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1:09:18 页码:13
最新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实用10篇)
2023-11-19 11:09:18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结构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总结的重点和思路。这是一份关于写好议论文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一

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对就业情况的影响,结合高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加强学生自我认知教育,课程设置需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教学方式需要创新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形势

伴随着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人数的急速增多,其就业形势不被看好。与此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要面对较多问题,引起就业难的原因也是全面的。表现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每个行业都有需求,但是伴随着高校设置了较多与计算机专业有连接的课程,以上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机专业能力,还掌握自身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呈现了相当严重的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怎样使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设置更好地与就业结合,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宜的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人才,当中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尤其重要。

以笔者学校为例,每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约为150人。但仅从就业形势来看,前几届毕业生可以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岗位的学生只有35%,其中有一些甚至完全与本专业无关。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俊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当中课程设置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同所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一样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大同小异,不能将学校的特色得以体现,主要表现在专业名称相似、课程设置总体雷同,甚至连相同课程的教学大纲都几乎一致,至于教学模式在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多数延续了传统的理论讲授+上机操作: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我校第一年期间,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广告与制作等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其课程重复率较高,尤其是一、二年级,一样的专业所设计的课程表基本一样,教学大纲具体课时的安排,多数存在理论课较多,实训课较少,这不助于培养操作实用型人才,与高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目标相悖,缺少从事其专业岗位实战的专业技术能力,影响其就业能力。第二、三年时融入了一些其它不一样的课程以及自己专业的特色软件课程,由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虽然掌握了较多技能,但是并没有精确,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在就业期间失去较多岗位及就业机会。其次,社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显。it专业的企业员工跳槽频繁,用人企业并不想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前期培训,期望招聘的员工可以随时融入工作环境中,但是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并不能适宜市场需求,造成用人企业“招聘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毕业生的就业期需与就业看法和社会市场需求出现一定的差别。it行业是一个精英行业,多数毕业生仍然持有精英情结,毕业生择业的期望心理和“高就”心情广泛存在,就业希望值较高,想一次就业,远离当前现实。最后,多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其就业时发现所学专业知识和it企业所需专业技能存有较大差距,学的知识面广且复杂,引起专业的事情不能做好,相关工作其它专业大学生也可以做。因此,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应当多学习一些深层次专业技能,以便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现实所需。

(一)加强自我认知教育,明确择业就业目标

自我认知,即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整体认识,正确客观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到和自身爱好、专业能力和价值观相符合的职业。作为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评价上的偏低,缺乏自信心。其一,指引大学生利用自我认知检测、职业倾向测试等心理测试方法,融合霍兰德人格职业类型符合理论进行合理的自我认识。其二,需要大学生在群体中发挥自我,增强和社会的联系,利用他人的眼睛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提高社会自我认知能力,加强探究自身的爱好、能力、价值观,挖掘自身的专业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二)课程设置需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但如果计算机专业课程不顺应潮流发展而改变,则无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以致于引起计算机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离,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主导,确立培养目标。

1、对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过程中,需要首先熟悉市场所需,取得市场最新需求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媒体报道、政府文件、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等。根据信息,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2、市场需要“专门人才”计算机是一门内涵丰富、范畴较大、分系较多的学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的。“一技之长”是指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这就给其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课程“模块”化,有较为集中的科目,进而让学生在计算机的这一模块上实现精、专、通的学习目的。例如学平面设计模块的,就不需要设置程序设计之类的课程;如果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就无需设置办公自动化课程。

(三)创新教学模式,“走出去,请进来”

提升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不仅要优化其专业课程设置,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目前多数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过于茫然,其基础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自己的计划,这主要是由于对自己的就业形势并不看好。基于此,可以通过安排大一学习结束后进行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可以到一些大型的it企业实习,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专业行业的发展前景,掌握it企业当前应用的一些主流的开发技术,确定需要了解的专业技能技术,和以后从事专业的基本要求和未来发展走向。例如可以聘请it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等当学校的专业技能老师,由于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洞察it行业未来走向趋势,以期直观地将it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更易促进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与此同时,还需要激励学生由各种方式掌握自己的专业,更好的确立以后学习的方向。

