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33:44 页码:7
2023年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精选10篇)
2023-11-19 08:33:44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检验和评估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和满意呢?下面是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一

朋友们,我们已经进入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

你可知道它为什么叫做殷墟?“殷”,是商朝的古称,“墟”就是废墟的意思。公元前13商代第二十代君王盘庚为缓和阶级矛盾,把都城迁到殷,即今天的安阳小屯村,后来经历了8代12王,建都255年这里一直是殷商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商政权倒塌,这里有繁荣的都市逐渐荒芜,成为一片废墟,历史上就称为殷墟。

那么它又是怎么被确认的呢?自从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确认“龙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后,1928—1937年经过15次大规模的科学挖掘,出土了许多的意志和珍贵文物,确定了史书上记载的“殷墟”的具体位置。兴建殷墟博物院正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十七不受破坏。

殷墟之所以如此出名和重要,是因为它至少有2种东西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一是甲骨文一是青铜器。甲骨文即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天文、历法和祭祀等各种活动,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可形象地称甲骨窟穴为“世界最早的图书馆”、“中国最早的档案库”。甲骨文的发现白哦名我国至少在3300年前就已具备了完备的文字体系,有兴趣的朋友待会儿可研究一下,看看自己能认识几个我们祖先写下的文字。

第二个介绍的是青铜器,当时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进入青铜时代,1939年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可谓世界青铜器之冠。它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掘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早在3000多年前的冶炼技术已是何等的高潮,鼎最开始的作用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演变成为一种王权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就是个证明。我们现在看到的司母戊方鼎的仿制品,比原件大一倍,原件出土后远嫁北京历史博物馆,仅在9月驶回娘家四个月,为你娘家申办“世界遗产”做巨大贡献。

我们感受万甲骨文、青铜器的辉煌历史之后,再认识一下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大家请看这就是她的墓葬。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善武深受屋顶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据甲骨文记载他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一次竟带兵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这也是甲骨文记载的战争中动用人数最多的一次。由于连年征战她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建精美享堂以示纪念。妇好墓中出土大量青铜玉器骨器等。简直是商代文物博览会。这些随葬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文艺、埋葬制度及殷王室的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时间关系,就先讲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来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体味中华先祖的巧夺天工!谢谢!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游览。

我是你们的导游员,我叫小a,来自郑州ab旅行社,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在此相遇。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此次安阳殷墟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朋友们能够在旅程中玩的开心、舒畅!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阴虚博物院。

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也就是今天的曲阜,迁到“殷”现在的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

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殷墟博物苑”就是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起来的。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06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游客朋友,您现在看到的是殷墟博物馆的外观。

殷墟博物馆坐落在洹河岸旁,是一座地下博物馆。

这样的设计符合现在世界上遗址保护的理念,同时尽可能地与整个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

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商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心高出地面3米的青铜结构,象一只巨大的青铜鼎,代表着商代是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鼎盛时期。

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

目前这里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已进入殷墟博物院内部。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殷墟大门。

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门”的写法而建。

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门额苑名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色古香。

这扇大门已成为殷墟景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而大门两侧的两个金黄色浮雕图案,是根据179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珏的形状仿制而成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

朋友们,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这件青铜器,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

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

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属于国宝级别。

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了妇好墓享堂广场。

首先映入您眼帘的这尊雕像就是华夏最早的巾帼英雄——妇好,它高约3.5米,由汉白玉雕塑而成,生动的再现了妇好生前的英姿和风采。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善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被称为我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

据甲骨文记载,她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

妇好有一次率军征伐巴方,由于她运筹帷幄,事先设下埋伏,配合正面的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

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自己处理国家大事的宫殿区里,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

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了地宫二层,这里就是妇好墓。

妇好墓南北长5.6米 ,东西宽4米 ,墓底距地面深7.5米 ,随葬品出土1928件,分6层葬于墓内,妇好墓是一座未被盗过的殷代王室墓,随葬品出土极为丰富,其中出土青铜器468件,总重量达1600多公斤。

