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怎么写(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19:05:31 页码:13
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怎么写(七篇)
2023-01-03 19:05:31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推荐)一

我国《海商法》第273条规定:“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同一国籍的船舶,不论碰撞发生于何地,碰撞船舶之间的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律。”同时,结合该法第268条和第276条的规定,我国《海商法》实则构建起了以侵权行为地法为主、法院地法和船旗国法为辅,同时优先适用所缔结的国际条约并以国际惯例作为补充,且此两者不得与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的涉外民事关系中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规则体系。本文中,笔者将暂且不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适用问题,而先就上述《海商法》第273条三款法条规定的“阶梯式”的法律适用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情况逐一进行解析,以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规则进行全面评析。

根据《海商法》第273条第1款规定,一般情形下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法律适用规则构成了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阶梯”的第一层;并且,结合上述法条第2、第3款的规定,此处所谓的“一般情形”应当即是指在一国领海或内水中的、不同国籍船舶之间的情形。至于整个《海商法》第273条对这一“一般情形”所作的具体限定是否合理、恰当,笔者将在后文中再进行解答;在此,仅就侵权行为地法作为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规则所确定的最基本的准据法的成因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将侵权行为地法作为涉外民事关系中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普遍适用的准据法的基础无疑是基于船舶碰撞构成侵权行为的法律性质:无论是根据传统的船舶碰撞定义即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第1条的规定,还是根据前述《里斯本规则》第1条对船舶碰撞定义所作的最新界定,船舶碰撞实则即是船舶之间或者船舶与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之间,发生了直接的、实质的接触或者间接的、诸如浪损等情形并造成了生命或财产上的损害结果,且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是因为加害船舶(加害船舶上的船员)主观上至少存在过失,或是因为不可抗力的自然条件和海上风险。由此可见,船舶碰撞的构成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所要求的区别于“事实”的“行为”、区别于“违约”的“违反法律”的行为以及在一般情形下以存在过错为前提而在违反法定义务的情形下则不以过错为前提的构成要件全然相符,因此其作为一种发生在海上的、典型而又特殊的侵权行为的法律性质毋庸置疑。

船舶碰撞的侵权行为的法律性质的确定为其在涉外民事关系中的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奠定了基础。正如法国学者巴迪福所说,“侵权行为地法,乃国际私法上最早确立的原则之一”,在涉外民事关系中,自13世纪宗教法学者和法则区别说学者创立传统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以来,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逐渐被上升到一种原则的高度并且长期以来一直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因此,船舶碰撞作为一种特殊的海上侵权行为,将侵权行为地法作为其损害赔偿所适用的最基本的准据法自是理所应当。

根据《海商法》第273条第2款的规定,公海上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法院地法以取代侵权行为地法的法律适用规则构成了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阶梯”的第二层;并且,结合上述法条第3款的规定,此处发生碰撞的应当为不同国籍的船舶。该法条条款的规定较之第273条第1款规定的差别在于,将船舶碰撞的发生地进一步限定在了公海的范围内,即是专门针对在公海上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所作的规定。至于这一条款为何以法院地法取代侵权行为法作为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所适用的准据法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其一,侵权行为地法无法适用于在公海上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有关规定,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也不属任何国家管辖和控制的范围。因此,当船舶碰撞发生在公海上时,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得作为相应的船舶碰撞发生地即侵权行为地法适用于由此引起的损害赔偿。然而,公海不属任何国家管辖和控制,并不意味着在公海上发生的船舶碰撞中的受害船舶一方因此即无法在任何国家起诉而使得其权利无法得到救济;同样地,在法律适用上,亦不能因为船舶碰撞发生地在公海且公海上又不存在主权国家的立法而使得由此引起的损害赔偿无法可依。所以,当侵权行为地法无法适用于在公海上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时,应当取代以其他恰当、合适的法律适用于上述涉外民事关系。

其二,法院地法较之船旗国法更适宜适用于在公海上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一方面,当船舶碰撞发生在公海上而不存在任何国家的法律可以作为侵权行为地法予以适用,同时由于相撞船舶国籍不同故亦不存在共同的国籍国法即船旗国法予以适用时,受诉法院适用其最熟悉、最常用的本国法即法院地法对上述情形下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进行审理自是情理之中。另一方面,由于相撞船舶国籍不同,所以倘若适用船旗国法则会出现适用加害船舶船旗国法还是受害船舶船旗国法的争论。对此,理论界始终未能达成统一,而世界各国立法的规定亦各不相同:有的国家立法主张适用加害船舶的船旗国法,例如韩国1962年《涉外民事法律的法令》第46条2款的规定;相对地,有的国家则主张适用受害船舶的旗国法;此外,例如《德国法律适用法》第17条2款的规定,还有的国家甚至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应当适用船旗国法,却并未具体明确应当以何者的船旗国法为准。由此可见,当船舶碰撞发生在公海上且相撞船舶的国籍不同时,适用船旗国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的立法中都尚且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同样是须取代侵权行为地法以适用于公海上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情形下,应当以法院地法更为适宜。

根据《海商法》第273条第3款的规定,同一国籍船舶之间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以取代法院地法并拟制作为侵权行为地法的法律适用规则构成了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阶梯”的最后一层;并且,根据该条款自身的文义,无论船舶碰撞是发生在一国的领海或内水还是发生在公海上,只要相撞船舶的国籍相同则一律适用其船旗国法。在此,暂且不论我国《海商法》这一规定的优劣,先就船旗国法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中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解析。