[2]韦颖.云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二

第一,介绍实体安全措施。即要对计算机设备以及通信网络设施的安全性进行检验防护措施,避免受到水灾、火灾等事故的影响。此外,机房的建设还应遵守国家计算机机房建设的相关标准;第二,介绍运行安全措施。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例如,需要提前进行风险分析、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跟踪调查、采用应急措施等。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保障规章制度。此外,还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计算人员队伍,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第三,介绍防病毒措施。可以选用专业的杀毒软件,可以设置网络服务器资源访问权限,还可以使用带有防治病毒功能的硬件;第四,介绍内部网络安全措施。首先,要对网络进行分段处理,将非用户和敏感数据信息资源隔离,避免机密数据新被人侦听。其次,利用划分vlan的方法解决以太网广播的问题。最后,从服务器端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安全漏洞;第五,介绍外网安全措施。外网主要指和外部企业以及互联网连接之间的部分。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外网安全保护,能有效解决网络病毒传播、非法访问等安全问题。

6总结。

总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愈加凸显,为了防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或减少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英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研究[j].信息技术,.

[2]靳春霞.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构建[j].河南科技:上半月,.

[3]王亚敏.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4]徐大中.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信息通信,.

[5]金琳.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6]林洋.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作者:万琪单位:渤海大学。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三

如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已近是亘古不变的潮流了,而且全国大学网络的正在以高速的发展节奏和社会潮流接轨,各种计算机网络化已经逐步取代繁琐的传统办公模式。大学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四年学习总结的最重要环节,我们完全有必要实现网路管理化,可以减少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工作时间和负担,让繁琐的毕业设计过程采用网络化数据库统一管理。通过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大大方便了学生、老师及学校管理员。社会科技在不断的革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获取知识的方式结构都发生了完全的更新和进步,传统的方式在不断的改变,这是社会发展的毕竟之路,也是走向未来的毕竟过程,所以使得各种传统方式得到不断的简单、方便和先进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然而在许多大学和高校里面并没有在毕业这一环节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所以这一部分的工作所有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然而人为的物理操作必定存在许多缺陷,比如大量的毕业生信息需要处理,工作量就十分的庞大,到处都是纸质资料,不易整理和保管,还容易丢失,另外最麻烦的是需要更新和修改的资料的情况,其次就是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关于论文进行的交流和联系都是线下的,会受到各种不定因数影响,影响这一环节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网络的基础,系统可以采用了目前十分流行的b/s结构和web技术,使得操作交流都变得十分简单和快捷。最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完全避免人为物理操作的不足。

二、初步调研。

浏览了各大类型和类似的网站,毕业论文管理管理系统,我同样采用了当前很流行的b/s结构来开发。

通过各个高校去实地考察,很少有大学开始使用此类系统来管理毕业论文。另外,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希望高校能完善此块的建设,来减少毕业生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并且此系统会有效的减少学校在此类工作的成本。由于只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技术上的要求和开放难道并不是特别大,做好策划工作就好。所以完全可以由大学生和本校老师来指导完成。

最后我们考虑到费用,因为不是企业级的网站,而是校内开发,功能和维护性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所以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记。综上所述,系统的开发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可行性都是相当高的。对于各大高校是值得去开放和使用的。

三、开发过程中问题。

在开放过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何种编程语言和环境。语言和环境的选取对系统的开发难度和时间长度都是有直接的联系的。为了减少开发周期,减弱开发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对系统做出需求分析报告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本毕业论文的.系统,是可以完成论文的申请,上传,查看,评价,统计等一系列功能的。那么采用sqlserver+microsoftvisualstudio2012++c#做为开发工具。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不提倡无模型的随机开发方式,不可以想到什么功能模型就随手开发什么代码,这样不规范的开发,不仅使得开过过程处于混乱,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系统开发效率。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经典的开发模型,典型的开发模型有:1.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model);2.瀑布模型(waterfallmodel);3.快速原型模型(rapidprototypemodel);4.增量模型(incrementalmodel);5.螺旋模型(spiralmodel);6.演化模型(evolutionmodel);7.喷泉模型(fountainmodel);8.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9.混合模型(hybridmodel);模型;我们要尽量避免原始老旧的开放模型,这样可以避免许许多多开发问题。但是要根据系统的大小,和开发的难度来做决定,有句话说的好杀鸡焉用宰牛刀,太多复杂的模型适合庞大的系统开发,然而用的一般的小系统上反而会增加开发难度。

