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差异的英文范本(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07:42 页码:13
2023年差异的英文范本(精选12篇)
2023-11-12 05:07:42    小编:ZTFB

语文学习需要注重理解和运用。如何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平衡?在下面将呈现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总结示例,以供大家参考。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一

陈耀华。

我有幸在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本部学术厅听了美国校长肯尼迪的《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主要方式》专题交流,又现场观摩了中美教师上的六节“同课异构”的课。通过老师们在工作坊里的思维碰撞和现场与专家的对话,对中国小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差异。由于中国和美国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差异也非常大。

一、透视美国的小学教育现状1.教育目标。

美国的小学教育发展到今天,一直也处于变革之中。美国的小学教育十分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学科知识应用,强调技术的运用,注重学科教学中的交流,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素养的提高,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特别重视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探究、发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有所忽视,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2.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已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思维,追求教育公平,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追求人文精神,讲究独立思考,教育要保证宽松、安全的环境。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常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动手能力很强。提倡让学生经历获得学科知识的过程,强调理解的学习,学少悟多。

3.教学效果。

美国的学生虽然在学科上的成绩不如中国的学生好,但是公认的是,美国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远在中国学生之上。

二、透视中国的小学教育现状。

1、教育目标。

在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学生的学科基本功很扎实,记忆能力很强,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国的学生往往不及别人,特别在动手能力方面,远远落后。

三、中美课堂闪光点。

正如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松林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

1、中美教学中,都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2、中美教学中,都强调学科学习方法的引导;

3、中美教学中,都重视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4、中美教学中,都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差异分析。

从两天的“中美教育”课堂实景中我们可以发现,中美的学科教育在教学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主要有:教学方式上,中国的教学班级通常人数较多,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师难于兼顾,小组研讨活动也难于展开。教师为预设的目标而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目标而学,师生感到紧张。美国小班上课,“规则意识”强,易于“1对1”地讨论学习,师生交流互动,气氛较活跃,教师也追求变化轻松。从个体学习来看,中国学生虽不博闻,但以强记著称。美国提倡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理解的学习。在教育理念上,中国的小学教育是重视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

由此差异带来的教学效果上,也是各有春秋。美国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中国的学生在解题方面无与伦比,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五、几点启示。

基于以上情况,美国教育有它的必然优势,对其比较、分析和总结,启示如下:

1、扬长避短,取其精华;

2、强调规则,训练倾听;

3、目标适度,“三维”不丢;

4、重视过程,强化理解;

5、体验感悟,探究发现;

6、结对交流,全员参与;

7、尊重保护,培养创新。

(整理:陈耀华)。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二

(一)在英语语言国家的外企。

应在简历开头就明确写出求职目标,写上一些精确的信息、具体的时间以及体现你特定方面能力的.具体数字,简历的字数不超过一页。

在美国,你可以附上各种各样的证书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一定要与你所申请的工作有关;尽可能详细地写明你具有的能力和工作经验。

最后,你最好在简历末尾写上:本人将在某一时间打电话给招聘者以确定是否可能得到面试机会。同时,在面试过后,千万不要忘记写信给面试人,对其接待了你表示感谢。他们对应聘人的做事方式及其求职的方式非常看重,对他们来讲,这些都能显示出你的工作能力。

(二)在欧洲国家的外企。

你的年龄和经验是很重要的。同时在有些欧洲国家中会有一些特别的习惯,例如90%的法国、意大利及德国企业内部流行笔迹测试,若你的求职信不是手写的,有些公司甚至拒绝阅读。

(三)在日本的外企。

你一定要循规蹈矩。最好在简历开头写上你的处世能力,性格特征,社会活动及体育运动特长,尤其是那些团体活动及最大限度地突出你所受的大学教育的细节。简历必须用日文书写,千万不要用英文。而且,最好按时间顺序书写简历。经验对于日本人无关紧要,要强调的是你的合作精神而不是领导才能。口吻应尽量礼貌。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三

