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我的外公高一汇总(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08:18 页码:8
最新我的外公高一汇总(通用9篇)
2023-11-13 00:08:18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一

父母把我带来了这个世界,打三岁时起就没有见过父母。我由外公亲手带大,那时外婆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外公也就一人承担起了家里家外所有的事。8岁那年我有了妹妹,那时外婆也去世了,家里就剩外公我妹妹三人。

外公脾气很倔。

记得有人讲过,革命时期闹饥荒,生产队上收红薯时,那时外公负责搬运,饿晕了倒在了路上他也没从挑的担子里拿出一根红薯解饿充饥。其实拿了也没人知道,因为毕竟也还没有进行称重。后来我去问了外公,外公只说了一句话“该怎做就怎么做,我就算是拿一个也叫偷”。或许外公那时认为是偷,而在我们现在看来也不过就是拿字这么简单了。这也说明了老辈的思想和精神是我们现在这辈永远也比不上的。

外公有点不讲理。

外公很疼我们。

或许是因为外公的脾气,或许是因为曾经战争的经历,在外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我们从未看见外公的笑容。一次意外的感冒让我实现了愿望。一年冬天的晚上,我因突然发高烧,外公背我上诊所看医生。打完针、开了药。回家之后,临睡时,外公摸摸我的额头,烧退了,说到打针钱多,但见效是要快些耶。退了就好退了就好。然后就安心的回他自己的房间了。就在外公转身那一刹那,在微弱的灯光下面我看到了外公从来没有过的笑容。

外公锻炼我们。

外公不像其他家庭那样带孙子。不会娇惯我们,也不会给我们零花钱。说是,小娃娃要钱做啥子,需要我们大人晓得给你们买。其实,那时内心非常渴望自己能有一毛钱,甚至晚上做梦都梦见外公放了一毛钱在枕头上,让我们第二天去买泡泡糖。因为那年流行泡泡糖。外公从小就培养我们独立、自强。农忙时就外公就带我去教插秧、播种。收割时期,在地里毒辣辣的太阳在头上烤着,外公也会把我们带出去,外公是要锻炼我们的毅力。

外公受全村人的'尊敬。

奖学金给外公买了件衣服。

中专第一个学期,我拿到了500元的奖金。拿到钱的那个下午我就到以前的人民商场给外公买了一件衣服,是一件t恤,很适合外公。

拿回家时,外公嘴上没说,我看的出来他当时就跟喝了蜜一样甜。只是那件衣服直到现在还在衣柜里放着,一直没穿。听妹妹说,外公一看见那衣服就会露出笑容。

外公的教导。

“人穷不能穷志气,人穷志不能短。”外公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的,现在我也是这样做的,更会铭记于心。外面的花花世界不会使我迷失自己的方向。

在外公生病之时,我愿外公是身体尽快恢复,永远健健康康!

(我用最朴实、最简单、最平凡的语言来讲述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二

“咔嚓”一声,大门应声而开,奔波一日后归来的母亲手中是一个小塑料袋,袋子上布满了密密的雾气。“外公又给你做了煎饼哦。”母亲柔声呼唤道。这时,我准会雀跃着冲向母亲,捕捉着那一丝诱人香味的来源。

外公的煎饼,可以说是我童年记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层层叠叠的面饼泛着好看的金黄色,暗红的腊肠,浅褐色的虾仁和翠绿的葱花零碎地点缀其中,欢跃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咬上一口,面的咸味、腊肠的微甜和虾仁的鲜香便交织着在味蕾上绵延,令人回味无穷。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那简直是无法抵挡的美味佳肴。而煎饼又是外公的乐趣之一,因此时不时便会打电话给母亲,让母亲给我带一些回去。每一次得到一袋煎饼,我都会像是第一次那般惊喜不已。

