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8:54:09 页码:14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模板11篇)
2023-11-19 18:54:09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琐碎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原理。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竞争力。以下是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一

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公众出行需要和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人民的政府确定的区域内,利用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等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按照确定的线路、时间、站点、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积极扶持、方便群众、安全舒适、绿色发展的原则。

倡导公众绿色出行。

第四条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交通运输、财政、税务、公安、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在规划布局、资金投入、财税政策、设施建设、装备更新、路权保障等方面建立保障体系,构建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主的机动化出行系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提升。

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导作用,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规模化经营和适度竞争,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执行行业运营规范、服务标准。

第五条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统筹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等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保有水平、运营时速、覆盖率和准点率。大城市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60%以上。

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第六条城市人民的政府是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责任主体。

省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全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包括单独设立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机构,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省人民的政府应当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全省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城市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经本级人民的政府批准后实施,报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各种交通方式构成比例和规模、设施和线路布局、车辆配置、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用地保障等内容。

第八条城市人民的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衔接,并优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第九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地。

在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功能及规模的前提下,鼓励对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实行综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开发的收益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第十条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从公共事业、市政公用设施、土地出让、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等收费和收益中安排适当资金,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城市公共交通投资逐年上升,优先保障综合交通枢纽、大容量公共交通、公交场站建设和车辆购置、更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一)免征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新购置的公共汽(电)车的车辆购置税;。

(二)依法减征或免征城市公共交通车船的车船税;。

(三)按国家规定免征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新能源公交车辆实施电价优惠;。

(五)落实国家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

(六)国家和省制定的其他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在实施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以及航空港、铁路客运站、水路客运码头、公路客运站、轨道交通、居住区、商务区等建设时,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并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设置公共汽车、电车站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满足社会公众出行需求。

符合条件的地区应当建立换乘中心,建设配套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实现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轮渡、轨道交通间的便捷换乘,保证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其他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第十三条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共交通企业针对大型社区、学校、工业园等布设公交微循环线路,增加出行路径和交通通道,承担零星客流的收集,并驳运到最近的区域公交枢纽或城市主干道公交干线上,减少步行到站距离,方便市民出行。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根据城市道路的技术条件、交通流量、出行结构、噪声和尾气控制等因素,科学设置或调整公共汽车、电车专用道及优先通行信号系统,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路权优先。

第十五条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促进智能公交发展。

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逐步实现跨区域互联互通。

第十六条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支持和鼓励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及时淘汰更新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老旧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混合动力客车并提高其在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中的使用比例,采用清洁节能、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建立车辆燃油消耗考核机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十七条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应当采用招标或者指定方式确定日常管理单位。社会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由投资者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日常管理。

投入使用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应当保持其性能完好、整洁干净,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改作他用。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移动、关闭、拆除城市公共交通设施。

确需占用、移动、拆除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应当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恢复、补建或者给予补偿。

第三章运营准入与管理。

(一)良好的银行资信和相应的偿债能力;。

(二)符合规定的运营资金;。

(三)健全的运营服务、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

(四)满足线路运营需求的运营方案、公共交通车辆、停靠场地和配套设施;。

(五)与运营业务相适应的驾驶人员和管理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一)符合国家、省有关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技术标准和安全、环境保护要求;。

(二)经公安机关机动车登记确认使用性质为“公交客运”;。

(三)技术性能良好、设施完好。

第二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驾驶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二)身体健康,无职业禁忌;。

(三)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四)通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或其认可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组织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规范、车辆维修和安全应急知识考核。

第二十二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调整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服务质量招标的方式将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权授予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件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并与其签订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

合同。

不适合招标或者招标不成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采取直接授予的方式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权。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合同应当载明线路编号、走向、站点、首末班车(船)时间、线路配置车辆(船舶)的数量、型号、票制、票价、服务质量承诺、安全保障措施、违约责任等。

禁止转让或者以承包、挂靠等方式变相转让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权。

第二十四条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确需变更线路走向、站点、时间或者减少运营车次的,应当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同意后于实施之日前10日向社会公告。

因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公益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变更线路、时间、站点的,公安机关应当在7日前告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提前3日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五条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不得擅自暂停、终止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

经批准暂停、终止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在暂停、终止之日前30日向社会公告。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因破产、解散、取消线路运营权等原因不能正常运营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连续性。

第二十六条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期限由城市人民的政府确定,一般4至8年。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运营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个月前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协商续签线路运营合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运营安全、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等情况作出是否续签的决定。

第二十七条城市公共交通实行政府定价,票价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运营成本等因素确定,并根据运营成本变化、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等进行调整。

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应当充分体现社会公益性事业特征,有利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引导社会公众选择城市公共交通出行。

第二十八条城市公共交通实际执行票价低于运营成本的,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给予补贴。

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执行政府指令的低票价,承担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等优惠乘车,以及持月票和“一卡通”优惠乘车等方面形成的政策性亏损,以及企业因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经营冷僻线路等原因增加的成本,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给予补偿或补贴。补偿或补贴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价格、审计等有关部门定期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审计和绩效评价,其结论作为城市人民的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进行补偿或补贴的依据。

第四章运营服务与安全。

第二十九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和乘坐规则。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科学编制线路作业计划,合理调度,缩短乘客等候时间;做好运营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时更新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城市公共交通车辆。

第三十条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按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合同提供服务,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落实运营车辆检查、保养和维修制度,确保安全营运;。

(二)执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开展文明窗口建设,保证服务质量;。

(三)执行城市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核准的票价,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减免票政策;。

(四)制定并实施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

(五)接受乘客的监督,受理乘客投诉。

第三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投入的运营车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车辆整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服务和安全设施、应急装置齐全完好;。

(二)在规定位置标明企业名称、线路编号、行驶线路示意图、运营价格标准;。

(三)在规定位置标明指示标志和投诉举报电话;。

(五)安装车辆动态监控设备并正常使用。

第三十二条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服务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衣着整洁,文明礼貌;。

(二)按照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提供有效的票证;。

(三)执行有关优惠或免费乘车的规定;。

(六)按规定携带、佩戴相关证件;。

(七)合理调度、及时疏散乘客;。

(八)遵守城市公共交通的其他服务规范。

第三十三条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加强公共交通车辆驾驶人员的聘用管理,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计分满十二分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速50%以上,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应当依法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四条乘客享有获得安全、便捷服务的权利。遇有不按照核准的票价收费、不提供有效票据的,乘客可以拒付车费。

