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5:03:38 页码:7
2023年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精选13篇)
2023-11-12 15:03:38    小编:ZTFB

总结是反思的结果,更是迎接新起点的砥砺向前。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成为高效阅读者呢?看完以下总结范文后,你可以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总结中,提升其质量和价值。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一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温故而知新。

5.好知者不如乐知者。6.博学而笃志。

7.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8.弗学,不知其善也。

9.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0.学学半。

11.二石兽并沉焉。12.阅十余岁。

13.求石兽与水中。14.竟不可得。

15.凡河中失石。16.如其言。

17.然则天下之事。18.尔辈不能究物理。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论语》中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十而立。

三.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4、子曰:“三人行,()。(),()。”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答、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答、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答,去:离开。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答、期:约定。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答、引:拉。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答、“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答、集:集会。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天雨墙坏雨:下雨坏:毁坏。

2、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2、人皆吊之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二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分解代谢):生物体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异化作用。

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指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质壁分离。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的过程。

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总结:研究生命起源是要弄清几十亿年生命诞生的历史,然而其意义远不止追根溯源,还在于可以了解生命与环境,新陈代谢、运动感应和调节控制等生命活动的机制,从而认识和阐明生命的本质,以实现人类控制和改造生命的目标。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三

(在学习和生活中启迪)。

1.的老师》—魏巍,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本文节选自《魏巍散文选?我的老师》。

2.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的早年生活》—丘吉尔,两度担任英国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

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名族史》等。本文节选自《我的早年生活》。

4.几何》—马及时,选自《马及时儿童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童年旧事》。

5.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四

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2)人类的进化过程:

树上生活下地生活。

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早期人类东非人现代人类。

2、人的生殖。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娩。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8周成胎儿(出现人形)40周分娩。胚胎早期运用卵细胞中的营养。

3、青春期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卫生保健:

4、计划生育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优生:禁止近亲结婚,有利提高人口素质。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

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最长;。

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d)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五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六

1、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中,适于树栖生活,不能真正直立行走。

2、经过了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烧烤食物,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3、睾丸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4、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并缓慢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能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

5、你和你的同龄人正在进入一个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月经,男孩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遗精。

6、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此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7、小肠的皱襞和绒毛特点,大大增加吸收营养物质面积,各种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随血液运往全身。

8、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9、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保持合理的营养格外重要。合理营养指的是能够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的饮食。

10、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进入肺,在肺里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11、人体的呼吸能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12、氧气进入血液中,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这个部位被利用。

1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

14、人体的肺泡壁很薄,由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15、由血管和心脏组成了血液循环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运输动力器官。

16、贫血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7、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一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有核的是白细胞,双面凹圆饼状的是红细胞,最小的是血小板。

18、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

19、心脏有发达的肌肉组织,因而能够有力地舒张和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所以,心脏的结构与它的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的功能相适应。

20、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红色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21、你手臂上看得到的“青筋”是静脉,内流静脉血,流动方向是流回心脏。

22、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几乎用肉眼就可以看出;而精子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其形似蝌蚪,能游动。

23、青春期是一个人发展智力的关键时期。所以,青少年朋友应树立目标,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23、口腔的消化作用主要体现在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方面。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结构是小肠;呼吸道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功能。

24、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动的速度快。

25、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血液向钱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

26、人体的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用于维持体温;另一部分用于细胞各种活动。

27、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8、人体细胞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被排出体外,其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少量的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29、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30、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人体排出的废物将进入环境,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3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被虑出,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吸收回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功能的区域叫神经中枢。

3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

34、你听到电话铃声后,能将铃声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这和神经冲动传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从听到铃声到用右手拿起电话听筒,这种反射是复杂反射。吃过山楂的人看到山楂能分泌唾液,此反应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35、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而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里,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个部分。

36、有人形容“激动的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当你激动是,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支配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受到神经的调控的。

37、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由分泌腺组成,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物质叫激素,他是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等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胰岛素能调节唐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38、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39、防止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40、通过讨论从报刊、互联网上收集到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你归纳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_、__水污染__、_固体废弃物_、___土壤污染___和噪声污染等方面。

4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环境,也得益于环境。被称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42、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43、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44、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就是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营养角度来看,肥胖可能是营养过剩造成的,而身体消瘦可能是营养吸收不足造成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只有坚持做到摄食广泛,营养均衡,才能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七

第一单元(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羚羊木雕》—张之路,作家。本文原题为“反悔”。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二单元(在学习和生活中启迪)。

7.《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8.《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两度担任英国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本文节选自《我的早年生活》。

9.《王几何》—马及时,选自《马及时儿童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童年旧事》。

10.《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

第三单元(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11.《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12.《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13.《风雨》—贾平凹,陕西丹凤人。本文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贾平凹卷》。