参考文献:

[1]周名浩.科关于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j].才智,(12).

[2]刘志明.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1(10).

[3]陈小莉,刘君.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j].科技信息,(07).

[4]胡声洲,车燕兵.基于asp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j].福建电脑,2009(06).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四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真诚地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浏览这份求职材料。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此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现将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我是x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大学生活中,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我相信通过三年的苦读,我可以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知识,能进行软件设计,动态网站制作,数据库编程与管理。

自入校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各种社实践锻炼了我,使我具备了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做事认真踏实,勤勤恳恳,深得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希望通过这封自荐材料,能使您对我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期盼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从事计算机及相关工作。也许我的知识和实践经历还略显稚嫩,但我会用我的热情、勤奋来弥补,以我最大的能力来回报贵公司。

热切期待您的回复。祝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稳步发展!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年xx月xx日。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五

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使计算机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体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适应,计算机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一些困难及解决策略作了一定的分析,并为怎样在农村小学有效地开展计算机课程作了探讨。

关键字:计算机;农村;教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为高视角、高起点、高规划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国家教育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网络建设,目前,我们开发区中小学计算机配备基本完善,为计算机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再加上某些不可避开的因素,农村计算机教育仍存在较明显的困难。通过一段时期的调查与总结,我认为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由于我国尚未把计算机教育纳入“普九”课程体系,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也还没有给电脑课应有的一席之地,导致了很多人认为认为小学生年纪尚小,没必要马上学习计算机知识,再加上不是考试科目,所以开课不及时现象存在,在思想认识不够重视,这不仅是农村小学的一个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于各个中小学。

第三,家庭因素。由于农村家庭计算机的使用率很低,学生虽然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很大,但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毕竟很少,仅靠每周一节计算机课,四十分钟的学习对初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障碍。

面对这些理由,作为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师该怎样应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理由。近两年来,我在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定位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中小学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计算机的使用者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制造者。将来绝大部分人都要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而不是去制造计算机。所以小学开设计算机课应该像驾校开设驾驶课一样让人学会驾驶汽车,成为驾驶员,而不是让人学会制造汽车,成为汽车工程师。

二、大胆离开课本,因地制宜。

教科书中的内容选择确实很全面,但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校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网上冲浪”“邮箱使用”等就很难掌握,那怎么办?很多老师采用理论课的形式讲授,但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教师之所云。既然毫无效果,不如大胆的舍弃,把基本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尤其是文字处理技能。

三、因能施教,而非“因材施教”

课堂上我按学生的能力合理分配学习小组。虽然基本没有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但是,对于基础学习,家中有电脑的几个学生往往接受比较快,而且回家练习也方便,我们称他们为“电脑高手”,有这样的光环在头上,下课的时候,他们便会鞭策自己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课上的时候“电脑高手”们有了表现机会,在课堂上“吃得饱”,“电脑盲”也“饿不着”,都有兴趣去学习,且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务,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四、消除学生疑虑,大胆应用计算机。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起初刚刚走进校园时,我们都感到它很神秘,很神通广大,但因为价格不菲,一般人都望而远之。在农村小学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由于见得少、用的少,加上计算机教室的种种管理条例,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手脚似乎被束缚了起来,这个不敢动,那个不敢碰。

对于初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桌面上每一个文件夹或工具都是学生好奇的对象,不要一再强调不要动这里不要动那里,应该让给他们积极探索,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的发现介绍给大家,互相学习才行。

