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40:21 页码:12
2023年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精选17篇)
2023-11-12 12:40:21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适当地反思和自我评价有助于提高总结的质量。没有固定的总结范文,但可以参考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模仿。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开始大力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注重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为儿童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以人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术学等专业学科,对小学儿童美学情操培养展开研究,使儿童在掌握基本美术技能的条件下,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美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术回归生活的本源。根据教师能力的相关培训和国内外教材的查阅,笔者将培养小学儿童美学情操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整体法与个性法合理结合。

1、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看作不同的整体,根据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主要分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等三个年级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他们审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这时候的教学要注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们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开始慢慢形成社会经验,对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这时候的美术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和对话,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审美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在对美术的理解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然后在美学教育中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点拨。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本第3课中祖国、家乡、和平等作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在第15课中的自然、环保、科技等主题下积极活跃……教师要结合美术课本的编写结构来发现学生的培养方向,可能是时间上的古今,可能时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结构上的立体与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与暖色,以及更高级的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根据儿童对美学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其参与不同类型美学作品的创造,在不同主题下引导其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直接法与间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性传递的美学元素,比如在教学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语速等,以及教师在讲述相关案例时的个人意见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审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析某件作品时,老师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是带头鼓掌表扬,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也会给予学生无限动力,比如在进行美学元素探寻时,有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勇于发言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一味的批评或漠视,就会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创作中缺少创作激情,对审美主题选择上畏首畏尾,难以打开思路。

2、间接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美学情操培养要根据孩童模仿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美术作品赏析时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传递,还要向其讲述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优良品质,讲述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寻找素材的方法,向儿童传达只有心灵美的作者才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进行间接式美学培养,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丽的,《图画里的声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丽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美学理念: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反复法和多样法相辅相成。

1、反复法。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课时左耳朵进,下课时右耳朵出,尽管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存在着知识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回顾上节课的大体内容,并请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再一次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会因为老师的提问而进行课下主动对知识的回顾和温习。

2、多样法。

积极采用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更能激发其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可以很好的打开其创作思路,扩大其对美学的寻找范围,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二维到立体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或积极举办作品展,让学生们重视美术作品的创作,创作所带来的荣誉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学素材的积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学领域。

四、总结。

我国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和心理美学的培养。在美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中,美学情操对儿童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规律,在客观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家庭、学校、课堂等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关注儿童的成长特点,丰富其美学素养,改革教学方法等,能够为儿童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作者健全、优秀的心理品格。

作者:王春丽单位:吉林市昌邑区通潭路小学。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创造力”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由教育家陶行知提出,陶行知在《创造宣言》里写下了这样饱含激情的句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造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社会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笔者认为,创造力是一种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一个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种能力说到底还是一种思维活动,让人可以产生新颖的想法以及得到发明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艺术教育的目的。笔者在台湾地区考察期间,深觉我国台湾地区在美术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特点卓著,尤其是在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上自成一格。其在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材、课程教学等方面独具特色,值得我们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学习借鉴。

(一)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台湾地区在颁布了《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简称《纲要》)拉开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大幕。《纲要》在艺术课程的第四部分“基本能力”的第二条“欣赏、表现与创新”中论述了培养创造力的目的,内容如下:“训练感受、想象力、鉴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以积极创新的精神,自我表达的方式,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在第五部分“学习领域”第三条“各学习领域主要内涵”中,论述了艺术与人文领域学习的作用,如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升想象力、创造力等。《纲要》明确表示期望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标准中,台湾地区将创造力的发展作为美育培养的重要目的之一,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且明确将创造力理解为一种能力,这在标准上变得相对有据可依。

(二)台湾地区小学美术教科书。

19开始,台湾地区规定学生教科书可由民间编印,要求是需要遵守“九年一贯课程大纲”的要求,学校也可自由选择学生用书。目前,台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学用书有十套左右,本文中笔者选用的是康轩文教事业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与人文》教材。台湾地区艺术课程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设立,每学年分为两册,所以此套教科书共八册,每册均分为六个单元,以单元为大主题展开,分别从音乐、美术、表演等不同的方式开展2至3节课。在教材的课程理念上,康轩版教材这样陈述:“希望带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以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关怀。”由此可以看出,这套教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感受艺术之美,以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教材特色如下:第一,统整学科。教材将音乐、美术、表演三门学科统整为一门学科,既保留了它们的独立性,体现了每一门学科的学科特色,三门学科之间也相互融合。第二,化繁为简。一个单元统领不同的学科,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比如三年级关注的是“点、线、面”和“色彩”领域,关注的点相对小。这样做虽然损失了一定的全面性,但是却化繁为简,使教学内容简洁明了,使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三,以“玩”的学习性质。在康轩版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程题目:《来树下玩》《古今童玩好好玩》《版画好好玩》,从题目上就带给学生一种以“玩”的学习性质的感觉,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这样平易近人的题目,给学生亲近之感。第四,语言表述的温情。从文字的表述来看,整本书的字里行间中都包含着暖暖的温情,编者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编写,而是从大人的角度低下身来和孩子们交谈,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一种温暖的鼓励。康轩版教材的编写不管从教材的排版还是文字表述上,都表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1.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程按照主题进行,一个主题拆分为3至6节课,时间较长,课堂内容比较详尽。同样,从作品的构思、画设计图到修改、完成作品,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认真完成每个步骤。课程内容设置也相对自由,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我经验来决定课程内容,教科书只作为参考。如《社区艺术地图》一课就是教师团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编写的教材。台湾地区美术课程非常提倡将学生带出课堂,在自然中、生活中去体验、去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实际的互动。

2.课堂教学。

从师生关系上看,台湾地区教师善于营造关怀的课堂情景,在和谐的气氛下产生师生良好的互动,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声音,通过师生对话、讨论等方式进行的互动教学。师生平等对话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评判。同时,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上无“范画”,教师的示范仅限于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领上,作品展示只是展示一些名家的作品。教师注重抛砖引玉的引导作用,一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非常短,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制作。3.学生作业在台湾地区小学美术课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品,在设计、反复修改之后,可以在每个学生的作品中看到精巧的细节。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作品能够充分反映个人的喜好与个性。此外,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不单只看教师评定的成绩,评价内容也不局限在作品的呈现上。学习单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在一个主题学习中的各方面状况,以及自评和同学评价。

