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3:18:46 页码:7
最新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大全18篇)
2023-11-11 13:18:46    小编:ZTFB

"总结是对个人或团队工作的一种评估和反思,是进步的关键一步。"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总结范文用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发现。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这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扶贫论述摘编》详细收录了***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系列重要讲话、报告、论述内容,为全体共产党人纵深推进脱贫攻坚伟大工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政治监督的专责机关和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应当提高站位,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以实际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站位再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中,纪检监察机关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自觉把总书记有关扶贫论述作为方法论,作为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的工具书,精心研读《***扶贫论述摘编》每一章每一节。对标对表总书记讲话精神,找准职责定位,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做到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全面从治党带来的红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确保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监督再精准。《党章》对纪委的职责作了准确的定位,监督是指“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总书记说到扶贫工作一定要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那么,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也要精准。县纪检系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从《***扶贫论述摘编》找答案、找方法,以党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和“六大纪律”为尺子,围绕着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按照自治区纪委“六个聚焦、六大行动”和市纪委“五紧盯行动”开展靶向精准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地、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和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等重要领域、环节,主动扛起责任,监督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不滥用权力,不违纪违法;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一些重要岗位党员干部、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及民生资金使用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及时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提醒,该约谈的约谈,防止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

问责再从严。总书记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精准有效发力,坚决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硬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定为“硬仗”的精神内涵,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专”上做文章,“治”上下功夫,发挥好问责“撒手锏”作用,在全县“抓系统,系统抓”系统整治,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严肃查处主体责任缺失、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纪检监察系统监督责任缺位等问题;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焦点,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动扶贫资金“奶酪”等问题;严肃查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用严明的纪律、严肃地问责,激发各级各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督促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高效完成。同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真正起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的效果,持续释放严厉惩治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行为不手软、不停歇的强烈信号,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以来,县共查处了153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应、纪法效应、社会效应,充分证明了哪里有严实作风,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

脱贫攻坚越往后任务越重、工作难度越大,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以更严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在推动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的职责定位,把专项纪律检查作为保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聚焦纪律作风,强化执纪监督,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二

党的十_大以来,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三

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鲜明地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式减贫事业的最关键特征。经过十八大以来八年多精准扶贫的全面展开,贫困地区以精准扶贫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快速减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扶贫县乡村党群干群关系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时期。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八年前在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新时代扶贫方针,不仅大大释放出我国的制度强势和政治优势,而且精准保障着这一轮脱贫攻坚的提质增效。“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聚焦深度贫困等不断精准策略”指引下的中国减贫方案已创造出每年减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人类减贫奇迹。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坚持以精准识别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为基础,真正改变了大水漫灌和“手榴弹炸跳蚤”般的传统扶贫范式,终于实现了扶贫政策措施的到户到人和靶向锁定。坚持精准施策,把“五个一批”的精准手段和“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有机统一,并以严格的监督和考核保证了不偏不倚地精准帮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从未有过如此的变化和获得感。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给特困群体带来了空前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这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精准的重要论述,为精准解决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贫与困不仅开好了药方,也抓好了良药:产业带动、保学控辍、资产收益、异地安置、危房改造、大病保险、公益岗位、无障碍改造、辅具适配、社保兜底、干部帮扶等有效措施纷纷优先贫困残疾人及家庭。近五年,仅贫困残疾人在现行标准下每年就减少100万人以上,同样创造了人类减贫的未有奇迹。

精准不仅是一个角度,更是一种态度。与常常遇见的“大而化之”、“笼笼统统”、“基本上”、“大概齐”等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以大群体代替小个体的工作方法比,精准,饱含了科学治理的态度和方法;精准,彰显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与差异的温度;精准,摆脱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盲目”;精准,还坚定着精准识别、精细服务与“一个都不能少”的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坚守与自信。这应该就是精准的方向和力量。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四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一胜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并不是党和人民奋斗的终点,而是我们追逐更美好生活、开启乡村振兴征程的新起点。站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的硕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向着乡村振兴接续奋斗。

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力量绘就凝心聚力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胜利绝非易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能够变为现实,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奋斗和奉献。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江河;绵力齐聚,定成众志成城。如今,脱贫攻坚任务完美收官,振兴乡村使命任重道远。相较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规划,要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将脱贫成果对接乡村发展,充分利脱贫攻坚路上的经验思路,发挥“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总体谋划、总体布局,全民参与、全民努力,凝心聚力共同为乡村振兴“夯实地基”。

