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49:53 页码:14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优质12篇)
2023-11-12 19:49:53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5.写总结时,可以采用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方式,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以下的总结范文,或许可以给您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一

劝学(《苟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二

1.分层背诵法(在翻译全文基础上理清内容层次背诵)。

2.思考提问法(预习,不会的重点字、句圈出来课堂提问)。

3.语意推断法(联系上下文,联系旧知识)。

4.对应翻译法(力求将所有能译出的字词落到实处借助工具书,人名、地名、国号、官名等保留)。

5.归类积累法(主要是词汇的积累,有针对性的搜集、归类、比较、整理、积累)。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三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

“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44.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曾”通“增”;“内”通“纳”

46.再拜便辟。

“辟”通“避”

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毋”

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50.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倍”通“背”

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

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

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

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

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60.不嗛,则奋击。

“嗛”通“慊”

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

62.太尉判书,辞甚巽。

“巽”通“逊”

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

“覆”通“复”

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66.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7.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

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无”通“毋”

6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

71.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通“置”

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通“掘”

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通“赐”

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

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76.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79.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

8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四

上学期间,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学习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学有所长的人。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少年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追随并且……。今义:表目的或者结果的连词。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8、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9、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做老师。

4、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5、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方位名词作动词,攻下,向东进军。

9、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10、始指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11、萦青绕白。

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只起语法作用,无实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指示代词,这,这些。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之:结构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

7、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介词,在。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介词,表被动。

9、惑而不从师。而:连词,表转折。

10、觉而起,起而归。而:连词,表承接。

11、扣舷而歌之。而:连词,表修饰。

12、侣鱼虾而友麋鹿。而:连词,表并列。

13、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而:连词,表转折。

14、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而:连词,表修饰。

1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也: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于此。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定语后置句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4、不拘于时。被动句

5、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6、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7、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9、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10、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1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12、居是州,恒惴栗。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五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六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七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6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

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7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八

1.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空气、溶液、浊液、胶体、悬浊液。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2.物质的性质:性质从本质上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助燃性、酸性、碱性等。

3.离子反应:电解质:酸、碱、盐。非电解质:有机物,除稀有气体。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的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离子方程式: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出哪些离子,就对应哪些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存在。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升高。被还原:化合价降低。

此外,还包括钠的化学性质、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氯气溶于水后与水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等。具体内容请参考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九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

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

8.手裁举裁通“才”

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

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

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

1.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

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4.时则不至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6.恶乎待哉恶:何。

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

8.信有时哉信:确实。

9.靡计不施靡:没有。

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

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

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

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

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

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

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

17.脱获回耗脱:倘。

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31.疾逸道左逸:奔跑。

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晦:指看不见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

35.坐贻聋瞽瞽:瞎子。

36.远罹构害罹:遭受。

37.项掣金锁掣:拴。

38.不遑辞候遑:闲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

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

(二)词类活用。

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

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

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

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

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

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三)被动句。

为婢仆所惑。

(四)宾语前置句。

1.而莫之夭阏者。

2.之二虫又何知!

3.彼且奚适也?

4.其自视也。

5.彼且恶乎待哉?

6.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7.是何可否之谓乎?

8.洞庭君安在哉?

(五)主谓倒置。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第五册。

1.吾不忍其觳觫: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

2.天下之欲疾其君疾,痛恨、憎恨。

3.仰不足以事父母事,赡养、奉养。

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及,等到;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5.将以衅钟衅:杀生取血以涂物,用于祭祀。

7.莅中国:统治中原地区。莅:临、统治。

8.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恐怕来不及呢。赡:足。

9.其庶几乎庶几:差不多。

10.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语:告诉;。

诸:之乎;有诸:有这回事吗?