中国文字创造之初,与埃及相同,都是由图画、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但其进化情况却又不同。中国文字的演化,始终维持着原始的绘画或符号内容,只是在形成更多文字时,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加以各种组合,以求形成更多的文字,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字的发展,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简化,规范化的处理。在木板印刷出现以前,古代典籍为了流传的需要只能手工传抄,由于手工抄写成本高效率底,易出错误,于是木板印刷逐渐盛行。这样,为了刻版方便,渐渐的刻工们发明了一种新字体,它的特点是:字形方正,m直粗。在转折处有小三角形装饰。这种字体比楷体更加规范标准,成为了标准字体,适合大规模地刻版使用。这无疑是为了刻书方便从楷体演变出的一种新的字体。由于这种字体大大流行使用于宋朝以后的木版印刷的书籍,后人就称有这种特点的字体为“宋体”。宋体字从历史上出现以后,它的特点就固定了下来,一直使用到现代,直到出现了机械化的印刷工业。在现代印刷中区分更加详细,把横细竖粗的成为“老宋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宋体字传承了中国书法的审美韵味,在笔画上,仍然保持了中国书法的本质特征。在与唐楷颜体比较时,我们看得更清楚,如点、捺、撇及转折处的顿挫处理,就是对书法运笔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化概括。

上图4种字体除了第一种最保守的老宋体,其他3种都是衍生出来的宋体字体,我们可以看出前面两种的胸线比较大(字体比较开阔),这是明显的比较现代的字体;而后面两种字体胸线比较小,偏向传统的字体。传统宋体,可以看出,在它身上保留有不少楷体的特征,红色小圈圈里面三角形的鳞(小三角装饰)比较刚硬,是用棱角分明的几何形构成的,虽然给人以严谨的感觉但是让人觉得太过严肃拘谨,所以在现代设计的运用中,大家更偏向于运用其他宋体字形。和传统宋体相比,长宋体的鳞就显得没有那么尖锐了,停笔处依稀可见手笔的停顿转折,看上去圆润了不少。长宋体看上去比一般的宋体要长,也就是刚才说的胸线比较小;它的横、竖粗细相近,点、撇、捺、挑、勾比较挺拔,综合了老宋和仿宋的特点。大标宋,它的特点是横竖笔画对比明显,笔画轻重适中,没有那么硬朗,字形端正,醒目有力,常用于内文标题、封面和广告设计,具有现代感(类似粗衬线体,后面会提到)。仿宋体,最大特点是横竖等宽”,风格更偏向于手写体,它其实是宋徽宗的瘦金书字体演变而来的,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如果说宋体是具有装饰艺术的代表字体,那么与之相对立的就是黑体,黑体的特点就是横线和竖线宽度相等,去除过多的装饰细节,更加简洁。由于当时印刷业的发展,正文部分用的都是宋体,想要突出标题部分从而发展了黑体。黑体本身就属于比较现代的一种字体,所以它的字面和胸线都比较大,这样比较容易阅读,根据不同需要,设计出横竖笔画不同粗细的黑体字形来,最基本的就是第一种,纤细的黑体字给人轻,秀气的感觉,粗厚的黑体字给人重,粗壮,力量的感觉,这些字形都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而来的。中文字形除了宋体和黑体这两种基本字形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比如ps:衬线体说法后面会有提到,因为衬线体和无衬线体都是西方字体发展中出现的说法,套用在中文字形中,宋体即是衬线体;黑体即是无衬线体。

英文字体之有无衬线体。

相反的无衬线体就没有这些额外的装饰,而且笔画的粗细也差不多。现代衬线体出现在18世纪末,强调了粗细笔画之间的强烈对比,加重了竖画,而把衬线做的细长。大部分现代衬线体的可读性不及旧体和过渡衬线体。

衬线体又可分为传统和现代形字体,上图为传统衬线体(左)和现代衬线体(右)。

传统衬线体,看s这个字母最细部分,用红色斜虚线标出可以看出它的较细部分始终保持倾斜状态,也就是说笔画的粗细是有变化的,看起来就比较传统,这是一种基本字形。而现代衬线体,笔画粗细始终保重一致的状态,相对比较更加理性,机械,规范化的感觉。再来看底座的支架(我暂且把它叫做支架)传统支架它的笔画连接是弧线的,而现代的就是平直几何形的,这也可以理解为感性与理性的一种对立呈现方式。