墓最底层发掘有黑红相间的漆皮,推测应为妇好棺材的位置,左右两侧摆放是6700多海贝和755件玉器,随葬的755件玉器,每一件都称得上巧夺天工,这些玉雕不仅工艺精巧而且生动活泼,形神兼备,堪称商代玉器的精品,显示出当时造型艺术与琢玉技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这些玉大部分还来自辽宁、新疆等地。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殷墟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是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们: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来参观。

我姓杨,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杨或杨导。

下面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殷墟。

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

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

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各位旅客朋友们,眼前就是咱们大家期待已久的殷墟了!

好了,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

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

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

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

大家请随我到这边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

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

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说到妇好墓,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妇好究竟是谁?她身上有什么故事?为什么她一个女子会有如此隆重的陵墓呢?那么大家就请随我到宫殿区的西边,现在让我们参观一下中国第一位飒爽英姿美女将军的墓葬。

首先在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再现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妇好生前的英姿和风采。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据甲骨文记载,她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

妇好有一次率军征伐巴方,由于她运筹帷幄,事先在一个地方设下埋伏,配合正面的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

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

这就是妇好墓,我们顺梯而下就到达复原后的墓坑。

妇好墓深7.5米,在这里出土了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

计有:青铜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简直就是一个商代文物博览会。

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不少都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妇好“的名字,学者们经过研究,得知这就是在甲骨卜辞里出现过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妇好。

在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壁龛里的尺骨,这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

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

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儿童2具,其余的因被截肢,已经不辨男女了。

我们仅从这个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隶社会的缩影。

朋友们,讲到这里,殷墟博物馆的全部内容基本上就讲完了,我们现在有20分钟的时间在这边休息或者拍照留念,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事随时与我电话联系。

20分钟以后我们依然在这边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谢谢大家!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安阳参观游览。

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x,大家可以叫我小洪。

首先,我代表天马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正所谓“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虽然出门行万里,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其次,我代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三好司机”向大家问好!我们的司机姓刘,他可是位长相好,脾气好,而且技术一流好的司机,有他的娴熟驾驶,这一路上我们肯定会玩的放心,玩的开心!

最后,我代表本人向各位鞠躬了!俗话说:“相聚即是缘分”,能与大家一起享受您的休闲娱乐之旅是我的荣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配合。

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关系,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今天一定是最用心的导游,我的手机号是xxxxxx,有事您说话,洪导一定尽全力满足您的要求!在此,我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玩的开心,玩的尽兴。

为使各位在安阳期间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现在将安阳的历史及殷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自秦始皇筑安阳县以来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虽为地级市,却是国家确定的甲级开放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在2006年7月13日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

安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奇特的自然旅游景观,以殷墟博物院为主线的殷墟文化游和以岳飞庙、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线的传统教育旅游构成了安阳特色文化旅游。

安阳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小南海风景区、珍珠泉风景区、林虑山等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三

安阳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旅游。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安阳殷墟。

导游词。

欢迎查看。

各位旅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所在的欢乐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阳!我是你们的地接导游员小祁,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服务的。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也希望各位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行程中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殷墟,殷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安阳城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带,面积约24平方公里。古称"北蒙",又名"殷"。公元前14世纪,商王从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迁都到殷,直至纣灭亡,在此共传8代12王,经历了273年。此处出土的刻字甲骨于1899年首先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从1928年发掘到现在,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等物,并已大体搞清楚了殷墟的布局:小屯村东北为宫殿宗庙区,周围分布着手工作坊、居住址和墓葬,洹河北岸以侯家庄西北冈和武官村北地为中心,是王陵区,分布着居住址、墓葬和祭祀坑。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殷墟,位于我们正前的是一口大鼎,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安阳武官村西北冈由村民挖出,日军占领安阳期间,村民重又将大鼎掩埋起来。此鼎于1946年运往南京,藏南京博物院。1959年运至北京,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大方鼎为一巨型青铜器,通高1.37米,长1.1米,宽0.77米,重达875公斤。鼎体周围以雷纹为地,上有龙纹蟠绕,四角为饕餮纹,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3字。该鼎是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在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也是仅见的。

