较少,还没有建立健全的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标体系和测量模型,用来辨别利率变化情况下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并衡量利率风险度,评估利率风险损失值,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缺乏科学的奉贤计量和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对利率风险缺乏严格的监控制度。

三、对国内商业银行财务资金转移定价实行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一体化,商业银行已经呈现出了职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此种状况以及以上商业银行运营所出现的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措施,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要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提高产品定价能力。

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各分支机构的所有营运资金都通过ftp价格与总行发生转移,为评价绩效、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基础平台作用。因此,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块实现分割净利差收入,使资产产品承担资金成本,负债产品获取资金收益,便于分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资金运作效率。

各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按照先分行、后总行的步骤建立内部资金中心,推行内部资金借贷制和内部资金成本收益核算制,逐步实现对全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提升资金配置管理的决策层次,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将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与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利润核算、绩效评价等日常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

商业银行财务资金转移定价的几点分析和思考。

2、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资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资金管理则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目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利率的波动性不断加大,利率风险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着力于利率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形成理念科学、制度完善、行为一致、技术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借鉴西方知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建立覆盖全行所有业务、覆盖本外币、考虑表内外利率风险的统一度量、控制和管理的系统;强化利率风险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对利率风险实施有效的识别、计量、控制,保证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损失暴露在合理的区间,保证经营安全,提高资本收益,达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商业银行还应根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利率预测模型与机制,对利率政策进行准确把握,有效预测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动向,为资产定价提供依据。

3、重整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加强综合管理机制。

4、为财务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创造外部资本市场环境。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保证金融市场中的资金供求是真实的,且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基准收益率曲线、央行货币政策等不会受到非市场因素的过多影响与冲击,也有利于保证整个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必须有步骤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利率市场化需要配合我国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金融市场环境的完善、各项制度的建立来逐步推进;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率宏观调控机制。在存贷款利率没有完全放开的条件下,通过更灵活的利率调控,适时引导利率走势,增加利率弹性,为商业银行资产定价提供一个更市场化的环境。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提高金融创新水平,构建一个统一、多层次、现代化、功能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和产品定价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总结:商业银行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强化资源配置管理,在实现较高盈利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和个人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以上几点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资金转移定价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以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分析[j];商业研究;20xx年18期。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相关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目属于资产的有()。

a.存货b.应付职工薪酬c.短期借款d.实收资本。

2.某企业期初资产总额100000元,负债总额4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60000元,本期取得收入30000元,发生费用20000元,负债总额不变,则期末资产总额为()。

a.130,000b.110,000c.80,000d.70,000。

3.下列业务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的是()。

4.下列经济业务涉及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减少的是()。

a.赊购原材料b.用现金发放工资c.用银行存款预付货款d.向银行借入1年期贷款。

5.下列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导致会计等式两边总额发生变化的是()。

6.下列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是()。

7.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在数量上等于()。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所有者权益b.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

c.全部净资产减去全部所有者权益d.全部净资产减去全部负债。

8.下列事项中,一个会计主体不可能发生的有()。

a.资产与负债以相等数额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b.两个资产项目以相等的数额一增一减。

c.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以相等的数额同增同减d.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以相等的数额一增一减。

9.预付账款属于会计要素中的()。

a.资产b.负债c.费用d.所有者权益。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库存现金b.运输设备c.专利权d.厂房。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财务状况要素的有()。

a.资产b.负债c.利润d.所有者权益e.收入。

2.企业的投入资本是()。

c.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d.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e.企业正常运作必需的资金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

3.工业企业期间费用包括()。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预付费用d.财务费用e.销售费用。

4.资产确认应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是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b.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5.下列资产项目与权益项目之间的.变动符合资金运动规律的有()。

a.资产某项目增加同时权益某项目减少b.资产某项目减少的同时权益某项目增加。

c.资产某项目增加而另一项目等额减少d.权益某项目增加而另一项目等额减少。

e.资产某项目与权益某项目等额同时增加或减少。

6.下列关于资产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有()。

a.必须为企业现在所拥有或控制b.必须能用货币计量其价值。

7.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有()。

a.投入资本b.资本公积金c.盈余公积金d.未分配利润e.银行借款。

8.下列科目中属于债权类科目的是()。

a.应收账款b.销售费用c.预收账款d.盈余公积e.预付账款。

9.工业企业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

10.下列会计等式中正确的是()。

a.资产=权益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d.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e.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三、判断题。

1.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具体表现为具有各种实物形态的财产。()。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

3.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4.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等式两边发生变化,但不破坏会计恒等式。()。

5.收入的取得一定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

6.资产、负债、利润三要素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内容。()。

7.收入往往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流入,但并非所有货币资金的流入都是收入。()。

8.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因而它成为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

9.取得了收入,会表现为资产要素和收入要素同时增加,或者是在增加收入时减少负债。()。

10.发生了费用,会表现为费用要素的增加和资产要素的减少,或者是在增加费用时增加负债。

四、业务题。

(一)了解和熟悉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其划分。

资料:东方公司某年1月31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如下:

序号项目内容金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企业的厂房1000000。

2生产用的机器设备500000。

3库存的各种原材料300000。

4投资人投入的资本1000000。

5采购员预借的差旅费3000。

6已完工入库的产成品00。

7应付供应商的购料款200000。

8尚未缴纳的税金28000。

9正在加工中的产品10000。

10正在采购途中的原材料7000。

11向银行借入的一年期借款300000。

12财会部门库存的现金15000。

13尚未分配的利润500000。

14企业计提的短期借款利息5000。

15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2000。

合计。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写出各项目所对应的会计要素。

2.分别计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并测试会计等式是否平衡。

(二)练习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资料:某企业7月1日所有资产项目合计为800000元,负债项目合计为210000元,所有者权益项目合计为590000元。该企业207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购入材料一批已入库,金额6000元,材料款尚未支付。

(2)购入材料一批已入库,金额4000元,材料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3)投资者追加投入设备一台,价值70000元。

(4)从银行借入资金40000元,并存入银行帐户。

(5)收到购货单位归还所欠货款20000元,存入银行。

(6)以现金1000元支付采购人员出差预借的差旅费。

(7)以银行存款3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8)接受外单位捐赠设备一套,现有价值40000元。

(9)从银行取得借款6000元,直接偿付所欠购料款。

(10)以银行存款30000元缴纳税金。

(11)以银行存款10000元偿付前欠料款。

(12)从银行提取现金4000元。

(13)把盈余公积10000元,用于转增资本。

要求:

1.根据上述经济业务,逐项分析其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类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影响。

2.计算7月份末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类会计要素的总额,并列出会计等式。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b5.c6.c7.b8.c9.a10.a。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业务题。

资产总额2035000=负债总额535000+所有者权益总额1500000。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四

论文摘要:自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稳定的维护者,各国中央银行都在应对这次危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探讨在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对于提高央行的资产负债质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作用巨大。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五

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暂付款项。

b.存货。

c.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d.暂收款项。

【正确答案】:d。

【解析】:《规则》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暂付款项、存货等”。

2.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执行日期是()。

a.1月1日。

b.204月1日。

c.年6月1日。

d.1月1日。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第六十三条规定:“本规则自201月1日起施行。”

3.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且没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是()。

a.基层预算单位。

b.一级预算单位。

c.二级预算单位。

d.主管预算单位。

【正确答案】:a。

【解析】:《规则》第七条:“按照预算管理权限,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分为下列级次:(一)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预算的行政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二)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并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二级预算单位;(三)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且没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一级预算单位有下级预算单位的,为主管预算单位。”

4.行政单位为了维持机构正常运转但不能归集到个人的各项支出是()。

a.基本支出。

b.项目支出。

c.人员支出。

d.公用支出。

【正确答案】:d。

【解析】:《规则》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基本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人员支出主要是指维持机构正常运转且可归集到个人的各项支出。

公用支出主要是指维持机构正常运转但不能归集到个人的各项支出。

5.不属于按照监督实施时间对财务监督分类的是()。

a.事前监督。

b.事中监督。

c.事后监督。

d.日常监督。

【正确答案】:d。

【解析】:财务监督按监督实施时间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

6.下列不属于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组成是()。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表。

c.财务情况说明书。

d.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及有关附表”。

7.一个行政单位因隶属关系的改变,成建制地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划转的行为是()。

a.划。

b.转。

c.分立。

d.合并。

【正确答案】:a。

【解析】:(一)“划”,是指行政单位因隶属关系的改变,成建制地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划转。

(二)“转”,主要是指行政单位的性质发生变化。

(三)“撤”,是指行政单位被宣布撤销,属于行政单位解散或终止。

(四)“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单位的合并。

此外,“分立”,是指一个行政单位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单位。

8.下列对行政单位项目支出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证专款专用。

b.实行单独核算。

c.不用纳入预算管理。

d.加强检查监督。

【正确答案】:c。

【解析】:《规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取得的项目资金,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预算单位的检查监督。项目完成后,行政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

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要求:

1.保证专款专用。

2.实行单独核算。

3.加强检查监督。

9.下列不属于对负债管理要求的是()。

a.分类管理。

b.积极举债。

c.及时清理。

d.控制规模。

【正确答案】:b。

【解析】:负债的管理要求:分类管理,即行政单位应对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负债分别进行管理。控制规模,即行政单位应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及时清理,即行政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对负债进行清理。

10.下列不属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基本原则的是()。

a.量入为出原则。

b.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原则。

c.利润最大化原则。

d.厉行节约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

《规则》第三条规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行政单位决算编制要求的有()。

a.决算报送的真实性要求。

b.决算编报的准确性要求。

c.决算编报的.完整性要求。

d.决算编报的收支平衡要求。

【正确答案】:a,b,c。

【解析】:《规则》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规范决算管理工作,保证决算数据的完整、真实、准确。”

从中可以看出行政单位决算的编制要求:(1)决算报送的及时性要求;(2)决算编报的规范性要求;(3)决算数据的真实性要求;(4)准确性要求;(5)完整性要求。

2.下列各项属于行政单位支出的有()。

a.基本支出。

b.经常性支出。

c.项目支出。

d.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正确答案】:a,c。

【解析】:《规则》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3.下列各项属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有()。

a.房屋及构筑物。

b.文物和陈列品。

c.图书、档案。

d.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规则》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4.下列各项属于财务分析的指标的有()。

a.支出增长率。

b.人均开支。

c.人均办公使用面积。

d.人车比例。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支出增长率、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人均开支、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均办公使用面积、人车比例等。行政单位可以根据其业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5.下列各项属于财务分析的内容的有()。

a.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

b.收入支出状况。

c.资产使用情况。

d.人员增减情况。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第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收入支出状况、人员增减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等”。

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0分。)。

1.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必须在代表中提名产生,而且要由代表大会通过。(v)。

2.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的短期目标是争取10~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v)。

3.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的目的是提高财政管理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v)。

