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散文类的美文欣赏范文(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3:48:49 页码:9
2023年散文类的美文欣赏范文(大全9篇)
2023-11-19 03:48:49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写总结时要注意审视和总结自己的过程和成长,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者的总结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一

其实我和书没有什么故事。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我一直很喜欢它,几十年如一日。硬要没故事找点故事当话题,那就得从头说起。

父亲特别爱看书。尽管那个年代工资挣得非常少,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但是父亲还是给我们订了许多刊物。我印象里母亲和父亲的意见总是相左,难得这件事上两人的意见惊人地一致,因为我从未听见他们为订刊物花钱争吵过。刊物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少年科学》、《大众电影》,哦,还有《党的生活》《故事会》。再后来,还订过《语文报》《读者文摘》。拿到书后,我总是如饥似渴地看。现在这些有的好像停刊了,就是有,可能也不太景气。这些刊物中,我觉得进步的是《党的生活》和《故事会》,其他的不敢恭维了。包括后来改为《读者》的杂志,文章也不尽如人意了。

我看的第一套大部头的书是金庸的《神雕侠侣》,四本,是父亲借同事的。那个年代没有盗版,书印得很精致,人物非常逼真,让人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是那个样子。第一张图上就是几个满是稚气的美丽少女在湖中荡舟弄莲,张着小嘴,好像在吟唱着“越女采莲秋水畔……”这部书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也太美好了,以致于除了古天乐和李若彤演的电视剧我能接受外,所有的有关《神雕侠侣》的影视剧我看了都没有超过五分钟就赶紧换台了,甚至都不敢开电视了,生怕破坏了我心中的'人物形象。

那年我十岁,上三年级。往年的暑假,正是我们五六个小伙伴疯玩儿的好时候。上大河、上迷宫、捡糖纸、跳皮筋、打布子、跳格子……好玩儿的太多了!可是有了《神雕侠侣》之后,这些都不足以吸引我了!除了偶尔和她们出去玩儿,更多的时候我想在家静静地看书。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那时候住平房,家家院门、房门都是大敞四开的,小伙伴们随时呼呼拉拉地一哄而入,长一声短一声地呼喊着我的名字。可是我既然能抵制洗澡、捞鱼、摸螺蛳、堆沙堡、捉迷藏等等等等的诱惑,我自然也能忍心她们的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时的我正躲在我家房后,把书紧紧地贴在胸口上,生怕弄出一点儿声响。听着她们猜测着我的去向,我心里暗自窃喜,为着自己的这点儿小聪明!我藏得太隐蔽了,甚至连我家里人有时都不知道我去了哪儿,错过了吃饭时间!

虽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武侠小说(当时被称为武打小说)风靡一时,但还不是为主流所认可,学校老师更是视武侠小说为洪水猛兽。感谢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反对我看此类的书,父亲还源源不断地给我借回来看。所以,一个假期,我有幸把《射雕》三部曲都看完了。结果是,看完金庸的小说,我从此再也看不得其他小说作家的作品。不是不看,是看不下去。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也让小小的我学会了选择:只看一流作家的作品!

上初中时,我的一个同学妈妈能在图书馆借到书,我有幸看了四大名著和一些世界名著。除了《三国演义》看不太懂,囫囵吞枣了,其他几本都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红楼梦》,我还专门找了一个塑料皮笔记本作摘抄,写了有半本子,时而拿出来跟着吟咏加临风洒泪。现在想想,我还挺佩服自己的鉴赏能力,因为过了八十回,我就读不下去了。除了《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一回我觉得写得好,其他的总是找不到感觉。初中阶段是我涉猎群书最多的时候,除了最喜欢的几部书,多数书以后都没有机会再细看了,只能是在记忆里重温书中那些美好片段和看书过程中的感觉了。

感谢父亲,使我们这个普通家庭虽然不是书香门第可是也充满书香。记得哥哥有一次和我吵过架后赌气坐在门口的柴垛上,一低头捡了两毛钱——那个年代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一笔巨款了,一根冰棍才三分钱——他用这个钱买了四本小画本儿,我看了无数遍,至今还记得名字!我印象里我们家买什么东西都要有预算,不能乱花钱,唯独买书是例外!一次姐姐上街回来,给我买了上下册两本笑话书,我刚好睡觉醒来,感觉特别好,不是梦里捡了个金元宝,而是梦想成真的惊喜!