无衬线体大致可以分为3类,上图的依次顺序为古典无衬线体,过渡无衬线体,现代无衬线体。

古典无衬线体和传统宋体是一样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装饰细节比较多,底部有支架(但是因为它是无衬线体,笔画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弧度,用的形状比较几何,力量感一点)过渡无衬线字体是介于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字形,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有现代感理性简练的感觉也不失感性略带笔触,纤细秀气的感觉。可以看到上图第二个中画红圈部分,它的转角,停顿处是一样的粗细分布。现代无衬线字体的特点是笔画之间粗细很均衡,是理性的象征。

在传统的正文印刷中,普遍认为衬线体能带来更佳的可读性(相比无衬线体),尤其是在大段落的文章中,衬线增加了阅读时对字母的视觉参照。而无衬线体往往被用在标题、较短的文字段落或者一些通俗读物中。但是随着现代生活和流行趋势的变化,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无衬线体,因为他们看上去“更干净”。在文字足够大的情况下,无衬线字体也是同样可读的。而且因为无衬线字体通常有艺术性,因此在显示器上显示通常比较赏心悦目;而且无衬线字体种类比衬线字体多得多,因此选择余地也很大。

从这些基本字形我们可以发现:文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经历着去繁为简的过程。包豪斯学校的成立,影响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从以往崇尚自然,繁杂的工艺文化中分离出来,设计在慢慢萌芽,从工业产品到平面艺术,都有所体现。

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字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上图中的英文字体是现代衬线体中的一种,“发丝型衬线体”,它的特点是由细致线构成的,看起来非常平整,粗细线条对比清晰,明确,具有现代感。上图标题部分是传统无衬线体的一种字形,画面上体现的是一幅类似传统工业制作的画面,在字体的选用上为了迎合当时的氛围需要,并且能突出主题,选用了粗衬线体,粗旷有力而且很古典。上图标题用的是完全现代的无衬线体字形,版面是横向设计,字体上就选用了比较修长的无衬线体黑体,视觉中心点同样是在中心,和左边的画面有相呼应的细节设计,和字腔较小相呼应的字腔较大字形,比较易读,但是视觉中心点也相对较散一些,人的视线落脚点会比较开阔。相对上面的字形,这份书籍装帧设计因为它上面仅有文字,所以需要用文字去控制整个版面。在这里,信息层级上最主要的信息选用了较粗的,胸线较大的字体,利用笔画粗细对比去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两个粗细很极端的字体放一起,用这种对比手法去突出该突出的,弱化该弱化的,但是又不会把空间撑的满满的。上图这张邀请函上面采用卷曲的手写体,让人感觉非常的亲近,活泼和愉悦。这是一张日本海报上的字体,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就喜欢采用竖排,从右到左进行排列,日本直到现在仍然采用,上图的这种字体有点类似中文宋体中的瘦金书字体,保持它笔画特征的同时,又将它处理地更加圆滑,亲切感自然感增加许多。这其实是一本李永铨的新书封面,因为他在书中分享自己的成长之途,讲述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如何影响他的品牌设计意念,所以封面上出现的应该是他做过的品牌包装。为了迎合整体设计的气质,书名标题没有用力量感过重的粗线形黑体去表现,而是选择了力量适中,看上去纤细适中的中黑;这里也穿插出现了粗细对比的字体;吸引人注意力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力量的节奏感,不会有强迫阅读感的产生,竖排的设计显得很传统。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四

在口译过程中,交流受阻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问题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造成的.该文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在生活习俗、思维模式及比喻和联想方面的差异,旨在说明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丰厚的文化背景知识.

