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00:30 页码:13
最新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精选13篇)
2023-11-19 02:00:30    小编:ZTFB

艺术是人类灵魂的表达,我们应该重视和推广艺术教育。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或参考资料,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和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一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次贷危机迅速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全球范围内众多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纷纷倒闭,全球经济进入严冬。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央出台了4万亿救市的计划,制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消费、刺激内需。各地方也积极配合政府的号召,各种刺激内需的方法纷纷出台。然而中国经济问题是否只是单一的内需不足问题,这种内需不足是否只通过简单的刺激就可以解决?关于如何看待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生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由世界或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是最多的。第二种看法是,在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存在问题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持这种看法。在他看来,由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旧发展方式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即使没有这场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问题。第三种看法是,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与世界经济危机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造成目前出口困难的原因与其说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如说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学界的孙立平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看法,即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即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困难;内因则是我国处于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过程,而这个转型却迟迟转不过去,由此造成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消化不了如此多的产能,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严冬时期[1]17。我个人基本同意孙立平教授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论述,但认为,这种内因更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结构性硬伤———造成的畸形的国内需求市场。从这样一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尽管我们目前的问题是由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更类似于传统经济危机中的问题。故中国目前发展遭遇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社会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造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以致农村市场需求发育不足的问题。

二、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的主要目标就是建构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需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实现这一国家目标,大量从农村汲取资源,通过农业税、“剪刀差”等形式将大量的农业积累转为工业积累,并采取“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即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在城市和农村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体制,实施城乡不同、工农有别的国民收入和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形成了迄今为止还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产品上。例如,多年以前城市就已经普及的医疗保障,农民居民却只是最近两年才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照顾,并且还没有普及。另外,农村居民收入中的一项重大支出就是教育,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居民自己承担大部分的教育费用。这种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由此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这种由于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内需不足,需要通过社会改造、社会改革、社会进步才能有所改变,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们国家的今天就是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来完善社会结构、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第一,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是与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类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另外,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私人产品的边际投资产出,农民可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刺激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测算,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业总产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出弹性系数为0.643,即每增加1元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农业总产值将增加0.64元。并且,这个贡献具有长期边际收入效应[2]59。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就拿对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水利设施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几乎没有进展。据水利部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而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827对比87085,30年来我国农田水利一直处于“吃老本”的状态[3]256。且这些水利设施多数年久失修,几乎不能使用,每年数千万亩的耕地受旱就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现在农村居民大多数都要自己打井、自己购买水泵、水管、电缆等设备,这一套下来要花掉两千元左右,使种地的成本大大提高,不少地区出现抛荒现象。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短期就可见到的效益就是可以解决大量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避免失业危机,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农业部调查给出的失业民工人数为2000万。如此大数量的人群重新返回那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而使他们被迫离开的乡村,如果再没有工作,就更恶化了他们的生活。如果利用这支庞大坚实的劳动力队伍大力进行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农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另外,他们通过建设工作获得收入,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有了工作,人们就可以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稳恢复。

第二,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包括义务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社会事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行政法律等。与生产性公共产品相比,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更是少之又少。可怜的九年义务教育到了农村地区也大打折扣,不仅教育条件差,而且农民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费用。其它的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更是没有。其次,在其它国家都是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却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8亿农民只能自己攒钱自己保障。几十年来农村居民一直怀着“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忐忑心理,生活在“小病靠挨,大病等死”的处境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别有病,否则一人有病、全家致贫。另外,大多数农民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和子女的供养。农村居民惧怕变老,惧怕生病。上学、医疗、养老成了农村居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他们不敢花钱,也没有钱可花。这不仅使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更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出口严重受阻,内需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的情况下,建立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通常我们都会以为,社会保障要花钱,必须等到经济繁荣、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才有能力进行社会保障,这也是我们在社会保障领域经常听到的声音。然而,在30年代大萧条中,美国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政府财政收入状况也不好,然而却坚定的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结果社会矛盾不但没有激化,反倒为走出大萧条和美国之后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会这样?其直接原因是穷人借此度过了经济危机,人们建立起了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人们可以花钱了,这就解决了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传统经济危机的重要问题。这同样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危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最大的机遇是实现社会结构的完善。

在这场经济危机的大讨论中,人们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这场经济危机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最大的机遇就是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进行社会改造,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国家可以加大投资保持gdp的增长,可以改进技术、改变生产方式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但如果这些东西都卖不出去,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要应对今天的经济危机,激活内需尤其是激活8亿农民的内需是一切的前提和条件。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二

作为高校与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产物,学术资本主义意味着学术能成为一种资本,学者可以利用学术创造经济、社会价值。学术资本主义影响了大学的传统理念和治理结构,引发了大学的系统变革。尽管学术界对学术资本主义不乏争议,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的不但存在,而且已开始蔓延。

从发表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近5年,2篇,和各5篇,16篇,13篇,和各19篇,8篇。从研究机构和作者来看,排前三的机构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8篇),武汉大学(6篇),东南大学(5篇)。发文较多的作者有东南大学张静宁(5篇),武汉大学殷朝晖(3篇)和华中科技大学丁亚金(3篇)。从发表期刊来看,主要集中在教育类期刊,核心期刊比例高达51%,其中《江苏高教》占8篇,《高教探索》占7篇。本文将从3个方面就国内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学术资本主义的由来和内涵。

美国学者斯劳特和莱斯利的《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4国公立高校为例,首次系统阐述了“学术资本主义”的概念、成因、理论依据和结果等,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的经典文献。斯劳特等人将“院校及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行为及类似市场行为”界定为学术资本主义[1]。根据这一概念,高校专利的获得及转让和使用、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捐赠基金等均属于学术资本主义范畴。随后,斯劳特和雷兹又出版了《学术资本主义与新经济:市场、政府和高等教育》(),重点关注市场导向的大学行为和大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关系。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斯劳特等人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有的学者还针对斯劳特《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潘发勤,2009;李木州,;肖绍聪,;唐俭欣,)。

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既有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也有自身发展的内部要求。斯特劳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从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政策的角度分析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朱丰良(2012)博士论文对斯特劳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和重构,认为学术资本主义产生的首要原因不是政府削减了高等教育经费,而是由于知识的指数型增长导致资源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2]。

国内对学术资本主义的内涵理解不同,褒贬不一。除了认为是一种理论外,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管理模式、一种理念或一种现象等。如王正青(2009)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导向的知识生产与转化方式,是一种基于专业化理念的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是一个影响大学及其成员身份定位的文化系统”[3]。易红郡()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已经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4]。也有学者强烈批判了学术资本主义,如李涛(2011)把学术资本主义比喻为“一场被资本意淫的政治狂欢”,阻碍了学术创新,导致文化也成为一种伪学术制造的时尚工业[5]。陈志利(2011)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学术与资本畸形的婚前体验”,偏离了“人的发展”的目的,脱离了大学的本真[6]。

二、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的影响。

相对于学术资本主义内涵的论争,关于学术资本主义会给大学带来什么影响的话题更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