因为爱看书,我的作文水平明显超出同班同学,一次作文竞赛,题目就是《我和书》,因为写得太好,反倒被评审老师认为是抄袭。后来我投给一家中学生杂志发表了,成为了我的处女作。没有底稿了,可我还记得最后一句话是:我爱书,你是我的朋友,是我的食粮,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二

不知道车站为什么总是那么多人,无论是三九寒冬还是三伏酷暑,这个暑日也不例外。排了近半个钟头的队,终于买到了及时钟点的车票,虽然被告之第一站是没有座位的。随着哭声叫声噪杂声连成一片的人流,涌进了站台,车厢里拖拉着行李的,抱着小孩的,有位的在找座位,没位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地寻找着落脚的空,眼前乱轰轰一片,真希望旅客快点安顿下来,车子快点启动。

过道上站了那么多人,对于这一站的旅程来说,总感觉是一种煎熬。“瓜子火腿汉堡包,啤酒饮料矿泉水啦!”这宏亮的声音一出来,呼拉拉就出来一个小推车,一个剽形大汉型的列车员推着一个装满各种饮料食品的小推车,拉着腔调在叫卖。其实我也搞不明白,这些身穿制服吆喝叫卖的究竟是不是列车员,不管是不是,都不得不挪挪步子欠欠身子让他赶快过去!这么拥挤的过道他们还来添乱!心里厌恶得真想抽他两巴掌!

“手机没电不用愁,移动电源解你忧!来来来,看看看,正品移动电源充电宝啦!”不几分钟又一个手捧露着充电宝的制服走过来,对着车厢里的旅客高声叫卖着,一车厢的人也没有人搭理他,他又继续下一节车厢叫卖去了。车子在飞快地行驶着,烦躁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时不时地有旅客去倒开水,也时不时地有抱小孩的去如厕;其中就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个两三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学着大人的模样,嘴里不停地喊着:“让一下啦,让一下啦!”小手对着过道上的旅客还不停地摆着,那一本正经的可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就这样数着时间把这一站的旅程煎熬过,终于可以有自己的座位了。有座位的感觉确实挺好,可以悠然自得地望着窗外迅速远去的村庄和树木;还有大片大片绿油油稻田和郁郁葱葱的玉米;间或看到些青青的荷塘还有盛开的莲花。在迅速逝去的这些景象中,脑袋里以秒计的速度想着一个问题:“假如我在其中,我愿意停留下来吗?”也许有一天会,也许这个问题想得多余,因为这根本就不会有一个‘非是即否’的答案。

“银行卡磁卡身份证放在一起消磁了咋办哪?新一代防磁防磨防水的卡套一块钱两张,买一送一,一块钱就能买两张啦!错过不再有啦啊!”又一个一表身段的制服走了过来,不过这个倒是有不少旅客在购买,站在我身边的一个穿着粉色长裙的女孩,等翻出大包里的'小包掏出了一张二十元的票子之后,制服已经走过好几排座位,再忙着给旅客拿套找钱,她手里捏着二十元,想喊又不好意思张口,只得踮起脚尖对着制服摆手示意,希望他能看到这边有人要购买,“这边有人买,来一下哈!”旁边有热心的乘客看到女孩的尴尬,就帮忙喊制服,制服扭过头转过身,嘴里一刻也没停歇,一直在卖力地吆喝着。

“唉呀!看看看,这个美女真够烈!二十块钱的啊!”制服一边往女孩这边来着,一边在夸张地吆喝着,“我要一块钱的”,女孩伸手递过钱;“啊?天哪!你咋不多买些啊?可以送给男朋友啦,如果还没有男朋友,也可以送给我嘛!”这制服真是卖狗皮膏药的嘴!一转眼,还是这个制服,象变戏法似的,不知道从哪端出了一个脸盆:里面装了一个个圆筒状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只见他站在过道中间,侧身半靠在一座位边上,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他。

他旁边座位上有三个女孩子还有一个男孩子在打扑克牌,旁边还有两个中年妇女站着看他们玩牌,隔壁的座位上挤着一家四口,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头枕在妈妈的怀里,两腿伸在爸爸的腿上睡着了,爸爸坐在位上头搭拉到一边,眼睛眯着在梦周公,挨着爸爸欠着身子坐在座位最边上的是孩子的奶奶,因为那个爸爸跟她长得一看就是母子俩。站着的乘客,从那无耐和漠然的脸上就能体会到前一程的感受。座位上的乘客有的在望着窗外,有的在玩手机,也有的在看制服表演:

“大姑娘小媳妇,长头发卷头发,洗过之后咋能迅速变干保持不变形这样呢?”只见这个三十出头1米72个头高模样的制服,手里拿了一瓶水边吆喝边在拧开,“现场免费给一美女洗发做发了,有哪位亲爱的可爱的最爱的美女配合一下啊?”大家都象看猴子上树一样的看着他,有个别小伙子还吹口哨地给他捧场,“亲爱的大姐大妹小姨子,有没有啊?”他左瞅瞅右望望,笑眯唏唏地脸上露出两排大牙,“最爱的大妈大婶大嫂子!”“唉!没有就罢了,我来亲自上阵哪!”他边说边把水倒在自己的头上,但是似乎是不过瘾,索性把水倒在盆里,他一边把盆倾斜着,一边叫喊着:“大家看一下啊,我这样把头伸下去,看看湿不湿透啊?”

他把头抬起来,头发上湿漉漉地滴着水:“大家看这头发湿得可行?”说着他把盆子放下去,拿起一个圆筒,从里面掏出一条铁锈红色的毛巾来,“看看啊,长头发最多一分钟擦干,我这是短发,十秒钟之内”,他边说边把毛巾盖到头上,双手捂着口里大声地喊着“十、九、八、七、六、五、四、三、看看啊,是不是已经干了?”他把毛巾拿掉,抬起头来,一扬手把头顶的头发捋的竖了起来,摆了一个扮酷的pos,满脸的成就感,象个得胜归来的将军!