4.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v)。

5.各级政府可以适当地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x)。

6.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x)。

7.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是,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x)。

8.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中的公益一类指可以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x)。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以及会计学术和实务中,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而服务内部管理决策不够,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v)。

10.国发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划清政府与企业界限,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v)。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六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由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所有成员国包括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成员国中央银行组成,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两个主要决策机构。保持价格稳定和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两个主要原则,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流动资金经常便利和准备金制度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1992年,欧盟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从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由于英国、瑞典和丹麦决定暂不加入欧元,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12国,也称为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作为超国家货币政策执行机构,其组织框架、目标、任务和运做机制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通过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予以实施。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由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所有成员国包括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成员国中央银行组成。在欧元区内,欧洲中央银行是最高货币权力机构,其总部设在德国的法兰可福,工作人员500人。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是欧洲中央银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负责执行欧元区货币政策的日常工作,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的所有活动必须接受欧洲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洲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的设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两个主要决策机构。行长理事会负责制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指导纲要,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利率水平和中央银行体系准备金数量等。目前,行长理事会由执行董事会成员和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每个成员拥有一份表决权,采用简单多数表决法决定要实施的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担任行长理事会主席,并且拥有在表决中出现赞成票好反对票相等时做出最后裁决的权力。执行董事会主要负责货币政策的实施。执行董事会由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和其他五位成员组成,任期8年,期满后不得继续连任。

由于不是所有的欧盟成员国都在191月1日参加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还设立了由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和尚未参加欧元区的中央银行行长组成的第三个决策机构即总务理事会,负责协调欧盟内欧元区和非欧元区的货币政策。

欧盟东扩到27国后,现行的一国一票制将使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变得十分庞大,难以进行迅速有效的决策,为此,欧洲中央银行将采用“三速”投票模式,按照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分配投票权,5大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为4票,也就是说每5年有一国没有投票权;14个中等国家如比利时、奥地利、瑞典、芬兰、波兰等共8票,即14国中每年8个国家有投票权;8个小国如塞普路斯、爱沙尼亚、立陶宛、卢森堡等为3票,即每年3个国家有投票权。执行董事会的6名成员有永久投票权。

保持价格稳定和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两个主要原则。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与德国规定的德国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捍卫货币”如出一辙。虽然欧洲中央银行有义务支持欧元区如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的其他经济政策,但前提是不影响价格稳定的总目标。

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崭新的机构。为增强欧洲中央银行的信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从立法和财政上明确规定了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欧洲中央银行在指定或更换行长理事会成员以及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得接受任何机构的指示和意见,在更换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和理事会成员时,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政府和议会的一致同意。同样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规定任何政府和机构有义务尊重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得干预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财政上,欧洲中央银行对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实行“不担保条款”。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规定,欧洲中央银行有责任对其实行的货币政策进行说明。欧洲中央银行每周发表综合财务报告,每月发布中央银行体系活动报告。有关中央银行体系的活动和货币政策年度报告必须提交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执行董事会成员要求出席欧洲议会有关委员会的听证会。欧盟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的成员可以参加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会议,但没有表决权。欧盟理事会主席可以在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上提出动议,供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审议。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将以统一的标准和条件在所有成员国内进行。但由于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只能通过成员国的中央银行来实施,因此,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机制要反映各成员国货币政策机制的不同特点。目前,欧洲中央银行力争把各成员国中央银行出现不同做法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其货币政策机制不是任何一个成员国货币政策框架的翻版。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机制包括:

1、公开市场业务。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内的公开市场业务将在指导利率、管理货币市场、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欧洲中央银行将主要通过回购协议购买、出售资产、信贷业务等反向交易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有四种方式,一是主要再融资业务,成员国中央银行根据投标程序每周进行一次,两周到期,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再融资利率也是欧洲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最主要的杠杆利率。二是长期融资业务,成员国中央银行根据投标程序每月进行一次,三个月到期。三是微调操作,由成员国中央银行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投标程序和双边程序进行。四是结构操作,只要欧洲中央银行想调整资金结构,就可以由成员国中央银行通过投标程序和双边程序进行。

2、管理流动资金的经常便利(standingfacility)。

欧洲中央银行通过管理流动资金的经常便利提供和吸纳隔夜流动资金,规定隔夜拆借利率,并通过改变隔夜拆借利率向市场传递政策信号。欧洲中央银行使用如下两种经常便利,一是边际借贷便利,银行和信贷机构按照预先商定的利率从中央银行获得隔夜流动资金,这种预先商定的利率规定了隔夜拆借市场的最高利率。二是储蓄便利,需要隔夜流动资金的银行和信贷机构按预先商定的利率交付隔夜保证金。这种预先商定的利率规定了隔夜拆借市场的最低利率。

3、准备金制度。

欧元区内的银行和信贷机构必须根据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在所在国中央银行的帐户上保持最低限度的准备金,但在欧元区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受限制。

四、汇率政策的制定和协调。

汇率政策是欧元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元区将在保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制定汇率政策。

1、汇率政策的制定机制。

欧元区汇率政策的制定权归欧洲理事会,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委员会也发挥重要作用。在协调汇率政策方面,欧洲理事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欧元汇率走势进行监督,向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提出有关看法,欧洲中央银行负责组织实施欧洲理事会制定的汇率政策。欧洲理事会有权决定签署有关汇率体制的协议,确定与第三国以及国际组织有关汇率政策的立场。

2、外汇管理和干预。

定,欧洲中央银行可以自由支配这500亿欧元的外汇储备,在必要时,还可以动用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在动用其外汇储备时,必须征得欧洲中央银行的批准,以防止成员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业务时出现与欧元区汇率政策不一致的问题。

欧洲中央银行可在欧洲理事会的指示下,必要时,对欧元与美元、日元以及其他货币的汇率进行外汇干预。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确定如何分配外汇干预的职权范围,并根据信贷信誉、竞争价格、资产规模等标准选定进行外汇干预的银行和信贷机构。

五、跨欧自动实时清算系统。

跨欧自动实时清算系统1999年1月1日正式全面运营,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欧盟每个成员国建立一个实时总清算转帐体系,二是建立一个连接个成员国实时清算系统的互连机制。它保证了以欧元进行的支付可以快捷有效地从一个成员国转移到另一成员国。非欧盟国家的实时清算系统如果具有用欧元清算的能力,也可以和跨欧自动实时清算系统互连。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运转三年多来的事实证明,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1)欧洲中央银行逐步积累了调节干预欧元走势的基本思路,即将欧元区的物价稳定放在首位,不刻意追求欧元汇率的稳定或者坚挺;(2)欧元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清算系统,这是一种货币成功运行的基础,国际贸易中以欧元结算的比重从底18%上升到24%;(3)以欧元计价的金融工具明显扩大,特别是欧元债券发行的增长十分明显,目前世界债券发行量中,欧元债券已占47%,超过了美元债券;(4)欧元区成功地抵御了由于科索沃危机、欧盟委员会集体辞职、各国大选、石油价格上涨、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等带来的各种经济政治冲击,20经济达到十年来最高增速3.4%,20下半年没有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出现经济衰退;(5)欧元的运行得到了欧洲国家的认同,欧盟非欧元国家如英国等对于加入欧元区的态度趋于积极。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试算平衡中的余额试算平衡是指。

a.资产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相等。

b.负债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相等。

c.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与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相等。

d.负债类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相等。

2.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

a.会计核算b.会计监督。

c.会计控制d.会计确认。

a.0元b.80000元。

c.100000元d.180000元。

4.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是。

a.会计科目b.会计对象。

c.会计要素d.财务报表项目。

5.下列关于收入类账户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借方登记增加额b.贷方登记增加额。

c.期末余额一定在借方d.期末余额一定在贷方。

6.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下列属于成本计算账户的是。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

c.“生产成本”d.“主营业务成本”

7.下列费用中,不属于制造费用内容的是...。

a.生产车间的折旧费b.生产车间的水电费。

c.生产车间技术人员的工资d.生产产品耗用的材料。

8.下列业务发生时,应编制转账凭证的是。

a.车间领用材料b.以现金支付办公费。

c.向银行借款存入银行d.收回销货款存入银行。

9.按填制手续分类,“发料凭证汇总表”属于。

a.累计凭证b.转账凭证。

c.汇总原始凭证d.汇总记账凭证。

10.“管理费用”明细栏的帐页格式一般采用。

a.三栏式b.借方多栏式。

c.贷方多栏式d.数量金额式。

11.将账薄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薄、备查账薄的标准是。

a.账薄的用途b.账簿的登记方式。

c.账簿的帐页格式d.账簿的外表形式。

12.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同属于。

a.普通日记账b.特种日记账。

c.分类日记账d.转账日记账。

13.本期发生的下列业务中,能引起本期收入变动的是。

a.赊销商品b.预付购货款。

c.预收销货款d.收回前欠贷款。

14.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总账的登记依据是。

a.记账凭证b.科目汇总表。

c.汇总记账凭证d.汇总原始凭证。

a.补充登记法b.划线更正法。

c.红字更正法d.平行登记法。

16.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是。

a.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逐笔核对。

b.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分类账逐笔核对。

c.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逐笔核对。

d.将银行存款总分类账与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逐笔核对。

17下列各项中,不影响营业利润的是...。

a.投资收益b.所得税费用。

c.资产减值损失d.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a.3000元b.7000元。

c.10000元d.13000元。

19.我国《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规定的`年度财务报告的保管期限是。

a.3年b.15年。

c.25年d.永久。

20.下列属于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是。

a.总会计师b.助理会计师。

c.税务会计师d.注册会计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有。

a.复式记账b.财产清查。

c.统计与稽核d.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2.下列业务发生时,会引起资产与负债同时变动的有。

a.赊购原材料b.偿还短期借款。

c.生产领用原材料d.收回销贷款存入银行。

e.用银行存款购入固定资产。

23.下列关于债务结算类账户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余额一定在贷方b.余额一定在借方。

c.借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d.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

e.借方登记债务的减少额。

24.下列与购入存货相关的费用中,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有。

a.入库后的保管费b.运输途中的包装费。

c.运输途中的保险费d.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e.入库前的挑选调整费。

25.按填制手续分类,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一次凭证的有。

a.收料单b.领料单。

c.发料凭证汇总表d.工资结算汇总表。

e.制造费用分配表。

26.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账平行登记的要点包括。

a.两者的作用相同b.两者登记的依据相同。

c.两者登记的方向一致d.两者登记的期间相同。

e.两者登记的金额相同。

27.下列关于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有。

a.能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b.科目汇总表具有试算平衡的作用。

c.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多的单位。

d.根据科目汇总表定期登记总分类账。

e.科目汇总表可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28.下列各项资产应采用实地盘点法进行清查的有。

a.库存商品b.固定资产。

c.库存现金d.预付账款。

e.应收账款。

29.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特点有。

a.左边列示资产b.格式为左右结构。

c.格式为上下结构d.右边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e.下半部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30.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构成内容的有。

a.基本会计准则b.具体会计准则。

c.企业会计准则讲解d.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e.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借贷记账法。

32.公允价值。

33.集中核算。

35.直接材料成本。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6.什么是会计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是如何规定的?