二、《社区艺术地图》创造力培养教学案例。

为了进一步顺利推动创造力教育,台湾地区颁布了《创造力教育白皮书》,提出了更为明确和详细的行动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学生、教师、家庭、学校、社会,范围很广,旨在方方面面渗透创造力教育。特点如下:第一,重视以社区文化作为资源,共同发展学校本位的艺术教育。从学生自身的家庭、学校、社区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以学校为主体,重视教师自主的课程发展,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开发有地区特色的课程。在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产生关怀、尊重、珍惜的态度。第二,关注学生能力,强调个人身心发展,希望孩子具备生活能力,成为一个有个性、健全的人。第三,以统整课程的方式,强调中小学课程的衔接性,打破过去的过度分科,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几十门课程整合为语文、数学、健康与体育、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七大领域。《社区艺术地图》是台中县社口国小的教师团队,根据台湾地区《创造力教育白皮书》所设计的艺术课程方案。设计者秉持课程亲近生活的精神,希望学生可以更亲近乡土人文。方案以社口国小校内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小区七大景观资源(大夫第、筱云山庄、百年饼店、传统庙宇、石头公、社口国小、小区街道)为课程设计元素,结合创意教学策略,发展出系统性的艺术与人文课程教材。这套教材共32单元,是一套适合台中县社口国小与邻近地区学校的教材,在创造力教学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例如,《社区艺术地图》在四年级的课程《万兴宫飞龙》(用时6节)采用课堂教学和户外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欣赏万兴宫的飞龙,教师讲述龙的精神、造型变化与建筑象征涵义,学生提前将龙的造型纪录并画成简图设计稿。随后,学生到传统庙宇万兴宫写生,在写生中能不断与小区的人文景观与古迹互动,纪录龙的线条并观察色彩的特色。最后,将作品集中于墙面展示。此外,学校开展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寻找社口的其他庙宇是否也有龙形图腾,并讨论龙形特色的不同之处。而五年级的课程《感恩墙——陶板制作》(用时4节),同样先由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社口地区历史古迹——大夫第的跤趾陶,在亲身体验中讲述陶板的相关知识。之后再回到课堂,由教师演示盖印法、雕花、塑形、拍打技法说明的相关技法,课程的后半部分完全交由学生自由探索、实践。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创造力早已成为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我国未来也要完成由“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教育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小学阶段实施创造力教学以提升儿童创造力是现阶段教育政策中的重要一环,艺术课程则是启发创造力的有效媒介。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美术的学习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个阶段应该鼓励学生探索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培养学习艺术的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天性。从狭窄的课堂放大到生活中,把学习内容从教科书中拉回最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跨越课堂的藩篱,享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学生最有感受的生活里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台湾地区小学的美术教育创造力之培养带给我们很多启示,需要我们联系实际情况,使小学美术教育在创造力的培养上更加完善。

作者:何晓蕾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方与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0.

[2]台湾康轩文教事业.艺术与人文[m].新北:台湾康轩文教事业出版社,.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体系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主科,难以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甚至予以忽略。因此,强化高中美术教学迫在眉睫。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自从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学科的均衡性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高中美术是高中阶段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走出应试教育教学的思想误区,按照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受教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美术的教学价值。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缺乏重视。

在高中阶段,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高考科目,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全部花在重点学科的教学上,而对于美术这种辅助性学科,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美术学科价值不大,并不能直接带来教学成果,甚至不断挤压和占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导致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

(二)学生对高中美术缺乏学习兴趣。

尽管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很多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初中美术课程紧张,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美术技能,难以衔接上高中美术鉴赏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其次,很多学生缺乏丰富的美术鉴赏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难以形成互动局面。另外,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使学生往往无暇顾及美术知识的学习,甚至懈怠敷衍美术课,导致高中美术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设施。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予以支撑,但是由于升学率和教学水平是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很多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高考科目教学方面,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能简单地进行理论讲解和说明,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美术的美好,鉴赏和分析能力也很难提升,使学生逐渐对美术课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美术课不能顺利开展和持续。

(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和落后,过度加大对美术技法的授课比重,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由于高中美术学科不受重视,美术教师地位较低,参加深造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学研讨的次数也较少,导致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综合教学水平低下。另外,美术鉴赏涉及的知识较多,涵盖面很广,而很多美术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体系,见识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全面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渗入和推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新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和研究学习模式所取代。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还更加强调多门学科的吸收和融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顺应教学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学习最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设备。

尽管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等设备以便辅助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多媒体设备在美术教学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设备相比,多媒体设备能够提供极大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动态展示更为形象生动,能够直接触动学生的感知技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以适应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

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是否完善是衡量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完善的评价机制除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之外,还应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和水平。在对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分析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以便提高教师的工作热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对学期开始、期中以及期末三个阶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以便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取得较大进步。

(四)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结构体系。

高中是学生整个生涯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高考科目也较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很大,再加上很多高考科目也随着年级升高难度逐渐加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高中美术课程时间短,内容多,而且相对较为枯燥,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节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强化对美术知识结构的整合,构建健全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其实现科学性、层次性和规范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点,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教育也真正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策略,从而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出色的人才。

1.观念落后。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和学生时,仍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美术教学和升学率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这也导致了一些学校的美术课堂被占用,甚至美术课被取消。并且,一些小学相关领导认为美术课随便一个教师都能教,这也导致美术师资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设置比较片面。

首先,由于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对学生的考试科目学习成绩比较重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美术等科目。其次,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方式也比较简单,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知识和技能,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最后,在学科体系中,美术课程的地位较低,学生要花更多的精力学好“主课”,这就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开展。

3.美术教师素质较低。

现在一些小学的美术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无法满足当前美术教学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美术教学质量较为低下。