乘客应当遵守城市公共交通乘坐规则,讲究文明卫生,服从管理,按照规定购票;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或者有碍他人安全、健康的物品乘车,不得携带宠物乘车,不得在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内饮食、吸烟、乞讨以及实施其他可能影响车辆正常运营、乘客安全和乘车秩序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在运行中出现故障不能继续运营时,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或其驾驶员应当安排乘客转乘同线路后续车辆,同线路后续车辆不得拒绝换乘和重复收费。

第三十六条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十七条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加强安全乘车和安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应急知识。

第三十八条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保证安全资金投入设立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安全动态监管开展安全检查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在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和城市公共交通场站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疏散示意图,并保持灭火器、安全锤、车门紧急开启装置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完好。

第三十九条城市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的政府批准。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应急预案制定本企业的应急预案,组织专兼职安全应急队伍,定期进行演练。

第四十条城市公共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市人民的政府应当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遇有抢险救灾、突发性事件以及重大活动等情况时,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服从城市人民的政府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省人民的政府应当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制度,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纳入城市人民的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上级人民的政府应当对下级人民的政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措施、补贴、补偿及管理工作等实施绩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第四十二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遵守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可以向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或从业人员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被监督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第四十三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定期组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绩效、发放政府补贴、准入与退出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四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公开举报和投诉电话、通讯地址、电子邮箱等,接受社会监督。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自收到乘客投诉之日起15日内作出答复。逾期不答复或者对答复有异议的,乘客可以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投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乘客投诉之日起15日内作出答复。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不依线运行,到站不停、滞站揽客、中途甩客、违反规定中途调头的,由城市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聘用不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

(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使用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车辆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

(三)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未执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的;。

(四)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擅自调整线路、站点、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线路走向的。

第四十七条损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或配套服务设施的,由城市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500元以上2019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擅自移动、关闭、拆除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或者挪作他用的,由城市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停业、歇业或者停开线路的;。

(三)未取得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权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

第四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权、徇私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公共交通跨城市运营的,由相关城市人民的政府共同商定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

第五十二条本办法自2019年4月1日起实施。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二

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能力,保障学生安全,我班召开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结合学校“安全、文明、法纪”三项教育的主题与大学生切身安全与利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为目的召开。为顺利开展此次班会,各班委积极参与各种安全知识的搜集与整理,并在会前到各宿舍做了充分的知识宣传工作。

班会从财产安全、地震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水灾等多方面全面地了解了各种防灾避险知识与注意事项,并对所见所闻的真实安全事故作出分析。所例问题涉及同学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重点强调了外出交通安全、宿舍电器使用安全等人身安全。

这次会议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生动活泼,使“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这一主题深入人心,也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班级的团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会后,班长和团支书组织班委对各宿舍的卫生、用电安全以及安全隐患作了检查与排除,并向学校汇报了各宿舍的具体情况。

通过这次班会,我们意识了很多我们存在的不足和以往我们忽视的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加强。同时还要强调以下几点:

1.思想上时时讲安全,事事重安全。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不能麻痹大意,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确保学生安全。

2.我们仍要注意到我们的宿舍一些关于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细节问题:宿舍里边各种电线交织,易燃物品随意堆放;有些同学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宿舍做客等。

我们会在以后的班会上不时提醒同学注意宿舍个人财务安全,提醒同学对自己重要物品如身份证等不时检查。

3.除以上几点外,我们会定期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对出现的问题积极讨论,采取措施,未雨绸缪。

总之,我们会尽我们的努力确保同学们在学校安全快乐的生活,使每个同学都能感到一个完整、幸福的“家”的温暖。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三

公共交通是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方式,其突发事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地区社会的稳定、和谐及发展。下面小编准备了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危机处理措施,欢迎大家参考!

1 信息报告阶段

城市公共交通发生危机事故,相关公交车的驾驶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要以第一当事人的身份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同时,现场事故救援人员要积极配合公交企业准确评价事故等级,如果是特大事故无法控制时,公交企业要及时准确地向本地区相关政府部门报告。

2 先期处置阶段

城市公共交通危机事件突然发生后,公交企业要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联动方案,同时要迅速派遣相关领导赶赴现场进行组织指挥救援,防止事态扩大。具体来说就是要稳定车内乘客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疗人员抢救伤员,做好伤员的安抚工作,尽量缩小事故危害的范围,防止事态的恶化。其间,公交企业还要注意组织社会媒体对事件的客观公正报道。

3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效果不佳的事故或需要本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处理的重大突发城市公共交通事故,要及时上报上一级政府部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及领导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派遣相关部门领导赶赴现场进行统一指挥,开展事故处理工作。政府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本地区医疗机构采取及时有效的伤员抢救措施。政府和公交企业还要联合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及对公交企业所有运营的公交车进行全摊赃倾查,确保运营安全。

事发公交企业要全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要在政府应急处理指挥人员及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会同消防、公安及交管部门实行有效的应急联动,共同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

4 扩大应急

当发生仅靠一般的应急处理队伍及社会公众力量无法有效控制的`特重大公共交通突发事件时,就需要政府部门扩大应急救援行动。当政府部门实施扩大应急方案时,公交企业就应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增加应急处理力量,例如加大技术装备、救援物资及救援资金的保障力度,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的应急指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1 危机善后对策

当事故得到控制之后,接下来就是赔偿与善后的问题。发生事故的公交企业要成立以企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对接政府部门相关的工作,全面负责与落实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一是要成立伤者及死者家属安抚组,一对一的实施安抚及赔偿工作;二是要成立新闻发言组,报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处理的结果,同时负责启动媒体管理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千方百计地缓解及消除社会公众的惶恐情绪,维护公交企业形象;三是要及时成立公交车辆安全检查组,主要负责公交车的技术安全检查与行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四是要成立事故调查组,事发后事故调查组要立即封存与事发公交车相关的资料档案,并将其全部移交上一级政府安监局,全力配合上一级政府公安部门的调查;五是要成立危机评估组,负责事故处理的评估工作,在对救援工作评估的过程中要科学客观,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 危机事后经验总结

公交企业平时要强化公交车驾驶员对一些突发危机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城市公交反恐、防爆、消防及行车安全等为主,从而从源头上全方位提高公交车驾驶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城市公交企业安全与服务管理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使公交车驾驶员清楚地了解在日常行车过程中遇到事情要怎么处理。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可以使驾驶员在思想上对各类突发事件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他们认知与判断各类危机事件的能力,一旦自己驾驶的公交车上爆发危机,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及时拿出应对措施。此外,公交企业还要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培训,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四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不断深入,我对它的价值和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通过这一学习的过程,我深刻认识到城市公共交通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方向。