我们往西北走,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女大将军——妇好。这是妇好的墓地,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8米。出土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陶器、蚌器等各类随葬品1928件,贝6800多枚。其中铜铙、铜镜、玉雕人像、玉雕动物、象牙杯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从出土的青铜器上不少铸有"妇好"铭文的情况分析,墓主人当为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曾率兵征夷方,讨土方,伐西羌,一次率兵可达1万多人,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女将军。

各位游客,下面是我们的自由时间,请大家尽情的游玩吧,半个小时后,我们甲骨文区见面。感谢大家的配合,最后祝大家旅行玩的愉快。

好了,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郑州距离安阳公里,车程大约3个半小时,接下来,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

河南古称“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9869万,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四面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主要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洛阳、开封、郑州、安阳。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例如:军事名人苏秦、李斯、吉鸿昌;科技名人范缜、滑寿;文学艺人曹操、张择端等。

常言道:“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同时还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等大拳种的发源地。技冠天下,德播神州。早就享有武术之乡和功夫之乡的美誉。

现在我们的车已渐渐驶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河南省的北大门,位于晋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称。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达万。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漳河、洹河、淇河,卫河在安阳环绕流过,历为兵家瞩目之地。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1960年3月,在安阳小南海发现了距今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洞穴遗址,被郭沫若命为“小南海文化”。在安阳北部的后岗,层次分明的叠压着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仰韶彩陶文化、龙山黑陶文化和小屯白陶文化。由此可以说明:这里很早就是中华民族的栖息之地。

谈话间,我们的车已经抵达景区的停车场,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同我下车。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它以小屯村为中心长约5.6公里,宽约4.5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遗址。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殷墟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xx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铜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一片甲骨惊天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它起初一直被当地人唤作“龙骨”,作为一种止血的中药不断地进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药店出售。后来有些带字的龙骨被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极大,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挖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1937年卢沟桥事变使之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总共有17096片,上面记载了商朝的天象、历法、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其次我们再介绍一下青铜器。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内还有其它的观光景点——甲骨文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它不仅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的战争,而且还记载了天气情况,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土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现于小屯村西北地的妇好墓。专家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断定,妇好墓是武丁法定配偶。她能征善战,曾统帅大军出征打仗,是武丁的宠妃。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之多、造型之精美,轰动世界。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殷墟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你们有两个小时的自游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

一城之内皆是宝。安阳是中华文明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之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知道了安阳。在这里有两万五千年原始洞穴的小南海文化誉满全球,后岗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叠压出了安阳乃至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四千多年前的古帝颛顼、帝喾纪念陵更烘托出了古都的庄严气质。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朝野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陵墓—袁林,第一座国家监狱,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灵泉寺和万佛沟,宋代西门大夫庙记石碑,后周文峰塔,唐代修定寺塔等古迹,所以说我们安阳是一城之内皆是宝。

二是二水出自安阳城,这二水的第一水就是发源于太行山的洹水,她穿城而过是我们安阳的母亲河;第二水就是,对,这位游客说的对,就是人工天河——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谓英雄气概,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针,坚持了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25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遂洞,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饮水灌溉工程。被中外友人誉为人工天河。周曾豪迈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三宝产自叫殷墟里,殷墟于20xx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有三宝,一是甲骨文,二是青铜器,三是都城遗址。这三宝我将在参观殷墟博物院时给大家详细介绍。

四面八方我为中,安阳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地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交界处,从中国版图上看,他正居于中心位置。从这里西到天山脚下,东到东海之滨,北到白山黑水,南到两广海南距离大都要经过两三个省。

