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30:51 页码:8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汇总8篇)
2023-11-13 02:30:51    小编:ZTFB

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要注重总结的逻辑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论述的条理。接下来是一些成功者的成功心态和方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篇一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贾宝玉——聪明灵秀、温柔多情、乖张顽劣、文思敏捷、重情重义。

薛宝钗——温柔敦厚、博学多识、豁达大度、世故圆滑、阴险奸诈、品格端方。

王熙凤——聪明机变、精明能干、两面三刀、八面玲珑、心狠手辣、脸酸心硬。

史湘云——豁达开朗、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单纯乐观、文才不俗、善良细心。

贾探春——敢做敢为、办事练达、决断果敢、刚强聪慧、心思缜密。

晴雯——聪慧美丽、风流灵巧、叛逆勇敢、爽直莽撞、机敏尖刻、嫉恶如仇。

袭人——温柔和顺、处事稳妥、机心深重、

平儿——聪明清俊、心地善良、机智能干、公正平和。

紫鹃——赤诚忠心、聪慧机敏、温柔娴静良、心地高洁、不卑不亢、坦诚纯真。

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

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二、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

“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

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篇二

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曹雪芹在第六回中是这样刻画刘姥姥的:“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刘姥姥本来只是“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被女婿接来奉养,“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正点出了刘姥姥的朴实与对庄户生活的执着。书中刘姥姥劝狗儿时便这样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很明显,刘姥姥劝说狗儿的话中,强调的是要能安分守己过日子,更责备狗儿“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要狗儿过着量入为出、实实在在的生活。

在第三十九回至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曾表现出多么的艳羡,反而屡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成平实的居家生计,如三十九回写贾府吃螃蟹: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又四十回中写道: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哪里拿得动他。”……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佛手。”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计:贾家一餐的钱够庄家人过一年的生活,金的、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家常的伏手合用,而上好的纱,穷人想他作衣裳也不能,富人却拿着糊窗子,刘姥姥一再地叹息。作者就用这几个细节描写塑造出了刘姥姥朴素实在的村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折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穷人“路有冻死骨”的景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中,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所谓“千里之远,芥豆之微”,虽然算得上是王家在京城中的一门连宗之族,但知者甚少,早已疏远。但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传神文笔”下,一个“形神具备,栩栩如生,言谈举止,如在目前,音容笑貌,跃然纸上”的艺术形象就这样根植在读者心中,“刘姥姥”一举成为中化民族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成了“少见多怪”“乡下人进城”的代名词。

二、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面对困难,有人怨天尤人,无所作为;有人坐困愁城、一筹莫展。但刘姥姥却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以进取的心境去正视,以豁出去的行动去拼搏。第六回里,狗儿因家中冬事未办,心中烦虑,却只能“吃闷酒”,“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当狗儿夫妇愁云重重时,刘姥姥劝勉狗儿:“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狗儿冷笑道:“……有什么法子可想的?……”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刘姥姥要狗儿勇于面对生活,天无绝人之路,但是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刘姥姥热爱生命,他真正懂得生命是甘苦皆备的,对所有的不如意,他并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进取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这是多么平实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一个人能乐观的面对生活,幸福的享受生活,但遇到困难、挫折时,是否有勇气、有毅力面对难,那就未必了。刘姥姥为了解决生活难题,果敢的带著孙子板儿向着高门大院的贾府挺进。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因为进入贾府有几道难关要闯,首先要先克服自我“告难求帮”为耻的心理障碍。《红楼梦》第六回中,狗儿提出与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接上头,就可以打通关节了,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可见刘姥姥深知人情冷暖:“以前极好的”朋友,现在时过境迁,又多时不曾走动,这也说不得如今是怎样了。或许去了要碰钉子,甚至更要被奚落一番。但刘姥姥却马上答应了。甚至认为:“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

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能以这样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第一个难关,当然需要十足的勇气。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并非真得十分顺遂,仍有层层难关要过,《红楼梦》第六回叙述他到了贾府门口,请门房通报周瑞的情况是这样写的——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

这些侯门三等豪奴,对这个村鄙老妇先是“打量了他一会”,然后“都不瞅睬”,甚至有人想要加以耍弄欺骗,幸好有一位老年人指点他明路,这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后来虽得到周瑞家的带领,但仍要得到平儿的批准,又要看凤姐的脸色,王昆仑曾评论这段历程是:“这是千千万万泥中的蚂蚁,向着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啊!“泥中的蚂蚁”是多么的卑微!而“向着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又是多么困难艰辛!刘姥姥却不曾畏惧,只管一步又一步的艰难前行。