(一)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大学不是企业,学术资本主义的市场化冲击了大学文化传统,影响了大学的学术至上、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如杨东平(2014)《大学之道》一书,分析了学术资本主义的市场导向伤害了大学自由,影响了大学的学术生态[7]。余小茅(2011)从一个人文学者的角度呼吁要理性面对学术资本主义的扩张,捍卫大学精神,坚守学术的高贵品质[8]。王英杰(2012)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和大学行政化的叠加造成了大学文化传统和价值的失落[9]。叶晖(2012)从知识论的视角对学术资本主义进行了解读,认为“应用研究不能代替基础研究,职业训练不能代替通识教育,科学专利不能代替公共传播”,学术资本主义是对大学核心使命的冲突[10]。董志霞(2013)分析了学术资本主义对“学术至上”、“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传统理念的侵袭[11]。

也有学者持不同态度,认为学术资本主义与大学传统并不矛盾,如李宁(2014)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加速了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的学术信念,学术资本主义是消融象牙塔与社会之间壁垒的积极形式之一[12]。

(二)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治理结构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学应该走出象牙塔,有责任利用知识为社会服务。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的治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使高校更加紧密地适应知识经济的变革。如温正胞(2011)认为“创业与创业精神正在成为大学价值体系的新元素”,学术资本主义引发了大学组织结构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向创业型大学转型[13]。丁亚金(2012)认为面对学术资本主义,大学应分享治理权,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大学治理模式[14]。谢艳娟(2014)认为学术资本主义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扩大了大学治理结构的“市场”主体,推动内部治理矛盾转移到外部治理矛盾,拉动着治理权力向治理结构顶层和基层延伸[15]。

无论是学校层面出于办学经费的考虑,还是因为教师个人经济收入的驱动,市场化对学术研究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整个学校的学术发展都有影响。刘爱生(2012)认为面对“求是”或“求利”,中国大学的学术研究一边倒地偏向“求利”[17]。易红郡(2010)认为,在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不仅大学优先关注的研究领域发生了改变,学术研究的操作方式、主导价值观,乃至其核心理念都发生了变化”[18]。唐晓玲(2009)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科研的发展格局、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及科研人员的身份定位都产生了影响”[19]。张静宁(2013)介绍了美国学界把学术资本主义纳入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的争议,认为中国需要接纳市场对学术的引导,减轻政府对科研的强势管理[20]。

(四)学术资本主义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学术资本主义直接造成了教师的收入差距,从而间接改变了其角色、地位和价值观。钱志刚(2013)认为学术资本主义使大学教师角色从学者转变为创业者。参与学术资本主义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了教师的地位,教师的价值观也从知识导向转向了市场导向,导致了不同学科、任务和资质的教师群体的分化[21]。张静宁(2014)基于建构主义分析,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并没有危及教师的学术身份,其赋予了学术身份全新的内容,教师能在新的情境中做出判断并积极应对[22]。孙冬梅(2010)认为高校教师“正逐渐摆脱以‘学术研究’价值观,转向以‘学术研究’价值观为主导,同时关注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多元化’价值体系”[23]。

学术资本主义对学生的入学机会、师生关系和就业创业等也产生了影响。张萍(2013)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增加了学生的入学和留学机会,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和师生关系,提供了更多创业和研发机会[24]。王艳(2014)认为学术资本主义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变为核心顾客,师生关系也转变为“师徒”关系,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25]。龚雪(2012)结合问卷调查,认为学术资本主义作为市场化的知识生产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影响[26]。殷朝晖(2014)分析了学术资本主义视域下的美国研究生创业生态系统,认为学术资本主义转变了美国研究生的角色,为其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27]。

尽管存在争议,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趋势,应以中立的态度理性认识,通过政策导向平衡市场与大学的关系,避免大学过于商业化。

(一)理性认识学术资本主义。

钱志刚(2013)认为,学术资本主义视域下的大学不可能完全生活在象牙塔内,但也不能成为纯粹追逐利益的机构。“学术资本主义的目的是在促进知识转化服务社会的同时更好地反哺大学自身,不能以手段代替目的'”[28]。张维红(2011)认为学术资本主义的争论归根结底是大学价值是否中立问题。学术资本主义是大学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无奈选择,或许能成为解决目前中国高校经费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9]。

不同于西方大学,中国大学尚未形成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大学传统,却深受“官本位”传统文化影响,又要直接面对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冲突,面临的挑战更大。王凌峰(2014)认为,中美学术资本主义现象相同,但原因却有很大不同。中国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过于行政化,不完善的考核机制对人文学科和基础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远高于市场冲击[30]。

(二)建设创业型大学。

面对学术资本主义的新语境,大学应如何通过变革寻找平衡点。“创业型大学”是与“学术资本主义”紧密联系的另一个核心概念。一些学者提出了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变革之路。如温正胞(2009)认为创业型大学已成为大学新范式,“以学术资本主义为内在动力的创业型大学以其独特的组织特性,宣告了大学与社会新型关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31]。苏晓华(2011)认为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部分大学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并分析了市场化生存模式[32]。刘叶(2011)认为建立学术导向的欧洲创业型大学模式应成为中国大学的理性选择[33]。

建设创业型大学不限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也可以尝试。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学校开始建设创业型大学或成立创业学院,如福州大学、内蒙古大学、浙江农林科技大学、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2010月,浙江农林大学承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关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高峰论坛。教育部马陆亭、浙江大学邹晓东、浙江农林大学宣勇和付八军等专家学者在会上讨论了学术创业的问题,肯定了创业对学术的价值,认为创业是激活高校学术的心脏。厦门大学邬大光认为创业型大学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理念和精神,也是一种制度和机制,还是一种文化和生态,更是一种可操作的行为[34]。不同国家的创业型大学具有不同的特征,创业型大学的本土化研究和建设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四、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国内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研究涵盖了国外相关理论的解读、学术资本主义的具体影响后果和应对策略3个方面,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现有研究的启示。

1研究视角: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的借鉴和批判并存。

不管把学术资本主义作为理念、现象还是模式,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已经存在或成为必然趋势,对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判断和立场选择上。学者们主要借鉴斯特劳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研究框架,对学术资本主义进行丰富和拓展研究。我国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经典理论的研究已经从照搬转为批判性反思。朱丰良()系统梳理了“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知识生产模式理论”、“企业型大学思想”、“高等教育商业化思想”、和“创业型大学理论”5大学术资本主义研究流派的主要观点,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学术资本主义,拓宽了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视角[35]。

2研究内容:学术资本主义的本土化思考不足。

国内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以介绍西方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大学变革为主,重介绍轻比较。也有学者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分析了学术资本主义和行政化对当前高校的双层影响,不断反思中国学术资本主义现象的深层原因。总体而言,结合中国实际对学术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研究的甚少,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在默认学术资本主义存在的前提下,开始把研究焦点转向寻找大学在新时代的变革之路,如创业型大学的研究和实践成为近两年的研究热门。

3研究方法:定性思辨分析为主,实证研究不足。

国内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宏观问题定性分析的层面上,以理论思辨为主,缺乏实证研究。目前尚未有关于教师和学生微观层面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学校中观层面的案例调查。

