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劝学新说(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53:44 页码:12
最新高中劝学新说(实用20篇)
2023-11-12 16:53:44    小编:ZTFB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总结需要注意文字的精炼和精确,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力求简洁明了。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各有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考和应用。

高中劝学新说篇一

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永远不会停止。实现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料,但比蓝草更绿,冰是由水,但比水更冷。木直满足要求的油墨线条,但与火熏轮子制成的木材,它的曲率,以满足要求的罗盘,即使它不再重新干直,这是熏火的情况下。因此,墨线过的木材量,可以采取直在磨刀石上磨尖的金属,你可以清晰;君子广泛的学习,每天检查自己的倒影常识,也不会是错误的行为。

我整天冥思苦想,但不如学习时刻奖励;看起来我不得不到距离踮起脚跟,但最好是板高度,可以看得更远。登上高度挥舞手臂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都可以看到它。要求进风,声音不加强,但听的人很清楚。驾驶骑手腿不是特别强,能够达到远在千里之外。乘坐快艇的人不会游泳,能过河。绅士的先天资质和一般微不足道,但精明能干,这是因为良好的美德和使用的客观事物啊。

土成为山,风雨从山上上升;积水成为深渊龙在深成长;积累善事陶冶情操,人们将能够高尚情操,智慧的`增加,它具有圣人的思想品质。这是不实际,走一步看一步,无法到达远在千里之外;不集中小电流,不能成为洪流。马跳,可能不超过十步;劣质马车花了10天,可以走得很远,因为它的成功,不断前进。雕刻点击休假,即使它是死的木雕不断,不停地雕刻下来,甚至金属也石刻艺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强筋骨,但它可以吃了地面上的灰尘,在地面下喝泉水,这是用心的结果。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螯,但如果你不依靠蛇和鳗鱼窑洞的实际上无处存身,因为它的设计不是浮躁的心的缘故。

高中劝学新说篇二

尝试把文言文教学和议论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摸索读写结合的新方法。

实施策略。

本节课设计通过对课文的讲解,给学生传授三大方面的知识。

(1)文中几个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3)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掌握其中的一种论证方法和运用分论点的方法构思的技巧。

教学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归纳以及读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且直观学习分论点对中心的论证所起的积极作用;掌握议论文要讲清的三大内容(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实施过程:

一、作者简介:

荀况(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赵国人。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晚年到楚国,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令,以后居于兰陵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况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它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论述学习问题的一篇重要。全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长期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的道理。

二、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学生试译全文难句,教师点拨指正:(此内容略)。

四、讲解设喻的运用,并分析。

说明: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称为“设喻论证”。(通常又称为“比喻论证”)其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

(一)、诵读分析第l段并分析。

1、诵读的准备。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

2、学生练习诵读。

先自读两遍,再由教师领读一遍,然后检查学生试背,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

3、第一段: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观点。

1、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

2、提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这个观点的。)。

3、提问: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

4、提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

(要“博”则“不可以已”;“日”亦有“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1、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

2、提问:这三组设喻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

3、再问: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熟练地诵读这一段。

学生参照幻灯片齐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师检查。

(二)、诵读第二段并分析。

第二段文理分析,教师提出几个问题,以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为主。

1、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列举出来。

2、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熟读、背诵这一段。

(三)、诵读第3段并分析。

第三段文理分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五、总结全文,结合议论文的写作,辅导学生议论文的写作。

1、中心内容。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讲清“什么”)。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不已”才能“善假于物”——作用(分论点之二)(讲清“为什么”)。

“不已”才能做到积累、坚持、专一——态度、方法(分论点之三)(讲清“怎么做”)。

教师点拨分析:

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而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设喻的运用。

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正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反复设喻,使内容逐步加深。

3、对举(对比)的运用。

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让学生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六、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思考与练习”三、四、五。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文言文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教法作了一次新的尝试,读、析、讲的能力有所提高,可惜一课时的学习时间,无法从文言文的新课教学过渡到写的能力的训练,这是最大的不足。拟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次尝试这种结合,希望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高中劝学新说篇三

《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四单元的一篇古代议论性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下面请参考荀子劝学朗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译文:

战国.荀子。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高中劝学新说篇四

在我的高中生活中,劝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劝学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劝学心得体会。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高中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段时光,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要明确目标,有规划地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要有目标和计划,定期做自我评估,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高中的学习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其次,要有坚定的毅力和恒心。学习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而只有坚定的毅力和恒心,才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做到不气馁不放弃。坚持下去,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会有回报。恒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只有具备了这个优良的品质,我们才能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并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再次,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高中学习是为进一步的升学做准备的,而升学需要有充实的知识储备。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要多读书、多看报,注重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做到知识面广,能力强。

另外,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高中学习任务繁重,而时间有限,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到高效学习。首先,要学会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做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浪费一分一秒。其次,要学会利用课外时间,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此外,要注意合理安排娱乐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最后,要注重团队合作与互助。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应该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加入学校的学习小组,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中可以互相鼓励,互相激励,帮助彼此克服困难。同时,还要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劝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这几年的努力中,我体会到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坚定的毅力和恒心,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合理安排时间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与互助的重要性。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了,我们才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我的劝学心得体会能够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与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我们的学习目标!

高中劝学新说篇五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高中劝学新说篇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劝学新说篇七

高中时就学了荀子《劝学》篇的节选部分,前段时间谢老师又带着我们学习了它的全篇,感受比起之前也更为深刻,故在此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所得。

所谓“劝学”,就是劝导和勉励学习。荀子虽然也属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当时他已处于战国后期,所以跟孔子“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性善论”的观点不太一致,他遵从的是“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用礼义来矫正、靠学习来教化,所以十分推崇和重视学习。《劝学》也因此被放在了《荀子》的第一篇。

全文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荀子的教育思想。首段第一句就提出:学不可以已。就是说:学习不能够停止,要持久、专一。接下来又以“青”和“冰”为例,指出“青于蓝”和“冰寒于水”,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如果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不仅能超越自己,也能超越身边人。接着,又列举了木材和金属制的刀剑,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向更好的方向坚持、磨砺,新性状才能稳固,而后才能学有所成。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想成功,就要坚持不懈。

接下来荀子又运用多处排比,借此说明君子是如何学习的,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认为君子的资质秉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学习这件事儿,只在房间里冥思苦想是不够的,任你想破脑袋恐怕也想不出个所以然,要走出去,要善于借助外界的事物,不能死学,要付诸于实践,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将它潜移默化,使它变为你的一种生活技能。一般来说,有智慧的人都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明明没那么多的弓箭,却借着大雾(天时)、船上行动(地利)、曹操多疑的性格(人和)而“借”到箭。

其次,他还提醒我们,要注意环境的选择及交友的慎重。试问,如果你身处在一个喧闹的环境中,你还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你如果交的是一个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且没有上进心的朋友,那你还会想着好好学习吗?我想大多数人给的答案是否定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我们生来就已经处在大大小小的群体中,这些群体中的人多多少少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在集体中,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我们要是显得不一样,那就会被认为是异类,甚至被孤立。但,学习本来就是一条孤独之路,你要知道,你是为自己学而非他人,你上大学主要是为了什么要清楚,要始终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前有和朋友讨论过不同学校的学习氛围,他们都说好的大学学习氛围更好,虽然有竞争,但这也会促使大家更努力奔向梦想。交友上也要谨慎,不一定非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是要选那些积极向上的、有正确三观的、能促进你进步的人。他们将永远是你的良师益友,让你越来越好。

紧接着,荀子又告诉我们,内因决定事物的状态,事物有因必有果,而内因是其决定性因素。在学习上,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宗旨,其次,在德行与行为处事上也要注意,切记祸从口出。而且,要知道学习本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要专一且用心,不可浮躁,把你要做的这一件事做到极致,那你才算把它完成了。如今有很多人不敢尝试一件事,害怕做不到,可,就怕你做得到!那些成功人士取得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们一直在坚持学习,最后才取得成功的啊!有时自己也会感到迷茫,会问问自己:我来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身边有些同学已经工作赚钱了,而我还一直在花父母的钱,但我最后想通了,学习是为了提升认知水平,让我们将来在工作后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让我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提升自己时,你才不再是原来的“井底之蛙”,你才能够走出自己的小圈。

荀子还告诫说:要端正学习态度——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要明白是为何而学习,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显得高人一等,也不是为了阿谀奉承与卖弄学问,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了完善自己。《论语》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我们要博采众长,学习他们的优点,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平时也要多与学识渊博、有才有德的人交流,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有所提高。此外,若有人来请教你问题,那也是要谨慎的,要想好如何做、如何说才会是最好的方式,知道哪些该回答,哪些不该回答。

“活到老,学到老”观念在如今依旧盛行,很多城市都建有老年大学,这些爷爷奶奶们都在学习,我们又有何种理由懈怠呢!要相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的努力终有回报!