然而,除了煎饼,外公还有许多的兴趣。在记忆中,外公喜欢拿着小锤子敲敲捣捣——他能把废弃的木材用铁丝和钉子组装成一张结实的小板凳;他用废弃的日历纸皮和竹片为我做小扇子,他还用不知从哪儿找来的黑纸皮和日历上吊着的流苏为我做过一顶漂亮的博士帽……。他还会画国画,能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公鸡。因此,在我心目中,外公简直是个无所不能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外公不再总是做手工,也很少画画。一次去外公家时,我嚷着要看外公画的公鸡。外公只是笑着摇摇头说:“我哪里会画公鸡呀?”这令我有些不高兴了。外公丝毫没有生气,只是步履蹒跚地走进厨房,拿出了一个小钢碟。小钢碟上整齐地叠放着金黄色的煎饼,那熟悉的香气像是召唤着我一般,让我一下子把刚才的不高兴一股脑抛到脑后。外公和蔼地问我要不要吃煎饼,而后便一边笑盈盈地看着我吃,一边摆弄着他的药盒子。他把各色的药片一颗一颗地数着,分放到各色的药盒子里面去,又数出今天的药量,像是乐在其中。五颜六色的药丸竟仿佛化作了活泼的精灵,在药盒间舞蹈着。

后来,铁丝组装的小凳子逐渐旧了,锤子和锉刀全锈了,能吃上外公的煎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就算能吃上,那煎饼也越来越咸,我也不爱吃了。

最后一次见他,是在弥漫着苏打水气味的白色病房里。他还是一副和蔼的样子,指着床头柜上一串黄橙橙的香蕉,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吃。

外公走了。那顶博士帽早就被丢弃了,那把纸扇子不知藏去了哪里,大大的工具箱不再摆在原来的地方,只留下一个结实的小木凳。我拼命地在脑子里搜索关于外公的记忆,而那些片段竟是那么少,那么虚幻,仿佛从来不曾存在。那面的咸味,腊肠的微甜和虾仁的鲜香交织的美妙滋味,仿佛昨天还缠绕在舌尖,有似乎是无法触及地遥远。

“咔嚓”一声,大门应声而开,劳累一日的母亲照常归来。只是母亲的手里不再有一个布满雾气的袋子,我再也吃不到外公的煎饼了。无论多么想念,再也不会有了。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论什么年代,老百姓生活中都少不了“吃”,但是,不同的年代,餐桌上的食品大不一样。餐桌上的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东胜对市民平价供应粮食实行发放粮本和自印的居民地方粗、细粮票、食用油票的办法。40%的细粮,60%的粗粮,细粮以白面为主,少量大米,粗粮则是玉米面。奶奶告诉我,那时候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粮食是按人头发固定的地方粮票,每家每户生活都要精打细算,否则就会闹饥荒。出去买肉,大家都挑肥肉买,为的就是回家能多炒点油改善伙食。当年家乡下的姥姥告诉记者,她一家共有7口人,其中有两老人、三个孩子,因为缺少油水,平时孩子饭量很大,一顿要吃两三碗饭。那时年口粮只有200多斤,年年到了春上,每月家里就揭不开锅,作为主妇的她很是头疼。她只有用土豆、菜掺和着煮稀饭吃,他们家的粮食才勉强能撑到新粮下来。

进入80年代后,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好转。那时农村已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爷爷家分到了地,一家人勤勤恳恳劳作,粮食产量提高了,保吃饱是没什么问题了,但荤菜还是比较少。平常中午炒一两个蔬菜,偶尔炒点鸡蛋让孩子解解馋。

那个年代吃什么、买什么都得凭票、凭证,肉、禽、蛋等副食品不能充足供应,老百姓也顾不上什么口感、营养,只要能吃饱就行。”奶奶说,她清晰地记得,她当年怀孕的时候,只想吃苹果,但那时候没到季节很难买得到,最后还是几经周折托人从外地带回来。吃下苹果的那一刻,她眼泪都流出来了。资料上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东胜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消费支出迅速增长,从过去的“吃的饱、穿的暖、有零钱花”到现在的“吃的精,穿的靓,有小车开。妈妈说:当年我姥爷非常喜欢喝酒所以妈妈和舅舅就一起捡吕制的牙膏袋当时一个牙膏袋才一分钱是个才一毛钱那时的酒一块二一斤每当姥爷嘴馋的时候就给姥爷买一斤解解馋。有时也会给舅舅买糖吃,可见当时有多么的艰苦。