以“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奋斗吹响干事创业的“冲锋号”。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铺路石”。脱贫攻坚成就的取得,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携手努力的成果,是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成果,是1800多名同志用以身殉职、牺牲生命换来的。回首来路,8年的奋斗虽充满艰辛,但成果丰硕,我们探索出了“精准扶贫”模式,成为全世界的“中国样板”。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对党和人民来说,如何开好局,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总结脱贫攻坚路上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思路,为乡村振兴路上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标杆作用,从他们身上汲取斗志干劲,以奋斗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以“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担当点燃实干为民的“加速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始终离不开“人民”二字。脱贫攻坚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脱贫攻坚的成果是人民共享,脱贫攻坚的胜利来源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最大的责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任务和目标,乡村振兴仍需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是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也是社会发展的举措,是未来中国一段时间内的总主题。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把握机遇,树立“利济苍生”的远大抱负,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情怀,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乡村振兴“铺路搭桥”。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五

1、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

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2、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

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3、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

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

扩展资料: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1、战略任务:与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将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2、政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六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当前脱贫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扶志和扶智层面的精神扶贫是解决难题的切入点,更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人们思维水平、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从观念导向、凝魂聚气、精准服务、维护稳定的四个作用点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着重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五个发力点,为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这一根源性问题发挥独特优势,有效推动全面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脱贫攻坚;作用点;发力点。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1]脱贫攻坚进入到“啃硬骨头”的艰难冲刺期,面临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返贫现象频发等现实情况,提升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自助能力才是彻底脱贫的关键。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2](p.137)摆脱思想上的贫困需要花费更大气力,做出更多努力,其困难程度要远远高于物质上的扶贫。对此,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将其作为扶志和扶智的重要手段,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介入脱贫攻坚的作用点,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力点,推动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目标。

在长期的扶贫工作中,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物质问题同样重要。党中央对于扶贫有着统一的政策部署和机制建构,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精神、思想、道德等扶贫任务中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当前,脱贫攻坚中的深层矛盾日益凸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的紧迫性也逐步提升。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导向、凝魂聚气、精准服务、维护稳定的功能,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动力。

(一)观念导向。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导向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们端正思想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奋斗目标,严格行为规范。通过在全社会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积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实现党和国家制定的任务和目标不懈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和重要目标,摆脱贫困更是贫困主体的人生梦想和强烈愿望,要突出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一致性,引导个人目标融入到社会目标中,并为实现社会目标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未来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预测程度,增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少并降低过程中的风险和曲折,消除愚昧和无知意识,在面临困难时协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扶贫工作中,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导向的功能,对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一次深刻的洗礼,使脱贫干部明确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让贫困主体自发参与脱贫,立志摆脱贫困,充分占领精准扶贫的思想阵地,从根本上坚定脱贫攻坚的政治方向。

(二)凝魂聚气。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魂聚气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将环境作为载体实现协调各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主导性,人们思想的形成和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控制。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实现脱贫目标需要全体社会成员集体参与,携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持续的渗透性和驱动性,让人们在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脱贫行动有所认知,激发社会群体的援助心理,有利于让扶贫相助成为一种风尚,营造“人人愿帮忙”的氛围。同时,推动扶贫工作纵深发展,仍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提供精神力量,继续构建和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的大扶贫格局,在各种新兴产业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汇合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后盾,实现互助共赢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汇集力量,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凝聚共识,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助激发活力,宣传纪律规范和党章条例来警示约束。

(三)精准服务。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精准服务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把握精准是要义,脱贫攻坚贵在精准。[2](p.75)精准扶贫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在贫困地区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不能千篇一律,搞大水漫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扶贫和脱贫的精准度,通过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方式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在脱贫攻坚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思想变化,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行个性化定制的解决方案。比如,采用说服教育和以理服人的方法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脱贫意愿,运用自我教育和相互影响的方法提高干部群众的感情沟通和密切联系,使用典型示范的方法结成对口帮扶的良好榜样等等。通过对扶贫干部群众的再教育,提高其思想意识和内在活力,不断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扶贫工作所需要的正确轨道上来,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益。

(四)维护稳定。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有效结合社会现实,对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路径分析。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槌,越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3]。精准扶贫不仅要扶持贫困群众的娱乐爱好和生活水平,更关键的是扶持他们的精神力量、道德水平、理想信念,要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力点,合理运用典型示范、政策激励、助人自助、正面引导、服务中心的工作方法,从根源上解决脱贫攻坚的困难点,提高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参与力和精准度。