(二)研究展望。

在学术资本主义问题上,迫切需要加强中国的本土化研究。诸如以下问题中国高校学术资本主义的具体影响有哪些?面对创业成功率低的客观事实,中国学术资本主义的风险又由谁承担?除了增加市场创收,还有没其他途径解决中国高校的资金不足问题?中国高校的去行政化道路坎坷,高校如何立足国情,从自身建设出发积极应对学术资本主义带来的挑战和机会?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校的必然选择吗?学术资本主义本身无对错,不同的利益会有不同的立场,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其内在影响机理,利用其为高校自身和社会发展服务。尽管中国高校主要由政府的财政拨款,然而办学资金紧缺问题也很普遍。高校不能只依赖政府,应该自谋出路。除了建设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主义可以迫使高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未来高校之间的联盟和资源共享将是必然趋势。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以其便利性和经济性,必会成为高校的重要选择,进而还会带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和思考。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三

文字笔者简单概述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借鉴的关键点,包括: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经济学的研究规范、以若干基本理论为纲、长期演变的过程。并深入探讨了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与实验、文献研究和个人探索、理论模型、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数学方法。

当前国内许多经济学者和经济工作者掀起了一股齐力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大浪潮,其目的:一方面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建设中有所参考;另外也可在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所借鉴。笔者此次探讨也即为研究西方经济学,即为能够有效吸取其有用成分,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价值核心来进行借鉴和学习。并在以后的经济工作中,做好指导作用。

一、简单概述。

“西方经济学”指西方国家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主流经济学,当前“西方经济学”特指为美国经济学说以及相关研究教材。它是西方国家经济学者对其国家市场的经济运营方式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一种理论概括。并历经200多年的深入讨论和探索,使经济学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基本规范。“西方经济学”目前是西方各国家在制定其经济政策中最基础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西方经济学众多分支学科当中的理论基础。但这一成熟的西方经济理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形态意识的说教,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予以识别。从而有效吸取其有用的成分,舍弃其资本主义宣教的内容。目前国内经济学家早已将其形成了共识。其不同的认识方面为“西方经济学”到底在哪些层次或哪些方面上可以为我国经济体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发展我国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经济学中的逻辑起点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展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时现时隐贯彻始终。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应以个人为起点,个人是最基础的单元同时也是研究经济的基础和根本,个人形成了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决策单位。任何的经济活动也均是由个人进行发动的,其经济活动后果也将由个人进行全权负责。因此个人对他所参与的经济活动能够达到的经济目的以及他所想要的预期效果最清楚。所以,个人自己的选择应是他自我看来最优化的抉择。由此得出,个人也就是组成经济活动的最佳单位。经济学的本身也即是一门抉择性学科,因此经济学必须将决策者、选择者个人作为经济学逻辑的.基本起点。这一点在国内经济学中也应注意。国内提出过公有制起点说,企业起点说等,但这些起点均离不开个人。因此中国经济学也应以人作为最基础的逻辑起点。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以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为主。

(二)经济学的研究规范。

无论是表述方式还是研究方法,西方都有一套成熟的规范。这种规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定、建立模型、形成假说、计量检验、得出结论。因为经济现象是很复杂的,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对现象进行抽象。而在抽象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建立模型”方法。理想条件下建立模型,可将研究的经济理论表述的更明确、简洁、直观。一些经济模型可用几何、代数、高等数学来表示,有些也可用语言进行表述。西方现代经济学广泛采用数学形式,具有逻辑性和间接性。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推理,即可借助数学这一工具。

目前国内经济学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大多舍弃数学形式的应用,“舍简从繁”。然而通过数学形式建立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的抽象方法的一种体现。由于我们中国有注重综合的思维特点,但如果没有好的分析,也变不会有好的综合。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赢重视演绎的推理法,并建立必要的数学经济模型,一边使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更加规范化。

(三)以若干基本理论为纲。

当前西方经济学在历经了200多年的研讨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经济体系。尤其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它主要包括消费(需求)、生产、市场、分配四个部分,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典范。表现为:找不到理论体系的纲,没有理论基本线索,同时也没有逻辑起点。存在的根本问题也即是理论偏离实际,往往理论和现存的实际偏差较大,理论不但不能有效解释实际,而且对具体的实践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因此我们应极力呼吁政治经济学的的重建工作。

(四)长期的演变过程。

“西方经济学”从初创发展到当前较为成熟的状态,经历了漫长演变的过程。中国经济学要想成熟必然也应经历这一逐步完善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由上文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学在其发展中,必须深入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参考他们成熟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更快更早的成熟起来。

(一)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对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开始。“观察”也即是在不进行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对周围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的一种详细记录。“实验”则是在经过一定控制条件干预下,进行的小范围的经济现象模拟,并以此对经济现象的发生进行的推断和分析。

通常这种经济现象被我们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经济随机过程,经济现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逆的事,因此对其研究观察法将很受用,且往往不予选择实验法。例如一个村其经济发展与周围形成了显著差异,无论是很快或过慢,都应引起我们的及时对其进行研究,它的发展为什么与别人有如此大的差异?只有善于发现经济现象问题的存在,才能为科学的研究做好铺垫。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大胆的质疑和独立的思考,不迷信权威和他人。

(二)文献研究以及个人探索。

观察与实验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下一步就可以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查找其原因及内在的相关机制。这可能需要靠个人去探索,并以此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个人探索并不是要讲独立的个人封闭起来单独闯天下,它强调更多的是“个人探索”。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有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料文献,只需要我们后人在此基础上有效的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首先应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上下功夫,深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这已成为现代经济科学深入研究的基本范式。

(三)理论模型。

从形式来看,科学的研究也即是对通过实验或者是一些经济现象的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抽象或者概括,并以此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这一过程必须抓住现实对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同时舍弃其他非本质的细枝末节,同时将现实对象予以理想简单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有效实现问题的简化,同时提高研究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理论模型建立的同时往往会与现实脱节,因此这种研究结论不宜直接套用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之中。

理论模型可以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或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上文也提到了,西方经济学中一般更倾向数学公式的应用,也即是将研究对象作为“变量”,在此基础上做出假设,通常除少数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外部条件和变量都不变,并在此假设的前提下,将相关的数据材料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和逻辑分析,建立经济变量之间有效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时还必须注意其合理性,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试图摒弃一切的价值判断,同时只将经济现象中的各变量之间存在的规律和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后果,并以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确立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并以此来评价经济活动结果是否能够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如何才能达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西方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运用实证经济学方法,但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的存在。

所谓实证经济学,也即是试图通过摒弃一切价值判断,同时将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存在的各种规律及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同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经济后果,以此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应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并以此作为经济活动结果的评价方式,却是其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实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运用实证经济学法来进行研究,但并非将规范经济学完全排除在外。

(五)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也即是假定经济变量始终趋向于均衡的状态,并以此来研究经济对象如何才能实现平衡。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对象并非完全趋向于均衡,均衡只是一种偶然行为,而非均衡才是经常的,目前在西方经济学中,以均衡分析法为主导。如微观部分的消费者均衡、均衡价格理论、厂商均衡,再如宏观部分过敏收入的均衡等,都贯穿于整个均衡的分析思路之中。社会经济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体系,其内部诸多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均衡分析法作为经济学方法中的一种基本法则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社会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又是松散的,且时常处在变动之中,数量比例的关系往往不停的发生变化,因此非均衡分析思路也必须高度重视才行。

