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6:43:33 页码:9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汇总13篇)
2023-11-12 06:43:33    小编:ZTFB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优点和劣势,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审慎的反思和总结,找到改进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是环保专家总结的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共同努力。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一

[摘要]文章分析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继而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困境:农产品网络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结构松散、农产品缺少标准化控制以及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最后,文章从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农产品流通提出微观层面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建设、宏观层面的政府监督管理以及技术层面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这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农业也是我国弱质产业,存在着流通环节多、交易费用高、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近年来,农产品的买难与卖难现象频现,说明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明显由供需数量不匹配矛盾转化为产销环节不衔接矛盾。探究其根源,我国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限制了各个流通主体之间高效顺畅的交易,阻碍了农产品产销环节的有效衔接。而农产品流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流通是否顺畅直接关系着农业产出的价值能否得到实现。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出现的这根软肋,建立一种高效、规范、畅通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已迫在眉睫。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电子商务在连接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流通渠道、流通组织和交易方式,它们各自的特殊形态和运行原则构成了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现阶段,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对农产品流通渠道产生的影响。

新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是一种以网络服务供应商为核心的具有扁平化特点的流通渠道,从而使得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建立在互联网或局域网的平台上,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围绕网络服务供应商展开农产品交易活动。该渠道特点表现为开放性、信息化程度强以及有效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这三个方面。

(二)农产品流通中交易方式的变化。

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创造了交易的直接沟通平台,突破了交易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交易范围。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即可完成交易;二是农产品交易过程透明化;三是农产品交易效率的提升。

(三)电子商务催生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农产品流通中出现了各种虚拟化流通组织,比如虚拟商店、虚拟交易市场等。虚拟化农产品流通组织能把不同地区的资源,迅速组合成一种超越空间约束,依靠电子网络手段实施统一运作的经营实体。在线购物、交互式沟通、低成本而又高效率信息通道,为网络型组织结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二、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一)农产品网络直销模式。

农产品网络直销模式下,流通渠道主要通过企业直接向生产者采购农产品,直接通过网站销售给消费者,中间流通环节大大减少,流通效率得以提高,而且最终能以最低的投入成本无限拓展销售空间,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然而当前互联网虚拟的网络大宏观环境不利于这种通过互联网的直销模式的发展。这种模式前期投入较高,需要规模效应才能发挥其优势。

(二)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模式。

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模式下,农产品流通主要以该信息平台为媒介,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一方面,网上积聚的用户分担了企业运作的部分成本,可以降低企业搜寻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上可以得到使用者的广泛认可。但是,信息平台本身并不参与具体的交易,只是提供信息服务,实际交易都要网下双方具体操作进行,物流、资金流仍然无法配套进行。

农产品流通主体主要通过网站广告发现需求,降低了搜寻信息的成本,有利于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的顺利进行。通过电子广告的发布,可以使得农产品供求信息传播面辐射到全国各地,并可进行连续不断的宣传。而且这种电子广告并不需要很多广告投入,只需要一定费用进行简单的广告设计,然后通过广告直观展示于消费者形成互动,这种形式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不高。然而,仅仅依靠广告形式发布的信息对发布企业的资金、技术、产品实力有较高的要求,由于需要持续不断的网络广告输出,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和资金实力来对网站广告进行维护。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本身属于农产品第三方交易市场,是由农产品中介机构建立,主要服务于那些打算把网络营销交给第三方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户。随着网络应用的专业化分工,推动了这种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产生。它为供应商的农产品建立目录,提供网站界面和农产品总量数据库;并且作为一个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聚集地,具有鲜明的行业性特征。中介机构建立电子交易市场,只提供农产品运营平台和管理平台,本身不参与网上交易,只是为农产品企业、消费者和农户提供各种电子交易和增值服务。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困境分析。

(一)农产品网络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农业信息网站的信息建设尚不完善,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只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流通过程在线下单独进行,供求双方无法通过网站了解农产品的流通状况;另一方面,农户无法得到充分的市场信息,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产品生产状况,经常发生盲目生产的情况,造成农产品市场的短缺或过剩,给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农产品流通环节结构松散。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流通,要求整个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衔接度高,特别是物流环节中各主体之间的内部联系,农产品的冷链包装等初级加工程序尤为重要。然而专业化的冷库、冷链运输车及农产品初级加工包装设施缺乏,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较大。大部分供应方和需求方通过搭载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交易是临时突发性的,不具有连续性,使得这种松散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结构无法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没有成熟的供应方与物流企业联合模式,农产品流通环节结构趋于松散。

(三)农产品缺少标准化控制。

农产品标准化包括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即实行农产品质量、流通、等级的统一标准,为交易各方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使交易顺利进行。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尤其在日本已经构建了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按一套标准对所有农产品的选育、收获、加工、包装进行筛选。我国部分农产品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但是执行力度不足,市场上的农产品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整体上与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有很大的差距。

(四)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我国的农产品具有丰富的种类,但特色的农产品却很少,其原因在于很多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建立和保护意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任重道远。很多农产品质量粗糙,根本无法有效发挥品牌影响力,导致农产品流通中出现更加严重的大市场与小生产的问题,难以形成大市场、大生产的农村大流通格局,阻碍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平台建设。

四、推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对策。

(一)微观层面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建设。

1.提升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我国农产品生产端组织化程度低,是衔接产销环节的源头所在,因此组织分散的生产者对接“大市场”很有必要。一是要鼓励发展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生产端提高组织化水平。农民成立专业化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代表生产者利益的组织,对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搞活流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是不断完善合作组织的自身运行机制。在管理合作组织的运行上,以公平、自愿、平等为基本原则,探索积极有效的.利益联结方式,形成生产者与合作组织的利益一体化,从而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三是加快改造传统合作组织,逐步提高其综合功能。鼓励合作组织不断拓展功能,为他们提供生产前后的全方位服务,维护小生产者的利益。2.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发展新型流通模式。农产品流通中各类中介组织对整个产业链条起着协调的桥梁作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一是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专业化流通企业连接着农户和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采购农产品,及时为市场提供产品;同时农产品的配送又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有效安排生产。二是加强中介组织和生产者、消费者的协调关系。生产者能够利用中介组织的信息、客户、资信以及渠道等优势,有助于农产品品牌化运营;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也可以通过双方的互动最大限度发挥。三是构建专业化农产品流通服务的经济金融机构。农产品流通过程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建立专业性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融通、流转服务,特别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上支付手段的完善。

(二)宏观层面的政府监督管理。

1.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的政府指导与推动作用。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的指导与推动作用非常关键,必须加大对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信息服务体系。首先,为了更好鼓励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需要有一个政府部门具体制定有利于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了保持政策和法规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加大各级部门、地区和政府之间的配合。其次,政府倡导并鼓励引领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和传播网络,同步农产品的供求价格信息,促进农产品统一市场的形成。最后,政府联动农业、商务、信息产业和发改委等管理部门制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总体框架,为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坚实的依据。2.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1)健全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冷链物流建设。物流配送系统的不通畅,会导致农产品运输成本的增加,影响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自建或与大型流通企业合作,健全物流配送系统。冷链物流是物流配送系统效率提高的关键,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冷链物流技术,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比例,降低流通中的损耗。(2)配送中心建立信息电子化系统,在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实现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运输、配送、销售的一体化控制,建立包括商品自动分拣系统、立体仓库、呼叫系统等自动化控制,提高信息化运用。比如,武汉市“电子菜箱”的自动分拣系统、呼叫系统等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从传统仓储点首发货物单一功能转变为系统化的物流配送基地和销售据点。

(三)技术层面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加快电子支付系统建设,提高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在线电子支付是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关键环节,没有适合的电子支付手段相配合,就不能完成网上交易。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中网上支付所需时间长、效率低、收费高、限制多,大多数银行对支付地点、支付金额、信用卡支付等都作了具体的限制措施。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与个人的信用制度,积极发展银行网上业务。同时,辅之以技术层面的网络安全协议,加大对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研发投入,借助像支付宝、金融机构网站等第三方网站的加密设备,有效控制农产品网上交易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2.创新物流冷链技术。农产品的新鲜度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最大障碍是物流配送的制约,要在物流冷链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物流冷链技术创新需要较大的投入,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玉发,张浩.果蔬农产品协议流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二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地推动作用。就目前而言,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产业户+合作社+公司+市场,农产品产业户+合作社+市场,或者农产品产业户+合作社+公司以及农产品产业户+公司+市场等产业运作模式,使农产品的销售更加流畅。本文将简析“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并提出个人见解。

