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心理素质训练论文(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12:50 页码:11
2023年心理素质训练论文(模板10篇)
2023-11-12 16:12:50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提高工作效率。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一

体育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训练和个性特征的训练,以及记忆和注意的训练等。

4.1平时常用心理训练方法。

4.1.1感、知觉的训练。通过对墙进行传、垫、扣等熟悉球性的练习,传、垫不同重量、弧度、距离球等本体感觉练习,目标性传、垫、扣、发的方位感练习,促进“人与球”和“人与网”在空中合理位置的“空中感觉”练习等进行限制性或诱导性练习等。

4.1.2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使运动员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受任何外来刺激的影响和内心杂念所分散,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当前的活动任务上。教练员平时注重加强场外的干扰,让运动员反复地对某个动作进行练习,还可以采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的内容来调节运动员的注意能力;运动员可结合日常基本技术动作训练在脑中回忆动作形象,使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动作形象上,稳定在单个或连续动作上。

4.1.3心理演练。使运动员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在脑中运用动作技术练习时形成的准确动作表象,选用简单而明确的术语进行暗示,在想象中完成动作。

4.1.4培养意志品质的训练。教练员在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承受能力,不断地变换增加训练的难度,并通过说服教育、榜样作用、自我命令等,要求运动员按要求完成。在运动员疲劳的状态下,可采用改变负荷大小、练习难度、要求的高低和环境的改变等方式来鼓励运动员坚持到底,完成任务。这样既保持了运动员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又培养了运动员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4.1.5设置情境目标的训练。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有意识增加任务的难度,让运动员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有效消除自卑挫折感,从而养成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挑战的良好意志品质。在集体练习中增加互动的机会,有效发展运动员的协作能力,使其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

4.2临赛前心理调节训练的方法。

4.2.1确立比赛动机。可采用激励、诱导、命令、表扬和惩罚等教育方法来改变训练环境和条件,客观分析可能取胜的原因,利用训练任务的有效刺激、利用传媒的宣传和发挥榜样的力量等来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

4.2.2赛区心理适应训练。这是促进运动员与比赛环境之间保持心理协调的心理训练方法。包括适应场地设备的训练、适应食、宿生活的训练、适应观众的训练、适应裁判的训练、适应比赛气氛的训练等。

4.2.3模拟训练。这是通过了解比赛双方的情况和运用模拟训练等帮助运动员做好参赛心理准备的训练方法。例如,预先了解对方情况及各种与竞赛有关的资料,做好心理上准备;并模拟训练,用语言、音像资料等因素来描绘比赛情景,亦可采用模拟对手特点的实景模拟对抗训练。

4.3赛中心理调控的方法。

4.3.1自我暗示。运动员在赛时出现情绪不稳定时,教练员通过语言来提示运动员用自己的思想和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的目的,使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不断地建立良好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比赛之中。运动员也可充分利用第二信号系统的知识,以意念为主的反向活动来调整、控制机体的神经、生理变化到适宜的程度。用它来激励自己,放松和稳定自己的情绪,坚定自信、奋力拼搏。

4.3.2集中注意力。当运动员在赛时遇到诸如观众、对手、裁判或同伴等劣性刺激时,立即找出适合于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排除所有外界刺激,运用深呼吸和使肌肉紧张起来的方法,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将要完成的比赛中。

4.3.3教练员的榜样作用。教练员应在比赛中做到镇定自若,处世不惊,真正成为运动员的“主心骨”。比赛的关键时刻,也是运动员最容易极度紧张的时候。此时运动员总会向教练员投来探寻和求助的目光。教练员会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动作表情向运动员传递教练员的思想。或者一个鼓励性的语言、表情,亦会使运动员信心倍增。而一个无可奈何的摇头,哪怕只是一晃而过,亦会使运动员感到大势已去。因此,教练员应有效地利用暂停、局间休息和换人等途径,根据临场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充分发挥语言指导的调控作用。

4.3.4抗干扰训练法。大学生运动员的自制能力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场外的叫喊声,嘈杂声,对方的加油声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动作发挥,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多用语言来不断反复地提醒运动员排除干扰投入比赛。

4.3.5骄傲心理预防法。随着训练成绩的迅速提高,自信心的增强,过高估计自己的可能性会不断的扩展。盲目自信、目中无人等毛病可能会出现,适当地加以开导还是非常必要的。让运动员明白只有虚心好学才能不断地开阔眼界、排除狭隘的自私欲望。但教练员切不可随意伤害运动员的上进心、自尊与自信。

5结语。

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水平与其个人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性格密切相关:如诚实守信、虚心好学、沉着冷静、机智灵活、果断自信、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等优秀品质,在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动性,促成比赛的胜利。而这些优秀品质,不是想要就能立等可取的东西,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轻易得到的,必须在专项训练时花大力气来培养,并最终使之渗透到运动员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梁红秀,许衍菊.浅析高校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医学与社会,,(11).