14.《秋天》—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本文选自《预言》。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人。选自《乐府诗集》。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选自《全唐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天净沙,曲牌名【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就像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

第四单元(思考人生,珍爱生命)。

16.《紫藤萝瀑布》—宗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17.《走一步,在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选自《当代少年》。

18.短文两篇。

《蝉》—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已出版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彤云笺》,《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

《贝壳》—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19.《在山的那边》—王家新。选自《长江文艺》。

20.《虽有嘉肴》—《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第五单元(通过科学,认识世界)。

21.《化石吟》—张锋。选自《科学24小时》。

22.《看云识天气》—朱泳燚。本文是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23.《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选自《昆虫的故事》。

24.《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

25.《河中石兽》—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题目是编者加的。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亦幻亦真)。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明代小说家。本文节选自《西游记》(与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并称中国四大名著)第六回。

27.《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19世纪的童话作家、诗人,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最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28.《女娲造人》—袁珂。选自《神话故事新编》。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选自《金波作品精选》。

30.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文字和狮子》—《伊索寓言》。

《智子疑邻》—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本文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编者加的。

《塞翁失马》—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是编者加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名著导读。

1、《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位女作家。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作者认为: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如“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一是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二是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二是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三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一是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二是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蚂蚁和蝉》—。

《两只口袋》—。

《驴和狼》—。

《乌龟和老鹰》—。

《马和驴》—。

《狐狸和狗》—。

《衔肉的狗》—。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八

导致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九

2.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和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决定。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人口增长;=0人口不增不减;0人口减少,负增长)。

一般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落后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

出生率=出生婴儿数/总人数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

6.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人口密集)、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主要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图p66)。

7.人口稀少区:干旱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1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人类早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深受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大体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人的肤色和眼色逐渐变深。

12.人种的分布(见p72图4.11)。

人种分布地区包括人群特征。

白种人欧北美洲大洋洲阿拉伯人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

黄种人亚洲东部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黑种人非洲撒哈拉以南黑皮肤黑眼珠黑而卷的头发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东南亚。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

法语法国以及前殖民地。

俄语俄罗斯。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三大宗教(见地图册p30)。

宗教发源地信奉的神和教主经典宗教建筑分布。

(第一大)巴勒斯坦上帝和耶稣圣经教堂、十字架欧美、美洲、大洋洲。

佛教(第三大)南亚(古印度)释迦牟尼三藏佛塔、寺庙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自然资源、交通及经济状况等等(p80)。

4.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但是,随着聚落的发展,传统民居在逐步消失,我们该如何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呢?如北京四合院的改造:对四合院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要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

1.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3.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p88。

要能在大洲边界线附近找出横跨两大洲的国家。如: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巴拿马跨南北美洲,美国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属于大洋州)。

4.世界上陆地面积的国家是俄罗斯(1707平方千米、最小的是梵蒂冈(,居前六位的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p86了解六国轮廓)。

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巴基斯坦、俄罗斯(欧洲)、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非洲)(其余六国均在亚洲)。

6.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也不一样,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中国为社会主义国家。

11.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组织名称简称缩写总部所在地性质(了解)。

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wto瑞士的日内瓦经济组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委会ioc瑞士的洛桑体育组织。

欧洲联盟欧盟eu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政治、经济。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nato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军事。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奥地利的维也纳石油。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an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经济。

美洲国家组织oea美国的华盛顿。

非洲联盟非盟au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las埃及的开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十

千变万化五光十色五花八门。

七上八下千山万水。

2、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异口同声左顾右盼。

大材小用死去活来。

大同小异东奔西走。

3、是一对反义词的词语。

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爱憎真假、黑白、对错、善恶、美丑好坏。

4、aabc式的成语。

栩栩如生闪闪发光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斤斤计较心心相印。

5、aabb式成语。

日日夜夜形形色色高高兴兴。

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

6、abcc式成语。

喜气洋洋逃之夭夭白发苍苍。

得意洋洋风尘仆仆两手空空。

7、aab的重叠词语。

团团转哈哈笑汪汪叫。

冰冰凉晶晶亮欣欣然。

点点头飘飘然拍拍手。

8、abac式词语。

自言自语一五一十百发百中。

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十一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球体、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

3、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是两个和一个;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和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和两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和两个。

5、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形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

(2)圆柱的截面是:、圆。

(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

(4)球的截面是:

6、我们经常把从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7、常见立体图形的俯视图。

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

主视图正方形长方形。

俯视图长方形圆圆。

左视图长方形正方形。

8、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十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3、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4、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5、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6、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七年级语文的复习资料篇十三

第一单元(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羚羊木雕》—张之路,作家。本文原题为“反悔”。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