一方面,同一国籍船舶之间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其一,由于但凡在可航水域航行的船舶均须悬挂国旗,因此只需通过船舶所悬挂的国旗即可以明确该船舶的所属国并且确定其船旗国法,使得以何国法作为船旗国法予以适用的问题十分易于得到解决。其二,由于相撞船舶为同一国籍,因此适用船旗国法即其共同的国籍法使得法院无论是对船舶碰撞侵权行为的成立还是对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的确定都能够得到一致的结果,而这实则亦正是国际私法始终追求的目标。其三,船旗国作为船舶的登记或注册国,其与船舶之间往往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船旗国在对船舶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的同时,船舶的所有人、营运人及其他船员亦对船旗国关于海上运输的法律和政策较为熟悉。因此,适用船旗国法对于国籍相同的相撞船舶双方而言更有利于其预见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结果,同时亦有利于争议的快速和顺利解决。

然而,另一方面,尽管船旗国法的法律适用规则的优越性十分显著,但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弊端,尤其是方便旗问题和光船租赁问题给这一法律适用规则的科学性、合理性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使其饱受诟病。在悬挂方便旗的情形下,尽管船舶悬挂了某一国家的国旗,但船舶与该国之间实则并无真正的实质联系并且该国亦不会对船舶进行良好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因而对发生在悬挂同一方便旗的船舶之间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既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同时亦会因为船旗国法本身的落后和不完善而无法切实保护受害船舶一方的权利或者给予加害船舶一方应有的惩处。而在光船租赁的情形下,包括雇佣船员在内的有关船舶经营和管理的权利均由船东转移至承租人处,即由承租人而非船东对船舶行使完全的控制权。由此,一来船东与船舶之间的联系变得非常微弱,而由船东对船舶进行登记的原登记国与船舶之间的联系亦随之被淡化;二来承租人所属国的海事机关则因为承租人对船舶行使完全的实际控制权而开始介入到对船舶的行政管理中。因此,对光船租赁情形下的船舶之间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即对船舶享有所有权但不行使任何实际控制权的船东的所属国法律是明显不合情理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同一国籍船舶之间发生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的法律适用规则并非必然可取,尤其是在海上货物运输实践中方便旗问题和光船租赁问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盲目固守这一法律适用规则只会越发偏离其本应实现的法律价值。与此同时,这亦就回答了笔者在前文中所留下的一个问题,即我国《海商法》第273条对应予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一般情形”所作的具体限定是不合理、不恰当的;而侵权行为地法应当普遍适用于发生在一国领海或内水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而不论相撞船舶是否为同一国籍。

通过对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规则的总体情况的概述和其中主要问题的评析可以看出,我国《海商法》第273条“阶梯式”的法律适用规则体系在整体设计上是科学的、合理的,但其中仍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具体建议为:发生在一国领海或内水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法院地法;发生在公海上的国籍相同的船舶之间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

[1]司玉琢。海商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司玉琢。国际海事立法趋势及对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韦经建。海商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公王祥。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郭瑜。海商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关于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推荐)二

甲 方:乙 方:企业职工人

企业法定代表人: 企业工会_:

企业方首席代表: 职工方首席代表:

第一条为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双方平等协商,签订本协议。

第二条 本协议生效后,对企业和企业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三条 企业根据经营特点,采用的基本工资制度为下列第__项:①岗位工资制;②岗位效益工资制;③岗位薪点工资制;④岗位等级工资制。

第四条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应综合考虑职工岗位的职责、技能素质、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要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与本企业工资水平等,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

第五条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工资形式结合职工工作岗位,实行下述第__项:①计时工资;②计件工资;④计时工资加浮动工资;③营销收入提成。

第六条 企业在保证执行市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确定支付给职工的月最低工资为____元。

第七条企业职工上年度年平均工资为____元,上年企业工资总额____万元。根据企业经营情况,考虑到当地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本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情况,经与职工方协商,对本协议期限内职工工资进行适当调整。具体采用方法为下述第__项:①企业经营利润每增长百分之一,职工工资按比例增长__%,企业经营利润下浮则按比例下降__%;②按照当地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标准,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__%;③绝对额年增加____元。

第八条在职工履行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并在每月__日(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工作日)支付职工工资(或由银行直接划入职工个人工资卡)。如企业故意拖欠工资,职工有权要求企业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九条 企业依法安排职工加班、加点时,应征得工会或职工同意,并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第十条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伤医疗期。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按月发给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标准相当于工伤职工本人受伤前履行正常劳动义务前12月内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如果受伤前工作不满12个月的,应按实际工作时间的月平均收入计发工伤津贴。

第十一条 协议签订后,遇有不可抗力或企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双方可协商变更,但每年不能超过一次。

第十二条 本协议有效期限为____年,从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止。(一般为一年)

第十三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或通过双方协商解决。

条十四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一份,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各一份。

甲 方: 乙 方:

(盖章)(盖章)

企业方首席代表: 职工方首席代表:

(签字或盖章) (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二:

职业安全卫生协议

关于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推荐)三

1)分析主题内容,确定正确的检索词(关键词或主题词)

(2)正确选择各种算符,如逻辑算符,位置算符,截词符,字段限定符等,编制合理的计算机检索式。

(3)分析学科范畴,以便确定所要检索的学科领域,提高查全率。

(4)确定检索年代、文献类型

(5)选择检索方法(常用法、追溯法和循环法)