虽然说大多数是材料但我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东胜30多年来的巨变实在是太大了由平房变楼房,由楼房变高层;由一分两分变十几二十块,又猛增到一千两千;由书信到座机,由座机到手机;又由象棋到小游戏机又变成大游戏机到最后就成了电脑。

这十几年来的巨变不是在说明东胜再前进,在向小康社会前进!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四

我有一个钢铁直男一般的外公。

说起外公来,恐怕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外公年轻的时候曾是村里的干部,还竞选过村长,选上之后自己又推辞,说自己学历不够,大家一想也对,就算了。别人想要干什么会特地假装推辞,叫欲擒故纵,可外公是本来就不想擒,还要纵。后来外公娶了外婆,就跟人一起承包了一片鱼塘养鱼,好不容易可以当老板了,他又推辞说他不行,这又一纵,鱼塘就拱手让人了。

正因外公这样真诚、老实待人,常常被人欺负,被人欺负了,他还不察觉,依然待人真诚,依然老实巴交。

外公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却时常让人哭笑不得。

一次大舅送了外公一件名牌的外套。外公穿着外套去买菜,遇见了一个老朋友。

朋友看见他的外套就说:哇,名牌喔,很贵的哦!

外公大惊:哈,名牌?不是不是,假的,冒牌货啦。

事后差点把大舅气坏:爸,这是真的!如假包换!

不仅如此,外公有时还很懒。

去年冬天,我们带着外公去爬凤凰山。虽不说寒风刺骨,也是凉风习习。我们看见七十几岁的外公穿着白色的背心、短裤走向我们的车。嗯,他的背心加短裤在人群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来路人的侧目。

外公坐上车。妈妈就问:爸,你怎么只穿了一件背心啊?外面那么冷。不冷,外公说,管那么多,多麻烦呢,我懒得换。懒得换?我的天。

外公还不怎么会说话。

年前的`一个周末,姨妈一家、我们一家和外公去吃饭,妈妈和姨妈聊天,聊到姨妈的戒指。姨妈说这个戒指是妈妈和她一起买的。妈妈说她的那个整个都变黄了,姨妈十分惊愕。这时外公发话了:真的啊,唉,说不定不是银的,也可能是铜镀了银,总好过破铜烂铁做的。其实也说不定,可能真的就是破铜烂铁做的。唉,你们那些名牌首饰不是差不多都是破铜烂铁做的吗?弄得姨妈和妈妈很不开心。

有时,我又很佩服外公。

他会武术,一次村里搞庆祝活动,他去舞刀助兴。我在旁边看着,外公年过古稀却是老当益壮,宝刀未老,一把刀舞得是雪片般,上下翻飞,银光四射,只见刀光不见人影,瞬间掌声雷动。据说外公年轻时就是村里的武术馆免费教练,现在村里许多人都当过他的徒弟。

外公做的饭菜也是一流。什么糖醋排骨啊、煎蚝饼啊、乌鸡汤啊等等全是他的拿手好菜,说起外公的汤个个都是汤中极品,他的汤放料多,汤汁较少,大概因为浓缩的都是精华吧。有时他也做创造性的饭菜,比如龟兔赛跑汤(即用乌龟和兔子煲的汤,但现在不能吃了。)之类的,使我每次去外公家都要胖上几斤。

之前说外公懒,其实也不是真的懒。他为了我们在年夜饭有金蚝吃,买了几斤蚝,自己到楼顶晒金蚝。晒金蚝十分复杂,一个小时就要翻几次面,而屋顶有一个很高的梯子,他每次上去下来都要爬。我上去找他正在爬梯子,他焦急地说:不行,别爬,很危险的!哈哈,叫我别爬,说危险您自己又爬来爬去,爬上爬下的,牛!

试问一个懒人怎么会为了让我们在过年吃上自己做的金蚝,而爬来爬去,爬上爬下呢?