三、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刘姥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历来众说纷纭。张欣伯在《再谈刘姥姥》一文中十分鄙视刘姥姥,认为曹雪芹十分熟悉这种“打抽风”的人物,也深深厌恶这种“打抽丰”的.人物,所以笔端带著嘲笑……他是刻意糟蹋刘姥姥的。尤其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作者写他装疯卖傻,磕头跌跤,更把“打抽风”的种种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张欣伯以为曹雪芹是厌恶“打抽丰”的人,所以刻意糟蹋刘姥姥,而把刘姥姥二进荣府时的各种表现都视为丑态,认为是曹雪芹故意丑化刘姥姥,这样的批评除了作者本人没有真正读懂《红楼梦》外,还说明作者就是一个看不起乡下人的纨绔子弟。

傅述先在其所作《红楼梦的神话与幽默》一文中,则对刘姥姥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如果笑能给林黛玉那种悲剧美人很多快乐,刘姥姥是很乐于变成可笑的人。……大观园中的山水花木,鸟兽虫鱼,集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却感到一种不完美。在这个人间天堂画龙点睛,使他最生动地大放光明,却是那个土头土脑的刘姥姥。这位农村老太太从田野走进大观园,给大家带来了朗笑的阳光,使花园的生机常青……”傅述先对刘姥姥推崇备至,以为刘姥姥为大观园带来阳光,使花园的生机常青,弥补了大观园的不足。

这样的说法似乎过誉了,因为刘姥姥的确为大观园带来短暂的欢笑,但仍不足“使花园的生机常青”。傅述先接着又在《欲海与情天》一文中说: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有一种新的发展:黛玉哭得更少,笑的更多,她和宝钗的关系变得更和谐,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改变看成小说情节的关键……。这似乎又将刘姥姥的地位拔得太高,刘姥姥在《红楼梦》一书中的确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把它视为小说情节的关键,则有过度拔高之嫌。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篇三

1、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他虽出身于声势显赫的封建大家族,却是个封建和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鄙弃功名利禄,能够平等待人。在他的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

2、林黛玉: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他率直却不鲁莽,做事谨慎。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多愁善感及年少才高。她内心敏感,情感脆弱。所以,黛玉的泪是因为感动而落的泪,她表达着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也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他这一性格的典型写照:“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便感动的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而顺口吟成“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3、薛宝钗:薛宝钗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是大家闺秀的典型代表。

薛宝钗宽厚随和、豁达大度。宝钗人缘好,才智高,才思敏捷,但却是典型的“女夫子“。他不仅是一个封建道德礼法的自觉恪守者,还是一个不惜殉之以身的卫道士。

4、王熙凤: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个能说会道,又会见风使舵的人。

她敢想敢干,有谋略,有胆识,有魅力。王熙凤自幼性格果断、泼辣,成年后自然就“越发历练老成”。且“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深得长辈的欢心。她心狠手辣,残忍阴毒,极度贪婪。王熙凤说过一句话:“我是从来不怕阴司地狱报应的,什么狠心的事都做得出来。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篇四

《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贾琮在《红楼梦》前80回中是个出场不多,描写很少的一个角色。贾赦之子。

简介。

贾赦之子。(二子,书中未明说)。

(首见第十三回)冷子兴曾说:“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贾琮即为贾赦庶出的次子,但全书未曾明说。他每出场,多与贾环并列。再看七十五回一例:“贾赦、贾政听见这般(指贾珍邀世家弟子较射事),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况在武荫之属。两处遂也命贾环、[1]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习射一回,方许回去。”环、宝玉、兰为贾政一处,琮为贾赦一处,四人并列,不言自明。他是贾环一流人,所以“宝玉并无与琮、环可谈之语”(第六十回)。

第二十四回:邢夫人拉他(宝玉)上炕坐了,方问别人好,又命人倒茶来。一钟茶未吃完,只见那贾琮来问宝玉好。邢夫人道:“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象大家子念书的孩子!”由此可见贾琮年龄小于贾琏。

家世。

(一)。

贾太公生二子:长子宁国公贾演、次子荣国公贾源。

(二)。

1.宁国公贾演生四子:长子贾代化、其余三子不详;。

2.贾代化生二子:长子贾敷(早夭)、次子贾敬;。

3.贾敬生贾珍(长子)、贾惜春(长女);。

4.贾珍生贾蓉(长子),贾蓉不是尤氏所生,尤氏仅是贾珍的继室;。

5.贾蓉配秦可卿,秦可卿与公公贾珍关系暧昧。

(三)。

1.荣国公贾源生贾代善(长子);。

3.3.贾敏配林如海,生林黛玉(长女)。

4.1.贾琏配王熙凤,生巧姐(长女)。

4.2.贾珠配李纨,生贾兰(长子)。

5.巧姐配王板儿(刘姥姥的外孙,王成之孙、王狗儿之子)。

《红楼梦》里有一个人物,不重要,但也不是一点也不重要,露过几面。这个人就是贾琮。

说不重要,是因为此人实在是个配角性的人物,甚至是配角中的配角,对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故事发展都没有什么影响。