五县四区我管辖,就是说我们安阳现辖五县四区,分别是安阳、林县、内黄、汤阴、滑县,四区是文峰、北关、铁西、郊区四个区,全市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71万。

六合之内聚灵气:六合是指东西南北上下六个方位,里面充满了灵气,在这里自古就有安阳出才子,安阳出名人之说,在这里留下了大禹治水、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廉相出生、信陵窃符、扁鹊遇害、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典故,所以说六合之内聚灵气。

七朝古都安阳城,安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先后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除了殷商外,还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累计建都时间达380多年。安阳成为七大古都是在1988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史学界产生了一种把历史上统一王朝的共同都城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列为五大古都之说,三十年代加上杭州城为六大古都,六大古都之说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一直到八十年代。1982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镶院士指出,商代的殷和六朝的邺就象西周镐京、秦咸阳、汉唐长安一样应视为同一个古都,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至少不亚于杭州。从而首次提出七大古都之说。在1988年的古都学会上,最终决定六大古都加上安改为七大古都了。

好了,我们的殷墟博物院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贵重物品随我下车。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四

安阳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旅游。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安阳殷墟。

导游词。

欢迎查看。

各位旅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所在的欢乐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阳!我是你们的地接导游员小祁,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服务的。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也希望各位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行程中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殷墟,殷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安阳城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带,面积约24平方公里。古称"北蒙",又名"殷"。公元前14世纪,商王从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迁都到殷,直至纣灭亡,在此共传8代12王,经历了273年。此处出土的刻字甲骨于1899年首先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1920xx年10月至1937年6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从1920xx年发掘到现在,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等物,并已大体搞清楚了殷墟的布局:小屯村东北为宫殿宗庙区,周围分布着手工作坊、居住址和墓葬,洹河北岸以侯家庄西北冈和武官村北地为中心,是王陵区,分布着居住址、墓葬和祭祀坑。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殷墟,位于我们正前的是一口大鼎,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安阳武官村西北冈由村民挖出,日军占领安阳期间,村民重又将大鼎掩埋起来。此鼎于1946年运往南京,藏南京博物院。1959年运至北京,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大方鼎为一巨型青铜器,通高1.37米,长1.1米,宽0.77米,重达875公斤。鼎体周围以雷纹为地,上有龙纹蟠绕,四角为饕餮纹,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3字。该鼎是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在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也是仅见的。

我们往西北走,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女大将军------妇好。这是妇好的墓地,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8米。出土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陶器、蚌器等各类随葬品1928件,贝6800多枚。其中铜铙、铜镜、玉雕人像、玉雕动物、象牙杯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从出土的青铜器上不少铸有"妇好"铭文的情况分析,墓主人当为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曾率兵征夷方,讨土方,伐西羌,一次率兵可达1万多人,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女将军。

各位游客,下面是我们的自由时间,请大家尽情的游玩吧,半个小时后,我们甲骨文区见面。感谢大家的配合,最后祝大家旅行玩的愉快。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我是来自郑州天下旅行社的一名导游,我姓王,大家可以直接称呼我为小王。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陈先生,此次的安阳殷墟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来共同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整个的旅程中玩的开心、玩的舒畅!

好了,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郑州距离安阳公里,车程大约3个半小时,接下来,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

河南古称“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9869万,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四面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主要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洛阳、开封、郑州、安阳。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例如:军事名人苏秦、李斯、吉鸿昌、杨靖宇;科技名人范缜、滑寿;文学艺人曹操、张择端等。

常言道:“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同时还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等大拳种的发源地。技冠天下,德播神州。早就享有武术之乡和功夫之乡的美誉。

现在我们的车已渐渐驶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河南省的北大门,位于晋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称。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达万。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漳河、洹河、淇河,卫河在安阳环绕流过,历为兵家瞩目之地。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1960年3月,在安阳小南海发现了距今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洞穴遗址,被郭沫若命为“小南海文化”。在安阳北部的后岗,层次分明的叠压着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仰韶彩陶文化、龙山黑陶文化和小屯白陶文化。由此可以说明:这里很早就是中华民族的栖息之地。