4.评价方式单一。

在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比较重视美术技能和技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意。即便是重视技能、技法,也仅仅局限在训练方面,所以评价内容比较单一。此外,以往评价时,往往是教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的方向是单一的,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也没有从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价值观与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影响,没有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

1.转变观念,给予美术教育足够的重视。

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结合了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较快,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优势。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必须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转变观念,从美术专业领域出发做好美术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给美术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美术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教育内容也比较丰富,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做好美术教育工作。美术教师教学时不应该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法,而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这便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将黑板报和墙报等利用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还能够展示美术的教育成果。

3.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素质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便要求小学美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现在一些小学的美术教师不但数量较少,专业化水平也较低,这也制约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新课标的研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做好教学设计,确保自己的教学设计不但符合学生的需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能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4.优化教学评价。

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比较片面,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认识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但重视学生技能和技法的提高,还应该重视学生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此外,在评价方式方面也应该进行一定的改进,将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将来的提升和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尚存在诸多问题,这便要求相关教育者真正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实际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美术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美的传播者,即美术教师。所以,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例如,俄罗斯师范类高校的美术课堂从不局限于教室,学生们可以经常去博物馆欣赏作品并听取讲解,还有机会接触到当代的艺术家和大师,这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的体会和了解,从而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专业美术院校到高等师范院校在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上基本类似,主要开设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环艺设计、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基础课程以素描和色彩为主,专业课程一般以国画、油画和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为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但在课程设置上,手工制作课程设置较少,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理论课程虽然普遍开设,但开设时间过短,学生浅尝辄止,对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历史发展脉络缺乏了解和整体把握。国内也缺乏专门的博物馆和艺术品原作供学生参观和学习,因此,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对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

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美术教育落到实处,落实到时效性,才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笔者通过与俄罗斯多所美术院校和高校美术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对当代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体会,用俄罗斯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比较得出了一些启示。

(一)专业技能与艺术性并重。

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讲究技术性,更要关注和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要逐步改变僵化的教育模式,在严谨的学风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例如,教师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设计思路,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创造力,体现艺术个性。但也不能忽视技法教育的重要性,要做到强调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技能。

(二)开发和利用教学设施。

工作室、画室、车间等学校的各类功能室和设施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闲置便是极大的浪费。俄罗斯多数美术学院的工作室、画室和车间的外表虽然不是十分豪华和现代,但设备齐全,非常实用。在科学调配下,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其功能,一进入工作室就能立刻投入工作。有些工作室里的设备和材料对学生都是免费的。有了这样的教育基础,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教学应当努力开发和极大限度利用学校的`各类功能室和设施,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充分利用其功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三)将美术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水平。

当今社会,美术和美术教育不再只为特权阶层服务,也不是单纯为了社会利益,美术应当真正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没有脱离生活,艺术存在着自然与朴实,也存在着失落,美术教育会让人们学会敢于承受和忍耐失落,并继续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今中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摆脱现实的浮躁,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艺术素质是美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度会逐步提高。在全体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美术教育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民族整体的艺术修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整体提高。尽管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的历史动荡,中俄两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仍在演变转化过程中,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本土走向国际、从不成熟走向完善。中国美术教育与俄罗斯美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借鉴和研究俄罗斯美术教育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探求和完善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在中俄两国文明和传统的兼容并蓄、共同繁荣下,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为俄罗斯美术教育的进步作出贡献。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进行综合版画创作时,需要用到多种材料,对材料的接触和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低年级学生的美术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材料进行综合版画的创作,学生带来了硬币、树叶、贝壳等材料。我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是什么材质的,材料上面有哪些纹路和花纹,这些纹路和花纹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细致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应用形象思维建构材料纹路和花纹的表象。然后让学生在材料上自主涂抹颜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材料上涂抹上各种好看的颜料。在材料上进行颜料的涂抹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有效训练了形象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在白纸上进行拓印,拓印的图案可能和学生的想象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在辨别这些区别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从整个综合版画制作过程中可以看出来,综合版画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二、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死穴,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使用综合版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综合版画是比较开放的,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综合版画创作的过程给了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对小学中段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使用吹塑版来创作综合版画,吹塑版上容易进行刻制,只需要用牙签或者较硬的圆珠笔就可以刻制图案。我会让学生先用铅笔在吹塑版上进行创作,描绘出自己欲构思的图案,这个时候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绘画,只作简单的指导。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能够把自己最想画的画描绘出来。学生绘画完毕,让学生利用硬头的圆珠笔来刻画图案的轮廓,轮廓刻画好了之后,引导学生涂抹颜料。学生涂抹颜料时,要对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遵循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版画的开放性好,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学生的一个基本能力,依靠讲授和做练习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提升动手能力。综合版画的最大好处就是创作过程比较多,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较好。比如: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我尝试使用木板进行综合版画教学。木板比较坚硬,学生需要利用刻刀才能刻画图案。在刻制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在白纸上设计出将要刻制的图案,然后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刻画,木板刻制过程比较复杂,很多时候一个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探究中,合作能力提升了,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都能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应用综合版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小学美术的基本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艺术素养,要使学生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只有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和创作。综合版画工序较多,创作过程也较复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各种材料的材质和纹路,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勾画设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艺术素养是能够得到发展的。比如:对高段年级的学生进行综合版画教学时,我先收集一些优秀的版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版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让学生感知优秀艺术品的魅力。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作品,还将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欣赏、创作、点评的过程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的。

五、结束语。

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抓住综合版画的特点,给学生充分的创作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综合版画成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一个特色内容。

作者:恽蕾单位:常州市谭市小学。

参考文献:。

[1]姬慧.综合版画特有功能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05.

[2]郭红雨.版画教学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理念中的体现和应用[j].艺术教育,2013,01.

[3]王佳.浅谈吹塑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效果[j].教育艺术,,04.