马化腾先生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运用信息技术连接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从而打造创新型生态。后来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行动推进了新战略与新探索并逐步创建高效的新常态。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已初步形成使传统农业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结构有效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

“互联网+”环境改变了中国商业的经营方针,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获取了巨额利润。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与销售服务体系已建成,政府也非常支持“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另外,农产品产业户+合作社+公司+市场,农产品产业户+合作社+市场,或者农产品产业户+合作社+公司以及农产品产业户+公司+市场等产业运作模式在不断完善,对刺激农产品的消费和提升农产品销售利润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调查了解,从到20,中国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辅助下的销售量与销售额不断提升,年的农产品销售额已超过700亿元,而且,中国农产品在国外的`电销利润已多达1023.477亿美元。由此可见,“互联网+”环境对农产品的销售与发展至关重要。

2.1信息建设水平低下导致电子商务模式难以得到发展。

在农村构建良好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离不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环境的支持,可是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建设水平还相对低下,不利于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从20到2015年,我国为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可是投入幅度与规模并不稳定,2015年所投入的资金远远低于年。

2.2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在经济效益上难以达到预期。

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必须获取准确的信息,辅助个体农户和农产品企业高效经营农产品销售活动。然而,在农村地区获取信息的成本明显高于城市,据调查统计,个体农户在销售自家农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耗费的基础成本主要包括一台3500到5000元的电脑,平均每年600元的网费和100元的杂费。其次,农村地区获取信息的成本是城市2.5倍甚至3.5倍,而信息利用率却远远低于城市,这必然会阻碍农村地区农产品电商化的发展。

2.3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主体综合素养相对较差。

促进农村地区农产品电商化,构建良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不仅要引入优质的软硬件设备,而且需要高素质专业电销人才的扶持。可是,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电销人才短缺问题,青年精英偏少,不利于优化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电销服务结构。

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极为不便,交通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这不仅给农产品的运输带来了很多困难,而且加剧了农产品和运输车辆的损坏率。此外,国家为农村地区所投入的交通运输建设资金比重尚未达到国家总交通建设资金的10%,过低的投入水平必然会阻碍农村交通运输业和农村地区农产品电商化的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中国农村地区农产品交易系统和信誉问题也是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可是,当前农村地区的支付交易系统并不完善,金融体系极为落后。

3.1信息中介模式。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中介模式是最为直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该模式能够进一步细分为两种中介,分别是电子黄页型信息中介和应用信息中介,前者能够集合各种关于互联网农产品电商企业的信息,从而为有需要的企业集中查询相关农产品电商信息;后者是单一化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也就是为农产品供需双方提供交换服务信息。

3.2社会化营销模式。

社会化营销模式是一种农产品对外销售的模式,该模式会借助微信、微博、qq、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在不断扩大农产品营销渠道,使农产品得到了更有效地推广。另外,社会化营销模式能够自建销售平台或者借助第三方销售平台来促进产品的销售。

3.3交易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的销售离不开中间平台,而交易服务模式就是这样一种为农产品电商交易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分为自建销售平台和借助第三方销售平台来实现产品的销售。例如,知名的农产品企业“福娃集团”,就自己搭建了本企业所独有的电商交易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用户,省去了各种中间环节。另外一种就是b2b或者是b2c的模式。例如,我国的互联网电商巨头淘宝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在该平台上农户和农产品销售企业可以申请搭建自己的销售店铺,而该店铺在淘宝的统一管理下运行。第二种方式最为有利的因素在于其社会知名度较高,容易被消费者找到,但是也存在竞争压力较大的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须重视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建设和交通建设,培养高素质电销人才,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全面优化网络交易系统。

参考文献。

[1]赵岳,谭之博.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07).

[2]林荷,郑秋锦,陈佑成.“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转型o2o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5(12).

[3]余金艳,刘卫东,王亮.基于时间距离的c2c电子商务虚拟商圈分析——以位于北京的淘宝网化妆品零售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11(11)。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三

2.1胶园的经营形式西双版纳州胶园的经营形式主要有五种:一是村民自主经营形式。它是民营橡胶经营的主体,占全州胶园约1/3。这种经营形式,土地是农户的承包地,胶园的资金投入自筹解决,生产自行安排,原料销售按市场价格自主随行就市,农户的自主经营权得到充分体现。二是集体承包经营形式。主要是原乡镇集体企业,包括县、乡、村(社)办的橡胶种植场或橡胶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后,形成了土地集体所有、胶园承包到户,承包户在生产及经营上享有自主经营权。三是农垦承包经营形式。农垦体制改革后,原农垦所属胶园承包到个人经营。土地国有,承包户享有自主经营权,橡胶原料市场化。四是农垦非公经营形式。即改制前,农垦职工利用农场土地的边角地头,自筹资金投入,土地属国有,投资者拥有胶园的自主经营权。五是公司化经营或租赁种植经营形式。公司化经营主要是私营企业投资经营,其产权明晰,自主经营,以种植为主或种植与制胶并举。租赁种植经营形式主要是社会资源与农民土地资源的结合,这种形式产权明晰,经营权明确,技术、资金有保障,胶园的管理水平较高,与公司化经营形式一道为提升民营胶园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2民营橡胶经营现状西双版纳州部分民营胶园基本失管,杂草丛生,大部分胶农种胶只求索取,不做投入,橡胶树长势差,胶园长期处于低产水平。据对某镇民营胶园的调查,70%的胶园不进行“三保一护”,80%的胶园不施肥,60%的胶园不同程度地出现氮、磷、钾的缺素症状;生产技术管理不健全或没有,技术规程难于落实到村委会,村小组未设置负责民营橡胶生产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乡镇的技术管理人员根本无法对基层实施管理,胶农种胶基本上没有作任何生产规划,更谈不上科学种植。民营胶园割胶生产技术水平低,有的三天割两刀、五天割四刀,致使胶树长势弱、低产,胶树平均经济寿命约,比原农垦国营橡胶树平均经济寿命30多年缩短约50%。

3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加强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导改革的目的是促进产业的发展,增加胶农收入。西双版纳州国营农场属地化改革后,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农场原有优势丧失、收支压力大、维稳形势严峻、胶树产量降低、胶工收入下降等突出问题。且由于生产队(村委会)和居民小组(村小组)基层一线的管理人员进入承包,每天要割自己承包的胶树,工作精力分散,缺乏时间顾及基层管理工作,导致出现大量管理工作没人做,生产技术管理断层、脱节,生产技术管理措施无法实施,各项检查、督促工作没人落实,割胶技术检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基层管理人员对上级的各项政策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落实的执行力不到位,跟踪管理的力度不够,如割胶技术检查、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工作。政府部门要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制定有关促进橡胶产业发展的政策,强化橡胶产业管理层各类人员的管理责任,落实橡胶管理技术规程,避免胶园生产管理水平下降,割胶技术倒退。

3.2制定新的天然橡胶有效扶持政策目前国家对天然橡胶的扶持主要是种苗补贴、项目补助、胶工技术培训等,通过近几年来扶持结果的观察,种苗补贴实际上未能惠及胶农,项目补助没有普遍性,胶工技术培训主办单位五花八门,未能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西双版纳州国营农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普遍实行承包经营机制,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后,政府应研究和实施天然橡胶有效扶持政策。实施天然橡胶有效扶持政策主要标的是扶持主体,橡胶生产的主体是胶农,扶持的主要对象就应是胶农,可参照农民种田补贴的方法,橡胶补贴直接补到胶农,才能真正惠及胶农,需要制定新的有效扶持政策,才能实现国家对天然橡胶的扶持目的。

3.3发展和扶持规范的橡胶农民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农民公益性组织,可以集合作经济组织、规范管理团体和行政辅助机构三位于一体。发展橡胶合作社,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凝聚力和规范管理,持续发展橡胶产业,橡胶合作社可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落实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社员素质;通过合作组织,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购买,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减少交易费用。对规范的橡胶农民合作社,政府给予合作社专项技术培训经费,加强合作社内部专业技能的培训;给予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专项补贴,使合作社产业不断发展;政府授予合作社各种专营权,如胶水收购、化肥专卖等,促进合作社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扶持合作社经营性和会员生产性共同利用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和专项经费支持,以持续发展橡胶农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四