常用法:顺查法(顺着时间的推移由远及近的查找)

倒查法(由近及远的往前追溯查找)

抽查法(根据学科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的高峰期查找)

追溯法:参考文献法(根据所附参考文献的出处追溯检索)

科学引文法(通过被引用作者查找引用作者的文献)

(6)确定检索的信息源(包括中外文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等)

在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的基础上,必须综合考虑检索系统的特点、收录的学科范围、各数据库的专业范围、主题内容、数据来源与文献类型、技术含量、数据的存贮年限、更新频率、检索费用以及使用方法等。

关于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推荐)四

endnote 相当于一个数据库,将添加/导入的文献存档。需要引用文献的时候就从中选择一个插入到文档中,endnote 会自动给你编号、在文档末尾建立相应的参考文献列表。但是各种杂志、单位要求的文献著录格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插入文献到文档之前,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文献著录格式。

这里提供我的基于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制的 endnote 输出样式模板。

目前国内的中文期刊,以及各学校的毕业论文,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使用 endnote 来管理文章中的参考文献引用和编排,省时省力,用过的都知道好。

请注意:这个模板输出的参考文献格式为按照引用在文中的出现顺序以数字编号的形式,例如:

[1] 作者。 文章名称。.。.。.

[2] 。.。.。.

点击打开 endnote 输出样式模板 下载页面(为了统计下载次数才让大家重新打开一个页面,请见谅。)

附件是压缩文件,下载后请解压,里面名为 geebinf modified by 就是我们需要的模板文件了。

2、 安装与使用

a. 安装

将解压得到的 geebinf modified by 文件放到 endnote 安装目录的 styles 文件夹里就可以了。

如果不知道安装目录,可以右键单击 endnote 程序图标,选择“属性”来查看。通常是在系统盘的程序文件夹里。如,

c:program files (x86)endnote x4styles

b. 使用

首先,打开 endnote 样式管理器

打开 endnote 样式管理器

在 endnote 界面上依次单击“编辑”(edit)——“输出样式”(output styles)——“打开样式管理器”(open styles manager…)。

然后,在 endnote 样式管理器中勾选 geebinf modified by zz 样式。

endnote 样式管理器中勾选 geebinf modified by zz

在对应的样式前打勾,勾选后关闭该对话框即可。如果太多了不好找,可以单击下排最右端的按钮“find by”然后选择 chinese journal。

最后,选择使用 geebinf modified by zz 样式即可。

在 endnote 界面上依次单击“编辑”(edit)——“输出样式”(output styles)——“geebinf modified by zz”即可。

3、 关于此 endnote 输出样式模板

这是我当时读研的时候写论文用的,根据一个名为 geebinf 的模板改编。时隔多年,已经记不得是怎么找到这个模板的了。看模板的注解中提到,作者应该是南开大学的 geebin oyang。

该模板被我重命名为 geebinf modified by zz。模板修改说明如下:

this style is for the journal in china, it is based on a translation of the rules of entry to authors which are printed in chinese by the publisher.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

代替gb/t 7714-19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rules for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iso 690:1987,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 references-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iso 690-2:1997,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 references——part 2 : electronic documents or parts thereof, neq)

作者:geebin oyang from nankai university

修改记录 2009.03.30~2013.01.06 by (haoxian zeng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1)修改引用文献索引显示方式中作者列表的作者数量为3个后加et al

2)在引用文献索引显示方式中“年”的后面增加逗号标点

3)修改citations中templates里的[—[为[—]

4)在biliography的templates中book项加入edition volume域

5)增加biliography的templates,conference procedings,从conference复制所有域,增加pages域

6)在bibliography中的templates里增加patent模板

7) 2013.01.06 修改 [eb/ol] 的模板

关于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推荐)五

现今我的岗位职责主要有:

1、staff招聘;

2、员工奖惩;

3、离职面谈;

4、组织结构的完善;

5、报表呈报;

6、辅助员工关系

依据以上岗位职责,有以下计划:

(一)staff招聘

a.做好招聘前期的规划工作,使组织的运作在可控范围内。建议做好人才储备及培训工作,临时抱佛脚式的招聘,量与质都很难有保证,建议做人才梯队计划,一方面可以保证人才可以内部自给,质上具有确定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及统一性,同时也使公司培训得到回报。

b.深入了解并审核招聘需求。首选需要了解需求量的必要性,在组织运作流程上,部门工作指标及工作任务量是否必须设立相应的职位,需求应以客观的事实说话,而不是hr和用人部门的讨价还价。其次要了解需求质的描述,需求怎么的人,hr要和用人部门有个统一的尺度,并就其可能达到的可能性做出初步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

c.拓宽招聘渠道。目前我们主要的招聘渠道有:

1.网络招聘.目前签约的是____我们运用的主要覆盖面为中基层员工的招聘,效果良好,对公司的正面宣传也较好。对于明年一方面加强网站的常态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公司宣传及职位发布信息的技巧;

2.猎头招聘:目前合作的江苏厂联系的为__猎头;

3.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保持与苏州各大小人才市场联系,参与、专场招聘会、综合场招聘会等,这同时也是公司品牌宣传的一种形式,招聘效果直接明显;

4.内部晋升: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提拔和任用内部员工;

5.熟人推荐:针对特别岗位或难点岗位实行熟人推荐的形式;