[2]王金云.大学生心理训练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08.

[3]姚卫宇等.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及调节对策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二

人都会有情绪,但不应让不好的情绪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所以你要学会克制你的情绪,无论遇到何事都应保持冷静,莫因一时之气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2、“对症下药”

你有正视过自己的心理问题吗,那么哪些心理障碍对你造成的困扰最大呢?这时候,你该寻找你心理障碍的根源,对症下药。就如你不够自信,则应建立超强的自信心,让自己充满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3、学会表达自我。

你可以尝试勇敢地将你的缺点表露出来,向他人传递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害怕会受到伤害或遭人嘲笑。当你敢于正视自己了,就表明你的心理素质正在提高。

4、增强受挫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正等待你去挑战,而结果除却成功就是失败。为了更好地面对失败,你就要增强你的受挫能力,学会以乐观、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挫折,这样你就难以被困难打倒了。

5、缓解心理压力。

当你发现你快被内心的压力压垮的时候,你就要学会释放你的压力。在此,小编建议你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发泄压力,也可以转移你的注意力,多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去改善心境。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三

排球是集技、战术为一体、对抗性极强,技术要求较高,集体共同参与的项目。研究表明,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心理素质是决定大学生排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三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差距区别不大的前提下,心理因素成为了决定因素。比赛中经常出现一个运动队即使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水平都较高,而发挥优势的心理素质较差,在比赛中却输给低水平但心理素质因素较好队的情况。因此,在排球训练中,教练员要把心理训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要有目的地培养运动员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并能逐渐学会调节心理状态。

排球的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是在规定的场地上和竞赛规则的限制下,与对手的心理直接接触以及与同伴的积极配合协作的活动。具有短时间内完成一次高强度运动与短时间内的一次间歇相交替组成的,以记分定胜负,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随着排球运动向着技术全面精尖快速、能攻善守全能化、战术综合突变化、技术风格大打法类型多样、竞争对抗白炽化的趋势发展,比赛过程中完成任何一种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都必须与运动员的情绪、意志和个性品质相联系,都必须与运动员生理与心理上的紧张程度相联系。

1.1技术动作感知节奏过程的心理特征。

排球活动中各种形式的击球,具有不同的种类与特点。而所击出的球的种类与特点,是由击球的速度、击球的高度和击球的力量所决定的。为了运用某种击球技术动作或实现某种战术意图,任何一种形式的击球过程,都应该准确地感知和判断队友与对手的空间站位、击球的姿势、击球的高度、角度与力量,以及来球的速度和不断变化着的各种时间、空间关系。

1.2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心理特征。

排球技术动作门类繁多,战术多变,比赛过程速度快、变化多以及比赛不受时间限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决定胜负。它对运动员注意力的强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比赛中,来自场内外的干扰甚多,若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场上,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严重失常,则很快就会输球丢分。因此,注意活动的强度大而且稳定性高是排球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特征之一。

1.3战术思维灵活模式的心理特征。

排球比赛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对运动情景的分析、判断和自己即将采用的技、战术行动的抉择,是在瞬间进行的,这就要求运动员的思维活动必须具有敏捷和灵活性。思维敏捷的'运动员,能在情势危机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及时和迅速地依据场上情况的变化而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技、战术,巧妙解危,并创造有利的攻势,变被动为主动,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1.4情感意志的心理特征。

排球运动员的情绪是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排球运动本身固有的特点所制约的。运动员参加排球比赛的任务是要战胜对手。比赛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变化大、节奏快,活动甚为剧烈,机体要忍受极度紧张。比赛时顺利与困难常常并存并迅速转换,记分与战局常常起伏不定,场外的观众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态度与评价。所有的残酷现实与运动员对比赛意义的认识、期望,以及同当时的生理状态交织结合,便产生着各种复杂多变的情绪体验,并作为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发挥。一场比赛的最后时刻,双方队员都处在极为疲劳的状态中,要取得比赛的胜利,技、战术水平已不是最为重要的,而队员的抗疲劳、抗干扰能力和所具备的坚强意志品质则成为取胜的关键。