(六)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也即是在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下,将经济对象中某些经济变量作为自变量,研究作为函数的另一些经济变量随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属于组合选择分析,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函数之间呈现出一种并列的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前后演替或是时间先后顺序的关系。

动态分析以时间作为经济对象中的自变量,主要研究各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呈现出的规律。主要从过程的烟花进行分析,且不同变量的状态之间呈现出一种演替进化、生长生成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前后因果以及时间的顺序等联系。

一般情况下,静态分析结论不能通过动态的资料进行证实。但在文字描述方面,静态分析往往呈现给人一种动态分析的错觉,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辨别,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例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等,都是静态分析法研究的结论。

(七)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学家“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分支,称为计量经济学。截止到,全球共50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其中1/3以上与计量经济学有关,可见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但其中的资本主义宣教我们应果断舍弃,其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掘和总结,以便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凭证。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四

我们知道,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即使是经济异常发达的一部分西方国家也不能抵挡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经济危机的来势异常猛烈,即使是一些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预测到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以及它所带来的损失。当经济危机首次出现时留给部分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且许多国家并没有找到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经济危机渐渐的蔓延到了其他国家,并且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危机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各国的失业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应对危机的经济学的措施。

(一)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相关政府渐渐的开始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学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实体经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减少国家经济的损失,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但是,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且还应该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后还应该借鉴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另外,相关政府还应该颁布一些与实体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并且要将这些政策应用到实际中。

(二)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应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贫富差距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明显,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人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这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大部分的国民经济收入都用在了工业的发展方面,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方面,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城乡的经济收入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工业方面的经济收入相比,城乡的经济收入就显得特别微薄了。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我们必须要合理分配国民经济收入,将国民经济收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从而大大的减少我国的贫富差距,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综合国力,最终极大的降低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制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才可以发展的如此迅猛,因此,我们必须要始终相信市场,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恢复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市场的监督力度,不断规范市场的秩序,从而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另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

三、小结。

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进程。但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也迫使各个国家审视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且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众所周知的是,经济危机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对待经济危机,并且根据自己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得解决对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消除经济危机,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经济危机,并且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那么我们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危机而且会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五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国际电子商务交易成长性、成本低、环节少等优势显现,但同时电子商务还面临挑战,表现为经济危机挑战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网络交易安全性、市场信用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前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2008年底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显现,实体经济倍受影响。但2008年来,国际电子商务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强烈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不仅是消极的,而且还有着积极意义.

国际电子商务指的是以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跨国(地区)界的买卖双方不谋面进行的各种国际商贸活动,国际电子商务主要以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来完成。近来全球经济危机使传统国际贸易方式受到冲击,却成为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1、国际电子商务生命周期优势显现当前国际电子商务正处于上升期,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硬软件技术已经成熟,电子商务网络商务群已经形成,该群体的形成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基础。如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提供商shopex的用户量已达20多万。目前,仍以每月1万以上的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市场的需求之强烈。经验表明,要走出经济危机,必须有一个处于领军地位的行业,正处于上升期的电子商务将成为带头走出危机的领头羊.

2、国际电子商务交易成本低的优势显现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交易快、流通环节少,而更重要的是它的信息传递快捷,而从出现零库存的现象。零库存是所有厂家、销售企业历来追求的最高境界,因为零库存就意味着零存储费用、零库存维护费用,节约人工费,减少损耗率.

3、国际电子商务交易环节少的优势显现电子商务使用者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全部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都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者可以坐在公司办公室完成几乎整个交易环节,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生产与销售成本。在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多数人是会更重视成本优势的,因此,电子商务交易环节少的优势更为突出,从而使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更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青睐。电子商务还有利于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改变营销模式、拓展销售区域、提升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生存能力。因此,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实际上为国际电子商务的成长壮大、为潜在使用者的大量进入、接受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提供了契机.

国际电子商务前途乐观,但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面对现实,才能为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国际电子商务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或环境。1、国际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受到冲击国际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能否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需要一条完备的商务规则和管理模式。历史表明市场经济在发展历程中,各种市场规则和管理模式是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随着市场交易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完善的。电子商务涵盖商务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在这些方面达到规范程度,需要时间。然而,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为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规范留下了狭窄的空间,因此,现阶段,电子商务必须在短时间内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消除消费者和企业的后顾之忧.

2、国际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安全性问题受到挑战国际电子商务必须通过开放网络展开交易,然而,在开放网络上,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影响电子商务普及的重要因素。互联网诞生以来,木马、网络病毒等频频侵害网民利益,使得人们对网上交易、对电子商务失去信心。据调查,参与在线购物的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是遭到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部分消费者或企业因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电子商务,安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因此,要想使电子商务在经济危机条件下正常发展,必须联合各类市场主体如政府、企业商会、甚至消费者携手创建一个安全的网络.

3、国际电子商务市场信用问题受到质疑美国两房危机、雷曼破产、中国“”揭示出全球信用体系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本轮经济危机的根源其实就是是信用危机。电子商务产生以来,就有难以回避的缺陷,那就是网络诚信问题,如电子商务的b2b方式,交易双方完全通过网络进行,强化了交易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经济危机时期,电子商务面临的负面事件只会有增无减。此外,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税务问题、标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妥善化解,都成为经济危机条件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挑战性因素.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电子商务的积极影响,旨在为国际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树立信心;经济危机这一特殊阶段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意在告诫电子商务参与者、从业者切不能忽略该行业今后发展过程中的艰险。应该说,经济危机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不应该忽略挑战的存在。当然,我们研究的立足点是国际电子商务的未来前景,后续研究还可以以能源危机、低碳经济、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六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在全球进一步蔓延,对外依存度高达60%的中国经济必然会受到国际需求持续下降的影响而出现大幅回落。对于中国煤炭行业来说,这次经济危机既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也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从经济危机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出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价格机制;产业链。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七

从穆勒到萨缪尔森,西方对方法论的探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服务于主流经济学发展与变化的现实需要而建立。本文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进行了研究,主要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经济学修辞论、批判的实在论、真实波普尔主义、现代穆勒方法论以及其它一些方法论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引言。

在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的比较之前首先我们应该给经济学哲学以一个明确的定位。经济学哲学,作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如同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数学哲学一样,是对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元理论问题的逻辑的、哲学的分析和追问。而对西方经济学历史上发生的有影响力的方法论及其方法论之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解。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流派。

在经济哲学界,引入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形成波普尔证伪主义流派的重要学者是哈奇森、布罗格。布罗格与哈奇森在解读与应用波普尔思想过程中着重吸收了其证伪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波普尔的理论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经验证实是评价选择理论的唯一尺度。因此,评价选择理论“不应当根据逻辑客观主义所主张的‘证实’而应当根据它能否可被“证伪”。在实践上,布罗格常对主流经济学持抱怨态度,因为他认为虽然主流经济学者赞同证伪主义,但并没有付诸行动。