6.校园招聘:对于生产基础岗位及储备培养员工实行学校招聘;

7.招聘微博:尝试hcg与微博招聘

d.做好面试测评。要做好面试正规化,增加笔试环节。同时建议培养下

面试技巧及评估方法。

(二)员工奖惩

a.做好前期的立案审核。审核奖惩内容的合规性及签字的完整性;

b.做好被惩处员工的疏导工作;

c.跟进奖惩签字,保证奖惩的时效性。

(三)离职面谈

a.做好离职面谈的正规常态化作业;

b.更好的挖掘员工离职的真实想法,给决策层参考;

c.尝试做离职后的跟踪管理,余情更浓的深入交流联系

(四)组织结构完善

a.充分理解公司运作流程,给优化组织结构提供建议,节约人力成本;

b.根据领导指示,及时更新组织结构

(五)报表呈报

a.保证报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

b.依据领导指示,确保报表的及时性

(六)辅助员工关系

a.积极参与员工活动规划与执行;

b.加强员工劳动合同的管理;

c.积极参与员工关系的协调,营造和谐劳资关系;

以上就是个人的明年工作计划,在这里给自己加个油,希望自己能够完成既定计划!

对于未来职业规划,我会一直在自己热爱的hr行业潜水,希望自己能有个深度的突破。

对于和成,我觉得有个很好的育人环境,但是不具备留人与人才突破环境,这方面通过现在居高不下的离职率,以及公司在职员工年资分析就可以窥见一斑!留人环境的营造一方面得益于企业文化,让公司的人和物成为员工情感的寄托,做到情感留人,但是企业离职率太高,企业文化难以有扎根的土壤,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深入发展与传承;留人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依附于企业长效的激励机制,和成在我个人切身来看,没有激励机制,也很难量才适用,这个可能改变起来很有难度,感觉和成难以求变、求创新,是一个很求稳定的企业,这也形成了一个制约人才突破环境,员工发展的过程中的新想法会扼杀在摇篮里,员工发展遇到瓶颈,没有成就感,郁郁不得志。这就是我对hcg的一点看法,可能潜的不深,看的不透,表述的不够成熟!

真诚的希望自己能与公司能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加油!

关于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推荐)六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是提高企业水平的必经之路。然而,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有着不少不足之处,这将阻碍我国企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快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本文将从项目管理,需求等方面探索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探索道路。

erp;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erp是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意思为企业资源计划,其涵义是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等,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给决策者支持的系统工具。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既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深化改革的需要,因此,加大erp的研究和发展力度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在项目管理方面,通过执行详细的、系统的、务实的、动态的项目计划来实现。项目计划则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对不同的项目目标采取相对应的且适当的方法,例如工作分解结构,要保证项目目标与活动之间能够进行准确的交流,明确标记项目计划的关键时间点,并将这些标记设定为相应的结点,另外根据项目实施的环境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此实现对项目的管理。再例如,在胜利油田的erp项目计划中,制定出总体的项目设计方案,首先是设计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有模版学习和不足部分确认等,编程、配置和测试阶段工作有系统配置、程序开发等,最终用户确认、培训、数据上线阶段工作有系统切换等,上线后支持阶段的工作有现场支持、远程支持等,其次是数据整理与转换,然后是技术管理,最后是项目管理。然后依据erp进行关键时间点进行设置,设计每项工作的具体工作时间,从而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erp中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内容就是业务流程优化和知识管理,一旦缺少了这两项,erp就会缺少了双翼,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认清所处的管理现状是关键,对于那些管理较为粗放的企业,通常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规范业务流程。基于erp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使其适应管理现代化建设。例如,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的零部件绝大部分来自于世界其他工厂,于是成立了五百人的部门负责这项业务,为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各部门进行裁员,经过实际考察之后,发现员工有着严重的冗余现象。无论采用何种先进技术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福特汽车公司最终决定优化业务流程,利用计算机技术改善整个业务流程,从而将员工裁减到一百二十五人,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应基于erp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减除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增值、重复的、不科学的环节。

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应用需求与技术供应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要有技术支撑,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求应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伴随出现内联网和互联网,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产生了新的管理理念,例如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思想,以及以网络化生产体系的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要求,对erp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应跟随时代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改变。

建立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机制,实现灵活应用erp,体现出企业的独特优势是企业制胜法宝。erp系统十分复杂,使得企业在运用时很难较大的改变其核心架构,同时erp管理理论赋予了企业管理新的定义,企业只有在不断完善和健全已有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现代化发展对企业的需求,充分挖掘和运用erp理念,以此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4]。目前整个中国的创新能力较弱,我国企业应该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只有拥有独一无二的技能,才能遥遥领先,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可以看出企业在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结合自身特点有效的应用erp,采用在项目管理方面利用项目计划实现、确立企业现代化建设基础为业务流程优化、以应用需求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导向、建立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机制的方式,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来看,还不是特别发达,加快建设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杨小兵。基于erp系统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39-41.

[2]冯彧。浅谈基于erp的企业信息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2,13:305.

[3]童雪玲。基于erp时代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210-241.

[4]陈一君,刘益。基于erp系统的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02:225-229.