2.1主观因素。

2.1.1比赛中个人情绪不稳定。比赛中当自己或队友扣球成功直接得分时,往往会表现出亢奋不已、士气大增、斗志昂扬,若当自己或队友接发球或扣球连续失误时,担心教练不满意,队友责怪,往往打得小心谨慎,士气低沉,害怕再次失误。结果是越怕越发挥不好,失误越多,情绪影响越大。

2.1.2害怕对手(强手、平手或从未交锋过的对手)。总认为对手很厉害,实力很强。比赛还没开始心理上就先输给了对手,缺少了自信心。

2.1.3想赢怕输。对对手的实力估算不足,结果轻敌,放松了斗志,造成被动挨打、主动丢分的局势。

2.1.4赛前失眠、焦躁不安,情绪过度紧张,缺乏比赛信心,不想参加比赛,比赛前思维混乱,不知做什么。

2.1.5易受观众(或家人、朋友、恋人等以及不友好观众)的影响,注意力难以集中。

2.1.6关键时刻急于求成。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以为稳操胜券,总想一下子置对手与死地,该运用的技战术不能正确运用,结果自己失误增多,甚至白送给对手有利可图的反击机会。

2.2客观因素。

2.2.1比赛规模的大小。规模越大,运动员的情绪就易于激动,跃跃欲试,易产生高度的情感和强烈的荣誉感,同时运动员自身也感到压力较大。特别是大学高年级的运动员,将是最后一次代表学校出战,情绪就会显得激动高涨,训练也比以前更加刻苦认真。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每次重大比赛,运动员们都是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参加比赛。

2.2.2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训练水平高,经验丰富,运动员就会产生愉快的增力情绪,此时尽管对方身高、身体素质、技术方面都占优势,但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和较丰富的经验,最终会取得胜利。反之产生减力情绪。一些新运动员在初次参加比赛时,总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免不了出现紧张、分神等现象,经常出现扣球、发球不过网(或出界)、垫球不到位等等,特别在对方连续得分,又有;拉拉队的助威声中,显得更是手足无措。

2.2.3比赛双方实力接近。在比赛势均力敌,比分呈交替上升状态,运动员能发挥最佳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多次的比赛证明,双方实力相当,比赛紧张、激烈、精彩的情况下,谁的心理素质好,谁的技、战术水平就能正常发挥,取得最终胜利。

2.2.4外界环境的干扰。由于异地作战或对比赛场馆、灯光、地板、场外观众的呐喊助威等一时难以适应,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场地适应情况良好,就易产生奋发的情绪,提升自信心,活跃比赛气氛,技、战术水平就能充分的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反之,比赛气氛冷淡,场地无适应感觉,运动员就不易调动积极性更谈不上发挥出高水平。

2.2.5技术动作的变形、失调,队员之间战术配合的失误,往往会造成运动员心理上的障碍,产生临场过敏、心理疲劳、运动感觉迟钝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到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3心理训练及其作用。

3.1心理训练。

有人把心理训练定义为:对大脑或心理进行的专门化训练的过程。有的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狭义上的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形成运动员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

3.2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引入排球训练和比赛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水平和控制心理活动强度。

对于运动员来说,心理因素是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和技术动作的重要因素。若运动员实际心理活动水平低,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必须用心理训练的方法提高心理活动的强度,以达到能进行自我控制的水平。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要掌握技术动作,自身应有一定的活动强度。若强度不足无法实现对身体和技术动作的主导作用。但也不能太强,否则会对身体素质及技术动作的调节造成失误,因为技术动作的完成要求身心力量平衡。

3.2.2有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运动员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是在比赛时的过度紧张,以及有恐惧、害怕、消极的心境等。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有效地解决这些情绪问题。

3.2.3有助于运动员增强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薄弱是一些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不好的原因之一,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能使他们在积极参加训练中改善他们体质状况的同时,培养出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3.2.4有助于运动员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是通过运动员反复多次的身体练习来实现的。如果把表象训练与身体练习结合起来,更有助于运动员掌握和改进相应的动作技能。由于心理练习基本上不受时间、地点和器材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而且身体几乎不会产生疲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