首先,城市公共交通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交通状况的恶化。城市公共交通能够解决私家车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提高出行效率。公共交通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共交通也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为城市争取对外客人,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对于个人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共交通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压力,提高出行质量。尤其是对于没有私家车的居民,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是他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可以极大地方便他们的生活。此外,公共交通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方便他们获得信息,学习知识,拓宽视野。

然而,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公交车的班次不够密集,尤其是高峰期和假日,公交车常常拥挤、不够及时,给乘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其次是一些地铁站点过于拥挤,乘客上下车时常常造成交通堵塞。此外,一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比如车站的无障碍设施不全,导航信息不准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改进。首先,应该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班次密度和车辆数量,确保乘客出行的便利。其次,应该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改善车站设施和导航信息,提高服务质量。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公共交通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乘客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秩序和效率。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方便乘客学习和拓宽视野的重要工具。然而,城市公共交通在运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和加强管理。希望在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中,能够建设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造福人民。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五

摘要:武汉作为传统工业强市,从“十二五”规划开始重视第三产业建设,推进城市旅游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本文在城市旅游发展历程、定义及特点的基础之上,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及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对武汉市城市旅游发展的特点、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武汉市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例如旅游发展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压力、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城市旅游影响力不足等,提出武汉市城市旅游需要在开发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行业人才培养机制;根据旅游资源潜力和发展前景有针对性的发展城市旅游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此促进武汉城市旅游更加平稳、高速地发展。关键词:城市旅游;武汉;发展问题;发展策略近几年,城市旅游正逐渐被旅游业所重视。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并逐渐成为各个城市城建规划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家政策性支持给城市旅游带来重要发展机遇。2016年12月在首都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高居民和游客满意度,真正将旅游业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紧密结合起来。各大城市也纷纷将发展城市旅游纳入规划之中,重视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挖掘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形象,加大旅游宣传力度。部分省市比如云南省,海南省等已经将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性行业。而有些工业城市,也开始树立旅游形象,向旅游城市迈进,并且发展迅猛。可见,城市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方向。

一、城市旅游的内涵。

“城市旅游”第一次作为理论概念被提及研究,是在stansfield在《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这位学者在书中表示,城市旅游是旅游业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板块,具有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学者渐渐开始重视城市旅游理论研究,而城市旅游真正的发展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在这个时期,这个领域也逐渐为国内旅游研究学者所关注。早期的城市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国际大城市的旅游效应,理论覆盖面窄,局限性较大,我国国内城市旅游研究和实践则是从北上广等大城市开始。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仍然是我国城市旅游发展最好的范例。而近几年,旅游业发展水平成为考核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旅游收入占城市gdp的比重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批拥有良好旅游发展条件和发展实力的城市,则迅速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三威杭厦”是中国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四大一线旅游城市,即三亚,威海,杭州,厦门,它们与中国传统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发展模式稍有区别。“北上广深”以其发达的经济和繁华的都市建设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它们的城市旅游类型结构中,商务旅游和都市观光更加突出;而三亚,威海,杭州,厦门这四大一线旅游城市,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准确清晰的旅游发展定位,随着全民旅游趋势扩大,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使旅游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带动城市经济增长。

(二)城市旅游的定义和特点。

1.城市旅游的定义城市旅游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它主要是指以城市中各类旅游资源、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及高层次旅游服务为吸引要素,满足旅游者旅游各层次需求的旅游类型。它包括多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比如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主题公园,城中景区等,同时也包含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等传统旅游形式。2.城市旅游的特点第一,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它不同于文化旅游依托某一特定文化背景,节庆旅游依托某一特定时间传统,自然观光旅游依托于某一特定风景特点,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单位,以目的城市的整体资源为依托,为旅游者提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旅游体验,往往这种体验是不能被复制和转移的。第二,城市旅游具有综合性,它不仅仅依托于已有的旅游资源或潜在的旅游资源,而是在城市建造发展过程中不断创建新的旅游吸引物,结合已有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自然风光,统一构成一个城市的旅游标签。第三,城市旅游具有更大的动态性。城市旅游资源可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增减和更新,而不是保持不变的。尤其是商务旅游,现代都市旅游等旅游形式,并不为现有旅游资源所限制,而是要紧跟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速度,不断更新和创新,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动态性。