说重要,也很重要。因为在极盛大的场合,他就会出现,而且排名有时会在贾蓉之前,甚至在贾宝玉之上。比如,第五十三回贾府过年祭祀祖宗,这贾琮的位置就十分显赫,仅次于贾珍贾琏: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

我们知道,祭祀是中国古代家族的头等大事,此时的等级最为森严。也因此,由此可以看出贾府之宁荣二府的排序了:

1.贾氏一族宁荣二府,宁为长,荣为次。本来族长是贾敬的,但因为贾敬出家做了道士,所以儿子贾珍袭了族长之职。历来家族之族长,必有长房长兄及长子长孙担任,贾府贾珍之后的族长,其实就是贾蓉。

2.所以,献祭时,第一个档次:宁府的贾敬是主祭,荣府的长房贾赦是陪祭;第二个档次,依然是宁府在前,宁府长房长子贾珍献爵,而荣府长房长子次子贾琏贾琮献帛,荣府二房(长子贾珠已亡)次子贾宝玉捧香。

这样一来,我们就基本清楚贾琮此人的身世了。贾琮,是贾赦的次子。这也就和第二回的描写吻合:“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

第二回虽然没写次子是谁,但至第五十三回通过祭祀排序就很清楚了,次子就是贾琮。

但是,同时,也很明显:

1.贾琮地位虽高,却不重要。否则,第二回不可能不介绍他,贾迎春都介绍了,却偏偏不介绍他。

2.曾经有一次,描写邢夫人骂贾琮,骂得很不堪,而且从情形来看,贾琮也很猥琐,实际地位低下。

3.贾琏几乎视这个兄弟为不存在。

这三点,说明此人的政治地位虽然很高,但其实经济地位很低。因此,贾琮的身世,就应该是这样的了:

其二,从贾琮的现实地位来看,比贾迎春还低,虽然贾迎春也是贾赦的妾生的,但是,我们知道,贾迎春的生母在世时是很强势的,所以,贾迎春的处境也还过得去。但这个贾琮,从其处境看,第一其生母应该已经死了,第二其生母的地位,虽然同为妾,应该比贾迎春之母的地位还低,这也就说明,贾琮和贾迎春也不是一母同胞。

如此一来,贾琮的身世就清晰了:

贾琮乃是荣国府长房贾赦的次子,贾琏、贾迎春之弟。贾赦有二子一女,贾琏、贾琮和贾迎春,但生母各有不同,贾琏乃贾赦原配正妻所生,贾琮乃贾赦之妾所生,贾迎春乃贾赦之另一位妾所生,而邢夫人作为贾赦续弦妻子,没有生育。这就造成了贾赦一房父母子女亲情的淡漠,邢夫人对贾琏、贾琮和贾迎春的冷漠,贾琏、贾琮和贾迎春兄妹姐弟之间的冷漠。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篇五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典型,除了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执行者和殉道者这一基本点之外,她的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

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显然,在这些地方,作者是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赋予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少女。

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是赞赏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篇六

在看《红楼梦》时,许多人是欣赏或喜欢探春的,就连作者本人在写探春时,也似乎是充满着赞誉的。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宝玉的妹妹,排行为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她甚至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重要事迹有:海棠结社;理家;抄检大观园时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发表“百足之虫论”。远嫁。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贾探春的外貌,在书中被这样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好几个成语的连用,将贾探春的性格特点刻画得鞭辟入里,一位心深人俊的美人儿如在目前。

贾探春的性格特点贾探春说擅长的是诗词、书法。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观园冬夜连句里,曹雪芹先生很巧妙地写出了探春的心理活动,“有才也抢不过钗黛湘云”,这个片段很好地体现了贾探春的性格。贾探春的性格一般被总结为:开朗,大方,才情高,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

探春是天生的半奴半主的混合体。她的父亲贾政是主子,而母亲赵姨娘则是贾府花了几两臭银子买来的奴才。这种特殊的身份,使探春在那个大家庭里处境非常不妙。她既不能象宝玉他们那样心安理得地做主子,也不能象袭人等那样,心甘情愿地做奴才。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探春的自然人性不断地发生着扭曲和变异,使她处处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在主子面前,她显得更象奴才,而在奴才面前,她则更象主子。