3.2.5有助于运动员消除身心疲劳和消除心理障碍。

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由于技术动作失误,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如临场过敏、心理疲劳、动机不足、运动感觉迟钝等,对此需要采取专门性的心理恢复和治疗措施。研究表明,心理训练(如放松训练等)不仅有利于恢复心理上的疲劳,而且也有助于恢复身体上的疲劳;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做5分钟的放松训练,其身心恢复情况几乎和1小时的自然睡眠或传统的恢复手段相同。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四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不自负。

(3)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6)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7)要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吸取教训,接受艰苦的磨炼。

(8)学生首先从尊敬长辈、尊敬杨师做起,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财物,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

结语:心理素质差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要正视它,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五

你的心理素质为什么不好?你有没有了解过自己的心,找出问题的根源?心理疾病并不是难以启齿的病症,你越逃避,你的心理问题就永远得不到改善,还不如勇敢面对自我,找出自己心理素质不好的原因,然后想办法改正它。

2、控制情绪。

情绪是可控制的,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尝试让自己放松身心,保持乐观、平缓的心态生活,少大喜大悲,少动怒,少冲动,少执拗,你的情绪自然会慢慢得到控制,变得心境平和。

3、广交朋友。

朋友是治愈你心理疾病的良方,当你的生活圈子扩大,与朋友互相交流、关心、逗趣,你的心灵就会得到慰藉,感到快乐常伴身旁。

4、心胸开阔。

人活得斤斤计较,顾虑太多,心胸就会变得越来越狭隘,整个人处于紧绷状态,要改善这种现象,你就要放开心胸,学会宏观世事万物,多些谅解,少些埋怨。

5、接受心理治疗。

如果你的心理疾病严重,心理素质适中无法得到改善,那么你该考虑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因为只有心理医师才能帮助你走出困境,面对自我,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六

摘要::击剑是一种以技巧为主导的格斗运动。所以,击剑运动员需要有基本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以保证他们的技术和战术训练,保证比赛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进而保证击剑运动员可以发挥最佳水平。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青年击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策略,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素质调整;击剑运动员;青少年;训练。

击剑运动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足够强壮身体和强大的战斗精神,也需要一个强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压力,以确保其可以发挥最好的水平。同时加强年轻击剑选手的心理素质训练,应该科学地指导其如何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来面对竞争,以及减少各种负面心理的影响,以保证正常的技术水平。

1心理素质对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青年击剑的能力应对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日常体育训练和比赛,以确保一个稳定和强大的物理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保证击剑手准确判断对手的攻击和防意图,明确分析对手的攻击和防御策略,从而做出更合理有效的战术反应。[1]所以,在击剑运动员比赛的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发挥正常水准,使其无论在多么恶性条件下取得更好的表现。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七

一场完美的音乐表演,需要表演者淋漓尽致地演绎音乐作品的内涵,让观众完全被音乐美感所征服。作为表演者来说,要想达到这种演出效果,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底与较高的艺术造诣,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后者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试想一下,当你走上舞台,成为聚光灯和观众焦点的时候,一种紧张、恐惧、怯场油然而生。此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我调节能力,必定会影响发挥;如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紧张情绪转化为自信,结果必定会圆满。

无论是第一次登台演出,还是参加音乐考核或是音乐面试,表演者的内心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紧张情绪的出现,还有更甚者,表现为过度紧张。过度紧张的表演者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惧、不自信,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演出曲目,更影响老师对表演者的整体印象。对于歌唱者来说,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变得嘶哑、说话断断续续等情况,显得很不自然;甚至在唱歌的过程中,出现咬字不清、连续破音或是脑子空白、忘记歌词等问题。对于乐器演奏者来说,上肢变得僵硬,手指、胳膊、手腕、双唇等不协调,站姿、坐姿不自然,极大地影响了演奏的效果。对于考核老师的问题,回答时语言不流畅,难于表达自己;或是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毫无逻辑可言。