37.什么是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五、业务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38小题20分,39小题10分,40小题10分,共40分)。

38.资料:某公司12月份发生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收到出资人投入全新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已办理了实物产权和有关凭证的转移手续。

(2)销售产品一批,价款700000元,产品已经发出,款项尚未收到。

(3)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12000元。

(4)采购材料一批,价款10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已收到,货款上月已预付20000元,余额用银行存款支付。

(5)预收货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6)分配本月职工薪酬190000元其中生产工人薪酬10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40000元,行政管理薪酬50000元。

(7)盘亏设备一台,账面原值1000元,已计提折旧6000元,盘亏原因待查。

(8)收回应收账款450000元存入银行。

(9)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600000元。

(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0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不考虑增值税和明细科目)。

39.资料:某公司新投产甲、乙两种产品,当期全部完工,当期发生与产品生产有关的业务如下:

(1)生产甲产品耗用材料6000元,生产乙产品耗用材料40000元,生产车间一般耗用材料12000元。

(2)计提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18000元。

(4)按甲、乙产品工人薪酬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要求:

(1)计算本期制造费用总额与制造费用分配率;

(2)分别计算甲、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3)分别计算甲、乙产品的总成本。

40.资料:某公司3月31日的资产总额200000元、负债总额5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50000元。4月1日发生经济业务如下:

业务1:接手投资者投入资本25000元存入银行。

业务2:购入原材料10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60000元,余款暂欠。业务3:从银行提取现金15000元备用。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八

[摘要]目前,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冲销干预已成为国际通例。本文通过分析开放经济下我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冲销干预的有效性,认为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冲销干预来实现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进一步,从增强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冲销干预效力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汇率和利率制度、加强国债市场建设、干预手段多样化和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等政策建议。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开始呈现过热的背景下,中央银行为对冲外汇占款而被迫持续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从而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操作效力。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实现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中央银行一般会进行冲销干预。所谓冲销干预(sterilizedintervention)是指中央银行一方面在外汇市场上从私人部门买进外国资产以降低本币升值的压力,维持汇率的稳定,从而保护出口部门。这在客观上会造成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增多,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量扩大。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又通过在货币市场上采取配套的操作措施,如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准备金率和公共部门存款管理等措施对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予以冲销。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各国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在外汇市场上,当外币供给增加时,本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中央银行为了保持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在外汇市场上购进外国资产,以阻止本币升值。此时,本国货币供应将增加,价格水平将上升,中央银行为了稳定价格水平,又必须采取冲销措施,冲销因购入外汇而增加的货币量,以保持总的货币供应量不变。因此,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冲销干预是维持货币供应量稳定的重要手段。各国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本国的宏观经济目标,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协调操作,积极干预。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和持续性的大规模资本流入的背景下,如何使用外汇市场干预手段来减轻内外经济环境波动不协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成为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央银行面临的关键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仍不成熟,资本账户的严格管制使得人民币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的替代性不高。因此,下面将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在本外币资产不完全替代条件下,中央银行冲销干预的有效性。为便于理解,下面主要利用图形来进行分析。下图1的纵轴为外汇市场上即期汇率(汇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横轴代表本国利率。图中mm曲线表示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货币供给的增加使mm曲线左移。因为在汇率既定时,如货币供给超过需求,为恢复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下降以增加货币需求。bb曲线表示本币债券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本币债券供给增加会使bb曲线右移。因为在汇率既定时,本币债券市场上供大于需,本币债券价格下降,也就是说本国利率上升。ff曲线表示使外币债券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ff曲线比bb曲线平缓,是因为本币债券市场对本国利率的变化更敏感,同样的汇率变动在本币债券市场上只需要较小的利率调整便能维持均衡。另外,外币债券供给的增加将导致ff曲线的左移。因为在汇率既定时,在外币债券市场上供大于需,需要本国利率的降低以消除这一超额供给,以实现市场平衡。

当中央银行为阻止本币升值而在外汇市场上投放本币购入外币债券时,在非冲销干预的条件下,bb0曲线不动,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和外国债券供给的减少,mm曲线左移到mm1同时ff0右移到ff1,相交于b点,此时本币贬值,因此这一干预是有效的。如果中央银行采取冲销干预,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会使投资者手中的国内债券持有比重增加,同时造成国内债券的价格下降,市场利率上升。这样,一方面投资者持有的国内债券增加,出于平衡资产结构的考虑,投资者将增加对外国债券的持有。因此,购买外国债券将相应增加外汇的需求,造成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率上升,本币债券的吸引力上升,可能会削弱投资者对外国债券的需求,从而使外币汇率下浮。但由于国内债券和国外债券是不完全替代的,所以冲销干预的效果不会被后一种情况完全抵消。即中央银行卖出本国债券,收回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不变,mm曲线回到原来位置mm0。本国债券供给增加,bb0曲线右移到bb2,而ff1曲线不变即ff1=ff2,此时出现新的交点c,与a点相比,汇率和利率均上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冲销干预是否有效,取决于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的替代程度,替代程度越高,冲销干预的效果越弱,替代程度越低,冲销干预的效果越好。但它不会影响经济政策的国内目标。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存在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而且由于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尚未形成,资本的利率弹性还不高。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人民币资产和外国资产不能相互转换,即替代程度较低。因此,中央银行基本能够通过相应的冲销干预来实现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

三、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效果的制约因素。

1.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也制约着外汇市场的干预效果。尽管资本账户管制给政府冲销干预带来更大的主动性,但是外汇平行市场的存在可能会对冲销产生相反的影响。中央银行卖出国债冲销资本流入,会引起利率的升高。当国内和国外利率差幅变大后,会促使外资进一步涌入进行套利投机,这就会陷入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多、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胀压力加剧的恶性循环中,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完全相反,中央银行陷入政策操作的两难困境。

2.债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如果债券市场缺乏深度,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很快会耗竭已有的国债,从而制约干预的效力。我国公开市场上交易的债券和国债多为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一年以下的短期债券几乎没有。我国目前以长期债券为主的债券期限结构,必然会使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冲销受到短期资产的约束。当然本国财政赤字的承受能力也同样限制着冲销干预的效果。如果在国内持续财政赤字的条件下,冲销干预将受到准备金数量的'限制。

3.干预的操作成本。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会导致更多的外资流入,增加政府负担。一方面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推动利率上扬,这使资本内流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看,大量利用国债进行冲销干预,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严重恶化了财政状况。从央行的角度来看,也必然会产生亏损状况。因为央行购进的流入储备在投资于外国资产时所获得的利率收益,往往低于央行发行融资券进行冲销时所发支付的利率,因此,冲销量越大,操作成本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我国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的有效性不仅受到国内和国外资产替代程度的影响,也主要依赖于债券市场深度、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和干预的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仍存在诸多不利于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因素。为加强中央银行的干预效力,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强汇率制度弹性化,从根本上减轻中央银行的干预压力。

相对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造成我国外汇占款压力的根本原因。在我国资本控制不断放松的背景下,弹性化汇率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动调节外汇储备规模和国际收支状况,从而减弱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目前,我国处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人民币不断升值、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经济背景中,根据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经验,当前是我国退出固定汇率制度和进行更大弹性汇率制度的较好时机,因此,应抓住机会,加大汇率波动幅度,减轻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冲销干预的压力,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汇率制度弹性化必须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一要逐步将强制结售汇制改为意愿结售汇制,二要加快推行美元做市商制度。

2.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实现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货币调控。

当利率可以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时,干预才能通过利率变化调节金融机构资金头寸,进而影响短期汇率波动。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而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这已成为我国使用利率手段调节货币市场,进而调节外汇市场的严重阻碍。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调控货币数量以实现稳定汇率的效果已逐渐弱化。我国中央银行应通过加速利率市场化,尽快完善货币市场利率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以此为基础,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实现货币干预政策由总量调控转向价格调节,从根本上摆脱长期使用货币干预手段所带来的各种弊端。

3.加快以国债市场为核心的公开市场建设。

国债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公开市场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财政部统计显示,我国共发行国债35期约2.35万亿元,比增加1.46万亿元。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将持有的大量国债视为低风险、高效益的优质资产,不愿出售,使公开市场操作缺乏交易基础以及我国国债期限较长,品种不多,使公开市场操作缺乏载体的现状,当前应大力增强国债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弹性,为操作手段的重大转变准备条件。一方面实施国债余额管理,调整国债期限结构,减少中期债券比重,适当增加长期债券比重,大力增加短期国债;另一方面,应重视开发公开市场货币冲销操作工具,进一步增加操作的双向性。

4.实现干预手段的多样化和综合化。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继续加大,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外汇占款继续大幅增加,银行流动性增加,贷款压力增大,央行应实行冲销工具的最优组合,避免采用单一的冲销工具。例如,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制度,避免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来增加外汇储备的被动局面;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增加央行短期国债持有量,加大公开市场业务;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力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实行适度从紧的信贷政策,控制高风险行业、区域的信贷扩张;将中央财政在央行的债务证券化,回笼部分基础货币;将中央银行现有的长期外汇资产证券化等等。

5.增强国际货币合作,提升中央银行干预效力。

我国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后,本外币替代程度上升,冲销干预效果将逐步削弱。因此,需要加强国际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来提升中央银行的干预效力。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要参与国际之间的货币合作,争取外部支持力量。例如,我国已与泰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即当一方出现外汇周转困难,或本币被抛售而暴跌等紧急情况时,协议双方有义务向对方提供外汇干预所需的币种。这种国际间的政策合作,在加大了中央银行外汇干预力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其应对货币危机的实力。

参考文献:

[4]姜波克等: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市场调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版。

[5]武剑:货币冲销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05,(8)。

[6]王维安陶海飞:我国外汇干预机制有效性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2005,(5)。

[7]郭田勇陈佳: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7)。

[8]何慧刚: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政策:效应、制约因素和对策[j].财贸经济,2007,(8)。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九

一、现代支付系统概述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我国支付清算需要,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自主开发建设的,能够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的应用系统。它是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是人民银行发挥其金融服务职能的重要的核心支持系统。

二、现代支付清算系统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乡经济空前发展,企业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资金流量日益扩大,要求银行为其提供优质的支付清算服务。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有利于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速社会资金周转。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证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空前发展。金融市场交易资金量大、资金结算和清算的时效性强,需要银行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资金汇划和清算服务。建立现代化支付系统,有利于更好地支持金融市场的资金清算;同时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

(三)中央银行进一步发挥职能的内在需要。

人民银行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可以有效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监管的加强,有利于防范支付风险。

