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战争的危害英语如何写 战争带来的危害有哪些英语作文(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3:45:40 页码:11
战争的危害英语如何写 战争带来的危害有哪些英语作文(三篇)
2023-01-03 03:45:40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战争的危害英语如何写一

是否还曾记得在这个强大民族上横行的侵略者吗?还记得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的魔爪伸向我们中华民族的心脏吗?让历史的风吹开百年前那一夜,看看那永不能缅怀的国耻吧!

那一幕幕沥沥浮现在我的面前,那冰雪覆盖的1935年,那悲痛岁月里寒冷的日子啊!面对帝国主义这样强盗性的行为,卑微可笑的是,国民党政府却施行了不抵抗的政策,任由那侵略者就这样抢走我们的东北三省。还记得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国家好了,大家才能真正地好,只有大家都有一个中国梦,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繁荣富强。可是,现在呢?当甲午战争失败,日寇无礼地踏破中国的大门;当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无情地掠夺中国的财产;当七七事变发生,中国的老少妇孺皆被杀害时,你可曾会想到那时的中国梦会是怎样呢?

这样的时刻,我感受到的却是卖国者的卑鄙与无耻;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会默默地祈祷,但是让我们中国人最骄傲的事情是:面对帝国主义那强有力的践踏,1935年12月,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00多愤怒的北平人们走在街上,高举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号,勇敢地向那些侵略者宣战,向那些出卖中国的怯懦者宣战。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从此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然而,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七十多年里,日本又曾发动了14次的侵略战争,其中多次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20xx年以后又在我国东北的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9.18”这个国耻的日子也同时提醒着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振兴是何等重要。曾经,我们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多么宏伟的计划啊。自经历了1840年以来的屡次屈辱后,无数仁人志士为其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啊!

面对“9.18”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这个日子你记住了吗?可是,你记住了又能怎么样呢?你为这个国家做过什么吗?如果你记住了,你又打算怎么做呢?虽不曾亲眼看到,但那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啊!从老人们那深邃的眼神里可以感到无尽的愤怒,从他们干瘪的脸颊可以看见那深情的泪水,从他们那嘹亮的军歌中可以想象那奋勇杀敌时的豪迈,从他们那激昂的话语中可以听到那捍卫家园振兴中华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踏实的行动,去继承先辈们的使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和复兴吗?

有梦才能使中国繁荣!

如今,中国的科技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战争的硝烟也离我们远去。可从前的奇耻大辱和无限拼搏难道我们可以随着时间的流去而渐渐淡忘吗?不,作为一个中国人,决不可以忘记那可悲的年代。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香港、澳门的回归,经济特区的建立,使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科技先进国和军事强国。当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当神九飞天的时候,当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无比的自豪。人生如梦,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又同属有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俗话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有梦则中国的未来才有好梦。”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是渺小的,但就是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个人梦,才能凝聚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必须昂起年轻的脸庞,挺起坚实的胸膛,因为我们将托起中国未来的太阳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经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大无畏精神。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新篇章。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脊梁;如果,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你,它的生命将会是如何的黯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渊啊!你以你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们:我是中国人,我以中国人为荣。

