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4:19:57 页码:11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模板12篇)
2023-11-19 04:19:57    小编:ZTFB

思考是总结的基础,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如何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下面是一些写作范文和练习题,供大家进行写作训练和提高。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一

这本书我是用两遍文字阅读模式,三遍语音解析模式,一遍手写笔记模式完成的,不得不说好久不看书的坏处就是:理解能力,总结分析能力都下降了。不过好在如此模式之下我竟也有了几分自己的感悟了,接下来就简述一二:

首先还是要感谢作者罗伯特·弗兰克,因为这本书的内容他都是用博物经济学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所以我几遍下来也算是理解了一些。其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思维方式的启发,它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说到思维方式我也不由自主想到了在长投学堂学习到的“量化思维”。如果说博物经济学是教会我们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经济原理,那么长投学堂学习到的“量化思维”就是帮助我们站在自身角度快速分析负债和资产并且执行财富计划的路引。

在《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中,作者始终贯穿“成本效益原则”这个概念,它影响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人际关系市场等等。这里解释一下所谓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引用文中的问题“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亮?”

回答这个问题,经济学家必然会对比相关成本与效益。不管是在冷冻室还是在冷藏室,安一盏打开门就会自动亮的灯,成本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这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固定成本”,在这里指的是,它不随你开关冰箱门次数的多寡而发生变化。从收益方面来看,柜子里有一盏灯,你找东西更方便。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柜的次数,比打开冷冻柜的次数要多得多,显然,在冷藏柜安装一盏灯的好处更大。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冷藏柜安灯就比在冷冻柜安灯更划算。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就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该公司恐怕从来没指望要卖掉这些胸罩。镶钻胸罩不断吸引着媒体的视线,使得潜在客户注意到维多利亚的秘密这个品牌。但镶钻胸罩最重要的一个好处,恐怕是经济学家们经常忽视的一点:只要它们在产品目录上现身,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就会因此发生改变。维多利亚的秘密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份礼物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并且我也在这一章节里知道了最好的礼物就是让我们自己买时有些舍不得,有别人帮我们做这个抉择,我们就可以高高兴兴享受这个东西又无需愧疚!

当然我也深知自己理解的粗浅,基本上三个例子都是从书中拿来的,但我已经理解这本书想要给我们传达的精神了,原来经济学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函数公式和复杂理论,它是遍布日常生活的。就像股票也并不高级,你用的格力空调,买的平安保险,喝的青岛啤酒这些股票都在你生活中。所以我对学习股票知识很有信心啦!

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是经济学中最著名的一个概念。我想生活中也是有这么一只看不见的手,为了能过上那种独立自主,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的理想生活,所以我们需要也必须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加油吧!未来的百万富翁。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二

纯阳书评二百七十九之《小岛经济学》。

最易读的经济学入门读本!最有趣的经济学入门读本!但同时也是最偏颇的经济学读本,因而也是最不应该让初学者读的经济学入门书!

先说最易读。作为一本经济学读本,无论多入门,多基础,都免不了要下定义,立概念,然后在定义和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构建理论,而但凡概念和定义都是抽象的,距离生活很远的,都免不了会增加阅读难度,带来阅读困扰,而这里恰恰是这本书出彩的地方,堪称神奇的地方,也是其他众多经济学入门书所没有做到的,或者说做不到的地方,即全书基本上没有抽象概念,没有学术术语。正是因为没有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的抽象而费脑的语汇,就为本书的易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那么问题来了,没有了概念和术语,怎么去说明道理呢?答案正好与本书的第二个特点相关。

再说最有趣。没有了概念和术语,作者采用了一种老祖宗就开始使用,因而是最原始,同时又最管用的方式来阐述道理,通过讲故事,一个连续的故事来说明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在故事里,作者通过最朴实的,同时也是最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经济学概念,说明经济学逻辑,因而一方面很好的回避了经济术语的'枯燥乏味,显著降低了读者的理解负担,另一方面又通过生动有趣、浅显而具体的语言和情景有效地增加了趣味性。不是采用不同的故事来分别说明不同的原理,而是采用一个连续的故事来说明所有的原理,所以连续故事本身对读者所自带的情节吸引力也增强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往往会令读者拿起来,就放不下。