五、循序渐进,不怕慢就怕站。

基于农村小学的基本情况,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每个年级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我们追求的是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前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微笑往往只在最后才绽开。

1、玩。

我校三年级便开始接触电脑操作,这期间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初步了解电脑的基本知识以及学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培养学习电脑的浓厚兴趣。因而,利用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游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老师真正领略到微机游戏的妙用,使学生体味到微机学习的乐趣。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学校计算机自带了“扫雷”、“纸牌”等练习鼠标使用的游戏。

但对于初次接触微机,接受能力有限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我校三级学生开始学习微机,鼠标操作是其中之一项重要内容。),这些游戏对于鼠标的使用要求太高,游戏规则较繁杂,玩一局的时间过长,胜利的希望太渺茫,常常是刚开局就“gameover”了,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常常使孩子们在没有完全学会玩它之前,就对游戏去了兴趣,对从而对制约鼠标失去了信心,使得教学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针对这种情况,我下载了一些规则简单的游戏,如连连看等,这些游戏操作简便,容许错的机会较多,给孩子们增加了胜利的机会。通过紧张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实现了让学生自如的制约鼠标指针位置的目的,还让他们体会了练习的乐趣,微机的魅力,增强了他们学习微机的兴趣。

2、练。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上机操作练习是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期的了解和接触后,便转入对它的熟悉操作阶段。所谓“熟能生巧”,这阶段更应加强练习的力度,使学生熟悉一些简单的键盘操作、运用简单的windows知识。因此,我们在此期间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玩中练,练中学。

3、创。

“学贵有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课改中的一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各种节日开展各项活动及小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它们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如在国庆期间,我们在五年级中举办一次比赛:请你运用学过的powerpoint知识,为国庆设计一张动画幻灯片;母亲节前,我们要求学生设计一张母亲节贺卡。在活动中学生不但熟悉了计算机操作,更培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那一张张有趣而有创意的幻灯片便是最好的证明了。

六、教师的耐心是学生成功的关键。

面对条件不足,学生基础差,一节课下来,老师跑了这边跑那边,给这个演示给那个讲解还要不断维持课堂秩序,但效果往往不好,总感觉一节课没掌握多少东西,很容易感到工作很难办,往往引起气馁情绪。

我曾问过学生,你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八个班的学生都是齐声回答——计算机,所以,我们计算机老师应该感到很幸运才对,因为我们教的课是最受欢迎,兴趣最大的一门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尽力的完成老师的任务,只不过他们接受的比较慢,或是入门比较慢,等三年级四年级学下来,到五年级估计就是顺水推舟,很简单了。

信息技术教学是落实其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学生以后顺利发展的一下更重要措施,我们农村计算机教学虽然条件差,但是我们绝不能落后。

只有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才能把我们农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落到实处,从而使教、学、用突破以前计算机教学和应用的误区,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六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也在不断推进。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进行无差别填鸭式教育。

虽然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但这并不能代表每个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没有差异,这些差异来自多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来自五湖西海,大城市、小城市、乡村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地理环境造成了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其次,因为个人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个人对于它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无差别的填鸭式教育注重老师讲,学生听,一味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不重视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理解新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

2.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的联系不紧凑。

计算机教学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有效的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相结合,或者重视实践部分而不重视理论部分的教学,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造成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生疏,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会更高且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没法及时独立的解决这些问题,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

3.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发展脱节。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种发展非常迅猛,更新速度非常快的现代技术,然而教材往往一用好几年,这会造成教材的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教材内容的传统陈旧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脱节。教学中无法带来最新的信息技术会打击学生对于这个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认为学习这个学科是没有用的,脱离实际的。