摘要:本文基于swot模型上对新疆农产品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综合发展现状的优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对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行探讨。

新疆是一个农业资源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环境优势,农产品种类十分丰富,并且享誉国内外。但由于地处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尤其不便的西北地区,农产品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崛起和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对其的重视,使得新疆农产品贸易跨越地域的限制,有了更为广泛、多样的销售空间和模式。

1.新疆农产品的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

1.1.1特色农产品优势。(1)特色农产品优势。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新疆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雨水少,农产品具有品种多、含糖高、无公害等特点。拥有享誉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吐鲁番葡萄等,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2)棉花优势。新疆棉区位于中纬度地带,热量足,积温高,无霜期长,是优良的植棉区域。新疆棉花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优质棉和出口棉基地。(3)畜牧业优势。畜牧业是新疆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新疆是中国第二大畜牧区。产于新疆的肉类、牛奶鲜美可口,绿色健康,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1.1.2区位、政策优势。新疆行政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拥有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拥有国家口岸15个,省级口岸12个;具有东进西出、全方位开放的区位优势,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是我国开拓中亚和欧洲市场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

1.2劣势分析。

1.2.1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新疆出口的农产品中,原料型的初级产品及其低端制成品占据了较大比重,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农业附加值低,质量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新疆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制约因素。

1.2.2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新疆的物流业基础薄弱,物流配送的网络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很少能延伸到农村,这会严重阻碍农产品的交易,而且新疆地理位置特殊,距离内地遥远,地缘宽广加重了物流的'成本,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

1.2.3缺乏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人才。专业人士表示,对电子商务了解甚少缺少专业人才,并且新疆农业企业在网络方面的建设远不如其他行业,使得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缺乏,农业企业缺乏人才,而一些从事电子商务的人才又缺乏对农产品贸易的了解,所以现在的农业企业缺乏的是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农产品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1.2.4农产品品牌、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是决定性的因素。新疆一些传统农产品,有口碑没品牌,有品牌的知名度也不高,新疆农产品品牌普遍存在弱、散、小的特点。

新疆农业生产大多数仍采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品质分级、包装规格等方面的统一标准。总的来说,新疆农产品是“一流原料、二流加工、三流价格”。

1.2.5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新疆地处边陲地域广阔,宽带搭建和局域网构建都存在着天然的屏障,在农产品的生产者中拥有电脑和会使用电脑的人数很少,政府也没有开展相关的培训,农村上网费用高,多数农民买不起电脑,这些都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

1.3外部机会。

近年提出的“一路一带”构想将新疆在国家战略的地位推上了新高度,新疆将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成为我国开拓中南西亚和欧洲市场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

为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做好新疆电子商务发展顶层设计,商务部门出台了《新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部门配合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1.4外部威胁。

1.4.1国内企业的竞争威胁。新疆很多特色农产品在疆内享有盛誉,但在进军区外市场时,除了极少数驰名中外的品牌外,往往竞争不过内地的同类农产品。

1.4.2技术贸易壁垒不断增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技术型贸易壁垒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贸易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疆出口的番茄酱、脱水蔬菜等农产品相继遭到国外苛刻的技术标准,极大提高了新疆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

2.1so战略。

抓住开放机遇、利用区位优势。由于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为该区特色、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其能够超越地理限制为国内外消费者接受。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和便捷的口岸条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

2.2st战略。

引进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利用新疆的特色资源及农产品产业优势,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率及附加值,将本地有限的、优质的、独特的产品进行高质感加工后,通过互联网将产品销售给更多消费者。

2.3wo战略。

2.3.1加强新疆农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和品牌建设。面对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以及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的增加,新疆农产品应坚持走个性化、多样化和品牌建设的道路,利用新疆特有的区位优势、农产品产业优势,努力打造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品牌中突显新疆的文化、历史和民俗的内涵,提高新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3.2加强农村网络基础建设,提高电子商务普及率。新疆地域宽广,农户居住分散,农村地处偏远,网络环境差,这对网络基础建设非常不利。自治区应当在国家建设新农村和信息化的机遇中,发挥各机构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硬件基础。

2.3.3完善物流建设。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在最西边,与内地距离远。因此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物流成本高,进而成本高。自治区应当推进农产品的绿色通道的政策,减少运输费用同时减少流通环节,完善农产品包装规格等问题,可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4wt战略。

2.4.1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新疆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应制定生产经营技术规范,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体系。要按照统一简化选优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标准、检测技术标准、包装规格标准以及品质等级标准等,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使农产品的商品化过程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以优良品质和外观形象适应市场竞争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2.4.2培育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首先,从各大高校及专业技校入手,开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这就为其制定了长远的人才计划;其次,针对懂农产品的人员及企业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对懂电子商务又对农产品感兴趣的人才或企业普及农产品知识,培育出复合型的人才及竞争优势强的企业。

参考文献:

[1]李钦,彭雪琴.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6)。

[2]陈炜.基于swot模型的新疆农产品品牌战略选择[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3)。

[4]陈兵,新疆网商[m],新疆人民出版社,-01。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五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传统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百姓对生鲜食品的需求。中粮网等电商都想在这片“蓝海”中谋求突破。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到鼓励农民依托大型电商销售平台或自建销售网络直销自家产品,这一政策成为了电商淘金生鲜的强劲“推手”。生鲜产品具有用户黏性、重复率和毛利较高等特点,毛利率扣除损耗率,也高于其它垂直品类。在此背景下,总结生鲜电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生鲜电商的发展模式。

现有生鲜电商多在传统电商平台进行,目前我国关于其发展模式主要有b2c、c2b、o2o等模式。

(一)b2c生鲜电商模式。

b2c即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到客户),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与传统的店铺销售相比,b2c的优点关键在于代替店铺之后节省的地皮和人工费用相当可观,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动态监测商品的点击率、购买率、用户反馈,随时调整商品的进货计划,同样也可以起到减少积压的情况出现。优菜网是最早进入生鲜品b2c模式的电商企业。“像送牛奶一样送菜”,通过取菜箱实现不见面配送,并增加客户黏性等,一个区域做好后迅速复制,但由于生鲜问题的复杂性,年优菜网用户接近2万,客单价只有40元,全年营业额300万。

(二)c2b生鲜电商模式。

c2b即customertobusines,指顾客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而且可以亲自参与设计、生产和定价,厂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海鲜走c2b预售模式:设有4g网络和加工厂的海上渔船,根据顾客的电商下单需求,实现捕捞加工的无缝对接,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加工完毕、快速送达客户,顾客可随时查询冷链物流的状态。

(三)o2o生鲜电商模式。

o2o即onlinetooffline(线上至线下),指网络化的交易行为,网络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生鲜市场对商品体验要求极强,而o2o正是强调线上支付与线下体验的模式。如今o2o模式高速发展,日趋成熟,线下产地的体验与便捷的线上支付方式正是生鲜市场的首选。沃尔玛等一些拥有实体店的企业利用其优势,鼓励顾客线上购买,并尽可能快的配送产品。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上网买菜和提高顾客重复购买率,重庆“每日鲜”也由b2c转向o2o模式。

二、生鲜电商发展的问题。

我国生鲜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农产品产值不高,产品庞杂,损耗大“,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解决。市场极大,虽然多家企业蜂拥进入这个领域,但高成本、低利润的特点,目前很难做大。

(一)物流成本高昂。

生鲜电商的冷链配送过程要处于严格低温下,需采用“高配”的冷链物流。b2c、c2b、o2o发展模式都有冷链物流方面成本较大的压力。根据《互联网周刊》报道,“生鲜电商一个订单的平均物流成本在50元以上,即便是物流成本控制较好的工社,一个订单也在48元左右”,《21世纪商业评论》的报道显示,“目前生鲜电商每单的配送成本在15~20元”。

(二)配送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

在国外市场,欧洲对第三方服务的需求比例可达20%,美国达到40%,而在中国只有3%。同样b2c、c2b、o2o模式的第三方全程冷链物流以产品生产能力和单价为限制条件。订单量多了,产品产出能力就高,并有利润。客单价要小于等于第三方服务费用。中国冷链物流报告显示,生鲜食品在流通中的损耗率比发达国家的5倍还要多。