(一)树立典型示范,激發脱贫内生活力。

树立典型、帮助后进,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是实现脱贫目标的前提。首先,树立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典型代表。先进典型不仅包括争先脱贫的贫困户模范,还有积极工作的基层干部优秀代表。借助各种载体广泛表扬先进模范的精神风貌和脱贫作为,大力宣传优秀脱贫人物的典型故事,为激发贫困群众的潜能提供标杆和动力。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更加贴合实际,能够形成有效的精神激励和比学赶超的光荣脱贫氛围。其次,对于那些因病因灾返贫的群体,要及时加强心理疏导,防止其对脱贫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要让他们意识到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2](p.135)对于长久努力之后仍没有脱贫摘帽的贫困群体,要启发他们找到致贫原因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再次,要引导群众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全力配合脱贫工作,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关系。通过实际参与脱贫工作,可以有效促使贫困户认清现实,树立信心,重拾希望,心怀感恩,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提升贫困户的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返贫”现象,巩固脱贫的效益和成果。更重要的是持续加强与贫困群体的感情沟通,让他们意识到祖国是他们强大的后盾,党和国家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也定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攻坚克难。

(二)宣扬国家政策,增强信心树立理想。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目标规划,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前进和努力的风向标。要做好扶贫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2](p.135)首先,要春风化雨。教育和引导脱贫攻坚的干部群众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变其固有的陈旧的思想观念,使其对扶贫政策进行深入了解,看到自身实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综合发展之间的差距。其次,应润物无声。在扶贫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激励他们为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不懈努力。再次,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分阶段讲述国家政策和未来的发展布局。包括“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分两步走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等,激发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各项建设中,坚定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中,带着信仰和希望融入到现实生活和脱贫行动中,并在参与过程中感到精神振奋、无比自豪,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三)运用助人自助,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持续稳定脱贫的关键。助人自助,指的是帮助受助者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2](p.135)首先,通过走访贫困户,在与其实际沟通交流过程中,有意识的启发和引导贫困群众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新审视自己,使其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和优势,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解放自己、拯救自己。还要鼓励他们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特点掌握一技之长,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其次,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相信受助者具备自主生活的能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受到激励,超越一定的社会现实。要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独立性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平等和支持,萌生对未来的追求和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关系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增强肩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次,还要为更新扶贫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大力支持贫困群众探索脱贫新方式。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体,贫困群众对于自身及所在地区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能够提出更具有实际性和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要运用好、发挥好贫困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贫困群众自发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四)加强正面引导,完善协同推进体制。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求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也同样致力于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发展能力,但也不能过于重经济而轻文化,忽略了地区的均衡发展。首先,通过在适当地点修建文化广场、学习园地、休闲场所等,拓展贫困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为提升人们的思想水平提供条件。要在坚持经济发展大局的同时,提高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平,推动地区整体的协调发展。其次,将防止返贫、稳定脱贫作为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目前进入到保持稳定、增强能力、提升质量的阶段,如何保持贫困群体脱贫后的心理健康,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要让贫困群众意识到增强美好生活的可持续性,需要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政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让他们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富”脑袋。再次,启发引导基层扶贫干部不断改进和开发新型的扶贫模式,为扶贫工作注入新鲜血液。通过让致贫原因相似的地区相互学习借鉴脱贫致富的经验,加速脱贫攻坚的进程,提升脱贫的可持续性。之前扶贫的老方法、老路子,很多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只有密切结合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新方案,才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良策。

截至2019年底,全国将有340左右个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6],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指日可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端正思想认識,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2](p.143)智和志是贫困的内力、内因,贫困户只有首先具备自主脱贫意识,才能充分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主动参与到脱贫行动中,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解决现阶段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打好“精神”扶贫战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环。只有充分突出、全面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不断增强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提高“精神”脱贫的实现程度,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转变为“造血”,才能稳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攻坚的全方面、高质量和可持续。如何更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助力作用,仍然需要审慎思考、逐步渗透、踏实推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谈话[j].求是,2019(16).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4.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七

近日,***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

反观当下的脱贫攻坚战,何尝不是一场“神枪手”的博弈。如何摸清实情、把准贫脉,如何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如何标本兼治、稳扎稳打,就是要像“神枪手”一样,聚焦要害,靶向定位,“精、准、稳”地啃下“最硬的骨头”,攻下最险的“腊子口”,走好走稳脱贫攻坚的“最后一程”。