武汉市是位于华中的传统重工业大城。在“十二五”之前,武汉发展始终集中于工业建设,致力于建设工业强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才开始关注城市旅游发展。经过政府政策引导,加上武汉本身的经济实力,武汉旅游发展拥有巨大的潜力,目前已有明显的成绩。武汉市年接待游客量在2006年不足两千万人,旅游收入只有不到两百亿元。2010年“十二五”规划中武汉开始强调旅游业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政策的支持,促使武汉的旅游业发展马上以高速一路突飞猛进。在2015年旅游总收入更是首次跨越2000亿的关卡,达到2188.97亿元。武汉旅游业在十年内,以超十倍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1.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武汉虽然是传统工业城市,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同样赋予了它大量优质的旅游资源。武汉自然生态类旅游资源并不多,但位于两大江――长江与汉江交汇口的武汉,水域风光是一大特色。被称为“百湖之市”的`武汉大大小小有166个湖泊,包括中国目前最广阔的城中湖,即汤逊湖。而面积排名第二的东湖风景区则是5a级旅游景区。汉口江滩不仅为游客必游之处,也是当地人朝晚休闲玩赏的佳地。除了水域风光,位于黄陂的木兰山风景区近几年发展格外迅速,每年三月杜鹃花节,吸引数十万人来到黄陂,使得在2010年还被称作“武汉后花园”的黄陂区短短几年发展为“国家全域旅游标杆”。另外,武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首先是有着近1800年历史的黄鹤楼,既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武汉一大城市地标,国家5a级景区,古往今来受无数文人骚客歌咏称颂。其次,著名的吉庆街和户部巷则是武汉最具历史的美食聚集地。百年户部巷的早餐,吉庆街的大排档,都是热爱美食的游客不能错过的。此外,武汉都市风光也是城市旅游一大看点。现代化的光谷步行街,充满历史气息的江汉步行街和楚河汉街,能全方位满足旅游者各项旅游需求。2.城市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武汉是内陆中心城市,但水陆空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可进入性强,发展入境旅游潜力巨大。但在“十二五”之前,武汉长期以来大多作为游客旅游途中的中转站,而不是最终旅游目的地。过境游客占游客总数比例较大,旅游者停留的时间短,旅游消费较低。而在2010年武广高铁的到来明显改善了这一情况。高铁的开通直接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向东南西北成辐射状的四小时经济圈,将“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三大经济圈以及港澳地区包含在客源市场之中。有数据表示,2010年,武汉游客总量的80%都是坐高铁到达的广东游客,沿海经济发达的旅游客源地,有效地带动了武汉旅游者消费水平。除此之外,武汉“1+8”城市圈,是响应国家“中部崛起”的号召建立起来的联合发展城市圈。它以武汉市为中心,覆盖周围一百公里范围以内的8个城市。九个城市在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连接下,形成了一个1小时交通网络格局。在这样一种格局下,城市圈中的各个城市互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同时也将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旅游吸引力,发掘周边省份潜在旅游市场。3.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自“十二五”规划发布以来,武汉对整个武汉城市交通服务设施进行提升改造。2011年,武汉已有289条公交线路;2004年,武汉正式开通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开启公共交通新篇章;2016年6号地铁也正式开始运营,同时每条线路仍在不断延伸。截止目前,武汉已有6条地铁线路而且正计划以每年2条线路的速度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289条公交线路和6条轨道交通线路,公共交通网络已经全面覆盖到武汉各个地区。公路,铁路成放射状连接武汉周边城市,武广,沪汉蓉等高铁线路的开通实现以武汉为中心,1000公里之内四小时到达的目标,位于武汉北部的天河机场作为中国中部第一门户机场,拥有近300条航线,其中有38条国际航线。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能有效减少旅游时间成本,提高空间移动效率,增加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增强旅游者旅游动机,是发展旅游业首要前提。此外截止到2015年,已有81家旅游星级宾馆坐落在武汉,其中,有14家五星级和29家四星级,基本满足游客停留住宿需求。户部巷,吉庆街,江汉步行街,光谷步行街,中央文化区等饮食购物场所能满足游客各种层次的消费需求。4.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特点根据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历程,可见武汉城市旅游具有以下特点:(1)发展迅速武汉在十年之间,不论是年接待游客量还是旅游收入均以十倍翻增,这个发展过程是极为迅速的。这得益于武汉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城市旅游功能完善。武汉作为内陆中心大城,传统工业为武汉发展旅游打下经济基础,加上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各类交通线路四通八达,城市功能逐渐完善,武汉城市旅游吸引力是相当大的。例如高铁开通后,城市间转移时间缩短,时间成本大幅降低。这一突破直接带动着武汉游客量在两个多月同比增长了五分之二,有三百多个高铁旅游团,近三十万游客蜂拥而至。由此可见,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旅游功能完善了,旅游者的动机便很容易被激发。(2)整体性发展武汉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论是都市风光,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有相应的代表性旅游产品,真正统筹各类旅游资源,实现城市旅游整体化。整体性发展避免了地区发展不平衡,使武汉各个地区均匀分担游客量,共同分享旅游收益,促进平衡发展。(3)文化内涵突出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文化背景,其中楚汉文化尤为突出,此外木兰山据传是花木兰归隐之地,木兰文化也是其中一大亮点,武汉还是辛亥革命遗址,拥有上千年历史的黄鹤楼,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吟咏,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是武汉城市旅游的一大吸引力,相比较于自然山水风光,武汉的文化特色更为突出。

(二)武汉城市旅游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压力武汉城市旅游发展迅速,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之外,还给目的地城市管理带来一定压力。一方面,在旅游旺季,短期内大量游客的集中入境,会导致城市内交通拥挤,景区超载,生态保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速度,旺季住房紧张,旅游服务质量下降等等。此外,大量游客的到来,给当地居民也带来相当大的困扰,文化冲击不可避免。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武汉每年夏天都会陷入城市内涝的困境,一遇暴雨便成海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这说明武汉城市排水系统还有待完善,“来武汉看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笑谈。另一方面,武汉虽在2010年从“四大火炉”城市中除名,但仍摆脱不了夏季闷热的印象,城市内涝和高温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旅游者旅游动机,影响武汉整个季度的城市旅游发展。3.专业型人才不足武汉城市旅游要想长远地,科学化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型人才。武汉高校数量在全国仅在北京,上海之下。它拥有一百多所高校,包括两所“985”高校和七所“211”高校。根据网络数据统计,武汉大学2013年至2015年本科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如表1显示。表1武汉大学2013年至2015年本科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要有效解决武汉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武汉需要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发展策略,在城市规划中要找准城市资源的优劣之处,扬长补短,突出特色,鼓励创新,来促进武汉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城市旅游。

(一)规划开发慎重合理化,坚持可持续发展。

发展武汉城市旅游的目的是带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居民生活的更好。因此,城市旅游规划开发一定要慎重合理,不能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发展方式。首先,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旅游开发不仅仅是政府和开发商的事,也是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所以,城市建设工作要以人为本,尽量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要让居民分享发展成果。其次,旅游资源的利用要达到最优化而不是最大化,不能以破坏具有更高价值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为代价来发展旅游,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最后,要综合评价武汉城市旅游的前景,对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等不同旅游类型分别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清晰定位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侧重点。并通过斟酌评定,合理化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投入。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完善城市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城市旅游的基本条件。武汉市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城市面貌不断翻新,城市形象也有很大改观,但仍需要更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合理利用江、湖蓄水功能,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摆脱夏季城市内涝的“老毛病”;加强高星级饭店建设,提高城市游客容纳量;更加完善城市交通网络,解决拥堵问题。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多方面整体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好感度,摆脱“市井”“脏乱差”这些老印象,提高城市旅游口碑。

(三)完善职业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水平毕业生本地就业。

武汉市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学生,每年都向北上广深输送大量优质人才。要让大量高水平的优秀专业人才留在武汉,为武汉城市发展所用,首先需要有足够的分工清晰的就业岗位和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才能让毕业生有热情而且充满信心在这个城市扎根。其次,所谓“梧桐之树,凤凰来栖”。目前大学毕业生倾向于前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或者沿海城市就业,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城市机遇更多,更有挑战性,能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武汉只要抓住政策,全力前行,凭借实力及强大的潜力,发展越来越好,对毕业生就业吸引力自然随之变大。