谈话间,我们的车已经抵达景区的停车场,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同我下车。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它以小屯村为中心长约5.6公里,宽约4.5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遗址。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殷墟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xx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铜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一片甲骨惊天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它起初一直被当地人唤作“龙骨”,作为一种止血的中药不断地进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药店出售。后来有些带字的龙骨被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极大,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挖掘是从1920xx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0xx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1937年卢沟桥事变使之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总共有17096片,上面记载了商朝的天象、历法、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其次我们再介绍一下青铜器。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内还有其它的观光景点——甲骨文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它不仅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的战争,而且还记载了天气情况,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土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现于小屯村西北地的妇好墓。专家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断定,妇好墓是武丁法定配偶。她能征善战,曾统帅大军出征打仗,是武丁的宠妃。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之多、造型之精美,轰动世界。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殷墟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你们有两个小时的自游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我们安阳来旅游,我是大家此次安阳之行的导游员---那么现在呢我们在去安阳殷墟博物院的路上,我给大家先介绍一下安阳,安阳是七朝古都,我就用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数字来介绍一下安阳。

一城之内皆是宝。安阳是中华文明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之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知道了安阳。在这里有两万五千年原始洞穴的小南海文化誉满全球,后岗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叠压出了安阳乃至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四千多年前的古帝颛顼、帝喾纪念陵更烘托出了古都的庄严气质。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朝野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陵墓—袁林,第一座国家监狱,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灵泉寺和万佛沟,宋代西门大夫庙记石碑,后周文峰塔,唐代修定寺塔等古迹,所以说我们安阳是一城之内皆是宝。

二是二水出自安阳城,这二水的第一水就是发源于太行山的洹水,她穿城而过是我们安阳的母亲河;第二水就是,对,这位游客说的对,就是人工天河——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谓英雄气概,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针,坚持了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25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遂洞,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饮水灌溉工程。被中外友人誉为人工天河。周曾豪迈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三宝产自叫殷墟里,殷墟于20xx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有三宝,一是甲骨文,二是青铜器,三是都城遗址。这三宝我将在参观殷墟博物院时给大家详细介绍。

四面八方我为中,安阳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地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交界处,从中国版图上看,他正居于中心位置。从这里西到天山脚下,东到东海之滨,北到白山黑水,南到两广海南距离大都要经过两三个省。

五县四区我管辖,就是说我们安阳现辖五县四区,分别是安阳、林县、内黄、汤阴、滑县,四区是文峰、北关、铁西、郊区四个区,全市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71万。

六合之内聚灵气:六合是指东西南北上下六个方位,里面充满了灵气,在这里自古就有安阳出才子,安阳出名人之说,在这里留下了大禹治水、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廉相出生、信陵窃符、扁鹊遇害、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典故,所以说六合之内聚灵气。

七朝古都安阳城,安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先后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除了殷商外,还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累计建都时间达380多年。安阳成为七大古都是在1988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史学界产生了一种把历史上统一王朝的共同都城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列为五大古都之说,三十年代加上杭州城为六大古都,六大古都之说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一直到八十年代。1982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镶院士指出,商代的殷和六朝的邺就象西周镐京、秦咸阳、汉唐长安一样应视为同一个古都,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至少不亚于杭州。从而首次提出七大古都之说。在1988年的古都学会上,最终决定六大古都加上安改为七大古都了。

好了,我们的殷墟博物院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贵重物品随我下车。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我们俩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解决,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预祝本次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今天我带领大家参观的是安阳殷墟,我们由郑州出发,向北行驶途径新乡、鹤壁、安阳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殷墟。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1961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首,.7.3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车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安阳殷墟了,此刻围绕在我们四周的是郑州市市区,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郑州:郑州古属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我们马上要经过的绿色双塔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没有使人们失望,现已引领着河南的经济发展并是中崛起的领头军,郑州因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和“商城”之称。