也许,血管里奔腾着一半奴才的血液,这让探春时刻感觉到深深的耻辱。所以,她一直在痛苦地反抗着这一耻辱,努力地想做一个真正的主子。可悲的是,在她的这种反抗里,她的身份地位倒是更接近了主子,可在心理上,她却更接近于奴才。在探春小心翼翼地摆脱奴才身份地位的过程里,她在不断地进行着自己的社会化改造。这种改造的结果是,她作为一个自然人的人性里所固有的一切天然的情感,特别是作为有情感的动物的亲情,慢慢地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只有那些社会人格中,在经过权衡利弊后再进行取舍的社会人性。

探春是一个连母女亲情,同胞手足亲情都已经抛弃了的人。这一点,在她对待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和自己同母所生的弟弟贾环的态度上,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红楼梦》里,探春虽和赵姨娘、贾环之间存在着永远无法割断的亲情联系,但现实里,探春却时时处处表现出与他们之间的隔阂和冷漠来。全书中,直接写到探春与赵姨娘之间的字数虽然不多,但就是那不多的文字,完全就能让我们领略到一个悲哀的事实,那就是,一个被社会化的人,在通过利弊权衡后,对一切进行取舍时是多么的冷酷。

探春反抗她自己半个奴才身份的斗争,是通过她反抗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来表现的。在她看来,她半个奴才的身份的根源在于赵姨娘,只要她彻底地和赵姨娘决裂,她也就摆脱了那半个奴才的束缚,成为真正的主子,最少在外人眼里,她从此就是真正的主子了。所以,在以王夫人和凤姐为主要势力团体对赵姨娘恨入骨髓的斗争中,探春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抛弃母亲,坚决地和王夫人等站在一起,在思想情感上和她们保持高度的一致,对自己的母亲进行着无情冷酷的打压。在这种斗争里,探春从来没对自己的母亲和弟弟表现出半点的同情和怜悯,相反,她打压他们的态度比别人更坚决,更主动,更直接。

王夫人和凤姐等对赵姨娘的打压,一般是处于间接状态,探春对自己母亲的打压则处于直接状态。探春在接管大观园,操纵家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赵姨娘来开刀。因为赵姨娘的兄弟,也就是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而前不久,袭人的母亲也去世,赏了四十两银子做安葬费。按理,也给赵姨娘四十两,应该是正常的。但探春坚决要按旧例,只给二十两。这就引发了母女之间的一场正面冲突。(详情见《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当时探春和母亲争吵的话,非常有意思。探春说她母亲:太太(即王夫人)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赵姨娘说:太太疼你,你该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探春回答:哪一个好人要人拉扯的?李纨看母女争吵,便劝赵姨娘: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探春忙说: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探春为什么可以不认亲娘,却只认得老爷和太太呢?原因很简单,老爷太太是主子身份,而赵姨娘是奴才身份。换句话说,探春在社会生存的压力下,经过利弊的权衡,知道只认权贵,不认亲疏,不认亲情了。她觉得,只认老爷太太,她就可以更接近于主子身份,而远离赵姨娘,则可以远离奴才的身份。讨得太太这样主子的恩宠,是荣耀的象征,而讨得母亲这样奴才的喜欢,则是耻辱的标志。

探春,这个天生有一半奴才血统的人,只因为心里起了爬到真正主子地位身份的雄心,于是就自觉的开始了自我改造和奋斗的历程。这历程,是以牺牲她作为自然人所固有的人性为代价的。所以,她在向主子地位靠近时,心里的悲哀和痛苦,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和体会的。她的努力,使她每向主子迈近一步时,在人格和心理上,也向真正的奴才迈近了一步。作者在这里悲哀地指出,一个人在眼中只有权贵时,人格就开始发生着冷酷的扭曲和变异,最后,连自己是谁,自己是从哪里来的,都会忘记。

在中国,有句老话,说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这种自然人性中,人们把人和狗相提并论,是说明那些感情是天然的,是一切高等动物与生俱来的。这些天然的带着美感的感情,是高等动物,包括人在内,得以延续的基础。但是,人在利益权衡后的取舍中,在向上巴结的奋斗中,会将那些天然的美好情感毫不可惜的抛弃掉,最后,在他们的眼里心里,只有趋利避害的势利,只有比自己更高一极的主子。这种心态一蔓延开来,整个人类就发生扭曲和变态。作者在对探春的描写时,对她是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怜悯的。因为,那看起来只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哀,其实是整个社会和人的悲哀。本来,儿是不会嫌弃母丑的,但为了巴结权贵,为了向上攀爬,探春不仅嫌弃母丑,而且还仇恨自己的母亲。她在自然人性上,堕落到连不嫌家贫的狗都不如的地步。