“精”就是要落细落小,不做大锅饭,不撒胡椒面。当下,个别地区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凸显、政绩观错位,喜欢铺开场子干大事、拉开架子干大活,贫困户识别不准不精,造成该“脱”的不“脱”,该“扶”的未“扶”,把脱贫攻坚做成大锅饭、胡椒面,搞“平均主义”、“众僧分羹”,不仅挤占了有限的扶贫资源,更挫伤了贫困户的脱贫动力。因此,“精准扶贫”的首要目标就是“精”,集中连片贫困区、深度贫困区、特殊贫困群体,他们或是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或是地理贫困、生态贫困,亦或是缺资金、少技术的外力致贫。要想打赢这场关乎人民幸福的“攻坚战”,逐村逐人、逐家逐户摸清贫困底数、把准贫脉,不漏一村一户一人,不多一庄一家一口,才能“识真贫、真识贫”。

“准”就是要瞄准靶心,焦点不散,方向不偏。脱贫攻坚是一场情况杂、强度大、矛盾多、任务重的“战役”。既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更要有聚焦靶心、不偏不倚的准度。“准”就是要在把准贫脉、找准贫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开好“脱贫良方”,煎好“摘帽良药”。要系统用好脱贫“五大法宝”,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真正形成“贫根在哪里、药效就发挥到哪里”,防止头疼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多联系群众、联系实践,少些闭门造车、“拍脑袋”决定,漫无目的地加大投入,毫无根据地引进产业,最终导致贫困户脱贫“水土不服”“药效不佳”的弊病。

“稳”就是要标本兼治,既脱贫帽,又拔贫根。古语常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打好,阶段性胜利是基础,长远稳定脱贫才是“核心”。脱贫致富这条路要想行稳致远,没有适宜的产业作支撑不行、没有稳定的政策保障不行,没有摘穷帽、拔贫根的决心不行。一些地方心态不稳、急于求成,习惯于集中资源“垒大户”“造盆景”式的“运动扶贫”,让贫困户产生了“懒汉”思想,给钱给物就“脱贫”,没钱没物就“返贫”,出现了“拉手能站、撒手就瘫”的现象。脱贫攻坚战本身就是一场“造血”之战,各地要克服简单粗放、大水漫灌式的“输血”扶贫,要针对问题、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因人而异、因人施策,多些“带土移栽”,为脱贫涵养“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八

当前,脱贫攻坚决胜在即,乡村振兴号角正响,基层党建任重道远。站在新时代,面对新要求,组工干部要擦亮“面子”、做实“里子”、净化“圈子”、开动“脑子”、整合“票子”,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以赴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奋力争做“人梯型、丹砂型、清风型、工匠型、钉子型”五型好组工,奋力书写无悔于时代的青春岁月。

擦亮“面子”,提升形象“美颜值”。“面子”即形象。新时期组工干部需要怎样的面子,才能拥有美美的“颜值”?“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期组工干部画出的十二字“标准像”。这张“标准像”,就是组工干部擦亮“面子”、提升“颜值”的制胜密码。组工干部大多都是青年一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为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学会擦亮自己的“面子”,用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和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尽锐出战的担当作为和善作善成的坚强意志,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树立和维护自己良好的形象,争做“人梯型”组工,力争操守上全面过硬。

做实“里子”,锤炼作风“讲政治”。“里子”即信念。“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用“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组工干部必须坚持“高调做事,力求讲究”“低调做人,力求将就”的工作作风,始终把攻坚克难作为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力求好中更好、优上加优,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要克服“凑合”心理,强化履职能力,全力提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新意识,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忧患意识,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赶超意识,做实做细“里子”,锤炼历练作风,争做“丹砂型”组工,力争政治上全面过硬。

净化“圈子”,守牢底线“懂规矩”。“圈子”即规矩。“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这是我国古人推行的“交友观”。“交往要有原则、有界线、有规矩,低调为人、谨慎交友,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交友观”。新时代组工干部,工作中要自觉做到不越红线、守牢底线、筑牢防线,自觉做到慎言、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组工干部必须扎实自己思想的“圈子”、行为的“圈子”、法纪的“圈子”、干事的“圈子”,做到不越“圈子”乱作为、脱离“圈子”不作为,树立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时刻对党忠诚,争做“清风型”组工,力争廉洁上全面过硬。