外公对我们的爱还是可见一斑的。

没错,这就是我的钢铁直男外公。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五

我爱我的家乡,那里不但有我童年时美好的回忆,那里还有深深刻在我脑子里的特别之处。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应此旅游业特别兴旺。我的家乡就有国家级旅游名山——方岩。上方岩虽然拾级而上很吃力,老人坐轿上去也要200多元,但平时来的人络绎不绝,到了黄金周更是拥挤非凡。方岩山上有尊佛像叫胡公,显灵得远近闻名,常常找来远如上海,北京的香客,甚至华侨也来跪拜。

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很活跃。我的家乡就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市场叫“五金科技城”,市场上五金产品繁多,大多是家乡人自己生产,每年的五金博览会全国客商云集,甚至在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的外商也来凑热闹。

我的家乡值得我回忆的东西举不胜举,我怎么不爱我的家乡呢?

我生活在恩施的高坪镇上,是这片美丽、可爱的故土养育了我。在这儿没有外界的打扰,有的只是一片宁静;在这儿没有热闹的闹市,有的只是人们赶旭日东升的节奏;在这儿没有流光溢彩的街灯,有的只是闪耀的星空夜晚;在这儿没有高耸的大厦,有的只是瓦底平房。但我爱这里,因为这里没有人心的险恶,只看得见每个人真实的笑容;没有人心的冷落,只看得见每个人真诚的面容。

在这儿,我快乐的成长,我自由的生长。没有顾虑、没有烦恼,在这里尽情地欢笑。

在这儿,山不是很巍峨,但是很秀丽,这里的人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熙熙攘攘。可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乡间小路,喜欢这里宽阔的草地。喜欢这里桃花的笑颜,喜欢这里的绿树成荫;喜欢秋蝉的低声吟唱,喜欢这里的白雪飘飘。对这总是有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

这里的每一个人总是那么真诚,那么和谐,那么可亲。他们看着我一步步成长,看着我一步步走向成熟。正因为有了他们,才造就了我。

每天,嗅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鸟儿歌唱;体会着大自然的美丽。我可以在这儿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尽情的奔跑。

我在这儿度过12个春、夏、秋、冬,记忆中的故乡总是如此清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每个恩施人的向往,这里蔚蓝的天空看过每一个恩施人的笑脸,这里的田野留下过每一个恩施人的脚印。恩施是每一个恩施人的牵挂,她系着每一个恩施人的心!

我爱自己,尤爱故土!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六

外公已经去世三年了。

我外公在世的时候是最宠我的,我也总缠着他,让他带我出去玩,给我买零食吃。外公经常带我去隆山上玩,我想它应该是最熟悉隆山的了,他连上山下山的每条路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他就像是一个在隆山里的导航,只要跟着他走,就绝对不会走错。不像现在,我独自一人去龙山上玩的时候连路都差点找不到,总觉得自己是处在一个有许许多多,由碧绿的树叶和棕褐色的树干组成的大迷宫里。最后还是迷迷糊糊的,按照棕色的指向标沿着那些有的坑坑洼洼,有的却是平整的台阶一步一脚印的手像玩碰碰车的地方。

看着里面玩碰碰车的人,突然就会想起之前外公陪着我和我爸妈一起来玩的那次。那时候外公说他人老了不能陪我玩这种游戏,所以我只好和我爸我妈一起玩儿。在车子启动后,上面的板子随着摩擦生出一朵的火花,有的时候是十分微小的,有时候却绽放得异常灿烂。

我在玩的过程中回头一看,看到了一位站得挺拔的身穿白色背心,笑容满面,眼中闪射着慈爱的光芒的老人家站在那儿,那就是我的外公,那就是我亲爱的外公,那就是最宠爱我的外公。

可惜,现在外公不在了。也没有人会站在游戏场所外面看着我玩,看到我开心而笑了。每当我再去玩这些的时候,我总会觉得我的外公还在场地外面看着我,总觉得还有那么一道慈祥目光在我身上徘徊。

三年前那个暑假的一天,外公工作完回来睡觉,却没想到这一睡就睡到了医院的病房里去。

过了不知道多久,妈妈让我录一段给外公的语音,她说,在老人去世的时候,有亲人叫他他很有可能会醒过来,我打开听了表弟录的:“爷爷!爷爷!别睡啦!快起来陪我们去隆山上玩!”不知不觉我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薄雾,慢慢的我感觉脸上划过了几杯热腾腾的液体。在那时,我便就知道,很有可能,外公不会再陪我们去隆山上玩了。