(四)发展城市旅游要扬长补短,合理分配资源,扩大城市影响力。

首先,要统筹传统景区与新兴景区的发展,合理分配资源。武汉旅游局在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对市中十个传统景区和十二个新兴景区进行了监测统计。数据显示,以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为主要吸引要素的十个传统景区共接待112.73万人次,同比增长53.2%;旅游总收入达2771.95万元,增长27.1%。而以现代化娱乐设施和主题商业区为主体的十二个新兴景区在黄金周共接待旅游者132.02万人次,同比增加5.17%;旅游总收入达8586.67万元,同比增长51.64%。由数据对比分析可知,传统景区游客量大幅增长,但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新兴景区游客量增长幅度小,但旅游消费水平高。武汉市可根据这一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规划,促进传统景区的旅游消费,提高新兴景区的旅游知名度。其次要重视提高武汉在全国和在全世界的城市地位,扩大城市影响力。随着“中部崛起”的号召,武汉终于迎来政策性发展机遇。在2016年“十三五”规划中,武汉获得国家明确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个称谓的武汉已经争取了数年,与包含北上广等城市的第一批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需要武汉全力前进才有可能赶上。提高城市地位和影响力,除了经济指标,还可以通过城市标志性活动来实现。2016年武汉首届马拉松成功举办,吸引超过12万人报名,其中76%为外地人,比赛取得热烈反响,也刷新了很多人对武汉的印象。武汉马拉松是一个能让游客仔细认识这个城市的重要平台,这样一场活动,胜过千万宣传广告。所以武汉市需要多创新城市旅游宣传形式,如通过创建城市特色节日,承办大型赛事和国际会展等,将全新的武汉展现在全国各地旅游者眼前,甚至展现到世界各国,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

结语。

城市旅游能有效地促进城市保持和谐、平稳、可持续发展。武汉市城市旅游发展正位于黄金时段,发展机遇难得。虽然有种种困难阻碍,但若能抓住机遇,合理化开发城市已有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完善城市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中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突出武汉城市旅游特色,同时能通过标志性事件提高城市影响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将优秀人才留住为武汉城市发展效力,武汉城市旅游未来一定会为这个城市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金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遇[n].中国旅游报,2016-01-18:c02.[2]郭熠.对武汉发展城市旅游的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8-20.[3]郭舒.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框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1.[4]王洁.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发展思路[a].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09(7):1-2.[5]黄颖斌,郭学英.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武汉城市旅游发展[j].产业经济,2014(7):1-2.[6]熊继红,代义军.武汉城市圈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探讨[j].特区经济,2006-06:1.[7]郝华勇.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战略研究[a].长江论坛,2011-04:1-4.[8]王瑞刚.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5.[9]武汉市旅游局.2017年春节黄金周情况综述[r].武汉旅游政务网,2017-02-04:1.[10]武汉要做怎样的国家中心城市?[r].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1-16:1.[11]程东东.旅游节事与城市旅游发展的互动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2-51.

文档为doc格式。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六

1、为了加强中心所办公环境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中心所办公环境的卫生设施的设置、建设、管理、维护和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废弃物收运处理以及食堂的卫生管理。

3、凡在中心所工作的员工和外来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4、综合办公室为中心所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心所的有关室(窗口)都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5、环境卫生设施的开支经费由综合办公室报所长审批。

二、公共区域的清扫与保洁。

1、公共区域(包括主次干道、公共绿地、职工宿舍外环境等)的清扫与保洁,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安排本所人员进行。

2、统一使用的建筑物、会议室、宣传设施、公告栏、厕所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安排本所人员进行清扫与保洁。各室(窗口)使用的建筑物、办公室等,应当由室(窗口)自行负责保持清洁。

3、禁止在中心所随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4、公共走道及阶梯,至少每日清扫一次,并须采用适当方法减少灰尘的飞扬。偏僻地段,每周清扫一次,做到无垃圾、无积水、无死角。

5、排水沟应经常清除污秽,保持清洁畅通。

6、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设施,必须特别保持清洁,做到无异味、无污秽。

7、办公、生活区内的树木、花草须加强养护和整修,保持鲜活完好,不准损毁、攀摘或向绿化带抛弃垃圾,不准在办公区晾晒衣物。

1、各室(窗口)都要建立每日轮流清扫卫生的制度。

2、室内应保持整洁,做到地面无污垢、痰迹、烟蒂、纸屑;桌面、柜上、窗台上无灰尘、污迹,清洁、整齐,窗明几净。室内无蜘蛛网、无杂物。

3、室内不准许随便存放垃圾,应及时把垃圾倒入垃圾筐内。

4、办公室内办公用品、报纸等摆放整齐有序,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个人生活用品应放在固定的抽屉和柜内。

5、室内禁止停放交通工具。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饮食卫生“五四”制。

2、食堂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由综合办公室督导,炊事员包干负责,明确责任。

3、炊事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新上岗的炊事员必须先体检后上岗,取得体检合格证后,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并经简单考核后才能上岗。

4、食堂操作间和设施的布局应科学合理,避免生熟工序交叉污染。

5、操作间及其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每餐清扫,保持整洁,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

6、食堂门窗、沙窗无灰尘、油垢,玻璃明亮;墙壁、屋顶经常打扫,保持无蜘蛛网、无黑垢油污。

7、食堂的灶台、抽油烟机、工作台、放物架等应洁净,无油垢和污垢、异味。室内的灯具、电扇见本色。

8、各种饮具、用具(大小塑料菜筐、盆、帘子等)要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清洁卫生,呈现本色。

9、炒菜、做饭的锅铲、铁瓢等工具一律不许放在地上或挪作它作。

10、各种蔬菜加工时,必须严格遵守一摘二洗三切配的程序进行。

11、凡洗完的各种蔬菜,不得有泥沙、杂物,用干净菜筐装好,存放架上,不允许中途落地。

12、待食用的菜肴、米饭,加盖防蝇、防尘罩。

13、炊事人员上岗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上岗前必须先洗手和消毒。

14、炊事员上班不准带戒子、手镯,也不能涂指甲油。操作时不许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15、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拿取食品。

16、食堂要配备消毒柜,使用的盆、碗、盘、碟、杯、筷等餐具都要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使用中的餐具必须每天消毒。消毒程序必须坚持“一洗、二清、三消毒”。

18、遵照各级爱委会有关灭鼠、灭蝇、灭蟑螂的安排和实际情况,按照技术要求在食堂内投放鼠药,喷洒药水,摆放夹鼠板,做到无蝇、无鼠、无蟑螂。

五、奖罚。

1、综合办公室要结合本所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卫生标准和卫生奖惩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对卫生做得好的室(窗口)和职工要表扬、奖励。尤其是食堂的卫生检查结果要与炊事员的工资挂钩,以促进食堂的食品卫生质量不断提高。