郑州今日的辉煌也得益于四通八达的交通,它是东西陇海线,南北京广线的交江点,并且是东西310国道和南北207国道的交汇点。我们正行驶在107国道上。速度可真快!我们马上要经过的是新乡市,新乡有个著名的县叫做原阳县,原阳县的大米全国有名,另外原阳县还有中国的比萨斜塔——玲珑塔。建于宋朝初年,塔的中轴线与地面垂直成13度角,无论远观还是近看明显看出塔向东北倾斜,像要随时倒塌。但是大家不用担心,既然它已经斜着矗立于此几千年必定有其科学而严谨的设计原理。登上玲珑塔据说可南望黄河波涛,北眺太行峰峦,东见浩瀚云海,西览万顷碧禾。可谓妙趣横生蔚为壮观。大家有机会可去体验一下!

殷都百花开,友朋远方来。安阳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安阳市河南北大门,位于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之称。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安阳文化灿烂其中最具代表性和魅力的还是我们要参观的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

好了,各位朋友,安阳殷墟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龙门石窟!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六

大家好!

咱们的车子就要出发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我是大家的地陪导游??,很荣幸能够为各位服务,我旁边就是咱们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车经验,技术十分娴熟.大家尽管放心的欣赏沿途风光,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相聚也是一种缘,希望我们在相具的这段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大家应该都知道殷墟闻名世界的三个重要因素是甲骨文,青铜器和都会,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妇好墓地.

首先,我先介绍以下殷墟,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部,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山东的`奄,(今曲埠)迁到殷,现在的安阳小屯,并且在着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45年,从此以后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殷墟博物苑就是在殷墟宫殿区的遗址上而兴建的.

说了这么多,咱们的目的地殷墟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咱们的停车地点和车牌号豫a---06521,在旅途要注意安全,好了,咱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吧!

我们首先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仅这框架是全木结构,它是仿甲骨文"门"字的写法而建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以成为华夏门的鼻祖.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这也正是殷墟文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它是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的,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75公斤.司的意思为禁忌,母是指母亲,戊指人名,整个意思是商王文丁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这么重的鼎浇铸起来特别困难,在当时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有人用现代方法分析他的合金成分,结果表明它的铜,锡,铅比例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相符,另外大家看鼎身上这些精美的纹蚀,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铁技术是多么高超啊----要是见过国家博物馆馆徽的游客应该知道它的设计是以司母戊鼎作为主图的,可以说"司母戊鼎"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司母戊这个商标目前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局成功注册,可惜的是"甲骨文"这个商标已在2002年被美国的一家公司抢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品牌.

好了,我们向前方继续进行第而个景点,现在大殿陈列的正是甲骨文,甲骨文是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就是我们现在脚下这片土地.当年有许多村民挖出一些骨片,但不知道是什么就给扔掉了,后来有一个剃头匠李成给顾客剃头时,常常划破头皮出血,他没有钱买药,当时就把骨片涂在伤口上,随之竟然发现止住了,便知道这是一种中药,叫做龙骨,从此有许多大量的人卖到药店,但药店的人不喜欢带字的龙骨,所以他们就把上面的字刮掉再去卖.可惜呀,不知道多少人把甲骨文都喝进肚子里了,当带字的龙骨传到北京,天津两地时,被王懿荣发现了,最后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即将前往妇好墓.妇好是我国第一位女将军,她曾最多带兵的人数达13000多,不少男性将军都受她的指挥.这便是妇好墓,大家小心一点,顺着楼梯到墓坑,妇好墓深7.5米,随葬品功计1928件,其中有青铜器400件,玉器750件,骨妇好墓器560多件,石器50多件以及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简直就是一个商代文物博物会.讲到这里,也许会有人疑问,商迁都殷,经历5代12王,特别是一些功勋显赫的商王,为什么却是妇好墓呢?这是因为商王陵区,已被历代盗墓者洗劫一空,而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宠妃,又为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死后武丁非常悲痛,就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她的墓葬才得以保全,为后面的考古工作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景点讲解到此结束,现在留半个小时的时间自由活动,呆会儿我们在这里集合,我将带领大家回住宿酒店.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七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燕尾服,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病人把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很大,而大规模有组织地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这几次挖掘永远载入了考古学史册,开创之功,功不可没。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殷墟的发气被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才继续进行。