开动“脑子”,勤思善行“长本领”。“脑子”即方法。“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要有‘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的用人之道,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心,要有‘铁肩担道义’的忠诚公道。希望大家都能有这样的境界、格局、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组工干部的殷殷嘱托,为组工干部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组工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情、脑中有法、手中有招、脚下有路,永葆心平气和、心如磐石、心口如一、心甘情愿,才能赢得群众放心、看到群众开心、保障群众安心、换取群众舒心,争做“工匠型”组工,力争本领上全面过硬。

整合“票子”,资源共享“谋长远”。“票子”即资源。身处信息化时代,组工干部必须学会建立“大数据”和“区块链”的思维体系,在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里做到“四两拨千斤”,以小力胜大力,以局部谋全局。要有“攻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展现工作成果,体现工作成效。“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关于青年的现在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叮嘱。组工干部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针连着一针绣”的“工匠精神”“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要在斗争中彰显青春力量和担当奉献,争做“钉子型”组工,力争见识上全面过硬。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九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中国精神,既包括古代的盘古开天、愚公移山等精神,也包括近现代的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这一系列精神是脱贫攻坚的精神动力。

在脱贫攻坚中有一种精神叫愚公移山精神。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州七百弄乡严重缺水缺土,被称为“魔鬼诅咒的地方”。在高山环绕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每个“弄”就像大漏斗一样会漏干所有的雨水。七百弄有1300多个这样的“漏斗”,这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是“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地方政府志向坚定、挖山不止,加大力度修通连接外界的公路,像毛细血管一样不断延伸的通村通屯道路正在改变七百弄的面貌。

在脱贫攻坚中有一种精神叫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年3月,年轻的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在脱贫攻坚中有一种精神叫创新精神。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组成的巨大溶洞群而得名,但因山高路远耕地少,当地村民世代难以摆脱贫困。在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苗绣加工、特色乡村游、劳务输出等产业,逐渐走出贫困。

开门是悬崖,背后为绝壁的大凉山深处,阿土列尔村人祖祖辈辈对“路”的形象认知,是从一道道绝壁、一道道天堑开始的。藏在云端的“悬崖村”办起旅游,招揽客人,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中,千千万万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7亿多人脱离贫困,是中国政府取得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

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

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

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3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2012年底,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3年后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

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

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

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

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贫济困的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

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一

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量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艰难。

一走访艰难户方面。

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景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景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景。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纳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期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异常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我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进取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十分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激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必须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制定帮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量,充分钻研实际情景,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赋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忙。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本事,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赋予艰难群众创新适宜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本事。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我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境之外,还要多激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此刻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经过自我的勤劳双手必须会创新出完美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二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作出新的贡献。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需要凝聚起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调研,要决战脱贫攻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工作难度大的县乡村,按照“五个一批”的办法,强化分类施策、挂牌督战,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严格验收。要防止因后续政策支持不足返贫或因病因伤返贫。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

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临沧市耿马县地处我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人口占四成多,所辖8个县区全部为贫困县(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有7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2018年云南省脱贫考核排名第一。副市长赵贵祥说,以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临沧市耿马县正处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工作转换关键期。如何把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引导”进乡村振兴?临沧有思考有探索,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赵贵祥认为,脱贫攻坚以来,可谓三个“抱得最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抱得最紧”,临沧有三千多名工作队员奋战在一线,和贫困户结成亲戚;上下级、各部门“抱得最紧”,五级书记抓实脱贫,许多以前不怎么见的省级部门也见得多了;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抱得最紧”,形成帮扶大格局。他说:“脱贫攻坚有许多经验值得好好总结,千金难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紧紧围绕“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在思想认识、资源整合、政策支撑、措施配套、制度保障、责任落实等方面打出精准组合拳,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

石佛洞村是一个典型的佤族村,位于云南省耿马县东南部,是临沧三县(耿马、双江、沧源)交界处,也是耿马自治县的南大门。四排山乡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西与四排山乡芒关村和梁子寨村接壤,北与该乡芒翁村相连,南与沧源县勐省镇隔河相望。全村国土面积32.11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分之一土地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具有雨量丰、气温高、日照长、湿度大的特点;下辖6个自然村(永儒厍、永目别、永芒弄、永贡雷、永绍、永翁)。石佛洞村被临沧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村”建设先进集体,永绍自然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针对不同的搬迁对象,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为导向,扶持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围绕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和每户贫困户要有1至2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根据搬迁户愿意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务就业协议,促进劳动力就地、进城、省内外务工就业和自我发展创业,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甘蔗、魔芋等产业,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和受益程度。

