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0:29:04 页码:7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大全12篇)
2023-11-19 20:29:04    小编:ZTFB

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方向。写总结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简洁明了的表达核心内容,避免歧义和误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鲜活的总结案例,体会优秀总结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一

神舟九号要飞天了?母亲在电话那端问:你入选了吗?他问:您希望您儿子入选吗?母亲说:不希望。……他19岁入伍,29岁拥有驾驶战机安全飞行1000小时记录,成为了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在完成所有航天员需要接受训练的“58个阶梯”,14年间他三次与飞天失之交臂。……2003年10月16日。当神舟五号返回,杨利伟报告“有开伞感觉”时,站在指控大厅内的他眼泪猛地涌出:人安全回来了,飞天梦实现了!2012年6月24日,他的声音清晰地从太空传回地面:“神舟九号按计划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再次进入天宫一号。

感谢首长和同志们的关心,我们将再接再厉,坚决完成后续任务。敬礼!”这一年,他43岁。他,就是2013年2月8日“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的主人公、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

1996年,他怀着单纯的中国梦走出国门,对导师说:“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从此以后十七年,为之不断奋斗。1997年开始,他纠缠于量子的微观世界。六次刷新量子领域的世界记录,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建成全球第一个光电子电话网络。2011年,41岁时,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中国量子信息的发展培养、引进人才,置办实验室设备,带领着精兵强将,让中国稳稳站在量子信息的世界巅峰。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量子科学实验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他就是2013年2月25日“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主人公潘建伟。

他在2006、2007、2010、2011年世锦赛吊环项目上四次夺得金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吊环项目上夺得金牌,并在2012伦敦年奥运会吊环项目上夺得银牌。他是队长,带领自嘲为“臭茄子和烂土豆”的中国男子体操队多次夺冠。他是奥运冠军,但他也是一个早产儿,出生的时候重量只有4斤多,在保温箱里呆了一个星期,当时差点没能活下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他以近乎完美的动作捍卫了自己的吊环荣耀,成为人们心中公认的无冕之王。面对不公,陈一冰表现得非常大度,脸上洋溢着笑容主动去拥抱并祝贺巴西选手。这一刻,他“输”掉了比赛,却赢得了全世界。他的微笑,他的从容,他的大度,他所弘扬的体育精神已经令任何奖牌黯然失色。此时此刻,他战胜了最大的对手——自己,向全世界诠释了何谓“王者风范”,他——无愧于“吊环王”!他就是2013年2月4日“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人物,中国体操队运动员、奥运冠军陈一冰。

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始终践行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接受祖国的挑选”的誓言。他是一名出色的航天员,无论多么艰苦的训练、多么艰巨的任务,他的答卷永远是满分。他是我国首位两度飞天的英雄航天员,他和战友实现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新历史。15载砥砺前行,他从一名飞行员成长为一名航天员,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到神舟九号飞行的指令长,他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是远征太空的勇者,他是探索宇宙的追梦人。随着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他的名字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新纪录一起,留在了茫茫的太空,留在了中华民族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航天史册中。他就是2013年2月6日“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大队,首位二度飞天的英雄航天员景海鹏。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二

3.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4.一言九鼎重千秋。——陈毅。

5.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罗斯福。

6.诚实是最好的政策。——富兰克林。

7.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8.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9.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10.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1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三

祖国有巍峨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有绵延万里的长城,有滔滔的长江,有奔流的黄河,她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成一股心声:祖国母亲,我爱你!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开幕了,完成了我们几百年来的“奥运”梦想。鸟巢、水立方以及奥运健儿的英姿,早已放进了我们记忆的收藏夹里,这一片片美好的回忆时时萦绕在我的眼前。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那是每一位中国人最骄傲的.时刻!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开始奋起了!

我的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特别是“神七”,实现了中国人太空漫步的梦想,使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太空中飘扬,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这足以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世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神七”的成功发射,让中国人实现了千年梦想,让全世界对中国人再一次刮目相看。光阴似水,岁月如梭,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隆重举行,登月的梦想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没有我们达不到的目标。将来,我们将会用我们的知识与实力来铸就祖国的千年光辉,万年辉煌。

伟大的祖国,我爱你!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四

钉子精神成内行。

永不生锈螺丝钉,

艰苦奋斗传万家。

1956年夏天,雷锋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就职。同年9月,雷锋响应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五

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

——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黑格尔。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六