(三)消费者未形成线上购买的习惯。

生鲜产品人们更愿意要经过看、摸、闻等环节,才会做出购买决定,所以大多消费不会没有看到实物就购买。生鲜市场难以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是质量安全问题,而顾客还没有养成在线购买生鲜食品的习惯。b2c模式主要以价格战的方式提升人气,不具有培养顾客重复购买的优势。同样o2o模式对于顾客消费习惯也难以形成。

三、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可行模式。

事实证明单纯的o2o、b2c、c2b模式都存在固有缺陷,因此,无法满足发展需要,而“b2c+o2o”和“c2b+o2o”混合模式能够使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c2b+o2o”模式。

由英国argos公司的“b2c+o2o”混合模式成功案例可知,argos采用的“b2c+o2o”混合模式中暗含c2b模式,因此将“c2b+o2o”作为生鲜电商今后的'可行模式。“c2b+o2o”混合模式可以锁定餐饮业和社区的消费市场,抓住生鲜目标用户,这也是解决生鲜市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途径之一。

(二)“c2b+o2o”模式的可行性。

由于生鲜产品的特点及各单一模式的缺陷,一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未来生鲜市场基本定位于“c2b+o2o”模式。

1.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

c2b模式按照消费者需求提供定制类产品,通过预售方式集聚顾客,再向厂商集体下单,可以减少库存积压风险,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损耗。o2o模式提供的线下社区等体验店,消费者可以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产品,减少退货成本。

2.有利于减少配送难度,保证产品质量。

o2o模式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c2b模式是以顾客为中心,两种模式在生鲜电商发展中的融合能够相互补不足,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的趋同个性化消费需求,集成一个大订单,由公司统一定制采购,不仅能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还能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品质,降低配送难度。

3.有利于消费者形成线上购买的习惯。

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个性化定制的销售行为,增加消费者网上购买力,o2o模式从“线上”到“线下”,让顾客对商品有实际的接触,市民可通过电话、智能购物终端等,实现鲜活农产品直配到家,从而容易形成生鲜市场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和线上购买的消费习惯。

四、展望。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新的生鲜电商发展模式会不断出现,在我国冷链物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生鲜电商会取得长远的发展。生鲜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传统零售商品和3c产品的商业模式有所差异,“o2o+c2b”肯定会成为生鲜市场未来一条与众不同的新型商业化模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六

摘要: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众多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但是伴随着的市场竞争的激烈,农产品的销售困境持续影响着河南省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增长。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电子商务是一种十分普及的现代流通方式,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中重要的销售模式之一,其能够被应用于农产品企业的发展的发展中,以全面提升农业价值链,强化农业竞争力。文章主要针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进行探析。

河南省处于我国中原地区,农产品种类十分多样,农产品综合产量跃居全国前列。十分稳定的农业生产工作给农产品加工奠定了十分稳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农业保守思想的影响,河南省存在着相对严重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狭小的问题,农民所掌握的市场供求价格信息有限,时常导致农产品积压浪费,这不单单增加了农业生产与销售活动的风险,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阻碍了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利用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必然将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最大程度的降低农产品经营风险。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腹地区域,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农业体系完善成熟,农业综合能力强大。其粮棉油肉等农产品的总产量稳定的排列在全国前三位,小麦产量在全国排列第一。在河南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000万余亩,粮食产量已经连续3年达到1100亿斤。在河南省农业稳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加工行业得到了十分稳定的发展,逐渐产了大量河南省名优特产品。开封西瓜、驻马店小磨油、信阳毛尖、洛阳牡丹等等都是河南省驰名中外的著名农产品。由于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通信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在20,河南省电信业务量总额达到670亿元,农村宽带接入用户覆盖率高达30%,城市宽带接入用户覆盖率达到70%。在12月,河南农业厅与中国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同合作开发了“豫农宝”、“移动农网”等产品,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百余个农业信息网站、十余个农业专业网站与二十余个涉农网站,其中“田园新闻”、“农业信息”等都是十分受欢迎的网站。伴随着河南省农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河南特色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也必将实现质的飞跃。在不久的以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全新流通方式将会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的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将会快速推动传统特色农产品的升级与优化,农产品电子商务潜力发展与市场前景十分巨大。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是市场发展方向,是大势潮流,但是特色产品企业想要发展良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制定并实施品牌化战略是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企业走上电子商务的必然趋势。以往农产品企业要打造知名品牌需要开设连锁分店,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宣传,需要较大的投资。而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农产品企业就能够轻松的打造大牌的企业形象。首先,河南省政府应适当的制定并且实施优惠政策来鼓励农产品企业进行品牌申报与认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其次,推动鼓励农产品先进示范性企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头作用,利用优化整合的方式将企业与农产品农户结合起来,并且利用企业的优势,进一步规范农户农产品的种植,全面改善农户农产品的销售困境。最后,利用各种形式的媒体平台与互联网的推广,利用市场宣传方式将河南省特色农业品牌推向全国。

9月,河南省好想你枣业与中国网库合作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红枣交易平台――中国红枣交易网。在该平台中红枣原材料商、生产商、销售商、分销商,乃至消费者都可以加入其中。并且,中国红枣交易网还实行了好想你枣业所策划的产品团购会、网络促销会、行业信息资讯快板等各种营销方式。该红枣交易平台在经营半年后就聚集了近3000家红枣上下游生产链会员,红枣产品的货源与销售渠道都得到了稳定的保障,而所花费的费用仅为原来的千分之一。中国红枣交易网实现了红枣的单品聚合,通过便捷的而网络交易转变了其他枣业网站只发布相关信息的做法,大力拓展营销渠道,打造行业的创新竞争力。从河南好想你枣业的做法可以看出,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加以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策略之一。目前,单品电子商务模式开始注重发展行业细分的电子商务应用,帮助有特色的各类产品企业打造单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完善的上下游产品链接,以使得农产品企业能够在自身拥有优势的单品中获得电子商务的突破。河南省拥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特色农产品,因此河南省每个区域都可以建立一批基于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单品交易平台,由政府肩负起主要职责,利用电子商务的来优化农产品产业,实现农产品产业升级。

结束语。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同的农产品企业应该建立符合其企业风格的品牌,探索创新符合企业性质与经营状况的运用模式,稳定的实现传统销售模式到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过渡,以推动河南省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2]王利云.江苏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swot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06:333,338.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七

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农村经济中以农业经济为主,包括农业经济和非农业经济,以农村中的第二、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村经济包括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农村个体经济的收入,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旅游业的收入等等,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在国民经济中,农村经济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1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作用。

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及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在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变化,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是传统农业正在转变的方向,市场农业的发展速度大为加快,农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农业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大为增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在农业结构调整并获得稳步增长的同时得以高速增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且是对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人民几亿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发展农村经济来得以妥善解决,并且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农村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发展农村经济也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人民奔小康,只有把农村经济搞上去,使广大农民朋友都过上小康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发展好农村经济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2农村经济和三农的关系。

(1)农村经济与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得以全面发展,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发展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走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型农业道路,发展是第一要义,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来搞好生态安全农业。以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三者的结合来进行新农村建设,合理调节资源配置,在农业生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农村经济与农民。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创造者是农民,发挥农民的主观性活动性,通过辛勤劳动来发展好农村经济,农民才能享受成果。

(3)农村经济与农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政策为保障,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深加工,增加产业链和附加值。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与此同时要促进农村的发展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全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去;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建立起协调的利益机制,发展龙头企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3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债务负担重。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减轻了农民负担,不过农村基层财政收入减少了,这使本就负债累累的乡级财政更加不堪重负,使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村里没有创收渠道,村提留收入又没有了,这使发展经济的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

(2)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足。一些农民没有摆脱计划体制下的习惯,在需求资金项目上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发挥好主导产业的优势,林牧业的比重不高,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缓慢。

(3)农资涨价过快,这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投入不够,一些学校环境还很差。农民工收入偏低,缺乏就业增收能力,整体素质不高,风险应对能力不强。

4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4.1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予以提高,对农村金融模式进行合理选择我国的农村经济在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现状,完全一样的金融体制或模式是不可行的,应采取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要适应三农特点,把金融体系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4.2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产业聚集、服务行业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快发展小城镇,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4.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努力培育一批销售骨干企业。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提高竞争力。