“怎么样?说它好它就好!只有用了才知道!免吹免晒的超能毛巾,大的二十块钱一条,小的十块钱一条;自己用家人用,大人小孩都能用;送亲戚送朋友,长发短发都欢迎啊!”制服把刚刚擦头的毛巾往肩上一披,嘴巴象上了弦一般停也停不下来,边吆喝边把圆筒一个一个摆在乘客的面前,“快到站了,快到站了,便宜卖了啊,一大一小两条二十五元啦!有要的抓紧时间了啊!错过就没有机会啦!”他边喊边把毛巾送到乘客面前,又转身把行李架上的一个大纸箱子从一角撕开,掏出来几个圆筒。

车子越来越缓,的确要到站了,制服匆匆地收着那些被卖出去的圆筒的钱,也匆匆地把那些无人购买的圆筒又收回到盆子里,准备下一程的开始。乘客已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站起来准备着下车,车外一片天,车内一世界。制服陪着南来北往的人跨越了天南海北,却始终在车内的世界里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天南海北的旅客匆匆地离开车内的世界,虽曾同行,却就此陌路,各自闯入各自的一片天地,谁也不记得谁,也不需要记得曾经同行过。因为无论是谁,都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过客罢。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三

家乡的气候四季分明,每当冬的梵音传来,我最期盼的就是每一场雪落,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颗心也随着雪的旋律起舞。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春节了。我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伴随着我的还有飘飘洒洒的雪花,这雪从昨天一直下到了现在,地面上已经积下了厚厚的一层雪。放眼望去,天与地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雪世界里。

我喜欢听雪,喜欢站在天地间,聆听着雪落的声音。片片梨花瓣,融入了多少爱与真情,飘舞在人间。伸手,接住一片爱的花瓣,你的心中储存着一抹春的气息,写意一处春的风景。我将满心的念,沾满了雪的轻盈和温润。春雪你来了,你是嗅着梅的香味而来,院中的一支寒梅已开到了茶糜,微风拂过,傲立在雪中的寒梅,散发着丝丝的暗香,浸入了我的心脾,润泽着我的每一寸呼吸。花香温润在流年的阳光里,让自己惬意的心,栖息的灵魂,绽放一份玲珑而婉约的情意。

赏雪,也赏梅,赏梅的品性与风格。赏梅的风骨与坚韧。生活学会懂得,学会释怀,把快乐的故事留在心中,把伤心与不悦慢慢的遗忘掉。喜欢独处在某个角落,拾一支拙笔,临摹作图,将眼前美丽的风景渲染上梅的墨香,怀一颗素心,提笔写诗,怀着诗人的情怀把自己心中的美好温纯在岁月中。虽然我的文字很简单,很平常,但无论是好是怀,都是我真情的流露,都是我人生中那一段段故事。

生活安好,一念懂得,一念明媚,和亲人和朋友一起走过的日子,将是我生命中充满花香,盈满诗意的回忆!

雪,纷纷扬扬,带着祝愿与美好,给新春添上了一抹节日的色彩。这个春节就在一片洁白的雪世界中度过了。雪,素雅,纯洁,纤尘不染,就这样落在春的梅间,飘雪过后,一簇簇白雪压在春的枝头,这一年都充满了希望,婉约的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天与地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这样的美景依然会让我感动到流泪,心在素雅的洁白中让过往温润如初。只想做最真实的自己,简单着,快乐着,明媚着,不需要伪装,不做作,守一份春的安然,踏着季节明媚的暖香,让心在纯净的雪中一路前行。在梅花与雪花的润泽中闭关修行,在春天与冬季的接壤中轻叩心扉。

喜欢雪后的风景,喜欢踩在脚下的雪发出吱吱地声音,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心声,那是一种生活惬意的释然。喜欢放逐在雪地上,回忆着童年一起堆雪人的快乐,还有童年在一起的玩伴们,如今我们都早已各奔东西,只有那段回忆还馨香着过往的流年。那些有爱,那些有暖,那些有喜悦,将万千心事酝酿成一杯岁月的沉香。

今夜,没有月光,雪夜里,还时时会听到有汽车的笛声,有行人的说笑声,那是回家的脚步声,无论家有多远,回家的路有多艰难,都阻止不了游子回家的脚步。天是的冷,心是暖的,明天就是年三十了,都要在年三十之前赶回家中。

没有月光的窗前,屋里却是明亮如昼,时不时的会传来孩子们嘻嘻的笑声,电视里悦耳的音乐声,让我在如水的夜晚,拥抱在亲人温暖的怀抱中。

雪,你是春雨的使者,你潇洒的来过,你悄悄的离去。你的执着,散发着季节的清香;你的守候,芬芳着岁月的眷恋;你的浸润,亲吻着大地的明媚。飘洒的雪啊,你的降临让我的心梦停靠,让我的情怀释然,让我的世界温润。