过度紧张是由于心理素质差造成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音乐表演者心理素质差呢?大体,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准备不够充分。如果在表演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心理上会不自觉地产生不自信情绪,不自信本身就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再加上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势必会影响发挥。第二,对自己要求过高。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前,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指引自己前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以起到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然而,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心理落差,同时因为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与不足,在心理形成阴影。第三,自卑。自卑是一种很可怕的心理疾病,虽然已经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但是却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补救,反而纵容自己,长此以往将自己孤立起来,不愿跟身边的人接触,造成性格的孤僻与自卑。

每个人都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走向成功的必要保证。因此,在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地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与练习。

(一)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艺术家,还是初次登台的学生,要想高标准地完成表演任务,就要在平时的练习和训练中,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掌握精湛的表演技巧,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找其他同学一同练习,互找不足,及时纠正;也可以找老师帮助,向老师请教一些演出技巧。除此之外,要多看音乐表演艺术家的演出视频,从最初的.模范,到细致分析与学习,到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通过各方面不断的自我完善,肯定自我能力,积累自信心,使表演做到游刃有余,并从表演中获得心灵的快感与满足感。

(二)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肯定和认可,是每个表演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拥有充分自信的表演者所表演的节目是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因为是他的自信使他的表演做到游刃有余、从容不迫,俘获观众的心。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经常暗示自己、鼓励自己:“我是最棒的”;“别人可以做的很好,我要做到最好”;“虽然这次表现的不好,下次一定会超越自己的”。适当地参加一些比赛,在与对手进行切磋交流的过程中,取其长补己短。在不断地竞争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扬创新精神。要充分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评价,从成功的经历中积累经验,做一个有自信的表演者,将自己的表演发挥到淋漓尽致。

(三)加强意志训练

意志是指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并实现预定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在这里,意志主要是指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有意识的让自己全神贯注,以便在表演过程中完美地展现自己的表演技巧,达到更好地演出效果。这就需要表演者加强意志上的训练,克服临场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心态,培养既冷静从容又充满激情的音乐表演心理状态。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品质;要有意识、有针对性的控制自己不被外界情况打扰,不会因为突发情况而扰乱心智。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有意识的进行意志培养,才能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从容镇定,才能充分发挥出表演者的水平。

(四)增加表演经验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表演者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才能够从容的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并及时作出反应。经验是通过自己在平时的练习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首先,表演者可以单独地利用镜子、录像机等设备,使自己在放松的环境下进行自我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独自练习,感觉自己有把握在人们面前表演时,可以先尝试在小范围观众面前进行表演,比如说,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或朋友们面前表演;然后再逐渐地在观众比较多的地方进行表演,如广场;最后当真正登上舞台时,心情自会很放松,因为习惯成自然了。只有当表演者习惯了在观众面前表演,才会积累丰富的表演经验,自然而然地,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就会消失。

(五)正确面对失误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而失误的产生也是在所难免的。产生失误,也许是因为太过紧张,也许是因为不熟悉环境导致的不小心。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失误。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会正确的去面对它,导致情况一步步地恶化,最终酿成大错。如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忘记歌词或是唱错歌词,会变得十分惊慌,生怕会被别人察觉,患得患失,导致心情紧张,直接会影响到后面的发挥,从而导致了表演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出现失误时,我们要积极地应对它,即使歌词错了,也要沉着的唱下去,唱回到原来的歌词中。结束演出后,反省自己出现失误的原因,在未来的演出中多加注意。再者,不能因为自己出现失误就否认自己的能力,勇敢的正视自己的失误。

演员通过表演的方式向观众传达音乐背后的故事与情感,有着良好心理素养的音乐人,用自己扎实的功底与精湛的表演技巧,感染并征服观众,获得舞台的至高荣誉。反之,心理素质差的人或许根本不会有登台表演的机会,让本就不突出的自己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因此,音乐表演者们,应该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自己,使得自己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遇到突发情况下,更好地调节自己,完成最完美的演出。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八

这项训练在比赛前一周进行。在训练中,运动员应该运用想象力,详细地反映一个战术动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阶段的.特殊发展和变化,以及主要对手的风格等等。随后,运动员躺下(或坐着)放松肌肉,进入想象的空间之中。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应该充分准备并渴望在未来的比赛中想象自己。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在比赛的每个阶段都要想象作战计划和主要对手。如果在想象训练中提高了情绪水平,运动员必须重新进入联想的环境中,再一次将自己传递到比赛的环境当中。