作者:李咏梅黄文琴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8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10)分类号:h0关键词:文化差异生活习俗思维模式比喻和联想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五

保尔·桑德比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英国绘画史上是第一个用水彩作画的,被称为“水彩画之父”。

19世纪是风景画多元化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著名的法国巴比松画展,他们多以巴比松村树林的风景为题材,追求一种自然清新的格调。随之出现了在风景绘画史上影响最大的印象派.他们首创了色彩的科学,他们脱离文字、宗教、哲学等所有绘画以外的东西,而想纯粹地识透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例如画苹果不受圆的、呈红色等概念化的知识所障碍,而只是按眼睛所看到的来描写,因而他们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瞬间的感觉。当然.这种过分强调光色而忽略形体的论调,也就相应出现了缺乏形状。质量、空问感扁平的问题,他们采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现光线、表达立体。这在绘画史上是一个新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观赏者只是被动接受的局面,而让观赏者主动地用眼睛去调和颜色.达到对画面的认识。无疑在绘画史上这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随后而来的新印象派,也就是点彩派,他们更加科学彻底地分析光和色的关系.以绝对禁止调色的技法来表现画面。修拉就是其中的代表。后期印象派则在采用印象派的光色原理中强调了主观的因素,即便是把眼前的自然感觉科学地画出,也想在里面表现出主观的见解。这就是后期印象派的理论。最卓著的画家当然是梵·高了,凡高的作品把色彩推向了更高境界。他用色表达感情,不同色调代表不同的生命含义,在他的风景画中用色调表达感情意义和象征性的结合是再突出不过的了。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六

中西文化和语言存在差异.作为文化差异的一部分,语言差异反映着本质上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差异,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本文在分析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使学习者真正达到真正学会语言,使用语言之目的.

作者:曹宇晖作者单位:绍兴市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7“”(23)分类号:h3关键词:文化语言差异英语教学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七

信息来源:南京日报更新时间:2013年5月25日。

【人物小传】。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美国基础教育。

由于工作缘故,我经常有机会接触美国的校长和老师,特别是近些年我的很多学生到美国学习,我们几乎每天交换教育方面的信息。我还曾两次带队到美国考察学习基础教育,第一次是在2000年中,带中学生夏令营;第二次是2012年底,带“高中多样化与创新人才培养”课题培训团。两次都是二十多天,行程紧凑,一路边看边想,收获不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能从美国教育发展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看清并推动我们正在逐步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美国基础教育内容很多,在这里我着重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各位交流。“美式课堂”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让人耳目一新。

没有班主任,德育怎么抓。

初到美国的人,很快会注意到这里的学校大都没有大门和围墙,校园与街区、社区相融。当然,这只是表象上的差异。走进校园、深入班级,你就会发现,在内核部分,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别很大。先来看美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

美国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行动,非常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并非通过一些形式上轰轰烈烈的活动或者以教材为载体进行课程教育。对于基本规范,美国老师更讲究“行动”而不提倡“苦口婆心”。让孩子从教训中学会尊重社会法则。对违反规范的行为,他们毫不让步。我问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中国老师与美国老师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中国老师什么都管,说话经常凶巴巴的。美国老师管得很少,说话和颜悦色。而一旦我们犯错了,如迟交作业,中国老师会说:‘下不为例。’美国老师说:‘这次作业零分。’”

另外一个特点是,美国中小学不设学生处,没有班主任。

中国的中小学学生按班上课,每个班都配有班主任,班主任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管理中最关键而最基础的一环。美国学校不设班主任,而是在每个年级配备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老师。学生的品行操守方面的问题,小问题由任课老师解决,大问题由心理辅导员负责。

上次美国行,我接触到瓦萨中学的高二学生戴旭刚,他高一从福建转学过来。他说:“我最喜欢顾问老师,她非常关心我。”我问:“你在国内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不关心你吗?”他想了想说:“当然,班主任老师也很关心我,但他们关心的方式不一样。班主任说你应该这样,你必须那样,美国的顾问老师说我能帮你什么吗?”

在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不当行为的时候注重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比如,处理学生打架问题,心理辅导员找个安静的地方和学生一起坐下,平和地说:“说说看,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他会耐心听完双方陈述。然后开始辅导:“打人违反校规,你得接受惩罚停学三天,明白吗?”“生气的时候,除了动拳头以外,还可以选择什么别的方式宣泄愤怒的情绪?”“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控制一时冲动?”