心若向暖,季节处处是明媚,心若明亮,人生处处有暖阳,心若懂得,雪落眉间惹芬芳。

春的回眸间,把爱写在枝头,把过往悄悄的珍藏。把心伤慢慢的遗忘,懂得用微笑的眼睛看待生活,懂得捡拾一份明媚,将那些美好,在晶莹的晨露中慈悲;在夕阳的霞光中温醇。

春雪,你来,我是喜欢的,你走,我是欣然的。

站在季节的渡口,傲立在雪中,亲吻着春风的暖意,心畅然,情畅然,人生处处皆风景。

赏析更多情感美文请点击链接!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四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就像是被抽打着旋转的陀螺,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内心越来越迷茫和恐慌。于是,在残余的闲暇中,我们也只好通过歇息和娱乐去掩饰心灵的不安。但总有一个大梦初醒般的时刻,我们突然追问自己:“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是个很难找到答案的终极之问,因为生活本身既简单又复杂。读了这3本与生活有关的散文之后,我终于明白这是个无需再追问的问题。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这本书是丰子恺先生的经典散文集,基本收录了他所有的散文代表作,并且配有他的漫画作品,堪称一本散文和漫画精品集。这本书的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像孩子一样生活”“幸有我来山未孤”“日月楼中日月长”“好花时节不闲身”“不负人间不负己”。

第一部分收录了丰子恺先生写自己的孩子们和回忆自己儿时的散文。人越长大,越觉得孩子们可爱。丰子恺先生站在的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孩童看待生活的眼光,看到了孩子们的可爱、纯真与自然。

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了自己的孩子们,在开篇就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但孩子们却不会懂得这是为什么,当他们懂得时,也就成了大人。大人对孩子的羡慕,其实就源于童心的丧失和生活的逼迫。孩子们不需要为了生活而忧虑,只需要沉醉在自己小而纯真的世界里。

第二部分的散文很有佛理禅意,但并不枯燥,而是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中得到的感悟,显示出了独特的人生观,语言质朴,情感率真。

在《渐》一文中,作者揭示了人生的运行是渐渐的,时间的流逝和一些变化的发生都是渐渐的,让人身在其中而难以觉察,直到最终才恍然大悟过来。渐,促进了人生的平稳进行,但也偷去了人的一生。

人生如梦,在《晨梦》中,丰子恺先生从自己的晨梦落笔,说人有时候其实都知道自己在做梦,却留恋梦中的“假我”而不愿意醒来,从而渐渐忘记了“真我”。

在《剪网》中,作者从大娘舅的上海旅行中得到了启示。大娘舅说:“上海地方用铜钱真容易!倘然白相不要钱,哈哈哈哈……”很多本来开心的事,一想起钱就不开心。丰子恺觉得,钱限制了事物的意义,抹杀了生活的趣味,如果撤去了钱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就能看到事物本身的意义。

他进而想到,关系不只有金钱一种,这世间有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结了一切事物。如果能够剪去这个网,生活就会变得简单而纯粹。但我们都明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四部分是一些写景和动物的散文,丰子恺先生特别喜欢小猫,为小猫写了好几篇散文,可见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第三和第五部分收录的主要都是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同的是前者写的是自己的亲人和家乡的人,后者是对自己艺术上的老师的追忆,但都同样写得亲切感人。

汪曾祺《慢煮生活》。

汪曾祺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懂得生活真谛的生活家。这本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汪曾祺写花鸟虫鱼、四方食物、故人往事的散文,很有生活气息,让人发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有趣而美好的事。

他笔下的人间草木,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与美好,并心生感动。在《葡萄月令》中,作者不厌其烦地按照月份来写葡萄的种植和生长过程。我初次看这篇散文时,觉得不以为然,甚至有点厌烦,心想这有什么好写的啊。但在心静的时候重读,我却一次次沉浸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就像自己精心培育了一株葡萄。这篇散文语言平实质朴,让人倍感亲近,也很有诗意,特别是汪老时不时透出来的天真,总能让人会心一笑:这老头儿,真可爱!

汪曾祺对食物的描写,不仅能挑起人的味蕾,更能引起人们的回忆。作者写食物,不仅是因为他喜欢美食、热爱生活,更是因为其中承载着一些往事和风土人情。故乡的炒米、鸭蛋、咸菜……这些滋味融在一起,就是乡愁的味道。

汪曾祺笔下的人和事都十分有趣。他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人,所以看到的也是有趣的人事,让人忍俊不禁。《跑警报》一文叙述了当年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往事,笔调非常幽默,写出了我们民族的乐观、坚韧和不屈,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为之动容。

史铁生《我与地坛》。

史铁生的散文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我与地坛》这本书收录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经典篇章,感情真挚感人,语言质朴隽永,体现了对人生百态和命运的感悟。

史铁生年轻时突遭厄运,双腿瘫痪,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秋天的怀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对儿子小心翼翼的呵护与爱,以及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子的央求和临终嘱托,是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也是我们从中汲取到的力量。为了自己,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为了活着本身,我们都要“好好儿活”。