三、现代支付清算系统的现状。

现代支付清算系统,主要提供跨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是人民银行按照我国支付清算的需要,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自主开发建设的,能够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系统。它是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是人民银行发挥其金融服务职能的重要核心支持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由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与之连接的各相关系统组成,是一个跨开放系统和主机系统平台的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支付清算系统分为国家处理中心(npc)和城市处理中心(ccpc)两级,各ccpc除与npc连接外,还与本城市的各家商业银行前置机系统(mbfe)、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tbs)相连接。另外,中国黄金交易系统、城市商业银行汇票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中国银联信息处理系统和香港、澳门人民币清算行账务系统也成功接入了支付系统。

为适应各类支付业务处理的需要,现代化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heps)两个应用系统组成。大额支付系统实行逐笔实时处理,全额清算资金。该系统处理同城和异地、商业银行跨行之间和行内的大额贷记及紧急的小额贷记支付业务,处理人民银行系统的贷记支付业务。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对多笔支付业务进行轧差处理,净额清算资金。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是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负责人民银行内部账务处理以及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者清算账户的最终账务处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负责处理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预算收入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会计核算业务。

四、现代支付清算系统的优势。

(一)同城支付清算和结算的高效与安全性。

分布在全国城市和县城的2500家同城票据清算所处理了2/3的支付清算额。这既是中国经济活动及由此而产生的支付交易的地区性所致,也是由于银行机构都在当地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开设清算和结算账户,以便于监管,控制支付结算风险。

(二)支付清算系统的综合性及较高的自动化。

同城票据清算所虽然以手工处理为主,但手工处理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已迅速提高,而且支付清算系统的现代化还开始超越技术导向型阶段,逐步向技术业务混合型转化,使业务处理流程合理化,从而代之以新的业务处理流程和方式。

(三)电子网络的普遍化。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是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等,都对交易、结算的自动化、电子化进行了大量投资,基本上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通讯网络和各级各类支付清算系统,证券、期货等大额交易基本通过电子化方式实现支付结算。

此外,以各种支付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方式成为零售小款支付领域的重要形式,各类信用卡、借记卡一直保持高速发展。

五、现代支付清算系统的不足。

目前,我国支持清算系统快速、高效、安全的特点初步显现。但同时,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处理中心(ccpc)灾难备份系统尚未建立。

虽然国家处理中心(npc)已经建立了灾难备份系统,但目前各地城市处理中心(ccpc)尚未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各省辖内支付清算系统尚未建立有效的应对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

(二)大额支付系统缺少对清算账户信息的检验,容易形成支付风险。

企业账户是参与金融结算的最基本单位。但目前,大额支付系统和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的运行往往孤立,缺少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因而在大额支付系统中,由于无法判断各金融机构提供的票据账号信息的合法性,从而有可能为未按要求开立的账户票据提供结算业务,造成金融风险,同时,这增加了金融机构为提高自己的信贷规模而向企业乱拉存款、帮企业乱开设账户、替企业躲避金融债务的可能性。

(三)同城票据清算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分立导致隐患增加。

目前的同城票据清算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在应用程序上是两个独立的支付清算系统,没有接口程序,金融机构在人行是否透支,必须要等待当日17点以后进行票据清分时才能发现,而此时票据已经交换入账。一旦出现透支,金融机构在人行账户的存款就会出现赤字。不但会给人行会计工作带来平账困难,更有可能对人行资金带来严重隐患。

(四)电子联行往账的抗风险能力弱。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ups不稳定而造成的掉电,或者由于硬件设施或地区上的电信通讯设备的故障而造成的通信不佳,这些都将会影响到业务操作人员的判断。对于某些正在发送的电子联行往账不能正确判断它们的发送状态,就会有重发往账或漏发往账的误操作。重发与漏发往往在操作员不经意间就发生了,而这小小的“误操作”,则潜伏着巨大的资金风险隐患,款项汇走后若没及时发现或追回,无疑是重大差错或责任事故。如果操作人员主观上有窃取资金的故意,那么防范利用电子联行往账作案的难度就更大了。

(五)联行清算系统运行过分依赖电信部门。

除卫星传递和人行内部的局域网外,当前的网络传输不管是普通电话线还是电信专用线,都过分依赖国家电信部门通信专线。而通信设施一般没有备用设备,出现故障后,势必造成支付信息的延压和信息传输的不完整。通信一出现故障,由业务操作员经过反复测试到确定故障然后再反馈到科技部门,由科技人员检查诊断后再与电信部门联系解决,此时往往已经是事故发生后一段时间了。过分依赖电信部门的网络构架会引起事故诊断及修复过程的繁琐,这些都会给支付系统的稳健高效运行埋下隐患。

六、对策建议。

(一)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强调自主研发能力,从现实问题着手,争取在技术层面上对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硬件软件设施进行改造,不断完善其功能,解决运行中的问题与矛盾,为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培训,对维护、操作人员实行上岗证管理。适应商业银行人员轮岗的实际,定期对维护、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实行上岗证管理,以提高操作人员技能,减少差错发生。一是做好上线前的应急培训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二是对资金清算、日间日终资金往来核对、异常情况处理、直连和间连的业务操作等进行重点培训;三是对系统技术管理人员进行mbfe运行环境、数据库管理、数据清理备份、简单故障处理、日常维护等相关技术培训;四是加强各商业银行负责清算账户头寸管理的资金专业人员培训。

(三)建立备份中心,完善应对紧急情况的机制,切实加强我国清算支付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

[4]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操作手册.电子联行操作手册.。

[7]《财经科学》欧阳卫民2009年第02期。

[8]《支付与金融》欧阳卫民2011中国金融出版社。

[9]《现代支付论》欧阳卫民2010中国长安出版社。

[10]《电子支付结算系统》帅青红2006西南财大。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

论文摘要:自20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稳定的维护者,各国中央银行都在应对这次危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探讨在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对于提高央行的资产负债质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作用巨大。

所谓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央银行会计风险,可以定义为中央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中央银行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随着金融危机发生后所带来的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央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仍将存在,会计作为记录、计量、反映资产负债信息的最直接工具势必面临着相应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标准不完善形成的会计风险。

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承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资本全部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同时,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会计核算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会计目标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单一的受托责任观,以真实完整的记录和反映各项业务活动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维护资金和资产的安全。随着人民银行所开展业务活动的拓展、所运用的会计核算系统的完善、会计信息使用目标的多元化,对全面了解人民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服务成本效率等相关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权责发生制的资产、负债信息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但我国中央银行会计属预算导向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以当期实际发生的收支金额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当费用发生期与受益期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时,容易产生收入与费用、成本的背离,当资产、负债计息期跨越多个会计期间时,无法真实反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的完整信息。会计核算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不能全面记录和反映央行资产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目前人民银行会计制度规定,人民银行财产按实际成本入账且在存续期内不对资产价值进行调整,这就使得储备资产中的金银、外汇储备等价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较高的资产容易发生贬值,无法真正反映其价值。二是对于具有明显市场特征的金融工具没有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无法表明其现时价值和未来价值,在市价波动时无法通过账面价值调整来维护人民银行的财务稳健。三是再贷款、再贴现等不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在表外核算且不计提跌价准备,使得会计报表容易产生资产虚假膨胀,无法反映人民银行资产的真正质量,无法实现与国际同行的会计可比。四是未强调配比性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资产负债表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两种报表计量基础不同,当合并后就不能真实反映央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提高我们对外提供的本外币合并报表的质量,对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人民银行的公信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形成的会计风险。

自1984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经历了模拟手工代替(1984~1994年)、单机版会计核算(1994~)和网络集中核算(至今)三个阶段。尽管目前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内部控制,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是缺乏独立的会计风险管理部门。目前,从总行到基层行,会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主要由会计部门负责组织,从管理体制上来讲,会计部门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会计风险评估工作独立性难以保证。二是控制活动不严密,技术防范手段落后。部分内控措施未有效嵌入集中核算系统中,无法从根本上防范人为的操作风险。比如,操作员普遍采用代码加口令认证方式登录集中核算系统,操作员代码公开,无法避免操作员循环使用口令和相互借用操作员代码和口令的情况。三是内部监督未完全到位,较易引发风险隐患。目前,虽然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均增设了事后监督部门,与原有的内审部门监督、纪检部门监督等共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监督体系。但这些监督均为事后监督,存在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不利于及时发现资金风险或业务差错。同时由于内部监督的手段仍沿用传统的做法如仍以账簿、凭证检查等方式为主,而且对会计的监督行为主体又分散于会计、事后、纪检、内审等多个部门,存在监督手段落后,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不利于对会计风险的控制。

随着央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一步加强,维护宏观经济稳定职责的进一步强化,引入权责发生制、优化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等手段都为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我国央行会计更好的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面对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建设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成为会计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与比较有影响力的会计准则体系(ifrs和gaap)趋同。针对我国中央银行所处的经济体制、预算体制等特点,我们建议,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应该进行改革,但如何改,则需要斟酌考虑。首先,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这是由中央银行的职能所决定的,这就要求中央银行的会计标准应该能够反映央行的特点,应该考虑央行特有的业务性质;二是审慎性原则。这是因为央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组织,它必须首先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的政策效应和资产安全,为此,我们在重塑央行会计标准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资产减值的确认、贷款拨备和损益的确认等相关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历了金融危机质疑的情况下,美国公允价值计量仍被保留下来,这反映了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议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趋势,遵循公认的会计原则,改革人民银行会计标准,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从资产本身的性质和重要性出发,考虑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结合权责发生制改革人民银行对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手段,改变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协调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

(二)加强改善内部控制,构建全面有效的中央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机制。

根据coso(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赞助组织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内部管理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一个风险环节的处置和干预,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风险管理过程,渗透到人民银行方方面面的业务处理过程,涉及到各级人民银行和人民银行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及岗位人员,遵循重要性、及时性、协调性、成本效益和独立性原则。建议借鉴erm框架的理论成果,进一步细化人民银行风险管理要素,与风险管理目标、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结合起来,将人民银行会计风险管理要素分为内部环境、目标确定、事件的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在风险分析活动中,各级人民银行的工作目标、战略部署、计划安排要合理地反映外部环境、可使用资源,要考虑到存在的主要风险。在风险识别活动中,要识别内外部环境中所有的风险环节,不论大小都不能遗漏,保证风险轮廓勾勒的完整性。除了做个别风险分析,还要考虑同时发生某些风险的情况。了解了风险的重要程度后,中央银行各级部门应迅速做出“反应”,决定是否接受风险、避免风险,还是减轻风险。对于中央银行完全不能接受的风险,比如违法违规经营的风险,一般是避免这种风险,即放弃带来这个风险的工作计划或行动安排,因为任何风险控制的措施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对其他有相对的风险回报的风险,单位可以考虑接受,但要采取减轻风险的措施,才能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同时,建议引入csa(控制自我评估),定期对风险管理机制的要素、过程、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会计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修正和完善,确保其始终处于有效的状态。