二、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探究。

1.合理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给教学工作带来的难度,不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各有不同,他们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各不相同。计算机实验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种是设计性实验。通过这两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使他们能够真正通过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逐步完成实验内容。例如:首先,按照实验教材步骤去完成实验;其次,脱离实验教材尝试独立完成;最后,完成一些额外设计性实验,像个人名片、简历、班级网站等。这样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水平,可以更好的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和训练,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更加直观的将理论知识摆在学生面前。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课时比较有限致使教师不得不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将重点一带而过,具体操作方法不能兼顾的情况,这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所以我们要运用生动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ppt课件能够更加形象化的解决一些原理性的问题,利于学生理解这些原理,能够让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还要多利用多媒体资源,多进行操作的演示,学习计算机理论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的能力。因此,恰当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很好的解决了理论知识的教学问题。我们也可以展开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别照顾到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互相的帮扶,相互促进。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教学内容,使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见得到交流,从而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以竞争形式出现,让两名甚至多名学生针对同一个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在他们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我们还可以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给学生以鼓励,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讲等等形式,这样的方式需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水平条件下进行。

3.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教材。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和教材内容相对传统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但这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这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框架,结合实际情况,不要拘泥于教材本身,摒弃教材中老旧的内容,引入新知识,把真正实用的东西教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4.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现代化网络资源的支持下,主动且有主见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校园网建立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网站,存放教师的教案、大纲、教学要求、实验素材等等,明确学习任务,建立反馈机制,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疑问进行辅导。

结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的难度,教师要避免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使之成为与时代接轨的信息人才。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七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培养计划里面的课程性质属于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他们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近几年来该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上都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microsoftoffice版本从、到现在的版,其次是操作系统的不断更新,从windowsxp操作系统到现在的windows7操作系统。另一方面,学生的层次和计算机水平有着很大的不同。以本校为例,由于院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生源不仅包括人们熟知的汉语考生,还包括许多蒙古族学生;不仅有本科、专科层次,还有小学教育、艺术类学生,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区别,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生源、不同层次区别对待。再者,大学生新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新生在高中阶段就接受了系统的教育,能够熟练地掌握各个方面的技巧和知识;还有部分同学可能没有学过具体的操作,只是平时上网、聊天等;更有极少部分同学连电脑都没有见过,基础为零。而且这几种情况大多数均出现在同一班级。所以同一班级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他们还要在一起上同一门课程,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与挑战。

2因材施教。

首先要区分开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他们之间既有共性的基本要求,也有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不单是他们入学的第一门课程,还是他们今后许多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授过程中需要深入展开并且详细的讲解,为后续课程做好应有的铺垫。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还要有着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艺术体育类等区别。不同的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不同,同样的内容在教授过程中要做到侧重点不同,这样是学生得到不同的能力锻炼。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他们以后接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面广而深,如他们的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等,这就要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些内容做详细介绍。如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要扩展开来讲解,为他们的后续课程做好相应的铺垫。而对于非专业的学生,由于有些方面的知识过于专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重要性不大,可酌情简单讲解或者不讲。对于赤峰地区来说,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得不提,那就是蒙古族学生。他们大部分都以蒙语为主要语言,没有学习过汉语,这就在师生的沟通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尽量安排蒙古族教师使用蒙语、汉语进行双语授课,但是由于师生比例不一致,往往还有很多汉语教师给蒙语学生授课。这样就对教学方法提出了高要求,既要易于和学生沟通理解,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区别对待。而且要在课堂上尽量多多锻炼他们的汉语言能力。

3案例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分开的。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紧密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够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高。现在,在此方面做出了相应改革,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转到了接入局域网的机房,教师、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由教师主导,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在教师讲解后学生能够及时的随堂动手练习,及时答疑解惑。如图1、图2所示:除此之外,在教学方法上用案例教学方法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讲,将相关知识贯穿到具体的案例中,边操作边演示,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过去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ppt讲解2节课(每节45分钟),之后再次安排其他课节进行课上的实践部分。在教师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理论课上容易精神不集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在现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好具体的案例,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如红蜘蛛、凌波等采用教师机加学生机的组织模式,直观有效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式,对一个问题分段讲解,随讲随练,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在excel2010中公式和函数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相对困难,这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以excel2010中的if语句的嵌套为例(如图3所示)。首先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做案例。如学生的成绩表,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再者要讲if语句的嵌套即多个if语句的运用,就要先学好一个if语句,包括明确它的功能、语法。在教师机上多次演示if语句的调用方式,放开对学生机的控制,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待其掌握熟练后再控制他们的电脑详细讲解if语句的嵌套使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断深化单个if语句的用法,学生的印象深刻,基础牢靠,在使用多个if函数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已经建立局域网的计算机机房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利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红蜘蛛等充分发挥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生源的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值得推广。另外,在该课程的考核方面,也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的考试方式解脱出来,采用考试系统上机考试的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盲目追求高分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创新、动手实践、从而大大加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4结束语。