(二)拉卡托斯的科学思想。

拉卡托斯是波普尔学说的追随者,但他对迪品―蒯因论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主张理论检验是比较性的而非绝对性的。当理论遇到经验窘境时,理论家总是试图对其进行修正。也就是说,评价选择理论应当以“经验前进”而不是经验检验的成败为标准。立足于波普尔传统,同时发展了库恩的“范式”学说,拉卡托斯提出“科学研究程序”及“硬核”等系列概念来解释理论的普遍结构与发展过程。

波普尔证伪主义在70与80年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经济哲学家开始对它展开研究、反思或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他方法论学说。

二、经济学修辞论。

修辞论目前在经济哲学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创始人为麦克罗斯基。麦克罗斯基认为,经济学家建立经济理论并试图说服别人接受他们理论的行为并不像波普尔证伪主义所宣称的那样是按照“证伪”原则来进行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因而是对经济理论实际方法的一种错误阐释。通过借助修辞概念,麦克罗斯基强烈反对证伪主义为经济理论抽象立法的传统,反对它试图用不合乎现实的方法论来裁剪经济理论。对麦克罗斯基来讲,哲学家只是“局外者”,他们不能为经济学作出任何实质性贡献;也正是如此,他们的主张应当被实践的经济理论家所漠视。“方法论学家应当把自己限制在‘修辞”上――即描述经济学者是如何进行相互说服的”。

经济学修辞论是一种激进的反方法论的方法论学说。它勇于挑战主流方法论的研究传统并力图把哲学家对方法论的思考引导到相反的轨道中来。虽然麦克罗斯基的修辞概念激起很大的争议,但反对为理论进行方法论立法的精神却在不同的流派中得到回应。

三、批判的实在论。

如何通过哲学思辨达到对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抽象理解?又如何使它与经济学方法论相结合?劳森以“人们选择”为主题通过逻辑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认为,人们在给定的现实条件下可以选择行动a也可以选择行动b的现实,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实的社会经济世界是“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给定条件x则结果y”的完全规则性系统。开放的性质为我们利用“信仰与愿望”来描述与解释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因为现实的社会经济世界是“开放”的,具有存在延续性的被认知对象必然不会存在于经验领域――是“非经验的”。这些非经验的被认知对象采用了社会结构(社会规则与关系)的形式。劳森强调,社会经济现实是“非传导性的”,即构成社会经济世界的社会结构与实践活动不是科学研究通过思维建立起来的印象,而是先于研究的、既定的。事实上正是“非传导性”思想使得劳森的学说被称为实在论。劳森指出,“实在论本质上属于存在论范畴,是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核心”。

对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抽象理解建立之后,劳森认为,“主流经济学遵循的是演绎论模式,即从系列定理与假设出发演绎出理论结果。这些定理与假设虽然表述了社会经济行为主体的特征及他们所面对的环境,但却采用了因果解释的模式―――‘给定条件x则结果y’。这就隐含了研究对象是‘封闭’的,因此人们的选择就不会是自由的。但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恰恰与此相反,这就产生了逻辑矛盾”。批判的实在论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提出批判,为非主流经济学派作了辩护。

四、真实波普尔主义。

该流派同样是在批判波普尔证伪主义基础上建立的。博兰德撰写了大量文献来批判拉卡托斯、布罗格等人的波普尔证伪主义,认为证伪主义严重扭曲了波普尔本人的思想,对波普尔的学说重新进行阐释。博兰德认为,哈奇森与布罗格对波普尔思想的引进没有以原始材料为依据,而是从拉卡托斯的叙述中发展而来。然而拉卡托斯却错误地把波普尔理论概括为证伪主义。博兰德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批判的理性主义”才是真实的波普尔思想。

博兰德从休谟归纳问题的角度分析了主流哲学家倾向于把波普尔思想归结为证伪主义的思维逻辑,指出辩护主义思维是造成他们扭曲波普尔学说的根本原因。根据博兰德的解读,波普尔认为休谟归纳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但主流哲学家回避称它是“归纳问题”而宁肯把它当作“关于归纳的问题”,这是因为归纳法一直被前休谟哲学家当作是对科学及其方法进行判断与辩护的手段,即辩护主义。波普尔如此推理的目的不是为证伪主义辩护,而是为发展出“批判的理性主义”。因此,证伪主义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五、现代穆勒方法论。

部分哲学家如巴斯克、卡特爱特及豪斯曼对穆勒的方法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宣称穆勒的方法论更适合于描述当前经济理论的实践。在该意义上,我们把他们称为现代穆勒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豪斯曼。豪斯曼对穆勒方法论的看法持与多数哲学家相左的观点:穆勒的方法论并不排斥对归纳法及经验方法的重视。按照豪斯曼的分析,穆勒是一个经验论者。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归纳方法:先验方法与后验方法。后验方法是一种直接经历方法,适用于那些只有个别影响因素在起作用的现象或者能够进行控制性实验的现象。不管它的名称听起来如何,穆勒坚持认为先验方法也是一种归纳法,其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是一种间接的归纳方法。由于现实经济世界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在用后验法归纳出基本假定时必然忽略一些影响因素,这是造成经济理论常常与现实不符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只是一门“趋势”科学。

六、结语。

由于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与科学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经济学方法论似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交叉性的学科,并已成为经济学家与科学哲学家共同建设的园地。本文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只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粗浅研究,由于学识有限,难免有很对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进行完善。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八

4月30日,商务部发布了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报告指出“,20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改善,中国经济开局平稳,中国外贸具备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但中国外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形势严峻复杂的一面不容低估。”

从贸易的总体数据来看,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长期以来的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以及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东盟、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其中前者受“次贷”危机影响较深,虽然七年过去,经济危机的阴影还在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在今年4月的媒体发布会上说到“: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从世界贸易格局上看,如果美国经济萎靡不振,那么欧盟、日本的经济的复苏也要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金融市场动荡,经济政策不确定等不安因素,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存在较大市场风险,经济后继增长乏力。

5月,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落幕。从广交会组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统计显示,第11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18.8万人,与会人数比第114届减少了0.81%,比第113届减少了7.23%;累计出口成交1911.84亿元人民币(折合310.51亿美元),环比下降2.01%,同比降幅突破两位数,达12.64%。本届广交会在与会境外采购人数、成交额上双双创下五年来新低。国外订单减少,外贸企业开工不足,再加上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在我国,90%以上的出口企业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总额的60%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地位。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中小企业感受尤为明显。

2、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主要结算方式。

10月10日,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小企业外贸研究中心联合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发布了《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此份报告同样显示,当今国际贸易市场依然低迷,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环境恶劣。

询盘量急剧下降是一方面,而更加严峻的是,为数不少的企业在订单数量未增长情况下,资金缺口却呈现扩大的趋势。报告显示,目前72.5%中小外贸企业采用前t/t(预付款提货)的结算方式,这种收汇方式虽然可以使中小外贸企业在组织生产时获得部分资金支持,但过于僵硬死板,导致了大量大额订单的流失“。因为支付方式不能达成一致而丢失订单”和“因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而压低商品单价”是大量中小企业丢失订单或遭受损失的主要原因。单一的结算方式不利于贸易成交量的提高,信用付款方式的缺失也无法使中小外贸企业得到有效融资,巨大的资金缺口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备料生产和营销推广,更使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来支持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影响其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际上,中小外贸企业在结算方式上可以有更多选择,恰当的结算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坏账、及时收汇,信用付款方式下的多种贸易融资,更可以帮助外贸企业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压和垫付,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外贸企业的压力。