4.4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搞好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下乡活动,改变农村面貌。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降低农资价格,给农民减轻负担。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八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由于流通过程的落后,我国每年有30%的果品和40%~50%的蔬菜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白白损耗,果蔬损耗量达上亿吨。这种低效率的生鲜物流已成为我国生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的瓶颈。因此,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符合市场需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探索不同核心组织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九

摘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通过降低农业企业的成本来实现农业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促进农户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来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选择成本;作用机理。

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的长期性,种植、养殖空间上的广泛性及质量的隐蔽性等特点,农产品市场存在严重的逆选择现象。逆选择导致农产品生产者不愿提供成本较高的优质农产品,只愿提高普通或者劣质农产品。农产品是消费者日常食物的主要成分,农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如何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是关系广大消费者健康和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策略选择上,除政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等措施外,农产品实施品牌化经营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业企业的作用机理。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种类和品牌出现“爆炸式增长”,消费者面临的可选择信息越来越多。生产者获得消费者的“选票”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推介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降低农业企业产品推介成本。农业企业为生存、发展,必须考虑降低推介成本,提高推介效率。由于市场上农产品的品种繁多,竞争激烈,消费者被纷繁的信息所困扰,农业企业在市场上采取逐一介绍农产品的功能、特点、质量的做法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信任和注意。消费者陷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对新信息有排斥情绪,给企业的产品推介带来困难;推介没有品牌的产品会使消费者难以信任或记忆凌乱的信息。但农业企业如果采取品牌策略,用品牌将农业企业和产品信息“打包”呈现给消费者,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降低农业企业推介成本、增加销售的目的。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促进农业企业利润增长。农产品品牌可以克服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利润的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只是苦于不能分辨农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不敢购买生产者自己宣传优质农产品。如果有一个制度保证农产品生产者供给的是优质农产品,消费者将会毫不犹豫地购买此产品。“品牌”作为一个制度被长期受益的生产者所遵守,消费者就可以放心购买那些自己信得过的品牌农产品。由于品牌农产品受到育种、栽培、养殖等农业技术水平及生产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品牌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养殖数量都不能够满足所有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品牌农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品牌农产品的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也就会产生生产者剩余。供不应求状态越明显,生产者剩余将会越多,企业利润越大。因此,品牌在解决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的同时,将直接增加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促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农业企业建设品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设品牌,发挥品牌价值的功能,使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品牌”建设成功与否决定企业增长是否永续。品牌决定消费者选择行为,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是产品的利益点。产品的利益点是通过品牌体现出来的。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可以分解为两个变量,一个是“可持续”,即长久,时间上的长期;另一个是增长,即空间上的扩大,具体指经营上的增长,一般是指销售量的增长。如上所述,消费者寻求信息搜寻成本和选择成本的最小化,而品牌能够降低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在品牌建设者遵循品牌承诺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愿意在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忠诚于自己所信任的品牌。这种“忠诚”导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重复购买的结果就是“可持续”,“可持续”的购买实现了农业企业的增长。品牌建设成功的农业企业在凝聚了一部分忠诚的消费者外,又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品牌的实质是信用,一个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的信用,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来宣传扩大企业的声誉,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加,这也就是实现“增长”。实践充分证明,品牌的`成功建设必然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户的作用机理。

一般情况下,农户销售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不经过中间加工环节,由于个体农户销售的产品数量有限,农户不会自己出资建设品牌。另一种形式是农户将产品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后销售给消费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长期利益进行品牌建设,这时农户的角色是农产品品牌的参与主体而不是建设主体。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对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农户生产经营的目的不仅是为满足于自身的消费需要,也是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特征所形成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从外观上辨别其质量情况,在农产品市场上不同质量的农产品具有“形的同质性”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格,但由于生产质量较高的优质农产品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产技术转让费用及为区别其他普通农产品所需要优质农产品的营销费用等,所以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投入成本要远远大于生产普通农产品和劣质农产品。而逆选择使优质农产品售价与劣质农产品相同或相近,而成本要高出很多,农户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利润远低于生产普通甚至劣质农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有时可能是负值。逆选择使农户不愿意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农户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如使用价格便宜的劣质化肥和带有毒性的农药、激素等)来增加收益;或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如过度地滥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来增加收益,这就为农户进行不安全生产行为创造了条件,使他们能够在生产经营普通或劣质农产品时获得不错的利润,而优质农产品的农户仅能获得较少的利润甚至亏损,进而使他们逐步退出市场或转为生产普通农产品甚至劣质农产品,最终结果就是农产品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越来越低。虽然农产品生产者不得不提供低价劣质农产品,但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盼望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国际市场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队伍庞大,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进军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品质标准一般要高于国内生产的普通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多年来的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现象导致农产品内在质量严重不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再加上我国人世后,国际农产品大量涌入,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严重冲击,高端农产品市场被国外的品牌占据,本土农业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企业的必然选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企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提供外部动力。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收入。长期以来,受人口与耕地的双重压力,我国农业一直是以追求产量增长为目标,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品质普遍不高,地区结构趋同,产后加工技术落后。尽管这种数量型农业在人均收入和农产品数量水平低、国内与国际贸易不发达的情况下,曾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保证有效供给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农产品的日益丰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上升,这种数量型农业模式已不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严重偏离消费结构,从而不断引发农产品周期性“卖难”危机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分析农民收入增幅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档、无特色农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消费者的支付预期不高,尤其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长期影响市场,使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农产品的愿望难以实现,农产品市场长期处于买者、卖者均不满意的尴尬局面,农户收入水平长期增幅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农户之所以长期生产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是因为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和选择成本过高导致消费者不敢购买优质农产品,致使有利于农民也有利于消费者的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得不到实现,市场充斥着劣质和普通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能够起到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解决农产品市场上逆选择现象的作用,使制约农民生产供应优质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和选择成本过高现象不复存在,农户的生产对象自然转向利润高的优质产品上面来,农民也将获得比生产普通或劣质农产品获得更多的收入,农产品品牌也就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强农户可持续经营能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增强农户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当前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支出增幅较小,用于生产的资金也十分有限,更谈不上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为解决当前生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在没有形成农产品品牌带动的生产经营的格局下,农户只能按照市场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原则进行生产,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农户供给农产品的农业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成功后,农户可以生产优质农产品并能得到比生产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的收入更高的收益。农户收入的增加,不仅使农户生活水平提高,更能使农户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上,形成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以提高农户生产优质产品的自觉性。当农户在农产品品牌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生产经营时,农户收入大幅增加,农户的生产经营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这过程中农户也是学习者,慢慢知道品牌能使自己致富,自己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优质农产品的标准等等。这些认识逐渐变成农户的自觉意识,农民就会把增加优质农产品生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自觉行为。

三、结论。

随着国内消费者收入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产品品质升级迫在眉睫。提高农产品质量单纯依靠政府进行质量标准控制是被动的、单方面的,只有依靠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自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农产品品牌就是激发农户和农业企业自觉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随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经营优质农产品,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会大幅提高,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就会增强,不但可以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飞跃,还会大大提高我国农业整体品牌在国际上的形象,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运用传统媒体进行农产品营销,存在信息传播速度慢、精准度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农业方面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对新媒体t2o(tvtoonline)模式进行研究,对农产品营销采取“即看即买”“多媒体叠加互动”等改进办法,使得农产品营销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好地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促进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产品;新媒体;t2o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在农业产业方面,随着农民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宽,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形式和播出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但是,电视媒体以覆盖面广、公信力强、视听结合、形象生动、专业性、政府依托等优势,仍然是“三农”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农村手机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农民接收信息的渠道正在改变。在这面临转型的关口,应该充分了解并分析传统媒体的现状,结合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对农业电视节目进行创新与改进,将t2o(tvtoonline)模式运用到农产品市场营销中,达到助力农业发展的作用。

1、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1.1信息传播速度慢。

新闻传播在于“新”,但传统媒体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即当天的新闻需要经过记者、编辑、责编、总编等层层高管的把关,很难做到立刻发布。

1.2精准度不高。

互联网的优势就是能够将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聚在一起;但传统媒体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广,因此在精准度上不高。