遭受了命运的打击,史铁生开始思索人生和命运,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从个人的命运出发,却问出了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的所见,写出了整个人生的缩影。史铁生认为,人必须要为自己的活着找寻一点意义,哪怕这个意义就像《命若琴弦》里的药方一样是空白的。生命的本质是一出向死而生的悲剧,但琴弦绷得不紧,就会提前结束。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中说:“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

为了生活中的美好,认真且努力地活着,或许就是意义本身。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五

记忆里,好像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家就有个属于我的大书架,是带有年轮厚重感的木制品,外层镶有防尘的玻璃门,似乎要把书呵护成艺术家的藏品。书架有三层,我踮着脚尖一本又一本地把书码上去,从下往上依次排列,从“最对我胃口”到“实在意兴阑珊”。这是件有意思的差事。多少次,我站上小板凳奋力地在书架上寻找,“什么样的书适合什么样的情绪和天气”,觉得这就像一门快乐的学问。

可也不是没有遇到过选错频道的书。为一场突发的考试,为一些荒唐的冲动。于是开始把书翻得哗哗地响,连同脑子里的声音也一起躁动不安地尖叫:“看不进去啊!”“还是看不下去!”“算了我不看了!”仿佛那书页上乌压压一片的都是条形码。纵使那故事再刀光剑影,尔虞我诈,环环相扣,我也不过是个跷着二郎腿旁观的看客,抱怨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弄得谁都不愉快。

平时,我虽然很想按照自己的兴趣,多看相应频道的书,但作为一个中学生,要上一整天的课,课后老师都抢着布置作业,在如此繁忙的学习中,要想挤出点时间来谈何容易。于是,我慢慢变成了时间的吝啬鬼。无数个下课十分钟,看书;吃饭二十分钟,右手拿筷左手扶书,看书;“午睡半个小时就够了”的观念下省下的午觉三十分钟,看书;晚自习后宿舍熄灯前的三十分钟,看书。每天,硬生生挤出一小时以上的好时光。

每逢周末去理发店洗头的时候,我也要带上一本喜欢看的书,即使吹风机呼呼地吵闹,也可以做到头也不抬,屏蔽一切干扰,依旧顽固地与作者沉溺在同一片阳光下。

“读书要选对频道!”牢记这样的小法则,遇到灿烂的阳光天气,带一本愉快的书出门,坐上秋千笑得摇摇晃晃;碰到倒霉的阴雨天气,那就把自己锁在湿漉漉的房间里,看一本悲伤的书,然后小哭一场。这些时候,情绪恰到好处地扣紧了与作者的维系,再让被适宜温度助长的细腻情感,缓缓地把我推向作者内心那片澎湃的海。手指滑过富于质感的纸页,或许还能触碰到两个频道间疑似磁性的东西。

虽然我所读的大部分书的作者与我并不是同龄人,有时连相仿也谈不上,但我读起来仍然兴趣盎然。就像我最喜欢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与我至少有十五岁的年龄差,但她的书却弥漫着少女般的柔情,以致完全吞没了我与她之间的“代沟”。她甚至会让我产生错觉,仿佛写这本书的人,只是一位如我一样十五六岁的敏感青涩的小姑娘。她就挽着我的胳膊坐在我的旁边,时而轻皱眉头,时而又笑容欢快地喋喋不休,说她有全世界最帅的老爸,说某个不善言辞的黑发男孩,同时倾倒她的`委屈,她的冒失,还有她满满的幸福感。而我用大半时间惊喜地叫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啊!”所以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参加她的新书签售会,我怕看到这位美丽知性的女子待我如普通读者般,因为在她的书里,我们早已是更亲密的朋友。

还有这样的记忆,放学后下午悠闲的五六点,我和朋友去学校图书馆消磨时间。有一本书我兜来转去找了很久,朋友也帮我一起天南海北地找。就为了找一本我感兴趣的频道的书,我们却分头找了近一个小时,找得肚子都饿了,然而最后谁也没有找到。我有些沮丧,回头看朋友还蹲在地上朝着书柜不罢休地观望,她眯着眼睛几乎一本也没有放过,夕阳把她微曲的脊背染成橘色。我说:“走啦!”她却固执地继续吃力地找着,终于在书架最底层一本厚书的后面,把那本我想要的书提溜了出来。她可怜兮兮地朝我伸手,“快拉我起来,我蹲得太久,腿都麻了。”

这点点滴滴关于书的美好回忆,总能温暖得让我笑容发酸。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六

小时候,我嗜书如命,其疯狂程度简直可与葛朗台见钱眼开的本能反应相提并论,也因此闹了不少笑话,日后想起,在微笑之余往往“肃然起敬”。

正像没有一个女孩会无端爱上一个男孩,我爱上书也是一种“缘分”。

7岁那年,第一次踏入校园的我,由于对周围一切极为生疏,加上比较调皮,学习成绩很差,还多次被老师批评,当时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每天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进校园。