高中劝学新说篇八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以下是高中荀子劝学朗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高中劝学新说篇九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鉴赏本文的语言。

课文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流于枯燥、单调的,但这篇课文却形象清新、脸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因此,分析比喻中寄寓的道理就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1、请同学背诵课文。

2、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

三个分论点。一、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3、背诵课文,体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比较本单元已学过的三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季氏将伐颛臾》:在言行记录中绘声绘色刻出人物神态、气质,善用反诘句加强语势。

《寡人之于国也》:整齐的排偶句式,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容不迫的语言,具有雄辩的气势。

《劝学》:善于使用比喻说理,正面设喻与反面设喻结合,设喻与说理结合灵活,善于运用排比句,文章富有气势。

《劝学》这篇文章是以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在课文中,他强调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下面一段文字是《劝学》中课文未选的另一段文字,说说用了几个比喻?论述了什么观点?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这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这正是荀子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学习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篇有关学习或加强修养的短文。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劝学字义。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步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

45.滫:污水。

46.劝:鼓励。

4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48.彰:清楚,明显。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一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从《劝学》前面部分节选的几个片段,解放后一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名篇之一。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字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而在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则并不死板。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在说理文中,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这是《劝学》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不过一般大都是用来辅助景物描写。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来说明事理。

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一个人长期耕田(积耨耕)就会成为农夫长期砍砍削削(积斲削)就会成为工匠;长期贩卖货物(积反货)就会成为商贾;长期学习礼义(积礼义)就会成为君子;圣人也只不过是人之所积。这就好像越人安越夏(中原)人安夏那样习惯成自然而已。了解了荀子这一思想观点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懂得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力气选择那么多比喻不惮烦地对读者进行谆谆教导。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忽视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会被众多的比喻弄得眼花缭乱,而理不清文字的脉络。

试以第一段为例。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再以前面提到过的积字一段为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对一个人来说,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紧承这一论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四组比喻,它们阐述了前后相承的两层意思。前面三组论述了积字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正面说明,不积就将一事无成;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则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组对比,偏重主观条件的分析,后一组对比,偏重客观情况的分析。三组比喻的结合使用,把道理讲得十分清楚。后面部分的另一组,以蚯蚓和螃蟹的对比为喻,指出用心专一是积的关键,将论述进一步引向深入。至此,有关积字的基本内容已经谈清,于是作者紧扣用心专一进行小结。

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劝学》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但作者又注意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由于具备以上一些风格特点,荀子的哲理散文,有它好读的一面;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情况。就以这篇《劝学》为例,通假字就用了十几个之多,而且其中有些是不很常见的。

有了这么一大批拦路虎,《荀子》当然又有它并不易读的另一面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二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我们每天都在认真的工作,为的是以后,也许是为了以后的以后的收获,却不知正如《劝学》中所说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只要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话,你会发现每时每刻你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的,积少成多、积土成焉,日久无常,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一位知识的富有者。

学习,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和不断积累,正如荀子所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学习的态度需要达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

对于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人浅尝辄止,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岂不悲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就是说无论做什么都要善于积累,没有任何人是不通过积累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的,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才能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断地增加。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恒。

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态度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

铁杵成针,凭的是一股坚忍不拔的气概:水滴石穿,凭的是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这坚持不懈的毅力,再加上用心专一的态度,就如鱼得水了。

先天条件好固然是一种优势,但也需要后天努力。

人的品德、智慧等都是后天造就的。

我认为个人的努力是十分重要的。

自己努力是在态度上的正确认识和毅力。

有些人是很努力,但是如果他的态度没有放正确,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同时还有毅力的坚持。