1.3电视节目的受众流失严重,缺乏互动性。

由于传统媒体一定程度上具有封闭性,只管发声、缺少观众反馈,与受众沟通与互动上存在很大问题,导致不能够及时的了解观众之所想、观众之所求。

2、应用t2o模式的改进策略。

2.1打造t2o商业模式,营造娱乐营销吸引眼球。

丰富农业节目的多样性,突破传统、提倡创新、强化娱乐能力、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进一步考虑农民的精神需求。

2.2以纪录片的形式,采用内容化、高质量营销手段。

参考《舌尖上的中国2》的营销模式,天猫商城与《舌尖2》的主办方央视达成合作,打造整合传播体验平台,同步首发《舌尖2》每一期的食材和美食菜谱进行销售。可以考虑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农村农业纪录片,用真实淳朴来打动观众,灵活运用电商平台,了解用户之所需,进行精准的推荐,实现互利共赢。纪录片可以考虑引进“公益助农”理念,以国家助农政策为导向拍摄宣传纪录片,一方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执行,另一方面将当地产品对外宣传,扩大当地农产品的影响力,吸引目标顾客群体,推动农村经济增长。

2.3采取“即看即买”模式挖掘市场潜力。

当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商品,不知如何选择时,“t2o”商业模式将引导人们的购买兴趣,并且加速人们的购买选择。通过电视端将商品宣传给消费者,引导消费者“即看即买”,这一市场的潜力将非常巨大。这也将吸引着电视传媒和电商不断地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4“大屏收看,小屏互动”巩固电视端客户黏性。

利用电视媒体与微信商城相结合,打造社交化电商模式。以“tv端”+“移动端”,实行多媒体叠加互动、实时互动,并制造联动事件效应,通过电视循环播放产品,营造购买场景,激起购买欲。让顾客看到产生直接买的`冲动,达到“货找人”的效果。区别于平台化电商“人找货”的现象。

3、结语。

t2o模式是电视和电商利用互联网进行互动合作的一次有效尝试,它代表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开端。这一模式将传统媒体、电商平台、产业实体三者串联成一个闭合的产业价值链,即电视端所触发的价值通过一定的渠道,在电商端实现转化。t2o模式对于农村来说是双向性的。在输入方面,可以将电视媒体的用户群体通过t2o模式转化至电商渠道,挖掘用户的购买潜力,带动农村资金流动,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输出方面,打响“全村共同致富”的口号,打造农村明星原生态农产品通过新媒体渠道向城市进行产品的输出,为农民打开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原生态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村产品的输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4]蔡良良.中国电视媒体t2o商业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十一

2008年3月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提出:加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由于流通过程的落后,我国每年有30%的果品和40%~50%的蔬菜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白白损耗,果蔬损耗量达上亿吨。这种低效率的生鲜物流已成为我国生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的瓶颈。因此,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符合市场需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目前,国内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已有一些探索性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限于生鲜农产品的单一供应模式,并加以绝对化。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差异很大,不可能整齐划一地采用统一模式。为此,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探索不同核心组织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超市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兴零售业态,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中国。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生鲜已成为超市经营的命脉,是“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根据笔者对信阳市百佳、和美等超市的实地访谈了解到,生鲜经营区往往是超市销售最为火爆和最具人气的区域,其收入一般能够占到营业额的10%~30%。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仅对改善购物环境,而且在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商品质量和进行深加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1.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超市—消费者。

2.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配送公司—超市—消费者。

3.经营基地专业公司—超市—消费者。

4.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

前两种供应链中间环节过多且与农贸市场作为零售终端没有实质的差别。第三种供应链反映的是经营基地的专业公司向超市供应生鲜农产品的情况,但这种方式所供应的农产品占生鲜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很低。第四种方式,即由农民协会向超市供应的生鲜农产品量更少。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与超市的经营业态非常匹配,但现实中运用较少。经过繁多的中转环节后,不仅抬高了生鲜农产品价格,也使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品质的要求。而且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增加相应的成本。一般说来,物流环节越多,损耗就越高,浪费也越大,物流成本越高。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时间性强、保鲜保质困难等特点,物流成本比一般农产品更高。2003年国家商务部正式将“农改超”列入“食品放心工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尽管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经营非常重视,却大多无利可图。国外好的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毛利在20%左右,而国内仅为0%~10%。究其原因主要是物流成本太高所致。因此,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超市要突破这样的局限,应该采用第三种和第四种与超市经营业态相匹配的供应链模式,以产销直通的方式减少物流环节,再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以提高超市生鲜的销售额及利润。就目前我国生鲜产品销售现实来看,应该以“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模式为主。因为第三种供应链模式必须在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完成,如果只有一两家店,是不可能形成大规模采购模式的。

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它既是加工销售中心,又是市场信息捕捉筛选中心,还是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农业企业的蓬勃发展,龙头企业纷纷转型,开始注重营销理念的吸收并积极实践,已逐步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型理念。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能够将市场信息迅速地从市场传到农户以让农户的生产找到市场的方向,将农产品及时地从农户送到市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是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比如:肉类产品有漯河双汇集团、信阳华英集团等企业,果蔬类产品有上海农工商超市连锁集团,奶类产品有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等,它们均是集农产品生产、商贸、科技、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多角化企业集团,是典型的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具有开拓国际与国内市场的能力和优势,是推行生鲜农产品包装标准化、流通加工精益化、保鲜保管科学化、分拣配货自动化、配送快捷化的主要载体。

在供应链中,龙头企业与批发商或零售行业可以在战略上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一体化经营。企业与农户的后向一体化的建立,有三种模式可以借鉴:一是“公司+基地+农业工人”,龙头企业从农民手里成片租赁土地建立基地,租期一般为10年~20年,企业对基地的生产实行一体化管理;二是“公司+基地+农户”,农户自主经营,公司以契约形式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按合同收购产品;三是“公司+协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与行业签订生产收购合同,行业协会按龙头企业要求组织农户生产,代表农户与公司打交道。这种模式做到了农户省心,企业省力,更主要的是保证产品的销售。行业协会主要扮演的是“协调人”角色,能够对整个相关产品生产销售形成的供应链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发挥着收集、分析、传播市场信息、组织参加贸易展销及交流和开拓新兴市场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创建业内统一的产品和服务品牌,提升本行业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但行业协会并不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公司却是直接体现市场冷暖的组织。

司—零售商—消费者”的模式运作,能够在协会的统一规划下,公司向农户发放订单,实现“四统一”: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调运,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井然有序,推动农业走上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的素质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供应链整合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交给了龙头企业,有可能使龙头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广大小规模农户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各自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互助组织。发展较为成熟、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能够承担起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管理的责任,实现上连农户下接农产品连锁店、超市等零售行业,形成简单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

这种供应链模式有如下: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培育农户鲜活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动机,促进鲜活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跳过中间的过程,直接进入宾馆、机关、学校、工厂和超市,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损失把产品运送到消费终端;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在向农户订制产品时,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营养、卫生标准,以契约的方式规定下来,进行有序采购。比如养猪业,面对去年“养猪不如贩猪,贩猪不如杀猪,杀猪不如卖肉”的局面,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选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可以增加散户的市场竞争力;而面对猪肉养殖的数量变化导致的价格周期性波动,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可以发挥承担调节作用。入社农户通过在农产品销售、技术、信息服务及农产品加工等某个环节上展开合作经营,降低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强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加经营收入的目标。

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是我国分散的农户走向市场的有效模式。目前,全国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有15万多个,加入的农户成员达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带动非成员农户324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5%;两类农户合计占农户总数的23.3%,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带动成员增收幅度比一般农户普遍高出20%~3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保证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性,为农产品产供销模式的变革——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在规模上、组织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产供销模式,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组织保证及利益牵制,从而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方物流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等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依托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生产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等签订契约,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

相对于其他的配送模式,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渠道、环节较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生鲜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能够利用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网获得生鲜农产品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还能够把先进的科技带到农业领域,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此外,物流企业作为流通主体,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为生鲜农产品加工提供延伸服务,提高生鲜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户、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但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来建立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如果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就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时可能会出现连带经营风险,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基于合同的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果第三方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则可能会影响使用方的经营,但如果要解除合同关系又会产生很高的成本。

