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春节的来历英语加翻译如何写 春节的来历英语加翻译如何写初一(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10:27:15 页码:10
春节的来历英语加翻译如何写 春节的来历英语加翻译如何写初一(3篇)
2023-01-03 10:27:15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春节的来历英语加翻译如何写一

大家好!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家家都在准备着年货,打扫着卫生,迎接着这个节日的到来。

走在街上,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不用说肯定是新年的衣服。商场里,也是人满为患:有小朋友牵着父母的手一起买衣服的,有夫妻俩甜甜蜜蜜买衣服的,还有儿女牵着长辈有说有笑买衣服的,总之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

来到农村,杀猪宰羊以各自的风俗庆春节,在有的地方还开始了集市,他喊一声卖饮料,他喊一声卖衣服,这边喊减价了,那边喊买二送一了,各个东西应有尽有,真是琳琅满目,热闹极啦。

到了春节的大年三十晚上,春节晚会就开始了,演小品、说相声、唱歌什么节目都有,一个节目演完台下掌声一片,直到三更半夜人们都困了,节目才完。节目完了,可人们还兴致勃勃,因为还没发压岁钱、放烟花呢!等干完这一切,差不多十二点了,小孩子们都拿着压岁钱去睡觉了大人要闲聊一阵才去睡。

第二天,人们又得起个大早,带着买好的礼物去走亲戚,亲戚多的要走好几天呢,少的也至少要走一天多。

春节真好,可以让人们忙碌的生活得到放松,也可以为大家枯燥的事情添上一些乐趣。

我爱春节!

谢谢大家!

推荐春节的来历英语加翻译如何写二

满眼皆是喧闹,满眼皆是繁华。——题记

说实话,我对家乡春节的印象,没有其他人一样的关联性记忆,对于我来说,所谓春节氛围,不外乎都凝聚在那一锅锅象征红火和热烈的火锅之中。

春节一般都从年三十算起,从这一天可以一直延展到元宵元结束。但除了年三十,我对其他天的感受很一般,很不足为奇,更没有什么称得上刻苦铭心的记忆。

年三十这一天,给我的是一个忙碌的印象。从那天早上我睁开眼睛开始,全家便像一台运转不停的机器,从最开始的贴春联、挂灯笼到准备年夜饭,全家上下都没有停止过忙碌。家里笼罩着一股春节的味道,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夜幕终于降临,全家人坐在饭桌前,点开早已准备好的火锅,顿时间,一阵阵年夜饭香伴着每一个人的笑容扑面而来。

大家取出箱子中的饭品,大人喝酒、小孩子喝饮料。不等饭菜煮熟,孩子们便先偷偷喝了一口。耳畔,传来鞭炮和烟花的声音。

火锅中的饭菜终于熟了。打开锅,一阵水气冒了上来,浓浓的白气一时间让视野模糊起来。大家扇了扇手,赶走附近的“蒙雾”,又一阵白气冒了上来,赶快把火放小,白气过后,一颗颗肉丸浮出水面,粉红的、白嫩的,都浮上来了。一双双筷子伸进锅中,又出来,再伸进,肉丸已经被吃完了。又把肉端了上来,下了锅,加大火,不一会又熟了,一片片嫩肉在火锅中翻滚,渐渐变皱起来,后来皱纹多得数不清了,大家就把火光小,吃起肉来……

吃得半饱了,抬起头,母亲给坐在身旁的弟弟擦了擦嘴,又把汤放到他面前,转过头,父亲正兴奋地说着这一年的收获,希望来年又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成就,父亲说得嘴渴了,便端起酒杯泯了一小口,建议全家碰杯。大家欣然同意,于是在喜气笼罩的饭桌前站起来,举起手中的杯子,只听一声撞击,大家把杯中的饮料一饮而尽……

吃完饭,洗了碗,全家人便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看到一半时,没电了。大家就点起蜡烛,在一张桌子前打起了牌,笑声传出家门,飞向了空中,和一片烟花融合在一起。

我们家乡的春节,没有小说中的那么隆重,也没有其他地方特有的饭菜和节目。但对于我来说,春节氛围笼罩下的我们已是最幸福的人。

推荐春节的来历英语加翻译如何写三

这几年的春节真是像老茶叶一样越泡越淡了,年夜饭的菜很丰盛,鸡鸭鱼肉少不了,葡萄美酒,各色海鲜,闪着诱人的光泽,却像没放盐一样,吊不起胃口。

我怀念小时候的春节,家家户户烧一大桌子菜,就与现在比也毫不逊色。饭菜的香气却吸引不了我们那一帮小伙伴,大人们忙着烧菜,我们就四处乱跑,拿摔炮打仗,到厨房里那东西吃,大人们也不会责骂。好多亲戚朋友会上门来,脸上新春欢乐的气息是现在没有的。

我向母亲抱怨这没有仪式感的年,母亲说,现在每天吃的都是以前过年才有的,现在条件可比以前好多了。

这我当然知道,但过年的味道一定也更浓吧?母亲眨了眨眼,很快点了点头:是啊,那时候平日里餐桌上只有绿色,红色的是辣椒,肉和鱼都是过年才有的。小时候就盼着过年了,有压岁钱,都是一毛两毛的。

原来那时候的一毛两毛可以买两根冰棍,或者一把水果糖和高粱饴,省着可以吃很久;还有鞭炮,当时流行二踢脚,一个个放,一个个从地上跳起来,飞向空中,嘭的炸开。门前院子很大,就在院子里搭起炉灶。做回锅肉要炸芋头,芋头片一放下锅,马上在油里吱吱地冒泡,香气立马从锅里涌出,漫过院墙,比大人们的招呼更灵光,孩子们马上就会赛跑似的奔进院子,围在灶旁,不用争抢,每人都能得到一两块外酥里嫰的芋头,吃得满嘴留香,手上全是油。

现在要是想吃糖,走到哪里都可以随便买,像这样简单的糖还不一定买得到了。随处可见的薯片也不比芋头片差。

吃鱼一定要留一点。母亲补充道。如今到也讲究,可也不用故意去剩,有时一条鱼三天也不一定吃得完。后来的生活慢慢变好,每个月都吃的上肉。外公外婆攒钱买了台电视机,能看春晚,也能看当时热播的《射雕英雄传》,周围的邻居都带着板凳小马扎,坐在院子里蹭电视,其乐融融,像看电影一样。

故事还有很多,但从母亲过去这几年的生活中,我已经感受到了那时春节的年味,还有幸福感。而今天,我们却享受着比过去过年更好的生活,不是更幸福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