就像书中所说的“锲而不舍”。

不仅做事要方法,学习是做事的基础,更要讲究方法。

只要方法正确,做事情必然会事半功倍。

而且无论做什么都要由信心,要对自己抱有希望,这就要由探索、尝试的态度。

尝试是最重要的,无论做什么只有尝试了才知道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想的结果。

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你能够适应方能活得更好,否则将会被淘汰。

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立足社会,拥有自己的舞台,令自己保持自信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憧憬地面对生活,懂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我有比蚯蚓优越得多的条件,再加上我的恒心,加上我的一心一意,加上我的锲而不舍。

我相信我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三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名言时时都在提醒世人时间的宝贵,世人也常常用这句名言勉励自我要珍惜时间,让自我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更精彩。

如今我昂然回首我度过的十二年,幼时的玩伴早已不见了踪影,已各奔东西。眨眼间,小学也即将毕业,童年的幼稚至今仍在脑中飘荡,童年中的酸,甜,苦,辣仍让人回味无穷。

人生正如小沈阳所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一辈子就过去了……”人生如同一盏油灯,就看你怎样去掌控,怎样去选取,怎样去生活。懂得时间的稍纵即逝和珍惜时间的就必须活出人生的精彩和美妙;反之,不懂的时间的稍纵即逝和珍惜时间的人就必须会先甜后苦。记住:你享受此时,那你就不能享受未来;此时不肯吃苦,那你将来会吃一辈子的苦!

因此在此我要劝劝罗天耀,劝劝御四班的同学们,你们从此时开始,从每一分每一秒开始,必须要活出人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当裁判手中的枪响起就去跑出自我的自信,不要让自我对那一天有所遗憾!

来吧,来给自我一个自信吧,每一天都冲着朝阳大喊:“我行!我行!我能行!加油!”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00词)。

高中是一段细水长流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体会到了劝学的重要性。从一开始的迷茫和困惑,到渐渐明白并践行劝学的精神,我逐渐发现,劝学对我个人成长的推动力是无可比拟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总结,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高中阶段得到的劝学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200词)。

首先,高中劝学的重点是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高中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会很容易感到厌烦和疲惫。而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是做好笔头功夫,更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同时,要坚持每天的计划性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不抄袭和作弊,争取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第三段:合理规划复习时间(200词)。

其次,高中劝学的另一个要点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高中学习内容繁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众多,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我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发现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非常重要。通过制定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复习安排,我能够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了抱着“一刻千金”的心态浪费时间的问题。同时,我也意识到休息和放松是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适当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调整心态,减少学习压力。

第四段:注重实践和应用知识(200词)。

此外,高中劝学还要注重实践和应用知识。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知识,但真正的学习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外阅读、实验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我们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我发现,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我们的专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段:保持积极心态,培养自律习惯(200词)。

最后,高中劝学的关键是保持积极心态,培养自律习惯。高中阶段存在着很多外界干扰和诱惑,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时刻坚持自己的目标。在学习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要学会坚持,不轻言放弃。同时,要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早睡早起、遵守纪律等。通过自律,可以培养自己的坚持力和毅力,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尾(100词)。

通过高中阶段的劝学,我逐渐明白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标。合理规划复习时间、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保持积极心态和自律习惯,这些都是高中劝学的关键要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这些劝学原则,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相信通过劝学,我们可以突破自己的瓶颈,取得更加显著的进步,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五

原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学老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翻译: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尝于永嘉西堂四,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六

最初接触《劝学》篇是在初中。当时所学是节选的内容,读完之后,受益颇深。从“学不可以已”知道了学习不可以停止,一个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也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终身学习”。而今再次接触《劝学》,并学习全文内容,更是了解到内容的精髓,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以及学习的目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等。为我们为何学习、如何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其精辟之处是无法用一言两语总结出来的,只有亲自通读全文,才能领会其精华所在。读完全文,对其所含思想总结如下:

《劝学》开头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的结果。一些有所成就的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商有高,而是靠他们的情商,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学习、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不停止,就意味着勤学不怠,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实现理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地。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的成功人士,如刘开、毛泽东等。