[4]董玄.版画教学在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中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02.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首先,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然而,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再加上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师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再次,美术教育比较抽象。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最后,美术教学的变化性。艺术与时代背景、时代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注重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术成绩,就要在上课前先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五)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和审美活动关系密切,情感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所有的审美活动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术课程,每次阅读与欣赏活动都应该有所收获。初中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较弱。教师要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赏析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新和美感等,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浅重、线条的粗细都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是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审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美术教育过于抽象等。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加强课外拓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转载)。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一)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位”主要是指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能、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三个方面。“一体化”是指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所掌握的教学技能、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实现成功就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与个人素质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教学能力是个人作为教师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既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有促进作用,又能够提高师范生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既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培训和培养的目标,反过来个人就业综合素质的高低又影响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个人就业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一体化培养不仅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师范生能否成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标准。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陈向民所说的“教师的‘专业学习’必须是整体性的,涉及教师素养的整体性转化。教师的素养不能被肢解为相互孤立的部分,如基础理论、实用技巧、专业态度,然后分门别类地对其进行培养。”[1]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提出既是适应新形势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本质需要。

(二)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从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课程培养目标来看,“三位”是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为合格美术教师的基础和重要尺度。从美术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一体化”培养是指将美术专业师范生应具备的美术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培养。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专业化角度来看,美术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人文修养。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平台,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就业导向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从而使之达到未来美术教师就业岗位应具备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为此,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是通过课程体系一体化改革、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实施一体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教育实习的培养目标。

二、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应用探讨。

(一)构建以“三位”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体系。

有效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能力,最重要的是改革传统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第一,突出以主干课程为核心、选修课程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构。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了进一步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学院根据地方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开设国画、水彩、版画、油画、民间美术等主干课程,围绕主干课程模块,增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课程,如拼贴画、沙石画、编制、剪纸艺术、综合材料版画、陶艺和泥塑等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模块的整合,对所选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充实和补充,美术专业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培养的特点,增强了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第二,合理安排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能力培训的时间。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根据美术专业师资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要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并做到有计划、循序渐进,才能使培训取得实效。笔者建议,通过观摩、感知、获得和研习与交流四个过程,和20个周次的美术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能力培训较为合适。教育见习阶段可安排约4周时间让师范生到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让师范生明白教师的职业观是什么、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有哪些、应掌握哪些美术技能。在教育实习阶段中,根据实际需要可安排2周感知美术教师教学和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12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指导工作,最后再利用2周时间让实习生进行美术教学研习与交流。第三,利用中学美术教学法的教学来调动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开展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各项研究工作。美术教学法的教学是开放的,可以开展如调查、讨论、座谈等各种方式参与到现行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去,发现问题,给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为美术教学研究服务。

(二)建立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平台。

从现行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师资情况来看,缺少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表现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片面强调专业水平,而忽视作为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技能和职业能力;从美术教育实习师范生自身来看,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够适应当前地方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因此,建立一体化的美术专业实践平台十分必要。“实践证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和建设性工具。因此,高校必须把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开发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反思,更好地发挥师范生的个性特点,扩大师范生的创造空间,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2]笔者认为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平台可从三方面进行。首先,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块培训师范生的技能和能力。分阶段主要是针对中小学不同阶段美术实践的特点和难度,可将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分初级阶段(小学1-6年级)、中级阶段(7-9年级)和高级阶段(高中阶段)来培养。分层次主要是根据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内容的需要,可划分为基本技能层、专业技能层和综合应用层等三个层次。多模块主要是根据中小学不同类型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美术教学技能,并具备美术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训练模式的目的`是以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应用能力培训为主线,注重对美术专业师范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以活动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就是表达美、展现美和塑造美的过程,在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让师范生参与到具体的美术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够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的锻炼。如在大一年级教育见习阶段,通过观摩优秀美术课教学活动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未来美术教师职业的认知感。大二、大三年级的见习阶段,让师范生参与实习学校的美术教学课外指导活动,培训师范生教什么,怎样教,通过试讲、模拟上课、参加美术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来培训美术专业师范生如何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在大四的实习阶段,在对师范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培训中,通过座谈、职场模拟竞聘和职业情感展示等活动,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最后,开放式的指导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中,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不仅接受本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应该多请教其他专业教师的指导,学会获得各项技能和能力,并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发挥地方民间美术的资源优势,培养美术专业师范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培养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具体落实这项重要内容就要借助地方民间美术资源优势。这样既解决了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只讲不做、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也能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求超越现有知识范围,进行施教和思考。”[3]现有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是,实习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有限,课堂教学仍以美术欣赏替代了动手实践,美术教学的理念和思维跟不上现有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步伐。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指导师范生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贴近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美术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具体做法是:笔者采用一利用、二发现、三探究的方式来加强对师范生美术教学创作能力的培养。一利用就是直接利用学生身边民间美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广西玉林地方木偶戏人物呈现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三江侗族吊脚楼木质材料组合的形式美。通过欣赏,用毛笔、水彩笔、鸡蛋壳等材料让学生尝试制作。二发现就是指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地方乡土材料制作成艺术品。如利用棕榈编制各种动植物形象、树根制作简易壁挂艺术品、地方小子石特殊肌理制作成色彩斑斓的图案、豆类的不同颜色和性状做成拼贴画等等。开动师范生的脑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培养师范生具体的美术实践能力。三探究指美术专业实习生根据已掌握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地方现有美术资源创作美。如根据所学专业技法和具备的造型能力教会中学生利用萝卜雕刻大象、铁丝制作简易书架等工艺品、纸张不同制作方法形成各种染织图案和浮雕等。总之,实习生可根据地方民间美术特点,结合多媒体课件,独立设计教学内容,独立组织富有创意的美术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师范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实行有效合作的管理方式。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就美术专业教育实习的管理来说,一方面由于实习生人数多,分布比较散,覆盖面广,时间、空间及各种条件对实习生制约性小;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又不能和一般的合格美术教师一样严格要求。所以这给实习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实行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美术专业教学实习管理难的问题。一是职责明确。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四方应明确职责,即由地方高师院校精心组织、培训指导教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督促指导,实习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二是加强合作、共同管理。高师院校、地方教学主管部门和实习学校应在师资培训和技术能力方面开展合作,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在充分调动美术专业实习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对美术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进行共同管理,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增强。

三、结语。

“传播知识的重要人物是知者,而知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一位教师无法培育孩子的整体发展,需要所有教师一起配合。因此,知者不仅仅是教师个体,而且是教师群体。”[4]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在改革,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在发展,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有热爱和献身美术教育事业的人来共同担负起这个培养人的责任,改革现行地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强化教育实习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九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文化具有方向性,体现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形成了课程文化的目标、内容及实施三个层次.