经过这几年的分层次、分专业的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还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细心研究、不断地探求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八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类对计算机的深入应用,使得计算机成为世代的宠儿。由于价格的降低,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公电脑。不仅便利了大家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很多企业都选择信息化办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当然我们在进信息化办公的同时,也要对计算机的应用进行关注。只有将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深入,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办公。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为企业的信息化办公提高一些参考资料。

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办公;网络技术。

由于全球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欢迎,因为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节约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现今社会的发展导致市场经济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步,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发展,完善自身的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极为稳妥。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企业还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网上咨询服务,有些企业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热情,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收入。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市场的竞争,科技的进步都在不断地发展,但是管理体制也逐步走向完善阶段。但是由于建筑水平的进步太快,而导致建筑设计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然而,建筑企业高层对建筑设计的方面不是很重要,管理水平也跟不上科技的进步,一直采取以前的设计方案,管理方案,导致劳动效率极低,资源浪费严重。其次,人员问题,建筑设计应该是由专门的设计人员负责,但是在很多建筑企业中,设计不是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而是掌握在建筑企业高层的手中。就是,建筑设计师只负责设计,高层进行审批的局面。最后,就是设计师,操作人员,极其其他职工自身水平不够,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经验。建筑设计师缺乏责任心这个问题很严重,他们对建筑设计追求不够完美,做事不够严谨,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施工现象严重,最终使得建筑企业的利润大打折扣。

1.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技术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企业的日常办公方式,节约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企业利润。因此信息化办公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也更为深入。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生产力必须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因为这些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可以方便地实现资料的搜集与管理。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主要是用来替代之前人力进行操作的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报表,财务统计,信息查找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也纷纷简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更多的使用电子信息交换技术。有相关研究表明,到2013年,我国网民数量超过六亿,使用互联网的企业也超过90%,而大型企业则全部接入互联网。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办公都走向了信息化,计算机技术也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不是很乐观。

1.2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也就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开源,节流。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素质的提升,企业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业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当然在不同的时期,二者有着不同的内容。现今社会,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名词,企业的素质直接体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资源储备量,信息的管理方式都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服务质量还有供货速度都影响着用户的满意度,因为有了更多的对比,使得用户也格外挑剔,所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代表着市场的占有率,如果企业的发展依旧得不到提升,那么企业的信息化也失去了应有价值。

1.3企业信息化的优势。

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使得企业职工在日常办公时操作更为简单。计算机的诞生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便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职工办公过程,就节约了一大部分时间,以往较为繁琐的办公方式,而且不易保存,利用计算机技术很方便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的需求,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办公需求,也就是同一个职工,可以胜任不同的企业需求。最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技术可以搜集各种信息,并且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使得资源具有共享性,方便了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企业内职工的交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与持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前景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亲近,二者已经有密不可分的趋势。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节约人力资源,以前需要大量的人来进行操作,现在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搞定。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只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信息化办公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企业信息化办公设备的搭建所投入的资金。信息化办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1提高了企业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完整的数据存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财务信息,职工信息,工程档案,统计报表等数据都是每个企业运行的基本数据。基本数据和基础信息的及时性是每个企业立足之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数据信息,然而在计算机技术未曾发展之前都是靠纸质文档进行保存,然而纸质文档的保存使得文件很容易受到遭到丢失或者损坏,这些导致了资源的不完全,而且后期查找很不方便。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麻烦,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企业自身的数据库。将职工资料和统计报表,财务信息,企业内部信息之类的资料都对其进行录入存档。不仅保证了数据更新技术性与稳定性,而且能够实时查看,使得信息更加及时,精确。