最后再说这本书的偏颇。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像一颗大树一样会长出众多枝枝叉叉,这些不同枝叉之间会有分歧,会有争论,很多时候这些不同观点都有其合理性,或者说都从某个角度,某个维度对现象做出了更好的解释,但是单独拿出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真理本身,更可能的是把这些貌似矛盾的观点组合起来才更加接近真相。在经济学中也是如此,作者显然是坚定的奥地利学派,同时坚定的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是当前世界经济混乱之源,而且必将进一步带来混乱。

尽管作者的故事讲的很好,但是有关这些内容的故事只是强化了自己观点的表现力,并没有丝毫改变观点本身的真理属性,但是这样的表现力对于经济学入门读者来讲的话,可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给这些读者带来先入为主的成见,因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初学者最好别看,如果要看的话,最好看到中间就放下吧。免得中毒啊,说到中毒,还有一毒,必须得提,故事中的中岛之国颇有映射中国的意味,尽管可能是作者的无心之作,但是读了以后免不了会浮想联翩,不过考虑到作者们这么偏激的学术观点,作出这么极端化的比喻和影射应该也是很可能的。不管怎么样,读了令人不舒服,提出批评,并旗帜鲜明的反对!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三

43、罗伊·哈罗德:《动态经济学》。

4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45、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4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

47、麦多斯:《增长的极限》。

48、摩尔根编:《劳动经济学》。

49、尼·康德拉季耶夫:《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

50、钱颖一:《企业理论》。

51、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编著:《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四

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章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我们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视。

胡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非常权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个意思就是,初次分配还是要以效率为先。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开了大幕,于是才有了之后纷至沓来的有关工资变更尤其是变动的吸引人的各种新闻。

由于上面提到了新闻,而现如今人们很大一部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让我想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提到了在我用过的教科书里不怎么提及的信息经济学。实际上它并不陌生与遥远,相反,它恰恰与我们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联系着。当然,我知道,信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这么单纯,它主要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并积极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节约和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服务。

在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同时,通信、计算机、软件、网络、科技等将会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上提及的先进技术,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种技术,国际金融才会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发展寻求最美好的前途。

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和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

一本书既然能够反复出版、反复修改更新至18版可见其是一部充满魅力和经典传世著作,当然也包括“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前进的课程,几乎每3年一版方式来保持它的新鲜性。相信你已经知道我指的是哪本书,那就是萨缪尔森《经济学》。

本并不是我的首选书,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之后,我稍稍翻了几页就决定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这本书。正好本学期我也修了经济学,看这本书实在是一举两得。

我粗看了几章,着重看了15章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确,对于一本教科书,我很难用华丽的语言去描述什么。萨缪尔森数学系出生,故常常用图解方程去解释很多问题,觉得自己的理解更清楚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学过一遍的关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消费均衡的地方,我看到了所谓的效用最大化。不过要我往后买东西都用无差异曲线和需求曲线求切点,正确、准确地处理好取舍实在是不容易啊。购物中的取舍是最简单最容易判断权衡的,因为相对客观也容易比较。

说到两优取其重就想到我们学过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也是经济学中的一大分支。

在本章中详细的图解,尤其是一副独具匠心的绘制了一副特别的世界地图。在图中各国的位置性状还是可以辨认,但版图大小却不再取决于疆土面积,而是贸易份额更是激发了我的兴趣。书中的语言除了详细还十分幽默,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原本难懂死板的内容突然显得如此动人。

