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09:53 页码:12
2023年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优秀18篇)
2023-11-19 07:09:53    小编:ZTFB

在生活中时不时总结一下,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在总结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合适的归纳和概括方法,让文章更加有理有据。以下是一些优秀教育者的故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激发你对教育的热爱和思考。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一

译:恐怕该责备你吧!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辅助者呢?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作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

7.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8.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译: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二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

二、特殊句式。

1.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2.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疑问句式,恐怕……吧?)。

三、重点实词解释。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是,这个;过,责备。)。

2.是社稷之臣也(这个)。

3.何以伐为(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不稳定;颠,跌倒;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6.且尔言过矣(过,错)。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辞,托辞。)。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贫困;寡,少;倾,倾覆之患)。

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暗指鲁国内部)。

四、一词多义。

1、是a、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

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

c、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

2、疾a、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

c、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速)。

3、止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

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

4、见、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

b、曹刿请见(拜见)。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接见)。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

5、过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走过)。

b、过犹不及(超过,过分)。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太,过分)。

d、是谁之过与(过错)。

e、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f、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三

过度法--言传身教。过度法是在基本学会一种知识或初步掌握一种技能后,不满足于勉强记住或刚刚学会的程度,要再多复习、练习几遍,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这种“再多复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就是过度复习,或叫过度学习。心理学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任何学习都要过度学习。但过度学习要注意“量”,就是时间和次数要适当,不是过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们教学十个生字,经过认读、书写、记忆,有五遍就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这叫适度,心理学家认为,过度复习不要漫无限制,而要适可而止。太少了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如背诵一首诗歌,诵读第五遍刚好能背诵下来的话,再加两、三遍就行了;一个生字,抄写三遍刚好能记忆下来的话,多写一两遍就可以了。

尝试回忆法--激励尝试。尝试回忆,即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回忆一遍。教师应在课末、单元末,有意识引领学生回忆新近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福尔特做过一个实验: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是不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的两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回忆是大脑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复习中有回忆的参与,即增加了一个信息反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的次数又往往不仅一次,多次的强化剌激可提高记忆效果。指导学生运用尝试回忆应与阅读教材结合起来复习,即先回忆后阅读;或回忆一段阅读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全部回忆起来为止。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四

本期我任教高262班和269班两个文科班,在学习上存在一下问题:

1、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2、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仍很多。

3、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

4、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艺术生受特长学习影响。

5、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6、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

7、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针对上述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情况,本学期特制定并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实现学校制定的高考目标。

1、情感上,用细致的工作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确定学生具体的奋斗目标。

(1)在课堂上,经常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积极自信情的感染和干劲的鼓励,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不断学习进步。

(2)选取高三学子成功的典型事例,给学生讲、读,在鲜活的事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励学生奋进。

(3)指导学生指定每月具体提高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点的薄弱处指定具体进步目标,以此促进学生不盲目、高效率。

(4)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

(5)课下及时与学生谈心,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做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心态。

(6)做好尖子生和艺术生及个别困难生的心理工作,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稳定学生。

2、备课上。

(1)深入备课,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认真设计每课学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4、授课上。

(1)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继续改进教法,采取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授课。

(2)保证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听、说、读、写、练。按照高考复习计划逐步让学生听写名句,读背课文,练做要点,整理学案,记笔记,练卷子、巩固提高。

(3)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3、阅读写作上。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五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七

高三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文言文)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

2.夫十有一月之中(“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敛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同“资”,资财,钱财 )

4.蹈死不顾,亦故哉? (“”通“何” )

5. 独五人之皦皦 (“皦皦”同“皎皎”,名声显赫 )

古今异义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

3.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脸色 今:颜料或染料 )

4.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 今:十分,很 )

5.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 “首领”古:头颅 今:头儿 )

6.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古:痛恨 今:难过心伤 )

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发愤” 古:发泄愤怒 今:决心努力 )

词类活用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 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 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