2、同时,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综合办公室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采取整改措施,并可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经济处罚。

文档为doc格式。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七

公共交通对于每一个居民都非常重要,是保证人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的关键,在低碳经济的前提下,如何发挥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势是管理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低碳环境下的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措施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如今伴随着全球变暖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对于气候的进行了高度的关注,甚至已经成为了经济和政治问题。我国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在不断的进行推进,目前我国的城市化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也成为了我国交通行业发展的新特点。从目前的总体上来看,公共交通在能源的使用结构上不会发生根本上的该表,公共交通的尾气排放依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目前我国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在经济转变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上需要得到转变,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强有力的政策进行支持。在目前全球倡导的低碳经济下,我国也在2020年对gdp碳排放的相关指标进行约束性的排放,这样无疑对于交通体系的构建产生的新的而变化,因此我国低碳经济条件下,公共交通的发展新形势需要得到一定的改变和缓解。

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水平整体较低,虽然已经逐渐意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公路低碳运输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效果不太好。我国公路运输发展的规划尚不合理,公路运输系统发展不健全,很多运输存在迂回运输现象,不仅增加了汽车燃油,还增加了车辆污染气体的排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而车辆清洁能源的发展未能满足现有状况,能源消耗还是不断增加,这对公路低碳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限制。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因此我国公共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友好的建设。我国在建设公共设施设备的过程中,相应的环保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低碳理念将逐渐的指导现代公共交通的建设,未来在公共交通建设的过程中会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路运输低碳理念的宣传。

为了保障低碳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针对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公路运输过程中的低碳观念进行有效的宣传,从而提升公众对于低碳环保概念的认识,从而有效的`引导人们在对交通方式选择,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发展公共交通无疑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降低公路运输过程中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对环境的额污染,因此公共交通的建设和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次,社会公众对于环保知识的普及以及对于能源消耗的认识也应该受到重视,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向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环境污染对人体自身的危害,最后,需要加强对公路运输企业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从而有效的解决目前在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大的问题。

(二)公路运输发展的科学规划。

对于公路运输而言,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公共交通而言是公路运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在针对公路运的国画中,需要制定相关的运输发展规划,首先需要在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公共交通的运输规模进行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其次,针对公路低碳运输规划,需要有效的运营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整个布局的规划进行发展,这样能够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我国低碳环保的政策进行有机的结合,保证城市交通网的顺利构建,从而帮助货运和集散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

(三)降低公路运输的环境污染。

降低公里运输环境的污染是整个城市在建设公共交通运输,实现节能减排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解决。首先优化和升级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结构,对于我国的公路运输而言,由于占据我国整个交通行业的90%以上,而货运总量占整个总量的一般,目前可以看见我国在公里运输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可以采纳国外相关经验,例如可以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交通运输渠道,目前很多城市依然是以公交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渠道,因此发展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是目前城市发展的趋势。其次在发展城市交通的过程中,可以科学的进行节能和减排,实现公共交通的环保目标,对于国家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根据我国公共运输的总体特征,政府需要发挥自己的相关职能,对节能减排的目标进行有效控制,目前我国政府针对我国的公路运输的现状,也提出了相应的运输策略,因此如何减少车辆的空载率,实现清洁能连的使用,降低我国城市交通运输过程中交通拥堵,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公共交通中的环境污染。

(四)培养相关的运输管理人员。

在培养公路低碳的管理人才的过程总,首先需要对低碳的运输意识进行宣传,其次需要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构建相关的低碳运输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公路运输人才需要进行相关低碳运输方面的培训过,从而有效的降低车辆的运输过程中能源和能量的消耗,可以强化公路的安全管理,目前从实践的经验看,对公里运输人才进行燃料消耗方面的培训,能够有效的降低能量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我国目前低碳经济中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公共交通的特点,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公共交通在低碳减排上存在的不足,并详细探索了如何降低公共交通的能量消耗,目的时候保证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八

扩大,公交线网布局得到一定优化,服务质量也有一定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市区公共交通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主要表现在公共交通对于整个城市交通的分担率不高,有限的公交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车辆管理不够到位,少数公交车驾驶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等。为了进一步推动扬州公交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市政府要真正树立“公交优先”理念,强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切实提高公共交通的密度、舒适度和便捷度,增强公交吸引力,提高公交分担率。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补贴补偿,逐步增加公交车数量,提高公交车辆运力。

2、规范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公交资源效益。建立公交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成本费用构成,强化成本约束,确保钱花在“刀刃”上。同时,建立公交车驾驶员增人、增资机制,逐年增加公交车驾驶员数量,提高待遇,保证新增车辆及时上路运营。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整合公交运营主体、线路等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线路重复、空置率高等问题,提升公共交通的整体效率。

3、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新城西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人流增加比较快的地区,要采取措施,及时布点,增加线路,尽快调整车次。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公交盲点,要加快解决通公交问题,提高公交覆盖率。科学设置运营时间,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在早晚人流高峰,火车进出站、节假日要缩短车辆间隔时间。要适当延长夜间公交车辆的运营时间,方便市民夜晚乘坐公交出行。

4、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公交运输能力。合理规划公交场站的布点、规模,切实解决公交车占用道路空地停回车的问题。综合考虑乘客出行需求和道路条件,科学配置公交站台。对于一些设置不合理的公交站台应予合并或者迁移。建议尽快调整合并文昌阁北的4个公交站台,适当加长繁忙路段的站台,严禁其他社会车辆停靠。引导其他机动车辆在高峰时段不占用公交车专用道,保证公交路权优先。

5、强化管理教育,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要广泛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公交车驾驶员进行培训、管理、教育、考核,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群众意识、规则意识,教育他们合理行使公交优先权,全心全意为乘客安全出行服务,真正使人民群众满意。加快公交智能化管理,努力提高公交监督管理水平。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权益,谋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社区可以充分运用其聚居功能、整合机制、情义价值和非正式控制,建立畅通利益诉求反映渠道的工作机制:以利益调节为核心,通过对话和协商,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建立化解矛盾、民事调解的工作机制: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相结合,积极探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从而达到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