关于参考文献里面道德学术论文(推荐)七

经典文献(10条)更多 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邓宏钟 李孟军 迟妍 谭思昱2013, “慕课”对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启示《 继续教育 》王蓁 田佳欣2013,(7)慕课来了《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晚霞 》邓宏钟 李孟军 迟妍 谭思昱2013,(19)慕课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湖南教育(上旬刊)》夏菊萍2013,(25)新型交互技术加速大学教育模式变革《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21)(11)

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

中国大学到了自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李曼丽 张羽 黄振中 《 中国青年报 》(2013年05月23日 03 版)

“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被译为“慕课”)将炸开大学的围墙,炸醒昏昏欲睡的课堂,把老师和学生炸到世界几百年来最深刻的教育变革浪潮中去跳舞。”大学教育的炸弹来了!这是在危言耸听吗?2012年开始moocs的井喷现象持续发酵, 对于我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革新而言,将不再是儿时伴随我们睡觉的枕边小故事。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最苦恼的问题是什么?一是教育质量,毋庸讳言,即便最顶尖的大学也在被人诟病,有人认为即使最好的大学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用“水”课挥霍着学生的青春;二是教育公平,不同大学之间课程与教学质量的巨大差异,使得大部分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大学教育;三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欠缺,大学毕业生在创造力上的表现远远不能满足雇主的需求。上述问题源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创新体制的僵化、以及大学质量评估和管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坦率地讲,这几个问题也是国内外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但是在我国转型期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问题造成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使得它在中国的特殊性、迫切性更为突出。

2012年慕课在美国顶尖大学中迅速发展起来,可以初步判断,2013年如果中国高校也能采取行动赶上这趟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高铁,今后一代大学的景象会有不同!

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

网络学分获得了美国大学的承认

慕课是什么?所谓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首先,它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就目前看到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包括coursera、edx等)而言,可以发现,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与上述形式相比,慕课的特点是:它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它会不会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为什么有人认为它一定能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让我们分析一下目前能够观察到的慕课的井喷现象及其基本特点。

从2008年第一个慕课的2300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这场“风暴”始于2011年的秋天,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1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这后来孕育了目前的三大平台之一的udacity;11月另一重要平台、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创办的coursera成立;12月麻省理工启动了mitx项目,以此为基础后来哈佛与mit合作组建了edx平台,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同时,三大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的投资支持,推出了近百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慕课的多种形式的实践中。

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11月13日,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同意对coursera上由顶尖大学提供的几门课程进行评估;而在今年2月,coursera宣布其5门课程进入了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可获大学的承认。这一事件标志着慕课正式进入了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与此同时,与coursera合作的已有全球60余所大学、提供5种语言的300多门课程。

高等教育将翻天覆地

学生用脚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

对于慕课风暴,嗅觉灵敏的人一定会洞察到与以往的广播电视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程相比,它即将给高等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源于三个特点:

首先,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基于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受众非常广泛。所谓“大规模、开放式”,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者的数量不受限制,除了特定的证书或学分外,学习者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课程进入门槛很低,只要拥有一部联网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时空和经费对人的学习需求的限制降到极小。

其次,前所未有的透明性。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准备情况、自己的时间需要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社区讨论、互评作业、参加测试;如按要求完成以上学习环节,甚至有可能取得证书乃至学分。在线课程直面学生、市场的考量与选择,教学质量评估在自由选择的市场环境中变得简单而公正,学生用脚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变得通行无阻。在线课程让某一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不再是单一校园内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透明、具体。

最后是前所未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

这场深远的教育变革挑战了谁

大学中照本宣科的课程将被取消

首先,慕课在知识传递上比传统的实体课堂更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与要求,因而学习者的学习会更加有效。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高效专注时间长度在15~20分钟左右,慕课课程内容通常按照这个时长编排视频,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学生如有疑问,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这在面授课堂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线观看视频时,经常会有插入的随堂测试题检验学习者的理解程度,而课后的在线测试可以及时对学习者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这是符合学习理论中反馈律的要求的。当然,这种近乎充分自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这对于在应试教育中长大的、习惯被动式学习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慕课的学习或许真的是一场挑战。

其次,慕课对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变革的可能。

大学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毫无疑问,慕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同样低廉乃至免费的课程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包括内容是否有用、丰富,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课程节奏是否合理等等。如果有一天学生可以用“脚”投票,没有人选择教学水平差的教师,这将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准备课程。即便是现在没有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也可能预先或同时在线上学习一门同样的课程,这也是对现实课堂上教师的无形压力。这种评价是公开而透明的。

可以想象,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大学里许多基础性的、不需要师生点对点互动的课程将会被取代,甚至很多低水平的、照本宣科式的课程也将消失。当然,这对于很多得过且过的教师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于高校教学和学生来说,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难道美国大学在自掘坟墓吗

这事关大学存亡

再次,慕课对大学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这一点也是我们认为是高等教育革新的关键所在。很多人会指出资本力量在慕课井喷中的关键作用,也有很多人会因认为慕课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对其未来提出质疑。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大学自身、尤其是世界顶尖大学正投身于这股热潮当中。

难道他们都在自掘坟墓吗?显然不是。大学正是看到了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变革。这种力量还不甚明朗,但却有潜在的结构性。一方面,慕课在美国已经初步得到了正规教育的认可,另一方面,慕课平台也正尝试覆盖高等教育“出口”,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整合高等教育生态链,如coursera就已开始提供就业匹配服务——这对于大学可能的冲击也是显见的,一旦雇主认可慕课的学分认证和推荐的学生,那么更多的学生就会选择更多的参与慕课的学习,而放弃部分大学学分甚至退出现在的大学。