到了三年级,我却蜕变成另一个人,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变化,真是“天壤之别”。那时我变得品学兼优,成了老师与同学们心目中模范的“三好学生”。

对于这种让人想起“一切皆有可能”的可喜转变,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启蒙老师——黄红莺女士。她是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当时不过十八、九岁,有如芙蓉出水,与我们相处也很融洽,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

黄老师似乎发现了我对文字的“慧根”,对我关爱有加。其间,她亲自辅导我阅读、写作,还常把自己订购的报纸、杂志或作文选集借给我。在她的`指导和关爱下,我渐渐喜欢上书。回忆有时候就是一种对从前自己的“出卖”,当时我还因此悄悄喜欢上这位婷婷玉立的大姐姐,常常想着如果自己也是相仿年纪,一定非她莫娶。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寒假,那时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在尽情玩耍,而我足不出户,沉浸于书中世界自得其乐。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于当时我看来却拥有着大人归隐田园般的快乐,即使在除夕之夜所有孩子都欢呼雀跃地出来燃放烟花,或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时,我依然无动于衷,就像和尚对荤没感觉。

那时的我就开始读《千家诗》了,虽一知半解的,却爱不释手。为了模仿古人,我天天练习押韵、做诗,写了厚厚的一大叠纸,至今还保留着,来日偶有翻看,虽觉得生涩稚气,却对其专注精神“肃然起敬”。

也因此,我非常崇拜古人们,好想自己能够进入时空隧道一睹诗人们的风采。记得当时,我还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古人模样,算是融入角色身临其境:头用布巾包裹着,顶上塞了厚厚的棉絮使之隆起,中间横插着一根筷子,当作发髻;身上穿着妈妈的宽大围裙,高提至胸;双臂戴着长长的围套,垂至手下……一手握着书本,一手背在腰间,口念着,头轻摇,在屋里踱来踱去,陶醉不已。

在家里,我常这样打扮。起初把妹妹笑弯了腰,后来竟也习以为常了;而妈妈见我行为怪异又不肯出门,自然心急如焚,担心我出了什么事。为此,她还特意跑到关帝庙替我问神,说是中了魔,要我同去化解。而我自然清楚那是骗人的鬼话,便死活不从。

就像积蓄已久的火山忽然爆发一样,终于有天妈妈勃然大怒,对我又打又骂的。我绕着村落一路跑,她手持木棍一路追,引得左邻右舍都当成一场耍猴戏纷纷跑来围观。

最后在她的强拉硬拽下,我才很不情愿地出了门。当时妈妈还歇斯底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她有史以来对我最为生气的一次,让我记忆犹新。

我天天躲在屋里看书,性格变得越来越蔫了,偶有亲戚朋友来访时,更是噤若寒蝉、变本加厉。那年正月初三,我的几个姨母一同来我家拜年,我照常关在屋里看书,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更没有出来跟她们打招呼,这与母亲口中只是羞涩的我的严重出入着实让她们大为吃惊。

记得当时三姨母走进我看书的房间,我下意识地抬起头,对着她羞涩地笑了笑,她在上下打量了我和我的书桌后,有点激动地指着我说:“看你这样死读书,都孤僻成什么样了,人来了也不懂出来问声好!”

刚开始我觉得三姨母话中带刺,还真有点厌恶她的,但长大了我明白了三姨母的口快心直以及她当时的深深担扰。

还记得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周六,我习惯性地带了几本书到县城找在那边工作的父亲,到了县城后我又习惯性地先去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看书。当时我在里面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手中还提着家里带来的装书的袋子。

当我看完书想走出来时,却被一个脸上带着一幅唯我是问的样子的阿姨拦住了。

当时我有点害怕,不知出了什么事。只见她斜睨着我,没好声气地说:“小孩,把你的袋子拿来让我看看!”

“为……为……什么?”我有点吞吐地轻声应道。

“不要问为什么!给我就是了!”她一幅像是侦察员破获敌方机密并成功抓捕了敌手的自豪神情,大声嚷道。

于此情形,胆怯的我就像是正受着审讯的犯人,而诸如“不知所措”、“哑口无言”之类的不由自主的表象,似在告诉对方自己干了坏事。

她抢过袋子后迅速打开,上下翻查着我的书,大声问我:“你这些书都是从哪来的?”

我如蚊子般小声的说:“从家里……家里……带的!”