按照“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思路,四排山乡石佛洞村近年来的变化令人惊叹。三年前,全村1/3的村民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以来,石佛洞村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体系,成立了西念冉农村产业合作社,1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合作社。在党支部和合作社的带领下,全村甘蔗、玉米、冬早蔬菜、生猪、肉牛养殖、经济林果等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石佛洞村如期实现脱贫。如今的石佛洞村,房子新了,村子美了,村史室、休闲广场、农村书屋充实着石佛洞村民的精神生活,让人们在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上更加有奔头。目前,全县共组建212支“云岭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18个产业协会党支部、19个合作社党支部,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心骨”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聚焦重点难点,实行靶心突破,以精准施策、提质增效为核心,下足“绣花”功夫,采取抓深化认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抓问题整改,确保限期销号清零;抓精准施策,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抓好村级施工图和乡级路线图编制、抓好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抓好人居环境提升;抓作风建设,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抓责任落实,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抓对标对表,确保2018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等八项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大兴村、崇岗村、新联村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县贫困人口脱贫9499户39447人。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起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好“五大工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推动从“打赢”向“打好”转变,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统筹政策资金,优先支持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做好生产资料保障、春耕备耕、种苗农资供应等工作。深入实施消费扶贫行动,把消费扶贫作为沪滇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行“四绑制”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能力和增收效果。用足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户户都有增收产业、有主体带动,长期得到培育支持,实现扶贫产业“产量”“销量”双提升。

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对历年来各类反馈问题开展常态化“回头看”,针对排查出的涉及“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短板弱项,各乡(镇)、各部门及时制定行之有效帮扶措施,逐户逐人逐项补齐短板;需要县级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各部门及时与乡(镇)对接核实,对照行业扶贫标准,“点对点”补齐短板。同时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动态跟踪监测机制,及时解决动态新增问题,确保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限时销号。

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扎实做好思想引导、宣传发动、组织动员工作,建立健全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和“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方式,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注重培育新观念、完善新机制、倡导新生活、展示新气象,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时说:“我更关心的,就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就看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稳定的、持续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深刻阐明了脱贫攻坚既要着眼当下,亦需放眼长远的道理。

“利在千秋,不可冒一任之功;惠泽长远,不可贪一时之绩。”脱贫攻坚的输赢与否,关键要看能否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取得脱贫攻坚全胜不是“句号”,而是“逗号”,在脱贫攻坚这场“长跑”中,决不能产生一劳永逸的消极心态,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只有从长远入手,算好“长久账”,才能让脱贫致富的道路走得更远更宽。

“后半程”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异常,从总量上来看,目前尚未脱贫群众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历经多轮攻坚都没有啃下的硬骨头,加之在答好“疫考”“汛考”等加试的前提下,各项任务之重、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因此,要克服“冲刺”抢跑、扶贫“焦躁”、急于“清零”、抢先“摘帽”的急躁情绪,始终绷紧弦,再加把劲,在“当前干”和“长久立”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彻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