(三)改善会计信息的揭示与披露。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和外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中央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会计标准国际化趋势的进展,全世界的中央银行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国际通用的会计标准进行核算和披露。中央银行向透明化的转移源于两个趋势:第一,独立的和负责任的中央银行可以带来较低的通胀率,这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利益;第二,理论和实践都集中为对信息需求的增加和信息不对称的减少,这将导致更有的决策和更高的产出。按照imf关于提高透明度的要求,我国央行应克服传统的思想倾向,改善领导理念,针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信息需求,谨慎地制定原则,制定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中央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及缠上逐步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机制和会计信息披露考评机制,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具体措施为:一是改进会计核算手段,提高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程度;二是建立和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逐步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防范与化解中央银行的会计风险是防范与化解整个央行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更好地执行央行职能,维护金融稳定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防范与化解中央银行的会计风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上,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一

1.透过试算平衡能够查出的错误有d。

a.漏记经济业务b.重汇经济业务c.记帐方向错误d.借贷金额不对。

2.不能作为记帐依据的是d。

a.发货票b.收货单c.入库单d.经济合同。

3.下列不属于采购费用的项目有d。

a.材料买价b.运杂费c.途中合理损耗d.采购员差旅费。

4.通常在年度决算之前,要b。

a.对企业所有财产进行技术推算盘点b.对企业所有财产进行全面清查。

c.对企业一部分财产进行清查d.对企业流动性较大的财产进行全面清查。

5.企业预付保险金,应借记b帐户。

a.预提费用b.待摊费用c.银行存款d.管理费用。

6.三栏式现金日记帐一般由c登记。

a.会计b.经手人c.出纳d.会计主管。

7.下列凭证中,不能用来登记总分类帐户的是a。

a.原始凭证b.记帐凭证c.汇总记帐凭证d.科目汇总表。

8.损益类帐户期末应a。

a.没有余额b.借方余额c.贷方余额d.借贷方均有余额。

9.企业本月销售产品10000元,收到货款6000元,收到上月产品成本销售货款8000元,收到预收货款7000元,则在收付实现制原则下,应确认为本月收入的是a元。

a.21000b.18000c.14000d.10000。

10.在实地盘存制下,平时帐面上应登记的资料有a。

a.存货的增加b.存货的减少c.结存的存货d.存货的损耗。

11.某企业购入丙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货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发生包装费,运杂费共计300元,丙材料的采购成本为c。

a.20000元b.23400元c.20300元d.23700元。

12.“预提费用”帐户是用来核算a。

a.先计入成本后支付的费用b.先支付后计入成本的费用。

c.先预提后计入成本的费用d.先预提后摊销的费用。

13.某企业99年末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1:3,则所有者权益是资产的d。

a.40%b.25%c.33%d.75%。

14.对应收帐款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其明细帐格式应采用b。

a.多栏式b.三栏式c.数量金额式d.数量式。

15.将现金2000元存入银行,出纳人员应填制d。

a.转帐凭证b.原始凭证c.收款凭证d.付款凭证。

16.会计报表中反映必须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c。

a.损益表b.利润分配表c.资产负债表d.财务状况变动表。

17.某企业98年11月份,预付99年全年报刊杂志费800元。按权责发生制应借记(b)。

a.预提费用b.待摊费用c.预付帐款d.管理费用。

18.限额领料单属于a。

a.累计原始凭证b.汇总原始凭证c.一次凭证d.转帐凭证。

19.用银行存款支付购买材料货款,发生的变化是b。

a.资产增加,负债增加b.资产增加,资产减少。

c.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d.权益增加,资产减少。

a.应付帐款b.营业外支出c.管理费用d.其他应收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二

论文摘要:自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稳定的维护者,各国中央银行都在应对这次危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探讨在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对于提高央行的资产负债质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作用巨大。

所谓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央银行会计风险,可以定义为中央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中央银行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随着金融危机发生后所带来的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央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仍将存在,会计作为记录、计量、反映资产负债信息的最直接工具势必面临着相应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标准不完善形成的会计风险。

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承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资本全部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同时,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会计核算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会计目标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单一的受托责任观,以真实完整的记录和反映各项业务活动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维护资金和资产的安全。随着人民银行所开展业务活动的拓展、所运用的会计核算系统的完善、会计信息使用目标的多元化,对全面了解人民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服务成本效率等相关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权责发生制的资产、负债信息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但我国中央银行会计属预算导向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以当期实际发生的收支金额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当费用发生期与受益期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时,容易产生收入与费用、成本的背离,当资产、负债计息期跨越多个会计期间时,无法真实反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的完整信息。会计核算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不能全面记录和反映央行资产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目前人民银行会计制度规定,人民银行财产按实际成本入账且在存续期内不对资产价值进行调整,这就使得储备资产中的金银、外汇储备等价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较高的资产容易发生贬值,无法真正反映其价值。二是对于具有明显市场特征的金融工具没有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无法表明其现时价值和未来价值,在市价波动时无法通过账面价值调整来维护人民银行的财务稳健。三是再贷款、再贴现等不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在表外核算且不计提跌价准备,使得会计报表容易产生资产虚假膨胀,无法反映人民银行资产的真正质量,无法实现与国际同行的会计可比。四是未强调配比性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资产负债表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两种报表计量基础不同,当合并后就不能真实反映央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提高我们对外提供的本外币合并报表的质量,对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人民银行的公信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形成的会计风险。

自1984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经历了模拟手工代替(1984~1994年)、单机版会计核算(1994~20)和网络集中核算(20至今)三个阶段。尽管目前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内部控制,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是缺乏独立的会计风险管理部门。目前,从总行到基层行,会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主要由会计部门负责组织,从管理体制上来讲,会计部门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会计风险评估工作独立性难以保证。二是控制活动不严密,技术防范手段落后。部分内控措施未有效嵌入集中核算系统中,无法从根本上防范人为的操作风险。比如,操作员普遍采用代码加口令认证方式登录集中核算系统,操作员代码公开,无法避免操作员循环使用口令和相互借用操作员代码和口令的情况。三是内部监督未完全到位,较易引发风险隐患。目前,虽然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均增设了事后监督部门,与原有的内审部门监督、纪检部门监督等共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监督体系。但这些监督均为事后监督,存在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不利于及时发现资金风险或业务差错。同时由于内部监督的手段仍沿用传统的做法如仍以账簿、凭证检查等方式为主,而且对会计的监督行为主体又分散于会计、事后、纪检、内审等多个部门,存在监督手段落后,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不利于对会计风险的控制。

随着央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一步加强,维护宏观经济稳定职责的进一步强化,引入权责发生制、优化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等手段都为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我国央行会计更好的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面对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建设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成为会计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与比较有影响力的会计准则体系(ifrs和gaap)趋同。针对我国中央银行所处的经济体制、预算体制等特点,我们建议,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应该进行改革,但如何改,则需要斟酌考虑。首先,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这是由中央银行的职能所决定的,这就要求中央银行的会计标准应该能够反映央行的特点,应该考虑央行特有的业务性质;二是审慎性原则。这是因为央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组织,它必须首先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的政策效应和资产安全,为此,我们在重塑央行会计标准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资产减值的确认、贷款拨备和损益的确认等相关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历了金融危机质疑的情况下,美国公允价值计量仍被保留下来,这反映了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议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趋势,遵循公认的会计原则,改革人民银行会计标准,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从资产本身的性质和重要性出发,考虑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结合权责发生制改革人民银行对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手段,改变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协调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三

摘要: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银行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不真实,使得判断、决策发生失误最终导致银行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存在,给规范整个金融业的风险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其业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但在较大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上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商业银行的信誉受到较大的影响,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加剧。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问题展开探讨。

会计风险成因防范。

一、我国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会计的核算风险。由于我国会计核算业务的,种类范围多而复杂,很多银行的风险都是与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有关,这导致银行的每笔实际业务的会计核算中都要可能发生错误。

(二)、银行会计的操作风险。银行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有时出于某种利益的追求,选择有利于相关利益人的会计方法,提供虚假信息。这种风险虽然发生的可能性小,但是其破坏性大。

(三)、银行会计的监督风险。银行会计人员没有能进到监督的责任,监督工作没有能及时到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一些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违规执业,使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未被充分揭示。

(四)、银行会计的结算风险。具体表现为票据的结算风险、电子汇划的结算风险、信用卡的结算风险。

(五)、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具体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岗位职责不清。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2.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

近年来西方的管理理论逐渐为国内企业所接受,并且也结合了本身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总体来说,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采用三层内部控制体系,第一层为银行前台业务水员遵守职责岗位和业务操作的规范进行现金收付、转账结算等业务;第二层主要是各个营业网点内的相关业务负责人、监督员和业务管理部门的事后监督控制;第三层涉及内部审计部门对辖区内各个营业网点的业务规范性进行常规及专项审计,对管理部门的财务核算的合规性、公允性进行会计监督,履行对业务管理层的再监督职责。虽然看起来这种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在监督方面却有很大的纰漏,监督重心不够明确,深层次的业务往来缺乏监管,再就是监督的力度偏小,也不够连贯,尤其在范围和内容两个方面还有待于深化。

(一)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

要降低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首先要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健全银行会计操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坚决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以建设法制型企业为目标。加强商业银行的制度改革,就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修订不同岗位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要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针对银行会计制度的薄弱环节,要及时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落实到相关的业务部门,让会计核算与新业务、新产品保持同步。

银行会计内控制度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要建立一个内控制度评价体系,对各个岗位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内控评价部门最好能独立组织建设,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进行内部评价,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制定要严谨规范,同时也要注意综合风险防范方法的使用。具体操作办法有:银行可以通过授权控制法明确各级人员在其权限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采用岗位轮换法消除潜在的舞弊行为;将前台操作和后台管理进行分离,改进管理模式;加大监控和审查力度,完善内部稽审制度等。银行内部控制要合理科学,要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进行分析,采取适用的办法和制度,并认真执行,全体员工必须要维护内控制度的相关条款,任何人不得超越制度的约束。

(三)建立适应经营要求会计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就必须改变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产生的弊端就是使企业的利益难以在业务开展、风险防范中得到落实。要提高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可以选择在国家控股的环境下,通过市场的竞争压力优化银行的内部结构。其次,改革完善现行的会计制度,在统一会计信息的基础上,采取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这一制度的优点在于:第一,在这种体制的管理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直接面向基层分行实施,大区核算中心负责指标计算和数据加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银行会计信息泄露或是被篡改,降低基层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四、强化监督,充分发挥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的作用。