这事关大学的存亡,与其在未来仅仅依靠校园生活这样的田园牧歌来吸引学生,不如现在就直面挑战、争取主动,推动自我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慕课的大规模开放特性极大地拓宽了课程提供者——教师和学校的影响力。教师在一门课程上所面对的学生常常数以万计,这可能远远超过了他一辈子在面授课堂上所教学生的总数。对于学校来说,它们的名字有可能传到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也有机会基于慕课平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到更优秀的学生。

除上述两点之外,从高校管理而言,慕课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例如,可以更好的解决课容量限制的问题;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新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评估深入教学研究,并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推荐人才„„

“常青藤”不再封闭,将走向大众。对于慕课掀起的这场在线教育风暴,我们不能肯定大学是否会因此消亡,我们也不希望如此——当大学自身奋勇向前之时,“慕课是否会取代大学”就成为了一个问题。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变成怎样,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大学必须作出回应,必须改变。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慕课”能否引发大学教学模式变革

2013-09-30 10: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有话说有9人参与

9月23日起,北京大学推出首批七门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音译为“慕课”)。10月,清华大学也将陆续推出系列“慕课”。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风潮在我国高校掀起。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2012年是全球“慕课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慕课元年”。一些学者认为,对我国内地高校来说,这不仅揭开了课程全球化的崭新一页,甚至意味着教学模式的改革。“慕课”将对我国大学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中外学者。

或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这种场景在一些高校的课堂上并不少见。当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将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免费送到学生面前的同时,也催生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何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达到中国思想家梁启超所说的“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的效果?

张杰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国外大量优秀教育资源的同平台展示,将打破传统的教学垄断,从而带来良性竞争压力,提升教学质量。“‘慕课’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慕课”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在课程中嵌入随堂测试,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同时,“微课程”适应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歆杰认为,“慕课”首先是教学手段的革命。它将学生从课堂解放,将知识传授从校园拓展开来,具有极大的应用潜能。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革命。教师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再次是学习方法的革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不再像以往那样,必须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最后,“慕课”使得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实质上拆除了大学的围墙,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在极大范围内共享。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院长刘戟锋表示,“慕课”使学生的自由度提高了。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听课。同时,学生的选择面也拓宽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名师的课程。

难以取代传统高等教育

尽管“慕课”极大地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但是也应当理性分析它的利弊。

张杰认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于歆杰认为,交互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或是受众比较小的课程就不适合进行“慕课”教学。除此之外,学生上大学,学知识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与教授的交流过程中学会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这一点是“慕课”无法实现的。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理查德·德米罗则表示,“慕课”技术本身还不成熟,是试验性的,现在尚无研究表明在线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有效。

德国鲁尔大学哲学研究所终身教授汉斯-马丁·萨斯认为,“慕课”这种网络授课形式对于化学、数学等学科足够,但对于诸如生命伦理学、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就不够,因为这些学科更为复杂,需要多维度的观点讲解。另外,如果只通过网络授课获取知识,也容易错失很多东西。坐在电脑前与置身现实课堂的感觉是远远不能相比的,前者容易成为网络授课的附庸者,一味跟随授课者的节奏,缺乏灵活性。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社区大学研究中心助理主任莎娜·贾格尔斯强调,“慕课”比较适合于为了个人或职业兴趣的学习。如果学生为得到课程学分、获取学位而注册学习,风险就比较高。特别是那些低收入或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在线学习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他们需要个别的鼓励和指导,当把课程融入学生自己的社区、群体和生活环境时学习效果会更好。而这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无法做到的。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等问题,未来大学完全靠‘网络课程’是不可能的,‘慕课’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我更看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质量保障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说。

很多学者表示,“慕课”并非万能,“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才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慕课模式+课堂研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分成面授课程、视频课程、讨论课程三个层次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之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不用重复讲授课程内容,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课下研讨和答疑,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翻转课堂’可以加快从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让学校教育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动态智能教育。”陆昉介绍说。

打造中国自己的“慕课”

如何面对国际“慕课”的冲击?一些学者认为,在此方面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坚持中国特色,完善之后再“走出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说,中国以后会出现与国际“慕课”相提并论的平台,就像中国百度对美国谷歌一样。

在陆昉看来,借助席卷全球的“慕课”风潮,推动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做好内涵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才是立足之本。他说,“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利用国际上‘慕课’技术平台来发展完善上海自己的高校课程共享平台,通过课程的共享来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这样才可能推动中国的大学教育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必须进行转变。这是我们建设中国‘慕课’的发展思路。(本报记者 方鸿琴)

探索“中国式慕课”

2013-10-09 21:59:06 来源: 新京报(北京)有2人参与

分享到

宾夕法尼亚大学mooc课程录制现场。图/ic 国内高校的“试水”

“没有字幕,中文授课,在edx网站注册时还不顺利”,9月25日,听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要在edx上开课,田先生兴致勃勃地想尝试一下,“起初,我用了国内电子邮箱,一直没收到激活链接的邮件,换了hotmail,终于收到链接并注册成功。点开《民俗学》,网页很久都打不开,才想起来edx的视频是放在youtube上的,总算还有放在网易的介绍视频,以灰姑娘的故事引出,语速不快,背景是迪士尼的相关动画片,挺短的,还看不出特别之处。”