书中大多数都是用美国作为举例,让我对美国的贸易状况和历史有初步地了解。

作为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是萨缪尔森的首创。

萨缪尔森的观点有人喝彩,也有人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理论的引进来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对于思想的多样性和学术的繁荣,都是有好处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要通过阅读,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理论的辨识能力,从而辩证地看待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原本认为经济学是一个很没有用的学科,尤其是各种函数各种数字符号计算方法看了我就头晕,况且实干家基本是不对经济问题进行考虑的。我想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学习经济学并非是要让你变成一个天才或是经济学家,但若是不学习的话,则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更何况对于现在危机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掌握点适当的经济知识,我也能从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相关的国家政策和举措。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五

“破窗谬论”是真正的背后经济吗?我们的生活难得真的难逃“相对论”吗?怪诞经济学彻底揭开经济学忽略的“怪诞”。

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课经济学》明白了“破窗谬论”但是当我听《怪诞经济学》才明白“破窗谬论”不过是一个错误。

我们先了解一下“破窗谬论”。

一个小流氓拿砖块把一家店铺的窗户砸破了。店主不得不修补窗户,此时玻璃工有了生意。挣到了钱的玻璃工买了块蛋糕吃,糕点师便赚到了收入。随后糕点师去买了坛花,园丁又挣到了钱……许许多多的工作从此应运而生,经济被激活了。

换句话说,此论认为破坏能刺激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或说得更“专业”一些:增加就业、激活闲置资源,因而刺激生产,gdp升高了,财富增加了,美哉!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六

本书作者阿瑟·奥沙利文(arthuro’sullivan)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在俄勒冈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在和平队中与菲律宾的城市规划人员合作了两年。1981年他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然后在戴维斯加州大学工作了11年并在那里获得了许多教学奖项。在俄勒冈州立大学,他教授经济学导论,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城市区域经济学课程。奥沙利文教授的研究涉及城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公共财政的经济学问题。作为当代著名的研究城市问题的经学家,他对于经济学方法,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工具的运用之纯熟和巧妙,真的令我惊叹。

本书主要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解释城市为什么存在,它们在哪里发展,它们怎样扩大以及不同的人类活动是如何在城市里安排的原因。同时本书也就城市中的`一些问题,如贫困、住房紧缺、种族隔离、交通阻塞、污染以及犯罪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它针对城市经济学涵盖的领域,有最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数据,比如:在旧金山湾区的公交系统为什么效率不高,以致无法替代私用车通勤;财产税采用什么样的设置,叮以增加投资,改善土地利用等。对于困扰政府与公民的交通拥塞、贫富差距、住宅建设、土地利用、教育、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公共支出管理效率等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读完全书后,我对本书的特点总的感受有:第一,作者将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极好地运用到城市问题的探究之中。从城市的地租与土地利用等与经济学研究对象相关度较高的问题,到城市贫困、种族隔离、教育与犯罪等社会问题,作者都从经济学角度给予透彻的分析,既让读者再次体验到经济学的魅力,又使大家能挖掘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经济原因。第二,本书的研究内容突破了一般城市经济学主要关注的城市布局与管理等城市问题的局限,如作者在第1章导论中阐述的那样,不仅分析了传统的城市问题,还探究了大部分城市问题的相关性;不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政府应采取的政策,还分析了政府政策的效应;不仅分析了政策的主体效应,还预测了公共政策的空间效应。第三,本书的资料、图片十分详实,是一部理论性和实证性都很强的著作。第四,尽管它是一部应用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却十分通俗易懂,完全没有晦涩、脱离读者之感,阅读它后我们会有一种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感觉。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七

本书的主题是清算20年来有关经济问题的种种错误思潮。这些思潮中的绝大部分都已经披上了“经济学家”论述的观点,不过也有一些思潮并不曾以“经济学”或“经济理论”的面目出现过,而只是一些人对经济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不管怎样,本书所涉及的那些有关经济问题的思潮都曾经在最近的20年中流行过,而且都对中国的经济策略、对中国的经济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平心而论,在这些误导中国经济的错误思潮中,有许多是根本配不上“经济学”的称号的,它们至多不过是一种随意的胡说而已。但是它们在人们中发生的影响,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就特别地有必要。有鉴于此,本书毫不吝惜地也送它们一个“经济学”号,以方便对它们的清算。