3、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

毫无疑问,国际贸易中货款的收付是最主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得失。目前,国际市场中主要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

3.1汇付。

汇付是顺汇的一种主要支付形式,即按照汇款方式,付款人主动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款项汇交收款人。汇付包括信汇、电汇和票汇三种,其中电汇(t/t)是国际贸易中较为常用的。汇付是三种主要结算方式中银行费用最低、手续最为简便的一种,因此被众多中小外贸企业采用。

但实际汇付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应用,出口企业能不能按时按量收到货款,完全取决于买方的信誉。银行在汇付方式下只提供转账服务,而不提供信用担保。无论是预付货款或是货到付款,汇付使得资金压力单纯倾斜于买方或卖方,资金负担极度不平衡。虽然货到付款方式下可以通过银行办理出口押汇,但由于汇付所固有的商业信用性质决定,银行对此项的融资风险管理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在融资过程中审核较为严格,不易进行融资操作。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汇付也可能产生财货两空的风险。

现在中小外贸企业中有一种通行做法:合同签订后,买方随即将20%~30%的货款作为定金支付给卖方,卖方生产完毕并装运货物后,将提单等证明材料传真给买方,买方确认货物已发后将余款电汇卖方,卖方收到款项后将全套正本单据寄交买方提货。这种方式看似兼顾了交易风险与收汇效率,但是实际近年来,不少贸易纠纷正由此而来。有些出口企业主认为只要手持正本提单仍可以把控出运货物的所有权,但其实买家有时不用正本提单就可以拿到货物。若采用fob术语成交合同,运输由买方自己负责,运输费用由买方支付给货运代理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听命于付款方,只要买通货运代理,买方即可在没有正本提单的情况下把货物提走。

因此,使用汇付方式必须对客户有可靠了解,在小额交易、货款尾款等情况下,在商业信誉较好、诚信度较高的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使用。

3.2托收。

托收是逆汇的一种支付形式,是指出口人出具债权凭证委托银行向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托收具体可分为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两种。卖方在发出货物后,出具债权凭证(常见多为汇票)连同发票、运单等材料一并交付银行,委托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买方按照合同规定时间至代收款银行付款赎单,凭货物单据取得货物。付款交单d/p简单来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单,而承兑交单d/a则是交单同时只得到买方在未来某时付款的一个承诺。

托收付款方式中,银行虽然相比汇付而言提供了较多服务,但仍然是一种商业信用的体现,出口企业能否收回货款,还是主要取决于进口商。d/p与d/a方式中,d/p相对更易办理出口押汇,出口企业将全套单证质押给银行,在进口商支付货款前,提前得到偿付,获得流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d/p方式下提供融资的押汇行能够对货物和收款有一定的主动控制权,而d/a方式下,进口商在对汇票进行承兑后,代收款银行即将货运单据交给了进口商,若到期进口商不付款也不负责任,押汇银行只能向出口企业行使追索权。

因此银行在办理该项业务时会特别谨慎,押汇利率较高,押汇额度也比较低。因此托收实际上对买方较为有利,银行手续费用较低,也不必预付银行押金。出口企业可以考虑使用此种交易方式来吸引买方购买积极性,促成成交和扩大出口。

但综合来看,使用汇付和托收签订的合同均属商业信誉合同,出口企业若对客户没有十分把握,不建议采用。必要时可通过律师、信用评级机构、有关驻外机构对买家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在没有搞清楚客户情况前不能贸然接受。

3.3信用证。

信用证是逆汇的另一种主要支付形式。它与前两者不同,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银行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信用证进行融资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融资方式。

对进口商而言,在开证时,银行可以通过核定开证信用额度的方式为其提供资金便利,进口商开证时只需提供一定比例保证金,而无须缴纳全部货款;在付款环节,付款银行审查单据无误后即可先行垫付货款,亦减少了进口商的资金占用。

对出口企业而言,即期信用证情况下,出口企业提交全部无误单据后即可从银行处取得货款。即使是远期信用证,出口企业无法立等取得货款亦能手握银行付款保证。采用信用证结算,除了银行信用外,出口企业还可以从银行享受到打包放款(以信用证向银行抵押,从而取得周转资金)、票据贴现(远期信用证项下,可将已承兑的汇票到当地银行以折扣价格提前兑现以获得融通资金)、出口押汇等多项融资服务,从而减少资金的占压,扩大贸易机会。

相对其他支付方式来说,信用证安全系数较高。但信用证也有其缺点,它的结算成本较高,手续繁琐。信用证功能较多体现在督促买方付款,对卖方是否提供了与合同相符质量的货物,约束力较小。因此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信用证的使用已有下降趋势。

4、结论与展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很显然,任何一种付款方式都有其两面性,优劣并存。中小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上需要充分考虑防范风险、贸易融资及控制成本几方面情况,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多种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应该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例如电汇与信用证的结合,通过电汇预收部分货款,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进口商违约风险;使用信用证可以得到银行信用担保以及银行提供的融资便利,加快资金周转,扩大贸易机会。

但实际外贸工作中,中小外贸企业经常因为企业规模较小,无法自主顺利地从银行拿到融通资金,又加上外贸知识匮乏,容易掉入国外不良企业的诈骗陷阱。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207月24日,国务院出台促进外贸发展的“国六条”中提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目前,我国多个省份均出现了一种新的外贸企业类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同时提供包括融资、通关、退税、保险在内的多项打包服务,这条为中小外贸企业顺利融资、便利收汇的“金融渠道”,相信能够为重重压力下的中小外贸企业带来一定助力。

参考文献:

[1]黎孝先,等.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许惠铭.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嘉应学院学报,2012.

[3]田运银.国际贸易实务精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1).

[4]张东祥.国际结算[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九

一、经济环境影响。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疑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这使我国内部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方面本身固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为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这些问题,进而及时寻找出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使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经济问题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者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问题最终会体现在这三方面上。所以,这里就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1.投资问题。

拿投资来说,我国的投资比例是不平衡的。由于受世纪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作为我们的产业重点的制造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出口受阻,其结果必是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派生的引致性投资为主,市场性投资需求仍然没有恢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在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和经济回升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不稳固的因素。可以说,这些使我国的投资环境迅速恶化了。

2.消费问题。

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医疗、教育、住房、商品物价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内消费的不足会使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处于更加被动的状态。目前在我们的制造业大国里,显然消费水平是不足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更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我们的老顾客们大大减少了对我们商品的进口,加之我们自身的消费又不足,这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出来了,商品积压,生产萎缩,以至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势必是资源消耗、贷款剧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下滑。可以说,在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是否有足够大的内需对于我们能否抵抗住经济危机的`波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重视程度。

3.出口问题。

出口问题,它一定程度上牵涉了我国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没有掌握专利和技术,在人民币升值与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下我们并没有权利提高销售价格。现在全球经济危机一来,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量必定是锐减,我国制造业受到巨大打击。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制造业出现了问题,我国经济是无法实现平稳发展的,我国的经济结构也一定会出现问题。综合上述,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极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相互影响,导致我国经济无法实现平稳发展。所以,下面就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和思考,积极的尝试解决,以此来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稳定国内发展。