9月23日,北京大学的《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电子线路》和《20世纪西方音乐》4门课程在edx上线,成为第一批尝试在国际在线教育平台发布课程的国内高校课程。而根据清华官网发布的消息,清华大学也将配备高水平教学团队与edx对接,前期将选择4门课程上线,面向全球开放。而在未来,清华大学将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进一步拓展在线教育模式。

“在线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重大变革,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如此表示。

毫无疑问,moocs的到来让国内高校感受到了危机和挑战。但国内高校的“试水”收获如何还有待考验。对像田先生这样英语不太好的在职人士而言,清华、北大加入国外在线平台为他提供了将来能够参与mooc学习的机会。但对于不少英语水平较好的大学生而言,要让他们在清华、北大和哈佛、mit之间做出选择,则意味着国内高校还得在课程内容、质量等方面多花心思。

中国式moocs的探索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国内高校也在努力尝试着中国式moocs的探索,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上海高校联合成立的高校课程中心。

“为了应对国外网络的免费课程对中国高校的教学挑战,在上海市教委的牵头下,30多所上海的高校联合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委员会,推动各个学校优质的课程向其他的高校学生开放。参加的学校包括986、211的大部分的市属高校,还有部分民办高校。从运行情况来讲,第一学期运行有2400多个学生在7门课上进行了学习,而现在第二学期的课程量翻了一倍,达到14门,选课人数将近三千人”,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教授介绍。

在复旦,选好课要“拼人品”;在上海交大,选好课要“秒杀”。在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看来,学生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使得课堂越变越大,而优质高等教育的要求却是课堂越来越小,使学生能有更多的讨论,这才是大学学习的方式。

因而,在高校课程中心推出的共享课程里,课堂讨论是课程设计和质量考核中都重点关注的内容,与传统moocs相比,上海高校的中国式moocs希望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真正助力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

■ 2013大事记

3月

上海高校共享课程陆续开课。

5月21日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

7月8日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分别与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签署合作协议,成为率先加入该联盟的两所中国内地高校。7月

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c9高校以及部分985高校宣布,将在“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逐步将平台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

9月23日起

北京大学在edx上的四门课程陆续上线。

9月29日

中国式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俗称慕课)长三角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 案例

上海高校共享课程

混合教学突破传统mooc

“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因为哲学是爱智之学;是对隐藏在艺术和宗教中的无限心的自觉表达。哲学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家园。你们能够想象把自己的心安顿在管理学吗?要不安顿在经济学里?或者法学里?”2013年3月5日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212教室,被学生誉为“哲学王子”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为本科生上了《哲学导论》第一课。而当“哲学王子”在复旦开讲时,上海市30多所高校里选这门的学生也在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网站同步收看他的授课。

就在这一周,上海高校共享课程陆续开始试讲开课,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正是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推出的第一批共享课程。与高校以往的普通课程最大的不同是,作为共享课程,《哲学导论》的课程教学内容将主要由视频而非面授来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它与我们已经熟悉的那些网络公开课不一样,在共享课程里,不是高校的名师大牛们“一个人在战斗”,听课的学生也不是带上耳朵就行。在共享课程所采用的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们讲究的是团队作战,比如在《哲学导论课》里,教学团队由主讲教师、教学点负责教师、助教组成,作为主讲教师的王德峰需要“指导教学团队,掌握各教学点讨论课情况,集中回答学生提问,在有些教学点开展面授,确定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评定”,来自复旦大学的胡志辉、陈果、上海海洋大学曾誉铭、华东师范大学蔡剑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孙晓艳、上海杉达学院严国军、上海商学院姚朝华等共7人则分别负责管理小班,引导助教开展工作,管理所属小班讨论课;此外,还有数名助教每人负责1-2个讨论班,组织小班讨论。

而对学生而言,要想上好这门课,拿到2个学分,却并不轻松。按照教学过程设计,会有教师面授2次(所有教学点现场直播),其余时间为学生自行观看视频教学,共开展4次小班讨论课,就课程单元内容进行讨论。每个教学点的选课学生中,每25人组成一个小班,定期参加讨论,而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讨论和presentation的质量是重要参考,这意味着学生不仅得认真地在网上听课,还得在线下的讨论课中多花心思。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说,“很多学生觉得这种上课形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非常大的方便,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公开课的兴起,使全球学习者拥有共同的学习交流平台。图/gettyimages 北大网络公开课

校外学生可获北大mooc证书

9月23日,北京大学四门全球网络公开课程《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电子线路》和《20世纪西方音乐》在edx平台正式上线。这也是中国大陆加盟edx平台的高校中发布的首批网络公开课程。

近日,记者通过注册,登录edx网站,体验了由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王娟讲授的《民俗学》。王娟以灰姑娘的故事开篇,讲到最早的书面版本则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继而提到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讲述同样的故事,民俗学便由此引出。预告片中,动画、视频、图片全面运用,整体风格轻松、有趣。

“《民俗学》这门课我开了近20年,也做过很多网络课程,比较有经验。而且我这门课属于素质教育通选课,可以作为普及性课程。”王娟说,这次课程被选为北大首批全球网络公开课,是教学方法的一次新尝试。

王娟也表示,网络授课和平时上课有比较大的区别。平时讲课随机性大一些,要考虑学生的反应。网络授课看不到学生,要严格按计划来,每小节课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教师提供一些知识重点,如果不能全部展开,就要提供阅读材料链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会让学生有更强的自主选择性。“我从8月开始准备课程,最开始的时候一周都做不出一节来。”