2.2优化企业的运行。

完善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可以规范企业的工作流程,企业中人员调配是企业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会限制人力资源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成本的增加。根据当代的计算机的发展情况,企业配备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专门负责企业的人事变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信息化办公降低了企业对纸张的需求,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改善了之前繁琐又复杂的工作方式,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

2.3提高工作的综合效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提高职工的综合效率。因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将每个职工进行统计分析,充分发挥职工的自身能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因为职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种责任分工能够在将职工的责任心在无形中提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无形中也给职工带来了压力,为了适应公司的环境,就会不断地学习。这样就促进了企业的进步,提高职工的素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利用计算机技术给职工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得职工间有着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强职工的合作意识。另外,将内部信息设为共享资源,职工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不停地完善自己,激发出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挥出最佳的实力。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企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3.1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在企业中,生产过程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生产技术则是最后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监控整个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和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其监控方法就是运用仿真模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来进行操作,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制造。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制造业的流水线上,常用的技术包括cam,capp等。

3.2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内部信息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些信息的管理更为重要。然而对于这些信息的管理则是十分繁琐的,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波及面广。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可以给企业高层提供准确的人力调配,企业的财务信息可以提供企业的收支情况等等。因此企业信息利用计算机开发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将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给管理人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比如在企业的信息管理中有独自的系统,比如产品数据,职工信息,企业策划案等等分类进行管理,不仅方便了后期的查找,而且对后期资料的更改和添加也提供了便利。企业在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自身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

3.3计算机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生产不能在停留在原来的生产机制中,而是应该创新生产以及供应链条,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平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原来的生产机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创新生产及供应链是极为有必要的。创新供应链就是将供应链进行信息化管理,从采购到存储加工到最后成品的销售都需要形成一套完成的链式流程。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以及对计算机的深入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办公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企业使用信息化办公可以提高企业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效率。因此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促进企业的信息化。

[1]陈香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22)。

[2]文勋,文金萍。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3]李滔。分析企业信息化如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4]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7)。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九

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推动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国际工程联盟发起了国际本科工程教育认证的“华盛顿协议”得到大多数工业强国的认可[1],中国业已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20xx年,中国启动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远没有达到计划目标[2]。为了改革工程教育的现状,取得先发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20xx年,多所高校达成了“复旦共识”、倡议了“天大行动”,教育部制定了“北京指南”。这三个纲领性文件阐述了新工程教育的内涵、特征,指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路径,制定了新工科建设项目指南[3-5]。“华盛顿协议”、“卓越工程师计划”、“新工科”建设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描述了新的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其本质是一致的,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本质,工程毕业生应该能够借助数学、工程、自然科学、人文等多学科知识,研究、表述、验证复杂工程问题的相关文献,通过现象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进行复杂工程问题调研,提出满足多种约束的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应该通过交叉融合提高创新能力、应该具有沟通、协作、组织能力,应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6,7]。赵继等从当前工程教育实践出发,提出了新工科的内在特质并探讨了推进工程教育创新需要解决的当前和长远问题[8]。基于企业视角,杨毅刚等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9]。戴亚虹等提出了依托政府产业学科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10]。吕小艳分析和总结了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11]。陈万通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探索了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12]。结合工程认证和新工科建设,我们进行了计算网络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提出了全天候、体系化、交叉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实验教学在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虽然高等学校重视实验实践教学,但是我国高校的工程教育仍然没有采用工程范式,导致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远远没有到达工程认证的标准,也不符合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2.1教学模式僵化。