(一)。

红叶。

火了野山。

点燃了情感。

醉了双眼。

摘红叶一片。

寄向远方。

让心中的知道。

满山遍野都是热情。

(二)。

红了柿子。

缀满了枝梢。

把秋天相伴。

酿一河酒水流淌。

饮醉层林红遍。

挂在枝头。

诱惑双眼。

让你知道最甜的那个。

秋风先品尝。

(三)。

小河。

流的无忧。

展示出清闲。

静静的在深山。

从不说一句话。

随着秋天而远。

伴着秋色映照蓝天。

聚一个潭。

把美丽装在里面。

(四)。

小桥。

小桥凝聚着诗人的灵感。

多少名人走过。

留下诗歌一首。

记载自己的足迹。

经风雨经白雪。

从不怨天怨地。

秋日的时候。

有成散文一篇。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七

首先要为自己的手抄报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名字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比如:关于春节的就可以取名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年”;如果是关于运动就可以取名为“彩色运动”;如果是关于奥运会的就可以取名为“百年奥运”,当然还有许多的题材值得我们去关注。

名字取好了我们接下来要设计版面,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把报头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设计。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

版面设计好了之后我们要对版面进行装饰,除了确定字体我们还要配上插图和边框。字体,插图,边框一定要协调一致。既保证了版面的完整又增添了美感。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八

一、忌惊惶失措:假如有人触电,切忌鲁莽扶救。应首先断电,用木棍等绝缘体把电源挑开后再搬动触电者。电器起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切忌用水泼带电的电器。

二、忌一律平卧:不要以为所有患了病的人都必须平躺,例如心脏功能衰竭的患者就适合于坐位,平躺反而会加重病情。肚子痛的患者有时侧卧曲膝可以减轻疼痛,也不可勉求平卧。

三、忌胡乱用药:在遇到家里人发病时应该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心绞痛发作时用硝酸甘油,这对缓解病情、争取抢救时间非常重要。但一定要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量及用法,切忌自作主经,随便服用。

四、忌一概喝水:很多人在遇到患病的人时习惯于给病人灌水,有时这样做是错误的。给昏迷患者灌水可能引起窒息,胃肠道外伤及肠梗阻的患者喝水可加重病情。

五、忌随意搬动:特别是遇到车祸、外伤的患者时,一定不能随意搬动,更不能一个人勉强拖动患者,否则可能加重损伤(如脊髓损伤等)。

六、忌忽视小伤口:表面的.小伤口一般都能自行愈合,但如果遇到锈铁钉等刺伤时,尽管伤口很小,也要高度重视。受伤后除尽快清洗、消毒伤口外,还应该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避免破伤风杆菌感染。

七、忌还纳脱出物:某些严重外伤的人,腹腔内脏器(如肠子等)脱出,这时千万不要盲目把脱出的内脏塞进腹内,最好用干净的纱布等覆盖脱出物后,急送医院处理。

八、忌舍近求远:抢救伤病员必须争分夺秒,所以应该把患者送到最近的医院救治。先抢救生命,然后再根据需要转送到大医院进一步救治。切勿为了把患者送到某著名医院而不顾路途遥远。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九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二十五。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十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纪录资讯的工具和方法数之不尽,一般写作会用笔在纸上写作,但过去也有人在石版、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随着科技发展,使用打字机或电脑记录文字也可称为写作。

1.以景起兴,借景抒情。

以景起兴,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中所写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心中思慕的“伊人”,主人公知其地,而莫定其所。他就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希望与“伊人”一遇。诗的每一章开头都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追寻,用清秋萧瑟的景象来烘托主人公空虚和惆怅的感情。

2.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本诗所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白露之“为霜”、“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寻时间的延伸;“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移动,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虽然只用了几个字来表现,但其间的微妙变化和幽深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

3、词汇丰富,富于变化。

描绘蒹葭的繁茂,三章分别用“苍苍”、“凄凄”“采采”三个同义的叠词,表现道路的艰难。分别用“长”、“跻”、“右”,描述道路的遥远、陡峻、迂曲,表现“伊人”的可望不可即。分别用“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以及“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等句子,显示“伊人”位置的移动。在重复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重复。

4.意境蒙眬,含蕴不尽。

《蒹葭》主旨含蓄,意境蒙眬。“伊人”飘忽不定,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其实,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它就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回响,也就都可以从《蒹葭》蒙眬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十一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天下所分四大洲:东胜神洲-众仙岛组成的洲,各路散仙云集之地,也是孙悟空的诞生地;南赡部洲-大唐国所在地,唐僧也是由此出发取经;西牛贺洲-西天如来以及众神佛所在之处,佛法昌盛,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北俱芦洲-最荒凉的洲,无佛法普及,全都是赤身露体的野人。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汇总篇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齐桓公开创的稷下学宫汇集了当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等诸家学派,当时在稷下学宫讲学和游学的大师有淳于髡、邹衍、田骈、孟子、荀子等诸子,号称诸子百家。这些大师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认为,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这使得我国古代在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术、数,他把礼放在首位,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5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终目标主要是要达到第一种和谐,而佛教、道家则侧重于后两种和谐。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尤有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还认为,要达到上述的3种合谐,就必须坚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反对走极端。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有鉴于此,几十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奉献给各位读者。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以上内容由本站提供,如果您觉得本站的信息还不能完美解决您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为您解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