化解社区内的矛盾纠纷,离不开和谐社区建设。就减少矛盾来说,化解社区矛盾和构建和谐社区都是必不可少且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如果以“矛盾的发生”为参考坐标点的话,疏导化解是矛盾发生以后的补救手段,亡羊而补牢,通过开展工作化解和减少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而构建和谐社区是矛盾发生前的预防手段,通过密切社区内政府与群众、居民与居民、居民与单位之间的联络沟通,积极创建“友爱、互助、奉献”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降低矛盾发生的可能性,把可能发生的矛盾消灭在萌芽、制止于未发。例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义达里社区,通过在社区内创建京剧社、组织义诊、开展创安竞赛、举办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将辖区居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努力构建社区内安全、有序、礼让的和谐氛围,辖区居民心齐气顺,互助互爱蔚然成风,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

2树立情报信息理念,强化情报信息收集能力。

面对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变革,要牢固树立情报信息理念,加快社区安全管理传统工作方式向现代信息化工作方式的转变。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要构建严密的社区信息工作网络。通过广泛建构信息员,形成覆盖面广、反映灵敏的信息员网络,及时收集涉及社会稳定和社区安全的各种信息动态。要通过业主论坛、社区qq群、网上社区警务站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拓展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深度,做到预知在先、掌握主动。二要统一信息采集的要求和标准。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制度规范,明确要求,统一数据采集的要求和标准,保证信息采集的数量和质量。要不断加强对已建成的`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加强对系统的维护、管理和使用,加强源头信息社会化采集工作,保持系统源头信息的鲜活准确。三要强化信息的管理和使用。要切实打破行政壁垒,摈弃小作坊式的狭隘思想,切实增强共享、通用的工作理念,对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和重构,实现信息共享。要建立完善信息掌握、研判、处置、评估、反馈的“链条式”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在社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强化实有人口管理,突出对各类重点人员的有效管控。

在所有可能影响社区安全,尤其是社区治安状况的因素中,“人”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加强对社区内实有人口的管理,对于社区安全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作中,要重点突出两方面内容:一是突出重点群体。在一个社区范围内,人的成分非常复杂,从国家的领导人到高级知识分子,从普通老百姓到流动人口,从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到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这就要求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住“牛鼻子”,重点关注那些有危害国家安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嫌疑的,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有违法犯罪前科、可能再次给社会带来治安危害的,因为各种矛盾激化、对社会严重不满可能采取过激行为表达利益诉求的,以及因病理性原因、有极端倾向或可能肇事肇祸的各类重点人员,通过开展风险评估、落实分级管控,对这些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的了,控制的住”。

例如,在北京奥运会前夕,西城公安分局西长安街派出所根据现实表现、思想动态和行为能力三方面要素,对各类重点人员按照“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逐人进行了风险评估,分层次开展动态管控工作。奥运会期间,对梳理出来的可能危及奥运会安全的重点人员,逐人制定管控方案、逐人落实管控人员和管控措施,还专门向街道办事处申请了保安力量,做到“人人有落实,人人有交待”,未发生漏管失控等问题。二是突出重点部位。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以前的人叫“单位人”,人的活动轨迹、活动空间相对固定,从上班到退休再到去世,单位几乎能管住这个人的一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则被称作“社会人”,作为自由个体的人,今天在这个公司上班,明天就可能跑到另外一家单位,后天又可能辞职不干了,这对社区安全管理来说,增加了工作难度。尤其是流动人口的情况掌握,是人口管理的难点问题,在一个社区、一个院落,甚至一间房子里,居住的人员都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工作模式,重点关注出租房屋、施工工地、旅店宾馆、网吧洗浴等落脚场所,推行“以房管人”、“以业管人”,要严格落实出租房屋检查“五见面”、旅店宾馆验证登记等各项制度,尽可能掌握各类重点人员的动态轨迹。

4结语。

总之,社区安全建设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对当前社区安全建设中存在的如出租房屋管理、城中村治理、城乡结合部人口倒挂、地下室经营旅馆等诸多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广泛探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理念提出新思路,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摸索创新社区安全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使城市社区安全建设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磊.《社区安全减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9).

[2]王辉.《社区减灾与小康安全论》.《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十

摘要:文章在分析城市交通节能减排需求基础上,通过对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智能化红绿灯等技术应用进行研究,并以节能减排规划体系为例,简单介绍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智能化技术;节能减排。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政府提出低碳经济。为实现节能减排,国家采取试点城市开展。而在我国能源消耗产业中,交通运输业占到很大比例,低碳交通是交通领域必然发展趋势,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分析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城市交通规划中提倡低碳交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目标,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以上海交通能耗监测数据为例,2005年交通能耗为1786万吨,到2015年已经上升到32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8.2%,节能减排形式非常严峻。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在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在交通规划中,宏观和微观方面都需要实现合理、科学的监测统计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宏观方面为实现发展目标,控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微观方面校正司机个人驾驶行为,实行绿色出行导向。但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首先,交通数据量庞大,想要得到具体能耗排放量难度较大,数据无法为宏观设计提供支持。其次现有检测体系虽然重视环保,但是缺失关键算法和参数,难以为交通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最后没有建立符合需求的本土化数据体系。

城市想要实现低碳交通,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等多方面角度进行分析,文中重点分析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城市交通规划中常采用的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化红绿灯技术、能耗感知技术、高分辨率仿真技术等。

(一)常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引导出行,能够减少能源能耗[1],不少城市已经在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车辆能耗排放感知技术是当前大力发展技术之一,主要监测交通运行数据、车辆基础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监测数据还存在数据孤岛情况,并不能实现质量监控。多维感知技术以海量数据为结构基础,交叉融合各类数据,测定能耗、污染物排放等。上海从2005年开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建设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完成阶段目标。所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安装车载信息系统,同时在中心城区安装车辆检测设备,采集饱和度、车辆以及其他数据,提高交通信息化服务水平。智能化红绿灯是很多城市交通规划中重点设计环节,对缓解交通拥堵、实现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以交叉路口为例,常用四相位方式放行,不同相位按照顺序切换,减少缓冲警告,右转车流与人流分开设计。在设置红绿灯时,安装传感器,采集相关参数,调整放行时间周期,采用固定周期调整和时间比例调整相结合的办法,自动调整交通参数开放道路。采用智能化红绿灯技术能够减少车辆延误12.74s/辆[2],大大缩短车辆延误时间。高分辨率仿真技术解决节能减排中的微观规划和评估问题,以基础设施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评估一定范围内环境变化,在使用中还需要提高辨识度和真实性。鉴于交通数据量庞大,节能减排分析难度较大,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开始应用其中,实现微观监测数据的评估。交通规划监测体系设计中,应用此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监控。如云技术,提高了监测时效性和扩展性。北京城市交通规划中,已经利用该技术设计监测平台,采集和处理数据。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设计中单独依靠智能化技术仍不足以达成目标,政府还需要重视低碳化运营,执行一系列排放管理政策,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的扶持,同时贯彻低碳交通战略,解决供需矛盾。