11.未有以对对:回答。

12.举疾首蹙额蹙:收紧、缩着;。

额:鼻梁。

13.田猎:打猎。田:通“畋’,也指猎。

14.而君幸于赵王幸:宠爱。

15.相如持其璧睨柱:斜着眼睛看。

1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动词。

修敬:整饬礼仪表示敬意。

1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只不过。

18.相如素*人:相如本来是个卑*的人。

1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离开父母之所以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罢了。

20.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退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次要的位置。

2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示,传给……看;美人,妃嫔;左右,侍从。

22.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念头。

23.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孰:谁、哪一个;孰于:何如,比……怎么样。

24.刎颈之交:誓同牛死的朋友。刎颈:割头。

25.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入:在国内。

26.乃令张仪佯去秦佯:假装。

27.平伐其功伐:夸耀。

28.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他的品德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

29.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依然保持高尚品德的人。

30.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多。

31.人穷则反本:人处于困境,总会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得到帮助。

3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33.蝉蜕于浊秽: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蝉蜕:蝉脱壳。

34.设诡辩:说假话骗人。

35.相随属:一件连一件。

3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指:通“旨”

第六册。

1.尽收其地,进兵北路略地:收,占领。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间,极言迅速,名词作状语。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无,不。

渴,请。

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凭据。亲,亲近。现在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5.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悬赏,用重金征求缉拿罪犯。邑:封地。前句是状语后置句,后句是定语后置句。

6.乃遂私见樊於期:乃遂:同义复用,就,于是。私:形容词作状语,偷偷地。

7.顾对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表轻微转折。否定句宾语前置,即“顾不知计之所出”或“顾不知所出之计”。

8.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被。陵:通“凌”。

9.乃今得闻教:乃今:如今。如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10.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1.乃为装遣荆轲:于是准备行装派遣荆轲使秦。为装,准备行装。遣,派遣。

12.太子迟之:迟,以之为迟,嫌……迟了。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14.土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送行的人们都睁大眼睛,极为愤怒,连头发都向上直竖顶着帽子了。

15.秦武阳色变振恐:秦武阳变了脸色害怕起来。振。震,害怕之意。

16.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顾,回头。前,走上前。为,表示。谢,谢罪。

17.北蛮夷之鄙人:蛮,本是占代对南方各个民族的鄙称。夷,本是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称。蛮夷,这里泛指边远地区。鄙人,粗俗之人。

18.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于是取出地图捧着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快翻完了,匕首露了出来。发,翻开。穷,尽。

19.因左手把秦王袖:因,趁机。把,抓。

20.剑长,操其室:操,握住。室,剑鞘。

21.尽失其度:都失去了常态。

2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对治乱的道理明晓,擅长讲话。皆是状语后置句。辞令,应酬交际的语言。

23.平伐其功:屈原夸耀自己的功劳。伐,矜夸,炫耀。

2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献媚说坏话的人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人妨害了国家。疾,痛恨,痛心。聪,指耳力好。谗,谗言。谄,谄媚,阿谀。明,贤明的人。形容词作名词。邪曲,同意复用,邪恶的人,也是形容词作名词。

25.人穷则反本:处境窘迫。反本,追求本源。

26.其志洁,其行廉:他志气高洁,行为方正。

27.靡不毕见:没有不全部表现的。或“没有一点不是表现得很透彻的.”。

28.举类迩而见义远:所举的事例虽是人们常见的事物,但表现出来的意义极深远。迩,近,理解为“常见的”。

29.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面容气色。形容,形体容貌。

30.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日,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大天地。为……所,表被动的固定句式。

31.从容淡静:稳重、淡泊、宁静的神态。

32.辟公府:公署。汉代的大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当时最高官员。

33.验之以事:用实际事情来检验。状语后置句。

34.公车:指汉代公家的车马,为臣民上书和征召所用。提到公车即有“上书”之意。

35.转:迁徙,指官职的调动。

36.乞骸骨:大臣请求辞职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37.暴戾恣睢:粗暴乖张。恣睢,任意胡为。恣,放肆。睢:恣意。

38.专犯忌讳:专做违犯法礼之事。忌讳,不应说,不应做。

39.逸乐:安闲快乐,不操劳而生活优裕。

40.富厚累世不绝:有很多财富,一代一代地传与后人而不断绝。

41.择地而蹈之:意为谨慎而守礼法。蹈,踏。

42.行不由径:走大路而不穿行小路。意为操行方正。

43.因人成事:依赖别人把事情做成功。因:依赖。

44.糟糠不厌:糟糠之食亦不能绝。厌:满足。

45.识相:会看别人眼色行事,知趣。

46.不名一钱:一个钱都没有,非常贫穷。名:占有的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十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2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3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4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5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

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6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十一

1、李商隐,晚唐时期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2、《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诗歌主要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多用典故。

《马嵬(其二)》: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用倒叙的手法来记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叙事中又采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虚伪,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之意,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3、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

4、《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气势宏伟,节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5、《师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十二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