1.应根据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发展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检查形式。一是要重视三查,即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在注重对现金凭证实物检查的同时,注重业务制度、操作流程的检查,有错必纠,防微杜渐。二是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内控管理。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联网通讯技术和数据共享技术,开发计算机监控软件,及时、准确地采集分析数据,实现实时、远程监控,为银行强化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提供依据,达到计算机后台对交易监控与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2.要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与职能。一是必须保持银行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对一级法人负责,按下查一级的要求实行派驻制,以保证其独立地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同时,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特别是较大案件要有严厉的经济处罚与纪律处分。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充实监督管理人员力量,为强化银行内控管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监管支持。三是要转变观念,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不断提高,可以在实行银行内部审计之外,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全部或部分地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

五、结论。

商业银行会计贯穿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始终,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国外运作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风险管理的观念、技术、方法、体系和外部环境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深入分析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因素,从风险管理的体系、机制和技术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抑制。

参考文献: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四

所谓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央银行会计风险,可以定义为中央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中央银行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随着金融危机发生后所带来的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央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仍将存在,会计作为记录、计量、反映资产负债信息的最直接工具势必面临着相应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标准不完善形成的会计风险。

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承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资本全部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同时,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会计核算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会计目标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单一的受托责任观,以真实完整的记录和反映各项业务活动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维护资金和资产的安全。随着人民银行所开展业务活动的拓展、所运用的会计核算系统的完善、会计信息使用目标的多元化,对全面了解人民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服务成本效率等相关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权责发生制的资产、负债信息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但我国中央银行会计属预算导向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以当期实际发生的收支金额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当费用发生期与受益期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时,容易产生收入与费用、成本的背离,当资产、负债计息期跨越多个会计期间时,无法真实反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的完整信息。会计核算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不能全面记录和反映央行资产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目前人民银行会计制度规定,人民银行财产按实际成本入账且在存续期内不对资产价值进行调整,这就使得储备资产中的金银、外汇储备等价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较高的资产容易发生贬值,无法真正反映其价值。二是对于具有明显市场特征的金融工具没有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无法表明其现时价值和未来价值,在市价波动时无法通过账面价值调整来维护人民银行的财务稳健。三是再贷款、再贴现等不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在表外核算且不计提跌价准备,使得会计报表容易产生资产虚假膨胀,无法反映人民银行资产的真正质量,无法实现与国际同行的会计可比。四是未强调配比性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资产负债表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两种报表计量基础不同,当合并后就不能真实反映央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提高我们对外提供的本外币合并报表的质量,对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人民银行的公信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形成的会计风险。

随着央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一步加强,维护宏观经济稳定职责的进一步强化,引入权责发生制、优化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等手段都为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我国央行会计更好的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面对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建设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成为会计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与比较有影响力的会计准则体系(ifrs和gaap)趋同。针对我国中央银行所处的经济体制、预算体制等特点,我们建议,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应该进行改革,但如何改,则需要斟酌考虑。首先,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这是由中央银行的职能所决定的,这就要求中央银行的会计标准应该能够反映央行的特点,应该考虑央行特有的业务性质;二是审慎性原则。这是因为央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组织,它必须首先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的政策效应和资产安全,为此,我们在重塑央行会计标准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资产减值的确认、贷款拨备和损益的确认等相关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历了金融危机质疑的情况下,美国公允价值计量仍被保留下来,这反映了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议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趋势,遵循公认的会计原则,改革人民银行会计标准,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从资产本身的性质和重要性出发,考虑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结合权责发生制改革人民银行对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手段,改变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协调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

(二)加强改善内部控制,构建全面有效的中央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机制。

根据coso(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赞助组织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内部管理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一个风险环节的处置和干预,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风险管理过程,渗透到人民银行方方面面的业务处理过程,涉及到各级人民银行和人民银行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及岗位人员,遵循重要性、及时性、协调性、成本效益和独立性原则。建议借鉴erm框架的理论成果,进一步细化人民银行风险管理要素,与风险管理目标、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结合起来,将人民银行会计风险管理要素分为内部环境、目标确定、事件的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在风险分析活动中,各级人民银行的工作目标、战略部署、计划安排要合理地反映外部环境、可使用资源,要考虑到存在的主要风险。在风险识别活动中,要识别内外部环境中所有的风险环节,不论大小都不能遗漏,保证风险轮廓勾勒的完整性。除了做个别风险分析,还要考虑同时发生某些风险的情况。了解了风险的重要程度后,中央银行各级部门应迅速做出“反应”,决定是否接受风险、避免风险,还是减轻风险。对于中央银行完全不能接受的风险,比如违法违规经营的风险,一般是避免这种风险,即放弃带来这个风险的工作计划或行动安排,因为任何风险控制的措施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对其他有相对的风险回报的风险,单位可以考虑接受,但要采取减轻风险的措施,才能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同时,建议引入csa(控制自我评估),定期对风险管理机制的要素、过程、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会计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修正和完善,确保其始终处于有效的状态。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五

自从证券业监管和保险业监管从人民银行陆续分离出去以后,人民银行虽然还负责着对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的监管,但银行业的监管已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监管职能,因此,人民银行的体制变动就成为银行监管体制的连名词。,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由于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使人们对我国中央银行及其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产生了新的争议和讨论,争议的内容不外乎有三,一是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的关系问题;二是银行监管的体制问题;三是银行监管的路径依赖和基础问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历史回顾与主要经验。

从1948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行使着国家银行职能。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从国家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过渡。1984年1月1日,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中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开始确立并不断发展。应该说,从1984年以来的间,中国的中央银行在调整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始终谨慎从事。这与我国各方面对中央银行作用的认识和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有关,同时中央银行的地位在不断调整之中,中央银行的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之中。大致来说,中央银行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4年开始,中央银行以金融调控为主要目标,围绕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展工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成为最主要工具,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主要任务。相应地,这一时期的矛盾主要是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是讲北京话、还是地方话,如何实现贯彻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统一,成为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建与撤、权力的收与放大致围绕这一命题来进行。

第二阶段:从1992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证券市场的发育、信托机构等的存在,银行和保险业的竞争,尤其是宏观金融失控和金融秩序混乱的状况,人们对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对金融监管是否一定要隶属于中央银行开始产生争议。尤其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并从法律上确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后,这一话题更引起人们重视。

第三阶段:从19开始,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局势和中国经济金融实际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我国金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其标志性的改革是建立跨省区的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保监会的分业监管,相应地,中国人民银行的内设改革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在这一阶段,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和金融业竞争的全面展开,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被提到相应的高度,金融服务在中央银行三大职能的地位开始凸现。但金融监管的职能及其体制虽经频频调整,始终未理顺。

事实上,只要我们回顾一下198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运作过程,不难发现,中国人民银行自从专司央行职能以来,始终没有稳定过,前期围绕是否设立县支行几经争论,以后围绕要不要撤销又几多争论。至于在人民银行上中层,与证监会的权限划分及其人员分配,保监会的设立及其权限划分等,对中央银行权威性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即使在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内设机构的调整,与外汇管理局关系的梳理等方面也始终没有停止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行、中心支行的权限划分也在不断调整之中。况且,在这期间,始终面临中国人民银行自办的三产脱钩问题,自身投资举办的城市信用社、证券公司、融资中心脱钩问题,更面临着与脱钩后的农村信用社的关系问题。正因为这样,中央银行的不成熟、不稳定、不规范是可想而知的,在金融调控方面力度的有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权威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中央银行体制的动荡和多变所产生的副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们必须澄清的是,这大多不是中央银行自身所为,而是我们在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央银行体制时,学费和教训在所难免,但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下面就中央银行及其银行监管体制作些分析。

二、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本无必然联系,但保持必要的体制粘连为好。

从中央银行制度的历史发展看,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其存在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票据交换与清算问题、政府融资问题以及银行支付能力的保证,这实际上就是说,就其客观性而言,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支付清算与金融服务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职责。

但由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办理集中支付清算等方面具有垄断性和优势,因此,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具有天然的联系,与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具有“脱不开的干系”。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共享,也为了保持金融业的集中统一,一般地,让中央银行同时行使监管管理职能为好。这实际上是说,中央银行既是货币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又承担金融监督管理职责。从我国实践看,198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从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起一直是这样做的,只不过是将保险业的监管职能和证券业的监管职能另行分出而已。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从总体上来讲是合理可行的,也就是说,这种将货币发行、货币调控和银行监管统一于中央银行的做法,从实践上看有其优越性。其主要好处在于:一是信息共享。因为由于中央银行统管货币政策,又对商业银行实施金融监管,其两者所需要的信息具有共同性,从而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功能互补。因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金融监管,才有可能清楚地知道,它所制定的宏观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三是节省公共资源,也可节省办公设施等方面的开支,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效率,节省公共资源。

但我们也必须认真地看到,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其纵向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银行监管各部门之间也有不协调的因素,属地监管还是法人监管的问题多年来也纠缠不清,不少人对中央银行监管效率产生极大怀疑,也需要改进。因此,笔者主张,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情况而言,保持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粘连是合理而必要的,但如何实施粘连,则值得探讨和研究。

三、在中央银行大体制内改进银行监管体制、梳理监管关系的思路。

在明确了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的粘连关系后,我们就有必要探讨银行监管的体制问题,关于金融监管体制的总体格局和中央银行的体制改革,笔者曾有明确阐述,这里仅就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的梳理问题作一些分析。笔者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梳理银行监管体制现阶段只需要在中央银行体制内改革即可,目前尚缺乏彻底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大动作基础。笔者的思考是:

中央银行内部体制的运作矛盾是当务之急,也即“中央银行总行如何布置工作”(即给谁布置工作,是给分行、省会中心支行,还是省会城市监管办),“分行怎样落实分配工作”(因为在外汇管理、货币发行、经理国库、财务会计、支付清算等方面省会中心支行对一般地(市)中心支行有直接管理和管辖权,省会城市监管办在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现场监管方面与支行具有不同地域划分),“一般中心支行怎样接受工作”(因为它要面对分行、省会中心支行和省会城市监管办的三重领导,地方党政在地方性金融性机构方面也有与中央银行的协调问题),“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怎样安排工作”(对一般地市中心支行管事不管人、行政上是平行关系,业务上怎样实施领导关系),“县支行怎样做工作”(工作职责越来越模糊,四统一后县支行职能弱化,监管农村信用社如何定位等),对此必须进行界定,梳理关系,明确职责。

至于中央银行与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关系,从长远观点来看,应该谋求相对统一,也即建立一个“大统一、小分设、能协调”的机制。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尚不完全稳定,综合化经营虽有端倪但尚缺乏大面积推广条件,分业监管尚有市场,作更大的根本性的体制改造会造成折腾和波动,因此,根据先易后难,有利于解决着急问题的办法,先推进中央银行自身体制的改革是现实的。

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立足于中央银行体系内部,防止出现外部负效应;保持队伍相对稳定,防止出现社会震荡;立足于加强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和增强中央银行权威。