(二)交通统计监测体系设计应用分析。

交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实现交通系统预测和预警,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为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规划设计中引入智能化分析技术,编制年度能源类型,并划分能耗清单,监测不同时间能耗排放变化,为重大交通政策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如北京设计了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框架,分布式采集数据,动态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流失计算。单一的智能化技术的作用有限,规划中,需要全方位考虑,设计其他数据监测系统。北京节能减排统计和监测平台数据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平台、处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并根据车型设计不同检测系统,如公交检测分析、旅游车辆检测系统等。交通管理部门综合考虑车辆结构、排放强度和车辆数量等,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得到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同时提出发展策略,控制能耗总量。在国外驾驶行为监测基础上,设计监测-诊断-评估体系,持续监测汽车能耗,得出不同车型能耗,并根据此设计整体培训体系,应用实践发现培训后车辆百公里能耗下降7%。

总之,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能够逐渐实现节能减排,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建立符合本地需求的智能化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作者:蔡蕾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篇十一

城市交通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迅速的增长,交通问题俨然已成为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它所带来的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使得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调查统计表明[1]:在拥挤状态下的能耗是最优状态的2倍。如果一辆汽车在7km/h和88km/h之间加减速1000次,那么其燃料消耗比匀速运行时多消耗60升,对于货车则多消耗114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道路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对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的分析,对城市交通拥堵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交通拥堵,现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交通拥堵的界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2]:

(3)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km的状态。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给出的定义就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人的心理感受。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很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与危害以及对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方面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宏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关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扩大,但相对的道路基本设施等的发展相对缓慢,且受地域等的影响,道路的扩张不能无限继续。当斯定律表明:新道路的建设降低了出行时间,但同时吸引了其他道路以及其他方式的交通量转移,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将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

从中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源于交通管理水平与城市交通快速发展间的不匹配关系。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较早,基础理论也更为成熟,然而也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大城市也先后出现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交通拥堵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而言交通管理水平滞后,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从微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流量突然增大,形成交通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下班节假日高峰时段;二是道路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容量的减小或吸引过多的交通容量引起的交通拥堵,如交通事故或大型活动等事件的发生。

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最直接的危害是使出行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从而造成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汽车的低速行驶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城市交通拥堵使得交通事故增多,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会引发交通拥堵,如此下去,造成恶性循环,给大家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交通拥堵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的来说,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

(3)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据我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估计,北京市交通拥堵造成的社会损失为每天4000多万元,每年高达146亿元,就全国范围而言,损失大约为每年1700亿元,降低了社会总体经济福利水平,每个人在拥堵期间由于拥堵所花费的额外时间和费用增加。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其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由此,各国政府部门与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和控制方法。

(1)国内外治堵政策。

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城市对城市交通的研究较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其中以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瑞士等地交通拥堵治理经验由为丰富,总结国外拥堵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一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东京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便利,降低了私家车出行量;二是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建设,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三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根本上降低出行率。

根据国外的治堵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交通情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制定了一系列治堵措施,并通过实践检验,获得部分成效。首先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在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中起到领先带头作用,上海早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北京、广州相继在和开始实施小客车限购,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其次,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通行。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投入运营,是我国首个采取高架桥式的快速公交系统,20广州brt正式投入使用,仅一年时间,就达到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至底二氧化碳人均减排27%的目标,效果显著;最后,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道路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道路拥挤收费能促使一些在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转入非高峰时间行驶[4]。

按照控制区域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局部控制和系统控制两类[5]。局部控制是通过优化局部交通资源提高该区域的交通性能,但局部控制可能会导致其他区域交通性能的降低。troutbeck等[6]、harwood等[7]、al-madani等[8]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此类。而系统控制方法将交通网络看成一个整体,注重整体交通性能的提升,然而交通系统内部的拥堵交通流演变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且随交通区域的增大,交通系统内的变量增加,使得控制难度增加。yang等[9]、lo等[10]、gao等[11]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系统控制方法。

按照控制时间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静态交通控制策略和动态控制策略两类[5]。静态控制策略主要通过对道路的渠化,降低交通拥堵传播的速率、延缓拥堵传播。静态控制策略的缺陷在于缺乏灵活性,而交通流具有时变的动态特性,因此单一的使用静态控制策略对控制交通拥堵是不够的。动态控制策略则是通过人工干预进行实时性、临时性交通控制,常见方式包括交叉口信号控制、转弯禁限和交通诱导等。动态交通控制与路网交通流时变动态性相符,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拥堵状况。但是就目前对动态交通控制的研究仍然缺乏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在分析交通拥堵传播消散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菱形控制策略来实现交通拥堵的消散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速。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大城市,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多、密度大、路网密度低及混合交通严重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上不可盲目硬搬他国经验,需结合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制定切合的拥堵疏导方式。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拥堵范围扩大,拥堵交叉口及路段日益增多,拥堵程度越来越严重。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区主要路口白天12h交通量超过10万辆,道路负荷重,交通阻塞时有发生,高峰时段延长。中心区东西向东风、中山路交通走廊,白天12h交通量为34.7万辆,比29.2万辆增长了19%。南北向过江桥隧2031万辆,比1922.9万辆增长了35%。

(2)行驶速度越来越慢,拥堵时间延长。在我国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速度已经下降到12km/h,在市中心,机动车时速更是只有(8~10)km/h。交通拥堵发生的高峰时段在于上下班时段和节假日出行,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为早上7:00-9:00以及下午17:00-19:00,这段时间交通出行量大,交通拥堵严重。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日前北京的早高峰已从早上7点提前到早6点40左右,并一直持续到9点30分左右。

(3)中心城区拥堵最为严重。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区道路交通的紧张局面主要出现在中心区,尤其以内环线以内和内环线边缘外侧地区的道路交通问题最为突出,而城市外围地区道路交通情况较为稳定,运行秩序较好。其他大城市区中心城区拥堵也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

4.结语与展望。

笔者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界定、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的综述,总结了现阶段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必将引起广泛重视。现阶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仍然不足以支撑城市交通的需求,未来城市交通拥堵不仅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政策,同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更倾向于精细化研究,从微观层面研究道路交通流的拥堵规律,以路网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拥堵交通流的疏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调查报告(版).

[2]朱灿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5]袁绍欣.城市交通拥堵传播机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