脱贫攻坚不是一阵风、更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只有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做好长期扎根基层的准备,真正做到既“清淤”又“活血”,既“扶上马”又“送一程”,才能为农村装上持久“动力引擎”。一方面,将脱贫攻坚工作精神与本地区工作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户分类、因人施策、精准攻坚,不断深化扶志扶智,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能力,协调好脱贫路上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解决好解决脱贫路上难点、痛点、堵点、断点;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另一方面,眼光要放长远,要全面规划、统筹衔接,洞悉发展趋势,找准致富方向,根据各村各户贫困现状、致贫原因、脱贫路径,长远考虑,充分挖掘当地青山绿水、村落文化、乡土风情,创新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新业态产业,积极探索“主导产业扶持反哺”“固定资产收益扶贫”等带贫模式,制定完善管当下、利长远的制度机制,实现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基础提升”向“生态宜居”转变、“激发内力”向“乡风文明”转变、“打牢基础”向“治理有效”转变、“基本保障”向“生活富裕”转变,争取从“千村一色”到“五颜六色”,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努力以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攻坚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要想打通稳定脱贫通道,不仅要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更要从长远角度多措并举激发民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要坚持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守住民生底线,邀请扶贫专家开展思维拓展、理念创新等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加强引导教育,激发持续动能,促使帮扶成效“稳、久、好”。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全面彻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尤需做好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文章。只有算好脱贫攻坚“长久账”,蹄疾步稳接续跑,脱贫成效才能经得起长时间检验,贫困群众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论文脱贫攻坚精神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坚定决心和实践行动。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体会到了论文脱贫攻坚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以下是我个人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了解乡村贫困(300字)。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人民脱贫事业只能靠中国人民自己来完成”,这使我深入思考脱贫攻坚的本质。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利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走访,了解了乡村贫困的根源和困难。我发现,贫困主要是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薄弱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方面造成的。这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论文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我发现,论文脱贫攻坚的核心要素是党的领导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要抓好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党的建设,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目标,根本在于全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让我深入思考,要解决贫困问题,党的领导必不可少,必须坚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此外,农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体,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到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论文脱贫攻坚的积极意义。论文脱贫攻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努力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政治进步、文明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这使我深刻认识到论文脱贫攻坚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还涉及政治、社会和生态问题等多个方面。只有坚决贯彻论文脱贫攻坚精神,才能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撰写论文,我深入学习了论文脱贫攻坚精神,并受益匪浅。论文脱贫攻坚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牢记论文脱贫攻坚的使命和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我将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探索贫困问题的解决途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论文脱贫攻坚精神的引领下,我相信我们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贫困的彻底消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五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详细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系列重要讲话、报告、论述内容,为全体共产党人纵深推进脱贫攻坚伟大工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政治监督的专责机关和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应当提高站位,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以实际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站位再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中,纪检监察机关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自觉把总书记有关扶贫论述作为方法论,作为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的工具书,精心研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每一章每一节。对标对表总书记讲话精神,找准职责定位,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做到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全面从治党带来的红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确保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监督再精准。《党章》对纪委的职责作了准确的定位,监督是指“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总书记说到扶贫工作一定要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那么,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也要精准。县纪检系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从《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找答案、找方法,以党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和“六大纪律”为尺子,围绕着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按照自治区纪委“六个聚焦、六大行动”和市纪委“五紧盯行动”开展靶向精准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地、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和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等重要领域、环节,主动扛起责任,监督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不滥用权力,不违纪违法;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一些重要岗位党员干部、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及民生资金使用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及时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提醒,该约谈的约谈,防止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

问责再从严。总书记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精准有效发力,坚决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硬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定为“硬仗”的精神内涵,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专”上做文章,“治”上下功夫,发挥好问责“撒手锏”作用,在全县“抓系统,系统抓”系统整治,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严肃查处主体责任缺失、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纪检监察系统监督责任缺位等问题;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焦点,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动扶贫资金“奶酪”等问题;严肃查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用严明的纪律、严肃地问责,激发各级各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督促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高效完成。同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真正起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的效果,持续释放严厉惩治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行为不手软、不停歇的强烈信号,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以来,县共查处了153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应、纪法效应、社会效应,充分证明了哪里有严实作风,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

脱贫攻坚越往后任务越重、工作难度越大,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以更严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在推动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的职责定位,把专项纪律检查作为保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聚焦纪律作风,强化执纪监督,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六

脱贫攻坚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在完成论文期间思考和研究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本文将通过对脱贫攻坚的研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完成论文期间,我深入研究了一些扶贫案例,了解到了许多贫困地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当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人们素质有待提高,产业基础薄弱等。然而,面对这些问题,扶贫干部们不畏艰辛,坚持担当作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应该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做到勇于担当,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第三段:脱贫攻坚的创新与智慧。

要解决贫困问题,单纯的依靠扶贫政策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创新和智慧在脱贫攻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扶贫模式、发展产业、提高教育资源,才能根治贫困问题。我看到了很多扶贫干部及贫困地区的企业家们通过创新的方法,成功地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并帮助许多群众脱贫致富。智慧是脱贫攻坚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在论文研究中加强自己的思考,尝试提出新的观点与解决方案,才能在论文中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合力推动,论文撰写过程也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作。在完成论文时,我感悟到要做到优质的研究成果,需要和指导老师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需要与同学们紧密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以及相互鼓励和支持。脱贫攻坚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合作。在论文脱贫攻坚精神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完成论文,并为推动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的完成需要坚韧的毅力和信心,脱贫攻坚亦是如此。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通过研究脱贫攻坚的实践案例,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继续努力,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扶贫一线的干部们也是如此,他们面对贫困地区的各种挑战,却依然坚韧不拔,不放弃任何一个贫困户,努力让他们从贫困中走出来。在论文脱贫精神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坚持下去,不怕困难和挫折。

总结:

通过完成论文期间对脱贫攻坚的研究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脱贫攻坚的精神内涵。脱贫攻坚需要艰辛与担当、创新与智慧、团结与合作、坚韧与信心的支撑。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践行,我们才能将脱贫攻坚的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七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面对新冠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今年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即使如此,我们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绝不动摇。如果你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战斗时感觉累了,不妨来尝尝这几道美食,保你干劲满满,满血复活。

基层小萌新的“变形记”要将“苦”字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抹茶冰激凌,冰冰甜甜的在口腔中融化,无比治愈,略苦而又独特的味道让人流连忘返,仿佛在说:“人生苦短,甜长。”作家刘同曾说:“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话虽如此,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真的很累啊,加班补资料,熬夜算收入,入户调查,慰问贫困户……基层扶贫干部过得既充实也很辛苦。但是,礼赞新农村,奏响最强音,工作需要“苦”,困难在,梦就在。作为基层干部,你要将“苦”进行到底,让扶贫的“累”为脱贫的“喜”着色。你要承担时代责任,熔铸青春不凡,让坚若磐石的力量,绽放青春光芒。

基层小萌新的“变形记”要将“咸”字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咸蛋黄月饼,烟火气十足的咸蛋黄温温柔柔的触感入口即化,让我这个铁汉的心都变软了,仿佛在说“何以解忧,惟有蛋黄”。雨果有句名言:“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话虽如此,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真的很累啊,基层脱贫攻坚战,鼙鼓声声急,兵马战犹酣。基层扶贫干部舍小家,顾大家,长期在“5+2”“白加黑”状态下,习惯在清晨出发,在夜晚回归,他们以信念为锚,把干实事、出实效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检验。时代殷殷嘱托,青年勉励前行,只要能写好脱贫攻坚的“中国答卷”,没有什么不可以,“咸”也是一种养分!

基层小萌新的“变形记”要将“甜”字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奶油千层糕,每多一层就多了一层甜蜜和香气,挤出一圈圈水果味果酱的一刻,视觉、嗅觉、味蕾都被治愈。仿佛在说:“笑傲苦难,生活需要甜蜜。”《少年行》里写到:“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让脱贫攻坚“金色名片”永远熠熠生辉,扶贫干部都化身“铁人”,用血肉之躯,长期在村里下乡、登记、填表、上报,苦了累了,也没能好好休息,更别收陪孩子和父母了。即使如此,扶贫干部也无怨无悔,他们在基层扶贫收获的“第一桶金”就是贫困群众满意的微笑。

脱贫攻坚战论文简短篇十八

***总书记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强调了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咬定目标加油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扶贫的资金分配不够合理;缺乏“造血式”扶贫;未完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等。为此,我们应该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为顺利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提供良好的保障。

首先,政府主导从人力、财力方面提供保障。在人力方面,拓宽扶贫干部选拔渠道,可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扶贫领导岗位,实现基层扶贫人员专职化、年轻化;提高基层扶贫部门的机构规格,优化基层扶贫干部的知识结构;定期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帮扶责任人培训以提高的思想觉悟、服务意识及综合素质;提升基层扶贫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生活补贴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晋升渠道,切实调动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财力方面,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行业扶贫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共同投入机制;拓宽扶贫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和完善驻村单位包联帮扶机制,最终实现多元化财政投入机制,即“政府投入、行业资助、社会捐助”。

其次,建构并完善一套良性运行的体制机制。各地区合理分配扶贫资金,促进扶贫资金协调使用: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公开扶贫资金的审计,并将其纳入扶贫考核;建立省际协调扶贫机制,促进联合扶贫。同时,要完善与创新扶贫的运行机制,在识贫、帮扶、管理等环节中充分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参与、表达与监督的权利,充分调动贫困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一要健全贫困退出机制,并赋予其真正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二要健全客观可测的扶贫成效评估体系,并公开贫困退出的核查监督情况;三要完善扶贫的考核机制,提升考核的公平性、效率及考核方法的精准性;四要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建构体制外和体制内有效监督。

最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扶贫有机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要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县级党委作为脱贫攻坚战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选好贫困乡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使其具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选配第一书记、选派驻村工作队。增强战斗在第一线扶贫干部的责任感,群众不脱贫,干部不离村。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贫困村同城镇居委会、同企业、同社会组织结对等多种共建模式,为扶贫注入新资源、输入新血液。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脱贫攻坚战必须兼具“愚公”与“绣花”的精神,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必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众志成城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