又过了几天,那天的夜晚是一个骨子里的.悲凉的夜晚,在我睡觉前我的眼皮一直跳,心里也总觉得不踏实,还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半夜的时候奶奶把我叫醒,跟我说外公走了,外面下着雨,打着雷,而我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像是被一道雷劈中了一般。这道雷把我的睡意完完全全劈走了,把我泪水的闸门开关给劈坏了,我的眼泪不受我的控制就滚落下来,落到地上。

我匆匆忙忙洗了把脸,和奶奶一起打了出租车开向医院,我看着车窗外的花花绿绿的颜色向后退去,我多么希望时间也能像这样倒退回之前啊!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一般落下。

外公啊,您一定是累了吧?那您就安安心心地睡一觉吧,不必牵挂着我们。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您总会带我出去玩儿,我也总喜欢缠着您让您带我出去玩,却从未给您做过什么事。等您醒来,我要给您捶捶背、为您唱首歌儿、再带您出去玩一次。

可是,外公,您已经睡了三年了,您醒过来陪我们说句话好不好?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七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外公高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外公,60出头,已是满头银发了,还挺着一个啤酒肚,一副学者的气魄。他十分勤劳,对工作很负责。

每天一早,外公便到建筑社上班去了。他是一个工程师,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搞设计。要是附近哪家要造房子了,他们肯定会找到我外公。难怪连浙江大学的教授都称他为土专家呢。

外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对我也很好。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肯定尽量帮我解决。

那次,桐乡市教育局、桐乡市科协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界“桐乡市中小学沙发模型设计比赛”。要求做的纸沙发长、宽、高分别是50、50、80厘米,而且不能用胶布。学校的老师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放学后,我来到外婆家对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答应我一定想办法。

傍晚,外公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他家讨论做这个沙发。我们来到外婆家,外公说:“这个沙发我已经有些眉目了。坐垫用一张纸,靠背用一张纸两个扶手各一张,共四张纸。”我说:“外公,坐垫下面应该放一个‘井’字架,这样才牢靠。”爸爸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们一直讨论到9点多才回家。

第二天,我把讨论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又作了修改。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大模型,这个模型做得非常棒。

后来,我们参加比赛,得了三等奖。这里面,外公也有一份功劳哩。

我的外公学识渊博,又是设计专家,他真是我的好榜样啊!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八

“咔嚓”一声,大门应声而开,奔波一日后归来的母亲手中是一个小塑料袋,袋子上布满了密密的雾气。“外公又给你做了煎饼哦。”母亲柔声呼唤道。这时,我准会雀跃着冲向母亲,捕捉着那一丝诱人香味的来源。

外公的煎饼,可以说是我童年记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层层叠叠的面饼泛着好看的金黄色,暗红的腊肠,浅褐色的虾仁和翠绿的葱花零碎地点缀其中,欢跃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咬上一口,面的咸味、腊肠的微甜和虾仁的鲜香便交织着在味蕾上绵延,令人回味无穷。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那简直是无法抵挡的美味佳肴。而煎饼又是外公的乐趣之一,因此时不时便会打电话给母亲,让母亲给我带一些回去。每一次得到一袋煎饼,我都会像是第一次那般惊喜不已。

然而,除了煎饼,外公还有许多的兴趣。在记忆中,外公喜欢拿着小锤子敲敲捣捣——他能把废弃的木材用铁丝和钉子组装成一张结实的小板凳;他用废弃的日历纸皮和竹片为我做小扇子,他还用不知从哪儿找来的黑纸皮和日历上吊着的流苏为我做过一顶漂亮的博士帽……。他还会画国画,能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公鸡。因此,在我心目中,外公简直是个无所不能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外公不再总是做手工,也很少画画。一次去外公家时,我嚷着要看外公画的公鸡。外公只是笑着摇摇头说:“我哪里会画公鸡呀?”这令我有些不高兴了。外公丝毫没有生气,只是步履蹒跚地走进厨房,拿出了一个小钢碟。小钢碟上整齐地叠放着金黄色的煎饼,那熟悉的香气像是召唤着我一般,让我一下子把刚才的不高兴一股脑抛到脑后。外公和蔼地问我要不要吃煎饼,而后便一边笑盈盈地看着我吃,一边摆弄着他的药盒子。他把各色的药片一颗一颗地数着,分放到各色的药盒子里面去,又数出今天的药量,像是乐在其中。五颜六色的药丸竟仿佛化作了活泼的精灵,在药盒间舞蹈着。