我们先来看一个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个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家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员。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就由我们来为大家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后,预祝大家玩得开心,吃的顺心,行的放心。

好了,请大家坐稳扶好。我把今天的行程给大家介绍一下。从郑州出发,我们大概九点可以到达安阳殷墟博物院。在那里参观二个半小时,然后大家自由拍照留念,12点集合去用餐。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我叫小a,来自郑州ab旅行社,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在此相遇。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此次安阳殷墟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朋友们能够在旅程中玩的开心、舒畅!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赴殷商古都安阳游览,上午参观阴虚博物院,下午参观马家大院,中午在安阳宾馆品尝当地美食,在美景与美食中领略殷商文化的浪漫与恢弘。

安阳是河南省的北大门,位于晋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称。土地总面积7355平方公里,总人口533万。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漳河、洹河、淇河,卫河在安阳环绕流过,历为兵家瞩目之地。

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已发掘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周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1960年3月,在安阳小南海发现了距今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洞穴遗址,被郭沫若命为“小南海文化”。在安阳北部的后岗,层次分明的叠压着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仰韶彩陶文化、龙山黑陶文化和小屯白陶文化。

古老的安阳有“三根”:一是“文字之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除了甲骨文字以外全部都湮灭了,只有甲骨文字一脉相承,传承至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二是“文化之根”。五经之首的《易经》,就发祥于安阳的羑(you)里城。《易经》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哲理,以及它的神秘色彩,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三是“民族之根”。三皇五帝之中,就有颛顼(zhuanxu)、啻喾(diku)两位圣贤在我们安阳建都,至今还有他们的王陵--二帝陵。

公元前13,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也就是今天的曲阜,迁到“殷”现在的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殷墟博物苑”就是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起来的。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游客朋友,您现在看到的是殷墟博物馆的外观。殷墟博物馆坐落在洹河岸旁,是一座地下博物馆。这样的设计符合现在世界上遗址保护的理念,同时尽可能地与整个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商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心高出地面3米的青铜结构,象一只巨大的青铜鼎,代表着商代是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鼎盛时期。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目前这里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已进入殷墟博物院内部。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殷墟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门”的写法而建。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额苑名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色古香。这扇大门已成为殷墟景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而大门两侧的两个金黄色浮雕图案,是根据17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珏的形状仿制而成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

朋友们,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这件青铜器,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属于国宝级别。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了妇好墓享堂广场。首先映入您眼帘的这尊雕像就是华夏最早的巾帼英雄--妇好,它高约3.5米,由汉白玉雕塑而成,生动的再现了妇好生前的英姿和风采。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善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我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据甲骨文记载,她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妇好有一次率军征伐巴方,由于她运筹帷幄,事先设下埋伏,配合正面的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自己处理国家大事的宫殿区里,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

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了地宫二层,这里就是妇好墓。妇好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墓底距地面深7.5米,随葬品出土1928件,分6层葬于墓内,妇好墓是一座未被盗过的殷代王室墓,随葬品出土极为丰富,其中出土青铜器468件,总重量达1600多公斤。墓最底层发掘有黑红相间的漆皮,推测应为妇好棺材的位置,左右两侧摆放是6700多海贝和755件玉器,随葬的755件玉器,每一件都称得上巧夺天工,这些玉雕不仅工艺精巧而且生动活泼,形神兼备,堪称商代玉器的精品,显示出当时造型艺术与琢玉技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这些玉大部分还来自辽宁、新疆等地。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您来到甲骨文的故土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开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开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根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