2.3双人练习法。

所谓双人练习法就是指在教练的指导下,根据两个人在比赛中的特点,协调两名运动员共同完成各种技术训练。它是根据击剑比赛的原则制定的。根据训练竞赛的目的、运动员的年龄、水平和特长,按照训练的目的来安排训练的对象和内容。通过内容的变化和不同的要求,选择对手,训练运动员,对距离感、时间感、节奏感以及其他实践能力。教练员要考虑到运动员之间的关系,运动员要正确处理好自己和教练员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这种实践方法不仅可以进行基本的技术实践,而且可以用于各种战术演练。它是基础技术向实战过渡的桥梁。它是击剑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不仅适合初学者同样也适合高水平的运动员。

2.4实战练习法。

所谓实战练习是指在教练员指导下以实际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实战不仅不同于双人实践,而且也不同于正式竞争。[3]这比双人练习要难得多,比正式比赛还要难。实践向竞争过渡是一种训练方法。在进行实战演练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内容安排不要太复杂,同时要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实战训练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有条件实战和无条件实战。条件实战是实际作战中常用的一种作战方法,它对实际作战中的技术和战术都有一定的限制。运动员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得到一些改进或克服一些不足。无条件实战训练是在没有限制条件下进行的实战训练。它可以自由地使用各种技术和战术,也不能反映胜利或失败的关系。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实际感受,熟悉新的运动和新的战术,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从而能够达到培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目的。

3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赛前、赛时心理调控策略。

第一,要做好在比赛前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因为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在比赛前更容易受到场地、对手以及自身身体的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心理或情绪的不同程度的波动。[4]所以,运动员应该联想和深呼吸的方法快速让自己稳定在很短的时间,并正确地面对竞争领域的变化,分析对手的弱点和漏洞,并且制定几套攻击和防御战略,从而增加比赛的信心。第二,比赛过程中心理调控。在击剑的过程中,年轻运动员要在稳定、不畏惧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对手,抛掉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积极采取良好的攻防策略,如果策略失败或暂时落后,不要显得急躁。有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和战术的优势和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局势,应对形势,发现和利用比赛中出现的漏洞,为自己营造更多的机遇。

4结论。

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结论,赛前和比赛中击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与控制训练必须客观地结合年轻击剑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教练员应以心理素质训练为基础,加强对青少年集训动员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训练。在竞争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技能和战术水平,从而使得比赛获得最佳的结果。

参考文献:。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九

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了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提高运动竞赛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丽军作者单位:大理州体育中学,云南,大理,671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80关键词:运动竞赛心理障碍心理训练

心理素质训练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了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提高竞赛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前言。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2.1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学生和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而动作又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2.2情绪障碍。

分析引起学生或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学生和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成败的社会后果、观众的情绪、比赛胜败的意义、竞赛对手的水平等能正确对待或估计错误,便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而这种由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刺激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较高,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有关,如果结果不良,接下来的比赛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将会上升。

2.3心理饱和障碍。

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饱和是影响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学生和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逃避参加比赛和厌倦体育运动。这种心理状态对竞技能力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来阻抗竞技能力的发挥,破坏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2.4激活障碍。

在临赛前使学生和运动员处于斗志高昂,信心十足,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状态,是竞赛中充分调动生理机能潜力、适应比赛环境、发挥技能水平、排除各种干扰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但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学生和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抑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特点;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特点。激活不足或激活过度都会干扰竞技水平的发挥。

2.5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于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未得达到,他们往往采取过大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渲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时攻击的矛头可能指向自己、同伴队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或场地器材等。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学生和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十分不利。

3.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3.1.1转移注意力训练。

竞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学生和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的竞赛期,如果吃不好、睡不着,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反而会提前开始消耗,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为了使学生和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在竞赛前让学生和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地与学生和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会见亲人和朋友,转移紧张注意中心。

3.1.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

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1.3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卧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使学生和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3.2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3.1参加竞赛。

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学生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3.3.2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3.3.3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学生或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学生或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具体手段要根据学生或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学生或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3.3.4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学生或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以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与放松性练习、注意力集中于放松部位的语言暗示等。手段配合进行练习。这种心理训练方法与以上三种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相比较复杂: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诱发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消除被诱导出来的紧张情绪;学会调动内心的意志力。必须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4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3.4.1赛前动员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或运动员认识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

3.4.2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或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时,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

3.4.3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形象。具体做法是:学生或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提高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刘慎年,许尚侠.体育运动心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