本书在清算错误的经济思潮上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没有文本依据”。时下经济学界在学术上的时髦,是“说话要有文本依据”。学术论著往往要引经据典,罗列出一大篇文献来。与人论战,特别是进行批指责,更是要有文献或文献上的依据,摘引出白纸黑字的文献来,说明某人在何时于何种场合说了什么什么。而文本的特点却恰恰在于根本就没有这种文本上的依据:本书批评一种经济思潮,知识说这一思潮主张什么。它的观点是什么,而不提是谁在什么地方提出了这一观点。更不会说有多少人主张这一观点。

最后,本书所清算的很多思潮,往往是笔者的熟人以致朋友所主张的。笔者只想说明这些思潮的之有害,而并不想得罪这些熟人和朋友。在批评这些思潮时指明文本依据,说某某人在何时何地表达了某一观点并痛说此种观点之害。这在中国当然难免导致与这某某人的关系破裂,这不是笔者的愿望。

读完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对中国的经济有所了解,中国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徒们所主张的观点,恰恰是与对立的。而本书所清算的那些观点,大多一他们为典型代表。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八

本书的优点一是在于其语言的朴实易懂,能把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专有名词以通俗的语言转化,或是以简单的事例来解释给读者。二是将经济学的内容分为一个一个小节,每小节的篇幅都不长,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经济来写经济,这使他不像其他经济金融类书籍那样冗长又枯燥。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高中生来说,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也可以是学习经济的入门书。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名叫《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的那一节。当今社会,时常会有新闻报道:“xx研究所声称中国经济将在xx年赶超xx国家”此类言论屡见不鲜。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这种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预测是错误的。将这种行为戏称为“画今天的饼,充明天的饥”。长远的未来充满随机变量,经济发展的快慢随着这些随机变量而变化。天灾人祸,不可抗力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势,于是在这种未知的状态下,对未来的任何长远预测都是不负责任的。作者提到,比长远未来预测好的多的是短期预测,或者说是短期规划。有了短期的规划和目标,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得稳。老老实实做今天的饼,总比不着边际地画明天的饼好的多。

所以我认为,国家若想要经济发展,高喊“xx年超过xx国家”这样的口号是无意义,规划和目标不会把国家经济向前推动分毫。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儿,该怎样扬长补短,这才是正确的方式。诚然,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发挥作用,引导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序运行,我们有个大目标固然重要,作为研究机构,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力气花在刀刃上,用他们的专业去指引经济发展,他们这些研究机构应该去探索和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如何能够从根本的机制制度上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今天的经济,缺少的是创新,缺少的是一种推动创新的温床,能够让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未来很远,我们向往,把握当下,完成当下应该承担的责任。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经济二字与常人的生活太遥远,读了之后才发现,经济二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gdp、买卖与市场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而我们都是经济社会运作的一员。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九

当我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还再三和同学确认,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牛奶可乐”怎么会和“经济学”有关系?接触、阅读之后才发现,《牛奶可乐经济学》其实讲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围绕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见而没有人思考过的问题,作者则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其中潜藏的利益关系。

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你就不能去看迪伦的;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就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门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你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这就是机会成本。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是40或50美元。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很惊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像我这样一个不爱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没错,经济学并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相信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这一点,重视这一点。也会有更多人会因此喜欢上经济学!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十

我对经济学类的书籍一向是提不起任何兴趣,因为除了字母和数字,就是高深的理论。大学时期为了丰富知识面,也在图书馆借了一些经济学的书看,但没有一本是完完整整看完的。原因基本都是--太枯燥。

前段时间因为需要,找经济学毕业的同事推荐一本经济学的书,她就推荐了这本《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很好读。

这本书里的题目和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由两部分组成,例如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王二的包子和中国的税负,王二开公司和月饼税,王二的开荒和外资流入,故事和题目一样,前半部分是作者以王二为故事主角写的虚拟故事,后半部分是作者要呈现的较难理解的经济学理论。