在《红楼梦》一书里,我们在表面上看探春,她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让人敬佩,让人欣赏的女孩。但在骨子里,探春是悲哀的,寂寞的,孤独的,同时也是自卑的。其他的主子,如宝玉等,奴才也罢,如袭人等,他们都能享受到一种亲情的快乐和幸福,而探春则什么也没有。她只能用太太老爷等的器重和信任来安慰自己孤独悲哀的心。心里只有权贵的人,内心都是悲哀孤独的,这何止是探春如此呢。

探春的内心,是十分自卑的,因为,她自身的价值,不在自己心里,而是在于主子们,还有奴才们的看法里。《红楼梦》里,女孩们大多哭过,正象作者在开头写的那样“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探春也常常哭的,可探春的哭,与其他女孩的哭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她内心的苦楚,是与那些使小性子,小心眼是不同的,她内心的悲哀,只有她自己才可以体会。探春因内心的自卑,于是处处表现出来的强烈自尊,是大观园里所有女孩都不能和她相比的。如,在一些奴才奉主子之命抄检大观园时,其他人都噤若寒蝉,独有探春怒斥那些抄检者,并狠狠地给了王善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探春心里,主子的尊严,奴才是万万不可亵渎的。但她在给了王善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后,还是准备接受王善宝家的主子的责罚。

探春和母亲的决裂里,真的存在着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么?没有。客观公正地讲,她们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真实的情感伤害。探春仇视母亲赵姨娘,客观上不是发自她内心的感情,而是来自于以王夫人、凤姐为首的上层权贵集团。探春是理智聪明的人,她是明智地应和上层主子的好恶,而对赵姨娘采取仇视的态度。至于其他一些人,如芳官等奴婢们,则是盲目地跟风起哄,也跟着主流情感而对赵姨娘采取仇视态度。

从探春与母亲的决裂过程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悲哀:那就是人处在奴才地位并不真正悲哀,悲哀的是,具有奴才的心理。人,一旦具有了奴才心理的话,就渐渐丧失掉内心天然的美好情感,丧失掉独立的人格,丧失掉自己对人和事物独立的判断标准,变得是非不分,黑白不顾,只知道完全和上层主子在一切事情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和高度的和谐。

也许,喜欢探春这个人物的人,会为探春辩解,说,那赵姨娘也确实太可恶了,所以才弄得天怨人怒的,被大家所嫌弃。在读《红楼梦》时,我们只要摸着自己的良心想想,赵姨娘真的有那么可恶么?赵姨娘真的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么?事实是,除了她那次在马道婆的诱惑下,起心想整死凤姐和宝玉外,她还真没做过什么真正的坏事。她这点未遂的谋杀意图,比起王夫人和凤姐的逼死那么多人命来,简直是不值一提了。被凤姐直接害死的`人,先后有:贾瑞、金哥、长安守备之子、尤二姐、张华(谋杀未遂)、鲍二的老婆、黛玉等,就连她死后,在阎王那里也害死赵姨娘;而王夫人害死的人有:金钏、晴雯、司棋等。

要说赵姨娘可恶,她唯一可恶的一点在于她和探春之间存在的强烈差距。探春是主子身份,有着奴才的心理。赵姨娘则恰好相反,在身份上,她是明明白白的奴才,可在心理上,她却稀里糊涂地把自己当作了主子。这一心理与身份上的严重脱节,不仅让她自己终日怨恨不已,而且闹得所有人对她侧目而视。她以为,她给贾家生了一个儿子,自己就母随子贵地高人一等了,就成了主子了。她的这种错位,在奴性心理严重的社会,是最要不得的,最遭人不耻的。也难怪连芳官这些小丫头们都敢直接地欺负她了。赵姨娘不明白一点,在权贵社会里,一切真正的主子在骨子里,尚且都存着奴才的心理,更何况一个卑微的地道的奴才呢。

赵姨娘很天真的。正因为她存了主子的心理,所以,只要有人用主子的身份来诱惑她,唆使她做傻事,她会立马去做。马道婆说她是主子,只因凤姐和宝玉压迫着她的地位,她就毫不犹豫地把银子给马道婆,让马道婆帮着搞掉凤姐和宝玉。夏婆子给她一顶高帽戴一戴,说:你老想一想,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就这一句话,就惹得她兴冲冲跑去和芳官等一群小丫头打得鸡飞狗跳的。她这些愚蠢的行为,不是她真的愚蠢,而是她心理的主子地位在作怪。

探春并没做什么真正的好事善事,却处处受人欢迎,受人喜欢;赵姨娘并没有做什么真正的坏事恶事,却处处受人排挤,受人厌恶。这种结果,主要在于两人心理的不同上。一个是主子常怀奴才之心,这样的人,在等级社会里,在有奴性的人眼里,是一个比较聪明,比较惹人喜欢的人;而一个奴才,常怀主子心理,那就非常愚蠢,非常惹人讨厌的了。探春与母亲斗争的焦点,都因此不同而引发。