……。

到了午饭时间,爸爸慌张地跑到书店找我,见我正耷拉着头在接受审问。他客气地向那个阿姨说明了情况,并连声说“不好意思”。那个阿姨像是在确定了什么后才放我们出去。

当时我太天真了,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明白,那阿姨怀疑我偷了书。也难怪,由于经常到此光“顾”不买,里面的营业员大都认得我的,难免让她们生疑了。

……。

这些小时候的“笑话”宛然在目,使我永生难忘。现在我依然爱书,也经常逛逛书店,看看报纸、杂志等,但早已不比小时候的疯狂嗜书了,还常常为自己找着实在没有太多闲余时间的借口。

想起小时候那执著爱书的往事,微笑之余往往“肃然起敬”!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七

风吟吟,叶萧萧,一书生白衣翩翩,好一秀气之貌,怎知夜间听得一声马叫,蹄声却已消逝,却也留给这位香客,不可磨没的思量,半宿未眠,庭落里皓月碧天。思一夜的纸,湿了一夜的雨。终已不可负心。我未曾成为那年江南小生,属于醉人的遗憾,扶风追进,终于错过了遗憾,一夜未眠,只曾潜藏于纸书,善眸间,回顾着那一夜经历的风月,静候孤寂,只待岁月把我们都踉跄带走,变成最真无知,最自我的真实。愿我的前生只做窗前的枫叶,固守着一扇窗,看着窗外的雨。

我,未曾打江南经过,我去见了江南,不是在梦里。

在簌簌而下的急雨,雨声轻且缓,又好似拼了命的挤兑着雨中瘦小的我,风惊呼着,叫嚣着,雨似乎大了些。

我竟觉得冷,三月的春风,柳絮正飞着,鸟儿正在湛蓝的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着,每每途经一片天空,它们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许我们并未熟知,鸟儿飞过哪里,在哪里停留,就像离开的人一样。

我走上大坝口,听到了更大的风声,闭上眼,似乎便听到了江南,你打我面前经过。

睁开眼,我快意不尽的去撒欢的奔跑,直至衣衾为风雨所洗,让那不堪的岁月都流逝掉好了,我好了那情怀,可不,我看着叶丛中躲藏的鸟儿,还有那不久后,出现的太阳,倏忽间明白了什么,有丝毫不愿动辄思考一番,便兴致未完的继续前行。

散落一地的水珠,如酣睡的还在般在新绿的草垛中躲就着,似乎隐藏着什么,张望着什么,终于还是未曾看清。

我只似有似无的笑着,走着,回顾着,等待着晴空,喜乐不禁,唯独不见心中的江南。

我已然不再那里找寻着什么,又无处可去,只坐在石头上,望着远山,飘过的云锦,何欢多情,自不可取,看一眼嫌多,少看一眼便觉得那景色碎了一般。

我执意的'淋着雨,来到一方池塘,仿佛荷花未开,心已惊醒,总想春天的繁华很快过去,被绿意盎然所牵绊,终归是索然熟知的人和事干涉,任凭风雨兮兮,岁月磨砺,耐住了那一股韧性,恨不得猛地扎进这池塘,看它个花开花谢,云意漫天。

我呓语似的,招摇着喊出那句,自诩人生的话:“我知彼岸花,他生笑沧海”的“假言善语”。

数次梦到江南,又似曾觉得心底的江南才是真的江南。

又一次下雨,一见初荷,果然清新高出一股淡雅。

却不觉得池水清澈是对荷花的褒读,还是对生命沉重的洗礼。意境不再唯美,却异乎寻常的思索着莲之所以为莲,是因为莲不慕牡丹之雍容华贵,不慕百合之馥郁馨香,不慕兰花之优雅美丽,不慕秀竹之修长挺拔;是因为莲安静地做着自己,内心不浮。心如莲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晨昏里安静地走在上下班路上面露喜悦;就是生活着,爱着,快乐着,摒弃内心的挣扎、邪念和虚荣。

我野味儿嗅了一番,并未闻到什么清新淡雅的香气,倒觉得热的不行,泱泱的挥去了傍晚的余晖,并未作别什么,夕阳已经消遣着我们不多的时光,从一个静字中,迅速的转折成了黑幕的夜空,又如星火奔腾的气势,点燃了夜空。

如此,这样,便是忘记了那季节,忘记了时光的倦怠,一股股的幽怨变成了一阵阵燥热的暑气。一次次的焦急只是见了荷花,心悸一番,已不见江南的踪迹。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八

在农村里对节气并不是很在乎的,气温变换都有其规律,但也有其偶然性,就像今年的霜降气温就不如想象中那么低,听妈妈话的孩子固然穿上了秋裤,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样穿单衣还出汗的另类,穿多的属于尊重节气,穿少的则属于尊重事实,小时候在家母亲属于前者,一觉得自己冷就把我包裹的严严实实,而父亲无疑属于后者,看我稍微多穿几件衣服,就说春捂秋冻,穿那么多干什么,不少家里的战争就是类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对错,争几句也就算了,大家各行其道,很可能第二天同样话题又重复提起,依然如故。至今想起那个时候父母拌嘴我都想笑,他俩有时候也是说着说着就笑了,家里本就不是战争的气氛,我庆幸自己一直在父母恩爱的环境里长大。

霜降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远足捡漏,当时我们那里有个名词叫做“乱”花生,其实是不是这个字也说不清楚,可能是鲁西北的方言吧,含义就是在秋日收割后的地里寻找别人遗留在田野中的作物,不但是花生,地瓜土豆也属于这个范围,按照乡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土里没被收获的可以被别人捡走,但地面之上的如瓜果、玉米、谷物之类的即使主人不收,别人也是没有权力采摘的。开始的时候我是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后来我就习惯于独立活动了,撒开两只腿,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走,当时因为花生地瓜等属于经济作物,并不是每家每户都种植,而且大庭广众之下肯定早被人扫荡过了,因此就要走很远的路,越偏僻越可能有收获。