心理辅导员的辅导诀窍之一,是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言,永远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后果,让学生用他自己愿意的方式解决问题。

由此,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德育,有两个方面值得反思——。

一是要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现在,我们该对学生宽容关爱的时候,做得有些不近情理甚至苛刻;该对学生严格教育的时候,有时又底气不足或摇摆不定。老师如此,家长也是这样。

二是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道德是高度情境化的东西,把它从各种生活的体验中、各科知识的蕴藏中抽离出来,依靠单独的诸如政治课、班会课等课程,配备专职的德育教师,设立专门的如政教处、学生处等机构实施德育,结果把德育变成了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教师、某一个机构在某一规定时间内的任务。这样的教育主观目的性太强、人为设计的痕迹太明显,学生们往往有防范抵触的心理,效果并不理想。

最近,有个学生发给我一条微博笑话,內容是:“上帝缺手机,于是乔布斯去了。上帝缺歌手,于是张国荣去了。上帝缺杀手,于是本·拉登去了。万能的主啊,你缺班主任不?缺的话就把我们班主任带走吧!”一笑之后,满腹心酸。

教育vs孩子,谁适应谁。

近年来,“补课”“重点班”让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们都很纠结。听说补课在美国也很盛行,我带着好奇仔细观察了一番。

在中美校长交流中,美国校长都谈道:“对于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学校通常都通过课后补习或者假期补习为学生补课。”当然,美国学校补课是不收费的,只要学生成绩不达标,学生就要通过补课来提高,所有的经费都由政府支付。按照联邦政府关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近年来,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以“缩小差距”为目标,采取了许多帮扶措施。“择校”问题同样也非常值得关注。

美国教育是多元体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私立学校。全美共有公立学校9.7万所,有5000万学生在公立教育系统内读书;私立学校共有2.8万所,有600万名学生。

考察中,我惊讶地发现,美国的精英教育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学区、每一所学校中。公立学校对本学区的学生是不收费的,为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些年陆续推出了“特许学校”“磁石学校”,这些学校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学术拔尖型学校。即使家境贫寒,如果孩子有很好的天资,一样可以得到特别的培养,保证了教育的公平。

我们去考察的牛津中学是一所公立学校,4年前通过申请转为特许学校。艾伦校长介绍说:“我们每年先在本区报名者中筛选申请学生材料,选中者由学校组织集中考试。我们择优录取,录取率大约20%。现在几乎所有考试,牛津中学在本学区都是第一。学区致力打造它为品牌学校。”我查阅了资料,美国所有50州都立法规定:必须进行天才教育,让智商超高的2-5%学生进入“天才班”。名牌大学的学生很多来自“天才班”。

即使不是特许学校,美国的课程安排也给资优生提高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美国的小学实行包班制,中学开始实行跑班制。让同一年级的每个学生用统一的课表,上一样的课程,一样的进度,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一样的兴趣和需要呢?!全校1000个学生,就有1000份不同的课表。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梅克教授提出了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让教育去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去适应教育。她认为,教育不仅要承认差异,而且要尊重差异,不仅尊重一般的差异,而且尊重特殊的差异。真正的教育民主,不是教育平均,而是在个体需求和现实水平的基础上,让每个人都能有所发展。

其实,这种教育理念我们并不陌生,孔子的“因材施教”说古已有之。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去认识人的差异,并设计出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是改革的关键,也是改革的难点。

占有知识,还是生成知识。

在美国,并非所有学校的硬件条件都很好。

几年前,有一本书风靡中国教育界,书名《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教师。雷夫任教于一所条件欠佳、雨天甚至教室漏雨的社区学校,一人包揽一个班的所有学科教学,长达28年。几乎所有从他教室里出来的学生都发生神奇的变化,自信儒雅、多才多艺、成绩出众。上次美国行,我专门拜访了雷夫,听了半天他的课程。此后,也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旁听美国中小学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美国教师授课非常灵活。课桌不是整齐排列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坐姿”,教师上课教态很轻松。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没有统一模式,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师生讨论、辩论、实验、项目研究等。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不用起立。

通常,每堂课教师讲解不多,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操作、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形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一节有关“美国起源”的历史课上,有这些讨论题:

1、哥伦布为什么想航海去印度?