“以前的网络公开课都是三四十分钟的连续视频,跟讲座似的。‘慕课’则是根据知识点把视频进行分割,视频时长符合学生的记忆曲线。再在其中插入练习和讨论,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北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开放课工作组成员冯雪松老师指出,由于网络开放课程刚起步,教师要按照“慕课”的特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将知识点打散,再进行串联。

据了解,北大edx平台的网络开放课程每门课将一周更新一节,持续一个学期。每门课都有作业、期末考试等考核方式。在校生可通过校内的选课系统选修这些课程,通过考核能获得相应学分,而校外人士通过网络平台注册学习后,可获得北大mooc统一证书。

“这学期的课程学生都是上学期期末选的,所以目前还没有在网上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但已经有大四学生向我提出,实习比较忙,可否通过网上学习来修这个学分,我是鼓励的。但要注意的是,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课堂是不完全一致的。”王娟设想,如果今年学生对网上课程比较满意,可以考虑以后偏重网上授课,课堂上可以偏重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样也能让学生多自主学习,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

■ 热点问答

混合式教学更重交流

●陆昉,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质量保障委员会主任

q 共享课程通过哪些标准进行筛选? 陆昉:一般通过这样几个途径。第一是学校推荐,首批7门课程大部分是学校推荐的,学生的推荐我们也会比较关注。还有一些是教师自荐。推荐后,会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进行遴选,看这门课是不是符合整个共享平台的要求。然后,由卓越公司负责建设课程,拍摄。按照现在的模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拍摄过程,更多的是怎么通过组织,把它变成一个网上授课。第二步,会有科学性的评审,即请该学科领域的专家,对整个课程进行评估,看学术层面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此外,还有教学方法、模式的评审,有的课程可能是不错的,但是不适合在网上教学。第三步,对教师包括助教进行培训、上网,然后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q 讨论课对学生如何进行评价?

陆昉:每个班讨论都由助教在组织,关键是看学生在上讨论课前期是否有准备,以及在讨论中是否确实有收获、提高,这主要是通过看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参与程度。我们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我们不是希望把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追求的主要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很好地完成课程要求,一般可以得到相应学分。我们会在整个设计中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很好地参与讨论。

q 共享课程未来是否会对社会开放?

陆昉:说实话,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计划。这次我们的目标是针对在校生。关键在于对学习过程如何掌控,学生学完后要想获得学分,该如何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些问题通过现在的网络技术是无法实现的。针对在校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严格把控,即一定是有面授、讨论的过程,我们可以直接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此外,现在即使针对在校生,任务也非常繁重,很难推广到社会。我们希望借此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这种学习,真正有所受益。

q 为什么共享课程要采用区别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陆昉:如果仅仅是把课程放到网上,组织一些网上的答疑、互动,还不能达到教学所要达到的真正效果。我认为,仅靠现在这种mooc是无法撼动大学教育的。大学教育的改革一定是要借助于其本身的内涵,以及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这两个特点,即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mooc,也不是简单的研讨型课程,而是要把这两种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实现优秀资源、课程共享化,另一方面又能够得到小班化的研讨型讨论,人文科学精神的体验。教学是一个方面,教育是更重要的方面,而教育是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老师来传递的。所以,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建立了这样一种混合教育模式,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北大5年内争取开放100门课 ●汪老师,北大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q 你是怎么看待北大网络开放课的?

汪:北大的网络开放课程对校内、校外来讲,都非常有意义。对校外来讲,北大把好课共享,体现了北大服务社会的功能和责任。对校内来讲,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对课程进行定型。另外,高等教育正在发生变化,网络已经成为重要资源,北大也是顺势而为,实现双赢。

q 北大网络开放课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

汪:网络开放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传统教学也不一样。全球第一批做“慕课”的教师,大部分也没有网上教学经验。所以目前来讲,北大和全球其他高校没什么差距。北大是今年才开始研发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能上这么快、有这么多课程,是因为我们有基础,有专门的教育技术设计团队作支撑。之后我们也考虑网上授课和面授教学怎么有机融合,具体学科和课程都在摸索。

q 针对网络开放课,北大有什么规划吗?

汪:根据学校规划,北大五年内争取建设100门网络开放课程。而今天,北大在coursera平台上发布的3门课程《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计算概论》和《大学化学》也将正式开课。

■ 技术链接

以数据终端影响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在引进一些新兴技术改变课堂的教学的同时,也尝试使用一些实时数据终端来加强教学与实践的关联,对教学模式的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把彭博(bloomberg)彭博终端作为教学工具。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看来,“现在的记者已经不只需要传统新闻采写的能力,也要注重技术,具备‘全媒体’的能力。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财经新闻’项目的启动是对传统新闻教学的颠覆,让新闻教学跳出文学的范围。” lee 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外籍教授,他主讲的《公司策略》和《数据挖掘》课程中,都会把彭博终端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其中运用案例、实时数据来训练数据挖掘和财经新闻采写的能力。

miller为记者演示了如何利用彭博终端来教学。他以国外某知名服装公司为例,在彭博终端中输入该公司名称,就可以马上查到这家公司的简介、管理层、股票情况、增长潜力等等。还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在世界服装公司中的市值排名以及众多分析师对该公司股票的看法。输入该公司老板的名字后,可以看到其老板在彭博每日更新的富豪榜中已超越巴菲特,位列第三位。miller说,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做一则财经新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