5.缇骑按剑而前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

6.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8.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

9.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10.不敢复有株治 ( 株,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1.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12.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

13.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尽,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

14.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 隶,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 )

15.安能屈豪杰之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屈,使……屈身 )

16.亦以明死生之大 ( 明,形容词用如动词,表明 )

变式句

(一)宾语前置

1.谁为哀者?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二)定语后置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 四海之大

(三)介词结构后置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6.忠义暴于朝廷

7.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8.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9.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0.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四)判断句

1.公之逮所由使也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5.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被动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3.不能容于远近 4.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制府檄下(下:发下)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 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至于 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连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 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物色 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彷徨 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 古:挽回 今:整理)

以为前驱(以为 古:作为今:认为)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祸(行为 古:行动。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 古:可以用。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变式句

骑数千过其门 (定语后置)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宾语前置)

构恶于前,献谄于后∕出没于长淮间/请罪于母,请罪于先人之墓∕委骨于草莽(状语后置)

被动句

予羁縻不得还∕为巡船所物色∕为巡徼所陵迫死

判断句

死生,昼夜事也

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八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九

1、深入研究高考与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开学初,我即认真地研读新课标,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高考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

2、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3、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

在本学期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只要有征文比赛,我就让全班学生都写,再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参加。这样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在语文课上,强化背诵,取得了很好的收效,这一大胆的尝试,受到学生热烈欢迎。使整个课堂体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4、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我每周准时参加语文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在研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听课、评课,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至二节,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平时工作中,我还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的大脑,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尤其是敢于运用新课改的先进观念,创新性运用到课堂中去,大胆让学生去组织、创新,教师起到指导作用。为了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还订阅《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学习》等语文教学理论性杂志,虚心学习,勤于总结,锐于改革,勇于科研。我能够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对工作一丝不苟,以认真扎实赢得了学生的尊敬,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平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各种手段,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班级情况稳定,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互帮互助,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无可寄托者。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一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二

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

2、吊有忧(慰问)。

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

5、践辞曰(推辞)。

6、越四封之内(疆界)。

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

8、旅进旅退(俱,共同)。

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

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

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5、遂:自杀未遂(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遂灭吴(就)。

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木兰当户织(面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

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

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

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

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

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

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

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

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

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

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

2、生丈夫,二壶酒。

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4、国人皆劝。

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

六、难句翻译。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译: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计谋,有什么迟呢?

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译:不去做百姓所厌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4、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译:嫡子死了的,免除他三年的赋税;庶子死了的,免除他三个月的赋税。

5、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译:那些明智达理的士人,使他的居所整洁,使他穿着漂亮,使他吃饱饭,和他们研究事物的义理。(在道义上和他切磋。)。

6、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译:以前夫差让我们国君在诸侯面前出丑。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有哪个君主像这样恩惠,可以不为他效劳吗?

8、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译:做臣子的想着要报国君的仇,难道有敢不尽力的吗?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三

回首这一学期,我收获的相当多,但是我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吸取组里教师一些好的教学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高。

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高三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从接受高三教学的那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年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回首过去,总结高三的教学,为自己的后来路和后来者留一些不算经验的经验,算是教训的教训。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只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更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我校实行的集体教研活动,通过“听课——交流——实践——总结”这一途径,让自己的教学管理不断丰富和提升。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必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

所以我在高三初期就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到11月初教材进行完毕,第一轮教材复习一个月左右,主要是必修五册的文言文,当然文言文也是强化重点篇目,强化大纲要求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0xx年初具体落实知识点,分点一一击破,主要是通过典型试题练习,过关检测、漏洞补查来完成,当然中间会穿插综合试卷。x月初综合复习,考——批——讲——练,每个环节落实到位。5月末到考前的查缺补漏,认真对待。

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基本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狠抓了课本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又一轮地测试卷、背诵。