因此,在我们现如今的学习中,要不断进取、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如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周围同学、朋友学习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完善自我发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善于创新、善于总结反思。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是说:“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不根据实际情况,仅凭自己的一言之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花费一天的时间在“思”,不如他花一分钟的时间的所学的多、学的有意义。如果在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思”,其学习的效果会更加。孔老夫子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他提倡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基石。常说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习惯,我相信我们会成功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坚信的。

另外,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日的,应从入学前抓起。这个任务就落在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肩上,即父母肩上。在三四岁的儿童没有自觉性,对外界的事物还分不清好坏的情况下,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劝学》涵盖内容丰富,不仅强调了人们对学习的重要的认识,强调了学习应有的正确方法和态度,还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及最后总结“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也。”这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要人们重视习染,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如果我们要更好地发展,就要注意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目前,国家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们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使自己不断的完善。马克思曾说过:“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页)人是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客观世界的影响,反映客观现实的,环境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作为受教者的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所学到的能够应用于社会,学以致用,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如果不能与实践相结合,那它永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学习者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都应竭尽全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除了需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善于及时总结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记录,这样才会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到稳扎稳打,达到不断进步、成长的目的。

学习贵在积累,贵在坚持,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孤独的、冷漠的、或许是冰冷的世界,但是,只有我们付出努力,不怕艰辛、不怕困难,这个冰冷的世界成为充满阳光的世界、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学习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坚持的,它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勇于向前动力、敢想敢做的魄力。我们还需要有蚯蚓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用心专一的精神。它没有爪牙,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挖水井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挖几下,不见水,就换个地方去挖,不见水,再换个地点地方去挖,一直这样挖的话,他是永远都挖不到水的,只有在一个地方坚持不懈地挖,才能挖到水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天大雨两天晒网,否则我们都打不到鱼的。学习也一样,不能今天学、明天就不学了,我们要注重日常的积累与坚持。

总之,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它需要长久的日积月累,我们的坚持,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我们学习所得、体味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咸。

在《劝学》中,荀子提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学习不是一日之事,而在于日常不断地积累。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同样道理,学,用心一也。

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件上。”(转引自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版:234)乌申斯基指出:“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脑子里装满了片断的、毫无联系的知识,那就像东西放得杂乱无章的仓库一样,连主人也无法从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同上)这都表明了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的重要性。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七

《劝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议论性散文。分享了《劝学》的教案,欢迎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劝、见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三个文言虚词。

3.提高诵读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5.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教师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纠正不良发音并培养语感,并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3.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2.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即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要乐学、好学。

二、教学重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结合书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三字经》同声朗读音频,只听开头四句。

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可能答“三字经”,也可能答读的具体内容,无论如何回答,都要将学生注意力引到所听的四句内容上来。

2.接着投影播放文字画面。请学生翻译这四句意思,重点落在“习”上。

3.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投影展示孟子的生卒年和时代)(这句话可以是教师叙述,也可以提问学生),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投影展示荀子的生卒年和时代,)。

说明:通过比较和投影展示,学生既能复习巩固第三单元有关孟子的常识,又能了解到荀子思想与孟子的区别,另外也明确了二人的生活时代。

(二)课文学习。

1.解题:“劝”:劝勉。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说明:前面刚比较过孟子和荀子关于人之本性的思想差异,但最终归结点都是学习,所以《荀子》首篇即谈“劝学”,那么究竟“劝学”为何意?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强化这一概念。)。

2.学生听课文朗诵音频,边听边标上小节号,给生字注音,尝试标出节奏记号。

听完后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学生一齐朗诵全文,注意停顿和发音的标准。

3.解读第一自然段:

先翻译然后提问:

1)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明确:学习不可以停止。)。

(明确:这一点我们在探讨性善论与性恶论时已说过,关键在于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怎样的人。学生会说是“君子”,由是引入思考“君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以“君子”为标准来理解荀子的学习观。)。

3)第一节讲完后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背诵。

4.解读第二自然段:

1)导入:一提起“学习”二字,同学们便摆出一脸不耐烦准备听人说教的神情,多少个家长和老师面对学习难题都苦无对策呢,那么儒学大师荀子又有何高招呢?请同学们一起看第二自然段,先了解一下大意。

2)翻译第二自然段。

3)问:

a.这一段话里,荀子是否一上来就说学习有多重要?(明确:当然没有)。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八