作者:黄静潇李映强石大立作者单位:刊名:广东教育(职教版)英文刊名:guangdongeducation年,卷(期):“”(1)分类号:g71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课程文化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十

摘要: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与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艺术设计是高校各学科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个专业,大数据能够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一背景下,该文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目标,指出大数据对艺术设计教学的积极作用,对大数据给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艺术设计教学;个性化;决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我国教育领域将向前跨出一大步。艺术设计是高校各学科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个专业,大数据能够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能够推动艺术设计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文章以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目标,以期为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1.大数据浅析。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具有教学数据规模大、教学数据形式与来源多样化、教学数据体系动态化且复杂、数据提供了价值巨大的.服务四大特点。大数据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利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者得出大数据能够影响教育的结论。如,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能够让教师迅速找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材,淘汰与社会脱节的教材。在大数据时代到来前,教师只能自己主观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疑问;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能够以具体的数据作为参考,如,数据显示电子书籍中的某部分被看过多少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对教学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率。

大数据之所以能够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是因为其本身符合教育教学的需求,更是现今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经途径。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的教学模式。大数据能够给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更多的教育决策建议与个性化教学方法,从而从更深层次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艺术教育改革的成效。

1.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数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大数据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与创造过程中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与本质,能够举一反三。大数据能够给学生提供浏览更多艺术设计作品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艺术设计的美的成果,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投身到创作中。每一款设计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或者工艺等方面,都反映出了设计者的艺术素养,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大数据,有利于教师重视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还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训练当中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艺术之间的关联,确定对艺术的认识,总结艺术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与参与者,不能代替学生去看、想和做。如果把现成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往往难以认真观察与独立思考,习惯于照搬照抄,不会创新。把大数据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学生能够形成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和多变性的设计思维。大多数教学目标的完成、设计作品的创作,要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得以实现。如,在平面构成形式训练中,大数据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处理问题;更能够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思考。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规则,敢于思考和联想,才能够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大数据教学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采取命题式发散和非命题式发散两种形式,有效利用有意发散和无意发散。这两类方法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没有束缚,处于放松的状态,并将这一状态贯穿在学习中,最终设计出最佳的制作方案。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应该应用好大数据,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基础,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冯春辉.大数据促进艺术专业教育变革.邢台学院学报,(2).

[2]赵姝淳,孙曙辉.大数据技术及其在艺术专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3).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一

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美术教育是由儿童、美术和教育三部分组成的,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也是美术活动中的主体。美术可以有很多方面的理解,最客观也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是用含有美的价值的活动,如绘画、泥塑、手工等培养儿童对生活的感知,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人类独有的价值产物。而美是艺术的核心,没有美就没有艺术,这也就繁衍到我们现在所说的美术。要培养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那么最佳时候就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投入,更是一种实践,是儿童用全身心去感受的活动。它更是儿童对外界事物有了感知后,对事物产生情感,借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形象的活动。

二、学前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前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欢迎,但教育仍还存在着误区,使得孩子们不能正常地享受美术教育的快乐。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们选报兴趣班,这本是好事,但有些兴趣班打着培养孩子特长的幌子,吸引家长和孩子们。但真正的学习效果就不得而知了。众所周知的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是为了达到专业水准而训练。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拿孩子的作品、排名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成果。使得孩子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的信心减少,同时也在潜意识里给孩子设下束缚。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误区。

1.教育方法不对。

很多美术教育学校为了显示教学效果,通常要求孩子使用一样的线条,一样的画笔,甚至一样的角度去完成一样的'作品。与在字帖上练字的效果一样,这样的教学效果甚微,但却严重影响了孩子自主能力的表达、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感知表达的信心。

2.指导思想落后。

许多美术教育培训学校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已经形成一套以艺术能力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很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训练上,而忽略孩子本身的兴趣培养。还有一种教学是要求孩子们跟着老师做,这种教育模式更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完全遏制了孩子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自然发展角度下的教育探讨。

学前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兴趣,坚持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本,为儿童提供对生活亲身实践的机会。这种“自然发展”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儿童去接触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美好事物。

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生活审美情趣,激励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2.针对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要。

全面开展艺术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3.为儿童提供表现自由的机会。

引导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尊重每个孩子的创造和想法,对他们的表达和创作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传播他们的快乐。

4.支持鼓励儿童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儿童美术绘画能力的发展提升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标志。通过美术教育,对培养人类的智能、情感和社会性有着重要作用。儿童美术学前教育,不仅能激发孩子潜能,还能陶冶孩子性情,使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学前美术教育尤为重要。但新时期的学前美术教育应坚持自然发展的理念,消除教育误区,给孩子的美体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二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套的程序与方法,即教室上课,讲课—作业—辅导—完成。这样的基本模式就可能产生教室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对完成作业有着很强的应付心理,结果是作业都能交上,但是质量不高,不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艺术设计类专业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求我们创新培养方式来适应时代和专业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的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在创新的思维方面有时候年轻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能够带动课堂秩序。实际上启发与讨论就基本打破了多年来班级概念,打破讲台概念,这就要求我们以工作室来代替班级那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这种设计教学需要一种平等交互试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工作室教学体系下,采用两种教学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一是课堂教学课题制,在我们艺术设计类的各专业中,很多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设计,这就可以以课题的形式来进行要求和教学,大家在做每一个课题的时候,基本就能做到基础课程与最后设计课程的统一。其二就是深化了的启发与讨论教学,起一个名字叫“头脑风暴与白板教学”,这行可以形象的说明这种教学的基本模式,头脑风暴是很多设计公司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要激发创新性思维,我们这样的课堂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是同学们在一个课题的要求下集体“风暴”中产生新的设计想法不断的在预先设立的随时可以更改的白板上快速表达。记录通脑中的一瞬间灵感,然后再进行讨论将想法丰富成方案,这种交互式沟通下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种工作室引入课堂教学后所得到的很多新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教学“课题”制,交互式讨论引发的“头脑风暴与白板教学”都能激发学生最大的思维创造,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才能为将来走出校园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实践。