通过对探春与她母亲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权贵等级存在的社会里,什么样的人才是正常的、完美的、聪明的、健全的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这样的社会里立足生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决不是赵姨娘那样的人,只能是探春那样的人。

半奴半主的人,才算是一个健全理智聪明的人。时时处处,常怀奴才心理的人,才是这社会所需要,并被社会所欢迎的人。

曹雪芹的时代,虽然过去几百年了,但他所说“半奴半主”的为人处世的法则,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十分实用有效。即使,我们所有人,早就因宪法的规定而成了真正的主人,但作为主人,我们要想在这社会上立足生存得好的话,就得时刻处处怀着奴才的心态。我们也得象探春一样,丢开自己的思想情感,丢开自己的好恶,丢开自己的是非黑白标准,只以更高主子的思想情感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更高主子的好恶为自己的好恶,以更高主子的是非黑白标准为自己的是非黑白标准,总之,就是要时刻和上层保持高度的一致,只有这样,你就会感觉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整体社会也处处充满着和谐与安定。

我们千万不可象赵姨娘一样,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行动,按自己的真实想法去说话,更不能抱怨比自己高贵者的不公正。我们可以看看大观园里的情况,就是看到凤姐在逼死人命,大家也不会激于怜悯或义愤而说句公道话的。只有当大家在心理上达到那样的境界,社会才会真正和谐,才会真正安定。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在这种半奴半主的文化熏陶下,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探春那样半奴半主的双重人格,这是我们社会得以长期稳定的民族心理基础。也是我们民族强大无敌的精神基础。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自豪骄傲的,也是我们要永远珍惜并大加发扬的国粹。

曹雪芹在写书时,对探春的“半奴半主”的心理也是十分推崇的,而对赵姨娘的“假主真奴”的矛盾充满了不屑。作者在对母女两人的评价上,反映了作者的态度。说到探春时,作者用了一个“敏”字——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见第五十六回);说到赵姨娘,作者用了一个“愚”字——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见第五十五回)。

一个“敏”,一个“愚”,二者的结局就截然相反。敏探春,是大观园里,唯一最后得到幸福归宿的女孩。赵姨娘最后,则是被阎王老爷打死的。值得人回味的是,和赵姨娘一同遭受大劫的,还有妙玉,这也是一个藐视权贵的主儿。这样说来,敏,在于心中有权贵,愚,在于藐视权贵,或不服权贵,结局只能是悲惨的了。

看完《红楼梦》,我们掩卷想想自己,想想我们的周围,我们自会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的。

文学形象评价/贾探春。

《红楼梦》中贾府里的三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敏感地觉察到贾府这个大家族内部残杀、气数将近的征兆,痛心而愤怒地责打兴风作浪、犯上作乱的王善保家。

但是探春的内心也承受着深深的伤痛,古代嫡庶之分甚为分明。探春空有才志,却因是赵姨娘所出,生出了多少难堪。这不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时代所有庶出子女的悲剧。按照礼教,他们的生母只是半个主子,仍有奴才身份。他们只能认嫡母为母亲,因此贾环过分地自卑,而探春过分地自尊,都是庶出子女从小内心遭到礼教扭曲的体现。

探春是诗社的倡导者,并且喜欢书法,性格疏朗大方,又有理家才能,是几个孙女儿中贾母最喜欢的。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叫了宝黛湘三人来作陪,另一个就只叫了探春。探春身边的丫鬟侍书,也口才了得。

人物结局/贾探春。

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但根据刘心武先生的探轶,探春是被皇上和番,远嫁到了茜香国。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篇七

贾迎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登场的虚拟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

贾迎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赦的女儿,居于大观园中之紫菱洲,故别号菱洲,性格温柔良善、同时胆怯懦弱,而后嫁孙绍祖,遭其虐待羞辱种种而亡。

不同版本的古本对她的描写也不近相同不同版本的古本对她的描写也不近相同:

甲戌本的是:二乃赦老爹前妻所出。

列藏本(俄藏本)的是:二乃赦老爹之妻所出。

庚辰本是:二乃政老爹前妻所出。

己卯本写的是:二乃政老爹之女,政老爷养为己女。

戚序本的是:二乃赦老爹之妾所出。

人物概述/贾迎春。

贾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一:懦弱到不堪的烂好人。

在“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回当中,曹雪芹极力塑造了贾迎春与世无争的柔弱性格。一个累金凤不知去了哪儿,这件事情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贾迎春其实只要稍微出下面就可以解决的,但是行事向来低调的贾迎春还是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防碍不着你什么的。你出去歇息歇息倒好。”从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看出,这个女子对于自己的利益相当漠视。她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麻烦别人。那么,造成这样性格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有三点。首先是佛学思想的影响,迎春喜欢看《太上感应篇》这样的书,自然思想当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佛教思想。佛教中的出世和无我思想使得迎春形成了这种高尚到让人难以理解的性格。其次我觉得是因为迎春没有什么人撑腰。迎春的亲生母亲已经去世,邢夫人对迎春不怎么好。父亲贾赦是个老色鬼。祖母贾母则是将精力主要放在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这样孤立无援的处境也就使得迎春不得不在贾府如履薄冰。第三,就是作为弱女子的.生存法则。作为一个不能为自己命运做主的弱女子,迎春形成这样的性格一点也不奇怪。张扬,高调,是那个时代许多女子都不会具有的特质。当然,迎春的确是将女性的温婉,柔顺表现到了极致。她的谜语谜底是算盘,也是其性格的写照。

二:将一切交于随机。

迎春在诗社当中的表现也很平平。她的诗才是很稀松的,完全没办法和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史湘云相提并论。一开始,大家让迎春限韵。迎春并没有多想,看到丫鬟倚在门上,就让她随口说一个字,丫鬟说了“门”,于是就选了“门”作为韵脚。可见,贾迎春这个人实在是没什么主见。就连限韵这样的事情她都是依靠丫鬟的无意随口。这说明这是一个完全无心把控自己的命运,自我意识薄弱到让人惊叹的地步的人。这样的性格,也就注定了贾迎春的悲剧命运。她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捉弄,只能任凭父母将其嫁给孙绍祖那样的中山狼。然后被折磨致死。所以,贾迎春的悲剧,可以说是典型的时代,命运和性格的多重作用的结果。其中,命运是关键。她就像是在命运这条大河当中飘摇的一叶扁舟,最终只能被风浪掀倒。所以,想要做时代弄潮儿的人们就一定不能任凭命运的摆弄,而是要直面命运,与其抗争啊。

三:弱者的小小自我。

贾迎春也知道消遣时光。她不会像林黛玉一般葬花,也不会像史湘云那样醉卧。她只会穿花。在她穿花的时候,她是有自我尊严的。她是可以控制的。她的思想,她的性格,也都在那一刻得到了体现。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专门写到“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这一笔绝不是泛泛之文。而是别有深意。曹公专门给予贾迎春这样一个特写镜头,着实体现其高深的人文思想。就是,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哪怕它再渺小,再脆弱。而且越是这样柔弱的生命,越是需要周围人的关切。当我们在尘世当中觉得生活艰难,竞争激烈的时候,不妨想想迎春穿花这样一个场景,或许会得到丝丝安慰的。当然,我们每个人都要试着去拥有这样一份情怀,珍惜和善待我们身边如同迎春一样的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人物分析汇总篇八

王夫人,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她虽是贾家的二儿媳,也不太说话,但深得贾母的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她年事已高,把大权交给自己的侄女王熙凤。不过,一些大事凤姐仍须向她请示汇报。

此人是个“善人”,时常吃斋念佛。可是她心并不善,甚至很恶,她虚伪残酷。丫环金钏和宝玉的一句玩笑话,就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还把她撵了出去,致使金钏儿投井身亡。金钏儿死后,她却流下伪善的眼泪,并向宝钗说,金钏儿前日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而已。宝玉的丫环晴雯,只因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们所施的小恩小惠,又遭到她的残酷报复,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但王夫人向贾母回话时却说晴雯又懒又淘气,且得了女儿痨,才把送出大观园的。仅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她就指使抄检大观园,结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迁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青年一代遭到了巨大的摧残,王夫人实是元凶。此人又非常主观武断。邢夫人把绣春囊交给她,她不调查,不研究,就一口咬定是凤姐的。

心理历程。

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个极不讨人喜欢的人物,虽然曹雪芹在书中总替她说好话,说她是个厚道人,不过这恐怕都是欲盖弥彰。其实全书中各色人物都有正邪两赋的特点,比如贾琏对尤二姐也有浪子真情;薛蟠虽不肖,对母亲和妹妹还算不错;连贾珍也有人分析出他对秦可卿也是刻骨铭心……不过这位王夫人,贾宝玉的亲妈,虽然在宝玉心中排名与黛玉重要性并列(原话大意如此),倒真没做过什么有光彩的事情,逐走晴雯,逼死金钏,抄检大观园,可能黛玉之死与她也难脱干系。本人在此大胆推测一下她的心理历程。

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从书中看,应该是王家的长女.封建时代的长女在家族里是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要成为妹妹们的榜样,典型如李纨,元春,宝钗等.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所以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看她给丫环起的那些名字就知道了)。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有她的影子。

