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5:38:08 页码:7
最新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实用8篇)
2023-11-12 15:38:08    小编:ZTFB

邀请函是邀请他人参加特定活动或事件的一种书面方式。而且,必须强调的是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分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篇一

10月25日上午,县委书记严水石深入天心镇召开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座谈会,县委常委施志福参加会议。

会上,严水石认真听取了天心、长沙、重石三个乡镇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以及这三个乡镇的驻村“第一书记”关于自己挂点帮扶工作情况的发言。

听完大家的发言后,严水石指出,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期,贫困户“安居乐业”是当前攻坚的首要工作任务和脱贫的主要衡量标准,第一书记在开展帮扶工作当中,要着重解决贫困户住房和发展产业两大关键问题。在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上,要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和原址改建动员、帮建力度,确保今年年底所有贫困户安全住房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尽早入住。对于仍住在土坯房且尚未落实帮扶措施的贫困户,要结合各项补助政策,采取“干部代建、单位帮扶、社会资助”等方式,多举措让贫困户住上新居。在发展产业方面,要通过“带动式”、“自主式”途径,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以及贫困户自主发展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严水石强调,各驻村第一书记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身子沉下去、心思钻进去,扎实做好帮扶工作,确保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篇二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篇三

_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__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_便全身心投入到__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__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_一次又一次为_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15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_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先进事迹简短300字。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篇四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篇五

沙湾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组部、中央农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要求,择优选派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因村制宜“派”。

按照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牧区工作、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的要求,严格把关、好中选优,从各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优秀干部中选派,有农村牧区工作经验或涉农涉牧方面专业技术特长者优先,择优选派212名干部到全县212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确保了选派干部全覆盖。在选派人选确定上,充分考虑各村实际情况和选派干部的学历、经历及能力特点,坚持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责。

贴近实际“训”。

紧贴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重点围绕深入学习党建专业知识、涉农涉牧政策、法律法规、扶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相关的内容,组织全体驻村第一书记轮训了一遍。同时,县委还拓宽培训锻炼形式和途径,通过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教授讲学、参与重点工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下派书记的培训和锻炼力度,不断提高了他们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和全面掌握群众工作方法。

主动作为“干”。

一是重点帮助推进软弱涣散级党组织转化升级,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着力促进班子团结、增强组织活力、提升工作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努力把软弱涣散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二是重点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强牧、惠农惠牧、富民富牧政策,带领村开展“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协调落实金融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重点协助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是全面推广运用嘎查村民主管理“532”工作法,健全和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构。

健全机制“管”。

明确选派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严格落实共同管理责任,通过采取定向抽查、电话督查、随机抽查以及征求乡镇主要领导意见等方式,随时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出勤及履职情况;建立工作保障机制,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必须驻村工作,由各乡镇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选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交通费、伙食补助费等费用,并坚持做到驻村期间,原单位人事、工资和福利待遇三个不变。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沙湾县电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宣传报道。

强化管理“考”。

第一书记参加派出单位年度考核,由组织部根据嘎查村评议结果和各乡镇党委考核建议提出意见。任职期满,派出单位会同组织部进行考察,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时调整和处理。对派出单位的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同进行,作为评价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篇六

2015年2月,刘永林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梁山县赵堌堆乡董花园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省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先后在梁山县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上代表省派第一书记表态发言,梁山县电视台今日梁山播放了典型事迹专题片,先进事迹材料被选报省委组织部。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作为省派第一书记,从省城刚一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刘永林同志面对的情况简直是千头万绪,难以着手;他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

为拓宽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他带领村里10余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潍坊、威海和青岛等地考察农业种养殖项目,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地制定出董花园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村级制度建设汇编》、《村级党建工作规划》、《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2015年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等相关规划制度,为帮包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领会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掌握省、市、县、乡的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工作开展中,他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很好地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

一是召开三八妇女节暨创业交流座谈会,就该村党的建设、村庄规划、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妇女搞创业等议题广泛征询意见建议。

二是在“六一”儿童节时,为全村120多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了一件爱心书包、一只文具袋和书籍,在为孩子带去欢乐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与村民群众的距离。

三是在“七一”建党节、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9户特困户党员购买米、面、油等慰问物品,并组织全体党员召开座谈会,重温入党宣誓,加深党性教育。

五是开展关爱特困户过暖冬活动,为7户(11人)送去取暖煤1吨/户、棉大衣1件/人、棉被1床/人、花生油1桶/户、面粉1袋/户。

六是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议,同委员和老党员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帮包村特困人员的情况,他利用民政扶贫政策,为孤儿董圣杰争取住房整修款3万余元。

针对该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帮包村办实事、办好事。

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为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农田水利浇灌难问题,他发挥水利工作特长,不辞辛苦地全方位考察了全乡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对董花园村每一条田间路、每一座涵桥都进行了调查,找准了董花园村的水利困结所在;牵头完成了《赵堌堆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赵堌堆乡董花园村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争取将董花园村纳入到“国家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组织引导村民成立了“黄河金粒有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黄河滩区土地416亩,用于种植有机小米;向省水利厅申请专项资金40万元,新打深水机井7眼,铺设地下管道2400米,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农业用电缆3200米,使整片农田实现插卡式灌溉,届时亩均年增收将达2000多元,同时也为村集体带来3.1万元的年管理提成收入。

建设经营场所,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为破解村集体收入薄弱、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经多方研究论证,他多方筹集资金178.35万元,在德商路西侧村集体土地上,建设上下20间共计1547.06平方米的沿街门市房,用于对外出租,贫困户也可就近就业打工;此项目建成后年租金收入可达24万元,其中8.5万元用于村集体收入,15.5万元用于补贴39户74名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门面房租赁,将使村集体年增收11.6万元,贫困人口年均增收5100余元,年底,村里精准扶贫对象全部实现脱贫。

为响应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有关精神指示,改变群众出行难、缺乏文化娱乐场所的现状,他多方奔走,四处“化缘”:协调资金17.01万元,对村庄6300余平方米的。小街巷、胡同进行“户户通”硬化,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难时代;筹措43.64万元,修建面积达2000余平方的高标准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围墙、厠所、篮球场、文化长廊、文化墙、舞台、健身器材和景观绿化等,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去处。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刘永林同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团结带领董花园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篇七

xxx防控阻击战的号角吹响后,x县x镇驻村“第一书记”立即行动,及时响应党中央和总书记号召,第一时间返回驻村岗位组织开展x防控工作,与村干部迅速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红色堡垒”,再一次扮演起“主心骨”的角色,而x市科技局派驻x县x镇x树村的“第一书记”x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x感染的xx来临之际,x书记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抗击,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x”前线。

腊月二十六日至春节前夕,他坚守岗位与村干部对x防控进行安排部署,严防外来人员进出,彻底切断传染源。正月初二,他主动放弃假期,到村与党员干部一起义务值班,战斗在防控第一线。“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努力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打赢x防控阻击战做出自己的贡献”,x书记这样说。

x书记坚持每天利用村广播对x防控知识进行宣传,并和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排查x区返村人员,提醒群众不要出门,叮嘱他们做好防护工作,在家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家里常通风。主动捐助村里x元人民币用于防控物资保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仅有x户村民的x树村的在外贤达、能人和村民共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x元,为x防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一名“第一书记”,他通过自己的方式默默无闻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所作的每一件事看似平凡而又普通,却无不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范文材料范本篇八

杨松茂,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松茂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松茂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松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松茂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松茂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松茂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松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松茂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松茂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松茂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松茂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松茂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松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松茂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松茂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松茂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先进事迹简短300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