推荐战争的危害英语如何写二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

十二岁的时候我开始读它,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年,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才发现,这本书是我永远也读不完的。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其它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也有类似成就)。其次,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莎、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争前到战中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释放、从初出道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好学深思,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停止的状态,每经历一件事情,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身的转变。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大的变故,从军、负伤、丧妻、对娜塔莎的爱情及娜塔莎的变心、还有死亡。相比皮埃尔而言,他的性格的变化是比较突然的,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特点有关。娜塔莎的变化,尤其是与皮埃尔结婚后,她由原来那个活泼、快乐、爱唱爱跳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位不修边幅、甚至有点吝啬的母亲,以至杰尼索夫再次见到她时,竟会大吃一惊。但,无论这些人物的变化多么不可思议,我们都会觉得它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异议,似乎一切事情就应该这样。而且,无论他们怎样变化,皮埃尔还是皮埃尔、娜塔莎还是娜塔莎、安德烈还是安德烈,他们天生具有的根本性特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他总是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高度,从客观上描述并观察人物的性格,而不因为任何主观因素来刻意创造。表面上看,这种旁观者的白描手法似乎缺乏情感,太过冷峻,但如果往深处挖掘,你便会发现,托尔斯泰其实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东西,包括这个世界上最为深沉的感情和悲悯。也正是这种最深沉的感情,才使得托尔斯泰与他所热爱的东西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他可以客观地评判,却很难一厢情愿地投入。记得高尔基在致契可夫的一封信中说:“您可知道,在您的戏中,我觉得您处理人物比魔鬼还要冷酷,您对待他们像雪,像风雪一样的冷。”可就是《万尼亚舅舅》这部戏却使高尔基感动得哭了。读《战争与和平》也让我有类似的感受。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有人说,托尔斯泰那种僧侣式的不抵抗主义使得他像个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说,托尔斯泰属于农民阶级,他所提倡的农民宗法制观点带有很大局限性。对此,我要说,我们这个世界所缺乏的正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因为人类太好胜了,他们不但要超过自己的同胞,还想进一步征服那生养自己的大自然。很明显,人类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们将为自己的好胜付出代价,酸雨、臭氧层空洞、大气变暖,这一系列的事实难道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至于所谓的农民阶级局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如果拿阶级来划分托尔斯泰这样一个伟大而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可笑透顶。

不管怎么说,托尔斯泰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我们没有资格站在这么一个伟人面前指手画脚。尽管他不抵抗,偏向农民,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个性,像很多其他人的个性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认为,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个性,托尔斯泰才成其为托尔斯泰,否则他只是一介庸夫罢了。

《战争与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他说的是实话。孟子也曾有过类似的言语:“吾辞达而已矣。”辞能达意,就这么简单。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后人读《战争与和平》,往往呼为史诗,那样其实正好违背了托翁的意愿。真正读懂《战争与和平》的人,最终会发现,这是一部思想的结晶,却非文学。而小说的作者托尔斯泰,则纯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了。

推荐战争的危害英语如何写三

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十七日中午,北洋海军舰队在黄海遭遇日本舰队来犯,双方展开了激战,战斗异常惨烈,以至邓世昌"大将怒沉舟",全舰将士为国殉难。

看到那里,我悲愤难抑,泪流满面。我们国家有如此英勇的将士,为什么还惨遭失败?我认为首先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密不可分。

中国看起来是一棵庞大的树,但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官员掏空了树心,风雨一来,便弱不禁风。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僖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水师无法更新装备,弹药也严重不足。战斗在即,北洋舰队才匆匆从德国加急购买炮弹。将士们拼着老命将炮弹打进了日本军舰的弹药,却没有炸沉敌舰,因为那压根儿就是一臭弹――打不响的。

树虽然被掏空了,但还有些忠心的根牢牢抓住土地,不让风将树吹倒。北洋舰队上的官兵去英国留过学,日本联合舰队中的吉野号舰长和他们是朋友,劝他们投降,但他们却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舰在人在,舰亡人亡。"就这样,很多将士和舰队一齐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在海洋的胸堂中静静地守护着国家的领土。

有英雄如此,北洋舰队仍败走麦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励精图治。为了富国强兵,明治天皇捐出了皇室开支的十分之一,甚至拿出了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终一个铜板。

敌强我弱,敌俭我腐,这就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影片中,随着军舰的沉没,战争的硝烟慢慢离我们远去,但其中有一个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邓世昌一手拿冲锋旗,一手把住螺旋桨,开着致远舰朝吉野号撞去。他长发飞扬,一脸悲愤,为祖国为人民,他的眼中射出坚定的光芒。那光芒,耀眼得能够把太阳比下去。在滚滚浓烟中,他似乎能够永远屹立不倒!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如今虽然战争不再,但依然到处都充斥着弱肉强食,要想不再被欺负,不再挨打,仅有富国强民,才能使中华民族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