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项目接触很少,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就不能达到目的,为了达到创意产业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的办法,将学校艺术设计资源进行精心的整合,提供项目载体。在多地的实践中都看到了一种模式,即建立创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与社会中的创意产业园对接,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校园之间搭建一个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来提高完成人才培养的能力,做到院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无缝化对接将项目直接移植到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可以一举两得,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得到锻炼,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直接在项目中实现,可以说是双促进的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公司的模式进行虚拟的公司制结构,让项目教学带动思维转变,在培养市场型实践人才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运营意识,让领军人才在院校与市场之间良性循环中不断的涌现出来,这就有利于我们培养高端创意产业人才,可以说这才是教育资源整合是关键。

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平台教学。

艺术设计类人才在很多方向是相通的,有着同样的思维方式、同样的艺术规律,因此大平台教学有可操作性。这种大平台教学就是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重组,在一个课题或项目下共同的完成任务。例如一款手机的开发和推广,可以将3—5人组成一个项目组,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环境设计、有产品设计、有平面设计的,在共同的课题下,协调分工地进行设计开发,共同做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其他两位学生建议下开发产品,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形象店等,分工下的课题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协调统一。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到了自己专业领域得不到的知识,也锻炼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这样的大平台教学应当在创新的人才培养中不断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说到底也是一个对人才要求复合型的产业,因此这种大平台的教学模式就起到了重要作用,艺术设计在相对独立中有着巨大啊的联系,在创意产业中这样的联系任益紧密。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促进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接近于市场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就是正确的。总结文化创意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机遇下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实现课堂教学课题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和平台教学综合化,努力的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两类关键人才,为推动产业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助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三

健康养殖理念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人们对于健康养殖的认识也越发的深入,现今健康养殖技术已经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论述了我国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提出了我国未来水产健康养殖产业的建议,以期望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

1.1选择健康优质种苗。

健康的种苗是健康养殖的基础,水产养殖应该选择抗病害能力强,对养殖环境耐受度高的品种,不仅能够降低发病率还能够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抗病能力强的种苗使用的药物较少,能够减少药物使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防止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1.2健康的养殖模式。

养殖模式对养殖效果和养殖的生态效益有较大的影响,健康的养殖模式包括天然养殖和人工养殖,要保证养殖品种在水体内有较为良好的营养循环,并且确保合适的养殖密度,使养殖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1.3选择优质高效环保的饲料。

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需要优质高效环保的饲料的相配合,饲料的开发是水产养殖技术进步的标志,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应该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逐渐普及。使用高效环保优质的饲料不仅能够减少饲料对水源的污染,还会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水产品的质量[2]。因此,要想我国水产养殖业能够在健康养殖理念下稳定发展,对饲料的研发和利用是重中之重。

1.4健康的管理理念。

在健康养殖模式与适宜养殖密度为基础的前提下,养殖过程中要有健康的管理理念才能使健康养殖的益处发挥到最大,首先,要采取合适的技术对水质进行检测和调控,以保证水质的良好,降低疾病暴发的风险,同时,在药物的使用上,要本着无毒、无害、无残留的原则,以确保养殖环境优良,提高水产品品质。

2水产养殖的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已经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并且健康养殖业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健康养殖理念是一个较为新型的`思路,其发展需要多个部门、不同领域的配合与协调,并且我国对健康养殖的评估和管理处于发展的初期。

2.1建立评估标准。

提高对健康养殖理念的认识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目标,相关部门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帮助和引导,尽快明确健康养殖的概念及其评估标准,为现代水产健康养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3]。

2.2加强宣传。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加强对健康养殖的宣传,集思广益、理论结合实践,开展研讨会,大力宣传健康养殖理念,逐渐引导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稳定发展。各级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推进健康养殖业的发展。

2.3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

推广健康理念下,水产养殖模式中的养殖装备与高效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例如池塘、浅海、滩涂、网箱等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与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推广,种苗规模化繁育体系的建设,活体饵料批量培育技术的应用,环保型饲料的配制与投放。对工厂化养殖系统中的水源控制设备、深海养殖技术设备的开发。

2.4设立水产养殖监管系统。

通过研发渔业的流行病学、水产养殖品种、药物使用记录、抗药性监控、微生物学技术、生态风险评估系统等生物安全保护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扩展水产品新型疫苗、新型鱼药以及诊断试剂等安全生物安保产品,在新兴技术之上,建立质量管理、生产技术以及风险评估系统。负责研发的企业应当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水产品养殖技术与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从而形成一套成型的水产品养殖监管系统,大力促进我国的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壮大。

2.5发展新型养殖品种。

根据我国水产品的消费走向、水域生态条件以及养殖技术的进步,优先选择优秀的幼苗进行养殖,可以极大的解决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带来更丰厚的收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当前的水域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抵抗力强的新型品种,并可以将优化后的优质幼苗进行大规模的培育、推广,从而达到提高我国水产品养殖的综合实力。

2.6调节养殖生态平衡。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估以及审核,应当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对水域进行一个综合性的结论,在调节生态平衡的同时,确保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为养殖带来收益,也可以帮助调节养殖业的生态平衡,做到长远发展方向,为我国的水产品养殖业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3]李长庆.水产健康养殖理念与发展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1):1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四