这本书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没有放弃其中的任何一章。可谓是章章都很精彩。王二在这本书里,可以是老板,可以是有三个儿子的父亲,也可以是一个爱吃猪肉的有钱人,他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作者就是有这个功力,可以把高大上的经济学,融入到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里。

近期买房,也便最关注这本书里的《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王二在这个故事里,是一个有钱人,喜欢吃肉,村里其他人都很穷,平日里不买肉,而养猪的屠夫猪肉也都大多卖给了王二。过年的时候,王二家里因为宴请宾客,会需要更多的肉,而村里人攒了一年前,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够奢侈一把买些肉,都需要肉的情况下,供给跟不上,屠夫就抬高价格,王二依然买得起,穷人变成了没肉吃。

如此一来,穷人们开始埋怨王二,把肉都买光了。王二说我没偷没抢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我也不希望猪肉贵,你们应该找屠夫去。屠夫说大家都需要肉我当然谁出高价我卖谁,我是商人。村民的愤怒也是合理的,但王二和屠夫又好似都没错。

这个故事想要说的经济学问题就是收入不均。尤其是买房问题。中国现阶段也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有钱人好几套房子,用来投资和自住,而没钱的人,因为房价高,只能观望,租房住。

作者在书中不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也给出了他对这件事该如何解决的看法。王二和村民是在一个小的环境下发生的故事,而房价,收入不均等等问题,是全国都有的问题,所以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这本书拿回来以后没有束之高阁,而是捧在手里一字一句的读完了,实属不易,如果有人跟我一样,想要了解一些经济学,但又读不进去枯燥的专业书,可以来翻翻这本。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十一

于是我选择推荐这本名字极具诱惑力的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似乎这与晦涩的大部头理论不搭边,事实上作者也并没有阐述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在解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让人不解的,或是没有人思考过的现象。他把这些现象中潜藏的.利益关系告诉我们,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这就是博物经济学。诚然,对于整天潜心研究经济学、分析数据搞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会是他们很不屑的小儿科,如同小点心;但对于喜欢寻根问十万零一个为什么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appetizer(开胃菜),虽然没有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但是却能满足对博物经济学管中窥豹的胃口。

经济学读书书目范本篇十二

注:所列图书排名不分先后!

经济类:

2.郭万超、辛向阳,《轻松学经济:300个核心经济术语趣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版。

3.黄有光,《黄有光看世界》,经济科学出版社,年版。

4.黄有光,《经济与快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版。

5.黄有光,《黄有光自选集》,山西经济出版社,版。

7.[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世界知识出版社,版。

8.[美]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晏智杰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9.[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周立群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版。

10.[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姚开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11.[美]r・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版。

14.高鸿业,《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解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版。

15.[美]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张凤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16.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版。

17.蔡p、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版。

18.[美]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版。

19.[美]保罗・克鲁格曼,《流行的国际主义》,张兆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20.张维迎,《价格、市场与企业家》,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2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版。

22.张维迎、盛斌,《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版。

23.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版。

24.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版。

25.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6.张五常,《卖桔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7.张五常,《学术上的.老人与海》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

28.张五常,《凭阑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9.张五常,《随意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0.杨小凯,《杨小凯谈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梁小民,《经济学的开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版。

32.梁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书店,20版。

33.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34.梁小民,《经济学发展轨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述要》,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35.梁小经济学书目民,《经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6.梁小民,《黑板上的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37.梁小民,《寓言中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8.[瑞典]珀森,《选择的智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演讲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版。

39.姚开建、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0.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浙江人民出版社,20版。

42.吴晓波,《跌荡一百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

43.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

管理类:

1、[美]斯宾塞・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吴立俊译,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2、成君忆,《水煮三国》,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3、[美]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安辽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4、张维迎、李其,《管理与竞争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张维迎、李其,《激励与领导艺术》,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6、余世维,《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