专业批发市场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生鲜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发展一处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的。目前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482家,数量虽少,但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市场立法、规划、交易方式、准入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以蔬菜和水果为例,我国蔬菜和水果采摘后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仅有1%~2%,这种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不利于农产品在流通中增值,也影响到农民增收。因此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急需升级改造。

对生鲜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主要体现在服务功能拓展方面。需要在原有批发交易、短期存放、商品集散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职能,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办市场”的企业化批发市场,并以企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构筑“农户—基地—批发市场—零售店—消费者”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企业化批发市场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这样既能够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同时国家作为股东,可以保证对农产品流通的有效调控,也避免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企业化批发市场要很好发挥作用,必须基于电子商务提高信息化程度。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济活动纳入到供应链的体系之中,从而构建起一个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拣拣选、包装及配送等服务在内的新型供应链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但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的具体运行模式还是个选择问题,需要根据核心企业的自身实力而定。这一核心组织的形成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各方妥协的结果,而是基于市场竞争自然形成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管理实质上是权利的博弈过程。要保证上述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模式的正常运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物流供应链建设,探索多种类型的联盟型或合作型的物流体系,从而降低生鲜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使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2008年3月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

[2]喻国华:论营销型农业企业供应链发展模式[j].企业经济,2005(03)。

[5]邓俊森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业经济,2006(05)。

[6]刘东英李建平: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选择[j].中外物流,2005-9-26。

[8]李学工: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j].农业经济问题,2005(04)。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十二

送中心。

项目建议书。

2015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市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建设场地选择和建设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建设场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设规模和生产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总图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图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土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高新技术内容和技术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主要高新示范高科技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生产技术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生态环境改善及综合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环境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环境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节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节能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卫生防疫.......................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项目的组织管理和................错误!未定义书签。技术依托单位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组织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劳动定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投资估算的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工程招标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财务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财务评价的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财务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社会效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农产品配送中心物流仓储园区。

(二)投资方式。

本项目由########################联合投资开发及经营管理。

(三)经营期限。

50年。

(四)1.4投资方基本情况。

二、项目提出的依据。

市场经济发展到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农业地带,尤其是农产品流通领域已经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浮现出“蓝海”态势,但依然存在分散经营、分段经营、独立为战、小而全的主要特点,悦媪僮试磁渲媒先酰配置能力较差,配套技术(包括冷链技术、it技术、电子化追溯技术)无法集中投放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产品标准化、成本集约化实现较为困难,且监管和追溯的难度大、成本高,安全问题频出,总言之,农产品,尤其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实现互联网+的基础薄弱,需尚待其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才能迈向“互联网+”。

值此之际,农产品流通领域,尚有多点位、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实施,方能实现提档升级,当然,也能解读出其中蕴含着的大量机会。

(一)项目区域的优势。

(二)交通优势。

(三)产业结合优势。

(四)区域未来发展优势。

三、背景。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业发展的过程:。

尽管还面临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但从消费终端来看,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完成了数量发展的历程,而还产生了产地滞销、终端物价平抑的现象,综合因素在于物流过程的漫长曲折,从产地到终端,流通环节少则4-5级,多则7-8级,流通环节的优化和单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成本,以及销端数据的汇集整理,是解决流通过程、导一产生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本项目的宗旨在于,为农产品专业配送商,提供较为科学合理、高、低成本的专业作业平台,实现行业投资的专业化分工。

(二)####市的政策。

####市政府亦于2015年8月发布《####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沈政发)〔2015〕34号(以下简称《方案》),旨在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率。《方案》明确提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运作、城乡统筹、体现公益、惠及民生”的导思想,从生产、到分拨中心、到交易市场、到结算、到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清晰的建设目标,其中要求“建设流转顺畅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加快农产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

(三)发达国家配送业态状况(以美国为例)。

1.逃sysco达拉斯。

1)面积为555,000平方英尺(51,000平米),该面积包括办公区。

2)设施:

一个零下24摄氏度(-10f)的冻库。

还有另外5个温度等级的冷藏室。

氨制冷系统。

车队运维设施。

3)采用了目前先的l型结构(为什么先我不懂)。

4)在达拉斯原来有一个是现在新修库房面积四分之一的老库,新库将取而代之。

5)配送区库层高9.7米(32英尺)。

6)库的技术设计。

立墙平浇建筑法(tilt-upconcrete)(我查了一下,该办法优点是施工快,缺点是抗震性差)。

特制地板。

地下有加热系统。

两层楼高的办公区面积9000平米(100,000平方英尺)。

7)逃谄湓擞状况,以下是sysco公司的总体情况。

sysco合usfood后,将会有250个配送中心,年产值650亿美金,可见平均每个配送中心的产值是2.6亿美金。(另外:食品的肉类、粮油,凭直觉-没有调研-中国的要比美国贵;蔬菜美国由于人工成本、全程冷链等原因,比中国贵)dallas的人口1,279,910;其所在区域属于德等斯,人口24,326,974。在美国3亿人口中,德州占比8%,在美国属于人口密度中等偏上的地区。

下面是sysco目前的193个配送库在美国的分布(不考虑正在合缘usfood的库),也可以看出德州地区的库房分布密度处于中等水平。

(四)新配送中心的业态对比现有业态。

展售vs分拨作业。

1.作业功能。

传统市场主要是以展售的形式,摊位面积20-100平方不等,交易形式以批发作业为主,因此与客户的实务交互界面,也就是“档口”的货物展示功能比较重要,由于大部分客户是自提(包括现有状态下的配送商采购业务),同时由于批发市场间的对接,一级批发商的主要经营产品单季不会超过3-5个品类,二级批发商的单季产品品类不会超出20个,由批发商配货发动的配送业务,在传统市场内的作业场地收较大的限制。

而新型的配送商,主要的的特征为,配货品类较为丰富,一个。

万经营_模的配送商,ski(商品目)全年可达1300余个,主要的作业也。

不涉及商品的展售销售,而侧重于分拨作业,从产品采购到配送完成,整个。

过程处理不需要客户实务界面,主要是在收(验)货、整理、存储、分拨、和配送作业的.操作流水作业。对经营场地的需求为低成本、有相应卫生条件、作业空间较大(一个两千万的配送商目前对分拨场地的需求现在为1000平方面,标准化以后的需求为300平方米分拨场地和300平方米备料场地,_模化经营考虑作业通道,还有20%公摊,预计需要800平方米),功能设计符合配送需求(比如出库率、纠错功能、储藏和作业区的配置等)。

综上现有业态已经无法满足配送业发展对物业形态的需求。

2.成本管理。

鉴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市场经营方主要的收入为销售、

出租门面(摊位和档口)、出场费(以全批发链为核定标)以及管理费。

而现代化的仓储分拨中心,由于商品交易体量的激增,仅从采购角。

度已经完全可以脱离批发市场而成为独立的采购业态,对配送商而言,出场费已经是可以缺省的成本,新型分拨中心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功能需求,还能满足他们的经营成本控制需求。

3.管理模式和设施。

批发市场的功能主要在交易,因此大批批发市场不仅在分拨功能上。

已经落后,而且在电子化交易、倒班房、设备房等功能上亟待改造。甚至在分拨设备、交通组织、纠错设施、追溯设施等的安置上已经不能有组织改造。

四、####市目前的配送发展情况。

(一)####农产品的交易_模。

逃####市的农产品流通的交易_模,没有十分准确的数据,结合《市年鉴》,结合农批市场交易情况,结合调查的农产品经营户,####需要配送的初级食材,可以入标准配送作业的,商品价值在300亿左右(全品类)。

(二)####市主要配送商的特点。

2._模在500万以下的配送商较多,受_模限制无法自建分拨中心。

3.基本无高温库、翼展车、冷链车等设施。

5.电子化水平低,少数有自建信息平台或微信公众号。

(三)####市主要配送商的痛点。

(四)新旧业态对比。

五、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_模。

其中:

o、生鲜农产。

品备料中心40000o、快递分拨中心40000o。部分生产生活配套设施15000o。

预计可以实现生鲜农产品配送价值20亿元,快递分拨业务3300万件。承载企业可以实现配送产值2亿元,快递分拨业务1亿元。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产品。

本项目园区_划由四个部分组成:生鲜农产品分拨中心、生鲜农产品备料中心、快递分拨中心、部分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主要设计业态。