先说凤儿,常言说得好:“养女随姑”。基因的力量是可怕的,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八成也是个柳眉凤眼的绝色佳人,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凤姐不但继承了她的美貌俗气,也继承了她的野心偏执和狠毒(“野心偏执和狠毒”这话说的很重,但没有文本体现,读者揣测之言。)。曹公全书只写凤姐狠辣,没有对王夫人有明显的贬义形容,只有暗示。我认为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住处的描写,其中包括金钱蟒靠背,金钱蟒引枕,金钱蟒褥子(原文描写更加详细,包括颜色做工什么的,在此难述,各位可参见原书),连用了三个金钱蟒,曹公写人物住处多有对人物本身性格命运的暗示。我五年级时读到这里,心中一凛,当时还不知道“居如其人”“心如蛇蝎”这两个词(金钱蟒纹是清代使用的重要花纹,寓意含有尊贵之意,直接和“心如蛇蝎”联系起来,颇为牵强,文中如贾母也是用金钱蟒纹,难道也说贾母“心如蛇蝎”,似难说通)。长大后以此对照王夫人一生行为,信然!

说完了王夫人的个性,再推测她与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关系。先说夫妻关系。很多人觉得她与贾政真是天作之合,一对死封建。其实现实生活中美满夫妻往往是个性互补的。书呆子爱上交际花,女夫子迷上浪荡子的事情屡见不鲜。贾王二人性格如此相近,日子必然是刻板无味,日久生厌。如同贾琏与凤姐在过了头几年的甜蜜后,二人的倔强个性凸显出来,发生情变。不过王夫人应该还是比较得贾政宠的,贾政共与她生育了三个孩子(不包括流产和死婴的情况),到近40岁时还能生出贾宝玉(书中再未见类似案例),一方面说明她身强体壮,另一方面说明夫妻感情还不错,要知道贾政可不是一夫一妻,夜生活乏味的下等贫民。以王夫人之刻板个性,能把老公迷成这样,一方面是娘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当年的确容貌出众。贾政能和她生出三个孩子,和赵姨娘生了两个,明显生育能力强于贾赦,但为什么没有和其他妻妾生出孩子来呢?书中有记录的贾政的妾只有周,赵二人。

但按照贾府规矩“爷们娶亲之先都要先放两个人在屋里伺候”,这种妾应比王夫人老些,周,赵二人应该不是。可等林黛玉进贾府后并无相关描写,难道她们都死了吗?曹公没有写,但参照兴儿介绍凤姐时说,贾琏原先“屋里何尝没有几个人,她来了不到半年,都寻出不是来,打发出去了。”王夫人当年可能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手段没那么激烈,而且肯定是在生了贾珠,有了本钱之后恃宠而娇做下的,所以也没什么人怪她。贾母给凤姐贾琏劝架,说小孩子们,“馋嘴猫似的”,“都打那时候过来”,想来古板如政老爷,当年也难免俗,只怕也有“削肩膀,水蛇腰”的美人勾引过,王夫人打金钏,逐晴雯时都说“我一生最恨这样人”,又写“此乃平生最恨者”,若非在这方面受过刺激,何至于如此敏感!当然,王夫人要保全自己贤惠的名声,不得不给贾政安排两个小老婆。一个是安分的周姨娘,一个是泼妇赵姨娘。赵姨娘肯定不是贾母给贾政的,贾母很讨厌她,整个贾府都没人喜欢她。她应该是王夫人的陪嫁丫环(这个推断得不到文本的支持,略有轻浮之论),王夫人把自己身边干练守礼的丫环打发嫁人,做自己的女管家,如周瑞家的,留下赵姨娘这样的各方面无法与自己媲美的给老公,一方面不怕她得宠,另一方面也倚仗她的泼辣狭隘打击其他姬妾,如同凤姐利用秋桐,金桂利用宝蟾,是百试不爽的借刀杀人法。等把情敌都打击完了,这把刀自己的名声和人缘也都毁完了,可以借机再把她“兔死狗烹”。(我觉得袭人对晴雯也是用的这个法子)可叹赵姨娘傻人有傻福,连生了一女一儿,这样一来,别说王夫人,就连贾母也不能奈他何。母凭子贵吗!而且赵姨娘身上那股子市井气(这个和前说赵姨娘是王夫人陪嫁丫鬟的`说法相违背,一个小姐带出来的丫鬟气质见识和自己完全不同是不可想象的,比如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平儿)比起王夫人来肯定另有一番魅力,所以贾政也真的被她迷住了,好在她是个万人嫌,威胁不到王夫人的地位,所以也就勉强容下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