(1)项目固定:很多高校存在“唯课程”“唯大纲”的传统观念,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只能在教学计划指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实验室做指定的实验;学生不能自主进行探索性实验,不能根据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项目之间关联性不强,实验教学不能形成体系,不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过程固化: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在实验教学中忙中出错,经常编写实验指导手册,在指导手册上详细列出所有的实验步骤以及每一步实验出现的结果,学生对照实验指导手册按图索骥进行实验,不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分析的能力。多数学生认为看指导手册就已经知道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再进行实验操作,没有任何意义,经常有学生在实验室干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一方面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做实验,过程考核已经没有意义,所以教师往往只关注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公正性、整洁程度;另一方面,实验成功才认为完成实验,实验失败就认为没有完成实验,忽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力。(4)脱离工程背景:实验项目多是理论结果的验证,没有结合工程场景的实验项目,不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意识,不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2.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隔阂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师不重视工程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理论授课时喜欢用于语言、动画、板书阐述复杂的理论,说一千,道一万,无论语言多么翔实、动画多么生动也不如做一个实验。上实验课时,只关注学生是否在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只要求学生按照指导手册完成实验任务,一般考核学生分析出现某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针对实验教学的问题,对照工程认证的“华盛顿协议”和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新模式的探索。

(1)全天候实验教学:除了网络设备相关实验,其他实验全部基于网络仿真软件,在教学时间段内,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每个实验设置若干考核点,实施过程考核。

(2)个性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有疑问不仅问老师、问网络,还要问实验的意识,鼓励学生针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分析,如果自己不能设计完成实验,学还可以发起实验众筹,组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分析。

(3)理论与实验交叉融合教学:理论课上用仿真实验取代动画进行演示,实验课上,基于理论分析实验现象。

(4)实验体系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特点,设计了以太网组网,互联网搭建与配置,在搭建的互联网上部署web服务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这些实验涉及从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直到应用层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解决复杂问题的层次化策略。

(5)融合工程背景通过工程背景的叙述引出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利用协议分析软件抓取不同应用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基于应用背景,设计通信协议,并通过socket编程实现。

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两个班进行了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反映比较热烈,手机不离手的现象没了,如果在实验室没有完成实验,在课余仍然持续进行,有问题首先设计实验验证,也不问网络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师进行过程考核费时、费心、费力;学生看重考试分数,自选实验往往比较简单,不能到达课程培养要求。新实验模式的实施要学生、教师、学校多方联动综合考虑,学生的评优评先不能只看分数、学校的绩效考核要做到分类分型,增加实验教学的考核比重。我们正在探索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基于机器进行自动过程考核来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基于机器鉴别实验难度,以实验难度做实验考核的权重来增加实验考核的合理性。

[10]戴亚虹,李宏,邬杨波,陈芬。新工科背景下“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4(12):189-195+225.

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汇总篇十

[摘要]:众所周知现在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对就业更是一片茫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从社会、学校、以及毕业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为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学生;计算机专业;就业;研究;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竞争空前激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如何根据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制定合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些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随着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不理想。为了掌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状况,我们对最近三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和一些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就业行为、就业结果以及对学校工作的评价等方面。

概括起来,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就业率稳中有降,就业质量明显下降

(2)专业毕生面临的岗位竞争也日趋激烈

(3)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针对性不强

2.1 学校及社会因素

(1)计算机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3)就业指导工作仍停留在表层,缺乏个性化服务

2.2 毕业生个人因素

(1)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但就业准备却不充分

(2)知识桔构与市场需求相矛盾,自学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差

(3)自身综合素质存在某些缺陷

3.1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就业指导

(1)面向社会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素,确立多属次人才培养策略

(2)创新裸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实施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

(4)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创新育的实践平台

(5)开展全程化、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次、创业指导二作

3.2 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努为提高综合素质

(1) 转变传统就业观,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就业理念

首先,毕业生应树立全方位择业的理念。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

(2)认清形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要进行科学定体认识自己既包括认识自己的兴趣、气质引性格和能力,也包括认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适应性等犷目的是真正发现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

(3)努力提高自身作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另外,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必须具备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需要社会高校及毕业生个人的多方努力,但是学校应承担更多的教育、协调及改革责任。各高校应结合办学定位及发展战略,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不断探索、实践适合本校的专业发展的思路,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人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