3、哥伦布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这与传统的“地球是平面的”观点针锋相对,人们刚开始对他的看法反应如何?课后作业,分组完成一项:

1、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缩小,用纸模仿制作帆船。

2、以哥伦布的身份写一篇讲话稿,出发前告诉人们你想做些什么,或者回来后告诉人们你做了些什么。

3、用面包、乳酪、纸等材料分别做出船、帆和海员戴的帽子。

4、学唱《克里斯托夫·哥伦布》、《节日之歌》等歌曲。

美国课堂教学不是占有知识,而是要生成知识。课程设计是综合的、多变的,提问和讨论十分活跃。老师传递给学生明确的理念:你们可以对世间的一切进行质询,进行思考。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的主动思考的态度和批判思维能力。

给我们培训的美国大学安德森教授认为,基础教育中学生掌握知识,不在于有多深,而在于有多广。鼓励学生靠大量阅读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积累知识。教育引导学生触及广泛纵横的知识,任何时候需要更深的知识时,他可到图书馆或者找专家去探究或请教。信然!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八

在口译过程中,交流受阻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问题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造成的.该文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在生活习俗、思维模式及比喻和联想方面的差异,旨在说明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丰厚的文化背景知识.

作者:李咏梅黄文琴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8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2007“”(10)分类号:h0关键词:文化差异生活习俗思维模式比喻和联想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九

罗洋。

2010051628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在一个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生涯中,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教育理念,中国和美国由于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教育发展水平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尤其是在作为初等教育阶段的小学来看,最为明显。

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影响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和桥梁。对于中美两国小学教育的差异所在,首先,从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的教师来进行探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教师作为教育的承担者,其根本人物是教书育人。广义上而言,教师和教育者是等同的,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

两个国家教育的社会背景不同,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但是就专业知识而言,中美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还是有一致之处,都是需要取得大学学士学位及其以上的学位,进行严格的教师资格测试,得到教师资格证书进而入校执教。在中国,一张教师资格证书可以保障你的教书生涯,但是美国大部分州有两类教师证书,即临时或初级证和永久或专业证书。在美国,做教师的前提是至少获得临时证书,如果想要永久的做一名教师,除了任教的经验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获得硕士学位。高学位意味着一种保障,相信学位较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有所长处。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教师整体的专业知识水平是逊于美国的。

在中美小学老师对于《灰姑娘》这一课的讲解上,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差距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我们在佩服美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反思本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同一个故事,美国老师是在不干扰学生的是非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不同的人物立场来看待和判断故事中每一位人物的行为的正确性。而中国的小学老师在引导学生判断故事中人物行为正确与否,常常将自己主观的思维方式或传统的对错观加注在学生的身上,更直接的便是直接指出某个人的行为是错误或者正确。就像灰姑娘这个教案中,灰姑娘受到后母的不公正对待,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第一时间来判断后妈是坏人,也许中国的小学教师点到这里即可,而美国的小学教师虽然赞同,可是这并不是他们认同的唯一看法,他们想让学生理解的是更深层次的一面:“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这样的想法是在中国同样学习《灰姑娘》这一课的学生无法自主体会到的,当然教师也不会让自己的学生企及到这样深奥的道理。在这些方面,中国小学教师交给学生们的是比较肤浅的思想和知识,而美国的教师便是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更深的一面,这种区别是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的。

教师的专业情感即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真情实感,这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专业情感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也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教师职业情感由对职业的认识、热爱学生的情感和对待工作职业贡献的情感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教师是对于专业情感差异还是不明显的,教师之于学生亦师亦友,但是从《灰姑娘》教案来看,对于学生而言,美国的教师更像是一个朋友,上课气氛轻松活跃,就像是朋友之间的寻常交流。但是在中国,教师是为学生所尊重的,教学课堂是严谨的,少有这样轻松对话式的课堂交流,甚至有些学生会对教师的语言行为盲从,这种现象在中国小学里最为常见。除此外,在美国的学校中,同一个班的学生中学习差距很大。但是,所见到得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样尊重,没有给人三六九等的感觉。当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老师在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后,修正自己原来的看法。为了规范在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出了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六项超越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道德标准。可是中国便不是,教师们常常将成绩作为一种衡量尺度,对学生的喜爱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常常存在一种优生差生的不公正待遇。