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成立相对独立的国家银行监管局(或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参照现国家外汇管理局模式,与中国人民银行大统一、小分设;(2)综合省会中心支行和监管办职能,在省(市、区)设立银行监管分局,实施辖区管辖管理,组织现场检查;(3)大致在现中心支行所在地设立银行监管办事处,具体实施现场监督检查;(4)在分行所在地设立银行监管分局,机构和人员从分行分离,管理范围为本省(市、区),下属地市设立监管办事处;(5)调整明确地(市)中心支行管辖范围,上属分行,下辖县(市)支行,避免多重领导;(6)建立人民银行各地后勤服务中心,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监管分局(办事处)共同实施后勤社会化服务,达到资源共享、节省支出的目的。

四、完善银行监管体制、提高银行监管效率的具体政策。

对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进行大的体制变动,这对从根本上理顺货币政策、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的关系,提高银行监管的效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银行监管体制要真正发挥作用,也有许多需要配套的措施。

1.组建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形成人民银行负责对全国性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格局。

这样做,既可以确保中央银行监管体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领导,确保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借贷关系的真正确立,更好地实施法人监管原则,同时,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解决长期来银行监管鞭长莫及,顾此失彼的问题。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在金融监管的权限上也要适当放权,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银行监管局及其派出机构只负责全国性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监管,而对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则由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至于省及其以下的金融监管权限,则完全可由省政府确定,是再设派出机构,一竿子到底,还是继续分级层层设立。

对设立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这在中国尚属创新。笔者认为,从实践上看,北京、上海两市已设立了金融党工委,意味着地方有专门的管理金融干部和事务的机构,运行也比较正常;从理论上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拥有经济管理权限,也应该拥有其自办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力,地方金融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不会对地方金融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地方金融风险自然应该由地方政府出面解决。况且,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已相对分离,地方政府干扰货币政策、强迫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挽救地方金融机构已无体制可能。

2.加快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改革。

在现阶段可采取的措施有:(1)取消国有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行政级别;(2)尽快改变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地域层层设立分支机构的做法;(3)减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参与地方政府党政事务的机会,淡化其行政色彩,增强其企业意识;(4)积极推进国有银行综合改革,尝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因为从根本上说,不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级别,国有商业银行就不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不改变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区设置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就不能真正实现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不改变,实施银行有效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也是一句空话。

3.组建存款保险公司,认真解决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承载问题。

现阶段梳理银行监管体制,适当推进监管地方化,确保中央银行依法独立行使职责,确保全国性银行机构稳健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当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其流动性由谁提供的问题。在目前体制下,唯有中央银行可以出面解决,组建存款保险公司,实行存款保险,可以使小金融机构在平等的条件下和大型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困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消除地方政府和储户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中央银行也可以真正与存款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确立商业性融资关系,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体制的健全和健康运行。

4.以法人监管为基础,改革银行监管运作模式,提高监管效率。

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中央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在不断加强,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二大浪潮中,金融监管被推到高潮,重中之重就是一个代名词,中央银行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如进行真实性大检查等等。笔者认为,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途径,除了改革完善银行体制,建立自律机制以外,还必须搞清楚金融监管的宗旨和准则。笔者认为,金融监管的宗旨就是对存款人负责,预防金融风险对社会稳定的冲击,这里的基本准则就是法人监管,其它监管均是为法人监管服务,所有信息都是为法人监管而做。各级监管分支机构的任务是对监管对象检查通告,向上级法人监管主体报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利于节省人、财、物力。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a.价值运动b.会计六要素c.资金来源、资金运用d.信贷资金运动。

2.银行会计对“应收利息”的核算,当超过会计制度的规定的时间就不再记入当期损益,而在表外登记,这体现了()。

a.权责发生制原则b.历史成本原则c.谨慎性原则d.划分两类支出原则。

3.银行会计具有严密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制度,这体现了银行会计的()。

a.任务b.作用c.职能d.特点。

4.银行会计根据有关原始凭证及业务事项,自行编制凭以记帐的凭证是()。

a.基本凭证b.特定凭证c.原始凭证d.记帐凭证。

5.存款人因特定用途需要而开立的存款帐户是()。

a.基本存款帐户b.一般存款帐户c.专用存款帐户d.临时存款帐户。

6.同城、异地均可采用的支付结算方式是()。

a.银行汇票b.商业汇票c.银行本票d.支票。

7.既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以用于转帐的支票是()。

a.现金支票b.转帐支票c.普通支票d.划线支票。

8.银行拍卖抵押品时,当净收入高于贷款本息时应编制的分录是()。

a.借:现金等b.借:现金等。

贷:抵押贷款-借款人户贷:逾期贷款-借款人户。

应收利息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利息收入。

c.借:现金等d.借:现金等。

贷:抵押贷款-借款人户贷:逾期贷款-借款人户。

应收利息应收利息。

9.票据贴现实付金额为()。

a.汇票金额b.贴现利息c.汇票金融-贴现利息d.都不是。

10.凡是在总行清算中心开立备付金存款帐户,办理其辖属行处汇划款项清算的分行称为()。

a.清算行b.经办行c.发报行d.收报行。

11.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可称为()。

a.联行往来b.同业往来c.辖内往来d.金融企业往来。

12.对出纳短款,当按规定的审批手段予以报损时,可确认为银行的()。

a.营业费用b.其他营业支出c.营业外支出d.手续费支出。

13.在我国,外汇业务在记帐方法上的特点表现为采用()。

a.外汇统帐制b.借贷复式记帐法c.单式记帐法d.外汇分帐制。

14.能够反映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主要帐户是()。

a.“待处理财产损溢”b.“固定资产”c.“固定资产清理”d.“营业外支出”

15.属于银行自制的、无限期的、不可辨认的且不可转让的无形资产是指()。

a.土地使用权b.商标权c.商誉d.专营权。

16.银行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门备用于职工福利设施建设的是指()。

a.资本公积b.公益金c.法定盈余公积d.任意盈余公积。

17.用于核算银行固定资产折旧所借的会计科目是()。

a.“其他营业支出”b.“营业费用”c.“制造费用”d.“营业外支出”

18.能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帐户借方的税金是()。

a.增值税b.印花税c.土地使用税d.营业税。

19.资产负债表设置的基本原理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银行会计记帐方法按其登记经济业务方式不同,可选择()。

2.银行会计的综合核算系统的构成要素是()。

a.余额表b.科目日结单c.总帐d.日计表e.分户帐。

3.出纳错款的处理原则包括()。

a.长款不得寄库b.长款立即退还原主c.短款不得空库d.不得以长补短e.不得侵占。

4.银行的`营业外收入应包括()。

5.银行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科目日结单2.银行汇票3.金融企业往来4.资金公积5.成本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银行会计帐务每日核对的内容。

2.简述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计息的基本原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试述票据贴现贷款与一般银行贷款的联系与区别。

六、业务题(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m公司于3月15日来办理迁厂销户,其存款帐户余额为500,000元,经计算截止当日应支付的利息为25,000元。

2.储户李明来行办理的整存整取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201月3日存入,约定利率2.25%,存款金额20,000元)现已过期20天。当李明于的1月23日来行支出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当日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为0.99%)。

3.n公司于7月25日申请一笔200,000元的半年期贷款,年利率5.472%,经审查同意发放。

4.本旬应调增缴存财政性存款100,000元。

5.用银行存款购买土地使用权1,000,000元。

6.盘盈验钞机一台,完全重置价值为20,000元,估计折旧为元。

7.接收系统内潼江支行寄来的联行借方报单及解讫通知(票内记帐:票面金额100,000元,结算金额98,000元,多余款2000元),抽卡核对系开户单位a申办的银行汇票,当审查后入帐。

8.甲公司来行提交一式三联“银行本票申请书”要求开户行为其签发银行不定额本票300,000元用于购货结算,经开户行认真审查,同意办理。

9.本行开户单位乙公司提交“转帐支票”及一式三联“进帐单”,用以支付他行开户的丙单位的购货款60,000元,经审查后入帐。

10.经查看,当日有一笔申请人为乙公司的银行承兑汇票200万元,现已到期,填制两借一贷特种转帐传票办理转帐。

11.收到系统内涪陵支行寄来的信汇凭证34及联行贷方报单,经审查是甲公司的销售款,金额为50,000元,经审查后入帐。

12.系统内安山支行寄来联行贷方报单及委托收款凭证第四联,此为本行开户的a单位的销货款,金额为100,000元,经审查后入帐。

13.发生出纳长款一笔,金额500元。

14.乙公司用人民币购汇10万美元,用于支付进口的原材料款,经审查同意办理,(当日美元汇卖价为1∶8.2772)。

15.个体户王丽提交“银行汇票申请书”申请签发?quot;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150,000元,并交存款项。经认真审查同意受理。

17.经计算,本行本季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50,000元。

18.经计算,本行本季应摊销无形资产4,000元。

19.预提公益金30万元。

20.结转本行本季的投资收益20万元。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账凭证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的依据是()。

a.按凭证取得的来源。

b.按凭证填制的方式。

c.按凭证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d.按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

2.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过程中,对于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应()。

a.扣留原始凭证。

b.拒绝执行。

c.向上级机关反映。

d.退回出具单位,要求补办手续。

3.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适用的外表形式是()。

a.订本式账簿。

b.活页式账簿。

c.卡片式账簿。

d.活页式账簿或卡片式账簿。

4.按账簿的用途分类,“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属于()。

a.分类账簿。

b.日记账。

c.明细分类账。

d.备查账簿。

5.下列情况中,属于不定期全面清查的是()。

a.更换出纳人员对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清查。

b.更换仓库保管员对其保管的财产进行清查。

c.年终决算前的全面清查。

d.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的财产清查。

6.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

a.重要性。

b.流动性。

c.有用性。

d.随意性。

7.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不能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的是()。

a.实收资本。

b.货币资金。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可以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累计凭证。

d.记账编制凭证。

9.关于会计部门内部岗位责任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多人一岗。

b.必须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或表述为钱、账、物分管制度。

c.会计人员合理分工,尽量划小核算单位,缩小会计主体。

d.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转换。

10.下列工作中,不属于会计人员职责的是()。

c.制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

d.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记账凭证中,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的有()。

a.通用记账凭证。

b.单式记账凭证。

c.复式记账凭证。

d.更正错账的记账凭证。

e.结账的.记账凭证。

22.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有()。

a.记账凭证。

b.汇总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

d.记账编制凭证。

23.下列账户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时,则以“-”数填列的是()。

a.应付职工薪酬。

b.预付账款。

c.应付账款。

d.预收账款。

e.应交税费。

24.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有()。

a.可以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b.账务处理程序较简单。

c.有利于试算平衡。

d.运用会计科目多的情况下,便于记账和查阅。

e.适用于规模大的经济单位。

25.会计工作组织包括的内容有()。

a.会计机构的设置。

b.会计人员的配备。

c.会计人员职责、权限的确定。

d.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e.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制定。

26.记账凭证填制的依据有()。

a.付款凭证。

b.收款凭证。

c.原始凭证。

d.原始凭证汇总表。

e.备查账簿资料。

27.下列费用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有()。

a.制造费用。

b.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

d.折旧费用。

e.财务费用。

28.各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相同之处在于()。

a.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b.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c.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d.不填制记账凭证。

e.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汇总原始凭证)。

29.设置会计科目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重要性原则。

b.清晰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实用性原则。

e.统一性原则。

30.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有()。

c.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d.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

e.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平行登记。

32.科目汇总表。

33.资产负债表。

34.所有者权益。

35.未达账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6.什么是财产清查?进行财产清查有何意义?