美术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美的传播者,即美术教师。所以,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例如,俄罗斯师范类高校的美术课堂从不局限于教室,学生们可以经常去博物馆欣赏作品并听取讲解,还有机会接触到当代的艺术家和大师,这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的体会和了解,从而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专业美术院校到高等师范院校在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上基本类似,主要开设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环艺设计、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基础课程以素描和色彩为主,专业课程一般以国画、油画和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为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但在课程设置上,手工制作课程设置较少,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理论课程虽然普遍开设,但开设时间过短,学生浅尝辄止,对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历史发展脉络缺乏了解和整体把握。国内也缺乏专门的博物馆和艺术品原作供学生参观和学习,因此,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对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

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美术教育落到实处,落实到时效性,才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笔者通过与俄罗斯多所美术院校和高校美术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对当代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体会,用俄罗斯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比较得出了一些启示。

(一)专业技能与艺术性并重。

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讲究技术性,更要关注和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要逐步改变僵化的教育模式,在严谨的学风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例如,教师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设计思路,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创造力,体现艺术个性。但也不能忽视技法教育的重要性,要做到强调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技能。

(二)开发和利用教学设施。

工作室、画室、车间等学校的各类功能室和设施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闲置便是极大的浪费。俄罗斯多数美术学院的工作室、画室和车间的外表虽然不是十分豪华和现代,但设备齐全,非常实用。在科学调配下,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其功能,一进入工作室就能立刻投入工作。有些工作室里的设备和材料对学生都是免费的。有了这样的教育基础,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教学应当努力开发和极大限度利用学校的`各类功能室和设施,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充分利用其功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三)将美术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水平。

当今社会,美术和美术教育不再只为特权阶层服务,也不是单纯为了社会利益,美术应当真正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没有脱离生活,艺术存在着自然与朴实,也存在着失落,美术教育会让人们学会敢于承受和忍耐失落,并继续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今中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摆脱现实的浮躁,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艺术素质是美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度会逐步提高。在全体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美术教育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民族整体的艺术修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整体提高。尽管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的历史动荡,中俄两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仍在演变转化过程中,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本土走向国际、从不成熟走向完善。中国美术教育与俄罗斯美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借鉴和研究俄罗斯美术教育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探求和完善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在中俄两国文明和传统的兼容并蓄、共同繁荣下,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为俄罗斯美术教育的进步作出贡献。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五

摘要:素描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素描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潜力的挖掘。素描教学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素描教学讲究体验,要建立起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有所创新也要回归学术理论,切忌舍本求末,要理解素描的内在规律,注重在具体教学中的成长过程,循序渐进。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然而,当前素描教学其课程构架模式不够完善合理,忽视了素描学习的内在规律,人文特性淡化,对于当地一些艺术现象的理解较为浅显,以至于处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们难以理解未来对美术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因此,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一个宽泛的素描基础教学思想,回归本源并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素描教学构架模式,培养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美术专业人才。

一、素描教学注重体验,建立起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模式。

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是按照素描表现对象的复杂性进行构架,由易到难,基本顺序是石膏几何体――静物写生――石膏人像――真人像(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这并不科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最近几年,因为教学改革,多数的高等院校对素描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都作出了相应调整:注重素描训练的本义,不再强调具体表现,注重学生个人的具体学习过程,不再强调素描表现结果,改变了几乎千篇一律的教学思维模式,不再追求结果而过分创新。素描教学课题的分析研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重角度去加强体验累积经验,拓宽实践的领域。有的院校开始实行素描实验性教学,设置了基础素描与高级素描两种,基础素描强调表现对象的再现,高级素描强调素描因素个体与组合,这种分阶段进行的教学方式也又不少益处,但是中间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和详细的教学推进计划,来使得阶段性的教学思想在解决素描的基本问题并促进个体形成艺术思维的主导观念达成有效统一,否则也没有必要去区分阶段来进行。

素描在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运用素描表现因素来记录和表达眼中所看到的实际状态,以促使学生能够把握好抽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观察,追求眼睛所看到的,摒弃在固有思维中的物体形象,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材料以及素描表现元素与方式,来表现出学生所认为的能够打动自己的物象状态,遵循学生内心来展开教学,回归学理。素描教学要具有整体性,教师要对素描的基本问题分化研究,各个单元之间的关联性要梳理清楚,教学上也要讲究迂回式提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异课同构。要形成统一的教学理念、目标以及具体计划,在遵循教学大纲与整体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风格特征。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体验生活的理念和方式。

对于生活的体验与理解,不同的理念和体验方式,将会获得不一样的表现结果。因此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察体验理念,是素描练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很多的院校都对素描课程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有的院校的素描课程先进行体积、空间、光感、明暗等针对真实自然的基础性教学,然后再进行专项训练,包括具像素描、意象素描以及表现性素描等。如此就将素描教学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并以课题的形式独立出来,提高了学生视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的表现力。艺术表现讲究的是观察体验后的有感而发,而每次艺术创作都会有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训练学生找寻自己的这种感受,即便绘画的线条依然很笨拙,但是必须要在练习中去尝试艺术化的东西,这都得益于平时正确的体验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密切练习生活,注重在生活中的观察体验,用素描来表现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生活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会有不同的收获,因此不需要限定形式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与个性发展,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三、理解素描的基本问题与内在发展规律,强化外延。

素描艺术的本质可以说是艺术家视觉思维在表现主体的整体构建,这种表现主体的构建,依赖于长期的视觉体验。素描教学除了要加强教学单元之间的联系,还要重视分化与整合,迂回提升,不断加深理解素描艺术整体性,也就是素描的基本问题,及其基本表现规律。

关于素描基本问题的理解,要强调素描的作用,强化其外延关联。赏析优秀的素描艺术作品,把握相关素描问题,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具有在平面上方建立三维造型空间的能力,通过布局素面各种元素,获得具象或者抽象、黑或者白之间平衡的艺术效果的能力。关注素描的基本问题,要强化过程种的体验,避免过于限定最终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利于学生个人创造性的发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有效教学。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注重素描的学习过程。