后来,铁丝组装的小凳子逐渐旧了,锤子和锉刀全锈了,能吃上外公的煎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就算能吃上,那煎饼也越来越咸,我也不爱吃了。

最后一次见他,是在弥漫着苏打水气味的白色病房里。他还是一副和蔼的样子,指着床头柜上一串黄橙橙的香蕉,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吃。

外公走了。那顶博士帽早就被丢弃了,那把纸扇子不知藏去了哪里,大大的工具箱不再摆在原来的地方,只留下一个结实的小木凳。我拼命地在脑子里搜索关于外公的记忆,而那些片段竟是那么少,那么虚幻,仿佛从来不曾存在。那面的咸味,腊肠的微甜和虾仁的鲜香交织的美妙滋味,仿佛昨天还缠绕在舌尖,有似乎是无法触及地遥远。

“咔嚓”一声,大门应声而开,劳累一日的母亲照常归来。只是母亲的手里不再有一个布满雾气的袋子,我再也吃不到外公的煎饼了。无论多么想念,再也不会有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外公高一汇总篇九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随着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响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开始,中国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如今已过去三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居住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

这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外公家又换新房子了,由于舅舅是个室内设计师,外公的新家毫无疑义地被装修得非常漂亮,非常富有时代感。家俱是全新的,电器是全新的,就连锅碗瓢盘也是全新的。但这一切却抹不平外公他们对以前一切一切的回忆,剪不断两位老人对以往生活的留念。在新家的书房里,放着一台大约七十年代产的.老式缝纫机,它虽然已经好久没有工作了,可它并不锈迹斑斑,蛛网满挂,陈旧不堪,相反却是一尘不染,光洁如新。唯一缺陷就是和周围高科技的时尚环境格格不入,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可外公却把它如视家珍,每隔几天就来给它擦拭一下。这台缝纫机是我外公参加工作后省吃俭用买来的,在当时也算是大物件了。买下它一方面是外公爱好做裁缝,一方面是为了他的几个宝贝孩子能穿上漂亮的衣服赚尽众人的眼球。记得我妈妈和姨回忆小时候那段快乐的时光,也会少不了说起这台缝纫机:尽管当时生活条件不好,可每当年关临近时,透着温馨灯光的小屋里,一个聪慧能干的父亲,一个心灵手巧的母亲,三个期待梦想成为现实孩子,其乐融融地围着一台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奇迹的缝纫机忙碌着,如魔术师魔棒一闪变化出美丽又时尚的衣裳,新年里,当孩子们穿上这些充满爱的美丽衣裳,全家幸福地站一起,着实让身边人羡慕……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好转,人们的腰包鼓了,漂亮时尚的衣裳每天都能在街上买到了,九十年代时,这台缝纫机从做衣服――被套――零碎的小玩意儿,慢慢的从工作一线退了下来,但外公总忘不了旧时的情怀,隔三差五地拿来一些小布头让它运转几下。记得搬家时,妈妈和舅舅他们都百般劝说外公把这台缝纫机卖了,买台新式的电脑控制全自动的吧。可外公对他携手共进了三十年的“老朋友”怎么也舍不下:是它伴随着这家一起走过三十多年的风雨,见证了这家成长过程的快乐和忧愁,在它的每个针脚上留下了无数关爱和家人成长的印记。我怎么能抛下它呢?就这样,这台七十年代的缝纫机,它缝起了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一条迂回的,永远道不完的心灵路程,成为外公一生当中永远也抹不掉的珍藏。简评:以一台老式缝纫机为线索,缝制出了祖国崭新的今天,每一个针脚里都藏着浓浓的情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