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出发,我复习还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三四天后,就安排一堂课作文课,这时,学生的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当然,有时基础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还可以动员学生参与到讲题过程中。

动手又动脑,其乐无穷。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com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还要有高度的全局观念,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

学生,一个晚上,可以花几个小时背政史地,花一个下午做外语,却舍不得两个小时做一套语文卷。当作业太多时,最先放弃的几乎也是语文。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这个学科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于是,我在很多的时间里都是在做端正语文学习观的工作,让他们适当重视语文学习,合理保证语文学习时间。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批改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

对一些经典题型,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好了。每次的练习卷,都是全批全改,以了解全部学情。尤其综合卷,则一定全批。遗憾的是,课后辅导答疑,每次必到,但问者寥寥。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还有,我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尤其是一班的几个重点生,几乎每次考完试,我都会针对他们的薄弱点,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话,指出问题,解决办法。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高三一年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精选时文。

我充分利用课前时间,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等,每节课读一篇,积累素材,陶冶情操。二是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我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作文与考试》《读者》《青年文摘》《博览》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就广泛交流传阅。即使《洛阳晚报》这样的报纸,如果是在课下看,我也决不反对,毕竟我们的学生不看电视,不看新闻,几乎和聋子差不多了。

“开卷有益”,我觉得大有道理。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之余,我还组织学生观看20xx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让学生积累素材,陶冶性情。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也有时会追求作业的数量而一刀切。但随着以后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自己将会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

经过一年的踏实努力,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一年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老师的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自己的一生也将因这一年艰辛而又快乐的路程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同时,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自己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四

1、《祖国山川颂》: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写作技巧: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采用了片断式结构方式。

2、《长江三峡》:全文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写作技巧:写景有序,层次分明;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

3、《肖邦故园》:作者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4、《发现》:抒发了诗人对看到的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极度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极端苦闷和悲愤的思想感情。

5、《北方》: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6、《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自己热爱、奉献、报效祖国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7、《祖国土》:这是阿赫马托娃1961年的作品。诗人受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国家也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8、《离骚》: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9、《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写于特定时代,特定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的真挚的感情。

10、《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用领航的船长象征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呼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写作技巧:反复咏叹,象征。

11、《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写作技巧: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

12、《五人墓碑记》: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写作技巧: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融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

13、《品质》:小说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写作技巧:小说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

14、《老王》:作者叙述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写作技巧:于冲淡中显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15、《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东西,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16、《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的观点: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

17、《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18、《拿来主义》:文章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写作技巧:运用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用词极为灵活。

19、《吉诃德的时代》:针对20世纪30年代武侠小说泛滥,社会公众受小说中散布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把改变个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的身上这一现象而写,希望作家们能够正视大众心态,用正确的、进步的思想教育民众,结束中国的堂吉诃德时代——公众愚昧的时代。

20、《烛之武退秦师》: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写作技巧:前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21、《谏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写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写作技巧: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

22、《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写作技巧: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运用对比衬托之法刻画人物。

23、《鸿门宴》:本文记叙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斗争的经过,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的刘邦;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樊哙等。写作技巧: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24、《秋水》: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写作技巧: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25、《非攻》: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写作技巧:比喻、对比,从小到大,层层推理。

26、《察今》:旨在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作者认为,古今时世不同,事物在变化,必须明察当今形势,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主张世变时移,因时变法,不能盲目依从古训。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五

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2.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诸郎中执兵。

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7.断其左股。

7.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1、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2、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3、铁衣:铠甲。

4、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结着很厚的冰。

5、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6、惨淡:昏暗无光。

7、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饮,动词,宴饮。

8、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9、冻不翻:(红旗)被冻得怎么吹也飘不起来。

【考试范围】。

1、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写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从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4、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5、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表现友情浓烈与真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7、表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9、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拓展:李白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怎么写篇十八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梳理脉络。

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任(第1节)—疏(第2节)——绌(第4节)—迁(第10节)—沉(第11节)。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描写的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