37.什么是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是什么?

五、业务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38小题30分;39小题10分;共40分)。

38.根据下列某公司10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企业收到国家投资25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

(2)企业收到某公司作为投资投入的新设备一台,该设备所确认的价值为48000元。

(3)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50000元,期限3个月,所得借款存入银行。

(4)仓库发出材料一批,共计60500元,其中,产品生产耗用58000元,车间一般消耗1700元,行政管理部门耗用800元。

(5)以银行存款向某公司预付购买材料的货款17600元。

(6)行政管理部门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一批,价值280元。

(7)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电费24000元,其中,生产产品耗用16000元,车间照明3000元,行政管理部门照明耗用5000元。

(8)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其中,生产车间用固定资产1600元,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1200元,共计2800元。

(9)计算本月应计短期借款利息750元。

(10)结算本月应付职工薪酬。其中,生产工人薪酬6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500元,行政管理人员薪酬700元。

(11)月末,结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

(12)月初在产品成本2200元,月末在产品1800元,计算并结转本月完工入库的产成品成本。

(13)盘亏设备一台,原价3000元,已提折旧1200元;经批准转作营业外支出。

(14)经批准结转盘盈现金1400元。

(15)向预付货款的某公司发出产品500件,单价80元。

39.根据以下大华公司2009年12月31日部分总账和明细账的余额,计算并填列资产负债表中括号内的数字。

大华公司2007年12月31日部分账户余额单位:元。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大华公司2009年12月31日单位: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记账凭证按凭证填制的方式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2.d【解析】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过程中,对于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应退回出具单位,要求补办手续。

3.a【解析】订本式账簿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d【解析】账簿按其用途分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属于备查账簿。

5.d【解析】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的财产清查按清查范围分属于全面清查,按清查时间分属于不定期清查。

6.b【解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按其流动性排列。

7.b【解析】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8.b【解析】累计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均属于原始凭证,原始凭证不能作为登记总账的依据。

9.c【解析】会计人员合理分工,尽量划小核算单位,缩小会计主体不符合会计部门内部岗位责任制的要求。

10.c【解析】会计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和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11.b【解析】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12.a【解析】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表示资产、成本、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

13.b【解析】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一般填写在记账凭证上。

14.a【解析】采用平行登记规则,同一项经济业务,应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15.d【解析】期间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16.a【解析】账实核对,是指将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簿的账面余额与的实存数额进行核对。具体内容包括:(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数额是否相符;(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3)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是否相符;(4)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17.a【解析】一般说来,单位撤消、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要进行全面清查。

18.b【解析】该企业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为10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1150万元。

19.c【解析】企业与银行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若存在未达账项时,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d【解析】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

【解析】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故答案为:cd。

【解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故答案为:bce。

三、名词解释。

31.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要根据同一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32.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相同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进行归类后编制的。在科目汇总表中,定期汇总计算出每一个总账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并填入科目汇总表的相应栏内。

33.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即某一特定日期关于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相互关系,它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

34.答案略。

35.答案略。

四、简答题。

36.答案略。

37.答案略。

五、业务计算题。

38.答案略。

39.答案略|。

银行会计学论文简短篇十八

关键词商业银行票据截留票据电子信息。

摘要票据截留有利于提高支付清算系统的效率,有效规避票据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篡改、丢失、被盗抢等风险,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有效促进区域及全社会经济增长。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票据截留提出了建议。

票据截留一般是指票据在流动、使用或传递的过程中,在某一个环节被截留,在截留点通过计算机录入相关信息和要素,将纸制票据转换成电子信息,而再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完成其后续的流转周期。实现票据截留的必要条件有票据信息的电子化、票据真伪的电子核验、法律的保障和信用环境的完善。

(1)实现票据截留的首要条件是票据信息的电子化。票据电子信息包括票据电子影像与票面电子数据。近两年来,信息技术实现新的突破,计算机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的高速发展,高速度高容量设备的迅速降价,社会对扩大票据交换范围的迫切需求使票据截留的真正实现成为了可能。银行票据自动化处理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票据影像为处理核心,以自动清分技术、扫描技术、自动验印技术、支付密码技术、票据图像存储技术、传输技术为关键技术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可成功解决票据图像的采集、传递、票据要素的自动提取与票面合法性的自动审核等技术问题。

(2)技术和业务难点是电子核验票据真假。纸票据截流后,要确保各项业务处理的真实完整性,面临最大的技术与业务难点是票据真假的电子核验,尤其是电子印鉴识别。目前,银行接受委托支付资金时大多数都采用人工验证印鉴的方法,这从原理上不能防止资金的被盗用。同时,传统图章很难通过计算机传递,这种情况下,电子印鉴应运而生。电子印鉴实名为电子支付密码,是一种先进的防伪及身份识别技术。其含义不但包括图章本身,同时涵盖了票据上诸如日期、金额、银行账号、票据密码等全部信息,一举解决了传统图章所存在的缺陷,实现了印鉴的安全性和可传递性。电子印鉴系统经历了密码签模式,单一支付密码器模式、ic卡的支付密码器模式三个时期。因为支付密码只能由企业的授权人员计算,外部人员、银行内部人员、甚至软件开发商,都无法随意编制密码,从支付机制上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反过来,如果企业发现资金被外部人员盗用,一定能验证出支付密码、验证通过码的不正确,从而分清责任。电子印鉴的产生,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加密技术等融为一体,给银行业务带来了质的飞跃,不仅保障了银行资金的安全运行,还为国民经济的正常化运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使用票据电子信息。商业银行实行票据截留的现状。

商业银行实行票据截留的现实意义在于银行业务流程和工作管理上的改善,主要体现在:第一,极大地扩大支票流通范围,资金清算效率大大提高,网上审核、网上清算、网上查询、数据分析成为了可能。第二,可以满足票据跨商业银行流通,实现票据实时到账、跨商业银行通存通兑、异地取现。第三,由于票据从纸质运转跃进到电子信息运转,银行将做到以自动化批量识别代替人工识别,以高效的集中处理代替低效的分散处理,以电子检索查询代替手工查找,以电子存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存储,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票据结算效率。第四,可以实现电子退票,有效解决银行间退票纠纷。第五,可以提供票据映像及票据数据备份、管理、查询增值服务,既有利于票据信息的管理和分析,为银行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金融信息,又有利于客户实时核实自己账户的金额,从而有效防范支票诈骗。第六,票据截留在实现银行监督与控制作用方面也很有帮助,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自动监控与随机任务分配,使票据处理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减少风险点,提高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水平。作为提高票据处理效率、扩大票据交换范围的关键性手段,票据截留已引起金融界普遍关注,国内部分城市已开始了试点工作。笔者认为,在考虑我国票据截留发展方案时,应当首先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

(1)我国银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电子图像应用基础。国内已有90%以上商业银行的60%以上的银行分支机构建立了电子验印系统;有的商业银行已建立起全国性的票据图像应用环境,其所有的分支机构都在柜台扫描票据送全国总中心进行帐务处理。

(2)票据交换运转规模逐步扩大,交换区域化已成雏形。经过近10年的培育与建设,人民银行下属已有17个大中城市的分支机构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与水平的票据交换中心,这些中心大多数都已在当地注册为事业法人机构,大体按市场规律运行。目前北京-天津-石家庄,广州-深圳,深圳与港澳地区,上海与其周边,成都-重庆、武汉与其周边7城市等地区实现了区域性票据交换。北京-天津-石家庄间的区域交换、深圳与港澳间的票据交换已采用电子票据图像。(3)网络系统支撑的条件已完全具备。人民银行主建的全国支付系统已投入运行,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稳定,小额支付系统正全面上线,实现了我国清算系统建设的跨越式进步。

(4)各地发展不一。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存在相当的不平衡,交通、通信以及金融发展差距也很大。

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商业银行在正式实行票据截留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成为必然,票据在银行端的自动化处理及电子验真问题将成为制约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选择恰当的票据截留模式,既要有效地解决票据实物传递问题,又要解决票据在银行端的自动化处理问题。

(2)选择恰当的票据截留点。是截留在提出行还是截留在城市票据交换中心,应视业务具体发展情况而定。如果考虑票据档案电子化管理和会计事后稽核,笔者认为,截留在提出行网点或提出行票据处理中心较妥当;如果考虑集约化效益,则截留在城市票据交换中心较好。截留在提出行成本就比较高,影象处理系统的投入者、使用者均为商业银行。特别是在中等规模的城市,各行票据量并不大,那么,图像在城市票据交换中心采集就可较好发挥集约化效益,为商业银行节省人工与管理成本,也有益于票据图像处理的标准化。在已上了票据图像采集系统的部分城市及票据量日均6万以上的城市,也可以采用票据截在中心与截在提出行两种方式相混合。

(3)解决票据电子验真问题。目前,我国的票据截留实践,除了深圳以外,大多只进行电子信息交换,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电子影像交换。一部分软件专家正在寻求更多的辅助手段,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印鉴识别的能力,意图在印鉴规范与预留印鉴库的建立与运行上大做文章,实现更实用的人机结合安排。另一方面,商家不停推出各种不同规格的支付密码器,电子支付密码已在部分城市、区域推广试行,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鉴定的支付密码系统一般效果都不错。电子印鉴识别,技术手段目前乃至今后都不能达到完全替代人的程度,选择票据电子验真方案,要在风险成本与核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一般,一台支付密码器可以注册15~20个银行账号,企业花费几百元人民币,购买一台支付密码器就可以全面管理其在不同银行的账户。银行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柜面系统都集中到总行,核验子系统可集中购买,网点只需安装一个读卡器,其成本也不高。相对于建立印鉴库来说,银行更乐于接受电子支付密码系统。但是,银行只有在验证支付密码、并验证印鉴后才能最终确认票据的真伪,产生“验证通过码”支付资金。

(4)配套法规的出台和完善。对我国现行的票据法规进行相应修改,赋予“票据截留”中的电子提示以与纸质票据提示相同的法律效力。同时,中央银行应出台有关的制度和管理规定,对“票据截留”各方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并出台有关制度和规定。通过法律层次解决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电子票据的签发、兑付、托管、统一认证等方面进行规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