高中生活无疑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对于每个学生而言,这段时间不仅是对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为未来构建起坚实的基石。在这个阶段,劝学显得尤为重要,我有幸在这段时间里领悟到了一些劝学的心得体会。首先,励志目标是推动劝学的动力源泉;其次,规划时间是高效劝学的关键;再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法宝;然后,合理分配精力是保证持久学习状态的保障;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高中劝学的重要一环。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心得体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首先,励志目标是推动劝学的动力源泉。高中生活繁忙而紧张,很容易因为学业压力而丧失信心。然而,当我们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时,就能重新点燃对学习的热情。我在高中时期一直渴望能够进入一所名牌大学,每当遇到困难或者压力时,我就会告诉自己,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我才能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这样的目标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了下来。

其次,规划时间是高效劝学的关键。高中的学习任务重而繁,如果不合理地安排时间,就会造成学习效果的大幅下滑。我从一开始就养成了每天规划学习时间的习惯,根据每天的任务量,我会合理划分时间,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任务。刚开始阶段,规划时间的过程可能会有些生硬和僵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能够高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法宝。学业虽然重要,但只有通过放松身心,调整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我非常注重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与他们交流,倾听彼此的身心感受,这样能够在放松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宁静。此外,我还会通过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释放压力,比如打篮球、跑步等。这些放松的活动不仅有助于调整状态,还能提高我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然后,合理分配精力是保证持久学习状态的保障。高中学习是一项体力和脑力同时承受的任务,如果我们过分倾向于重视其中一方,很容易导致疲惫和精力不济。因此,合理分配精力成为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我通常会将重点科目和需要更多体能的活动安排在上午,保持早上的状态和尖锐思维,而将较为轻松的科目和活动放到下午。这样的安排使我能够充分地利用自己在各个时间段的状态,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

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高中劝学的重要一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我发现我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会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讲解给别人听、利用彩色笔记等。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我找到了对我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高中劝学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时间规划、科学的课余安排、适度的精力分配以及个人的学习方法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心得,通过这些经验的总结和分享,我们能够更好地劝学,提高学习效果。希望每个高中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劝学目标,培养规划时间、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分配精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能力,让劝学成为自己持久的动力,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中劝学新说篇十九

这篇荀子写于二干多年前的文言文毕竟与如今的白话文相去甚远,以我的水平,不看注解只能通读,若要深究其间某些字、词的含义就难了,即便如此,我还是看不横其中的个别句子。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它、朗读它,即便不知所云,每每读来,朗朗上口,齿颊生香。尤其是那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工整、有韵律,倒真正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口中读着,两耳便同时将这些清朗的字音一个个收了进去,似喝了口凉水,又像含了片薄荷,清清爽爽。感觉是种很奇妙的东西,而古文恰恰能给你朗读的感觉,妙不可言。

古文之美,亦在简约。古文往往短小精悍,但其白话文的译文可就长得多了。我们看译文是助于理解,但从不会欣赏译文,倒不是嫌它“盗版”,只是感觉上已繁琐得很。繁琐容易简洁难,古文中主语可省、宾语可省、量词可省、关联词可省,省得有分寸,省去了也看得懂,而且更耐看,更有韵味,这便是古文之美。

古文之美,还在柔。且看,古人惜墨如金,但“之乎者也”是少不了的,我以为这四个字独有妙处。“之、者、也”分别位于句中或句末,多半拖长了声音念,给人一种稳稳当当又悠哉悠哉的感觉,一般阵述句中的生硬语气便由它转为亲切柔和。“乎”常用于感叹句戴疑问句末,无义,音短且轻,念到“乎”字,前半句中激动、气愤之类的情绪便都随之轻轻带去一部分,语气又趋于缓和,一时的心急气盛开始转为冷静。古代文人的儒雅也在这里显留一二了。儒者,柔也。水,柔也。柔是一种宽容的美。因此有些文言文读起来就是糯笃笃的,而即便是议论文,也不会过激、尖锐,总显得诚心诚意,心平气和。

当然,古文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以上仅为读《劝学》之感。

高中劝学新说篇二十

劝学。

【作者】荀子【朝代】先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此段教材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此段教材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劝学荀子注释。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兴盛。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蟹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