“乱”花生也算得上是一个旅程,当时最标准的配置是一个旧的口袋或者书包,一把铁锨,再加上一天的吃食吧,条件好的自然还会有自行车等高级装备,当然几个变态的可以骑头驴,人和坐骑都在寻找自己的口粮,而我就只能属于低配了,甚至于早饭在家吃的多一些,连午餐都不带,一路上走在旷野里的时候有点小激动,幻想着体会一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出发时候身上冷呵呵的,走不多大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但一般说起来从开始到第一步落脚一般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另外我比较好胜,经常大家采摘一天回到家里要比赛一下彼此的劳动成果,我做不到最多但我绝对不甘于最少的,因此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去,别人不走的路我走,高唐也有过不少历史遗迹,有过很大片的乱坟岗子,也有石人石马破庙之类的古建筑,但当时那些地点往往被人视为阴气团团,白天时候都很少有人路过,他们附近的地里相对剩余的花生地瓜就多一些,我属于天生胆大一类,对这些牛鬼蛇神的传说嗤之以鼻,曾经有一次在古代传说的黑风口(就是水浒上孙二娘开店的古址)挖地瓜挖了满满一口袋,几十斤的重量,走到晚上十点多才到的家,把父亲和母亲吓得出来找过我好几趟,自那次后母亲就不怎么同意我外出的这种打野食的情景了,但我一再坚持,一到周日就跑出去,弄得她也无可奈何。

上高中开始,去了县城,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散文类的美文欣赏篇九

这是入冬的关口。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一夜风雨,气温骤降,忽地觉出冷了!浑身都缩紧了,还忍不住要哆嗦,连呼吸都带着颤音,白气一坨一坨的。

晨起,落叶萧萧,满径斑驳,淡绿,金黄,鲜红,间杂着死寂的暗褐,盛与衰在生命的纹理中对峙,冰冷的雨水漫漶流溢,湿漉漉的不仅是落叶,还有匆匆而过的鞋袜。风呼啸而来,雨激荡四溅。行在街巷里,最直接的触感是被推搡,被击打,痛倒不痛,却寒彻入骨。冷不再是一丝一丝的,而是一团一团的,有了分量,更有了后劲,冲撞不起,更招架不住。有冬天做后台,寒气开始有些肆无忌惮了,气势汹汹,四处掩杀,还有谁敢以单衣薄衫轻视之。

本不怎么关注时令,却因为一个“冷”字,真真切切地记住了霜降。

天渐冷,霜初现,是为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同是冰清玉洁的姊妹,霜的美并不逊于雪,皎洁,晶莹,绒绒的,濡着霜絮的草与树,同样可以展现出玉树琼枝的风姿。较之于雪,虽少了动人的舞姿,却多出一份令人尊重的静美。雪属阴而霜属晴。在《霜月》中,大诗人陆游这样写道:“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待红日初升,经过整整一夜的凝结,在草叶、树枝和泥土上,处处可见茸毛一般的霜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银光……这般清美的景象最是可人!

季候变迁到这个时节,寒气使晨露凝成六瓣的霜花,漫地晶莹,一如春蕾绽放,绽在红衰翠减、百花凋零的深秋。这个时节的秋景最为萧瑟,最易勾起悲秋的情绪,尤其是一个人独自赏秋的时候,就特别容易陷入心无旁骛的境地,进而悲戚到不能自已。民谚道:“霜降杀百草”,透过秋的悲凉去目睹那一地晶莹,忽地就悟出:霜就该是白色的!它的白是这个季节不可或缺的底色。白得恰逢其时。白得素雅而净洁,白出了一种致敬生命的庄重感!

设若你的目光也因此而沾染了伤感,那么这白色的六瓣,一定也会氤氲着淡淡的残香。那香无疑是一种记忆,属于我们曾经贪婪地凑上鼻息去闻一朵花的姿势,属于曾经烂漫得令人“沉醉不知归路”的春天。我曾嗅着满径芬芳踏进乡野无边的草色,说脚下像是踩着软绵绵的绿毯。

现在,春已经消匿了。眼瞅着,秋又蹿到了尽头。

冬近山寒。寒气催生的第一场雪已悄然飘落在秦岭深处,漫山遍野尽显苍茫。城之南,冬已虎视眈眈地猫在那里,威逼着一城秋色。

天色愈加阴沉,风雨愈加猛烈。近前的一棵梧桐颤抖着稀稀疏疏的枝叶,那些正在坠落的宽阔叶片,好似一只只奋力翻飞的大鸟,用不了几个回合,就会一头扎向地面。这么多年来,这般景象我还是第一次凝视。

风在窗外呼啸,雨溅落在窗沿上,窗外的寒气蛇信子一般探进屋里来,一个像青春一样短促的秋天即将过去。

就着这份清冷,我想我会牢牢地记住这个秋天,记住这个寒气逼人的霜降节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