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21:39 页码:13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汇总10篇)
2023-11-12 12:21:39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验和收获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方式。在总结中,我们应该突出自己的亮点和特长,同时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反思。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来获取所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一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二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亲眷关系。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三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四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异也。(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其下贤人也亦远矣。(低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5、外与天涯。(交会)。

6、顺流而东。(东进)。

7、卧而梦。(做梦)。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五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六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七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八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九

一、通假字。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以为轮。(?:同“?”,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异也。(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其下贤人也亦远矣。(低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5、外与天涯。(交会)。

6、顺流而东。(东进)。

7、卧而梦。(做梦)。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师说篇十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使1:动词,派遣,使2: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2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23、吾得兄事之。(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24、籍吏民。(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25、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26、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27、道芷阳。(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28、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30、项伯,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之止,制止,使动)。

33、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使动)。

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7、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38、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