示意图。

国际通用标准仓库区占地100亩,_划建设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拟_划四幢约10,000平米为单层国际标准钢结构仓库型分拨中心。

2.食品级农产品冷链库区及备料区。

食品级农产品冷链库区及备料区占地100亩,拟_划建设建筑面积40,000平米。其中食品级农产品冷链库区拟_划30,000平米的恒温库和10,000平米冷冻库。

3.快递分拨中心。

快递分拨中心仓库区占地100亩,_划建设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拟_划四幢约10,000平米为单层国际标准钢结构仓库型分拨中心。是为城市快递业务和引为农产品分拨作业的3pl必备的设施平台。

4.办公及生活配套区。

办公及生活配套区占地20亩,_划建设建筑面积15,000平米。其中拟_划园区办公和园区客户企业总部大楼一栋,面积5,000平米;园区倒班房1栋,面积10,000平米。

(三)功能设置。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篇十三

3月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53号)提出:加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由于流通过程的落后,我国每年有30%的果品和40%~50%的蔬菜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白白损耗,果蔬损耗量达上亿吨。这种低效率的生鲜物流已成为我国生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的瓶颈。因此,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符合市场需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目前,国内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已有一些探索性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限于生鲜农产品的单一供应模式,并加以绝对化。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差异很大,不可能整齐划一地采用统一模式。为此,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探索不同核心组织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超市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兴零售业态,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中国。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生鲜已成为超市经营的命脉,是“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根据笔者对信阳市百佳、和美等超市的实地访谈了解到,生鲜经营区往往是超市销售最为火爆和最具人气的区域,其收入一般能够占到营业额的10%~30%。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仅对改善购物环境,而且在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商品质量和进行深加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目前,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有以下四种模式:。

1.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超市—消费者。

2.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配送公司—超市—消费者。

3.经营基地专业公司—超市—消费者。

4.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

前两种供应链中间环节过多且与农贸市场作为零售终端没有实质的差别。第三种供应链反映的是经营基地的专业公司向超市供应生鲜农产品的情况,但这种方式所供应的农产品占生鲜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很低。第四种方式,即由农民协会向超市供应的生鲜农产品量更少。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与超市的经营业态非常匹配,但现实中运用较少。经过繁多的中转环节后,不仅抬高了生鲜农产品价格,也使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品质的要求。而且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增加相应的成本。一般说来,物流环节越多,损耗就越高,浪费也越大,物流成本越高。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时间性强、保鲜保质困难等特点,物流成本比一般农产品更高。国家商务部正式将“农改超”列入“食品放心工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尽管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经营非常重视,却大多无利可图。国外好的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毛利在20%左右,而国内仅为0%~10%。究其原因主要是物流成本太高所致。因此,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超市要突破这样的局限,应该采用第三种和第四种与超市经营业态相匹配的供应链模式,以产销直通的方式减少物流环节,再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以提高超市生鲜的销售额及利润。就目前我国生鲜产品销售现实来看,应该以“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模式为主。因为第三种供应链模式必须在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完成,如果只有一两家店,是不可能形成大规模采购模式的。

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它既是加工销售中心,又是市场信息捕捉筛选中心,还是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农业企业的蓬勃发展,龙头企业纷纷转型,开始注重营销理念的吸收并积极实践,已逐步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型理念。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能够将市场信息迅速地从市场传到农户以让农户的生产找到市场的方向,将农产品及时地从农户送到市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是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比如:肉类产品有漯河双汇集团、信阳华英集团等企业,果蔬类产品有上海农工商超市连锁集团,奶类产品有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等,它们均是集农产品生产、商贸、科技、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多角化企业集团,是典型的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具有开拓国际与国内市场的能力和优势,是推行生鲜农产品包装标准化、流通加工精益化、保鲜保管科学化、分拣配货自动化、配送快捷化的主要载体。

在供应链中,龙头企业与批发商或零售行业可以在战略上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一体化经营。企业与农户的后向一体化的建立,有三种模式可以借鉴:一是“公司+基地+农业工人”,龙头企业从农民手里成片租赁土地建立基地,租期一般为~,企业对基地的生产实行一体化管理;二是“公司+基地+农户”,农户自主经营,公司以契约形式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按合同收购产品;三是“公司+协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与行业签订生产收购合同,行业协会按龙头企业要求组织农户生产,代表农户与公司打交道。这种模式做到了农户省心,企业省力,更主要的是保证产品的销售。行业协会主要扮演的是“协调人”角色,能够对整个相关产品生产销售形成的供应链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发挥着收集、分析、传播市场信息、组织参加贸易展销及交流和开拓新兴市场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创建业内统一的产品和服务品牌,提升本行业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但行业协会并不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公司却是直接体现市场冷暖的组织。

司—零售商—消费者”的模式运作,能够在协会的统一规划下,公司向农户发放订单,实现“四统一”: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调运,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井然有序,推动农业走上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的素质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供应链整合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交给了龙头企业,有可能使龙头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三、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广大小规模农户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各自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互助组织。发展较为成熟、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能够承担起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管理的责任,实现上连农户下接农产品连锁店、超市等零售行业,形成简单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

这种供应链模式有如下: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培育农户鲜活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动机,促进鲜活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跳过中间的过程,直接进入宾馆、机关、学校、工厂和超市,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损失把产品运送到消费终端;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在向农户订制产品时,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营养、卫生标准,以契约的方式规定下来,进行有序采购。比如养猪业,面对去年“养猪不如贩猪,贩猪不如杀猪,杀猪不如卖肉”的局面,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选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可以增加散户的市场竞争力;而面对猪肉养殖的数量变化导致的价格周期性波动,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可以发挥承担调节作用。入社农户通过在农产品销售、技术、信息服务及农产品加工等某个环节上展开合作经营,降低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强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加经营收入的目标。

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是我国分散的农户走向市场的有效模式。目前,全国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有15万多个,加入的农户成员达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带动非成员农户324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5%;两类农户合计占农户总数的23.3%,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带动成员增收幅度比一般农户普遍高出20%~3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保证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性,为农产品产供销模式的变革——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在规模上、组织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产供销模式,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组织保证及利益牵制,从而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方物流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等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依托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生产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等签订契约,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

相对于其他的配送模式,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渠道、环节较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生鲜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能够利用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网获得生鲜农产品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还能够把先进的科技带到农业领域,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此外,物流企业作为流通主体,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为生鲜农产品加工提供延伸服务,提高生鲜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户、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但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来建立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如果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就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时可能会出现连带经营风险,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基于合同的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果第三方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则可能会影响使用方的经营,但如果要解除合同关系又会产生很高的成本。

五、专业批发市场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专业批发市场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生鲜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发展一处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的。目前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482家,数量虽少,但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市场立法、规划、交易方式、准入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以蔬菜和水果为例,我国蔬菜和水果采摘后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仅有1%~2%,这种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不利于农产品在流通中增值,也影响到农民增收。因此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急需升级改造。

对生鲜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主要体现在服务功能拓展方面。需要在原有批发交易、短期存放、商品集散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职能,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办市场”的企业化批发市场,并以企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构筑“农户—基地—批发市场—零售店—消费者”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企业化批发市场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这样既能够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同时国家作为股东,可以保证对农产品流通的有效调控,也避免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企业化批发市场要很好发挥作用,必须基于电子商务提高信息化程度。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济活动纳入到供应链的体系之中,从而构建起一个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拣拣选、包装及配送等服务在内的新型供应链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但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的具体运行模式还是个选择问题,需要根据核心企业的自身实力而定。这一核心组织的形成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各方妥协的结果,而是基于市场竞争自然形成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管理实质上是权利的博弈过程。要保证上述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模式的正常运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物流供应链建设,探索多种类型的联盟型或合作型的物流体系,从而降低生鲜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使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203月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

[2]喻国华:论营销型农业企业供应链发展模式[j].企业经济,(03)。

[3]贺盛瑜董一平:供应链环境下四川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06)。

[4]马林沈祖志: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产销策略联盟构建分析[j].农业经济导刊,2005(05)。

[5]邓俊森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业经济,2006(05)。

[6]刘东英李建平: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选择[j].中外物流,2005-9-26。

[7]杨平乔雯易法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新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2008(06)。

[8]李学工: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j].农业经济问题,2005(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