再说说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学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

对比中美两国的教学过程,差异巨大,为什么同一篇课文,教学过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层次感。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套固定的模式,一篇文章的教学,往往会根据年段的不同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一片阅读的教学,固定的模式:标自然段—分段—归纳段意,然后针对一些重要的句子进行提问解答,点明中心思想和情感体会。教师照本宣科的引导学生做完这些步骤,那么就算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然而,在美国的灰姑娘教案中,教师根本不会让学生分段落,写段意,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谈话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其中,一些看似偏离了课文主题的话语都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那一个关于午夜十二点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的后果的假设,教师这个问题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告诫同学们守时的重要性,这么轻描淡写的一个问题却会在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影响,比起在中国那种一字一句劝告学生守时的重要性真是事半功倍。此外,美国教师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走进课文体会中心思想,又联系实际从课文引入学生的自身,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观察两个教案,其实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从三个维度来制定的,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由这个灰姑娘的教案,可以看出中国的小学教师侧重于知识与技能,以书本为先,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能偏离课本。所以,中国小学教师在总结一堂阅读教学时,启发学生所用的提问都有一个前缀:“根据这篇课文„”或者“由这篇文章得到了„”即使学生有所心得体会,也缺乏自主性和新意。然而,美国教师借课文中的内容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诱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到启示,教师再加以复述总结,可以说这些体会是属于学生自己的。

过程与方法的不同直接会导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教育总是按部就班,有着严格的教学方案,因此形成了了一套学习课文的模式,而美国则是相对活跃许多,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创新,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向上发展,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美国教师便予以尊重,争取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而中国的小学生常常将思想局限在书本上,高度的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少有遇上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脱离教师原本的教学秩序也常常被驳回。

如果说中国的小学教师注重的是对书本的知识和情感的认识活动,那么美国的小学教师就是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审美和情感的认识活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缺少自主创新的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是我就中美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比较中美两国小学教育的差异。美国可能是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最早的国家之一了,其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公立学校运动及地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确立,美国政府通过不断审定、完善和提高教师的入职标准来保证教师的质量,因此美国的教育体系是较为完整的,而中国虽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近代才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则还有许多欠缺之处,这些差距在小学教育中最为明显。希望我国可以充分吸收美国小学教育的长处,弥补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十

在一篇文章当中,标点符号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中英文标点符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让英语初学者难以掌握,容易混淆误用.因此,我们应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力求在写作中尽可能地减少误用,使行文规范.本文旨在对英汉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比较并对大学生们在写作中易犯的'标点符号错误使用的实例进行分析和修改.

作者:刘慧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524094刊名:科技与生活英文刊名:technologyandlife年,卷(期):“”(3)分类号:h03关键词:英语汉语标点符号差异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十一

找工作的第一步是什么?当然是向用人单位投放简历。有人说,简历还不好写么?从网上下载一个模版,再把自己的信息填进去,就一切ok啦!还有的毕业生,生怕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将自己的简历做成厚厚一本,教材般“砸”给用人单位。现在什么样的中英文简历最受欢迎?怎么样走好求职第一步?来听听老师、专家和用人单位的建议吧。

老师说中文简历,切忌“豪华”和“另类”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张老师。

现在毕业生的简历有两个趋势,要么太精致,要么太厚,其实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都不实用。用人单位在看简历的时候主要看什么?一是学校,二是专业,三是你的实践情况,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说清楚,你的简历就算是比较完整的了。有不少同学,在自己的简历里列出无数其它的材料、证书,想来证明自己的“身价”,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那么简历也就要求一个“匹配”:你写的东西要是用人单位想知道的,其他的内容,在以后的笔试、面试中用人单位会给你机会一一展现。

所以说,毕业生的简历不需要太豪华,把要说明的东西写清楚就可以了:

第一,先说明自己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通讯方式等。

第二,将自己的教育背景交代清楚,在什么学校、哪个专业,得到了什么样的学位。

第三,告诉用人单位你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情况。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要尽量将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有的同学,把“教育背景”中自己的毕业院校放在简历的最后,这样的做法肯定会让自己少掉很多机会。因为在有的用人单位,每天要处理的简历很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往往首先看自己单位最看重的内容(一般来说是毕业学校和所学专业),如果这个项目达不到单位的要求,简历的其余部分再吸引人也无济于事。

还有一点,简历最好也不要制作得太“另类”,一两张纸,能说明情况就好。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一般都有一个“形象预设”,大部分单位还是喜欢朴实一点的毕业生,所以说,如果你的简历太过花哨,反而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

hr说阅读简历不会超过30秒。

phoebe曾任多家外资银行人事总监。

英文简历和中文一样,也是有一定的格式的,这个格式也许和中文的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英文简历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自荐信。如果是应届毕业生,这一部分不宜过长,半页纸就可以。

二、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包括求职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在很多外国的公司,处于尊重个人隐私和防止歧视的考虑,对年龄、性别这样的个人问题并不是十分看重。

三、具体内容。这里的具体内容就是你具有什么样的技能,凭什么可以到本公司任职。这里的内容最好也要精简些,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最好不要放在里面。

在这里,很难为求职者设定一个英文简历的最佳格式,因为,对于不同的岗位,求职者简历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格式自然也不能一样。比如说,如果你找的岗位是内勤,那你在简历里面要突出的是自己的经验、教育背景;而要是你想到某公司做销售,那你在简历里要着重表现的一定是自己的销售业绩等。

在语言方面,中国的'毕业生在写英文简历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通病:喜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许是在考四级、六级时英语作文写惯了,在描述自己的时候,他们也总是像在写记叙文,“first”“besides”写上一大段。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条条列出来,让用人单位看起来一目了然,因为他们阅读一份简历的时间不会超过30秒。还有,在用到和职业相关的英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否则会让用人单位觉得你不够专业———翻翻大学里教的《专业英语》课本,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专家说简历就是用最短时间说明来历。

管理学教授、人力资源专家忻榕。

现在大学生的求职环境和以前真的是大不一样,竞争越来越激烈,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很多毕业生在求职的第一步———简历上就开始狠下功夫,把自己的简历做得很复杂、很花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简历还是简单为好,要让看简历的人一目了然。有的简历好看是好看,可用人单位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这样的工夫花了也是白搭。简历,就是要让用人单位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你最鲜明的特色。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很多大学毕业生制作了一份自己的简历,然后就到各大招聘会上“散发”,网络公司投这一份,传媒公司也投这一份,有点“广种薄收”的意思。要知道,简历是要给对方所需要的信息,对于简历,10个单位可能就有10种不同看法,同样一份简历,这个公司觉得很好,换了一个公司,可能只算得上是一般,到了第三家公司,你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争取不到。所以说,制作简历的时候也要“量体裁衣”,针对不同公司、不同职位,简历也要有不同的侧重,让你的简历告诉对方:你,就是他们想找的那个人。

差异的英文范本篇十二

我们注意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不要和文化割裂开。就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用什么样的单词。如果学英语多年的同学,可以忽略一些中文包括文化的差别。很多的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提到国内高手的一些表达,实际上,我有一个新闻,我们来听一下,就是有一个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到了雅思的满分,包括作文的八分。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一个是培训班提倡的,他就是说第一我只要能够自圆其说的我就干预把它写进去。我觉得中西方在教育体制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拿到一个话题会想,高手是怎么说的,报纸上是怎么说的,比如说有一个大题讲艺术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很多的同学都开始回忆了。修身养性,这个词当然不错了,但是高手说的'时候会配合其他的一些词,作者配合了很多的词做到了自圆其说,但是你把这个放在前面,后面都是一些其他的表达。这里语言就不够充分和均衡。所以我觉得语言的均衡度也是很重要的。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口语和作文的考官是受到了反调节训练的,如果在你的考试中,可能有几个单词是不大发生的,但是要配合一些错误,我觉得这点是很致命的,还不如配合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