1.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恢复我国经济元气。

恶化的投资环境使大家都把钱紧紧握在手里,不敢拿出来投资了。这样显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恢复元气的。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开辟其他的国际潜力市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比如,广东就已经提出在粤澳港的区域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为我们的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出口渠道。此外,政府直接出手扶持制造业,鼓励制造业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措施。

2.实现有力、公平的金融监管,使我国经济走向正常发展轨道。

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导致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在全世界泛滥。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离开严格的监管,各种违规现象就会发生,违规的操作一定会打破市场的平衡。所以,强化金融监管十分重要。我们要杜绝一切非法资金流动污染市场,合理引导资源流向有需要的企业,这样我国经济才能正常发展。此外,也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金融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竞争,并实现经济、人口、环境间的和谐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和可持续力。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

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是极为关键的。我们应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慈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减少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这对于提高我们百姓的消费水平,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出口阻碍对我们制造业的打击也减轻了,我们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就会更加畅通、更加合理。另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还要提升产业结构。尤其是面对现在的状况,提升产业结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这项策略主要针对我国的制造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保护好我们的专利,掌握定价权,以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位置。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快速回升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此缓解经济危机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重新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十

中国gdp以低于30年来的平均增幅收尾,增长率连续七个季度下降,由于20第4季度6.8%的gdp增长低于7%的悲观预期,各机构纷纷下调20中国gdp增幅预期,摩根士丹利下调至5.5%,高盛下调为6%,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年第一季度很可能进一步疲软。

2009年cpi将现负增长,很可能引起消费疲软、就业机会减少、居民收入减少、社会消费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危机正向全球纵深发展,欧美经济的衰退超出预期。

资料显示,目前已有约多达万的农民工因失业或找不到工作而返乡,隐性的全民失业人数更为庞大,与此对应的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放缓。当前无论沿海省区、中西部地区还是资源能源省区,都出现经济下滑。年初25省两会发布信息中,有22个省年gdp增速下滑,平均下滑2.02个百分点,2009年没有一个省的增长目标超过2008年。

未来国内消费持续强劲增长的动力不足,尼尔森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57%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将余钱放入银行储蓄,六成左右的消费者对就业前景不乐观、消费意愿消极,近四成消费者对个人财政状况持悲观预期。

为刺激消费,沃尔玛2月份在全国64个城市117家商场启动大规模降价促销,大部分商品折扣可达20%。同时,家乐福、易买得、易初莲花、华润万家等零售商也相继多轮次开展降价促销活动。

由于居民显著减少了外出娱乐活动和外出就餐次数,餐饮业遭受沉重打击。从30市场酒类经销商的访谈中也获悉,多数市场年后餐饮业明显萧条,营业额显著低于去年同期。

二、酒类行业面临的冲击。

通过电话访谈和二手资料收集的方式开展研究,对31名酒类经销商和150名酒类消费者进行了电话访谈。

经济下行对我国酒类行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宏观经济对包括酒类在内的消费行业影响需要经过一个传导过程,且对不同酒类品牌影响不同。一是不同区域受宏观经济影响程度不同,而各品牌销售区域的不同导致宏观经济下滑对不同品牌影响程度;二是产品一般需要经过从成长到成熟到衰退的成长阶段,产品所处的成长阶段不同导致宏观经济下滑对其影响不同;三是不同的公司销售团队以及营销能力具有差异。

2、酒类主销区决定业绩影响程度。

酒类产品主销区分布决定其业绩受经济下滑程度。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外向型较明显,外需放缓对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小,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另外,房地产价格领跌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主要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相对比较坚挺,因此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财富缩水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所受影响程度较小。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十一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疑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这使我国内部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方面本身固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为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这些问题,进而及时寻找出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使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者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问题最终会体现在这三方面上。所以,这里就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1、投资问题。拿投资来说,我国的投资比例是不平衡的。由于受世纪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作为我们的产业重点的制造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出口受阻,其结果必是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派生的引致性投资为主,市场性投资需求仍然没有恢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在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和经济回升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不稳固的因素。可以说,这些使我国的投资环境迅速恶化了。

2、消费问题。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医疗、教育、住房、商品物价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内消费的不足会使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处于更加被动的状态。目前在我们的制造业大国里,显然消费水平是不足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更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我们的老顾客们大大减少了对我们商品的进口,加之我们自身的消费又不足,这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出来了,商品积压,生产萎缩,以至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势必是资源消耗、贷款剧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下滑。可以说,在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是否有足够大的内需对于我们能否抵抗住经济危机的波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重视程度。

3、出口问题。出口问题,它一定程度上牵涉了我国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没有掌握专利和技术,在人民币升值与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下我们并没有权利提高销售价格。现在全球经济危机一来,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量必定是锐减,我国制造业受到巨大打击。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制造业出现了问题,我国经济是无法实现平稳发展的,我国的经济结构也一定会出现问题。综合上述,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极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相互影响,导致我国经济无法实现平稳发展。所以,下面就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和思考,积极的尝试解决,以此来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稳定国内发展。

三、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

1、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恢复我国经济元气。恶化的投资环境使大家都把钱紧紧握在手里,不敢拿出来投资了。这样显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恢复元气的。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开辟其他的国际潜力市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比如,广东就已经提出在粤澳港的区域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为我们的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出口渠道。此外,政府直接出手扶持制造业,鼓励制造业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措施。

2、实现有力、公平的金融监管,使我国经济走向正常发展轨道。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导致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在全世界泛滥。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离开严格的监管,各种违规现象就会发生,违规的操作一定会打破市场的平衡。所以,强化金融监管十分重要。我们要杜绝一切非法资金流动污染市场,合理引导资源流向有需要的企业,这样我国经济才能正常发展。此外,也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金融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竞争,并实现经济、人口、环境间的和谐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和可持续力。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是极为关键的。我们应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慈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减少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这对于提高我们百姓的消费水平,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出口阻碍对我们制造业的打击也减轻了,我们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就会更加畅通、更加合理。另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帮助我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还要提升产业结构。尤其是面对现在的状况,提升产业结构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这项策略主要针对我国的制造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保护好我们的专利,掌握定价权,以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位置。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快速回升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此缓解经济危机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重新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十二

留美咨询大幅增加。

留学专家说,对留学者而言,汇率是更直观的问题,汇率直接关系到留学的成本,如果下降,肯定受中国学生的欢迎。

启德教育美国项目总监、资深留学顾问张索娃认为,美国经济下滑,对国际学生反而可能是利好,一是美元汇率下跌,留学性价比更高,二是美国学校将对自己支付学费的国际学生更加欢迎,三是经济危机往往存在经济周期,在目前低谷的时候求学,在经济逐步恢复的时候找工作,会是更合理的个人规划。张索娃说,今年有更多的美国学校代表来中国招生,甚至有的美国院校组团前来,这也说明美国学校越来越希望吸引来自中国的学生。“今年前来咨询的学生比往年又有大幅增加,可以说美国现在成为了继澳洲后最当红的留学目的地。我想美国学校的高性价比是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留学专家表示,“近几个月我们公司申请和咨询美国的学生数量同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留学专家认为,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即将留美的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我们建议希望赴美留学的学生可以考虑把握机会在今明两年赴美进修。