不管学习任何一种学科或者专业,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中心,针对教学状况通过观察、记录、以及测试评价学生的整体认知,深入研究分析,以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与推进方案等。针对每个阶段的教学状况,进行反思,并得出评价结果,为学生下个阶段的学习提供教学的参考依据。素描的练习,常常会运用相同的主题,相同的问题进行练习,每一次练习结果,都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要求和问题,循序渐进过程中不断达到提升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循环的节点,才能够把握循序渐进的提升规律。例如,具象素描的教授,学生在进行单体表现物象训练之后,要就单体对象与其他各项因素之间关系作更深入的学习与练习,而在什么时机才合适呢?当学生立体与空间表现的原理有一定的`理解,并已经拥有了对简单的个体客观对象的再现能力,此时就应该针对单体因素与其他各项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解和学习,由鉴赏到具体训练,加强理解素描艺术中抽象、具象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逐渐由自然描摹转向视觉元素的合力表现。围绕素描的基本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提升方式,在迂回练习中不断提升,这样不仅利于提升学生的素描再现能力,也利于他们更进一步理解素描创作的内涵意义。

美术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并兼顾培养与美术专业相关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说美术教育专业具备较强的师范特性,因此,在进行美术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突出这一点,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教育人才。师范性与专业性很常有一段时间都认为是互相矛盾的,但是如果在具体的素描课程教学中,就将教师意识融合在学习任务中,这一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在具体的素描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及学习内容,自我进行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并收集资料,编写教学案例,甚至设计在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活动,包括课件的制作,阶段性的考试拟定,以及评价教学等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教师概念与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与知识以外,还需要教会学生怎样将知识进行再传授。

另外,在素描教学中,要注重引入国内外知名美术教育家的素描教育教学思想,并进行交流学习,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继承前人的经验,并利于提升自身专业学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多种交流渠道获取信息,发挥群体优势,提升学生素描学习效率。而这也要求素描专业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要做学生专业方向知识构建的良好引导者。

参考文献:

[1]江建胜.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的本源回归[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9).

[2]杨燕媚.大学美术教育素描专业的教学分析[j].大众文艺,2016(06).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开始大力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注重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为儿童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以人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术学等专业学科,对小学儿童美学情操培养展开研究,使儿童在掌握基本美术技能的条件下,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美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术回归生活的本源。根据教师能力的相关培训和国内外教材的查阅,笔者将培养小学儿童美学情操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整体法与个性法合理结合。

1、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看作不同的整体,根据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主要分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等三个年级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他们审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这时候的教学要注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们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开始慢慢形成社会经验,对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这时候的美术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和对话,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审美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在对美术的理解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然后在美学教育中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点拨。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本第3课中祖国、家乡、和平等作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在第15课中的自然、环保、科技等主题下积极活跃……教师要结合美术课本的编写结构来发现学生的培养方向,可能是时间上的古今,可能时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结构上的立体与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与暖色,以及更高级的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根据儿童对美学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其参与不同类型美学作品的创造,在不同主题下引导其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直接法与间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性传递的美学元素,比如在教学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语速等,以及教师在讲述相关案例时的个人意见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审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析某件作品时,老师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是带头鼓掌表扬,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也会给予学生无限动力,比如在进行美学元素探寻时,有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勇于发言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一味的批评或漠视,就会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创作中缺少创作激情,对审美主题选择上畏首畏尾,难以打开思路。

2、间接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美学情操培养要根据孩童模仿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美术作品赏析时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传递,还要向其讲述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优良品质,讲述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寻找素材的方法,向儿童传达只有心灵美的作者才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进行间接式美学培养,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丽的,《图画里的声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丽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美学理念: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反复法和多样法相辅相成。

1、反复法。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课时左耳朵进,下课时右耳朵出,尽管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存在着知识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回顾上节课的大体内容,并请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再一次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会因为老师的提问而进行课下主动对知识的回顾和温习。

2、多样法。

积极采用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更能激发其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可以很好的打开其创作思路,扩大其对美学的寻找范围,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二维到立体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或积极举办作品展,让学生们重视美术作品的创作,创作所带来的荣誉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学素材的积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学领域。

四、总结。

我国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和心理美学的培养。在美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中,美学情操对儿童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规律,在客观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家庭、学校、课堂等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关注儿童的成长特点,丰富其美学素养,改革教学方法等,能够为儿童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作者健全、优秀的心理品格。

作者:王春丽单位:吉林市昌邑区通潭路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七

摘要:为了响应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各个高校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展美术欣赏的课程,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就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目前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美术欣赏;高校美术;教学;应用。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1。

1.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在美术的教学中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不但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由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不同的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不同的作品中感受不同的创作,从而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呐喊》的美术作品的教学中,通过作品的丰富的色彩将学生带入进作品的意境中,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它的体会2。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教师利用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进行直观的赏析,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都使得高校美术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能偶为学生展现多种多样的作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含义,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和美术的创作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对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再通过教学的积极引导,就能够激发学生杜宇美术的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对美术进行有效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学生的情感都融入进作品中。学生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美术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为了适应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而美术欣赏作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学习上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然而目前我国的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的高校认为美术教学只是一个进行考核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注重美术成绩,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初衷;第二,在高校中,部分的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需改善的情况,他们对美术欣赏也不重视,从而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不能有效的指引,达不到美术欣赏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科学,都使得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对美术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具有它自身的特色和课程的特点,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从而实现对于艺术的解读和体会,逐步培养其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将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表及里的增加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美术欣赏课程与美术专业教学不同,它对于教师的美术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色彩的分析、美术技法的知识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高校美术欣赏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工艺作品、雕塑和建筑以及绘画。由于对象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的时候,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不会对此太过在以,也不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修改。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高校需要在对课程设计这一方面提高重视度,从而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把握好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向,不断提高美术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在对高校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高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欣赏的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在对美术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选择符合课堂教学和学生水平的美术作品,同时需要选择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作品,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比如,当教师想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作品,像《蒙娜丽莎》《向日葵》《大卫》等,然后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4。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的时候,不应该制定的太高,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注意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使用一些学生能够听懂的话进行讲解,对于一些专业性的词语不宜过多,避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让学生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色彩、构图等几个方面进行,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除此之外,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之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深,同时教师要做好美术欣赏课堂的总结工作。

美术鉴赏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我们要不断加大它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挥它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