现象。

更多的人回校充电。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很多金融工作者失业,以致很多人重回学校就读充电。留学专家表示,美国金融不景气的时候,华尔街很多金融人士会回学校就读博士,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去申请奖学金,这对中国学生而言也是竞争。张国华说,这几年很多中国留美学生都想读金融,向他咨询或办理的大概有30%左右的学生选择金融专业,“这个比例偏高,现在的学生准备留美读金融,要考虑一下。”

高质量的教育仍得到认可。

记者采访了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硕士的李同学。李同学表示,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问题暂时还没有波及到教育方面,高质量的教育仍然为广大国际学生认可,“我很多朋友还是回来美国完成他们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因为他们主要目的还是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工作签证。我们这边的纽约加州,伊利诺伊州,我和我的朋友都没有感到在教育系统上有什么大的变化。”

对比。

全额奖学金更难拿。

近日,美国白宫宣布,要拿出7000亿美元来,那么国家财政对于教育支出可能就会减少。留学专家表示,美国大学发放给国际学生的财力补助将减少。美国知名大学一直提供财力补助来支持学生就读,全额的财力补助通常包括学校现金资助、勤工俭学和学生贷款三个部分。近来,美国部分知名学府取消了学生贷款的部分,转而从国际学生的财力补助预算中抽取相应的数额来填补。这就意味着需要依靠财力补助才可以赴美求学的国际学生在未来两年要获取奖学金等困难更大。

去美国读私立高中机会增加。

不过,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希望前去读私立高中的中学学生而言反而是好事,留学专家解释,美国私立的住宿高中以其每年几万美元的高额学费被称为“贵族学校”,此次的金融危机使部分家庭无法继续承担私立中学费用,而选择回归好的公立中学。因此私立中学会有更多名额转向招收国际学生。这对于希望提前空降美国高中、做好进入美国知名大学准备的中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机会。

金融学生就业压力大。

对于现在在美国就读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金融危机显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留学专家说,这将使美国国内的就业率下挫,对于希望在美国半工半读,或者是希望毕业后在美国就业的学生也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留学专家表示,金融危机对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愿望会有所压抑,除非笃定选择金融类专业的学生除外,一般因为忧虑未来几年金融行业持续的低迷严重影响就业,部分有意向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会转向其他商科专业,甚至工科专业就读。

留学专家则认为,另一个角度看,对于准备学金融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看看美国政府如何处理金融危机,甚至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其中。

对策。

看接下来半年的经济情况。

留学专家说,美国的经济情况还不稳定,还在演变之中,留学机构没有很多办法去应变,面对这么大的事情,还是静观其变,而且留学中介目前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留学专家也表示,要看接下来的半年内,美国的经济情况如何。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留学并没受什么影响。留学专家说,据统计,今年赴的学生数增长势头确实减弱。但总体还是增长。“还没有感觉到金融危机给带来的影响。好像也没有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范本篇十三

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放缓,一方面使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大幅走低,而煤炭、石油互为替代的特性,使煤价面临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走弱,使中国外部需求大幅度削弱,中国经济多年来赖以增长的投资和出口部门遭受严峻挑战。煤炭下游钢铁等行业产能弱势供需平衡的格局短时间内被打破,而继续向更趋严重的过剩态势发展,从普遍来看,第二产业即重化工绝大多数产业将无法逃避过剩和不断紧缩的态势,建立于外部需求之上而不是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结构将不可持续。从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煤炭行业多种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下跌。

1.2煤炭库存增加,供求矛盾进一步凸显。

随着煤炭市场需求的大幅减少,我国煤炭供给能力却不断增加(见图1),港口煤炭库存急剧增加。20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6.22亿吨,同比增长12.8%,增幅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在煤炭需求不断减少的状况下,增加的煤炭供应能力已经超过了煤炭需求,从而导致我国煤炭库存量持续攀升,港口库存快速增加,部分地区煤炭中转及库存出现“三高”现象,即部分北方中转港口、南方接卸港口、电厂库存煤炭量均居高不下。作为我国北方沿海煤炭下水的主要港口,截至年年底,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创历史新高达940万吨,已经超过该港煤炭储存能力(900万吨)。

2.3煤炭进出口市场格局变化。

国际石油、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而国内煤炭价格虽然有所下滑,但由于价格仍高于国际煤炭市场,这就造成我国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将会进一步发生变化(见图2)。首先,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偏低,会刺激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采购国内煤炭,转向采购国际市场煤炭,减少对国内煤炭的需求。其次,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下滑的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势必倒逼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加大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再次,由于国内外煤炭市场价格的反差,再加上煤炭出口加税的影响,势必使我国的煤炭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图1-2008年中国原煤产量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图22002-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20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1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

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致力于通过兼并重组培养特大型煤炭集团,加快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做准备。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逐步形成若干个由国有资本控股、担负跨省区市煤炭供应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保障煤炭供应安全,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2.2完善能源价格的改革机制。

今后应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国家要适机取消临时价格干预政策,推动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的市场信号作用;煤炭企业要及时更新观念,努力创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市场决定煤炭价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稳步有序的提高煤炭产品价格;另外,真正实现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将煤炭外部成本外部化,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和能源税等措施是煤炭价格准确的体现其真实成本,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符合现阶段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2.3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一,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完善煤层气开发宏观调控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和经济扶持政策,协调煤炭开采与煤层气抽采的关系,改进煤层气矿业权管理,加强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的攻关,制定“先采气、后采煤”的具体实施办法,统筹规划建设长输管网。第二,鼓励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加强技术攻关,解决煤炭气化液化的.技术障碍,制定生产和使用煤制油、醇、醚等替代燃料的财税优惠政策,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完善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促进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限制未经洗选加工煤炭的长距离运输和使用。第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新建和扩建煤矿项目,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严禁设立永久性煤矸石堆场。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电厂为重点,建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证和督察制度。对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等资源,实行更加合理的财税扶持政策。最后,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煤炭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明确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步入良性循环。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符合当前形势下我国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实现资源良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

2.4不失时机的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尽管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现代化煤矿,神华、中煤、大同等大型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但是,产业集中度低下、煤炭行业利润水平不均衡、全行业的采煤机械化程度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煤炭行业必须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发展方式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注入循环经济理念。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煤电化产业链,“焦炭-甲醇-建材产品”煤焦化产业链和“煤矸石-矿井水-合成油”煤油化产业链等,建设具有煤炭企业发展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式集群,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最大限度做到资源、能源、排放物、废弃物的合理、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刘永峰.从国家竞争优势浅谈我国煤炭业的发展[j].市场论坛,2008,(3).

[2]@肖莉.金融危机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思考[j].经济问题,2009,(6).

[3]@黄佐研.煤炭价格机制沿革与发展趋势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8).

[4]@牛克洪.中国煤炭企业化解金融危机对策的研究[j].中国煤炭,200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